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零污染、反季节工厂化养殖凡纳滨对虾技术研究-畜牧渔业论文零污染、反季节工厂化养殖凡纳滨对虾技术研究2015 年第 11 期(总第 263 期 ) 增殖与养殖基金工程: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特色海产品创新团队资助。作者简介:于安 (1964-) ,男,高级工程师,虾蟹健康増养殖及配套技术研究岗位辅助专家。邮箱 emailprotected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5.11.012 零污染、反季节工厂化养殖凡纳滨对虾技术研究于安 1,殷蕊 2,张洁 3,李绍海 4 (1.河北省水产良种站,河北石家庄050011 ;2.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河北秦皇岛山海关066200 ;3.曹妃甸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北唐山063200 ;4.唐山曹妃甸惠通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唐山063204 )摘要:采用反季节养殖废水排入丰年虫养殖池的养殖模式进行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养殖模式下能够取得较高的养殖成活率和养殖效益,同时能够实现C、N 内部循环;这种养殖模式的最佳放养密度为500 尾/m2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零污染;反季节;工厂化养殖凡纳滨对虾 (Litopenaeusvannamei)自 1988 年引入我国以来,其养殖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2001 年以来,其养殖面积和产量一直居于我国对虾养殖的首位,养殖量已达到我国对虾总养殖量的70% 以上。在凡纳滨对虾养殖产业发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过程中,多种养殖模式被开发出来,包括我国常见的传统粗养模式、高位池精养模式、江苏如东的小棚养殖模式、生态养殖模式等;国外在循环水养殖凡纳滨对虾方面做了大量尝试,开发出了环道式养虾模式、三阶段养虾模式以及基于微藻的循环水对虾养殖模式等。我国北方凡纳滨对虾的养殖主要以传统土池粗养模式为主,这种养殖模式有三个明显缺点:即养殖环境不可控而难以高产稳产,养殖废水排放对自然水体污染严重,集中上市难以取得高收益。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工程组利用本次实验场地的特殊环境条件,进行零污染、反季节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技术研究,力求开发高效可控、高收益、环保型的凡纳滨对虾养殖模式,以推动对虾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时间及地点本次实验于 2015 年 3 月 2 日开始,至 5 月 20 日结束,历时 79d 。实验在唐山曹妃甸惠通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进行。 1.2 实验设施及设备1.2.1 实验设施工厂化养殖车间整体为砖混结构,屋顶以玻璃钢瓦覆盖,透光,车间保温良好,日温差低于2;养殖池为7m 7m 的方形池,四角斜切,有效养殖面积46m2 ,池深 1.0m ,总计 34 个。本实验使用了其中10 口池。地热井一个,出水温度70 ;养殖用海水取自盐场一级沉淀池,养殖废水通过排水沟排入丰年虫养殖池(面积2667hm2 )。1.2.2 实验设备常用设备包括:热交换器(交换量45m3/h ),潜水泵(2.2kW二台、),罗茨鼓风机(7.5kW ),大盆、水桶、水鞋、叉裤、刷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子、换水网箱、滤水网袋、水舀子、气管、气石以及水质检测盒等若干。 1.3 虾苗实验虾苗为进口一代苗,购于深圳,3 月 2 日运到场,仔虾到场的初始体长平均 0.5cm ,规格为 78 万尾/kg 。 1.4 饵料丰年虫成虫,来自唐山曹妃甸惠通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自有丰年虫养殖池,包括活虫和冰鲜虫;配合饵料(国内某大品牌)。 1.5 实验设计1.5.1 标粗到场虾苗规格较小,直接进行工厂化养殖实验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为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到场虾苗先进行标粗。将其以1 万尾/m3密度放入养殖池中,每日换水30% ,饵料是虾片和丰年虫。经过25d的养殖,到3月 27 日仔虾平均体长达到1.8cm ,规格为 1.2 万尾/kg ,而后进行工厂化养殖实验。1.5.2 养殖密度为寻找这种养殖模式下的最佳养殖密度,本次实验将养殖密度分别设计为300 尾/m2 、400 尾/m2 、500 尾/m2 、600 尾/m2 、700 尾/m2 ,2 个平行,具体情况见表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1.5.2 水质管理标粗好的虾苗初入养殖池时水深60cm ,前 3d 保持水位不变,第 4d、第 5d 分别每天加水10cm ,此后养殖水深一直保持在80cm 。从养殖第 7d 开始换水,养殖密度500 尾/m2的养殖池,第7-11d每日换水50% ;第 1123d每日换水 62% ,24d 至实验结束,每日换水75%;养殖密度小的养殖池适当减少换水量,养殖密度大的养殖池适当增加换水量,但增减幅度不高于10%。每天水位排低之后,将池中残存的粪便、残饵、死虾及虾壳捞出。实验第30d后,适量使用EM 菌、芽孢杆菌调节水质,使用活性钙、VC 等增强对虾体质。实验期间每天检测水质,使水温保持在(28 1),比重 1.013 ,pH8.4 ,溶氧 6mg/L ,氨氮 0.2mg/L ,亚硝酸盐 0.05mg/L 。1.5.3 饲料管理养殖期间每天投喂5 次,分别为6:00 、10:00 、14:00 、18:00 和 22:00 。虾苗入池到第5d 只投喂丰年虫;第6d 开始逐步增加配合饵料投喂量,其中每天投喂2 次丰年虫,分别为6:00 和 18:00 ,投喂 3 次配合饵料。每天投喂量根据虾苗的摄食情况适当调整,以虾苗30min内吃完饵料为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结果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7 页除去虾苗标粗时间,工厂化养殖凡纳滨对虾用时55d ,到 5 月 20 日养成出池。具体实验结果见表2。 2 、单池利润 =单池产值 -单池饵料成本 -N 2.2 分析 2.2.1 养殖密度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5 个组别的养殖密度中, A 组D 组均顺利完成了养殖实验,而E 组即养殖密度 700 尾/m2 这一组则未能完成实验,E 组中的 2 个养殖池均在养殖11d 时排池,排池时虾苗摄食迟缓、生长缓慢,未见明显疾病症状,推测可能是由于密度过大引起虾苗胁迫反应。为保证车间内其他池虾苗安全,采取排池措施终止实验。因此,根据本次实验结果可以认为,在现有条件下工厂化养殖凡纳滨对虾放养密度不宜超过600 尾/m2 。所有实验组别中,放养密度最低的A 组(300 尾/m2 ),其单池产量和产值均最低,但该组的饵料用量最少,同时出池对虾的售价最高,达到81 元/kg ,其原因是该组出池对虾的规格最大,达到56.8 尾/kg 。对价格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对虾的规格,因此,如果市场上缺少大规格对虾或者养殖时间比较短时,可以考虑在工厂化养殖时适当降低养殖密度。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所有实验组别中,除去养殖失败的E 组外,从养殖利润角度看,最佳组别为C 组,其平均每池单产为272kg ,出池规格为 71.8 尾/kg ,单价为 77 元/kg ,平均每池的产值达到20944元,最终单池最终利润达到17250 N 元。D 组(600 尾/m2 )的单池产量和产值均最高,分别达到了291kg和 21534 元,但该组出池对虾的售价最低,只有74 元/kg ,其原因是该组出池对虾的规格最小,只有 79.6 尾/kg ,该组的单池最终利润仅为17404 N 元,与 C 组单池利润相当。因此,通过本次实验可以看出,工厂化养殖凡纳滨对虾的最适宜放养密度为 500 尾/m2 左右。2.2.2 本养殖模式的优点一是零污染,本次养殖实验的养殖废水全部排到实验场所属公司的丰年虫养殖池内,没有对自然水体造成任何污染。该公司的丰年虫养殖池有2667hm2 ,能够容纳足够多的养殖废水排放,而养殖废水中所含有的残饵、粪便又恰好能够在丰年虫池起到肥水作用,从而培养单细胞藻类喂食丰年虫。这是一个对外界零污染的C、N 内部循环体系;二是养殖环境可控性,养殖过程中每天将残饵、粪便排出养殖池,将病虾、死虾捞除,再加上每天保持足够的换水量,因此养殖池总体环境良好,池底清洁,水质稳定,对虾达到了较高养殖成活率;三是反季节养殖,北方对虾一般在9-10月上市,大量对虾集中上市往往导致售价较低,基本在40 元/kg 以下,而本次实验对虾上市的时间是 5 月 20 日,售价达到了7481 元/kg ,从而获得了较高利润。反季节养殖的另一个优点是养殖期间自然水温较低,水中有害病原较少,对防控虾病非常有利,这也是本次实验取得较高成活率的原因之一。综上,如果拥有地热资源,同时室外能够配备丰年虫或轮虫养殖池,则采用这种凡纳滨对虾养殖模式是适宜的。本次实验采用SPF 一代苗,目的在于防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虾病。使用二代苗或土苗进行这种模式的养殖,其效果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实验。(收稿日期: 2015-08-13)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