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目的要求:1. 借助工具书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 整理和复习一般常见的文言词汇和句式。3. 体会本文在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上匠心独运的手法。4. 通过廉颇、 蔺相如两个人物性格鲜明对照,进而领会将相交欢对当时赵之兴亡的重要意义,以及今天的现实意义。5. 了解并认识作者及史记的历史、文学价值,以及对后代的影响。重点难点:(一)本课的学习要点是:掌握若干多义词的用法和文言文的使动用法;了解本文通过三个故事刻划人物的写法;认识蔺相如的爱国精神和廉颇勇于改过的高贵品质。(二)本课的难点是古汉语中动词的使动用法和一词多义的现象。1. 注意词的古今异义:拜、易、书、遗、患、报、走、质、却、急、遇、去。2. 注意一词多义现象:负、徒、幸、引、以、亡、见、因、谢。3. 使动用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秦王恐其破璧;毕礼而归之一、引入1中学阶段学过的司马迁的作品垓 g i 下歌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陈涉世家 (初中)廉颇蔺相如列传 (高 2002 级 1 册;高 2005 级 6 册)鸿门宴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高 2002 级 2 册;高 2005 级 1册)信陵君窃符救赵 (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高2002 级 4 册;高 2005 级 6 册)毛遂自荐 (选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高 2005 级 5册)屈原列传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高 2002、2005 级 6 册)报任安书 (高 2005 级 6 册)附:高中2002 级二册P359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将括母;P321史记项羽本纪赞2和氏献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5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韩非子:楚人和氏得玉璞p ( 于) 楚山中, 奉而献之 ( 于 ) 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 “石也。”王以和氏为诳ku ng 而刖 yu其左足。及厉王薨h ng,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 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 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 使人问其故, 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名曰“和氏之璧”。 (摘自短篇文言文译注P263264;另见高2002 级三册课本P358)3和氏璧传奇和氏璧的来历。春秋时期,楚国有个人叫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块璞(里面包着玉的石头),他就献给楚厉王。楚厉王让玉匠鉴定,玉匠说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楚厉王认为卞和欺骗他,就砍掉了卞和的左脚。后来,楚武王即位,卞和又捧着璞来献给楚武王。楚武王也让玉匠鉴定,玉匠又说是石头。楚武王也认为卞和欺骗他,就砍掉了卞和的右脚。到了楚文王即位的时候,卞和抱着璞在楚山下大哭,一连哭了三天三夜,眼泪都哭干了,流出血来。楚文王听说后觉得奇怪,就派人去问卞和:“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很多,你为何哭得这么悲伤?”卞和答道:“我并不是为被砍掉脚而悲伤,我是为宝玉被称作石头而悲伤,为忠贞之士被称作行骗之徒而悲伤。”楚文王就命令玉匠剖开璞,果然得到宝玉,因此,就把这块玉命名为“和氏璧”。赵惠文王怎么得到和氏璧的?自楚文王后,和氏璧一直留在楚国。到楚威王时,楚相昭阳有一次举行盛大宴会,拿来和氏璧让大家观赏,结果席间和氏璧不翼而飞。昭阳怀疑是张仪所偷,因为当时楚威王不收留张仪,张仪穷困潦倒,寄昭阳门下。昭阳把张仪打得皮开肉绽,打死过去好几次,张仪这才离开楚国,到秦国去。后来昭阳曾出千金求购此璧,但偷璧的人不敢出献,因此昭阳最终没能找到和氏璧。有一天,一位远客来到赵国宦者令缪贤的府前,拿着一块玉璧叫卖。缪贤见此璧白润无暇,宝光闪烁,就花了五百金买下。后来缪贤让玉匠前来相玉,玉匠大吃一惊,说这就是真正的和氏璧。缪贤异常惊喜,连忙秘藏起来。但早已有人将此事报告了赵惠文王,赵王向缪贤索取,因为缪贤非常喜爱和氏璧,所以没有立即献璧。赵王大怒,趁出猎之机,突然来到缪贤家里,搜走了和氏璧。赵惠文王就是这样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上缪贤说的“臣尝有罪”就指此事。和氏璧价值十五座城吗?说和氏璧价值连城当然是夸张的,秦昭王用十五座城来交换,当然只不过是一种欺骗的手段罢了。但和氏璧的确不同于一般的玉璧,它有独特的功能。据古书记载,和氏璧大致是圆形中有一小圆孔的板状体,就好像是一个中间掏个圆孔的圆饼。把它放在黑暗处,它能熠熠发光,能除尘埃,能避邪魅,因此又称“夜光之璧”。把它放在座位间,冬天则非常暖和,可以用来代替火炉;夏天则非常凉爽,百步之内,蝇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5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不入。所以称和氏璧为稀世珍宝、“天下所共传之宝”是一点也不过分的。秦昭王得到和氏璧了吗?当时,给缪贤相玉的玉匠偶尔来到秦国,给秦昭王治玉,玉匠无意夸起了和氏璧,提到它的下落。秦昭王知道赵惠文王得到璧,便想把璧骗到手,于是才有了“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由于蔺相如的勇敢机智,秦昭王的阴谋没能得逞,秦昭王最终也没能得到和氏璧,直到秦始皇灭了楚国后,才得到和氏璧。和氏璧的下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令良工巧匠将和氏璧加以雕琢,让李斯在上面刻写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制成传国玉玺,从此成为君权的象征。秦灭亡后,和氏璧又到了汉高祖刘邦的手中。在以后的改朝换代中,和氏璧便一代一代辗转相传下来。直到唐朝第九代李从珂时,契丹人耶律光打进洛阳,李从珂抱着和氏璧出逃,在玄武楼被火烧死,和氏璧从此下落不明。(摘自 1999 年 12 月 21 日语文报 )二、作者简介司马迁字子长,生于公元前145 年(一说前135 年),卒于公元前87 年(一说前90年)。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县)人,是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汉武帝时任太史令(“掌管秘籍,职司记载”。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生于龙门,司马迁十岁时随父到长安,诵古文,这使他有机会阅读到大量的历史文献。二十岁后,他开始漫游大江南北。南到江淮一带和会稽、长沙等地,北到齐、鲁,西到大梁、登封,最后回到长安。回长安不久,做了郎中,曾随汉武帝到过西北的扶风,又奉使到过四川、云南。后来又随汉武帝到过东海和长城。他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所到之处他都注意探访古迹,采集传说,考察风土人情,积累了丰富的史料,为后来著述史记准备了条件。元丰三年(公元前108年)继父任太史令, 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太初元年 (前 104 年),与唐都、落下闳 h ng 等进行历法改革,共定太初历。自公元前104 年起,他开始写史记,实践他父亲的遗志。公元前 99 年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为李陵辩解,触怒汉武帝,入狱受了宫刑(古代阉割生殖器的残酷肉刑)。他本想自杀,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写成,于是“就极刑而无愠色”。公元前96 年出狱,做了中书令。从此他更发愤著书,终于在公元前91 年写成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历史文学巨著,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 年的历史,包括12 篇本纪(记帝王)、30 篇世家(记诸侯王)、 70篇列传(记人臣)、8 篇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 财用) 、10 篇表(记史事年月)等五种体裁,共130 篇, 526500 字。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史记是第一部。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曾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摘自高 2002 级高级中学课本文学第一册教学参考书和高2002 级一册课本“预习提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5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三、写作背景课文所写事件发生在战国后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七国纷争。七国中,秦通过变法实力最强,它要统一中国,基本采取各个击破战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东北的赵国,实力比秦国稍弱,但比其它四国强。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时候,秦国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 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 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客观上的有利条件。当然, 蔺相如的主观努力利用有利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很重要的。(摘自高中语文第一册教学参考书)四、课文简析(一)简介廉蔺的身分和地位。 (12 段)1 段廉颇者, 赵之良将也( 判断句 ) 。赵惠文王十六年(即公元前283 年。赵惠文王,战国后期赵国的国君。),廉颇为赵将, 伐( 攻打) 齐,大破之,取( 攻下,夺取 ) 阳晋 (阳晋:在现在山东省郓 y n城县西。) ,拜(古代授予官职叫拜) 为上卿 (战国时最高的 官 阶 。) ,以( 介词,凭 )勇气闻(闻名出名) 于诸侯。【参考译文】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于是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简析】廉颇高贵,为后文其居功自傲、鄙视蔺相如埋下伏笔2 段蔺相如者,赵人也(判断句 ) 。为赵宦者令 (宦官的头目。) 缪贤舍人 (舍 sh。门客。战国时,贵族或官僚家里常养着一些食客。) 。【参考译文】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简析】廉、蔺相并提,一贵一贱,地位悬殊,为下文廉、蔺矛盾埋下伏笔。【补充注释】缪:mi o 姓。 mi纰缪(错误)。 m u 绸缪。如:未雨绸缪( 修缮 ) ;情意绸缪 (缠绵 ) 。(二)完璧归赵。 (313 段)第一层:写蔺相如奉璧出使前,初步表现出来的胆识。(35 段)3 段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经雕琢成的璧。璧;平而圆、中心有孔的玉) 。秦昭王闻之,使( 派) 人遗(wi送给) 赵王书( 信) ,愿以(介词,拿,用) 十五城请( 请求 ) 易( 交换 ) 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 恐怕 ) 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受骗。见,被、受。被动句。) ;欲勿(w)予(y),即( 则,就 ) 患( 忧虑,担心 )秦兵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报,答复、回复。定语后置句: “可使报秦”作“人”的定语) ,未得。【参考译文】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简析】以城易璧,揭开秦赵矛盾。赵国君臣举棋难定,既反映出秦强赵弱的现实,也为蔺相如出场设伏。4 段宦者令缪贤曰: “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宾语前置。以:介词,凭) 知之 ?”对( 回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5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答) 曰: “臣尝有罪, 窃计 (私下打算。窃 , 谦 词) 欲亡走(亡:逃亡;走:跑) 燕(“亡于赵,走于燕”的省略) 。臣舍人相如止( 阻止 ) 臣曰: 君何以(宾语前置) 知燕王 ?臣语(y 告诉) 曰,臣尝从大王(见本段“补充 注 释 ”) 与燕王会 (省略“于”) 境(指赵国边境) 上,燕王私(私下,偷偷地) 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被 赵 王 宠 幸 。于,被。被动句) ,故燕王欲结于君(同您结交。介宾短语后置句) 。今君乃(副词,却) 亡赵走燕 (“亡于赵,走于燕”的省略,意为从赵国逃跑,投奔到燕国) ,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捆缚 ) 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省略“于”) 斧质 (赤身伏在斧质上,表示请罪。肉袒,脱去上衣,露出肩膊。斧质,古代一种腰斩的刑具。质,砧)请罪(承 认 罪过,服罪) ,则幸得脱(侥 幸 能够 免 罪 。得,能够。脱,免) 矣。 臣从其(第三人称代词 , 他 的) 计,大王亦幸( 幸而 ) 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 应该 ) 可使( 出使 ) 。 ”(侧面描写蔺相 如) 【参考译文】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 “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 ?”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 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 您不如袒胸露臂, 趴在斧质上请罪, 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 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简析】借缪贤之口点出蔺相如的智勇双全。本段对蔺相如进行侧面描写,未见其人,先闻其能,有先声夺人之妙,为下文张本(在文章前面为后文的 叙 事 埋 下 伏 笔) 5 段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 请求 ) 易寡人 (古代诸侯谦称自己) 之璧,可予不(f u,通“ 否 ”)?”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答应允许) 。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怎么办)? ”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假设连词,如果,假如) 赵不许(答应允许) ,曲( 理亏 ) 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 (比较这两个对策。均,权衡、比较。之,这) ,宁n ng 许以负秦曲 (宁可答应 ( 给秦国璧 ) ,使它承担理亏( 的责任) 。负,担负、承担。这里是使动用法) 。 ”(这番分析,显示了蔺相如的“智谋”)王曰:“谁可使者 ?”相如曰:“王必(倘若假如) 无人,臣愿奉(p ng。通“ 捧”) 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请,动词,仅表示谦逊的语气。完,使动用法,使璧完好无缺)(这个表态,体现了蔺 相 如 的 “ 勇”) 。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p ng。通“ 捧 ”) 璧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入秦。【参考译文】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 ?”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 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蔺相如回答说:“大王果真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简析】蔺相如的分析入情入理,显示出与众不同的高见(“有智谋” ) ;蔺相如勇挑重担( “其人勇士”) ,与赵王及群臣的谋而不决形成鲜明对比。第二层:写蔺相如奉璧出使后与秦王斗争的经过。(611 段)6 段秦王坐 (省略“于”) 章台 (秦宫名,旧址在现在陕西省长安县故城西南角) 见相如 (秦王倨傲) 。相如奉璧奏(呈献进献) 秦王 (相如很有礼貌,使他后面的取璧、归璧显得有理)。秦王大喜,传以示(传给看。以,连词,连 接 “ 传 ” 与 “ 示 ”) 美人( 指妃嫔 ) 及左右(指侍从 ) ,左右皆呼万岁(渲染秦王的赫 赫 声 势) 。相如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5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视(看出。“视”虽是细节,却写出了蔺相如善于观察情势、分析情况的才能) 秦王无意偿赵城, 乃前(上前动词) 曰: “璧有瑕(xi ,玉上的斑点,疵病) ,请(请你允许我做某事) 指示(古今异义。指,指出;示,给看) 王。 ”( “有智谋” ) 王授( 交,给 ) 璧。相如因(连词,于是 ,便) 持璧却(退,这里指后 退 几 步) 立( 站着 ) ,倚柱,怒发上(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 冲冠 (因愤怒而使头发竖起,冲动了帽子。这是夸张的说法,写了蔺相如的几个利落的动作和怒不可遏的神态,突出了蔺相如的“智”“勇”)( “勇士” ) ,谓秦王曰: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 信)至赵王, 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 秦贪, 负(凭借倚仗) 其强,以空言求璧, 偿( 偿还) 城恐( 恐怕 ) 不可得(一针见血地揭出秦王的欺诈行为) 。 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 (百 姓 之 间 的 交往。布衣,平民) 尚(副词尚且) 不相欺,况( 何况 ) 大国乎 ?且以(介词,因) 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触伤强大的秦国,( 对我们 ) 的感情。逆,违背、触犯。欢,欢心) 不可(实质是讽刺秦王的言而无信) 。于是赵王乃斋戒 (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沐浴更衣,不 喝 酒 , 不 吃 荤 , 表 示 诚 心 致 敬) 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拜,叩拜。书,国书。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介宾短语后置句) 。何者 ?严(尊重,形容词用作动词) 大国之威以( 连词,来,而 ) 修敬(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 修 , 整 饰) 也( “有智谋” ) 。今( 现在 ) 臣至,大王见臣 (省略“于”) 列观 (观, gu n,建筑物的一种。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意思是不在正殿接见,礼数轻慢。列观,一般的宫殿,这里指章台) ,礼节甚倨(j ,傲慢) ,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高 1995 级教材:弄臣,皇帝狎近宠爱的之臣。其后之教参译为“戏弄小臣”或“戏弄我”) 。臣观( 观察 ) 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大王必欲急(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着急,这里可 译 为 “ 逼 迫 ”) 臣, 臣头今( 副词,即将, 马上 ) 与璧俱碎于柱矣( “勇士” )! ” (这段话显示了蔺相如的能言善辩,娴于辞令,显示了他的“智谋”和“勇敢”,这段话意在使秦王承担理亏的责任,使他 的 取璧 显得有 理) 【参考译文】 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呈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人员看,群臣都欢呼“万岁”。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把城酬报给赵国的意思,就上前说: “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于是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怒发竖立,像要把帽子顶起来。他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婪,依仗它强大,想用空话来求和氏璧,补偿给赵国的城恐怕得不到。打算不给秦国和氏璧。但是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 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不应该。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堂上行过叩拜礼,亲自拜送了国书。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现在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礼节显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 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来。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7 段相如持( 握着 ) 其璧睨(n ,斜看) 柱,欲以击柱(描摹蔺相如的神态,十分逼真,突出了蔺相如的“勇”) 。秦王恐(恐怕,表示担心或推测) 其破( 使破 ) 璧,乃辞谢 (婉言道歉) ,固请 (坚决请求蔺相如不 要 以 璧 击 柱) ,召有司 (1998 年高考题。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案图 (察 看 地 图 。案,通“按” ,审察、察看) ,指从此以往(从这到那,古 今 异 义) 十五都( 城) 予赵 (秦王:狡猾,装模作样,一反倨傲的态度) 。【参考译文】蔺相如拿着那和氏璧,斜视着柱子,就要撞击在柱子上。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并召唤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8 段相如度(du ,估计) 秦王特( 只,不过 ) 以诈佯 y ng 为( 装作 ) 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共同传颂,就是公认的意思) 宝也( 判断句 ) 。赵王恐( 害怕 ) ,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 (在朝堂上安设“九宾”,这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九宾”,指九种地位不同的礼宾人员) ,臣乃( 副词,才) 敢上(送上进献) 璧。 ”秦王度du之,终不可强(qi ng ,强行硬要) 夺,遂许斋五日,舍(sh ,安置住宿,动词) 相如广成传舍(传, zhu n。宾馆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参考译文】 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以欺诈的手段假装把城划给赵国,实际不能得到, 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出来。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5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秦王估计这种情况,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把蔺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里。【简析】本段主要描写了蔺相如的“智谋” 。9 段 相如度 du秦王虽斋, 决( 必定 ) 负约(违背, 1984年 高 考 题) 不偿城,乃使( 让) 其从者衣褐(衣, y ,动词,穿。褐h。穿着粗布衣服,意思是化装成百 姓) ,怀( 揣着 ) 其璧,从径道(便道小路) 亡,归璧于赵。(机智谨慎) 【参考译文】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把城补偿给赵国,就打发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璧,从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赵国。10 段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 礼仪、礼节 ) 于廷,引( 延请 ) 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m 公 (就是秦穆公,春秋时五霸之一。缪,通“穆”。春秋五霸:春秋时代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通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王和楚庄王) 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坚,固定。明,明白。坚明作约束的定语。约束,名词,古今异义。古:盟约,信约;今: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者也。臣诚( 实在 ) 恐(恐怕,表示担心或推测)见欺于王而 (连词因而) 负(辜负,对不起) 赵( 被动句 ) ,故( 所以 ) 令人持璧归,间(间, ji n。间道,小路。这里用作“至”的状语,“从小路”的意思) 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之:音节助词,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一个使臣。介,个。使,名词) 至赵, 赵立奉p ng 璧来。 今以秦之强( 强大 ) 而先割十五都(都市城市) 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 应该判 ) 诛,臣请(请你允许我做某事) 就汤镬(镬 hu,古代煮食物的一种大锅。受汤镬之刑。就,动词。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滚汤烹煮)(“臣请就汤镬”把秦王置于十分被动的境地, “其人勇士” !) 。唯(副 词 。通 常 用在 句首,表示希望的语气) 大王与群臣孰(通“熟”,仔细。) 计议之。”(热爱祖国的 感情) 【参考译文】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堂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延请赵国使者蔺相如。蔺相如来到, 对秦王说:“秦国自从秦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不曾有一个是坚守信约的。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再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大王派一个小小的使臣到赵国,赵国会立刻捧着璧送来。现在凭借秦国的强大,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着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商议这件事。”【简析】 蔺相如慷慨陈词,有理有节: 指出璧已归赵,责任在秦。 历数强秦负约往事。提出秦先割城,赵后奉璧的合理要求。11 段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面面相觑q,发出无可奈何的声音,形容秦王与群臣懊丧而又无可奈何的样子。嘻,这里作动词用)(活画出秦君臣 的 窘 态) 。左右(在旁侍侯的近 侍 近 臣) 或欲引相如去(拉相如离开(朝堂加以处治 ) 。引,牵、拉) ,秦王因(由此趁此) 曰: “今(现在如果) 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友好关系) 。不如因(由此趁此) 而厚遇 (好 好 招待 。 厚, 优厚。遇,招待、款待) 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y ?(秦王“老谋深算”) ”卒( 终于 )廷见相如 (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堂上 ( 设九宾之礼) 见相如) ,毕礼而归之 (归:使动用法。让他 ( 相如 ) 回去) 。(蔺相如完璧归赵,取得斗争的胜利!) 【参考译文】 秦王和大臣们面面相觑,发出无可奈何的苦笑声。侍从中有的要拉蔺相如离开朝堂加以处治。秦王就说:“现在杀了蔺相如,终究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断绝了秦、赵的友好关系。 不如趁此好好招待他,让他回赵国去。 难道赵王会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终于在朝廷上接见蔺相如,完成接见的礼节,送他回赵国去了。第三层:写蔺相如奉璧出使后取得的结局。(1213 段)12 段相如既( 副词。以后) 归,赵王以为( 认为 ) 贤大夫 (德才兼备的大夫;贤明的大夫。参阅1992 年 3 期语文学习P16 17) ,使不辱于诸侯 (出使能不受诸侯欺 辱 。 被 动 句) ,拜相如为上大夫(大夫中最高的官阶,比卿低一级) 。【参考译文】蔺相如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国家能不受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5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13 段秦亦不以(介词,起提宾作用,把) 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简单作结 ) 【参考译文】此后秦国没有给赵国城池,赵国也到底没有把和氏璧给秦国。【简析】第二部分以璧始,以璧终,结构完整。(三)渑池之会。 (1416 段)第一层:写会前计议。 (14 段)14 段其后(指公元前281 年,就是 赵 惠 文 王 十 八 年)秦伐赵,拔(攻下)石城(地名,在现在河南省林州市西南) 。明年( 第二年 ) 复攻赵,杀二万人 (两次战役,两笔带过。简介渑池会背景,为蔺相如的表现张本) 。秦王使( 派遣 ) 使( 出使 ) 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和好),会于西河(秦晋之间的一段黄河,古称“西河”,渑池在西河以东,所以称为“西河外”)外渑池(渑池:地名,在现在河南省渑池县) 。赵王畏秦,欲毋行(毋 , 不要。想要不去) 。廉颇蔺相如计曰: “王不行, 示赵弱且怯也。 ” 赵王遂行。 相如从。廉颇送至境( 边境 ) , 与王诀(ju ,告别,有准备不再相见的意味)曰: “王行,度du道里会遇之礼毕(估计路上行程以及会 见 的 礼 节完 毕 ) ,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请你允许我做某事)立太子为王,以(连词用来) 绝秦望 (断绝秦国的念头,指秦国可能扣留赵王作人质来进行要挟的打算)(廉颇不但勇于冲锋陷阵,而且很有政治头脑。他敢于在赵王面前说如是的话,是出于爱国之心,是为了赵国的利益。廉颇后面之所以能负荆请罪,是同他的爱国心是密不可分的) 。 ”王许之。遂与秦王会(盟会。 1986年 高 考 题)(省略“于”) 渑池。【参考译文】 后来, 秦军攻打赵国, 攻下石城。 第二年秦军又攻打赵国,杀了赵国两万人。秦王派使臣告诉赵王,打算与赵王和好, 在西河外渑池相会。赵王害怕秦国, 想不去。 廉颇、蔺相如商量说: “大王不去,显得赵国既软弱又怯懦。”赵王于是动身赴会,蔺相如随行。廉颇送到边境,跟赵王辞别时说:“大王这次出行,估计一路行程和会见的礼节完毕,直到回国,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大王三十天没有回来,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以便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念头。 ”赵王同意廉颇的建议,就和秦王在渑池会见。第二层:写会上斗争。 (15 段)15 段秦王饮酒酣(酒喝得很畅快) ,曰: “寡人(寡德之人。古代君主用于自称,谦称) 窃闻赵王好音,请(请你做某事)奏瑟 (弹瑟。下文“鼓瑟”同。瑟, s ,乐器名,形状像琴) 。 ”赵王鼓瑟。 秦御史 (战国时的史官称 “ 御 史 ”) 前书( 写) 曰: “某年月日, 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前曰: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擅长演奏秦地乐曲) , 请(请允许我做 某 事) 奉盆缶 (省略“于”)秦王 (请( 允许我 )献盆缶 (给) 秦王,意思是请秦王击盆缶为乐。奉,献。缶,f u,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歌唱 , 常击 缶 为 节 拍) ,以相娱乐。 ”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古: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进,献上;今:向前行动或发展)缶,因( 连词,便) 跪请(请你做某事) 秦王。秦王不肯击缶。 相如曰: “五步之内, 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能够拿 ( 我 )头颈的血溅在大王身上,意思是和秦王拼命) 矣(针锋相对,不畏强暴,置生死于度外,何等勇敢!毫不逊色于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勇士!)! ”左右欲刃(名词作动词用,杀) 相如,相如张目(睁大眼睛) 叱(ch ,大声 呵 斥) 之(蔺相如:“其人 勇士 ”) ,左右皆靡(m退却) 。于是(复音虚词,同现代 汉 语 , 不 译) 秦王不怿(y , 高兴,喜悦) ,为 (省略“之”) 一击缶。相如顾( 回头 ) 召赵御史书曰: “某年月日, 秦王为赵王击缶。 ” 秦之群臣曰:“请(请你做某事) 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给 秦 王 献 礼 。寿,向人进酒或献礼,动词) 。 ”蔺相如亦曰: “请(请你做某事) 以秦之咸阳 (秦国的都城,在陕西 省 咸 阳市 东 北) 为赵王寿。”【参考译文】 秦王喝酒喝得高兴时说: “我私下听说赵王喜好音乐,请赵王弹弹瑟吧 ! ”赵王就弹起瑟来。秦国的史官走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盟饮酒,命令赵王弹瑟。 ”蔺相如走向前去说:“赵王私下听说秦王善于演奏秦地的乐曲,请允许我献盆缶给秦王, (请秦王敲一敲) ,借此互相娱乐吧 ! ”秦王发怒,不肯敲缶。在这时蔺相如走上前去献上一个瓦缶,趁势跪下请求秦王敲击。秦王不肯敲击瓦缶。蔺相如说:“( 如大王不肯敲缶 ) ,在五步距离内, 我能够把自己颈项里的血溅在大王身上! ”秦王身边的侍从要用刀杀蔺相如,蔺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他们都被吓退了。于是秦王很不高兴,为赵王敲了一下瓦缶。蔺相如回头召唤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国的众大臣说:“请赵王用赵国的十五座城为秦王祝寿。”蔺相如也说: “请把秦国的都城咸阳送给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5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王祝寿。”本段主要写蔺相如的外交斗争第三层:写斗争结果。 (16 段)16 段秦王竟酒(酒筵完毕) ,终不能加胜于赵(胜过赵国,意思是占赵国的上风。加,动词。胜,这里作名词) 。赵亦盛设兵(多多部署军队。盛,多)以待秦,秦不敢动。 (简单交代结果)【参考译文】 直到酒宴结束, 秦王始终未能占赵国的上风。赵国又大量陈兵边境以防备秦国入侵,秦军也不敢轻举妄动。(四)将相交欢。 (1721 段)第一层:写蔺相如“拜为上卿”,廉颇居功自傲,相如退让。(17 18 段)17 段既罢 (渑池之会 )结 束 以 后) ,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上。秦汉以前,位 次 以 右 为 尊) 。【参考译文】渑池会结束后,回到赵国,因为蔺相如功劳大,赵王任命他做上卿,位在廉颇之上。18 段 廉颇曰: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古:言语;今:因说话而引起的误会或纠纷。指劝说、争辩、交涉时说的话) 为劳(只凭言词立下功劳。徒,只、不过。口舌,言语) ,而位居(处在处于)我上。且相如素贱人(本来 ( 是) 卑贱的人 ( 指相如为宦者令的舍人 ) 。素,向来、本来) ,吾羞,不忍为之下(不甘心 (自己的职位 ) 在他下面)! (廉颇的这段话同1、 2 段相照应。既显出了廉颇的自高自大,也体现了其心胸的狭窄) ”宣言(古:扬言;今: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宣告;声明)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古今异义。古:y hu , 同其会面;今: y hu , 参加会议) 。相如每朝时,常称(推口说,声 称 。)病,不欲与廉颇争列(争位次)。已而(过了些时候)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掉转)车避匿。 (蔺相如:目光远大,心胸宽阔,以国家利益为重)【参考译文】廉颇说: “我做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劳,而蔺相如只不过凭着几句言辞立了些功劳,他的职位却在我之上。再说蔺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他之下 ! ”扬言说:“我碰见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蔺相如听到这些话后,不肯和他会面, 每逢上朝时常常托辞有病,不愿跟廉颇争位次的高下。过了些时候, 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掉转车子避开他。第二层:写相如不计私怨,说服舍人。(19 段)19 段 于是舍人相与 (一齐共同) 谏(规劝)曰:“ 臣(秦汉以前表示卑谦的通称,对方不一定是君主) 所以去亲戚(古:内外亲属,包括父母、伯叔、子侄及母、妻家中的人等;今: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高尚的品德)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同在朝班,即 同 事 。) ,廉君宣(公开说)恶言(无理的话) , 而君畏匿之, 恐惧殊甚(太 过分 。 殊,很 、极 ,1998 年高考题。甚,过分) 。 且庸人尚羞之 (就是平庸的人尚且对这种情况感到羞耻。且,就是,连词,表假设,兼让步。尚,副词。之,指蔺相如竭力躲避廉颇的做法。羞之,“以之为羞”的意思, “羞”,形容词意动用法) ,况于将相乎 ?臣等不肖xi o(不才),请辞去。”蔺相如固(坚决)止之,曰: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省略谓语“ 威 ”) (比秦王哪一个(厉害 ) 。孰,谁、哪一个。孰与,何如、比怎么样)?”曰: “不若(省略宾语“秦王” 。不如秦王)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驽( ) 愚劣,无能。 ,独畏廉将军哉(语气助词反问语气)? 顾(只不过)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连词,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若” , “如果”)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不共存)。吾所以(复音虚词,表 示 原 因) 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就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以:因为。先、后:方位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 ” (蔺相如的一番谈话,体现了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参考译文】在这种情况下,门客一齐规劝他说:“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现在您与廉颇职位相同,廉将军散布一些恶言恶语,您却怕他,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5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躲着他,怕得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 我们实在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 ”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 ?”门客回答说:“(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凭秦王那样的威风,我蔺相如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侮辱他的臣子们。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 ?但是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 !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都活下来。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 ”第三层: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2021 段)20 段 廉颇闻之,肉袒(脱去上衣,裸露肢体。古人在谢罪或祭祀时,常脱衣露体,表示虔敬和惶惧) 负荆 (背着荆条,表示愿受责罚。荆,灌木,古代常用它的枝条做成刑杖) , 因宾客 (由宾客 ( 作引导 ) 。因,介词,通过、经由。宾客,指门客)至蔺相如门谢(道歉)罪,曰: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指蔺相如。当时的上卿兼任将相,所以称将军)宽之(第一人称代词,我) 至此也 ! ”【参考译文】 廉颇听到这话, 解衣赤背, 背着荆条, 通过门客引导到蔺相如家门请罪,说:“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 ”21 段卒相与欢,为刎w n 颈之交(誓 同 生 死 的 朋友。刎颈,割头) 。【参考译文】两人终于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补充注释】规劝:动词,以郑重的态度告诫和劝说,使改正错误。跟“劝说”不同,“规劝”的对象通常是犯了错误的人, “劝说”的对象则不受此限制。进言:向人提出建议或意见(含委婉的口气)。如:向领导进言;对朋友进一言。五、人物形象1蔺相如一个目光远大、心胸宽阔的爱国者;一个不畏强暴、智勇双全的勇士;一个能言善辩、娴于辞令的外交家。2廉颇他勇于冲锋陷阵且很有政治头脑,虽然有时也自高自大、心胸狭窄,但他性格坦率真诚,知错就改。他,是一个热爱祖国的有勇有谋的将军。六、主题思想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一篇富有思想、 社会意义的作品。 本篇通过 “完璧归赵” 、“渑池会”、“蔺廉交欢” 三个故事, 赞美了蔺相如的智勇与爱国主义精神,即对敌斗争的坚持和对同僚的退让;同时也赞美了廉颇的忠于赵国与勇于改过。 从蔺廉二人的行事与彼此间的相互关系,极为自然地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当敌人侵犯的时候,应该怎样地为国而忘身,怎样在军事上、外交上紧密配合起来击退敌人的进攻,而在平时,应该怎样团结御侮,消除内部矛盾,来保卫祖国。因此可以说,这篇传记,是富于爱国思想的。七、写作特点1选材典型、形象突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5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的第一个艺术特色是选材典型。一个人一生中所做的事情很多,可是写人物传记时,就不能事无巨细,统统罗列,而是必须对这些传记的素材进行加工、提炼,选择最能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件来写。这些典型事件, 往往是历史人物一生的关键所在。 写好这些关键之处,不仅可以表现出历史人物一生的主要功罪,而且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进程及其特点。廉颇、蔺相如所处的时代,正是战国后期。当时“七雄”并峙,彼此攻城略地,弱肉强食,战祸频繁,民不聊生。“七雄”中秦国最强,强秦力图兼并六国,六国则与强秦抗衡,故又有“连横”“合纵”之举。秦国自“连横”以后,想对六国各个击破,而赵国则首当其冲。唯赵在当时还有一些实力,秦尚难轻取。赵国在“七雄”纷争局面中,为了自身的生存,自然要重视军事、外交的措施。廉颇和蔺相如,一武一文,一个是忠于赵惠文王的、富有沙场经验的宿将,一个是忠于赵惠文王的、智勇双全的外交家,两人自然成了赵国封建统治集团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司马迁为了要表现廉颇、蔺相如的主要性格特征,不是给廉颇、蔺相如各开一张履历表,而是选择了“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 “负荆请罪”三件事来写。这三件事反映了两种矛盾:一是秦赵两国之间的矛盾,一是廉蔺两人之间的矛盾;前一个矛盾发展的后果,是构成后一个矛盾的原因。通过这两种矛盾冲突,廉颇和蔺相如的主要性格特征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同时, 秦赵争夺和氏璧与渑池之会两件事,实质上是两国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政治威信的两次实力较量,是秦国大举进攻赵国的前奏。所以写这两件事,也显示了历史发展进程的特点。2一详一略,线索分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第二个艺术特色是一详一略的写法。“完璧归赵” 、 “渑池之会” 、 “负荆请罪”三件事中,特别是前两件事,作者着力写蔺相如,笔墨酣畅,具体入微;写廉颇则较简略。在三个历史故事中,有关廉颇的素材,几乎被作者提炼到“浓缩” 的程度。为什么这样详略不同?从这篇文章的本身,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廉颇早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在文章中一开始就以上卿的身份出现。蔺相如原为“宦者令缪贤舍人”,是个门客。廉、蔺两人开始时地位高下悬殊。但由于蔺相如获得了两次重大外交斗争的胜利,被“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当时“七雄”纷争的局面中,外交斗争的作用已经重于军事斗争, “智斗” 已经重于 “斗力”, “谋” 已经重于 “勇” 。作者之所以对蔺相如详写,而对廉颇略写,就是因为蔺相如是一个忠于赵国的、智勇双全的、出色的外交家,他在秦赵两国的矛盾斗争中所起的作用自然大于廉颇,在当时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比廉颇显著。3反衬手法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第三个艺术特色是反衬手法的运用。运用反衬手法,可使主要人物相得益彰,形象显得更加鲜明突出。该文的主要人物是蔺相如,但也还写了其他一些人。 “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作者还写了秦王的贪欲,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又写了秦王的欺诈,如“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这是秦王耍花招,继续制造骗局。在“渑池之会”的故事中,也对秦王有所描述,先写秦王令赵王鼓瑟,戏弄赵王。当相如提出“以相娱乐”的要求时,“秦王怒,不许” 。但最后还是“不怿,为一击缶”。写出了秦王的色厉内荏、难以下台的窘态。在这两个故事中,作者写了秦王的贪欲、欺诈、色厉内荏、窘态毕露,主要是为了反衬出蔺相如的机智勇敢。 “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偏狭,反衬出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廉颇炫耀自己 “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鄙视蔺相如 “徒以口舌为劳” ;而蔺相如在与舍人的对话中则说:“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在这里,作者又以廉颇重视军事斗争、轻视外交斗争,反衬出蔺相如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5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见识独胜廉颇一筹。4细节与人物语言个性化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第四个艺术特色是注意了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细节与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描写,对于重大事件来说,犹如人体之血肉对于骨骼,能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丰满。如“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的“视”,虽是细节,却写出了蔺相如善于观察情势、分析情况的才能。“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运用夸张的手法,写了蔺相如的几个利落的动作和怒不可抑的神态,突出了蔺相如的“智”“勇”。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描摹蔺相如的神态,十分逼真,突出了蔺相如的“勇”。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也突出了蔺相如临危不惧的“勇”。这些细节描写,能使读者对于蔺相如的“智” “勇”认识得更具体更深刻。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也是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手段。如在“完璧归赵”的故事中,相如廷叱秦王的这段话,先说出了赵群臣开始时对秦索璧的看法,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一针见血地揭出秦王的欺诈行为;接着说出当时相如自己的看法,“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实质是讽刺秦王的言而不信;接着又对比了赵王送璧时的隆重仪式和秦王受璧时的傲慢神态、轻率的动作, 指出了秦王的欺诈迹象;最后表示了不受秦王欺诈的决心。这一段话,真是刚柔相济,充分写出了“能言善辩”的战国时期外交家的形象与“知死必勇”的策士风度。再如蔺相如二上秦廷怒斥秦王的一段话也是如此。5前后照应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第五个艺术特色是前后照应。文章开始概括介绍廉蔺两人身份,前为上卿,后为门客,一贵一贱,两人地位高下悬殊,这是为后面廉蔺矛盾安下伏笔。在后面 “负荆请罪” 的故事中, 廉颇居功自傲, 囿于贵族等级观念、甚感不平的一段牢骚话,就是有力地回应了这开头的伏笔。再如“渑池之会”写到最后说:“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点出了赵在外交上的胜利是以军事力量作后盾的,暗点了廉颇的作用。在后面“负荆请罪”的故事中, 蔺相如回答门客时说到“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也是照应了前面,表现了蔺相如看问题的客观和全面。如要细细分析起来,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还有其他一些艺术特色,以上五点是就其主要而言的。八、课本练习参考答案( 一) 这篇课文着重写了“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课文是从哪些不同侧面表现蔺相如的思想性格的?廉颇的思想性格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答:设计本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把握廉颇、 蔺相如的思想性格。本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典型事件,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刻画廉颇、蔺相如的性格。详写蔺相如:在“完璧归赵”中,表现出蔺相如的有勇有谋;在“渑池之会”中,表现出蔺相如的英勇果敢。这两个事件主要表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在“负荆请罪”中,表现蔺相如的顾全大局,宽厚待人。略写廉颇:本文详写蔺相如,略写廉颇,廉颇的性格主要在“负荆请罪”中体现出来,那就是直率坦白、勇于改错。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5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二)试以“完璧归赵”为例,分析本文在运用语言方面的特色。答: 设计本题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课文在运用语言方面的特点。本文无论写人记事,语言都十分丰富和精当,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生动的形象性。如“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一个“睨”字就把那种与璧同存亡的坚决神态勾勒出来; “怒发上冲冠”形容蔺相如的愤怒,十分生动。本文大量运用对话,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蔺相如在秦廷对秦王说的话,有时语气平和,谦恭有礼,使对方放松警惕,如“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有时直言斥责,有理有据,如“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有时怒不可遏,咄咄逼人,如“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有时表态坚决,暗示对方考虑利害,如“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三)注意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把它们译成现代汉语。答:设计本题的目的是检查学生阅读课文时,语言上是否有困难。1. 君何以知燕王 ( 宾语前置) 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 2.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省略句) 我曾经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上相会。3. 求人可使报秦者 ( 定语后置) 想找一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4.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被动句) 秦国的城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受欺骗。5. 赵王以为贤大夫 ( 省略句) 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6. 欲与王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介词结构后置) 打算与赵王和好,在西河外渑池相会。7.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判断句) 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你,不过是因为仰慕你的高尚品德。(四)蔺相如“完璧归赵”历来被人们称道。明代文学家王世贞却对此质疑,作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全盘否定。读读这篇史论,说说王氏是从哪些方面批评“完璧归赵”一事的,他的见解是否有道理。蔺相如完璧归赵论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15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 ”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 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注释完璧指完璧归赵。称称道,称颂。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这时秦国声言要取璧是实情,不是想要借此打赵国的主意。情,实情。此两言决耳这只要两句话就决断了。出交出,拿出。绐( ) 欺骗,欺诈。令假如。僇通“戮”。武安君 即白起, 秦国大将。 责璧与信 意思是索取璧和责令赵国守信。责,索取、责令。族灭族。答:设计本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读读史论,学习从不同的方面思考问题,质疑问难。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从两个方面批评“完璧归赵”一事。一方面说明“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指出“完璧归赵”是“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另一方面说明“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 “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指出“使舍人怀而逃亡”的做法是错误的。作者的看法是否正确,可让学生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讨论,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九、附录历代名家评廉颇蔺相如列传1茅坤:两人为一传,中复附赵奢,已而复缀李牧,合为四人传,须详太史公次四人线索,才知赵之兴亡矣。(选自史记钞卷四九)2凌稚隆:相如渑池之会,如请秦王击缶,如召赵御史书,如请咸阳为寿,一一与之相匹,无纤毫挫于秦,一时勇敢之气,真足以褫秦人之魄者,太史公每于此等处,更著精神。(选自史记评林卷八一)3李晚芳:人徒以完璧归赵,渑池抗秦二事,艳称相如,不知此一才辩之士所能耳,未足以尽相如;惟观其引避廉颇一段议论,只知有国,不知有己,深得古人公尔国尔之意,非大学问人,见不到,亦道不出,宜廉将军闻而降心请罪也。人只知廉颇善用兵,能战胜攻取耳,亦未足以尽廉颇;观其与赵王诀,如期不还,请立太子以绝秦望之语,深得古人社稷为重之旨,非大胆识,不敢出此言,非大忠勇不敢任此事。钟伯敬谓,二人皆古大臣风,斯足以知廉蔺者也。 篇中写相如智勇,纯是道理烂熟胸中,其揣量秦王情事,无不切中者, 理也。措辞以当秦王,令其无可置喙者,亦理也。卒礼而归之,非前倨而后恭,实理顺而人服耳。观其写持璧睨柱处,须眉毕动;进缶叱左右处,声色如生。奇事编得奇文以传之,遂成一段奇话,琅琅于汗青糜间,千古凛凛。廉将军居赵,事业甚多,史独纪其与王诀及谢如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15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事而已,非略之也。见此二事,皆非常事,足以概廉将军矣。读此可悟作史去取之法。(选自读史管见卷二廉蔺列传)(三)合纵连衡战国时弱国联合进攻强国,称为合纵。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衡,也叫合横、连衡。战国后期,秦最强大,合纵就指齐、楚、燕、赵、韩、魏等国联合抗秦,连衡就指这些国家中的某几国跟从秦国进攻其他国家。一说南北为纵, 六国地连南北, 故六国联合抗秦谓之合纵;东西为横,秦地偏西,六国居东,故六国服从秦国谓之连衡。公孙衍、张仪、苏秦、庞煖xu n 即当时著名的纵横家。邮箱地址: zgyzywzlgfyahoo.com.cn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15 页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