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5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5页 / 共35页
第6页 / 共35页
第7页 / 共35页
第8页 / 共35页
第9页 / 共35页
第1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七课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个人收入的分配经经 济济 生生 活活必修必修1 1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收入与分配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方式并存 生产决定分配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分配方式属于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三方面内容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分配制度必然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实行的范围: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实行按劳分配的优越性: 从生产力的角度看: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从历史的角度看: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按劳分配的地位: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据主体地位。 按劳分配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原则;其范围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实行,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分配的对象是个人消费品,不是生产资料;按劳分配的标准是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结果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实行按劳分配并非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报酬,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经济效益密切相关。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劳动者付出同样的劳动,会获得更多的劳动报酬。理解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时,要从生产关系三方面内容之间的关系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来把握。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含义: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特点: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 国家政策: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2)按生产要素分配: 含义: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原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求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意义: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这一分配形式需明确以下几点: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的范围是个体经济,分配对象是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性质是劳动收入,不是剥削收入,而是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按劳动要素分配,一般是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 按资本要素分配,一般是指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等。按技术要素分配是指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取得的收入。按管理要素分配,是指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必然造成收入差距扩大,因此它主要体现了效率,尚未能兼顾公平.例 (2010安徽卷3题)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A44000元26000元 B36000元19000元 C49000元21000元 D44000元11000元【分分析析】试题取材考生家庭生活实际,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分配制度”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去年李某的家庭收入构成中,李某作为国企员工,其工资和奖金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其专利转让收入则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其妻开的杂货店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其房屋出租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故正确选项为D。答案答案 D 认为“按劳分配与按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力要素取得收入是一回事” (1)按劳分配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其前提是公有制这个范围。 它反映了在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之间平等劳动的关系,不存在剥削与不平等,劳动者创造的劳动成果除上交税收和预留企业扩大再生产资金外,其余全部劳动成果完全分配至劳动者个人。 (2)按劳动成果分配指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除上交个人税收外,其余全部劳动成果归劳动者个人。其分配的前提是个体劳动者。 (3)按劳动力要素取得收入指在私有制企业中的劳动者获得的收入。由于在私营或外资经济中工作的劳动者同业主之间存在雇佣劳动关系,其收入是在契约约束下的劳动力买卖关系,因而劳动者是按生产要素获得收入或具体说按劳动力要素取得收入。其分配的前提是在私有制范围内,劳动者创造的劳动成果一部分以税收形式上交国家,另一部分归业主私人占有,其余部分以工资形式分配给劳动者,因此,分配对象是劳动者创造的部分劳动成果。第七课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经经 济济 生生 活活必修必修1 1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收入与分配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社会公平的含义和重要体现: 公平的含义: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领域。 重要体现: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2)收入分配公平: 基本含义或主要表现: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意义: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我国在收入分配方面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重要举措:第一,保证“两个合理比重”: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第二,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按劳分配不仅体现了公平原则,而且也体现了效率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就是效率原则的体现;其他分配方式不仅体现了效率原则,也体现了公平原则。生产要素投入的机会均等,规则平等,就是公平原则的体现。公平不在于差距的大小,而在于差距是否合理。所谓“合理”就是差别既不能影响社会稳定,又能给人以激励,促进效率。 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都属于初次分配,其个人收入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体现提高效率。国家财政支出和社会保障属于再分配,他们可以控制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体现促进公平。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 效率的含义: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效率提高的含义: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效率的地位: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具有一致性.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3)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原因: 初次分配也要讲公平: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再分配也要讲效率: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4)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原则: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注意区别“分配制度”“分配原则”“分配政策”等概念: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分配原则是“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分配政策是允许和鼓励部分先富,倡导先富帮后富,同时政府要对收入分配加以调节,取缔非法收入,保护合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例 (2010山东卷18题)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为了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我们应 A初次分配中解决好效率问题,再分配中解决好公平问题 B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 C统筹城乡发展,将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工作上来 D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作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分分析析】党和国家倡导的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A说法与现实不符;C说法错误,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说法错误,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作用,收入差距会越来越大,不会是合理的。所以排除A、C、D。 答案答案 B 认为“公平原则也就是在分配中实现平均主义” 公平与平均是根本对立的两个概念,两者仅一字之差,易把二者混淆,应把握二者的区别。 (1)公平是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的原则之一。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2)在经济生活中,公平是指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合理化,它包括“机会均等、规则平等、差距适度、共同富裕”等内容。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承认适度的差距,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3)平均是指否认劳动贡献,在分配中实行平均主义。平均主义抹杀一切劳动差别和分配差距,要求绝对平均,实际上违背了公平原则,会压抑劳动者的积极性。因此,公平与平均是根本对立的。 (4)把公平原则与平均主义绝对等同起来,在理论上是极其错误的,在现实生活中是非常有害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