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行政法规基础知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4 页2 作者:日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4 页3 / 14 行政法最新整理填空1、行政关系是(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2、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 。3、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4、行政法律关系中双方当事人地位具有(不平等)性。5、行政法律关系由(主体) 、 (客体)和(内容)三大要素构成。6、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由(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或(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与(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构成。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7、行政法律事实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大类。8、行政法的法源包括(宪法) 、 (法律) 、 (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 (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与行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以及(行政法的其他渊源)等形式。9、根据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不同,行政法可分为(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根据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不同,行政法分为(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 。根据行政法的作用不同,行政法可分为(行政组织法)、 (行政行为法)及(行政监督法)。10、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 (行政法治原则),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则) 和(行政合理性原则)。11、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具有(普遍性) 、 (基础性)和(自身的特殊性)的特点。12、行政合法性原则主要解决(行政合法与非法)问题,而行政合理性原则解决(行政是否适当)的问题。13、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 ,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14、行政职权只能由(行政主体)来行使。15、行政职权依其来源一般分为(固有职权)和(授予职权)。16、行政职权具有(强制性)、 (不可处分性)和(职权与职责统一性)三个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4 页4 / 14 基本特征。17、行政主体在享有或行使行政职权时,必须同时履行(行政职责)。18、国家行政机关又叫(国家管理机关)简称(政府)。19、国家行政机关按照所辖区域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按照工作权限不同,可以分为(一般权限机关)和(专门权限机关) 。20、我国行政机关应当遵循适应需要、 (精简) 、 (高效率)和依法设置等原则进行设置和调整。21、我国行政机关分为 (国务院, 即中央政府)、 (省政府)、 (县政府)、 (乡或区)四个层次。22、行政机关的体制主要有(首长制)和(委员会制)、 (层次制)和(职能制) 、 (集权制)和(分权制)等几种形式。23、能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包括(国务院) 、 (国务院的组成部门)、 (国务院的直属机构)、 (国务院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 、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 、 (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24、国务院是(国家最高) 行政机关, 享有管理全国的 (行政事务) 的职权。25、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 ;规章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国务院的直属机构、享有制定地方规章权的地方人民政府)。26、我国的政府派出机关包括(行政公署) 、 (区公所)和(街道办事处) 。27、地方(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具有行政主体资格。28、公务员是指在各级行政机关中担任国家公职的除(工勤人员) 以外的工作人员。29、公务员具有(公民)和(国家的公务员)双重身份。30、行政职务关系是公务员基于其(行政职务)而与(行政机关)之间构成的权利义务关系。31、行政职务关系的产生主要有(选任) 、 (委任) 、 (调任)和(聘任)四种方式。32、公务员被降职时引起行政职务关系的(变更)。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4 页5 / 14 33、行政授权是依据(法律) 、 (法规)的有关规定作出的。34、行政授权引起(职权)和(职责)的同时转移。故行政授权又被称作行政职权的转移。35、被授权组织包括三类,即被授权行使特定行政职权的(事业单位)、 (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36、被授权组织具有独立的(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37、行政委托的委托人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38、被委托组织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因此,其行为后果的法律责任由(委托的行政机关)承担。39、行政相对方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 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其权益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组织)。40、 以是否为一定的组织为标准, 行政相对方可以分为 (个人相对方) 与 (组织相对方)。41、以其与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的关系为标准,行政相对方可以分为 (直接相对方)与(间接相对方) 。42、以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所影响的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行政相对方可以分为(抽象相对方)与(具体相对方) 。43、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包括(国家权力机关) 、 (国家司法机关)、 (上级行政机关) 、 (专门行政机关)以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44、行政法制监督的对象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45、行政法制监督的内容是监督行政主体(是否依法行使职权) 以及监督国家公务员及被授权组织中的工作人员(是否遵纪守法)。46、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主体的监督方式主要有(法律监督)、 (工作监督)和(人事监督)。47、国家审判机关对行政主体的监督主要是通过(行政诉讼)的方式进行。47、行政行为就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4 页6 / 14 48、行政行为的效力包括(公定力) 、 (确定力)、 (拘束力)和(执行力) 。49、根据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不同,行政行为分为 (行政立法行为) 、 (行政执法行为)、 (行政司法行为)三类。50、以行政行为是否具备一定的法定形式为标准,行政行为分为 (要式行政行为)与(不要式行政行为) 。51、根据行政行为实施的对象及适用力的不同,行政行为分为 (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 。52、以行政行为的实施是否须由行政相对方申请为标准,行政行为分为 (依职权行政行为)与(依申请行政行为) 。53、根据决定行政行为时参与意思表示的当事人的数目的不同,行政行为分为(单方行政行为)、 (双方行政行为)和(多方行政行为) 。54、行政行为的成立应当具备四个条件,即(主体条件)、 (主观条件)、 (客观条件)和(法律效果条件) 。55、行政行为的无效是指行政行为有(明显)或(重大)违法情形,自始至终不产生法律效力。56、行政立法是一种抽象的行政行为,具有(行政)与(立法)的双重属性。57、依据行政立法权的来源不同,行政立法可以分为(职权立法)与(授权立法) 。58、依据行使行政立法权的主体不同,行政立法可以分为(中央行政立法)与(地方行政立法)。59、根据行政立法内容、目的和功能的不同,行政立法可以分为(执行性立法)与(创制性立法) 。60、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为(条例) 、 (规定)和(办法)。61、有权制定规章的地方人民政府包括(省) 、 (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较大市)的人民政府。62、行政立法程序一般包括(起草) 、 (征求意见)、 (审查) 、 (通过) 、 (发布与备案)等步骤。63、行政许可是一种(外部行政行为)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4 页7 / 14 64、权利性许可也称(无条件放弃)的许可65、以许可的性质为标准,行政许可分为(行为许可)和(资格许可)。66、以许可是否附有附加义务为标准,行政许可分为(权力性许可)和(附义务的许可)。67、以许可享有的程度为标准,行政许可分为(排他性许可)和(非排他性许可) 。68、以许可的范围为标准,行政许可分为(一般许可)和(特殊许可)。69、设定行政许可应当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70、行政强制的主体是(行政主体) 。71、行政强制的对象是(相对方的财物和人身自由)。72、行政强制执行以(行政相对方不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为前提。73、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74、行政强制执行具有(行政)性、 (强制)性和(执行)性。75、间接强制执行可以分为(代执行)和(执行罚)两种。76、行政合同是一种(双方)的行政行为。77、行政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必须是(行政主体)。78、行政合同的缔结方式主要有(招标) 、 (拍卖) 、 (邀请发价)和(直接磋商)等。79、行政合同一般应采用(书面)形式。80、行政合同履行的原则包括(实际履行原则) 、 (自己履行原则)和(全面适当履行原则)等。81、在行政合同中,行政主体享有(对合同的监督、指挥权)、 (单方面变更合同标的权)、 (单方面解除合同权) 、 (制裁权)等权利。82、行政相对方在行政合同中的权利主要包括(获得报酬权)、 (损害赔偿请求权) 、 (必要的和有益的额外费用偿还请求权)、 (不能预见的物质困难的补偿权)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4 页8 / 14 83、在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中,行政主体享有(行政优益权)。84、行政指导是一种行政机关的(单方)行政行为。85、以行政指导有无具体的法律规定为标准,行政指导分为 (有法律根据的行政指导)和(无法律根据的行政指导) 。86、以行政指导的对象是否具体为标准,行政指导分为(普遍的行政指导)和(个别的行政指导) 。87、以行政指导的功能差异为标准,行政指导可分为(规制性行政指导)、(调整性行政指导)和(助成性行政指导)。88、行政处罚的目的是(惩戒)违法行为人,而不是促使其(实现义务)。89、行政处罚的对象是(作为行政相对方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属于(外部)行政行为。90、 (人身罚),也称(自由罚)是行政处罚中最严厉的一类,主要包括(行政拘留)和(劳动教养)两种形式。91、行政处罚中的行为罚主要是指(责令停产、停业)和(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92、 (罚款)和(没收财物)是行政处罚中财产罚的两种主要形式。93、申诫罚包括(警告)和(通报批评) 。94、我国的行政处罚包括(人身罚) 、 (行为罚)、 (财产罚)、 (申诫罚)四大类。95、法律可以设定(任何种类)行政处罚。96、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97、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98、部门规章及地方政府规章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99、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4 页9 / 14 100、对于违法事实确凿且有法定依据的,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 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101、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一般情况下,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不因(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而停止。102、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50)元以下的罚款。103、行政监督是(行政机关)实施的法律监督。包括(一般行政监督)和(专门行政监督)两大类。104、行政监察的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105、监察机关的实体性监察权主要有(提出监察建议权)、 (做出监察决定权) 、 (奖励权)。106、行政违法是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107、行政不当通常产生于行政主体行使(自由裁量权)作出行政行为的场合。108、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109、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110、行政救济以(行政相对方)的请求为前提。111、行政救济的目的是(保护相对方的合法权益)。112、我国行政救济的途径主要有(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行政赔偿)也是行政救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13、行政复议的原则是(合法原则) 、 (公正原则)、 (公开原则)、 (及时原则)和(便民原则)。114、没有(行政相对方提出复议申请) ,即使是违法、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机关也不作主动复议。115、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形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4 页10 / 14 116、行政复议的申请期限一般为(60 日) 。117、行政复议机关审理行政复议案件并作出复议决定的期限一般为自受理复议申请之日起( 60日) 。118、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119、行政赔偿是由(行政侵权损害)行为引起的一种国家赔偿。120、行政赔偿的法律责任主体是(行政主体)。121、(行政侵权行为)、 (损害事实)、 (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是构成行政赔偿责任的基本条件。122、我国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是(违法责任原则)。123、行政赔偿的范围包括(侵犯人身权的违法行政行为)和(侵犯财产权的违法行政行为)两种 -潍坊人才网124、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 (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无权提起行政赔偿。125、我国行政赔偿请求人包括(自然人、公民) 、 (法人) 、 (其他组织)三大类。126、法律、法规授予行政政的组织只有在(行使授予的行政权)时才能成为行政赔偿义务机关。127、行政赔偿程序由(非诉讼程,即行政程序)和(诉讼程序,即司法程序)两部分构成。128、我国行政赔偿程序采取(行政先行处理)原则。只有行政处理未能解决争端,行政赔偿请求人才可提起行政赔偿诉讼。129、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行政赔偿诉讼,必须以(行政机关先行处理)为前提条件。130、 行政赔偿诉讼的原告是 (拥有赔偿请求权者) , 被告是 (赔偿义务机关)。131、根据法律规定,追偿人是指(赔偿义务机关) ,被追偿人则是(实施加害行为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或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132、我国国家赔偿方式是以(金钱赔偿)为主,以(恢复原状、返还财产)为辅。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4 页11 / 14 133、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134、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查。136、行政诉讼法以(行政诉讼)为调整对象。137、原则上,在行政诉讼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138、 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赔偿诉讼(可以适用)调解。139、人民法院在(行政处罚显示公正)的情形下可以行使司法变更权。140、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案件。141、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管辖主要有(级别管辖)、 (地域管辖)和(裁定管辖)三大类。142、级别管辖是指在人民法院组织系统内划分(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143、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和海关处理的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法院受理和审理。144、高级人民法院管辖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145、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146、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147、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最先受到起诉状)的人民法院管辖。148、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由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149、当事人包括(原告)、 (被告)和(第三人)。150、公民的诉讼权利能力始于(出生) ,终于(死150、公民的诉讼权利能力始于(出生) ,终于(死亡)。法人或其他组织及行政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4 页12 / 14 机关的诉讼权利能力始于(成立) ,终于(终止)。151、诉讼代理权是指代理当事人(进行诉讼行为)的权限。152、原告包括(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 。153、被告是指作出原告认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而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154、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是被告。155、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起诉的, 应以(该行政机关)为被告。但(法律、法规对派出机构有授权)的除外。156、共同诉讼包括(必要的共同诉讼)和(普通的共同诉讼)两种。157、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二人以上,因(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必须合并审理的诉讼称为必要的共同诉讼。158、诉讼代理人根据诉讼代理权产生的基础不同,可以分为(法定代理人)和(委托代理人)。159、法定代理人是指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行使诉讼代理权的人。160、委托代理人是指根据(当事人、法定代理人的委托授权)代为进行诉讼行为的人。161、行政诉讼证据是指在行政诉讼中用以证明(案件事实情况) 的一切材料和事实。162、物证是指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物品)或(痕迹)。163、证人证言有(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164、当事人在诉讼中向人民法院所作的关于案件事实情况的(叙述)和(承认)统称为当事人陈述。165、根据证据的来源,诉讼证据分为(原始证据)和(派生证据,也叫传来证据) 。166、根据证据内容与案件事实的关系,诉讼证据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4 页13 / 14 167、根据证据与当事人积极主张之间的关系,诉讼证据分为(本证)和(反证) 。168、根据证据的表现形式,诉讼证据分为(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169、行政诉讼由(被告)负举证责任。170、行政诉讼证据来源于(被告举证) 、 (原告举证)、 (人民法院依职权收集和保全证据)三个方面。171、 人民法院对行政诉讼证据的证明价值的审查判断主要在于对证据的(真实性)和(相关性)的审查判断。172、行政诉讼的起诉分为(直接向法院)起诉和(经复议后向法院)起诉两种类型。173、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 个月内提出。(法律) 、 (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174、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 15)内向法院起诉。175、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 日内向法院起诉。176、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10)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177、原告对不予受理裁定不服的, 可以在接到裁定书之日起 (10)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178、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中,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由(审判员)或(审判员)、 (陪审员)组成。179、人民法院审理一审行政案件,一律实行(开庭)审理。包括(公开审理)和(不公开审理)两种方式。180、延期审理、延长审限、诉讼中止等情形在行政诉讼法理论上称为(诉讼阻却) 。181、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视为(原告申请撤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14 页14 / 14 182、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唤,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法院(缺席判决) 。183、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必须经人民法院(批准)。184、第二审程序又称(上诉审程序) ,也叫(终审程序)。185、上诉是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所作出的(未生效的行政判决),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上诉状请求(上一级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进行第二次审理并撤销或改变(第一审裁判) 的诉讼行为。186、当事人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期为(15)日;不服第一审裁定的上诉期为( 10)日。187、审判监督程序包括(再审程序)和(提审程序)两种程序。188、执行程序的提起有两种情况,即(申请执行)和(移送执行)。189、为保证行政诉讼的正常进行,人民法院有权采取(训诫)、 (责令具结悔过) 、 (罚款)或(拘留)等行政诉讼强制措施。190、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实体法依据有(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 、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191、人民法院的一审行政判决有(维持判决)、 (撤销判决)、 (限期履行判决) 、 (变更判决)、 (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的判决)和(确认判决)等几种形式。192、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 、 (适用法律法规正确) 、 (符合法定程序)的,人民法院应作出维持判决。193、涉外行政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受理) 、 (审理)和(执行)具有涉外因素的行政案件所适用的诉讼程序。194、同等原则又称(国民待遇原则) ,指外国人、(无国籍人)、 (外国组织)在我国进行行政诉讼, 享有同我国公民或组织同等的诉讼权利,负担同等的诉讼义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14 页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