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上册18.18.题孔子像于芝佛院题孔子像于芝佛院作者简介李贽(15271602),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明代思想家、文学评论家。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历共城知县、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麻城。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杂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被诬,下狱,自刎死。李贽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译文人们都认为孔子是大圣人,我也认为孔子是大圣人;人们都认为老子、佛教是异端邪说,我也认为老子、佛教是异端邪说。人们不是真正知道大圣人与异端邪说的区别,是从父亲和老师的教导中熟知的;父亲和老师不是真正知道大圣人与异端区别,是从儒学先辈的教导中熟知的;儒学先辈也不是真正知道大圣人与异端区别,是孔子说过这样的话语。孔子说“要成为圣人我是不能够的”,这是孔子自我谦虚的话;他说“攻击错误邪说”,一定是指老子与佛教的观点。 译文儒学先辈们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猜测讲授孔子的著作;父亲和老师沿袭儒学先辈们的观点朗诵记忆着孔子的著作;学生们朦朦胧胧的听着记着。大家的意见都一致,没有破旧立新的,上千百年来同一个格律,自己还不知道。不说“仅仅朗诵他的话语”而说“已经知道了这个人了”;不说“勉强把没有弄懂当作弄懂了”而说“弄懂了就是弄懂了”。时至今日,虽然有批判发现的眼光,也没有发挥它作用了。 译文 我是什么人竟敢说有批判发现的眼光?也是跟随众人罢了。既然跟随众人而把孔子当作大圣人,也就跟随着众人而敬奉大圣人。所以说我也是跟随众人在芝佛院事奉孔子。读文章,整体感知论题:“人”与“吾”皆以孔子为大圣,以老、佛为异端。以孔子自己的话作为材料,揭穿世代相传的所谓“大圣”和“异端”,只是儒先们的臆度之言,与孔子的话并不一样。这样,就用有力的论据,驳倒了对方的言论。1.本文是一篇驳论文,驳论的主要论题生活什么?是用什么来批驳的?2.作者最后一段连用四个“从众”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分析。读文章,整体感知短短的几句话中,连用四个“从众”,意在反复申明,事孔子并不是出于自己的本意,仅仅是一“从众”行为。因为作者“虽有目,无所用矣”,所以把这些话在“孔子像”上,与其说是“事之”,不如说是“批之”。3.本文在当时被看做是“毁圣叛道”,你是同意这种看法?结合课文,谈一谈作者所毁的、所叛的究竟是什么。读文章,整体感知 作者所毁的、所叛的并非孔子学说本身,而是后世学孔的道学家盲目崇拜孔子,用封建礼教使人们变成一个模样,短从而丧失个性。 读文章,整体感知 文章全用反语,层层剥开了“人皆以孔子为大圣”的原因。 巧妙地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进行批驳。 4.本文将封建卫道士的面纱彻底揭开,使人们意识到统治者的真正用心,作者是用什么手法达到这样的批驳效果的? 课外拓展 “从众”是治学的大忌,不“从众”才能获得真知灼见。然而,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又常常习惯于“从众”,很难改变。结合你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你对“从众”的看法。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反封建的勇士李贽坚韧不拔的彻底斗争精神,同时思想上受到深刻的启迪:要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勇敢地开拓创新。祝同学们学习愉快!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