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时分配: 1 课时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识别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学会归纳整理相关信息。 能够用化学知识揭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现象。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化学实验为载体, 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的现象美, 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教学难点通过物质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具准备仪器: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镊子;药品: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一演示“火柴梗被折断”“玻璃破碎”“火柴梗的燃烧”等小实验。让同学们思考,这些变化有何不同,引入新课。推进新课演示实验 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实验 1-2 首先展示胆矾晶体,再把蓝色块状固体研碎成为蓝色粉末。提问实验 1、2 有什么共同特征?回答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一、物质的变化1.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实验演示实验 1-3 胆矾溶于水,并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演示实验1-4 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提问实验 3、4 有什么共同特征?回答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分析可见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讨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的例子有哪些。举例铁生锈、煤气燃烧、燃放鞭炮等。分析通过以上讨论和课本图1-4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2. 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伴随能量变化。思考灯泡发光放热、水烧开了有气泡冒出等是不是化学变化?为什么?回答不是,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提问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回答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3、4 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二、物质的性质1.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2.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小结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例如: 1. 木柴燃烧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 2. 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分析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这里有两层含义: 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二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色、味、态、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我们知道,当温度升高时, 固态的冰会变成液态的水。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 水就会沸腾。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我们把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这些都是不需变化就表现出来的物质的性质。演示实验 15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实验学会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物理性质:两者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氧气则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分析我们在生活中已经了解很多事实,如水和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乙醇(俗称酒精)可作燃料,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这些事实都表明,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课堂练习 1. 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白玉为床,金做马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A.燃烧时发出耀眼的光 B.燃烧时放出大量热C.燃烧后变成白色固体 D.镁条燃烧后最终消失3. 下列属于氧气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能使食物腐烂 B.氧气能使钢铁生锈C.氧气能供给动物呼吸 D.氧气能液化成淡蓝色液体答案: 1.C 2.C 3.D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物质的变化虽有千万种,但就其本质而言只有两种,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另外我们还学习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板书设计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2. 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伴随能量变化二、物质的性质1.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2.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布置作业1. 上册课本 P10习题 1、2、3、4 2. 关于试卷用的纸张,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可燃 B.白色 C.不溶于水 D.易撕碎3. 把某种金属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使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推断该金属的物理性质有: 硬度 _ ;熔点 _ ;密度_ ;颜色是 _ 。答案: 2.A 3. 小 低 比水小银白色教学反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时分配: 1 课时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到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2. 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2)学会预习实验,了解实验室规则。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体会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及其现象等;(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教学重点1. 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2. 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教学难点1. 训练学生主动发现实验现象;2. 培养学生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教具准备实验用品:蜡烛、火柴、烧杯(或玻璃杯)、玻璃导管、澄清石灰水、玻璃片、水槽。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化学, 化学使这个世界变得多姿多彩。 化学世界里充满了奇妙的变化。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许多的成果与创造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因此必须重视化学实验,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过渡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并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首先,让我们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推进新课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思考蜡烛燃烧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种化学现象,对于该现象你有没有更多的思考过呢?比如说蜡烛是由什么做成的?它燃烧后生成什么?除了燃烧,它还具有哪些性质?实验对一支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观察。1. 点燃前现象点燃前:白色圆柱状固体、略有气味、可用小刀切割、浮在水面上。分析可用小刀切割说明蜡烛的硬度较小,浮在水面上说明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结论硬度较小,不溶于水而且密度比水小。2. 燃着时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 s 后取出。现象燃着时:石蜡熔化并发光放热,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里层最暗,火柴从中间到两端逐渐变黑。烧杯壁上出现水珠,石灰水变浑浊。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分析石蜡熔化说明熔点较低。火柴两端变黑说明外焰温度最高。烧杯壁上出现水珠, 说明燃烧生成了水; 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说明还生成了二氧化碳。3. 熄灭后现象熄灭后冒白烟,用火柴点白烟,蜡烛重新被点燃。分析烟是固体小颗粒,并且可以燃烧,说明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结论探究步骤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颜色白色、状态固体、形状圆柱、硬度小、气味略有气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燃着时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里层最暗一根火柴在火焰不同部位燃烧的情况?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水生成,再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熄灭后熄灭后观察的现象是冒白烟; 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后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实验结论点燃后生成了水、二氧化碳外焰温度最高分析本实验体现了学习化学的以下特点:1. 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以及石蜡能否燃烧,其燃烧的产物能否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等。2. 关注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燃烧时熔化、发光、发热,并有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生成等等。3. 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不是孤立地关注物质的某一种性质或变化,而是对物质在变化前、 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描述,并进行分析和比较,以得出可靠的结论。过渡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呼吸,那么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到底有何不同?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 利用排水吹气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取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向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分别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1. 空气瓶几乎没有变化2. 呼出的气体瓶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多2.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1. 空气瓶中无变化2. 呼出的气体火焰变小甚至熄灭说明空气中的氧气比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多3.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观察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一块放在空气的玻璃片作对比1. 空气中玻璃片无明显现象2. 呼气的玻璃片有水珠说明空气中的水蒸气比呼出的气体中的水蒸气少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较少的氧气课堂练习 1. 从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中,你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关注物质的变化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有价值的结论A. B. C. D.2. 将某种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由此可以确定该气体是()A.氧气 B.空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3. 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观察分析,你认为蜡烛火焰温度最高的部位是()焰心内焰外焰A. B. C. D.答案: 1.D 2.C 3.C 课堂小结 本节课以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入手,通过实验等手段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 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和内容。板书设计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 点燃前 2. 燃着时 3. 熄灭后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人体呼出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水,较少的氧气布置作业1. 问题:蜡烛刚熄灭时, 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 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_ (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_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_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 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 _ ,因为 _ 。答案:1.(1)A 不能排除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干扰(2)水蒸气 (3)C A、B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不能燃烧教学反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课题 3 走进化学实验室课时分配: 1 课时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索和教师的引导,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2)认识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了解药品放置的规范化。2. 过程与方法(1)实验操作时能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2)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演示、学生互教互学等方法,促使学生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知道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2)能自觉遵守实验室规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学重点药品的取用、加热和洗涤仪器等基本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难点对遵守实验室规则及实验规范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具准备仪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瓶、带导管的胶塞、量筒、水槽、烧杯、普通漏斗、滴瓶、三脚架、蒸发皿、试管架、试管夹、试管刷、天平和砝码、锥形瓶、试管、胶头滴管、药匙、坩埚钳。药品:稀盐酸、碳酸钠粉末、锌粒、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过渡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因此学习化学就必然要了解化学实验室。实验室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化学实验室。推进新课分析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 首先要仔细阅读实验室规则,它们是安全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一、药品的取用过渡指导学生阅读P18药品取用规则,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一) . 固体药品的取用分析 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展示广口瓶),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展示药匙)。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干净,以备下次使用。保存:广口瓶取用:药匙、纸槽(粉末状) 、镊子(块状)演示 1. 取锌粒2. 取少量碳酸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分析固体药品取用时,若不指明用量,一般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二) . 液体药品的取用分析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细口瓶里(展示细口瓶)。保存:细口瓶取用:倾倒演示液体的倾倒。讨论 1. 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倒放在桌面上?2. 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倒还是缓慢地倒?3. 拿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细口瓶标签的一面一定要朝向手心?4. 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回答 1. 由于细口瓶塞子上沾有试剂,如果正放在桌面上, 可能会腐蚀桌面。2. 为了防止液体外洒或飞溅,试剂瓶口应紧挨着试管口。应该由慢到快地倒。3. 为防止试剂顺瓶口流出腐蚀标签,所以有标签的一面一定要朝向手心。4. 有些试剂有挥发性, 有些试剂吸水, 还有些试剂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这些都将导致原试剂浓度发生变化或变质,因此倒完液体后应立即盖紧瓶塞。演示用量筒取用液体。分析 1. 量筒读数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2. 当接近刻度时,可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至刻度。3. 取用液体,当不说明用量时,一般取12 毫升。讨论量取液体时,如果读数没有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采用仰视或俯视的方法,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结论仰视将导致读数偏小,俯视将导致读数偏大。演示滴管的使用二、物质的加热1. 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禁止燃烧时添加酒精。演示酒精灯的点燃与盖灭。2. 给物质加热:用外焰加热演示实验 1-30 三、洗涤仪器分析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课堂练习 1. 下列仪器中,能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的有()试管 集气瓶蒸发皿量筒 烧杯 燃烧匙石棉网A. B.C. D.2.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取块状的药品时,如果没有镊子可以用手拿B.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结束时用嘴吹灭酒精灯C.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下端应紧贴试管内壁D.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放入横放着的容器口,然后再将容器慢慢竖起来答案: 1.C 2.D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走进实验室应注意的问题及在实验室进行的一些简单的操作。 这是学习化学的第一步, 今后我们还将在实验室进行更多、更复杂的操作。板书设计课题 3 走进化学实验室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一、药品的取用1. 固体药品的取用保存:广口瓶取用:药匙、纸槽(粉末状) 、镊子(块状)2. 液体药品的取用保存:细口瓶取用:倾倒3. 滴管的使用二、物质的加热1. 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禁止燃烧时添加酒精2. 给物质加热:用外焰加热三、仪器的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布置作业1. 上册课本 P23页习题 1 2.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5.3 g (1 g 以下用游码)药品,称量时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了,则所称药品的质量是()A.5.3 g B.5.1 g C.4.7 g D.5.4 g 3. 向量筒中注入水, 俯视读数为 20毫升,倒出一部分水后, 仰视读数为 12毫升,则实际倒出来的水的体积为()A.小于 8 毫升 B.大于 8 毫升C.等于 8 毫升 D.无法确定4. 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取3.3 g 食盐,称量时指针若左偏,此时应该()A.增加药品 B.减少药品C.增加砝码 D.减少砝码答案: 2.C 3.A 4.B 章节 教学反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9 页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