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5页 / 共32页
第6页 / 共32页
第7页 / 共32页
第8页 / 共32页
第9页 / 共32页
第1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 1、了解作者的生平思、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想. .2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 . 杜甫(杜甫(712-770712-770),字子美,),字子美, 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 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 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史”,诗人被,诗人被尊称为尊称为“诗圣诗圣”。 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有三吏三吏、三别三别、兵车行兵车行、茅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丽人行、春望春望等。等。 杜甫草堂杜甫草堂杜杜甫甫诗诗三三首首望望 岳岳春春 望望石壕吏石壕吏 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写于开元二十四年, ,是现存杜甫诗是现存杜甫诗歌中年代最早的一首歌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当时诗人风华正茂当时诗人风华正茂, ,满怀抱负满怀抱负, ,遍游祖国大地遍游祖国大地. . 诗中热情地赞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景色, ,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 ,历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 . 泰山泰山, ,五岳之首五岳之首, ,山东省境内山东省境内. .又被又被称为岱宗。称为岱宗。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岱宗:对泰山的尊称,岱,泰山的别称;宗,祖先。古人一向认为泰山是五岳之首,故称“岱宗”。夫(f):助词 如何:怎么样齐鲁:齐,是指泰山以北地区,春秋时属齐;鲁,指泰山以南地区,春秋时属鲁。现在山东、河北一带。青:指山色未了:不尽这两句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那种这两句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那种欣喜惊叹仰慕的情形,非常传神欣喜惊叹仰慕的情形,非常传神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造化:指天地(大自然)钟:聚集神秀:神奇秀丽阴:山北背阴处阳:山南向阳处割:分割、分开昏:暗,指山的背阴处晓:亮,指山的向日处这这两句写近望中所见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荡胸:心胸摇荡曾:通”层”荡胸生层云:倒装句,应理解为”生云层而荡胸”决眦:形容极力睁大眼睛的样子.眦,眼角这这两句是写细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会当凌绝顶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一览众山小. .会当会当会当会当: :终当终当终当终当, ,终要终要终要终要凌凌凌凌: :登上登上登上登上绝顶绝顶绝顶绝顶: :泰山的最高处泰山的最高处泰山的最高处泰山的最高处众山小众山小:用孔子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意思的意思从这从这两句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研讨:作者是怎么“望”的“岳”呢?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远望) 造化种神秀,阴阳割昏晓。(近望)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细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俯望)小小 结结 这首诗歌以这首诗歌以 “望望”字统摄字统摄全诗全诗, ,结构严整结构严整, ,情景交融情景交融, ,虚实虚实相生相生; ;有直接描写的自然景物有直接描写的自然景物, ,有有诗人赋予的象征意义诗人赋予的象征意义; ;描写描写, ,抒情抒情, ,议论兼而有之议论兼而有之; ;炼字炼句炼字炼句, ,正应其正应其 “语不惊人死不休语不惊人死不休”之论之论. .背诵课文背诵课文, ,回味体会回味体会练 习1、背诵此诗2、找出诗中的对偶句3、改写成200字的小散文 唐肃宗至德元年唐肃宗至德元年( (公元公元756756年年).).安史之乱的叛军攻破京都长安安史之乱的叛军攻破京都长安, ,杜甫杜甫投奔唐肃宗投奔唐肃宗, ,中途被叛军俘获中途被叛军俘获, ,带回带回长安长安. .此时长安被焚劫一空此时长安被焚劫一空, ,满目凄满目凄凉凉. .此诗写于次年三月。此诗写于次年三月。 这首诗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这首诗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伤时, ,念家悲己的感情念家悲己的感情, ,感人至深感人至深. .春春 望望 国破山河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浑欲不胜簪。 望中所见,极概括,望中所见,极概括,极沉痛极沉痛 伤乱思家的感慨伤乱思家的感慨 家书的难得可贵家书的难得可贵 诗人的外表诗人的外表 全诗触景伤怀,忧国思亲,全诗触景伤怀,忧国思亲,情景交融,感人肺腑。情景交融,感人肺腑。诗中哪几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诗中哪几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法? ?这与本诗的体裁有什么关系这与本诗的体裁有什么关系 ? ? 诗中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诗中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句和第六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因为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法。因为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律诗在形式上要求颔联、颈联内律诗在形式上要求颔联、颈联内部形成对偶部形成对偶 。vv律诗是近体诗律诗是近体诗, ,用字讲平仄用字讲平仄, ,句数有定句数有定, ,讲究用韵讲究用韵, ,有一定的规律有一定的规律. .vv律诗由四联律诗由四联( (八句八句) )组成组成, ,每句五个字的每句五个字的称为五言律诗称为五言律诗, ,简称五律简称五律, ,每句七个字的每句七个字的称为七言律诗称为七言律诗, ,简称七律简称七律. .一、二句称为一、二句称为首首联联, ,三、四句为三、四句为颔颔联,五、六句为联,五、六句为颈颈联,联,七、七、 八句为八句为尾尾联。颔联联。颔联, ,颈联须对偶;颈联须对偶;二、四、六、八句的末字同韵。二、四、六、八句的末字同韵。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元年唐肃宗乾元元年( (公元公元758758年年),),诗人回到洛阳诗人回到洛阳, ,看到战乱后的家乡看到战乱后的家乡. .两个月后两个月后, ,唐军在邺城大败唐军在邺城大败, ,退守河退守河阳阳, ,洛阳一带又经骚乱洛阳一带又经骚乱. .诗人被迫离诗人被迫离去去, ,经新安经新安, ,石壕石壕, ,潼关等地回到华州潼关等地回到华州. .一路所见一路所见, ,征夫怨妇哀声载道征夫怨妇哀声载道. .著名著名的的 “ “三吏三吏”、“三别三别” 就是根据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这番经历写成. . 本诗是一首叙事诗本诗是一首叙事诗, ,因构思巧妙因构思巧妙, ,情节生动而流传很广情节生动而流传很广. .朗读诗歌朗读诗歌, ,疏通文意疏通文意, ,积累文言字词积累文言字词 逾逾( ) ( ) 邺邺( ) ( ) 戍戍( ) ( ) 妪妪( ) ( ) 咽咽( )( ) 老翁老翁逾逾墙墙走走_ 死者长死者长已已矣矣_ 泣泣幽咽幽咽_ 犹得犹得备晨炊备晨炊_ 听妇前听妇前致词致词_ 天明登天明登前途前途_y y y y shsh y y y y 越过越过逃跑逃跑停止停止, ,在诗中引申为完结在诗中引申为完结形容低微形容低微, ,断续的哭声断续的哭声还能够还能够对对说话说话前面的路前面的路再读诗歌再读诗歌, ,复述事件复述事件时间时间: :地点地点: :人物人物: :起因起因: :经过经过: :结果结果: :一一个晚上个晚上石壕村石壕村 老翁家老翁家老翁老翁, ,老妇老妇, ,差吏差吏, ,诗人诗人差吏征兵差吏征兵, ,捉人捉人差吏来差吏来翁逃跑翁逃跑妇致词妇致词老妇被抓走老妇被抓走整个事件以诗人投宿整个事件以诗人投宿, ,寄宿寄宿, ,道别道别为线索为线索, ,叙述了诗人的所见所闻叙述了诗人的所见所闻. .诗歌结构诗歌结构一(1)写诗人日暮投宿写诗人日暮投宿 , ,夜遇捕吏捉人夜遇捕吏捉人 , ,烘托紧张气氛烘托紧张气氛. . 二(2,3)写老妇自述写老妇自述 , ,展示一个饱受展示一个饱受战祸蹂躏的家庭悲剧战祸蹂躏的家庭悲剧 . .三(4)写诗人独与老翁告别写诗人独与老翁告别, ,暗示老妇被捉暗示老妇被捉. .前前6 6句句诉三子从军诉三子从军, ,二子战死二子战死中间中间4 4句句 诉家无壮男诉家无壮男, ,非老非老即小即小, ,度日艰难。度日艰难。后后4 4句句诉老妇人为保全家庭诉老妇人为保全家庭 , ,自请应役。自请应役。第第3 3段段主体主体人物分析人物分析石壕吏石壕吏老妇老妇有吏有吏夜夜捉人捉人吏吏呼呼一何怒一何怒凶横残暴凶横残暴老妇出门老妇出门看看妇啼一何苦妇啼一何苦前致词前致词急急应役应役, ,备晨备晨炊炊勇敢勇敢饱受苦难饱受苦难舍己为人舍己为人表表达达了了诗诗人人对对人人民民饱饱受受战战祸祸的的深深切切同同情情 , ,同同时时也也揭揭露露了了捕捕吏吏的的凶凶残残. .这首诗歌的题目是这首诗歌的题目是 “石壕吏石壕吏”, ,而内容却只有两处提到捕吏而内容却只有两处提到捕吏, ,谈谈谈谈你的理解你的理解. . 从诗题来看从诗题来看, ,应当主要写捕吏应当主要写捕吏, ,但诗歌却但诗歌却正面写老妇正面写老妇, ,对捕吏则从侧面表现对捕吏则从侧面表现. .老妇自诉老妇自诉显然是为捕吏所逼显然是为捕吏所逼, ,其凶残不言而喻其凶残不言而喻 . .这种独这种独特的构思,也表现了诗人的心理矛盾,他一特的构思,也表现了诗人的心理矛盾,他一向憎恶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但平定战乱,向憎恶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但平定战乱,事关国家命运,人民理应做出牺牲。因此,事关国家命运,人民理应做出牺牲。因此,诗人在对人民的不幸表示同情的同时,对统诗人在对人民的不幸表示同情的同时,对统治阶级的爪牙给予了含蓄的揭露。治阶级的爪牙给予了含蓄的揭露。本诗的主题是什么?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本诗写了石壕村的征兵不是在本诗写了石壕村的征兵不是在白天挑选,而是在夜里捕捉,连年白天挑选,而是在夜里捕捉,连年老力衰的妇人也被捉服役的故事。老力衰的妇人也被捉服役的故事。一方面表达了杜甫对安史之乱中人一方面表达了杜甫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同情;另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同情;另一方面,在全面揭露黑暗残暴的兵一方面,在全面揭露黑暗残暴的兵役制度的同时,也表现了人民那种役制度的同时,也表现了人民那种坚韧的爱国精神。坚韧的爱国精神。 学了杜甫的三首诗歌学了杜甫的三首诗歌, ,这三首诗在内容和体裁这三首诗在内容和体裁上有什么不同上有什么不同? ?你对杜甫的思想发展有怎样的你对杜甫的思想发展有怎样的了解了解? ?这三首诗是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这三首诗是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题材不同题材不同,背景不同背景不同,风格也不同:风格也不同:望岳望岳写诗人游历山川名胜写诗人游历山川名胜,表达自己的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远大抱负,感情基调热情奔放。感情基调热情奔放。春望春望写诗人历经战乱写诗人历经战乱,目睹国家破败之目睹国家破败之象象,身感离乡背井之苦身感离乡背井之苦,表达了忧国伤时表达了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思想感情。念家悲已的思想感情。石壕吏石壕吏也写于战乱时期也写于战乱时期,但这时但这时,诗人面对诗人面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现出深切的同情。表现出深切的同情。 诗人的思诗人的思想逐渐从理想想逐渐从理想走向现实走向现实, ,从从于家于已的眷于家于已的眷顾转向于国于顾转向于国于民的关注民的关注 . .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