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相交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主题相交线。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对顶角、邻补角的定义;对顶角的性质。下面,我就从六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一、说教材相交线位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第一课时。是学生在接触、了解了直线,射线,线段和角这些平面图形之后,对平面图形的更进一步的探索。本节课的学习,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态度,动机等学习内驱力的形成。同时,本节课也是后面学习平行线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的基础,又将贯穿整个初中平面几何学习的全过程。因此,学好本节课,非常重要。而如何学好呢?首先要确定学习目标。只有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挥洒自如。通过理解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后,学生会在相交线中找到邻补角与对顶角。在掌握了“对顶角相等”的性质之后,会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还可以进行图形中其余角度的计算,这是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学生在通过观察、猜想、探索、证明等数学活动归纳出对顶角和邻补角的判别方法,从而培养他们数学转化的思想。通过小组活动及实际问题的研究,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这是本节课的能力目标。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我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敢想、敢说、敢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习惯;通过学生体验猜想并证明,让学生体会数学充满着探索和创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还有,通过“转化”数学思想在本节课的运用,让学生认识事物之间既是普遍联系而又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理解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后,学生能在相交线中找到邻补角与对顶角,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从而形成良好的的学习动机。因此,这一内容的教学是一个重点;此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对顶角的性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者角度数量关系问题,将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几何推理证明,头脑中的感性知识积累又很有限,这就使对顶角性质的形成过程 - 由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有了障碍。要准确运用几何语言、正确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描述对顶角性质的来龙去脉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来龙去脉,并用科学的几何语言将这一过程描述出来,将会成为本节教学的难点。而学好这一课的关键点,是对对顶角的辨别。正确识别对顶角存在的环境,找准对顶角,才是本节课学习过程中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知的桥梁和纽带。为了更好地把握重点,我将用“教具演示”的方法,为学生搭建直观理解知识的平台。为了突破难点,我将使用“发现引导法”,通过教师手写例题展示,让学生逐渐形成言之有序,言之有理的数学逻辑说理思维。二、说学情七年级的孩子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归纳并总结,但他们对知识迁移能力较差,有部分同学对于学习几何有畏难情绪,所以,他们的几何推理能力还需慢慢培养。三、说教法因为七年级同学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乐于尝试,思考,探索,合作与交流,渴望体验成功带来的成就感。因此,本节课我将采用直观的教具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有猜想。再用量角器测量的方法,来探索猜想的正确性,最后,通过“发现引导法”,老师搭建引导平台,让学生与老师一起用几何语言证明猜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探索归纳总结应用”这五个环节,成为课堂真正的参与者,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给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四、说学法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学会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一般规律,从中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能力,从感性思维逐渐上升为理性思维模式,同时养成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教学流程我的教学流程设计是:从“创设情境,探索新知”开始,经历“新课探讨”,“例题讲解”,“应用新知”,“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过程来完成教学。1、创设情境,探索新知:多媒体显示立交桥设问:从这张图片想到什么图形?学生会指出:相交线。从而引出了课题:相交线。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几何知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建立直观、形象淡淡的数学模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新课探讨:(1)、对顶角、邻补角的位置关系观察剪刀剪纸的过程,提出问题:问题一:一把张开的剪刀能联想出什么几何图形,说一说剪刀剪开纸片的过程中有关角的变化?学生观察,很容易把剪刀的构造想象成两条相交直线,在剪刀剪纸片的过程中,把手和刀刃之间的夹角不断发生变化,但是这些角之间存在着不变的位置和数量关系。通过生活中的情景抽象出几何图形,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问题二:任意两条相交的直线在形成的4个角中,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学生以事先分好的小组(四人为一组)为单位,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并填好表格中的内容,然后我适当启发、引导,让他们归纳出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以及对顶角和邻补角的判定方法。(2)、对顶角的大小关系、演示教具(自己制作)(在黑板上画两条相交直线,学生也画)、让学生通过量角器测量(1)ODCBA、让学生把画好的对顶角撕下,进行翻折、引导学生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来推导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引导学生与老师一起写下推理过程。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动画展示,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剪刀剪纸入手。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应用数学无时不有。符合“数学教学应从生活经验出发”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自主学习应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引导,这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师生关系,即教师是合作者、引导者,通过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严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初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3、例题讲解例:如图,直线 a、b 相交, 1=40,求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2、3、4 的度数。ba1234(2) 1: 2=2:7 ,求各角的度数。设计意图:通过尝试,一方面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让学生养成说理的习惯,做到步步有据。4、应用新知:本环节共有五个练习,第一,二题落实对顶角的概念特征以及识别。第三题为邻补角性质。第四题为落实角的计算。第五题为角的数量关系的延伸,本环节教师应关注:深入学生当中,对学习有困难学生进行鼓励,帮助。学生的思维角度是否合理。设计意图:加强学生运用新知的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进行自我评价。梯度题型设计,既面向了全体学生,又照顾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原则。5、课堂小结:设计意图: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6、布置作业:通过作业来巩固知识,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7、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来确定适当的起点与目标,内容安排从观察剪刀剪图到了解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特征来逐步展示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层层展开,逐步深入。在教学设计时,利用学具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图片和动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运用数学无时不有。以动代静,使课堂气氛活跃,面向全体学生,给基础好的学生充分的空间,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同时注重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一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探索、研究和解决,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4 页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