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5页 / 共32页
第6页 / 共32页
第7页 / 共32页
第8页 / 共32页
第9页 / 共32页
第1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讲座所得税法讲座1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本讲座主要解决以下问题:我国现行所得税概本讲座主要解决以下问题:我国现行所得税概况、新所得税法解析、新旧税法差异分析、况、新所得税法解析、新旧税法差异分析、新税法与新会计准则差异分析及纳税调整等。新税法与新会计准则差异分析及纳税调整等。2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 第一讲第一讲第一讲第一讲 我国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制度及沿革我国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制度及沿革我国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制度及沿革我国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制度及沿革一、所得的概念与所得税一、所得的概念与所得税一、所得的概念与所得税一、所得的概念与所得税 顾名思义,所得税是对所得的征税。何为所得?一般人认为,所顾名思义,所得税是对所得的征税。何为所得?一般人认为,所得就是指从外部取得归属于自己的货币收入。但对所得的理解,似盲得就是指从外部取得归属于自己的货币收入。但对所得的理解,似盲人摸象,有以下不同观点:人摸象,有以下不同观点:n n所得税有两大类,一是企业所得税,又称所得税有两大类,一是企业所得税,又称“ “法人所得税法人所得税” ”或或“ “公司所公司所得税得税” ”。德国、英国、美国称。德国、英国、美国称“ “公司所得税公司所得税” ”,澳大利亚称,澳大利亚称“ “法人所法人所得税得税” ”;二是个人所得税。;二是个人所得税。n n企业所得税是国家对我国境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企业所得税是国家对我国境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是国家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一个重要税种。一种税,是国家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一个重要税种。二、企业所得税的特点二、企业所得税的特点二、企业所得税的特点二、企业所得税的特点-调节收入分配的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所得税n n1.1.以所得额为计税依据,体现了量能负担的原则。税额的多少不决定以所得额为计税依据,体现了量能负担的原则。税额的多少不决定于商品或劳务的流转额。于商品或劳务的流转额。n n2.2.多采用多采用“ “分期预交、年末汇算清缴分期预交、年末汇算清缴” ”的办法。的办法。n n3.3.属于直接税,一般不得转嫁税负。属于直接税,一般不得转嫁税负。n n4.4.企业所得税与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所得税与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3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三、沿革三、沿革三、沿革三、沿革-我国的企业所得税一直是按照经济类型分别设计的我国的企业所得税一直是按照经济类型分别设计的我国的企业所得税一直是按照经济类型分别设计的我国的企业所得税一直是按照经济类型分别设计的n n1.19581.1958年税制改革时,设工商所得税,只对集体和个体征收。年税制改革时,设工商所得税,只对集体和个体征收。n n2.2.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国营企业的利润分配方式是采用利润上交的办法,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国营企业的利润分配方式是采用利润上交的办法,不征所得税。不征所得税。n n3.19833.1983年、年、19841984年两步年两步“ “利改税利改税” ”,形成以所有制性质为主体的企业所得税,形成以所有制性质为主体的企业所得税种体系:种体系:n n(1 1)国营企业所得税)国营企业所得税-55%-55%(19841984年)年)n n(2 2)集体企业所得税)集体企业所得税-八级超额累进税率(八级超额累进税率(19851985年)年)n n(3 3)私营企业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35%-35%(19881988年)年)n n(4 4)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十四级超额累进税率十四级超额累进税率n n(5 5)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19911991年)年)n n4.19944.1994年税制改革,统一内资企业所得税制,称为年税制改革,统一内资企业所得税制,称为“ “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中华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四、现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四、现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四、现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四、现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n n一是现行内资、外资企业所得税税收政策差异较大,在税收优惠、税前扣除等一是现行内资、外资企业所得税税收政策差异较大,在税收优惠、税前扣除等政策上,存在对外资企业偏松、内资企业偏紧的问题,企业要求统一税收待遇、政策上,存在对外资企业偏松、内资企业偏紧的问题,企业要求统一税收待遇、公平竞争的呼声较高。公平竞争的呼声较高。n n二是现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存在较大漏洞,扭曲了企业经营行为,造成国家二是现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存在较大漏洞,扭曲了企业经营行为,造成国家税款的流失。比如,一些内资企业采取将资金转到境外再投资境内的税款的流失。比如,一些内资企业采取将资金转到境外再投资境内的“ “返程投返程投资资” ”方式,就是为了能够享受外资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方式,就是为了能够享受外资企业的所得税优惠。n n三是现行内资税法、外资税法实施三是现行内资税法、外资税法实施101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情况和国际经济融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情况和国际经济融合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需要针对新情况及时完善制度和修订法律条款。合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需要针对新情况及时完善制度和修订法律条款。4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5 5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第二讲第二讲第二讲第二讲 新企业所得税法基本框架的构建新企业所得税法基本框架的构建新企业所得税法基本框架的构建新企业所得税法基本框架的构建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框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框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框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框架-共共8 8章章6060条条章(章(章(章(8 8)条(条(条(条(6060)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第第第第1 1章章章章“ “总则总则总则总则” ”4 4主要规定了企业所得税的基本要素,即对纳税人、纳税义务和法定税率等主要规定了企业所得税的基本要素,即对纳税人、纳税义务和法定税率等主要规定了企业所得税的基本要素,即对纳税人、纳税义务和法定税率等主要规定了企业所得税的基本要素,即对纳税人、纳税义务和法定税率等作出规定。作出规定。作出规定。作出规定。第第第第2 2章章章章“ “应纳税所应纳税所应纳税所应纳税所得额得额得额得额” ”1717主要明确了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收入、不征税收入,允许和不得企业扣除主要明确了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收入、不征税收入,允许和不得企业扣除主要明确了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收入、不征税收入,允许和不得企业扣除主要明确了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收入、不征税收入,允许和不得企业扣除的成本费用,公益性捐赠扣除比例,以及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无形资产的成本费用,公益性捐赠扣除比例,以及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无形资产的成本费用,公益性捐赠扣除比例,以及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无形资产的成本费用,公益性捐赠扣除比例,以及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亏损结转等方面的规定。的摊销、亏损结转等方面的规定。的摊销、亏损结转等方面的规定。的摊销、亏损结转等方面的规定。第第第第3 3章章章章“ “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额” ”1515对应纳税额的概念、境外所得已缴所得税抵免和间接抵免等作了规定。对应纳税额的概念、境外所得已缴所得税抵免和间接抵免等作了规定。对应纳税额的概念、境外所得已缴所得税抵免和间接抵免等作了规定。对应纳税额的概念、境外所得已缴所得税抵免和间接抵免等作了规定。第第第第4 4章章章章“ “税收优惠税收优惠税收优惠税收优惠” ”1212对企业所得税的优惠范围、优惠内容、优惠方式等作了规定。对企业所得税的优惠范围、优惠内容、优惠方式等作了规定。对企业所得税的优惠范围、优惠内容、优惠方式等作了规定。对企业所得税的优惠范围、优惠内容、优惠方式等作了规定。第第第第5 5章章章章“ “源泉扣缴源泉扣缴源泉扣缴源泉扣缴” ”4 4对非居民企业实行源泉扣缴的范围、扣缴人的义务、扣缴办法和时间等作对非居民企业实行源泉扣缴的范围、扣缴人的义务、扣缴办法和时间等作对非居民企业实行源泉扣缴的范围、扣缴人的义务、扣缴办法和时间等作对非居民企业实行源泉扣缴的范围、扣缴人的义务、扣缴办法和时间等作了规定。了规定。了规定。了规定。第第第第6 6章章章章“ “特别纳税特别纳税特别纳税特别纳税调整调整调整调整” ”8 8对企业的关联交易、成本分摊协议、预约定价、核定程序和反避税地避税、对企业的关联交易、成本分摊协议、预约定价、核定程序和反避税地避税、对企业的关联交易、成本分摊协议、预约定价、核定程序和反避税地避税、对企业的关联交易、成本分摊协议、预约定价、核定程序和反避税地避税、资本弱化条款、一般反避税规则及法律责任等作出了规定,强化了反资本弱化条款、一般反避税规则及法律责任等作出了规定,强化了反资本弱化条款、一般反避税规则及法律责任等作出了规定,强化了反资本弱化条款、一般反避税规则及法律责任等作出了规定,强化了反避税手段。避税手段。避税手段。避税手段。第第第第7 7章章章章“ “征收管理征收管理征收管理征收管理” ”8 8对企业纳税地点、汇总纳税、纳税年度、汇算清缴以及货币计算单位等作对企业纳税地点、汇总纳税、纳税年度、汇算清缴以及货币计算单位等作对企业纳税地点、汇总纳税、纳税年度、汇算清缴以及货币计算单位等作对企业纳税地点、汇总纳税、纳税年度、汇算清缴以及货币计算单位等作了规定。了规定。了规定。了规定。第第第第8 8章章章章“ “附则附则附则附则” ”4 4对享受过渡性优惠的企业范围、内容,与税收协定的关系、授权国务院制对享受过渡性优惠的企业范围、内容,与税收协定的关系、授权国务院制对享受过渡性优惠的企业范围、内容,与税收协定的关系、授权国务院制对享受过渡性优惠的企业范围、内容,与税收协定的关系、授权国务院制定实施条例以及本法实施日期等作了规定。定实施条例以及本法实施日期等作了规定。定实施条例以及本法实施日期等作了规定。定实施条例以及本法实施日期等作了规定。6 6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二、实施条例框架二、实施条例框架二、实施条例框架二、实施条例框架-共共共共8 8章章章章133133条条条条n n第第1 1章章“ “总则总则” ”共分共分8 8条。条。n n第第2 2章章“ “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 ”共共6767条,分四节,即一般规定、收入、扣除、资产的条,分四节,即一般规定、收入、扣除、资产的税务处理。税务处理。n n第第3 3章章“ “应纳税额应纳税额” ”共共6 6条。条。n n第第4 4章章“ “税收优惠税收优惠” ”共共2121条。条。n n第第5 5章章“ “源泉扣缴源泉扣缴” ”共共6 6条。条。n n第第6 6章章“ “特别纳税调整特别纳税调整” ”共共1515条。条。n n第第7 7章章“ “征收管理征收管理” ”共共7 7条。条。n n第第8 8章章“ “附则附则” ”共共3 3条。条。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特点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特点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特点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特点n n企业所得税法,参照国际通行做法,体现了企业所得税法,参照国际通行做法,体现了企业所得税法,参照国际通行做法,体现了企业所得税法,参照国际通行做法,体现了“ “四个统一四个统一四个统一四个统一” ”:n n(一)统一税法并适用于所有内、外资企业。(一)统一税法并适用于所有内、外资企业。n n(二)统一并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二)统一并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 n n(三)统一和规范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三)统一和规范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 n n(四)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四)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建立“ “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 ”的新税收优的新税收优惠体系。惠体系。 7 7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第三讲企业所得税法解析第三讲企业所得税法解析第三讲企业所得税法解析第三讲企业所得税法解析-(新、旧所得税对照)(新、旧所得税对照)(新、旧所得税对照)(新、旧所得税对照) 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纳税人及其纳税义务纳税人及其纳税义务纳税人及其纳税义务纳税人及其纳税义务一、纳税人和纳税义务一、纳税人和纳税义务一、纳税人和纳税义务一、纳税人和纳税义务(一)旧法规定:将纳税人分为内资企业和涉外企业。凡在中华人民共(一)旧法规定:将纳税人分为内资企业和涉外企业。凡在中华人民共(一)旧法规定:将纳税人分为内资企业和涉外企业。凡在中华人民共(一)旧法规定:将纳税人分为内资企业和涉外企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企业或者组织,除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和国境内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企业或者组织,除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和国境内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企业或者组织,除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和国境内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企业或者组织,除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外,都属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从企业外,都属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从企业外,都属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从企业外,都属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从20002000年起,不包括个人独年起,不包括个人独年起,不包括个人独年起,不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和个人合伙企业。资企业和个人合伙企业。资企业和个人合伙企业。资企业和个人合伙企业。 (二)(二)新税法规定:税法第一条:新税法规定:税法第一条:新税法规定:税法第一条:新税法规定:税法第一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下统称企业)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依照本法取得收入的组织(以下统称企业)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依照本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本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本法。 按照国际通行做法,企业所得税法将纳税人划分为按照国际通行做法,企业所得税法将纳税人划分为“ “居民企业居民企业” ”和和“ “非居民企业非居民企业” ”,并分别规定其纳税义务。,并分别规定其纳税义务。 1.1.居民企业及其纳税义务居民企业及其纳税义务居民企业及其纳税义务居民企业及其纳税义务 (1 1)居民企业。)居民企业。)居民企业。)居民企业。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外国( (地区地区) )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例如,在我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例如,在我国注册成立的沃尔玛(中国)公司,通用汽车(中国)公司,就是我国注册成立的沃尔玛(中国)公司,通用汽车(中国)公司,就是我国的居民企业;在英国、百慕大群岛等国家和地区注册的公司,但实国的居民企业;在英国、百慕大群岛等国家和地区注册的公司,但实际管理机构在我国境内,也是我国的居民企业。际管理机构在我国境内,也是我国的居民企业。实际管理机构,是指实际管理机构,是指实际管理机构,是指实际管理机构,是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人员、账务、财产等实施实质性全面管理和控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人员、账务、财产等实施实质性全面管理和控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人员、账务、财产等实施实质性全面管理和控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人员、账务、财产等实施实质性全面管理和控制的机构。实际上,居民企业包括:内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的机构。实际上,居民企业包括:内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的机构。实际上,居民企业包括:内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的机构。实际上,居民企业包括:内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 (2 2)居民企业纳税义务。)居民企业纳税义务。)居民企业纳税义务。)居民企业纳税义务。居民企业承担无限(全面)纳税义务,应居民企业承担无限(全面)纳税义务,应当就其来源于我国境内、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当就其来源于我国境内、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8 8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 2.2.非居民企业及其纳税义务非居民企业及其纳税义务非居民企业及其纳税义务非居民企业及其纳税义务 (1 1)非居民企业。)非居民企业。)非居民企业。)非居民企业。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例如,在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例如,在我国设立的代表处及其他分支机构等外国企业。我国设立的代表处及其他分支机构等外国企业。 机构、场所,是指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机构、场所,包机构、场所,是指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机构、场所,包括:管理机构、营业机构、办事机构;工厂、农场、开采自然资源的场括:管理机构、营业机构、办事机构;工厂、农场、开采自然资源的场所;提供劳务的场所;从事建筑、安装、装配、修理、勘探等工程作业所;提供劳务的场所;从事建筑、安装、装配、修理、勘探等工程作业的场所;其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机构、场所。的场所;其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机构、场所。 非居民企业委托营业代理人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包括非居民企业委托营业代理人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包括委托单位或者个人经常代其签订合同,或者储存、交付货物等,该营业委托单位或者个人经常代其签订合同,或者储存、交付货物等,该营业代理人视为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代理人视为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 (2 2)非居民企业纳税义务。)非居民企业纳税义务。)非居民企业纳税义务。)非居民企业纳税义务。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9 9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二、所得来源地的确定二、所得来源地的确定二、所得来源地的确定二、所得来源地的确定(一)所得的构成内容(一)所得的构成内容(一)所得的构成内容(一)所得的构成内容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企业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企业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企业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企业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所得,包括所得,包括销售货物所得、提供劳务所得、转让财产所得、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所得、销售货物所得、提供劳务所得、转让财产所得、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接受捐赠所得和其他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接受捐赠所得和其他所得。但并不但并不但并不但并不是企业取得的任何一项所得都征税。是企业取得的任何一项所得都征税。是企业取得的任何一项所得都征税。是企业取得的任何一项所得都征税。(二)确定所得的原则(二)确定所得的原则(二)确定所得的原则(二)确定所得的原则 1. 1.必须是有合法来源的所得。必须是有合法来源的所得。 2. 2.应税所得是扣除费用、成本后的净所得应税所得是扣除费用、成本后的净所得净收益净收益 3. 3.既包括货币形式也包括非货币的实物形式既包括货币形式也包括非货币的实物形式-但一定是能用货币计量的所得。但一定是能用货币计量的所得。 4. 4.从时间上看,是属于一个纳税年度的所得。从时间上看,是属于一个纳税年度的所得。 5. 5.从地理上看,既包括境内,也包括境外所得。从地理上看,既包括境内,也包括境外所得。 (三)所得来源地确定的原则(三)所得来源地确定的原则(三)所得来源地确定的原则(三)所得来源地确定的原则-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按照以下原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按照以下原则确定:则确定:1.1.销售货物所得,按照交易活动发生地确定;销售货物所得,按照交易活动发生地确定;2.2.提供劳务所得,按照劳务发生地确定;提供劳务所得,按照劳务发生地确定;3.3.转让财产所得,不动产转让所得按照不动产所在地确定,动产转让所得按照转让财产所得,不动产转让所得按照不动产所在地确定,动产转让所得按照转让动产的企业或者机构、场所所在地确定,权益性投资资产转让所得按照被转让动产的企业或者机构、场所所在地确定,权益性投资资产转让所得按照被投资企业所在地确定;投资企业所在地确定;4.4.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所得,按照分配所得的企业所在地确定;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所得,按照分配所得的企业所在地确定;5.5.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按照负担、支付所得的企业或者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按照负担、支付所得的企业或者机构、场所所在地确定,或者按照负担、支付所得的个人的住所地确定;机构、场所所在地确定,或者按照负担、支付所得的个人的住所地确定;6.6.其他所得,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确定。其他所得,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确定。1010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 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适用税率适用税率适用税率适用税率一、旧法规定一、旧法规定一、旧法规定一、旧法规定(一)内资企业所得税(一)内资企业所得税(一)内资企业所得税(一)内资企业所得税1.1.法定税率:实行法定税率:实行33%33%的比例税率的比例税率2.2.优惠税率:两档优惠税率优惠税率:两档优惠税率18%-18%-对年应纳税所得额在对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 3万元(含万元(含3 3万)以下的企业;万)以下的企业;27%-27%-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 3万到万到1010万(含万(含1010万)的企业。万)的企业。注意:用弥补亏损后的所得确定适用税率。注意:用弥补亏损后的所得确定适用税率。(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1.1.法定税率:法定税率:(1 1)外商投资企业的所得税和外国企业就其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从事生产经营的机)外商投资企业的所得税和外国企业就其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从事生产经营的机构、场所的所得应纳企业所得税,税率为构、场所的所得应纳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0%30%;地方所得税税率为;地方所得税税率为3%3%。(2 2)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而有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利润、)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而有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利润、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和其他所得,或虽设立机构、场所,但上述所得与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和其他所得,或虽设立机构、场所,但上述所得与其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按其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按20%20%的税率征收预提所得税。自的税率征收预提所得税。自20002000年年1 1月月1 1日起,减按日起,减按10%10%的税率征收。的税率征收。2.2.优惠税率:优惠税率:(1 1)企业设在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设在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税率为的,税率为15%15%。(2 2)设在沿海经济开放区的,税率为)设在沿海经济开放区的,税率为24%24%。(3 3)再减半后的税率低于)再减半后的税率低于10%10%的按的按10%10%的税率计征。的税率计征。 111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二、新法规定:二、新法规定:二、新法规定:二、新法规定:(一)企业所得税税率确定的原则(一)企业所得税税率确定的原则(一)企业所得税税率确定的原则(一)企业所得税税率确定的原则-征税适度原则征税适度原则征税适度原则征税适度原则 (二)适用税率(二)适用税率(二)适用税率(二)适用税率 1. 1.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在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适用税率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在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适用税率为25%25%(1 1)对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征收税率为)对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征收税率为25%25%的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所得税。(2 2)对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对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征收税率为联系的所得,征收税率为25%25%的企业所得税。的企业所得税。 2.2.非居民企业的预提所得税适用税率为非居民企业的预提所得税适用税率为20%20%。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征收税率为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征收税率为20%20%的企业所得税。的企业所得税。 3.3.优惠税率有优惠税率有20%20%、15%15%、10%10%(1 1)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2 2)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3 3)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减按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减按10%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 “纳税人、纳税义务、税率纳税人、纳税义务、税率纳税人、纳税义务、税率纳税人、纳税义务、税率” ”新旧税法对照表新旧税法对照表新旧税法对照表新旧税法对照表121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 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亦称税基。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亦称税基。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亦称税基。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亦称税基。n n一、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一、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一、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一、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亦称税基,为应纳税所得额亦称税基,为应纳税所得额亦称税基,为应纳税所得额亦称税基,为应纳税所得额n n(一)什么是应纳税所得额?(一)什么是应纳税所得额?(一)什么是应纳税所得额?(一)什么是应纳税所得额?n n旧法规定旧法规定旧法规定旧法规定:应纳税所得额是纳税人一个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纳税人一个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余额。n n新法第五条规定新法第五条规定新法第五条规定新法第五条规定: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即应纳税所得额应当遵循净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即应纳税所得额应当遵循净所得征税的原则计算。所得征税的原则计算。n n(二)为什么需要确定应纳税所得额?(二)为什么需要确定应纳税所得额?(二)为什么需要确定应纳税所得额?(二)为什么需要确定应纳税所得额?n n1.1.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是正确计算应纳税额的的前提。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是正确计算应纳税额的的前提。n n2.2.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过程复杂,涉及企业的经营核算的全过程。既要熟悉税法,又要企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过程复杂,涉及企业的经营核算的全过程。既要熟悉税法,又要企业财务知识。业财务知识。n n3.3.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尽一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尽一致,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调整计算。致,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调整计算。n n4.4.减少应纳税所得额,是纳税人少缴所得税,达到偷税目的的主要手段。减少应纳税所得额,是纳税人少缴所得税,达到偷税目的的主要手段。n n(三)计算公式为:(三)计算公式为:(三)计算公式为:(三)计算公式为:n n旧法规定:(旧法规定:(旧法规定:(旧法规定:(1 1)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收入总额收入总额收入总额- -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n n (2 2)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润总额+ -+ -税收调整项目税收调整项目税收调整项目税收调整项目 n n新法规定:新法规定:新法规定:新法规定: 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收入总额收入总额收入总额- -不征税收入不征税收入不征税收入不征税收入- -免税收入免税收入免税收入免税收入- -各项扣除各项扣除各项扣除各项扣除n n (成本、费(成本、费(成本、费(成本、费 用和损失)用和损失)用和损失)用和损失)- -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131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n n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上的利润有着重要的区别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上的利润有着重要的区别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上的利润有着重要的区别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上的利润有着重要的区别n n会计所得与纳税所得的异同:会计所得与纳税所得的异同:会计所得与纳税所得的异同:会计所得与纳税所得的异同:n n会计所得是指企业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尚未缴纳所得税前的会计利润,会计所得是指企业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尚未缴纳所得税前的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也称税前会计利润。纳税所得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即利润总额,也称税前会计利润。纳税所得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而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算的应纳税所得额。而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n n关于区别,关于区别,关于区别,关于区别,一是两者计算的目的不同,计算会计所得的目的是为了确一是两者计算的目的不同,计算会计所得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企业的经营成果,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计算纳税所得的目的是为定企业的经营成果,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计算纳税所得的目的是为了正确计算和缴纳所得税。二是计算的依据不同,企业所得计算的依了正确计算和缴纳所得税。二是计算的依据不同,企业所得计算的依据是企业会计准则,纳税所得计算的依据是税法。三是它们各自计算据是企业会计准则,纳税所得计算的依据是税法。三是它们各自计算的结果一般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产生的原因不同可以分为永久的结果一般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产生的原因不同可以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n n关于联系,关于联系,关于联系,关于联系,二者都是企业的二者都是企业的“ “所得所得” ”,经济内涵相同,都采用以收入,经济内涵相同,都采用以收入扣除相关费用的方法来计算,只是费用扣除的口径和时间不同。为了扣除相关费用的方法来计算,只是费用扣除的口径和时间不同。为了简便计算,纳税所得的计算方法一般是以会计所得为基础,再按税法简便计算,纳税所得的计算方法一般是以会计所得为基础,再按税法规定对会计所得进行一定的调整,得出纳税所得。会计所得是纳税所规定对会计所得进行一定的调整,得出纳税所得。会计所得是纳税所得的计算基础,纳税所得是在会计所得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调整而得得的计算基础,纳税所得是在会计所得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调整而得出来的。出来的。1414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二、收入和收入总额二、收入和收入总额二、收入和收入总额二、收入和收入总额:n n旧法规定:旧法规定:旧法规定:旧法规定:收入总额,是指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取得的应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生产经收入总额,是指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取得的应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生产经收入总额,是指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取得的应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生产经收入总额,是指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取得的应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生产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营收入和其他收入营收入和其他收入营收入和其他收入 。共七项收入:(共七项收入:(1 1)生产经营收入。()生产经营收入。(2 2)财产转让收入。()财产转让收入。(3 3)利息)利息收入。(收入。(4 4)租赁收入。()租赁收入。(5 5)特许权使用费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6 6)股息收入。()股息收入。(7 7)其他收入。)其他收入。n n新会计准则对收入的分类及确认:(狭义收入)新会计准则对收入的分类及确认:(狭义收入)新会计准则对收入的分类及确认:(狭义收入)新会计准则对收入的分类及确认:(狭义收入)n n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货物、提供劳务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货物、提供劳务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投资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这种总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投资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这种总流入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企业负债的减少,同时带来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按流入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企业负债的减少,同时带来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按照收入的性质,它包括(照收入的性质,它包括(1 1)销售商品收入()销售商品收入(2 2)提供劳务收入()提供劳务收入(3 3)让渡资产使)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按照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分类,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用权收入;按照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分类,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入。n n新法规定:新法规定:新法规定:新法规定: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共九项收入:共九项收入: (一)销售货物收入:(一)销售货物收入:(一)销售货物收入:(一)销售货物收入:是指企业销售商品、产品、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是指企业销售商品、产品、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其他存货取得的收入。以及其他存货取得的收入。 n n公允价值(公允价值(fair valuefair value)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熟悉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熟悉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交易的条件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的成交价格。被买卖的成交价格。n n(二)提供劳务收入:(二)提供劳务收入:(二)提供劳务收入:(二)提供劳务收入:是指企业从事建筑安装、修理修配、交通运输、仓储租赁、是指企业从事建筑安装、修理修配、交通运输、仓储租赁、金融保险、邮电通信、咨询经纪、文化体育、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教育培训、金融保险、邮电通信、咨询经纪、文化体育、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教育培训、餐饮住宿、中介代理、卫生保健、社区服务、旅游、娱乐、加工以及其他劳务服餐饮住宿、中介代理、卫生保健、社区服务、旅游、娱乐、加工以及其他劳务服务活动取得的收入。务活动取得的收入。 1515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三)转让财产收入:(三)转让财产收入:(三)转让财产收入:(三)转让财产收入:是指企业转让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股权、债是指企业转让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股权、债权等财产取得的收入。权等财产取得的收入。(四)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四)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四)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四)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因权益性投资从被投资方取得的是指企业因权益性投资从被投资方取得的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按照被投资方作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外,按照被投资方作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五)利息收入:(五)利息收入:(五)利息收入:(五)利息收入:是指企业将资金提供他人使用但不构成权益性投资,或者因他是指企业将资金提供他人使用但不构成权益性投资,或者因他人占用本企业资金取得的收入,包括存款利息、贷款利息、债券利息、欠款利人占用本企业资金取得的收入,包括存款利息、贷款利息、债券利息、欠款利息等收入。利息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息等收入。利息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六)租金收入:(六)租金收入:(六)租金收入:(六)租金收入:是指企业提供固定资产、包装物或者其他有形资产的使用权取是指企业提供固定资产、包装物或者其他有形资产的使用权取得的收入。租金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得的收入。租金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是指企业提供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是指企业提供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特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特许权使用人应付特许权使用费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许权使用人应付特许权使用费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八)接受捐赠收入:(八)接受捐赠收入:(八)接受捐赠收入:(八)接受捐赠收入:是指企业接受的来自其他企业、组织或者个人无偿给予的是指企业接受的来自其他企业、组织或者个人无偿给予的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资产。接受捐赠收入,按照实际收到捐赠资产的日期确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资产。接受捐赠收入,按照实际收到捐赠资产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认收入的实现。(九)其他收入:(九)其他收入:(九)其他收入:(九)其他收入:是指企业取得的除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一)项至第(八)是指企业取得的除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一)项至第(八)项规定的收入外的其他收入,包括企业资产溢余收入、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收项规定的收入外的其他收入,包括企业资产溢余收入、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收入、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债务入、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债务重组收入、补贴收入、违约金收入、汇兑收益等。重组收入、补贴收入、违约金收入、汇兑收益等。1616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n n三、不征税收入:三、不征税收入:三、不征税收入:三、不征税收入:是指从性质和根源上不属于企业营利性活动带来的经济利是指从性质和根源上不属于企业营利性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不负有纳税义务并不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组成部分的收入。益、不负有纳税义务并不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组成部分的收入。n n收入总额中的下列收入为不征税收入:收入总额中的下列收入为不征税收入: n n(一)财政拨款(一)财政拨款n n(二)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二)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n n(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n n四、免税收入:四、免税收入:四、免税收入:四、免税收入:是指属于企业的应税所得但按照税法规定免予征收企业所得是指属于企业的应税所得但按照税法规定免予征收企业所得是指属于企业的应税所得但按照税法规定免予征收企业所得是指属于企业的应税所得但按照税法规定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收入。税的收入。税的收入。税的收入。n n税法第税法第税法第税法第2626条规定:条规定:条规定:条规定:企业的下列收入为免税收入:企业的下列收入为免税收入:n n(一)国债利息收入(一)国债利息收入n n(二)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二)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n n(三)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三)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n n(四)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四)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n n五、各项扣除:五、各项扣除:五、各项扣除:五、各项扣除:n n(一)税前扣除应遵循的原则(一)税前扣除应遵循的原则(一)税前扣除应遵循的原则(一)税前扣除应遵循的原则n n1.1.据实扣除原则据实扣除原则n n2.2.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n n3.3.合理性原则合理性原则n n4.4.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n n5.5.不重复扣除原则不重复扣除原则n n(二)税前扣除的基本范围: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其他支出(二)税前扣除的基本范围: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其他支出(二)税前扣除的基本范围: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其他支出(二)税前扣除的基本范围: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其他支出1717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n n(三)税前扣除的基本标准(三)税前扣除的基本标准(三)税前扣除的基本标准(三)税前扣除的基本标准n n1.1.工资薪金。工资薪金。工资薪金。工资薪金。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旧法:纳税人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旧法:纳税人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按照计税工资扣除)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按照计税工资扣除)n n2.2.职工保障费用。职工保障费用。职工保障费用。职工保障费用。职工保障分为基本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原则是基本社会职工保障分为基本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原则是基本社会保险费准予扣除;商业保险费不得扣除。具体为:保险费准予扣除;商业保险费不得扣除。具体为:n n(1 1)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准予扣除。育保险费等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准予扣除。(五险一金)(五险一金)(五险一金)(五险一金)(2 2)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国)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准予扣除。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准予扣除。(3 3)除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险费和国务)除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险费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商业保险费外,企业为投资者或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商业保险费外,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不得扣除。者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不得扣除。n n3.3.三项经费支出。包括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三项经费支出。包括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三项经费支出。包括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三项经费支出。包括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n n(1 1)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14%的部分,准予的部分,准予扣除。扣除。(2 2)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2%的部分,准予扣除。的部分,准予扣除。(3 3)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纳税年度结转扣除。n n(旧法:纳税人的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分别是按照计税工资总额(旧法:纳税人的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分别是按照计税工资总额2%2%、14%14%、1.5%1.5%计算扣除)计算扣除)1818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n n4.4.借款费用。包括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和不需要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借款费用。包括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和不需要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借款费用。包括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和不需要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借款费用。包括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和不需要资本化的借款费用。n n(1 1)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合理的不需要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准予扣)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合理的不需要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准予扣除。除。n n(2 2)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下列利息支出,准予扣除:)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下列利息支出,准予扣除:n n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企业的各项存款利息支出和同业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企业的各项存款利息支出和同业拆借利息支出、企业经批准发行债券的利息支出;拆借利息支出、企业经批准发行债券的利息支出;n n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n n5.5.业务招待费。业务招待费。业务招待费。业务招待费。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生额的60%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5。n n(旧法:原业务招待费扣除(旧法:原业务招待费扣除 全年净收入全年净收入 扣除比例扣除比例 速算数)速算数)n n 1500 1500万以下(含)万以下(含) 5 0 5 0n n 1500 1500万以上万以上 3 3 3 3万万n n6.6.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旧法: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旧法:除特殊行业外,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广告费支出不超过销售收入除特殊行业外,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广告费支出不超过销售收入2%2%的,可据的,可据实扣除;特殊行业不超过实扣除;特殊行业不超过8%8%的比例内据实扣除,超过部分可无限期向以后纳的比例内据实扣除,超过部分可无限期向以后纳税年度结转。粮食白酒广告费不的税前扣除。)税年度结转。粮食白酒广告费不的税前扣除。) n n7.7.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专项资金。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专项资金。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专项资金。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专项资金。 1919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n n8.8.财产保险费。财产保险费。财产保险费。财产保险费。企业参加财产保险,按照规定缴纳的保险费,准予扣除。企业参加财产保险,按照规定缴纳的保险费,准予扣除。n n9.9.固定资产租赁费。固定资产租赁费。固定资产租赁费。固定资产租赁费。n n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赁费,按照以下方法扣除: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赁费,按照以下方法扣除:n n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租赁期限均匀扣除;以融资租赁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租赁期限均匀扣除;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规定构成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部分应当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规定构成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部分应当提取折旧费用,分期扣除。提取折旧费用,分期扣除。n n10.10.劳动保护支出。劳动保护支出。劳动保护支出。劳动保护支出。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劳动保护支出,准予扣除。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劳动保护支出,准予扣除。n n11.11.管理费支出。管理费支出。管理费支出。管理费支出。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以及非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利息,不得扣除。用费,以及非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利息,不得扣除。n n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就其中国境外总机构发生的与该机构、场所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就其中国境外总机构发生的与该机构、场所生产经营有关的费用,能够提供总机构出具的费用汇集范围、定额、分配依据和方法等生产经营有关的费用,能够提供总机构出具的费用汇集范围、定额、分配依据和方法等证明文件,并合理分摊的,准予扣除。证明文件,并合理分摊的,准予扣除。n n12.12.公益性捐赠支出。公益性捐赠支出。公益性捐赠支出。公益性捐赠支出。公益性捐赠,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公益性捐赠,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旧法:府及其部门,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旧法:纳税人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应纳税所得额纳税人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应纳税所得额3%3%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 )n n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12%的部分,准予扣除。年度利润总的部分,准予扣除。年度利润总额,是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年度会计利润。额,是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年度会计利润。n n13.13.转让资产的净值。转让资产的净值。转让资产的净值。转让资产的净值。n n14.14.其他扣除项目。其他扣除项目。其他扣除项目。其他扣除项目。 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n n六、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六、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六、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六、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n n亏损,是指企业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将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亏损,是指企业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将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各项扣除后小于零的数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各项扣除后小于零的数额。n n企业在汇总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其境外营业机构的亏损不得抵减境内营业企业在汇总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其境外营业机构的亏损不得抵减境内营业机构的盈利。机构的盈利。 n n七、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七、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七、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七、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n n 1.1.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n n 2. 2.企业所得税税款;企业所得税税款;n n 3. 3.税收滞纳金;税收滞纳金;n n 4. 4.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n n 5. 5.本法第九条规定以外的捐赠支出;本法第九条规定以外的捐赠支出;n n 6. 6.赞助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各种非广告性质支出。赞助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各种非广告性质支出。n n 7. 7.未经核定的未经核定的准备金准备金支出:是指不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各项支出:是指不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等准备金支出。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等准备金支出。n n 8. 8.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n n八、企业对外投资期间,投资资产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八、企业对外投资期间,投资资产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八、企业对外投资期间,投资资产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八、企业对外投资期间,投资资产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n n九、企业使用或者销售存货,按照规定计算的存货成本,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九、企业使用或者销售存货,按照规定计算的存货成本,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九、企业使用或者销售存货,按照规定计算的存货成本,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九、企业使用或者销售存货,按照规定计算的存货成本,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得额时扣除。得额时扣除。得额时扣除。n n十、企业转让资产,该项资产的净值,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十、企业转让资产,该项资产的净值,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十、企业转让资产,该项资产的净值,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十、企业转让资产,该项资产的净值,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212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n n 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资产的税务处理资产的税务处理资产的税务处理资产的税务处理n n一、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一、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一、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一、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n n(一)固定资产的标准(一)固定资产的标准(一)固定资产的标准(一)固定资产的标准n n企业所得税法所称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企业所得税法所称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企业所得税法所称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企业所得税法所称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12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工具等。工具等。工具等。n n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企业会计准则第4 4号号号号-固定资产所称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固定资产所称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固定资产所称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固定资产所称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一)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征的有形资产:(一)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征的有形资产:(一)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征的有形资产:(一)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二)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二)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二)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二)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固定资产定义)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固定资产定义)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固定资产定义)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固定资产定义)n n(二)固定资产计税基础(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二)固定资产计税基础(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二)固定资产计税基础(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二)固定资产计税基础(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n n(三)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后续计量)(三)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后续计量)(三)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后续计量)(三)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后续计量)n n1.1.折旧范围折旧范围折旧范围折旧范围n n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准予扣除。准予扣除。准予扣除。准予扣除。 222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n n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所持有的固定资产,除以下情况外,都应当计提折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所持有的固定资产,除以下情况外,都应当计提折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所持有的固定资产,除以下情况外,都应当计提折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所持有的固定资产,除以下情况外,都应当计提折旧:第一、旧:第一、旧:第一、旧:第一、已足额提取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第二、按照规定单独估已足额提取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第二、按照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n n注意: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固定资注意: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固定资注意: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固定资注意: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固定资产,税法规定不得计提折旧,会计准则无此项规定。产,税法规定不得计提折旧,会计准则无此项规定。产,税法规定不得计提折旧,会计准则无此项规定。产,税法规定不得计提折旧,会计准则无此项规定。n n2. 2. 折旧办法和折旧年限折旧办法和折旧年限折旧办法和折旧年限折旧办法和折旧年限 n n税法规定: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税法规定: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税法规定: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税法规定: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n n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下:(1 1)房屋、建筑物,为)房屋、建筑物,为2020年;(年;(2 2)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其他生产设备,为1010年;(年;(3 3)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为5 5年;(年;(4 4)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 4年;(年;(5 5)电子设备,)电子设备,为为3 3年。年。n n会计准则规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可选择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可选择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以上称之为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以上称之为作量法(以上称之为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以上称之为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法)。n n注意:注意:注意:注意:税法与会计准则的差异。一是税法只规定直线法,准则可选择其他方税法与会计准则的差异。一是税法只规定直线法,准则可选择其他方法;二是税法称法;二是税法称“ “固定资产折旧的年限固定资产折旧的年限” ”,准则称,准则称“ “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三是税法规定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三是税法规定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使用寿命)。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使用寿命)。232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n n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税务处理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税务处理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税务处理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税务处理n n三、无形资产的税务处理三、无形资产的税务处理三、无形资产的税务处理三、无形资产的税务处理n n注意:税法与会计准则的差异:注意:税法与会计准则的差异:注意:税法与会计准则的差异:注意:税法与会计准则的差异:一是税法只规定直线法,准则可选择一是税法只规定直线法,准则可选择其他方法;二是税法称其他方法;二是税法称“ “无形资产摊销年限无形资产摊销年限” ”,准则称,准则称“ “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 ”。三是税法规定无形资产摊销最低年限,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与取得无形资产。三是税法规定无形资产摊销最低年限,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与取得无形资产时分析判断其使用寿命。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当估计该使用寿命的年时分析判断其使用寿命。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当估计该使用寿命的年限或者构成使用寿命的产量等类似等计量单位数量。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限或者构成使用寿命的产量等类似等计量单位数量。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应摊销金额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其应摊销金额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n n四、长期待摊费用的税务处理四、长期待摊费用的税务处理四、长期待摊费用的税务处理四、长期待摊费用的税务处理n n五、投资资产的税务处理五、投资资产的税务处理五、投资资产的税务处理五、投资资产的税务处理n n六、存货的税务处理六、存货的税务处理六、存货的税务处理六、存货的税务处理n n七、重组业务的税务处理七、重组业务的税务处理七、重组业务的税务处理七、重组业务的税务处理n n 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的计算n n一、什么是应纳税额一、什么是应纳税额一、什么是应纳税额一、什么是应纳税额n n应纳税额,是指企业依照税法规定应向国家缴纳的税款。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是指企业依照税法规定应向国家缴纳的税款。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减除税法关于税收优惠的规定减免和抵免的税额后的余额,为乘以适用税率,减除税法关于税收优惠的规定减免和抵免的税额后的余额,为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额。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额。n n二、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二、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二、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二、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n n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 *适用税率适用税率适用税率适用税率- -减免税额减免税额减免税额减免税额- -抵免税额抵免税额抵免税额抵免税额2424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n n三、企业所得税税额的抵免三、企业所得税税额的抵免三、企业所得税税额的抵免三、企业所得税税额的抵免n n(一)税收抵免,是指居住国政府对其居民企业来自国内外的所得一律汇总征(一)税收抵免,是指居住国政府对其居民企业来自国内外的所得一律汇总征(一)税收抵免,是指居住国政府对其居民企业来自国内外的所得一律汇总征(一)税收抵免,是指居住国政府对其居民企业来自国内外的所得一律汇总征税,但允许抵扣该居民企业在国外已纳的税额,以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税,但允许抵扣该居民企业在国外已纳的税额,以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税,但允许抵扣该居民企业在国外已纳的税额,以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税,但允许抵扣该居民企业在国外已纳的税额,以避免国际重复征税。n n(二)抵免限额,是指税收抵免的最高限额,即对跨国纳税人在外国已纳税款(二)抵免限额,是指税收抵免的最高限额,即对跨国纳税人在外国已纳税款(二)抵免限额,是指税收抵免的最高限额,即对跨国纳税人在外国已纳税款(二)抵免限额,是指税收抵免的最高限额,即对跨国纳税人在外国已纳税款进行抵免的限度。税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企业取得的下列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的进行抵免的限度。税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企业取得的下列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的进行抵免的限度。税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企业取得的下列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的进行抵免的限度。税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企业取得的下列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额,可以从其当期应纳税额中抵免,抵免限额为该项所得依照本法规所得税税额,可以从其当期应纳税额中抵免,抵免限额为该项所得依照本法规所得税税额,可以从其当期应纳税额中抵免,抵免限额为该项所得依照本法规所得税税额,可以从其当期应纳税额中抵免,抵免限额为该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超过抵免限额的部分,可以在以后五个年度内,用每年度定计算的应纳税额;超过抵免限额的部分,可以在以后五个年度内,用每年度定计算的应纳税额;超过抵免限额的部分,可以在以后五个年度内,用每年度定计算的应纳税额;超过抵免限额的部分,可以在以后五个年度内,用每年度抵免限额抵免当年应抵税额后的余额进行抵补:抵免限额抵免当年应抵税额后的余额进行抵补:抵免限额抵免当年应抵税额后的余额进行抵补:抵免限额抵免当年应抵税额后的余额进行抵补:n n计算举例:计算举例:计算举例:计算举例:某居民企业在某一个纳税年度内,共发生下列收入事项:某居民企业在某一个纳税年度内,共发生下列收入事项:1. 1. 产产品销售收入品销售收入53005300万元;万元;2.2.清理固定资产盘盈收入为清理固定资产盘盈收入为6060万元;万元;3.3.转让商标使用转让商标使用权收入权收入140140万元;国库券利息收入万元;国库券利息收入2020万元。发生各项支出如下:万元。发生各项支出如下:1.1.产品销售产品销售成本成本30003000万元(不包括工资);万元(不包括工资);2.2.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费用200200万元;万元;3.3.产品销售税金产品销售税金300300万元;万元;4.4.全年发职工工资总额为全年发职工工资总额为900900万元。准予企业减免和抵免税额万元。准予企业减免和抵免税额6565万元。请计算该企业的应纳所得税额。万元。请计算该企业的应纳所得税额。n n解:第一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解:第一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5300+60+140-3000-200-300-=5300+60+140-3000-200-300-900=1100900=1100万元万元n n第二步,选择适用税率第二步,选择适用税率25%25%。 n n第三步,计算应纳税额第三步,计算应纳税额=1100*25%-65=210=1100*25%-65=210万元万元2525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n n 第六节第六节第六节第六节 税收优惠税收优惠税收优惠税收优惠n n一、企业所得税优惠及原则一、企业所得税优惠及原则一、企业所得税优惠及原则一、企业所得税优惠及原则n n税收优惠是指国家运用税收政策在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中规定对某一税收优惠是指国家运用税收政策在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中规定对某一部分特定纳税人和课税对象给予减轻或免除税收负担的一种措施。部分特定纳税人和课税对象给予减轻或免除税收负担的一种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方式包括免税、减税、加计扣除、加速折旧、减计收入、税额抵免等。包括免税、减税、加计扣除、加速折旧、减计收入、税额抵免等。n n税收优惠原则:税收法定原则、适度原则、简明规范的原则、协调配税收优惠原则:税收法定原则、适度原则、简明规范的原则、协调配税收优惠原则:税收法定原则、适度原则、简明规范的原则、协调配税收优惠原则:税收法定原则、适度原则、简明规范的原则、协调配合的原则合的原则合的原则合的原则n n二、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方式:二、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方式:二、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方式:二、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方式:可以分为直接优惠和间接优惠方式可以分为直接优惠和间接优惠方式可以分为直接优惠和间接优惠方式可以分为直接优惠和间接优惠方式 n n(一)直接优惠方式(一)直接优惠方式(一)直接优惠方式(一)直接优惠方式n n1.1.税收减免税收减免n n2.2.优惠税率优惠税率n n3.3.再投资退税再投资退税n n(二)间接优惠方式(二)间接优惠方式(二)间接优惠方式(二)间接优惠方式 n n1.1.税收扣除:税收扣除: 2. 2.加速折旧加速折旧 3. 3.准备金制度准备金制度n n4.4.盈亏相抵盈亏相抵5.5.税收抵免税收抵免 6. 6.延期纳税延期纳税2626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n n三、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的具体内容三、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的具体内容三、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的具体内容三、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的具体内容n n(一)关于扶持农、林、牧、渔业发展的税收优惠。(一)关于扶持农、林、牧、渔业发展的税收优惠。(一)关于扶持农、林、牧、渔业发展的税收优惠。(一)关于扶持农、林、牧、渔业发展的税收优惠。 n n(二)关于鼓励基础设施建设的税收优惠。(二)关于鼓励基础设施建设的税收优惠。(二)关于鼓励基础设施建设的税收优惠。(二)关于鼓励基础设施建设的税收优惠。 n n(三)关于支持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安全生产的税收优惠。(三)关于支持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安全生产的税收优惠。(三)关于支持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安全生产的税收优惠。(三)关于支持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安全生产的税收优惠。n n(四)关于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税收优惠。(四)关于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税收优惠。(四)关于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税收优惠。(四)关于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税收优惠。n n(五)关于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的税收优惠。(五)关于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的税收优惠。(五)关于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的税收优惠。(五)关于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的税收优惠。 n n n n(六)关于非居民企业的预提税所得的税收优惠。(六)关于非居民企业的预提税所得的税收优惠。 n n n n 第七节第七节第七节第七节 源泉扣缴源泉扣缴源泉扣缴源泉扣缴 n n n n 源泉扣缴是指以所得支付者为扣缴义务人,在每次向纳税人支付有关所得源泉扣缴是指以所得支付者为扣缴义务人,在每次向纳税人支付有关所得源泉扣缴是指以所得支付者为扣缴义务人,在每次向纳税人支付有关所得源泉扣缴是指以所得支付者为扣缴义务人,在每次向纳税人支付有关所得款项时,代为扣缴税款的做法。实行源泉扣缴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有效保护税款项时,代为扣缴税款的做法。实行源泉扣缴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有效保护税款项时,代为扣缴税款的做法。实行源泉扣缴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有效保护税款项时,代为扣缴税款的做法。实行源泉扣缴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有效保护税源,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防止偷漏税,简化纳税手续。源,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防止偷漏税,简化纳税手续。源,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防止偷漏税,简化纳税手续。源,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防止偷漏税,简化纳税手续。2727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n n 第八节第八节第八节第八节 特别纳税调整(避税与反避税措施)特别纳税调整(避税与反避税措施)特别纳税调整(避税与反避税措施)特别纳税调整(避税与反避税措施)n n一、特别纳税调整及其措施一、特别纳税调整及其措施一、特别纳税调整及其措施一、特别纳税调整及其措施n n 一般纳税调整是指按照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如果企一般纳税调整是指按照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如果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应当依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计算纳税所作的税务调整,并据此重新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计算纳税所作的税务调整,并据此重新调整计算纳税。如国债利息收入,会计上作为收益处理,而按照税法调整计算纳税。如国债利息收入,会计上作为收益处理,而按照税法规定作为免税收入,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需作纳税调整。规定作为免税收入,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需作纳税调整。n n 特别纳税调整是指税务机关出于实施反避税目的而对纳税人特特别纳税调整是指税务机关出于实施反避税目的而对纳税人特定纳税事项所作的税务调整,包括针对纳税人转让定价、资本弱化、定纳税事项所作的税务调整,包括针对纳税人转让定价、资本弱化、避税港避税及其他避税情况所进行的税务调整。税法第避税港避税及其他避税情况所进行的税务调整。税法第4141条规定,企条规定,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企业或者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企业或者其关联方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调整。其关联方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调整。企业与其关联方共同开发、受让无形资产,或者共同提供、接受劳务企业与其关联方共同开发、受让无形资产,或者共同提供、接受劳务发生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按照独立交易原则进行分摊。发生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按照独立交易原则进行分摊。2828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n n二、关联业务往来二、关联业务往来二、关联业务往来二、关联业务往来-关联业务往来,也称关联交易,是指具有关关联业务往来,也称关联交易,是指具有关关联业务往来,也称关联交易,是指具有关关联业务往来,也称关联交易,是指具有关联关系的企业或者个人之间发生的转移资源或义务的经济业务事项。联关系的企业或者个人之间发生的转移资源或义务的经济业务事项。联关系的企业或者个人之间发生的转移资源或义务的经济业务事项。联关系的企业或者个人之间发生的转移资源或义务的经济业务事项。n n(一)什么是转让定价?(一)什么是转让定价?(一)什么是转让定价?(一)什么是转让定价?n n 转让定价是指关联企业之间在销售货物、提供劳务、转让无形资产等时制转让定价是指关联企业之间在销售货物、提供劳务、转让无形资产等时制转让定价是指关联企业之间在销售货物、提供劳务、转让无形资产等时制转让定价是指关联企业之间在销售货物、提供劳务、转让无形资产等时制定的价格。定的价格。定的价格。定的价格。 n n(二)什么是独立交易原则?(二)什么是独立交易原则?(二)什么是独立交易原则?(二)什么是独立交易原则?n n 独立交易原则,独立交易原则,独立交易原则,独立交易原则,是指没有关联关系的交易各方,按照公平成交价格和营业是指没有关联关系的交易各方,按照公平成交价格和营业常规进行业务往来遵循的原则。常规进行业务往来遵循的原则。 n n(三)什么是成本分摊协议?(三)什么是成本分摊协议?(三)什么是成本分摊协议?(三)什么是成本分摊协议?n n 成本分摊协议成本分摊协议成本分摊协议成本分摊协议(cost contribution agreement ,cost contribution agreement ,简称简称CCA CCA )是指两家)是指两家以上企业进行共同投资时,为了分摊开发、生产无形资产或取得资产、权利或以上企业进行共同投资时,为了分摊开发、生产无形资产或取得资产、权利或提供劳务活动中产生的成本和风险,以预期的未来收益分享比例为标准,签订提供劳务活动中产生的成本和风险,以预期的未来收益分享比例为标准,签订协议,确定各方先期所承担的成本分摊的比例,以保证成本和收益相匹配。协议,确定各方先期所承担的成本分摊的比例,以保证成本和收益相匹配。 n n(四)预约定价安排(四)预约定价安排(四)预约定价安排(四)预约定价安排(Advanced-Price Agreement,Advanced-Price Agreement,简称简称APAAPA)n n 预约定价安排,是指企业就其未来年度关联交易的定价原则和计算方法,预约定价安排,是指企业就其未来年度关联交易的定价原则和计算方法,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与税务机关按照独立交易原则协商、确认后达成的协议。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与税务机关按照独立交易原则协商、确认后达成的协议。 2929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n n三、避税地(港)避税三、避税地(港)避税三、避税地(港)避税三、避税地(港)避税n n 避税地避税,一般是指一国母公司通过其他国家(地区)(通常是避税避税地避税,一般是指一国母公司通过其他国家(地区)(通常是避税刚)设立子公司,将其利润转移到该国家(地区),对母公司不作或者少作利刚)设立子公司,将其利润转移到该国家(地区),对母公司不作或者少作利润分配润分配 ,从而获得在母公司所在国延迟纳税的义务。也被称为,从而获得在母公司所在国延迟纳税的义务。也被称为“ “受控外国子受控外国子公司立法公司立法” ”(Controlled Foreign Companies Controlled Foreign Companies 简称简称CPCCPC)n n四、资本弱化四、资本弱化四、资本弱化四、资本弱化 n n 资本弱化,是指企业通过加大借贷款(债权性筹资)而减少股份资本(权资本弱化,是指企业通过加大借贷款(债权性筹资)而减少股份资本(权益性筹资)比例的方式增加税前扣除,以降低企业税负的一种行为。益性筹资)比例的方式增加税前扣除,以降低企业税负的一种行为。 n n 第九节第九节第九节第九节 征收管理征收管理征收管理征收管理 n n一、纳税地点一、纳税地点一、纳税地点一、纳税地点n n二、税款的计缴方法二、税款的计缴方法二、税款的计缴方法二、税款的计缴方法n n 企业应当自年度终了之日起五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企业应当自年度终了之日起五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旧法规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旧法规定,年度终了后年度终了后4545日内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会计决算报表和所得税申报日内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会计决算报表和所得税申报表,表,4 4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企业在报送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企业在报送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时,应当按照规定附送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有关资料。表时,应当按照规定附送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有关资料。 3030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枣庄学院枣庄学院 一瞥一瞥313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谢谢大家 再 见 联系方式:联系方式: 邮箱邮箱 手机:手机:323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