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内容u分布危害u症状特征u发生规律u防治措施u现状小小麦麦赤赤霉霉病病u分布危害 小麦赤霉病又名红头瘴、烂麦头。我国小麦赤霉病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麦区,以及东北春麦区和华南麦区。2000-2013年以来,13年间全国有9年赤霉病发生面积超过5000万亩,2012年达1.7亿亩。且感染小麦赤霉病菌的病粒含有毒素,超过一定比例(病麦率含量达到4%以上)人畜食用,会引起眩晕,发烧,恶心,腹泻等。因此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小麦的品质和质量。小麦的生长过程u症状特征 小麦赤霉病在各个生育期皆可发生,引起苗腐,茎基腐,杆腐和穗腐,其中影响最严重的是穗腐1。穗腐发生在小麦扬花期,初在小穗和颖片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小穗枯黄。 典型症状,一般一个麦穗的小穗先发病,后迅速扩展到穗轴,进而使其上部小穗迅速失水枯死,引起枯白穗。湿度大时病部可见粉红色霉层(分生孢子)。后期产生蓝黑色小颗粒(病菌子囊壳)突起2。症状特征小麦赤霉病,扩展到小麦穗轴发病染病部位以上小穗枯死染病部位以上小穗枯死症状特征症状特征枯白穗枯白穗症状特征小麦赤霉病,湿度大时,在病部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症状特征小麦赤霉病,穗茎发病造成全穗枯死u发生规律 小麦赤霉病由多种镰刀菌引起。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优势种为无性态禾谷镰孢(F.graminearum)(94.5%),其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有隔膜37个,顶端钝圆,基部足细胞明显,单个孢子无色,聚集在一起呈粉红色粘稠状。有性态为玉蜀黍赤霉。 越冬越冬 病菌能在麦株残体、带病种子和其它植物如稗草、玉米、大豆等残体上以菌丝体或子囊壳越冬。在北方冬麦区则以菌丝体在小麦、玉米穗轴上越夏越冬. 次年条件适宜时,子囊壳产生子囊孢子(高度35cm)3侵染小麦。一般日平均气温越高,潜育期越短,如日平均气温 15,潜育期为 78 d;日平均气温 5,潜育期为 2d;赤霉病主要通过风雨传播,雨水作用较大。4病菌不从颖片外侧侵入,而通过颖片缝隙“寻找”花药,是十分有趣的问题.其原因可能是: (1)str“gel(978)【”指出,花药分泌胆碱和甜菜碱,它们对抱子的萌发及侵染有刺激作用,是花药的分泌物引诱菌丝. (2)小穗基部及颖片的缝隙内易于感染:可能是缝隙内存在着有利于侵染的微气候条件如镇74一95在扬花时穗形松散,存在着不利于侵染的穗部微气候条件,减少了花药的侵染率,所以有较强的抗侵染性. (3)此外,据电镜扫描观察,外颖外侧壁上有较厚的蜡质层,不利于抱子的侵染(入)。u发生规律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气候型病害,其典型病程是扬花期侵染、灌浆期显症、成熟期成灾。其发生轻重与菌源量多少、小麦品种抗性、及天气密切相关。小麦抽穗扬花期降雨日数和降雨量是发生轻重最关键的因素。 迟熟、颖壳较厚、不耐肥品种发病较重;田间病残体菌量大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粘重土壤,偏施氮肥、密度大,田间郁闭发病重u防治措施抗抗:l选育抗赤毒病小麦新品种仍是克服小麦赤霉病的根本途径(苏麦3号、苏麦2号、湘麦1号、扬麦4号、万雅2号、扬麦5号、158号,辽春4号、早麦5号 ) 因地制宜l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肥,忌偏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力u防治措施避避:根据当地常年小麦扬花期雨水情况适期播种,避开扬花多雨期安排好浇水时间,避开扬花期浇水以避免增加田间湿度和感病机会杜绝用喷灌浇地。5 合理排灌,湿地要开沟排水。收获后要深耕灭茬,减少菌源。 拌种选用50%多菌灵湿拌防治芽腐和苗枯u防治措施除除:p及时清理麦株残体、带病种子和其它植物如稗草、玉米、大豆等残体。p播种前进行石灰水浸种或拌种、土壤处理治治:药剂防治是生产上控制赤霉病的关键措施。(可用药剂:多菌灵、咪鲜胺、烯唑醇、戊唑醇、氰烯菌酯等。)生产上要避免不同生育期的小麦品种插花种植,尽量使小麦生育进程整齐一致,便于后期集中用药防治。注意交替用药,避免产生抗性u防治时期防治重点是在小麦扬花期预防穗腐发生。施药的最佳的防治时期为齐穗见花扬花初期 ( 5-10% 扬花) 6,宁早勿晚。1.抽穗期温度高,小麦边抽穗边扬花,齐穗期就可喷药。2.抽穗期温度低、日照少,小麦先抽穗后扬花,宜在小麦始花期喷药。3.抽穗期遇连阴雨天气,赤霉病可能流行时,喷药宁早勿晚,不要等到天晴或扬花时再喷药,应抢降雨间隙多次喷药防治)3 赤霉病麦减轻毒性的方法(周世明)水渍法:赤霉毒素稍溶于水,特别在碱性溶液中,故可用1:3的清水或5%石灰水上层清液浸泡处理两次以上,每次24h,然后晒干或烘干。病麦毒素可减少80%以上。饲喂生猪,其生长发育未发现异常。去皮法:根据实验病粒外层致呕毒素占77%,故用机械碾轧,除去病麦粒外层(约占原重量35%),余下磨粉喂猪,未发现拒食等症状淘除法:病粒重量较轻,可用风筛、水选等予于分离。风筛一般连续通过3次风车或扬场机连选两次,可将大部分淘汰稀释法:将正常麦粒与病粒搭配稀释,使供食用麦粒含量不超过4%。 省植保总站站长黄秋云介绍,今年我省小麦赤霉病呈大流行趋势,预计需实施预防面积约6500万亩次,防控任务艰巨。 “一喷三防”政策 。 2017现状谢谢大家!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