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第一单元之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23 页整理与复习,练习六15 题,78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熟练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的方法,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能将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系统化。2能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在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准备】教具:视频投影。【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揭示课题1谈话揭示课题教师:同学们,百分数单元的新课学习已经结束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百分数单元整理和复习2看到课题,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去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意义、互化、解决问题 点评:开课,教师直接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产生整理知识的必要性。 二、整理复习,形成网络1小组合作,系统整理(1)独立整理。教师: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将百分数单元知识整理在作业本上,注意突出所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生整理,教师巡视,对不会整理的学生给予指导。(2)小组交流。教师:整理好的同学请在小组中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整理的。2汇报展示,交流评价教师:哪一个同学自愿上讲台展示、 汇报你的整理情况?其余的同学要注意认真地看,仔细地听,待会对他的整理情况提出你的看法或者建议。学生展示汇报。 注意对学生整理知识的评价, 突出教师评、 师生评和生生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9 页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学生 1:百分数的意义,读法、写法,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学生 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学生 3:解决求生活中的百分率,如合格率、出勤率等问题;解决百分数问题(成数、折扣、纳税、利息、贷款等)。 点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放手让学生进行整理,调动了学生对知识整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归纳总结,升华提高教师:同学们,大家的整理和汇报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对百分数这一单元知识进行回忆和梳理的过程。 那么,这些知识之间有没有联系?有什么联系?(1)百分数的意义。教师:谁来举一个例子说一说百分数的意义?学生:合格率 98% 表示合格的产品数占产品总数的98%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教师:百分数和分数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你能举例说明吗?学生:教师: 从刚才同学们所举出的实例中我们知道了百分数和分数之间的区别,但它们本质的区别还是在于: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而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又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如果分数表示具体的数量时,它的后面就可以写单位; 如果表示倍数关系时,它的后面就不写单位。从这里可以看出:百分数和分数,当它们同时表示倍数关系的时候,可以相互转化。教师:请同学们用手势判断下面各题。一本书看了 80%,还有 20% 页没有看。 () 一吨煤,运走 310 吨后,还剩 70% 吨。()一项工程,已经完成75% ,也就是完成了这项工程的34。()六年级有学生 98 人, 今天全部到校 , 出勤率是 98% 。() 教师:请打开数学书第23 页,完成练习六第 1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反馈。教师:完成数学书第24 页练习六第 3 题。(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教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百分数和分数、小数是怎样互化的?学生:教师:请打开数学书第24 页,完成第 2 题。(3)解决问题。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那么,解决问题的依据是什么?关键又是什么呢?板书:依据、关键学生:解决百分数问题的依据是百分数的意义,关键是找准单位“1”。板书:应用、确定“ 1”教师:能不能说一说解决百分数问题的具体方法?学生:找出百分率的句子,确定好单位“1”,写出数量关系,对应列式或用方程解决问题,检验和书写答语。学生:储蓄存款需按利息的5% 缴纳利息税,国债不缴税。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9 页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解决百分数问题的依据和关键,请打开数学书第 23 页,完成算一算。要求:学生独立解答后,全班反馈。教师反馈:说一说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865(180% )90 (86586580% )90 86590(180% ) 点评:通过教师的引领,学生的参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应用拓展,提高技能1教科书第 24 页第 4 题反馈:由一个学生到展示平台上进行展示,并说一说是怎样解决问题的。2教科书第 25 页第 5 题反馈:说一说上座率是什么意思,再汇报结果。3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25 页第 78 题反馈:增收一成表示什么意义?再介绍“几成”的意义与应用。四、再现知识,总结反思(1)通过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关于百分数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五、板书设计 全课总评:加强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是整理复习课的核心。教师通过学生对学过知识要点的回顾后,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整理知识,然后在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整理意图、表现形式、整理内容,最后在全班展示汇报。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相互提问、质疑、补充、练习、评价等课堂活动, 完善百分数知识网络的构建,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百分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效果较好。 第二单元之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44 页,练习十第4,5,6,9 题。【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整理本单元的内容,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能判断一个物体或立体图形是不是圆柱和圆锥。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求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灵活应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9 页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3提高学生归纳、整理、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教学重难点】圆柱的表面积、圆锥和圆柱的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投影仪、等底等高的长方体、圆柱、圆锥实物各一个,课前整理笔记。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各一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创设情景教师投影仪出示,画面中呈现四年级科技小组的同学在做飞机模型的场景。配音:这些同学要做火箭模型,准备购买做模型用的材料,请帮他们算一算要用多少材料?教师:你从图上获得了哪些数据?这些数据对他们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找到火箭模型底面半径30 cm,圆柱部分高50 cm。圆锥部分高20 cm。学生解答,集体评议。2揭示课题教师:解决问题时,用到了哪些知识?(圆柱表面积计算、圆锥表面积的计算)教师: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和圆锥。在这一单元里,我们除了学习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外,还学习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之间有哪些联系?这节课我们将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特征的认识,能熟练地解决常见的有关圆柱与圆锥的问题。板书课题:圆柱、圆锥的整理和复习点评:通过准备题的练习,顺利地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目标明确,使学生有事可做。 二、自主合作,整理知识1小组交流笔记,形成知识网络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整理的笔记(没有笔记可以让学生看书),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你从哪些方面进行整理的?把你们的笔记进行整理分类。使本单元的知识线索更清晰,一目了然。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2反馈抽学生上台展示小组整理的情况,并介绍整理方法。教师:刚才各小组的同学介绍了他们的整理情况和方法。下面我们用投影仪展示各小组整理的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多媒体上呈现圆柱和圆锥的知识线索。(1)表格式。名称面的特点高的特点侧面积体积圆柱有 3 个面;上、下两面是圆形,大小相等;侧面是曲面。有无数条高侧面积=底面周长 高体积 =底面积 高圆锥有两个面;底面是圆形,侧面是曲面。只有一条高体积=13 底面积 高(2)结构式。圆柱和圆锥圆柱上、下两面是圆,同样大侧面积=底面周长 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9 页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侧面是曲面有无数条高体积=底面积 高 V=sh 圆锥底面是圆侧面是曲面有 1 条高体积 =13底面积 高 V=13sh 教师对学生的整理给予表扬。点评:学生经过自主整理,对本单元内容进行系统回顾,在小组合作中理清思路,学会有序地归纳所学的知识,从而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归纳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 3回忆圆柱和圆锥表面积、体积的推导过程教师:圆柱有几个面?有什么特征?教师: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方法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谁来说说?抽生叙述侧面积的推导过程。学生用准备的纸做一个圆柱,然后打开,感受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教师:知道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怎样求它的表面积?引导学生回忆求表面积的方法。板书:圆柱的侧面积 =底面周长 高圆柱的表面积 =底面积 2侧面积教师: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抽学生上台演示将圆柱转化为长方体的过程,同时引导学生完整叙述推导过程。板书:长方体的体积 =底面积 高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 高V=sh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圆锥的体积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抽学生上台演示推导过程。板书:圆锥的体积=13 底面积 高V=13sh 4圆柱与圆锥之间的联系教师:圆柱和圆锥之间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请同学们认真找找。并作好记录,集体交流。相同点:底面都是圆,侧面都是曲面。不同点:圆柱有两个大小一样的底面,圆锥只有一个底面;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只有一条;圆柱的侧面展开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联系: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点评: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形式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推导过程的再现,为学生能准确把握两种图形之间的联系起到较好的铺垫作用,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类比、推理、归纳等能力。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基础练习(1)计算下面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教科书第44 页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圆柱的侧面展开,一定得到一个长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一个扇形可以卷成一个圆锥,一个长方形可以卷成一个圆柱。()一个圆锥形木箱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将一个圆锥沿着它的高平均切成两半,截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9 页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用刀将一个圆柱切成两半,从圆柱一底面切入,另一底面切出,切开的面一定是长方形。()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学生集体解答,并说出理由。(3)填空。圆柱的高有()条,圆锥的高有()条。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 cm,宽是 8 cm,把它卷成一个圆柱,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cm。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是10 cm,高是 10 cm,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cm3。2提高练习出示教科书第45 页练习十第4 题、第 5 题、第 6 题。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学生独立解答,分小组比赛。展示各组解答过程,师生点评。学生通过这组题的训练,加深了对体积和容积概念的区别理解。同时对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更加熟练。3发散练习教科书第 46 页第 9 题,学生可以分小组讨论解答。解答此题关键:理解进水管每分钟进水的意思。灵活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进行解答。教育学生节约用水,爱惜每一滴水。点评:在练习中,既注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更注重对知识的运用和引导。练习中注重变式练习,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达到了启迪学生思维的目的,渗透了品德教育。 四、课堂总结教师:这节课里你有哪些收获?说说你的感受。全课总评:这节复习课中,教师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建构网络的过程,重视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重视学生在整理知识的同时,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重视知识的转化,让学生感受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三单元之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63 页的内容,练习十四1,3,4,5,6,9,10 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参与系统、全面整理知识的过程,梳理本单元的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2通过本单元知识的复习,比较熟练掌握比例知识,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自主归纳、整理知识的兴趣和能力。【教学重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9 页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整理本单元知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准备】回家先整理本单元知识,作好交流的准备。【教师准备】视频展示台。【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教师:我们已学完了本单元知识,今天来进行“ 整理与复习 ” 。板书课题:整理与复习点评:开课简明扼要,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心里有数。 二、梳理单元知识,形成知识网络1方法回顾(1)以前我们是怎样整理单元知识的?(2)你们昨天回家是这样整理的吗?(3)四人小组进行交流。2学生汇报交流(1)抽 2 位汇报整理结果(投影标出)。(2)根据学生的整理,大家提出建议并进行修改。(3)展示教师整理的结果,说出整理思路(展示)。比例比例意义、基本性质、解比例正比例意义 xy=k (一定) 应用反比例意义 xy=k (一定) 应用3教师小结整理知识的情况点评:这一环节让学生清楚明白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同时让学生有机会借鉴一些较好的整理方法,为以后的单元整理复习作好准备。 三、复习本单元知识1完成练习十四第1 题这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如果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并指出这个比例的内项和外项(生齐练)。教师:通过前面两个题的复习,你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在这里使学生明白比表示两个数,有两项;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2)完成练习十四第3 题。教师:什么叫做解比例?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指名板演,学生练习后讲评。2正、反比例关系的判断(1)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9 页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行驶一段路程,车轮的直径与车轮转过的转数。y=5x,y 和 x。yx=24,y 和 x。(2)说出下列各组中的三种量在什么条件下能组成什么比例关系。速度,时间,路程。汽车每次运货吨数,运货的次数和运货的总吨数。三角形的底、高和面积。(3)说一说什么叫正比例关系?什么叫反比例关系?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梳理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的思考步骤。先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和一个定量。根据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关系。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比例关系。(4)用比例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练习十四第6 题)。学校举行方阵团体操表演,排成5 列需要 90 人,排成 24 列,需要多少人?学校举行方阵团体操表演,如果每列16 人,要排 27 列,如果每列18 人,要排多少列?教师:说一说,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解题的步骤有哪些?注意什么问题?学生 1:设所求问题为x。学生 2:判断题中的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关系及成什么比例关系。学生 3:列出比例式。学生 4:解比例,验算,写答语。教师: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所以解题时要认真审题,做出正确判断。点评:围绕正、反比例的意义,让学生会判断并能用比例知识解相关应用题,其目的是进一步巩固正反比例的意义,弄清两者的区别所在。 四、拓展应用练习(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9 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评议。教师:航程和相对应的飞行时间的比值表示什么?成什么比例?为什么?教师:用图像把它们的变化规律表示出来。教师:观察图像有什么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图像是一条直线。从这个图像可以直观看到航程和相对应的飞行时间的变化情况,航程增加,所需飞行时间也随着增加,航程减少,所需飞行时间也随着减少。教师:观察图像,估计飞行2 000 千米需要多少时间?教师:根据图像估一下,7 时大约飞行多少千米?学生回答,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同步显示。点评:通过这个图,再次巩固加深学生对正比例图像的理解和应用。 (2)完成练习十四第10 题。五、全课小结,评价今天我们一起进行了正、反比例这一单元的整理与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全课点评: 本课时容量较大, 所以,我将 “ 整理 ” 这一块先安排学生回家完成,只在课上进行交流汇报,进一步提升知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在练习的设计中,注意了层次性,教学中,一方面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9 页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9 页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