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3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3页 / 共43页
第4页 / 共43页
第5页 / 共43页
第6页 / 共43页
第7页 / 共43页
第8页 / 共43页
第9页 / 共43页
第1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第七章力第一节力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分析简单情况下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2)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 知道力的两种作用效果;(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分析、演示、讲解、讨论与分析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以及物体间力的相互性。【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 力的概念演示实验:手握握力计、折弯铜条、棒击小球、弹簧拉钩码。以上实验可用投影仪展示,以利于学生观察。观察老师演示实验,观察投影仪展示试验情况。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果:以上实验都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它们有的外形发生了变化,有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43 页引导学生记录,分析情况。提问:以上实验都有哪些特点?你们还能举出哪些这样的例子?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学生再举出一些力的作用的例子:运动员举重、踢足球、拉车、折树枝 通过观看实验与学生讨论发言,使学生明白: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学生明白力的概念。二、 力的作用效果带领学生总结上面实验,对实验结果以及学生举例结果进行归类。学生对上面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归类,最后归于两类:一种是物体的外形发生了变化,另一种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老师对学生的结果进行总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伸长、缩短、弯曲、扭转等) ,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动到静、静到动、快到慢、慢到快、方向改变等)。提问:你们还能举出哪些形变的例子,以及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例子?形变例子:挤压气球(变扁) 、拉长弹簧(伸长)、折弯铜条(弯曲) 、扭转塑料尺(扭转) 运动状态改变: 踢球(静到动)、守门员扑球(动到静) 、火车刹车 (快到慢)、 火车启动(慢到快)、打乒乓球(方向改变)演示实验:带有橡胶塞,塞上有玻璃管的玻璃瓶, 装满水,手握,水上升。提问:瓶子是不是发生了学生观察实验,讨论得出结论:瓶子发生了形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43 页形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老师总结:生活中有很多形变很微小,用肉眼观察不到。学生对形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三、演示、思考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1)磁铁吸引铁钉;(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请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提问:以上两个实验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察实验,讨论分析得出结果:以上实验中两物体之间都没有接触。老师总结: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能发生力的作用,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能发生力的作用。提问:你们还能举出哪些这样的例子?学生举例:有些衣服吸引毛发,在毛 发 上 摩 擦 过 的 塑 料 尺 同 样 吸引 纸屑 四、 施力物体 与 受 力物体老师演示实验:木板上有一铁钉,木板后有一磁铁(隐藏),移动磁铁,铁钉运动。提问:铁钉为什么会运动?学生观察实验,讨论分析得出结果:铁钉运动是因为它受到力的作用,猜测( 木板后有磁铁)。老师肯定学生的猜测,总结:当有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必然有物体对它施加了这个作用。学生知道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的概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43 页五、 力的作用 是 相 互的老师做实验:(1) 弹簧拉钩码。多媒体放映:(2) 小车撞击绷紧的橡皮筋。(3) 两人站在冰上,一人用力推另一人。带领学生讨论、分析。提问: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观看实验:弹簧拉钩码时自身也被拉长;小车撞击橡皮筋时自身运动方向改变;一人推另一人自身也被向后推。分析:当弹簧是施力物体时,钩码是受力物体,反之,当钩码是施力物体时,弹簧是受力物体。其他也是这样。老师通过大量实例使学生明白:两物体发生力的作用时,每一个物体即是受力物,同时又是施力物。它们的力是相互的,是成对出现的。学生明白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概念六、 课堂小结通过观看实验、投影、录像、思考、讨论、交流。使学生掌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两种作用效果。七、 课堂作业“发展空间”中的练习【 实践活动】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的现象做一个调查。通过调查,使学生认识到身边力的现象的普遍, 同时将自己在课堂学到的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增加其对物理科学的兴趣。【 教学反馈】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43 页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 探索是经过某些活动完成的, 教师的教学过程应当是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可通过设计观看有关力的作用的演示实验、录像以及学生自己动手的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观察中思考、学习。学生的课堂反应积极主动,学习轻松活泼,印象深刻,掌握牢固。第一节力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力的三要素;(2) 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 知道力的单位;(4)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讲解、讨论、练习与对比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严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力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力的力的示意图【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力的三要素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力的作用的例子: 踢足球、抬木头、拉箱子、扳手腕请学生思考、讨论: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与力的哪些因素有学生观看录像, 踢足球用力大小不同,球运动不同;方向不同,球运动不同;踢球时所踢的位置不同,球的运动也不同;同样抬木头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43 页关?老师演示实验:分别用不同的力推门,效果不同。引导学生分析,总结:作用力的大小不同,效果不同;方向不同,效果不同;作用的点不同,效果不同。学生明白力的概念; 学生可在课后尝试。引导学生做教材19 页图 821的实验。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不但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而且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 对以上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明白力的三要素的定义。二、力的单位老师给出力的单位、力的符号,简单介绍牛顿。学生知道力的单位, 同时对牛顿有一定了解,激发学生兴趣。老师对一牛的力究竟有多大做一个形容:两个鸡蛋一袋方便面 所受的重力。学生举起两个鸡蛋、一袋方便面对一牛的大小有一个了解,对力的单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三、力的示意图利用多媒体演示一个人推或拉一辆车(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 ;举或提一个木箱( 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 设问:我们怎样来表示学生观看录像,思考。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43 页力对物体的作用,而不必表明是什么样的力?如何简单方便的描述力呢?物理学中常用力的示意图的方式。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还可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作图, 掌握如何用力的图示法作图。多媒体展示:力的作用点相同、方向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并作图;力的作用点相同、大小相同、但方向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作图;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同、但作用点不同的力作学生通过比较对力的三要素, 以及如何用力的图示法作图有了进一步理解。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43 页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作图。举例作图:(1)一木箱放在地上,对地面的压力为 100N ,画出它的力的示意图。(2) 一钩码竖直挂在弹簧上,钩码对弹簧的拉力为12N ,画力的示意图。学生作图,力的示意图进一步了解,力的示意图画法。五、课堂小结通过观看录像,思考,讨论,讲解,使学生理解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知道力的单位。六、课堂作业课后发展空间中的练习【 实践活动】观看足球比赛, 观察运动员踢球, 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体会力的三要素在生活中的应用。 运动员在长传和短传时用力有何不同?收集相关资料,做一个小报告。【 教学反馈】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的过程。本节可通过观看力的作用的录像, 激发学生兴趣。 其中部分内容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通过练习对知识进行巩固。课堂严谨而又不失活跃,学生掌握内容深刻而又牢固。第二节弹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43 页(1)了解什么是弹力;(2) 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3)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分析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力的测量原理。【 教学难点】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弹力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跳水,蹦床,蹦极,射箭学生观察实验,对弹力有了初步认识。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1)钢尺压弯反弹;(2)拉伸或压缩弹簧。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对弹力进一步了解。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弹力概念。回忆力的作用效果,悟出发生形变的物体会对施力物体产生作用力,即弹力。二、测力计及其使用老师引导学生做实验。学生实验:拉伸弹簧,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说明弹簧测力计原理:在一定范围学生知道弹簧测力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43 页内,受到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原理。投影仪展示弹簧测力计,请学生观察,介绍弹簧测力计结构:(1)最大刻度的意义;(2)最小刻度的概念;(3)零刻度的调整。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结构。投影仪展示各种弹簧测力计。老师讲解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及其注意事项:(1)如何调零;(2)测量范围;(3)测量方法(伸长方向与测量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老师引导学生做实验,并对学生进行指导,纠正。学生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重量;用弹簧测力计测自己的一根头发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并与同学进行比较。三、实验探老 师 用 多 媒 体 展 示 拔 河 , 牛 拉学生观察录像,思考。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43 页究车 等图片;提问:以上两边的力相等吗?引导学生对拔河、牛拉车进行分析。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四、课堂小结通过多媒体展示,老师讲解,以及学生自己动手试验,使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弹力,掌握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以及用法;通过实验探究对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有一定了解。五、课堂作业课后发展空间中的练习【 实践活动】课后“发展空间”中的自制橡皮筋测力计。【 教学反馈】本节教学活动应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使之在观察中思考、学习。第三节重力【 教学目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43 页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的现象,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联系生活实际等能力;(2) 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并学会找规则物体的重心;(3)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4) 能用公式G = mg 计算有关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1)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能利用表格的形式收集实验数据;(2)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学会用比值处理数据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树立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2)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3) 通过物理知识与自然、生活现象的关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教学难点】理解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什么是重力导 入( 由 日 常教师:在讲新课前,我们来看几个录像。在观看录像时,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听讲、仔细观察并思考。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43 页生 活 现 象和 自 然 现象 引 出 重力的概念,学 生 感 觉自然熟悉,易 于 理 解接受)教师播放录像:运动员高台跳水、踢飞的足球最后落到地面、飞流直下的瀑布、树上的苹果落向地面、发射出去的炮弹等。教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找到它们运动的共同点了吗?学生的可能回答: 运动员跳进水里; 足球(炮弹)在空中飞行一段时间后落到了地面; 苹果掉到地上; 它们的共同点是最后都回到了地面,并且静止了;等等。教师:不管这些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是长还是短,最后它们都回到了地面,因为它们都受到了地球的吸引力,重力就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产生的。在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与重力有关的现象,你们能举出这些现象吗?大家先不要讨论,自己好好想一想,可以在学生思考,在纸上写出所能想起的生活中与重力有关的现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43 页纸上写出来。教师走下讲台,观察学生思考和记录。教师:同学们都想出了许多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有些同学还想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哪位同学愿意说说自己注意到了什么现象呢?学生踊跃发言: 向上跳起会落回地面; 教室里的桌子、椅子静止在地面; 篮球投进篮框后会落回地面; 跳伞运动员从高空跳下后,落到地面;飞机降落;等等。教师:由此可见,重力在我们周围时时刻刻存在着。地球周围的一切物体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二、重力的大小:探究重 力 与 质量的关系教师:大家说从树上掉下的苹果受到什么力的作用?学生回答:重力。教师:大家分析一下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苹果。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43 页1. 提出问题、进行猜想教师:对的。苹果受到重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苹果。重力也是一种力。我们学过力有三要素,同学们还记得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吗?学生:大小、方向、作用点。教师:正确。重力是一种力,所以重力也应该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教师拿出一厚一薄两本书,一个大钩码(或砝码)和一个小钩码 (或砝码) 。教师: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重力是有大有小的。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比较这两本书,哪本书的重力大呢?比较这两个钩码(或砝码) ,哪个更重呢?学生: 厚的书比薄的书重;大的钩码(砝码)比小的重。教师:为什么呢?学生:质量大的,受重力大; 质量小的,受重力小。教师:大家可以用手掂掂各自桌上不同质量的物体,比如厚度不同的书、铅笔盒、书包等,想一想,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的大小是不是真的有关系呢?如果有,那么它们的定量关系是什么?学生用手掂身边的物体,不同质量的物体, 手上所感觉到压力不一样; 学生进行思考、讨论,猜测重力和质量有一定的关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43 页2. 进行实验教师:我们如何研究它们的关系?教师:对。我们可以利用实验来找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用你们桌上的实验仪器进行实验。学生:进行实验,由实验数据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解释学生的疑难问题。学生分为小组(2 人一组) 制定简单的实验计划,设计表格;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一个或多个钩码的重力; 把数据填入表中;分析数据。 分析数据,采用比值法处理数据:m 1:m 2 = G 1:G 2或 G : m = 常量 小组成员间进行讨论,得出本小组的结论。3. 交教师:你们的实验结果怎样?得到交流讨论:小组选出代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43 页流讨论了什么样的结论?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来汇报你们的实验结果。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给出 g 的含义,写出物理公式。表汇报实验结果和结论, 提出各组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结论: 重力和质量成正比关系; 或重力和质量的比值是常数。补充一个例题,让学生利用公式进行相关计算后,再进行讲解。学生利用公式G = mg 进行计算。三、重力的方向(利用直 观 的 小实验,给学生 直 观 的印象,易于理解接受)教师: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大家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和我们上课时录像的现象猜想一下。学生回答: 向下的; 指向地面; 垂直于水平面。教师演示实验:从空中释放粉笔,粉笔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学生观察,分析得出重力的方向和粉笔下落的方向一致。教师:重力的方向会发生变化吗?大家利用桌上的铁架台做个小实验,看看在铁架台抬起的过程中,重力的方向是否发生了变化。学生进行实验: 把带细线的小球系在水平放置的铁架台上, 让学生观察细线的方向; 把铁架台底座的一侧轻轻抬起(模拟在不平地面上的情况),在抬起的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页,共 43 页程中观察细线的方向。教师提问:各种情况下观察的方向是否一致呢?重力的方向是否与地面情况有关?是与当地地面垂直呢,还是与水平面垂直?学生回答:在铁架台抬起的过程中,细线的方向没有发生变化;重力的方向不一定垂直于地面等等。教师:我们观察到的细线的方向与重力方向一致,它垂直于水平面,而不是垂直于地面,我们称这个方向为“竖直向下” 。观察图 8-3-4联系生活实际向学生讲解,介绍重垂线的使用。简单介绍水平仪,让学生简单分析水平仪的原理。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四、重力的作 用 点 重心教师直接给出重心的概念,告诉学生如果有其他物体支持着重心,物体就能保持平衡。带领学生一起做个小实验:用手指支在直尺的中心,直尺能够保持平衡。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用手指支撑直尺的中心, 发现直尺平衡。有兴趣的学生继续用同样的方法寻找钢笔、 圆珠笔、 课本等的重心。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8 页,共 43 页教师介绍重心与物体形状、质量分布是否均匀的关系,让学生知道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并且向学生介绍重心位置在工程中的作用。五、发展空间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重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大家想一想,如果地球对物体没有了重力作用,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呢?思考、讨论,得出了形形色色的答案: 人会漂浮在空中; 踢飞的足球不会回到地面; 水不会往低处流,看不到美丽壮观的瀑布; 炮弹打击不到地面的目标; 不能玩滑梯; 秋天的落叶不会飘落到地上;等等六、课堂小结1. 重力产生的原因;2. 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3. 重力和质量的关系:G = mg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9 页,共 43 页七、课堂练习小明的质量是 40kg , 他的体重是多少?小聪的体重为441N ,他的质量是多少?【 实践活动】1. 根据重垂线的原理,制作一个简单的水平仪,检查家中的家具是否放置水平。2. 制作不倒的“小丑”。3 如果没有重力,生活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写出你能想到的情况,越多越好。【 课后练习】学生活动手册的练习。【 教学反馈】本节重点是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难点是理解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 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到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学生对重力现象比较熟悉,有一定的基础。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探究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这个实验比较简单, 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做好这个探究实验,让学生学会用比值法处理数据,通过实验自己总结出规律。 让学生从探究过程中体会到科学研究活动的乐趣和科学方法的重要。第八章运动和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知道物体的惯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0 页,共 43 页2过程与方法(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通过活动体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教学重难点:1重点:牛顿第一定律2难点:物体的惯性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观察 44页图 12.5-1的几幅图,思考运动的物体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截然相反的解释。“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 “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二)讲授新课1牛顿第一定律(1)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探究:不同表面,物体的运动距离不同根据观察结果,得出结论:小车受到阻力越小,它运动得越远,引导学生进一步推理:如果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解释:物体不受力时, 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强调: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学生活动:(1)体验图 12.5-4 的实验(2)体验物体掉杯中的实验(3)通过观察图12.5-6,尝试用惯性的知识解释怎样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产生的危害。生活中的惯性现象:鸡蛋魔术、套锤柄、行车跳下易摔倒、泼水、丢垃圾、车启动人后倒,刹车人前倾等等。(4)阅读 47 读科学世界“汽车安全带” 。(三)课堂小结1牛顿第一定律是怎样表述的?2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利用惯性的例子,防止惯性产生危害的措施?(四)布置作业1思考书本第 49 页第 1、2 第二节二力平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力的叫平衡力,最简单的平衡情况是二力平衡;理解二力平衡条件;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1 页,共 43 页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分析一个物体上受到几个力到能知道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通过探究与交流, 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二力平衡条件难点:1二力平衡中的“二力同线”问题2匀速直线运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具: 2 把弹簧秤,一块轻质塑料片,一把剪刀。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惯性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能不能反过来说,凡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都没有受到外力呢?列举: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静止在路边的人、 在空中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提问:他们是否受到力的作用?二新课教学一、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 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这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1力的平衡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平时生活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举出身边一两个受力物体的实例,分析它们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 在黑板上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比如放在桌子上不动的墨水瓶,挂在天花板上不动的电灯匀速运动的小车等)在几个力平衡中,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我们来研究二力平衡的情况。2二力平衡的条件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 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仍从同学所举的例子中找出实例,使学生认识到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并不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要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要满足什么条件?实验 :用两把弹簧秤拉扯桌上的塑料片,想一想怎样拉才能使塑料片保持静止不动?归纳小结塑料片静止必须满足的条件。这两个力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形 (二力大小不相等、 二力方向不相反、 二力不在一条直线上)并动态显示最终的结果(均不能保持静止状态):对第四种情形(二力不在同一物体上)进行点拨:将塑料片从中剪断,变成两部分,这两部分能静止吗?图 3 F 图 4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2 页,共 43 页结论:物体在二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的条件是这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二、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将条件归纳成口决:“同物、等大、反向、同线” 。归纳: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力的合力为零。 “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x k b 1 .c o m力的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应会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判断物体所受的两个力是否平衡; 或根据平衡状态找出平衡力, 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求其中一个力。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1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判断两个力是否平衡。2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可求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4反馈练习1.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或状态,这几个力就相互平衡。2.汽车在斜坡上所受到的重力和斜坡的支持力(填“ 是” 或“ 不是” )平衡的力。3.每方十人拔河时,某时刻绳子静止不动,这时这二十个人拉绳子的合力是。4.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是500牛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 是牛 顿 ,方 向 是,重 力和 支持 力 的施 力物 体分 别是和。5.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向东行驶的汽车重为5000 牛,受到的牵引力是200 牛。那么,汽车受到的阻力是牛,方向是。6.质量为 2 千克的物体,静止悬挂在绳子上,绳子对物体的拉力是多少牛?若提拉物体使它匀速向上运动时,拉力又是多少?(g=9.8 牛/千克)7.如下图所示,物重6 牛,弹簧秤竖直向上拉,示数为4 牛,水平地面给物体的支持力是多大?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 新 课标第一网课本第 49 页练习 35。第三节摩擦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及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2)知道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知道摩擦力的利弊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观察有关摩擦现象。 (2)经历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3)经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4)学习设计表格、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3 页,共 43 页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摩擦的分析, 激发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及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难点: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具:木板、物理小车、棉布、手巾、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日常生活中,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滑行时,无论道路多么光滑,总会慢慢停下,为什么?(受地面摩擦力)讨论认识: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接触面间就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二新课教学(一)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 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二)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接触、不光滑、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提问: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三)摩擦的利与弊:利的方面:例如,鞋(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弊的方面:例如,机器部件间的摩擦。(四)增大摩擦的方法:1增大压力2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六) 、减小摩擦的方法: 1减小压力。 2加润滑油。 3安装滚动轴承(滚代替动) 。4压缩空气或电磁场使接触面分离(气垫船、磁悬浮列车)。三小结。四练习:一课一练的练习A 五作业:课本 P631、2。六教学后记:第九章压强第一节压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2)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4)了解压强的增大与减小的主要方法。新 课 标 第 一 网2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3)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4 页,共 43 页(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浮力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悟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 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重点:压强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教学难点:压强的计算及单位教具:钉板、砝码、石粉、铅笔、海棉、橡皮泥、铁钉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课文 76 页 14.11 蝉及 14.12 沙漠之舟)引入压力的作用效果, 在物理学中用压强来表示,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压强二新课教学(一)压力: 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方向:与接触面垂直。大小:有时等于重力(水平放置时) 、有时不等于重力2突破难点的方法:练习:利用如图 1 几种情况分析压力的作用情况来巩固所学的压力的知识。(图1)(二)压强利用探究实验进行压强的学习1提出问题 2进行假设和猜想3设计方案(实验) 4进行实验(学生探究)5分析现象 6归纳总结得出规律或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P)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强的定义: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压强的公式: 如果用 P 表示压强、 F 表示压力、 S 表示受力面积。压强的计算公式是:SFP符号的意义及单位:P-压强 -帕斯卡( Pa)F-压力-牛顿( N)S-受力面积 平方米(m 2)1Pa = 1N/m 2压强的物理意义:以 P=20Pa为例,P=20Pa=20N/ m 2,它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 20N。讲解例题,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压强及有关计算 (特别是公式的应用和单位的统一)通过列举相关的实例 (啄木鸟、图钉、刀等) ,提出问题, 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感受、经验进行讨论并总结和归纳:减小压强的方法:(1)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2)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小压力( 3)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的方法:(1)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2)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 3)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练习:小李的质量是65Kg,其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约是4.5dm2,当小李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时,他对地面产生的压强大约是多少?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5 页,共 43 页三小结:四巩固练习:尽可能穿插在相关知识的讲授中完成对应的练习。五布置作业:课本P79-3、4 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以及液体内部压强听方向。(2)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认识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形形色色的连通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特点、连通器应用教学难点:液体压强的特点教具:液体压强的演示装置、水槽、U 形管压强计、连通器、水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课文 80 页潜水艇,用塑料袋装水时塑料袋会胀起来等引入液体会产生压强,引出本课课题液体的压强二新课教学(一)液体压强的特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做好演示实验,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 通过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归纳、推理、总结得出结论。演示实验:1用塑料袋装水时,它会胀起来,让学生感知液体会产生压强,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用侧壁开有几个小孔的筒装有水,让学生观察到水从小孔流出来,且处于不同位置的小孔流出来的的射程都不一样,用液体压强计测出不同深度的压强大小,让学生感知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用压强计测量深度相同时,各个方向的压强的大小有何特点,让学生感知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4演示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且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引导学生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4)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同一浓度,液体压强随液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练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6 页,共 43 页(二) 、连通器1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容器叫做连通器。2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3举例分析连通器:茶壶、锅炉的水位计、花洒、水塔与自来水管。4介绍连通器的应用之一三峡船闸。三小结四巩固练习:尽可能穿插在相关知识的讲授中完成对应的练习。五布置作业:课本P85-3、4。六教学后记:第三节大 气 压 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由于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3) 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4)了解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1)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 感知大气压强一种客观存在。(2)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3)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大气层的测量教学难点:大气层的测量教具:空饮料盒或罐、 弹簧测力计、 吸盘、托里拆利实验装置、 金属盒气压计、抽水机模型的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吸盘、用吸管吸饮料、吸墨水、注射器吸药水等,引导学生思考, 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是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 空气也能流动,我们周围是否存在大气的压强?这节课就来研究大气压强。二新课教学(一)大气压的存在1演示吸盘、用吸管吸饮料、吸墨水、注射器吸药水、纸板托水。2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3得出结论:大气压强确实存在。强调: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二)大气压强的测量1估算大气压强的数值:课本P87 页 “想想做做”2通过演示介绍“托里拆利实验”(1)强调第一个用实验方法测出大气压数值的是意大利的科学家托里拆利。(2)观看托里拆利实验提出问题:大气压的数值是多大?为什么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7 页,共 43 页分析大气压强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把 760mm 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P0 = 760mmHg =1.013 105Pa。3大气压的变化(1)大气压受天气的变化而变化;(2)大气压随大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在海拔3000m 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 100Pa 。4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介绍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5大气压的作用:(1)抽水机(2)用吸管吸饮料三小结:四巩固练习:练习。五布置作业:课本P90 页:2 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体的压强跟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3)了解生活中跟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气体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2)体验由气体压强差产生的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教学重点: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难点: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具:硬币、铅笔、纸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课本 P91图 14 .4-1 实验 硬币“跳高”比赛,提出问题,是什么力使得硬币向上“跳”起来了?引出本节课来研究14.4 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二新课教学(一)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上述实验的原理,硬币向上“飞”的过程中,只有空气与它接触,是不是硬币上下的压强不一样使它向上运动?由于吹气,上面空气的流速大, 压强是不是与流速有关系?是不是由于上面空气的流速大,压强变得比下面小了?于是下面的空气把硬币托起来了?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提出问题 2猜想 3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 5分析实验 6得出结论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练习:课本 P93-1 (二)飞机的升力如图 14.4-5面,迎面吹来的风被机翼分成上下两部分,由于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不一样, 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长,因而速度较大, 它对机翼的压强较小;下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短,因而速度较小,它对机翼的压强较大。因此在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8 页,共 43 页翼的上下表面产生了压强差,这就是飞机向上的升力。三小结:四巩固练习:尽可能穿插在相关知识的讲授中完成对应的练习。五布置作业:课本P934。六教学后记: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知道物体的惯性2过程与方法(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通过活动体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教学重难点:1重点:牛顿第一定律2难点:物体的惯性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观察 44页图 12.5-1的几幅图,思考运动的物体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截然相反的解释。“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 “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二)讲授新课1牛顿第一定律(1)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按照书本第 45 页的实验进行探究不同表面,物体的运动距离不同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的条件和做法:三种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 每次实验用的是同一辆小车;每次都在同一位置滑下,以保持小车到达水平表面的速度相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变化的条件是表面的粗糙程度改变,而其他条件没有改变。根据观察结果,得出结论:小车受到阻力越小,它运动得越远,引导学生进一步推理:如果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介绍得出该结论伽利略用了推理的方法。从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解释:物体不受力时, 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强调: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学生活动:(1)体验图 12.5-4 的实验(2)体验物体掉杯中的实验(3)通过观察图12.5-6,尝试用惯性的知识解释怎样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产生的危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9 页,共 43 页生活中的惯性现象:鸡蛋魔术、套锤柄、行车跳下易摔倒、泼水、丢垃圾、车启动人后倒,刹车人前倾等等。(4)阅读 47 读科学世界“汽车安全带” 。(三)课堂小结1牛顿第一定律是怎样表述的?2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利用惯性的例子,防止惯性产生危害的措施?(四)布置作业1思考书本第 49 页第 1、2 第二节二力平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力的叫平衡力,最简单的平衡情况是二力平衡;理解二力平衡条件;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分析一个物体上受到几个力到能知道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通过探究与交流, 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二力平衡条件难点:1二力平衡中的“二力同线”问题2匀速直线运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具: 2 把弹簧秤,一块轻质塑料片(片上有几个洞,如图1 所示) ,一把剪刀。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惯性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能不能反过来说,凡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都没有受到外力呢?列举: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静止在路边的人、 在空中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提问:他们是否受到力的作用?二新课教学1力的平衡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平时生活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举出身边一两个受力物体的实例,分析它们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 在黑板上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比如放在桌子上不动的墨水瓶,挂在天花板上不动的电灯匀速运动的小车等)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 展示其所举的实例, 利用这些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当一个图 1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0 页,共 43 页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 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而得出“力的平衡”的概念,指出这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说几个力互相平衡。一、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 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这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在几个力平衡中,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我们来研究二力平衡的情况。2二力平衡的条件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 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仍从同学所举的例子中找出实例,使学生认识到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并不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要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要满足什么条件?实验 :用两把弹簧秤拉扯桌上的塑料片,想一想怎样拉才能使塑料片保持静止不动?归纳小结塑料片静止必须满足的条件。这两个力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形 (二力大小不相等、 二力方向不相反、 二力不在一条直线上)并动态显示最终的结果(均不能保持静止状态):对第四种情形(二力不在同一物体上)进行点拨:将塑料片从中剪断,变成两部分,这两部分能静止吗?结论:物体在二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的条件是这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演示实验 :手在绳端用力 F 拉弹簧秤和物块,使之静止,观察弹簧秤的示数。然后用力拉弹簧秤和物块使之匀速上升,观察弹簧秤的示数, 并比较两次弹簧秤示数的大小。分析物块受的两个力的大小、两个力的方向、两个力是否在一条直线上。通过上述演示实验, 归纳:物体在二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也是这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得出二力平衡条件。二、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将条件归纳成口决:“同物、等大、反向、同线” 。归纳: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力的合力为零。“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力的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应会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判断物体所受的两个力是否平衡; 或根据平衡状态找出平衡力, 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求其中一个力。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1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判断两个力是否平衡。图 3 F 图 4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1 页,共 43 页2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可求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4反馈练习1.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或状态,这几个力就相互平衡。2.汽车在斜坡上所受到的重力和斜坡的支持力(填“ 是” 或“ 不是” )平衡的力。3.每方十人拔河时,某时刻绳子静止不动,这时这二十个人拉绳子的合力是。4.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是500牛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 是牛 顿 ,方 向 是,重 力和 支持 力 的施 力物 体分 别是和。5.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向东行驶的汽车重为5000 牛,受到的牵引力是200 牛。那么,汽车受到的阻力是牛,方向是。6.质量为 2 千克的物体,静止悬挂在绳子上,绳子对物体的拉力是多少牛?若提拉物体使它匀速向上运动时,拉力又是多少?(g=9.8 牛/千克)7.如下图所示,物重6 牛,弹簧秤竖直向上拉,示数为4 牛,水平地面给物体的支持力是多大?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课本第 49 页练习 35。第三节摩擦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及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2)知道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知道摩擦力的利弊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观察有关摩擦现象。 (2)经历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3)经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4)学习设计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摩擦的分析, 激发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及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难点: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2 页,共 43 页教具:木板、物理小车、棉布、手巾、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日常生活中,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滑行时,无论道路多么光滑,总会慢慢停下,为什么?(受地面摩擦力)讨论认识: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接触面间就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二新课教学(一)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 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二)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接触、不光滑、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提问: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日常生活中知道:推箱子,箱子越重,用的推力越大。地面越粗糙,用的推力越大,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1)接触面所受的压力( 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接触面面积的大小可用下面实验验证你的猜想。方法:控制变量法。原理:二力平衡条件:fF(转换法),图甲图乙图丙表格设计:实 验 次数压 力 大 小(N)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摩擦力 f(N) (弹簧测力计示数)1 2 3 (三)图甲和图乙实验表明: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有关,并且,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图甲和图丙实验表明: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四)摩擦的利与弊:利的方面:例如,鞋(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弊的方面:例如,机器部件间的摩擦。(五)增大摩擦的方法:1增大压力2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六) 、减小摩擦的方法:1减小压力。 2加润滑油。 3安装滚动轴承(滚代替动) 。4压缩空气或电磁场使接触面分离(气垫船、磁悬浮列车)。三小结。四练习:一课一练的练习A 五作业:课本 P631、2。六教学后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3 页,共 43 页第九章压强第一节压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2)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4)了解压强的增大与减小的主要方法。2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3)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浮力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悟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重点:压强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教学难点:压强的计算及单位教具:钉板、砝码、石粉、铅笔、海棉、橡皮泥、铁钉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课文 76 页 14.11 蝉及 14.12 沙漠之舟)引入压力的作用效果, 在物理学中用压强来表示,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压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4 页,共 43 页二新课教学(一)压力: 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方向:与接触面垂直。大小:有时等于重力(水平放置时) 、有时不等于重力2突破难点的方法:练习:利用如图 1 几种情况分析压力的作用情况来巩固所学的压力的知识。(图1)(二)压强利用探究实验进行压强的学习1提出问题 2进行假设和猜想3设计方案(实验) 4进行实验(学生探究)5分析现象 6归纳总结得出规律或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P)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强的定义: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压强的公式: 如果用 P 表示压强、 F 表示压力、 S 表示受力面积。压强的计算公式是SFP符号的意义及单位:P-压强 -帕斯卡( Pa)F-压力-牛顿( N)S-受力面积 平方米(m 2)1Pa = 1N/m 2压强的物理意义:以 P=20Pa为例, P=20Pa=20N/ m 2,它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20N。讲解例题,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压强及有关计算 (特别是公式的应用和单位的统一)通过列举相关的实例 (啄木鸟、图钉、刀等) ,提出问题, 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感受、经验进行讨论并总结和归纳:减小压强的方法:(1)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2)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小压力( 3)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的方法:(1)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2)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 3)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练习:小李的质量是65Kg,其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约是4.5dm2,当小李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时,他对地面产生的压强大约是多少?三小结:四巩固练习:尽可能穿插在相关知识的讲授中完成对应的练习。五布置作业:课本P79-3、4 六教学后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5 页,共 43 页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听方向。(2)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3)认识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形形色色的连通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特点、连通器应用教学难点:液体压强的特点教具:液体压强的演示装置、水槽、U 形管压强计、连通器、水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课文 80 页潜水艇,用塑料袋装水时塑料袋会胀起来等引入液体会产生压强,引出本课课题液体的压强二新课教学(一)液体压强的特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做好演示实验,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 通过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归纳、推理、总结得出结论。演示实验:1用塑料袋装水时,它会胀起来,让学生感知液体会产生压强,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用侧壁开有几个小孔的筒装有水,让学生观察到水从小孔流出来,且处于不同位置的小孔流出来的的射程都不一样,用液体压强计测出不同深度的压强大小,让学生感知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用压强计测量深度相同时,各个方向的压强的大小有何特点,让学生感知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4演示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且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引导学生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4)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同一浓度,液体压强随液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练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6 页,共 43 页(二) 、连通器1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容器叫做连通器。2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3举例分析连通器:茶壶、锅炉的水位计、花洒、水塔与自来水管。4介绍连通器的应用之一三峡船闸。三小结四巩固练习:尽可能穿插在相关知识的讲授中完成对应的练习。五布置作业:课本P85-3、4。六教学后记:第三节大 气 压 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由于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3)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4)了解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1)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一种客观存在。(2)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3)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大气层的测量教学难点:大气层的测量教具:空饮料盒或罐、 弹簧测力计、 吸盘、托里拆利实验装置、 金属盒气压计、抽水机模型的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吸盘、用吸管吸饮料、吸墨水、注射器吸药水等,引导学生思考, 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是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 空气也能流动,我们周围是否存在大气的压强?这节课就来研究大气压强。二新课教学(一)大气压的存在1演示吸盘、用吸管吸饮料、吸墨水、注射器吸药水、纸板托水。2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3得出结论:大气压强确实存在。强调: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二)大气压强的测量1估算大气压强的数值:课本P87 页 “想想做做”2通过演示介绍“托里拆利实验”(1)强调第一个用实验方法测出大气压数值的是意大利的科学家托里拆利。(2)观看托里拆利实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7 页,共 43 页提出问题:大气压的数值是多大?为什么实验中换用不同大小的管来测,结果是否相同?将管提起一些(始终未露出液面) 、压入一些,结果是否相同?将管倾斜,结果是否相同?分析大气压强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把 760mm 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P0 = 760mmHg =1.013 105Pa。3大气压的变化(1)大气压受天气的变化而变化;(2)大气压随大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在海拔3000m 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 100Pa 。4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介绍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5大气压的作用:(1)抽水机(2)用吸管吸饮料三小结:四巩固练习:练习。五布置作业:课本P90 页:2 六教学后记: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体的压强跟流速的关系。(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3)了解生活中跟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8 页,共 43 页(1)通过观察,认识气体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2)体验由气体压强差产生的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教学重点: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难点: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具:硬币、铅笔、纸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课本 P91图 14 .4-1 实验 硬币“跳高”比赛,提出问题,是什么力使得硬币向上“跳”起来了?引出本节课来研究14.4 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二新课教学(一)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上述实验的原理,硬币向上“飞”的过程中,只有空气与它接触,是不是硬币上下的压强不一样使它向上运动?由于吹气,上面空气的流速大, 压强是不是与流速有关系?是不是由于上面空气的流速大,压强变得比下面小了?于是下面的空气把硬币托起来了?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提出问题2猜想3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5分析实验6得出结论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练习:课本 P93-1 (二)飞机的升力如图 14.4-5面,迎面吹来的风被机翼分成上下两部分,由于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不一样, 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长,因而速度较大, 它对机翼的压强较小;下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短,因而速度较小,它对机翼的压强较大。因此在机翼的上下表面产生了压强差,这就是飞机向上的升力。三小结:四巩固练习:尽可能穿插在相关知识的讲授中完成对应的练习。五布置作业:课本P934。六教学后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9 页,共 4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0 页,共 43 页精编教案 -(北师大版 )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案Unit 5 Our School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 1能听、说、认、读playground 、garden、teacher s office、library 、canteen 等新单词。2会运用句型This is my computer/book. That is our playground/garden.来向别人介绍学校校舍的分布情况。3能简单说出学校每个场所的不同功能,例如:Go to the garden water the flowers/Go to the playground play the football 技能目标:1能听懂Lets do 部分中所学的指示语,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2学会 Library 、canteen 、office 等单词和 Go to the library ,read a story book. 短语的正确读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学重点、难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1 页,共 43 页1.掌握生单词teachers office、library canteen、playground garden。学会单词Library canteen 的正确发音。教学多媒体设计:1.复习导入部分, 通过倾听学生感兴趣的歌曲融入到学习中去,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Lets learn部分,通过直观的校园分布图来教学生学习playground 、garden 等新单词, 真正的让英语单词与汉语意思相对应起来。运用单词卡片检查学生学习新单词的情况,既直观形象又能提高让学生对这些单词有更深的印象。3.在 Lets do 部分通过多媒体听听做做的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愉快的掌握所学的新单词,也可以让学生从各种指令的相应动作中学习短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播放录音Word and play,让学生听着歌曲进入情景。2.提问: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用英语问教室里有些什么?大家还记得吗?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3.引导学生回顾句型:Whats in the classroom? 4.学生根据教室实物进行回答,顺便可以复习以前学习过的英语单词如:A board,four lights, many desks等。二、新课呈现谈话导入:以前我们学习了问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也学习了应该怎样用英语来回答这些问题。这节课我们将认识的范围扩大,学习一下用英语问答我们学校有些什么场所,以及学校里一些常见物品的表达方式。1.课件出示校园简易地图,提问:Look at this picture, its our school ,what can you see? 2.学生认真观察并进行抢答,可能他们只能用中文来回答,像操场,花园,等。3.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这些场所在地图中相应的位置,对于图中没有被观察到的地方,可以引导学生来观察。4.对于图中学生观察到的地方,一一进行教学 ;图中出现单词的同时,播放该单词的读音,让学生认真的听。5.单词教学:教师将单词写在黑板上,带学生认读。6.以开火车头的形式让学生将单词读一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2 页,共 43 页7.提问:Where is the canteen? Do you know? (8) 让学生上前在图中指出,然后说明: It s on the first floor. 8.继续提问: Where is the?(师生进行对话练习) 9.同桌间进行对话练习。10.请一、两组同学站起来在班上演习。三、趣味操练1.出示 Lets do 里面的五福图片,播放录音,让学生根据录音来找相应的图片。2.提问: Look at these pictures, which is the garden? Which is the library? 让学生举手回答。3.再将这五幅图画一一的展现出来出,并出示每幅图画所对应的短语;4.进行短语教学:Go to the garden,water the flowers. Go to the canteen, eat some noodles.等5.随意的指着其中的一幅图画,请同学来说说这些地方的功能,也就是读读刚刚所教的这些短语6同桌间相互练习:例如,一个人说Go to the garden.另一人要能很快对出下面的Water the flowers. 如此进行一一练习,请一、两组同学进行演示。7老师念指令(不按顺序),学生做相应的动作,再一次熟悉这些短语。四、扩展练习1.将这节课学到的有关学校场所的一些单词,短语说给自己的朋友听听2.平时和同伴在一起的时候互相用英语问答这些在课堂上学到的单词,短语。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3 页,共 43 页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