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生素质测评评语中学生素质测评评语十多年来,素质教育在探索中不断开展,但是,有许多必须解决的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什么样的教学是好的教学?什么样老师是好的老师?什么样的学生是好的学生?这三个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对学生的评价有关。教学评价机制,是对教育教学过程及其结果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进行评价的各种标准的总和。其本质上是一个教育价值观问题,即学生承受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才是有价值的?具备哪些因素的学生才是素质较高的?由于一定的价值对人们的行为有导向作用,因此,构建科学、公正、合理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关系到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乃至整个教育行为的方向和趋势,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前瞻意义,然而我们在看待和评价学生的态度和方法上存在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一)现行的考试改革还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工具性的考试使失去了本该应有的童贞和乐趣,成为缚住孩子们双手的绳索,套在我孩子身上的枷锁,架在孩子颈项上的冷剑。工具性的考试也难以适应社会开展要求,满足一定时期社会开展对人才素质结构的需求,伴随着教育的社会化,教育应当与社会开展更加密切,更加协调,更为洽合。未来社会渴求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不断涌现。(二)我们看待和评价当代中学生们受传统观念束缚,遭遇困惑在所难免。现在的校园很难看到过去那种“同窗之交淡如水”的君子之风,学生之间建立在金钱上的交往大大增多,集体主义冷淡,个人主义、自我中心是当前中学生的又一明显特征。过去提倡“一帮一”,现在学习好成了“个人专利”,帮助别人好似和个人竞争势不两立,帮了别人,势必威胁到自己,谁还肯为提高别人学习成绩花时间和精力?现在的中学生缺乏奋斗和吃苦精神,承受挫折的能力差。当他们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尤其遇到困难时,适应能力差,不能进行良好的自我调节。考试失败或学习上遇到难题,生活中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时,常常失去信心,破罐子破摔。任信、娇气、怕吃苦,劳动观念冷淡。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如果我们对当代中学生的认识只能“雾里看花”,那么提高当代中学生素质不知要从何入手?我们国家正处于急剧转型时期,在这种变化的大环境中,我们应如何看待当代中学生?他们的道德面貌,人格开展有什么时代特时?这些特点中,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的?许多老师认为,现在的中学生主流意识越来越冷淡,思想越来越多之化,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站在成年人的立场来评价当代青少年,他们确实是充满矛盾的一代。从整体上看,他们身上可以发现许多相互矛盾的地方,如果继续用固有的现念去看待他们,我们很容易陷入困境。时代在前进,难道中学生就没有随着前进?(三)必须用新视角看当代中学生的时代特征当代中学生对社会上出现的各种事物,事件和现象,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这种独立判断精神是过去学生所不具备的。当代青少年正在以探索的态度,建立一种适应市场经济社会的道德体系,尽管这种探索是无意识的、不系统的。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等价交换,自由竞争,其道德体系相应地就是主张平等、互惠、公平、公正。现在,我们的学生就有把自己的旧玩具转卖给班上同学,还有的同学在街上买了食品之类的东西,再拿到班上加价转卖。这些行为,教师常常当做反面例子。我们的教育最终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这样做的孩子,未必就思想品德低下,将来也未必就不能适应社会。(四)正确评价和看待当代中学生要有符合时代开展需要的新的学生观现在的中学生生活在变革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多变的时代特点,赋予了他们极易承受新事物的品格和独立思考的勇气和能力。他们兴趣广泛,知识而广,善于交际,求真务实,这些优点都是过去的中学生所不具备的,时代的差异导致了现在的学生和过去的学生之间的差异,其实两者各有所长,他们的优缺点是他们的生活时代所赋予的,他们的群体面貌有着各自时代的特征。如果把过去的观念强加于现在的学生,用传统的标准评价现在的学生那显然是不公平的,也自然难以奏效。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大都是在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受旧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影响很深,当面对新的时代观念的中学生,由过去惯用的教育方法再沿续下去,必然失灵。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实施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必须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加以完善。当前,应努力实现以下 “五个转变”。第一,在目标指向上:由甄别性评价向开展性评价转变。当前,由于普通高中招生选拔方式没有根本改变,导致综合素质评价围绕普通高中招生进行的现象比拟突出,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仍占主导地位。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甄别与选拔学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全面地开展。因此,突出评价的开展性功能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核心。学校的一切评价活动都必须紧紧围绕促进学生开展这一根本目的来筹划,既要有利于学生当前开展,更要注重学生可持续开展;既要有利于学生全面开展,更要关注学生特长培养。实施开展性评价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开展的全过程,学生初中入学之时,即是综合素质评之始,要把评价活动贯穿于学生日常交往与学习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经常性的评价活动中受到鼓励、得到开展;实施开展性评价必须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得到发现,并正向影响学生的评价结果;实施开展性评价必须充分发挥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让学生明确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对于自身开展的重要意义,掌握评价标准和方法,知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和措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充分尊重同学评价,正确看待教师评价。第二,在评价管理上:由政府掌控向学校主导转变。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综合素质评价主要是按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实施,学校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仍不够落实。当然,政府对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宏观指导和监视保证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各校情况各异,统一的方案和操作方法很难适应每一所学校。因此,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给予学校足够的空间,调动学校创新的积极性。在设定评价方案时,学校要以教育部提出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安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根底性开展目标为根本依据,以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评价内容和标准为参考,根据自身实际设置评价内容和评价量标。评价量标要突出生活化、可操作性内容,使评价方案的校本化。在各等次比例划分上,应根据学校综合办学水平下达适当比例,不设统一标准,以引导学校将办学目标转移到提高办学水平上来。第三,在评价思路上:由评招结合向评招捆绑转变。教育部关于根底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普通高中招生要坚持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那么。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的评价结果应成为普通高中招生的主要依据。”要求“各地应依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确保公正、公平的前提下,积极探索、试行优质高中局部招生名额分配、优秀初中毕业生推荐等多样化的高中招生方法,以促进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均衡开展。”我们认为,落实上述精神,要树立“大评价”观念,将学业考试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以改变现行的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与学业考试成绩分别呈现,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根底条件,以学业考试成绩为录取依据的招生录取方法,使综合素质评价与学业考试由结合走向捆绑。第四,在评价策略上:由以考促教向以评促改转变。当前的初中教育中,仍然大量存在着教育教学围绕升学考试转的现象,反映在学生评价的内容上,出现了将评价内容进行主次分配,对升学考试涉及的内容重点教;而对升学考试不涉及的内容那么较少关注。加上中考命题改革超前,使本来在师资、设备等方面准备还不够充分的课改遭遇为难,过度开放的试题和过于繁杂的考试,让学生无法适应,使学生学业成绩普遍降低,影响了家长、社会对学校的信任和对新课程改革的信心。仅仅依靠中考改革促进教学改革的初衷受到了阻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重新确立以综合素质评价促进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对中考改革进行认真反思。中考改革要关注学生学情,适当降低命题难度,简化学业考试方法,根据学科结束时间安排学业考试时间,使中考化整为零,防止学生患上初三恐惧症,不让中考成为加重学生负担的罪魁祸首。要彻底改革普通高中招生以学科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录取依据的做法,用包括学业考试成绩在内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普通高中录取的依据,强化综合素质评价的调控功能,让科学的评价成为教学改革的指挥棒。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