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滑轮的基础练习题及详细答案一、是非题:1 旗 杆 顶 上 装 有 滑 轮 , 升 旗 时 可 以 省 力 。( )2 滑 轮 是 变 形 的 杠 杆 , 所 以 使 用 滑 轮 不 一 定 省 力 。( )3 使 用 动 滑 轮 可 以 省 一 半 力 , 也 能 省 一 半 距 离 。( )4使用一个定滑轮、 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最多只能省一半力。( )5又省力又省距离的滑轮是没有的。( )二、填充题:1图 1 中 A 是_滑轮。利用这样的装置把物体举高,用力的方向应向 _(选填 “ 上” 、“ 下” )。如果 A 重 2牛,要提起 50 牛的物体,至少要用 _牛的拉力。若要使物体上升 2 米,应将绳的自由端拉动_米。2如图 2 所示,重物 G 重 40 牛,若不计摩擦,匀速提起重物所用拉力为 22 牛,则动滑轮的重力是 _牛,钩子 1 受到绳子的拉力为 _牛,钩子 2 受到重物 G 的拉力为 _牛。3如图 3 所示,木块在桌面上匀速滑动,拉力F 为 2牛,木块所受摩擦力为_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4如图 7 所示,使用动滑轮提起重物G 时,拉力 F=_G(不计滑轮重和摩擦)。 若用斜向上的力拉绳子, 所需拉力 F _F (选填 “ ” 、“ ” 或“ ” )。5如图 8 所示的滑轮组,不计滑轮重和摩擦,则F1_G,F2=_G。6. 下图中 , 甲物体重 6N,乙物体重 10N,弹簧测力计及摩擦均不计, 则当甲、乙两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_N ,物体乙所受的合力为 _N 。7如图表示三种不同的滑轮组,用它们提起重为G的相同重物,在A 端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_,F1=_ ,F1=_ ,不计滑轮本 身 的 重 和 摩擦。8. 如图所示,绳子与滑轮重不计,物体 处 于 静止状态,如果M1=5kg,那么M2应等于_ kg。三选择题1 使用图 4 所示的装置匀速提起重物G 所用的拉力中,力 F1 F2 F3 M1M2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AF1最大BF2最大CF3最大D一样大2使用滑轮组可以 A省力又省距离B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C既可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D费了力但可以省距离3如图 5 所示甲、乙两个装置,已知A 在地面上滑动时所受的摩擦力为40 牛 (不考虑绳与滑轮的摩擦)。要使 A 向右匀速滑动,拉力F甲与 F乙的大小分别为 A40 牛,20 牛B20 牛,40 牛C40 牛,40 牛D20 牛,20 牛4利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起重600牛的物体,最小的拉力是(不计动滑轮重力及摩擦) A600 牛B300牛 C200 牛D100牛5如图 9 所示,不计滑轮重与摩擦,物体A 质量为 2 千克,物体 B 质量为 5 千克,体积为 103厘米3。先用手握住 A,待放手后 A物体 B 将沉到杯底B物体B 将停留在水面下任何地方C物体 B 将离开水面上升D物体 B 最后浮在水面上6.如图所示,用三个滑轮分别拉同一个物体,沿同一水平面做匀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直线运动,所用的拉力分别是F1、F2、F3,比较它们的大小应是()A、F1 F2F3B、F1 F2F3 C 、F2F1F3 D 、F2F1F37 如图所示装置中, 若拉力 F=4N ,则甲、乙两弹簧的读数分别为( ) A 8N, 8N B.12N, 8N C 8N , 12N D 12N ,12N 8 有一滑轮组由三根绳子与动滑轮连接,已知动滑轮重20N ,提起物体重 70N ,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使重物匀速上升时所用的拉力( ) A 90N B50N C 270N D30N 9 如图所示, G1=20N,台秤示数 8N ,不计滑轮重,物体 G2重( ) A2N B18N C28N D20N 10 如图所示,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不计滑轮和绳的重力,如果物体的重力为Gl和 G2,那么 G1与 G2的关系是 ( ) AG1=G2 BG1=2G2 CG1=12G2 D无法判断F1 F2 F3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四.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重力为G 的物体(滑轮重力和摩擦力不计),在图6 中分别根据对绳子拉力F 的要求,画出绳子的绕法。一 1. 2 。 3. 4 5. 二 1. 动 上 26 4 2.4 22 40 3.4N 4.1/2 = 5.1/5 1/4 6.6 0 7.G 1/2G 1/3G 8. 10 三 1.D 2.C 3.A 4.C 5.B 6.D 7.B 8.D 9.B 10.B 四。略五 20N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