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8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5页 / 共38页
第6页 / 共38页
第7页 / 共38页
第8页 / 共38页
第9页 / 共38页
第1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诗歌鉴赏(课内 +附录)七年级上册课内诗歌鉴赏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主题】见练习3 【练习】1观字起到了统领全篇的作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体现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2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答:苍茫的大海无边无际,海水摇荡,雄伟壮观。突兀耸立的山岛跃入眼帘,山岛之上百草丰美,树木葱茏。秋风阵阵袭来,海面上波涛翻滚,汹涌澎湃。3作者借景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气势的描写,表现了作者的阔大胸襟和一统天下的政治抱负。4本诗的写景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答:虚实结合,动静相衬。“水何澹澹洪波涌起”是实景描写,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展示了大海的宏伟气象。 “日月之行”是虚景描写,运用想象手法,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展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政治抱负。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主题】抒发作者的思乡之情。【练习】1这首诗用字精炼传神,你认为哪几个字用得好?指出来并作简要分析。答:第二联中“平” , “阔”, “正”, “悬”用得好。 “平”与“阔”是说春潮涌动,江水浩荡,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两岸就显得宽阔,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悬”是写帆端端直直高挂的样子, “正”则显示了风既顺且和的特点,这样帆才能悬,这句写景极为传神。(如鉴赏整句:这句诗用生动凝练的语言写出作者在行船之上所见的两岸壮阔美丽的景色,+划线内容)2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答: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水面似乎与岸平了,两岸就显得宽阔。和煦的春风鼓动着白帆,行进在宽阔的江面之上。3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蕴含的哲理。答:此联写景蕴涵深刻哲理。形象地写出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突出时间过得极快,含蓄传达出新事物必定取代旧事物的道理。(阐述相同哲理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4、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38 页答:这句诗中, “生”字“入”字用得好,将“日”和“春”拟人化,赋予了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日生于残夜,将驱逐黑暗; 那江上景物所表现出来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写景逼真,富有自然理趣,富有哲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主题】描写西湖早春明媚春光,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练习】1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地点)早春(季节)的景色,诗中能体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早莺、新燕、浅草等。2展现诗中所描绘的早春画面。答:湖中春水初生几乎与岸平。远远的天边白云低垂,与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黄莺争着飞到向阳的枝头歌唱鸣叫,新来的燕子在湖边衔泥筑巢,忙忙碌碌。 春花初绽令人眼花缭乱,新生的小草嫩嫩的、浅浅的,才刚刚能没过马蹄。3 “争”字和“啄”字好在哪里?试分析。答: “争”字具有拟人的意味,写早莺争先恐后的飞向向阳的枝头唱歌鸣叫,“啄”字则写出新来的燕子在湖边衔泥筑巢忙忙碌碌的景象,表现了早春的生机与活力,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4本诗写景有什么特点,结合语句简要分析。答: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句运用对偶、 拟人手法描写早春美丽景色。“争”字具有拟人的意味,写早莺争先恐后的飞向向阳的枝头唱歌鸣叫,“啄”字则写出新来的燕子在湖边衔泥筑巢忙忙碌碌的景象,表现了早春的生机与活力,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5、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答:本联写花草,画面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马仔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美丽和沉醉于美景的春游的人们的感受。*6、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答:本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作者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空白,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增加了想象的空间。*7、诗歌第二联中, “几处”“谁家”用的极其精妙,若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练习全文,说说原因。答: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 “新燕”,说明早莺上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换成“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主题】见练习1 【练习】1全诗共描写了10 种景物,表达了作者天涯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的感情。2前三句诗用18 个字描绘了9 种事物, 生动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请你站在 “断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38 页肠人”的角度,描绘这幅图景。答:深秋的黄昏, 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萧瑟的秋风, 走在荒凉的古道上。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乌鸦在树梢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桥畔的几户人家已升起了袅袅炊烟。(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他却还没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是一个漫漫长夜,他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3请就天净沙秋思艺术特色的一个方面进行赏析。答: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句运用白描手法,通过名词的连缀在 18 个字之间描绘了9 种景物。勾勒出一幅凄凉的深秋晚景图,画面简洁生动、凝练。同时寓情于景, 将悲秋与乡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抒发了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七年级上册附录诗歌鉴赏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主题】诗中提出了两个观点:1、寿命长短不全由天定,自身注意保养调节,使身心保持良好状态,也能延长寿命;2、年老并不可怕,老了也要有所作为,也能有所作为。年纪老但雄心壮志不能老。【练习】1作者慷慨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意在表达怎样的情怀?答: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豪迈情怀2诗的结尾四句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答: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听从自然规律的摆布,一个人如果保养得法,也可以延年益寿。从而推迟“暮年”的到来,去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主题】 #本诗描写了农村美丽的田园风光,流露出诗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之情。(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回归自然的情怀。)【练习】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名句,试描绘画面。答:画面:绿色的树木在村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横斜。选一角度(如表达手法、语言运用)赏析。# 赏析: (1)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2)对仗工整,“绿树”对“青山” , “村边”对“郭外” ,词性相同,相互对应,十分工整。 (3)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斜”字形象描画出村外青山又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强) (4)动静结合,写出了景物的情态之美,“合”字表现出了绿树环抱相拥的动态,突出了树的繁茂;“斜”字形象地表现出村外青山横斜,与村庄依依相伴的画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38 页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流露出诗人怎样思想感情?答:流露出诗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之情(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谈谈“还”字的表达效果。答: “还”是“再”的意思,作者深深为农村美景和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任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表达了流露出诗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之情。 (或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回归自然的情怀。)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主题】这是一首题壁诗。通过对后禅院幽静美妙环境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练习】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答:竹丛小路弯弯曲曲,一直通向幽深的后院,唱经礼佛的禅房,掩映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2 万籁此都寂 与 但闻钟磬音 是否矛盾,为什么?答:不矛盾。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反有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使这肃穆地世界更为庄严,使一刹那成为了永恒。(主要围绕反衬或以声衬静的写法来回答)3通过对后禅院幽静美妙环境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4、华夏文明讲究曲折美,层次美,这首诗表现这一美学思想的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主题】 诗人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他在长安的友人(或妻子) 的诗, 表达了对友人 (或妻子)的思念之情。【练习】*1、本诗中将相思之情转化为重逢的希冀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试分析“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秋”这一意象的作用;答: “秋”点明了季节,渲染了寂寥、凄冷的氛围。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主题】诗人借古讽今,深切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民众的同情及对统治者贪图享乐的鞭挞。【练习】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写“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这一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答:轻轻的雾霭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煞是空冷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38 页愁寂。具有朦胧、冷寂的特点(或迷茫、悲凉、幽静的特点)。2作者在诗的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其作用。答: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权者不理国事,沉溺享乐的批判、忧虑,开篇两个“笼”字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奠定了全诗感伤、忧愁的基调。3赏析后两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答:这两句抒情,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歌女是侍奉他人的,唱什么歌取决于点歌的人。说歌女不知亡国恨, 实际上用的是曲笔,因为她们唱的歌是享乐者点的,自然不知亡国恨的应是哪些点歌的权贵官僚。 “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当年陈后主不顾江南小朝廷危在旦夕的局面,一味享乐,最终导致亡国。诗人借古讽今,深切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民众的同情及对统治者贪图享乐的鞭挞。*4、赏析后两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答:“犹”是“还”的意思。灯火通明中,歌女在江岸边,还高唱着亡国之音。歌女为人作乐,哪知亡国之恨,而当权者却醉生梦死,置国家危亡于不顾。作者借古讽今,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字巧妙将讲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主题】这首词写词人在暮春的黄昏时分,对酒听歌,面对旧日的景物,感叹时光流逝,不由大为伤感。【练习】1 # 请简要分析“小园香径独徘徊”句中“独”字的含义。答: “独”是“独自”的意思,作者感时伤怀,在洒满落花的小路上独自徘徊,流露出诗人词人孤寂、失意的情怀和缕缕恬淡闲愁。2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答:下阙“无可奈何”两句,上句对春光的流逝表示惋惜之情,下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所以说“无可奈何”。旧地重游,前尘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说“似曾相识”,渗透在句中的是最词人浓重而深沉的伤春怀人之情。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欢喜;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主题】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练习】1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一句哲理深刻,试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哲理。答:含蓄地说明了生活中许多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或:启迪人们面对困难应有足够的认识和准备。2试分析“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一句中“拦”字的妙处。答: “拦”字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动态感。或:用形象的比喻,把山比作生活中的困难,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38 页*3、试分析“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山”比喻什么?整首诗蕴含了怎样的哲理?答: “山”比喻人生路途中的困难与挫折;哲理:不要因眼前一时成功而满足,应不断进取。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主题】如梦令是一篇追忆性的文字,讲述了下日泛舟郊游,流连忘返,导致酒醉后迷路误入荷花丛中的欢乐情景,反映了词人无忧无虑的生活,抒发了热爱生活和热爱自然的情感。【练习】1. 描述“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所展现的图景。答:暮色苍茫的天空里,突然出现一群雪白的鸥鹭,与湖面碧绿的莲叶交相辉映;宁静的湖面上空,突然奏响人声、鸟声和水声的交响乐章#2. 一篇小令,才共六句,好似一幅图画,娓娓道来中流露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女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主题】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练习】1. 上联写景怎样具体描绘方塘的清澈明净?诗人用方塘的感性形象比喻什么?答:将方塘喻为明镜,用天光云影在水中的倒影表现塘水的清澈。诗人以清澈的塘水为喻,生动地描写了读书达到的心领神会的高超境界。2. 品读全诗,展开联想与想象,试描绘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答: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展现在眼前,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3 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谈谈你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诗的理解。答: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提高道德和文化修养。(或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回答:1.“水之清澈, 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 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2. 人们也用这两句诗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3. 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 )七年级下册附录诗歌鉴赏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主题】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体现出诗人闲适恬淡的心情。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38 页【练习】 1、展现画面。 (见诗大意)2、写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并说明理由。(个性化开放试题)3、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山中怎样的景物?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这首诗为我们描绘的景物有烟、日、鸟、云,这都是常见的景物,但是诗人描绘的画面却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得益于写景时远近结合,动静结合。4、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赏析。“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二句最妙, 是作者的神来之笔,尤其是云从窗里出的描写,写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语虽平淡,但意境遥远,突出了山中有趣的生活,透露出诗人恬淡超然的心境。*5、 “竹中窥落日”中“窥”字能否改成“望”字?谈谈你的看法。不能改。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表现出竹林的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方看得意思,已经开阔狼术,与诗歌整体意境不符。所以不能改。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主题】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意境优美高雅,心情宁静淡泊。【练习】 1、以声写静的诗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2、苏东坡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全诗的画面。月夜里,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又长啸。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惟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3 、选择一个角度,对后两句进行赏析。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惟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诗中用拟人修辞,赋予月亮以人的性情,在这寂静的幽林里,只有明月相伴,作者宁静淡泊的高雅志趣跃然纸上。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主题】 诗中无不渗透作者的行江体验,借以表达豪情壮志及其对亲朋家乡的思念之情。(离乡思友和对故乡的眷恋)【练习】1、 峨眉山月歌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这五个地名分别是: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作者将 纪行、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描绘出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借月抒发了诗人的思念之情。2、作者在诗歌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圆秋月,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但在从清溪到渝州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诗人借月抒发了的对亲友家乡的思念之情。3、前两句展现画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38 页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4、写作手法:前两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不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也暗示了行船之事。*5、选择一个角度对“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做赏析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是去,用不了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作者把月亮人格化,并当做亲密的朋友看待,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主题】本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练习】 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折柳”指折杨柳曲调,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听到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炼字:“暗” 、 “满”、 “散”字。“暗”是隐约的意思,指笛声断续。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打动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是充满,无处不在的意思。“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写出夜之宁静,笛声之优雅,反衬诗人闻笛后的孤寂之情。“散”是遍布的意思。写出笛声无处不在。前两句写出笛声随着春风传到各处,以客观写主观,渲染了诗人浓重的思乡怀亲之情。3、后两句是如何传达出思乡怀亲之情的?“柳”与“留”谐音,自古就有折柳送别的习俗,这里“折柳”指折杨柳曲调,其曲哀怨,作者借此传达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4、拓展含“柳”诗句。王唯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之涣凉州词:”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拓展思乡之情的诗句。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中心】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练习】1、最能体现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2、展开想象,写出一二句的情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38 页诗人离开长安已经很久了,回首望去,只觉长路漫漫,烟尘蔽天,看不到家乡在什么地方,诗人不禁思念家乡和亲人,掩面而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衣袖。*3、说说“双袖龙钟泪不干”这一句的表达效果。“龙钟”是沾湿的意思,这一句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恋的深情。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主题】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全诗表露了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练习】1诗中衬托闲淡宁静之景,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句子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本句着一“急”字写出了春雨的飞转流动之势,以动衬静,着一“横”字表达出一种自然闲适恬淡的意境。衬托了闲淡宁静之景,将那空无一人的渡口写得清幽而动人。2你能否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诗歌蕴含的画面描绘出来。答: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 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3、 “晋陶渊明独爱菊” ,是因为句话有高洁傲岸的美好品质,是隐士的象征;韦应物则是“独怜幽草涧边生” ,那么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幽草在诗人笔下蕴含着生于偏僻之处而不干堕落、坦然、安贫乐道的高尚气节。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主题】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的无限感慨。【练习】1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答:两句运用了以乐境写哀境的写法,写今日相逢正是风光秀丽的江南已到了流水落花的时节。这“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又”字抒发了诗人抚今追昔,感时伤世之情。2杜甫的诗歌经常借自然之景抒发感伤时事之情,你还能再举出一例吗?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38 页送灵澈上人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主题】诗人形象隐于诗外,表露寄托诗人闲适淡泊的情怀,和深挚的情谊。* (这首诗歌表露出诗人虽怀才不遇却闲适,虽仕途失意却淡泊的情怀,也隐隐表露出诗人欲隐归的情绪)1、 自选角度,赏析全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 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往往黯然情伤,但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诗也正是从“送”字写意,绘景,抒情。纯为写景,恍在画中。*2、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诗中送别的画面。幽深的竹林郁郁苍苍,灵澈上人所在的寺院就在竹林深处,天近傍晚,悠远的钟声隐隐传来,似乎在催促他赶紧回去。我目送灵澈上人离去的背影,只见他头戴斗笠,身披斜阳,独自向青山深处去了,只留下我呆呆地出神。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主题】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练习】1、 赏析后两句的炼字:“敲”字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寂寞、怅惘之情。*2、诗歌的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谈叠字运用的作用。“家家”修饰鱼,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净的诗境;“处处”修饰蛙声,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隐约写出诗人代客的悠然而略显孤寂的心情。论诗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主题】此诗是以议论为诗的一个实例,意思是说,各个历史时代都会有自己的杰出的诗人,并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诗篇。【练习】1诗中的“李杜”具体指(李白、杜甫) ; “风骚”在诗中的意思是(在文学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2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来看表现了作者什么主张?答:诗句意思是说, 各个历史时代都会有自己的杰出的诗人,并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诗篇。从这点来看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38 页八年级上册课内诗歌鉴赏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主题】诗中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现诗人的远大抱负。【练习】1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人“望”中所见的壮美景色。答:望泰山,巍峨高耸。像一把巨大的宝刀将阳光斩断,使山的南北两面呈现明暗不同的景色。那山顶的层层浮云使我心胸激荡,睁大眼睛, 看那暮归的鸟群渐渐消失在崇山峻岭之中。2好的诗歌都精于炼字,请你说说“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中“钟”、 “割”二字好在哪里?答: “钟”字含有拟人的意味,作者赋予自然以人的感情说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既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也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的赞美之情。“割”字炼得极好,这里作者把泰山比作一把直指云天的硕大无朋的宝刀,它把阳光切断使山的南北两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明暗之景,突出了泰山高峻挺拔,遮天蔽日的形象。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这句诗又蕴含着怎样的深刻哲理?请你再写出一句其他诗歌中与之表达相同哲理的诗句。答:这句既写出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写出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远大抱负。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补充: “凌”字写出诗人居高临下,抒发凌云壮志, 要攀登人生顶峰的坚定的决心和信念。)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主题】表现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练习】1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历来为世人称道,请你说说这句诗好在哪里?答: A此句以乐景写哀,情景交融的表达了诗人心中感时伤世的沉痛之情。花开鸟啼本是使人赏心悦目的,但山河破碎、 骨肉离散使诗人心中充满痛苦,以至于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B本句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心中忧国伤时的沉痛之情。花、鸟本无情, 诗人赋予花鸟以人的情感说春天的花朵也因感时而落泪,鸟儿也因恨别尔惊心,实际上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情景交融。2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一句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运用了细节描写, “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可见诗人苍老之快,而苍老的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归园田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38 页【主题】这首诗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练习】1这首诗中描写田园生活的句子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2结合本诗及饮酒一诗的内容说说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答:日出而作,日暮而息,在山野之间劳作、赏景。生活虽清贫但是远离官场、远离纷乱的俗世,自由平静。心灵淡泊宁静。3 诗人在末句中所说的“愿”具体指什么?答:要按照自己的意愿过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补充:如何理解作者的“愿”?含义+表现了诗人的率真自然的性格,宁静淡泊的心境。)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主题】这首诗写诗人奉命赴西北边塞慰问边疆将士之事。诗中既描写了边塞壮美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幽微难言的抑郁之情。【练习】1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作简要分析。答: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比作“征蓬”、 “归雁”,写自己此次出使之事,既言事又写景,生动形象的表达出幽微难言的抑郁之情。2王维的诗歌大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色,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请用你的语言再现这壮阔苍凉的景色,写在下面。答:在那辽阔无边的荒漠中,烽火台上燃起了一缕白烟,直上云霄。黄河杳无尽头,圆圆的落日静静的居于天边,闪耀着余晖。3近代学者王国维盛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千古壮观”之句,仔细品味这联诗试着说说王国维给予这句诗极高评价的理由是什么?句中哪些字特别富有表现力?答:这句以传神的笔墨描写了奇丽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视野开阔,意境雄浑。用笔简洁却意蕴无穷,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这句精于炼字,“直”字、“圆”字用得好,在广袤无垠的大漠之中一缕白烟直上九霄,苍茫的沙漠, 黄河横亘其间, 长河之上是一轮圆圆的落日,诗歌以烽烟之直、落日之圆突出大漠的辽阔无边、空旷荒凉。登岳阳楼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练习】任选角度赏析尾联。答:情景相生, “风霜”既指秋色浓厚,由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老木苍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秋,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国破家亡,天涯沦落,是人干是上市,顾影自怜,无限悲恨,油然而生。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主题】此诗写诗人出蜀至荆门市所见两岸如画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38 页【练习】1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句在写景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答:诗句以游动的视觉写景物的变化。“随”写出视野随船只的游动而变化,表现了景物的空间感和流动感。 “尽”写出平原的广阔无垠,视野开阔辽远。“入” “流”写江水仿佛流入碧空、流入荒漠,表现了江水的奔涌浩荡,滚滚远去的景象。2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展现了怎样的美丽画面?请用你的语言描绘一下,并作赏析。答:明月映入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下的明镜,天边云霞纷涌如同美丽的海市蜃楼。运用比喻手法, 把水中之月比作天上飞下来的明镜,把空中美丽的云霞比作海市蜃楼,描写黄昏江上美景,生动形象。3诗歌末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思念之情。八年级上册附录诗歌鉴赏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主题】(或问写法特点)这首诗借物言理,以园中葵菜作喻,启示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练习】1写出这首诗的主旨句并说说此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主旨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2下列各项中, 与“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汉乐府 长歌行)意蕴相同的是 ( A )A.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 B.休将白发唱黄鸡C.谁言寸草心,报得三寸晖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3展现画面“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答:园中的葵菜郁郁葱葱,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主题】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练习】1. 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2. 展开想象,生动地描绘颔联所描绘的画面。答: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 开阔、美丽的画面。 纵使在淡淡的暮霭之中,人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山野间秋林、落晖的光与色的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38 页烈辉映。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今年中考题)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主题】表达诗人身在他乡,思念亲人、家乡之情及因无法回乡的凄凉、无奈之情。【练习】1首联写景有何作用?(或者问:展现首联的画面)答:草木枯黄凋零, 鸿雁南飞, 北风呼啸, 江上充满寒意。 这句写景渲染了肃杀凄凉的气氛,烘托思乡愁绪。2颈联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答:表达诗人身在他乡,思念亲人、家乡之情及因无法回乡的凄凉、无奈之情,与此同时,也表达了又想做官又想归隐的矛盾心情。*3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答:这两句诗寓情于景,把思归的哀愁和前路茫茫的愁绪寄予在迷茫的黄昏江景之中。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主题】表达了诗人渴望出世做官,实现自己人生抱负的愿望,表现了他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练习】1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句实写洞庭,其中“蒸”和“撼”两字用得妙,请分析。答: “蒸”字写出水气蒸腾的样子,同时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以夸张的语言写湖水犹如万钧雷霆,岳阳城似乎都被震得地动天摇,极显湖水澎湃动荡的力量之大,突出了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2、描绘“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画面。答: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3、赏析“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答:化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典故,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对方引荐的心情。4、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本诗目的是举荐自己,为何要描绘洞庭湖的壮观景象?)答:孟浩然的这首干谒诗把洞庭湖写得气势浩瀚,阔大雄壮, 充分展示了自身的才华。情感表达委婉有致, 不卑不亢,含而不露骨,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实为干谒诗的精品。这是唐代的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其情也积极向上。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主题】此诗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练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38 页1展开想象,描绘“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联所描绘的画面。答:日暮后面是夜晚,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水雾江烟,一片迷蒙,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 或者用这一句: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的大江令人发愁!) 本句借景抒情,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2描述“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画面。答:晴天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长得极为茂盛。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主题】这是首送别诗,充满诗情画意。写分手时的离情别绪,抒发了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练习】1. 用优美的语言描绘首联画面。答: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郭的北面,明净的溪水潺潺地环绕着东城。2. 选取一角度,赏析首联。答:横、绕两个字用得贴切。横,横卧的意思,描写了青山横卧在外城北面的景象,勾勒出青山的静态之景;绕,环绕的意思,描写了清澈的溪水围绕着东城流动的景象,体现了水的动态之景,这两句话写出了送别之地的青山秀水。3. 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巧用比喻,以“浮云”“落日”作比,以浮云的飘忽不定喻游子的心意,以落日对大地的依恋喻故人之情,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4尾联写“萧萧班马鸣”有何作用?答:借马鸣犹作离别之声,进一步衬托了离情别绪。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主题】这首写秋的诗爽朗明快,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前两句是议论,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看法。后两句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练习】1诗人笔下的秋天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请用优美的语言展现出来。答: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飞起,把我的诗兴引发到了青天之上。2阅读秋词与天净沙秋思,按要求填写相关文字内容。答:两篇作品同样是写秋景,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刘禹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豪迈乐观;而马致远却抒发了孤凄悲凉。在表现手法上, 秋词 是议论兼抒情,而天净沙秋思却是借景抒情。3鉴赏“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答:这句写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飞起,将诗人的诗兴引到了蓝天之上。通过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4怎样理解“鹤”的形象?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诗人是以“鹤”自喻,视“鹤”为坚强不屈的化身,抒发了作者豪迈乐观之情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38 页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主题】这是一首秀美的山水抒情诗,作者通过对鲁山山中绮丽风光的赞美,表达出对大自然的迷恋和热爱,体现了诗人闲适、惬意的心情。【练习】1、 试赏析“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一句。答:以声衬静,写出了山林的幽静。同时写云外之鸡声,点出人家所处之高。2、 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中“改”“迷”妙在哪里?答: “改”字用得妙,幽静的鲁山,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景色也在变化。因为“行”,所以好峰才处处改,又一个画面换成另一画面。以“改”体现“行”,正切合诗题“山行” 。“迷”的原因一是曲径幽深,容易走错路,二是独行,自己一个人五人之路,容易走错路。这里把一个人游山的体验逼真的表现出来了。3、 描写“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的画面。答:秋意浓浓之际,暮色渐渐融进了树林,一只笨重的老熊摇摇晃晃走来,缓缓地爬上树逗乐,而这时一只胆小可爱的小路趁夜色渐临,别的野兽都归巢之际,悄悄跑到溪边饮水。浣溪沙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主题】#这首词上片表现词人面对清新春景的愉快心情,下片进而由寺前西流溪水,联想到人生也可老当益壮。全词表现了诗人虽身处困境却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练习】1词的上阕描写了“兰芽浸溪”、 “沙路无泥” 、 “暮雨规啼”三幅画面。请你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幅图画。答: “兰芽浸溪”,三月间,山下的兰草刚冒出短短的嫩芽儿,芽儿浸在兰溪里,显得生机盎然,充满活力。2赏析下阙“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答:诗人由寺前西流溪水,联想到人生也可老当益壮,蕴含着人可以青春长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的哲理,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胸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主题】这首诗借写一个风雨之夜做梦奔赴战场,戍守边防,表现了作者至老不衰的抵抗金人入侵的坚强决心。充分表现了诗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爱国情怀。【练习】1这首诗的后两句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语句作一下分析。答:作者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风吹雨”,是实景,“铁马冰河”是梦境。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38 页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借写一个风雨之夜做梦奔赴战场,戍守边防, 表现了作者至老不衰的抵抗金人入侵的坚强决心,充分表现了诗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爱国情怀。3、 “尚”字的表达效果?答:尚,还。在这里写自己虽年老体衰,但还想着去为国家戍守轮台,保卫边疆,表达了诗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爱国情怀。八年级下册课内诗歌鉴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主题】见练习1 【练习】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2古诗词中多有运用典故的句子,请你说说“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中运用来了哪些典故,其中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感情?答:引用典故向秀作思旧赋怀念稽康晋人王质在山中观二童子对弈,一局终了发现已过百年。表达作者对故友的怀念和感慨时光飞逝、物是人非的凄凉惆怅之情。3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历来传颂的名句,请你作简要赏析。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描绘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宦海沉浮、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尽显慷慨激昂的气概。 同时,这两句诗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不算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比现在美好。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主题】见练习2 【练习】1 赤壁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骊山怀古都是怀古诗(题材),这类诗歌的特点是明为咏史, 实为咏怀。 借凭吊古迹、 咏怀旧事抒发作者的认识和感情。2在这首诗中作者借凭吊赤壁古迹抒发了怎样的情怀?答: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3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答:这句话是说,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改写。这句诗通过假设的方式,以两位美女的命运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要影响。其中蕴含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以小见大,深刻警醒。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主题】诗中回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之痛和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页,共 38 页豪情壮志。【练习】1诗歌第2 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国势危亡的宋王朝比作风中飘舞的柳絮;将自己的坎坷一生比作漂泊无根、时起时伏的雨中浮萍。写出了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都历经艰辛危苦。2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一联构思精巧,请你作简要赏析。答:这句诗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巧妙的借用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3尾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慷慨悲壮。请你仔细品读,说说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怀?由此你还能联想到哪些与之表达相同思想的诗文名句?请写出一句并注明作者。答: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主题】上片写作者在“天上”与“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最终以积极乐观的旷达胸襟作结。【练习】1 词中的“婵娟”指的是月亮。后人常引用上阕中“高处不胜寒”一句表达人身居高位往往容易遭到周围人的非议、攻击/ 一个人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造诣而产生曲高和寡的寂寞的意思。2品读全词,说说在中秋佳节,词人咏月抒怀,内心经历了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答:中秋之夜,皓月当空。诗人赞美明月、向往明月,但经历了在“人间”“天上”的几度徘徊、矛盾之后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万家团圆之时诗人与亲人不能相聚心中充满对亲人的思念和不得团聚的惆怅,但是诗人能够自我排解, 心情由郁结到心胸开阔变得积极乐观,最后归结为相隔千里而共赏明月的美好的愿望。3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词中脍炙人口的名句颇多,请你就其中一个佳句选择一个角度来赏析。答: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这一句表现了诗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同时, 这句诗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别离;这正与月亮有圆有缺一样,原是自然界的规律。4读了本词你还想到哪些咏月或者咏中秋的名句?请各写出一句并注明作者。答:咏月: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中秋:中庭白地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8 页,共 38 页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主题】见练习1 【练习】1在这首散曲中作者借咏怀古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集中体现这一思想的诗句是?答:作者借凭吊潼关古迹,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兴,百姓苦;亡,百姓苦。2在这首散曲中作者向我们揭示了怎样的历史规律?答: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3品读“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一句回答下列问题。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这句诗所展现的壮阔景观。答:群山层层叠叠,好像是从四面八方聚拢而来。黄河汹涌澎湃,奔腾咆哮。险要的潼关雄踞在山河之间。请你从炼字的角度赏析一下这句诗。答:这一句用字精炼,写景传神,写出了潼关的雄伟气势。 “聚”字和 “怒” 字用得好。“聚”字写出了山峦的动态之感,写出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字具有拟人的意味,表现了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这两个词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饮 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主题】见练习1 【练习】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抒发了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鄙弃和厌恶。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就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达了“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的境界,请从一个角度赏析本句。答:这句诗中“见”字和“悠然”用得极好,诗人在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那秀丽的南山一下就扑进了他的眼帘。“见”字写出了诗人随意、悠闲的心情,“悠然”则表现出了作者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句诗写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和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用语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3用生动的语言展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写的画面答:傍晚时分,林间的雾霭聚拢来,在夕阳的余晖中,山间景色显得愈加迷人。归巢的鸟儿呼朋引伴的相伴归来。4结合归园田居和本诗,谈谈对“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理解。答:这句富有哲理,从字面来看是说这田园生活中含有人生的真谛,想辨别出来,却忘了该怎样用言语来表达了。其实诗人的意思是说:既然领会了此中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别, 何必要用言语去表达呢?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对官场生活的厌弃。5如何理解“心远地自偏”?答:诗人虽身处“人境”但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就显得偏僻安静了。行路难李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9 页,共 38 页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主题】见练习1 【练习】1本诗的中心句是哪句?结合全诗谈谈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但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对未来仍怀有希望。2请从一个角度鉴赏“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答:借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现实之路虽然坎坷险阻,但理想还在。诗人多么希望像姜太公一样,八十岁遇周文王,一展宏才;像伊尹那样,梦见自己乘舟到“日边”,有为于当世。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重获重用、一展宏图的愿望。3陶渊明的饮酒诗序中说:“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 ”而李白这首行路难却写了对酒停杯的情境。一个是“既饮”之作,一个是“未饮”之歌,试比较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答: 饮酒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小诗,是他的“酒后真言”。他满意于自己的隐居生活, 在诗中借饮酒表现了一种悠闲自得、宁静安详的的心境,抒发了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鄙弃和厌恶。行路难 是李白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之情的诗篇。面对美酒佳肴, 他与陶渊明正好相反,因为他辅佐明君、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无从实现,忿忿不平之气溢于言表,酒再美诗人也无饮酒的兴致。但诗人最终没有丧失积极进取之心,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希望。4鉴赏“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句答:这句诗以形象的语言写出了世途的艰难,蕴含无限悲慨之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写出一句和它表达情感想相同的诗句。答:表现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抒发了一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张养浩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主题】此诗分“咏雪”和“送别”两部分,“咏雪”部分描写边塞奇丽的自然风光,突出边塞气候的寒冷,表现作者的乐观豪迈的情怀。“送别”部分以景物渲染离别气氛,描写送别的场面,抒发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练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0 页,共 38 页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一个成语概括是妙手回春。本句历来被人传颂,请鉴赏本句诗。答:作者发挥神奇的想象,运用比喻,将北风看作春风、将雪花比作梨花描绘了奇丽壮观的边塞雪景, 而且给人以春天的温暖之感。抒发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和乐观豪迈的情怀。比喻新奇,格调豪壮。2、请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展现“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的画面。答:傍晚时分,辕门外大雪纷飞,一面鲜红的旗帜被冰雪冻结,一任狂风吹卷也难以翻动。3本诗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结尾,意犹未尽,含意深长。请谈谈它的妙处。请写出和它具有相同情感的送别诗句。答: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空旷的寂寥的雪中送别图景,未提送别二字却满含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雪满天山”令人凄迷, “山回路转”使人愁怅,而雪地上的马蹄印记又把送别的思念延伸到远方。全诗以此结尾表达了诗人绵绵无尽的惜别之情,给人以无穷的遐思。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4请分析“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句诗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答:这两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将视线又转向“外景”,以百丈坚冰、万里愁云渲染送别的悲凉气氛,引出下文的送别场面。5。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展现画面答:山势回环, 道路曲折蜿蜒, 友人已渐行渐远, 直至连模糊的背影也消失在苍茫的天地间。雪地上只剩下点点的马蹄印记一直延伸到远方。6。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答:边塞的冬天早早的来临。北风呼啸,吹刮着地面,摧折了枯草。漫天雪花飘舞,天地间是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大雪压枝头, 却好像是一夜春风吹绽了千树万树的梨花,那么洁白,那么晶莹。7。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答:茫茫戈壁上纵横的是百丈的坚冰,一片冰雪的世界。远望天穹,惨淡的愁云布满天空,一直延伸到辽远的天边。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主题】这首诗写诗人离境时的感受,表达诗人虽离京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的爱国感情。【练习】1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请结合本诗语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答:这句话是说,诗歌和诗人是一体的,诗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这首小运用咏托物言志的手法,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以花为喻,形象地表明诗人的心志:虽离京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的爱国感情。2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中你联想到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答:诗人移情于花,表达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不惜献身化为春泥,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的感情。这是一种爱国精神,也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正如鲁迅所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八年级下册附录诗歌鉴赏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1 页,共 38 页冰霜正惨悽,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主题】;本诗通篇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勉励他的堂弟像松柏那样, 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练习】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的画面。答:那亭亭耸立在高山上的青松,在瑟瑟凄凉的谷风中显得那样刚劲和顽强。2赏析“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答: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的品质,以此勉励他的堂弟要有松柏那样, 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3. 首联中“亭亭”和颔联中“一何”各有什么表达作用?“亭亭”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颔联中的两个“一何”,第一个突出风之大,第二个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主题】虽为送别诗,但全诗却无伤感之情而写得气势豪迈,意境开阔,表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和诗人旷达的胸襟。【练习】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说说它好在哪里。答:这两句抒写了真挚的友情,作者劝慰杜少府不要为远离而悲伤,虽远隔天涯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而被阻隔。虽为送别诗但无伤感之情而写得气势豪迈,意境开阔,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2古代送别诗中有许多情景交融的诗句,虽只字未提送别,但饱含不尽的情思,请写出一句送别的诗句。答: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岑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3请写出一句与王勃的诗句意境、感情相同的送别诗句:答: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主题】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练习】赏析:A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 这两句的意思是: 象燕昭王一类的能够礼贤下士, 任人唯贤的古代明君 , 现在再也见不到了; 而我心中所渴望出现的后贤, 又还没有出现. 前贤 已远 , 后贤 未来 , 其生不逢时 , 怀才不遇的愁怅跃然纸上! B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意思是 : 想到那天地宇宙是这样久远阔大, 而一个人的生命又是如此短暂,不能建功立业。 我独自悲伤地流下眼泪。一个 念 字, 表现了诗人包括宇宙古今 , 宽广无垠的精神境界; 一个 独 字, 又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 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2 页,共 38 页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主题】本诗表达了诗人隐居终南山时的闲适自得随遇而安之情,表现了诗人隐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练习】1.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此句好在哪里?这句话是说:我随意而行,不知不觉走到了流水的尽头,看到无路可走,就坐下来,看那悠闲的白云兴起飘落。这句话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但却表达出诗人隐居终南山时的闲适自得随遇而安之情。另外,此句还蕴含深刻哲理:人遇到逆境绝境时,若能把得失放下,也许会有新的希望或出现新的局面。*2. 尾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一句中“偶然”用字传神,试分析其作用。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自然又是偶然。 “偶然”二字实在是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不过正是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写出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主题】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练习】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2谈谈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理解。答:这句用比喻手法,抽刀难以斩断愁思,举杯痛饮又难以消愁,虽然不能摆脱愁思羁绊,但以抽刀断水之喻又显其刚强自振,不甘自颓,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压抑人才、摧残个性的强烈愤慨。*3. 试描绘激起诗人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的万里秋空图秋高气爽,长空万里无云,一群群大雁排着整齐的的队列,向南方飞去。*4对“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进行简要赏析我们都怀有超逸的兴致和抱负,几乎想要飞上青天去摘取明月照亮黑暗的现实。诗人用瑰丽的想象表现了豪迈的气魄和恢弘的志向。*5. 你怎样看待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李白长期出于不称意的苦闷之中,不得不寻求另一种超脱,即“散发弄扁舟”。逃离现实虽不是他的本意,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他不愿同流合污的清高放纵的性格,都使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主题】这首诗描绘了长安城中早春时节生机勃勃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3 页,共 38 页【练习】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画面。答:初春时节, 滑润如酥油般的细雨落在了京城的大街小巷。刚刚长出的小草,远看是绿茸茸的一片,近看却因为细小稀疏似乎看不出什么颜色。2赏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答:初春时节, 滑润如乳汁般的细雨落在了京城的大街小巷。刚刚长出的小草,远看是绿茸茸的一片,近看却因为细小稀疏似乎看不出什么颜色。“天街小雨润如酥”这句运用比喻手法,把细细的春雨比作乳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细腻、润滑。“草色遥看近却无”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点,写出了春草的细嫩、稀疏,观察细致,体察入微,语言清新自然,感情纯真。3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许多写“春”景的,请写出其中两句。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主题】抒写离别之恨和相思之苦,表达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执着追求。【练习】1赏析第二联的手法及含义。答:诗人巧用谐音和比喻,“丝”字与“思”谐音,以烛泪喻相思之泪,形象地表述了心中的思恋之情,表达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执着追求。(现在我们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两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2. 人们认为“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你是如何理解的?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 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表现了诗人无穷的怅惘和惋惜。*3.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一句运用传说,有何用意?以仙女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作对方居处的象征,而已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主题】全词通过描写因国破被囚的李后主的孤独、凄苦、悲凉的生活情景,宣泄了他满腹的离愁之苦,抒发了他的亡国之痛和对故国江山的怀念之情。【练习】1下阙抒情有什么特点?做简要点评。答:此处写景运用了比喻手法,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生动形象的表达出作者离乡去国的痛苦、对故国的思念之情。*2. 简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所表现的愁苦之情“无言独上西楼” , 通过动作揭示人的思想感情,语言通俗明白, 而又十分精炼准确。 “独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4 页,共 38 页上西楼”的“独”字看出词人没有君主应有的前呼后拥,没有热闹的气氛,李后主愁恨满怀独上的形象跃然纸上,呈现眼前。“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这两句绘景,邂逅住所出的凄凉环境。他独上西楼,举头见新月如钩,勾起一串旧恨新仇;低头看桐荫深锁,锁住了满院清秋。凄凉的景物中,蕴含着深深的愁恨,景中有情,情溢景外。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主题】第一句用夸张突出塔高的气势,因塔高千寻又立在峰顶,才有站在塔顶看日出的说法,也才不怕“浮云遮挡观日的目光”,其中包含“要想头脑清楚目光远大,就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正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练习】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答: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2鉴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答:此句意思是说:不怕浮动的白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因为我已经站在了高山之巅。作者借飞来峰这一自然景观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作者作为一个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壮志凌云的胸怀,并且形象地揭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3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再写出一句含有此哲理的诗句。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这首诗的前两句使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有什么作用?第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塔高,第二句以“见日升”,从一个侧面称写古塔高耸,直入云霄。两句都是写塔高,为下文直抒胸臆蓄势。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 , 黄叶地 ,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主题】这首诗上片描写登高所见秋景,下片抒发浓烈的思乡愁绪。*【练习】1、请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碧云天, 黄叶地 , 秋色连波 , 波上寒烟翠”的画面。天空高远澄碧, 铺满了金黄落叶的大地向远方伸展,连接着天地尽头的淼淼秋江。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2、请紧扣“除非”二字,说说你对“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诗句的理解。“除非”一词,强调舍此而别无可能。意思是说,除非好梦才能使诗人入睡,否则乡思旅愁萦绕心头无法入睡;好梦显然指梦中返乡与家人团聚。但是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除了。这句诗以梦境之乐写现实之悲,悲亦更悲, 委婉含蓄的表达了羁旅愁思的浓长。九年级上册课内诗歌鉴赏望江南温庭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5 页,共 38 页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主题】描写一个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独处的孤寂和久盼归人不得的失望、惆怅、痛苦的情怀。【练习】1这首小词不到30 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写了千帆、 斜晖、 江水等;就人物内心感情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 。2这首词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答:一位女子, 早起梳妆完毕独自一人在江楼之上凭栏远眺。她望眼欲穿期盼着心上人的归来。一只只船驶过,却始终不见他的身影。夕阳西下,点点余晖撒在江面上。江水悠悠,倒映出她孤独的身影。3. “独倚望江楼”一句中“独”字用得很传神,请作简要赏析。答: “独”字,既无色泽,又无声响,却意味深长。透过这无语独倚的画面,反映了人物凄清而冷寂的精神世界,突出了她的孤寂之感。4词中的“脉脉”和“悠悠”很有表现力,请结合词所表达的感情进行赏析。答: “脉脉”形容含情凝视,情意绵绵的样子。这里运用拟人,赋予夕阳以人的情态,生动写出了女主人公的思念之情;“悠悠”描写江水的流淌,暗示着女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也会像这江水一样连绵不绝,以及她的孤独失望之情。(斜晖能否“脉脉”?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斜晖不是有生命之物自然不会脉脉含情,这里是+ 划线句,说斜晖脉脉,实际上是主人公内心情感的外化和投射。)(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的作用:借助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主人公的思念之情和无尽的失望与惆怅)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主题】描写塞外秋景,抒发了诗人思乡忧国的情怀,表现出一种爱国、卫国的精神。【练习】1上片写景,突出了塞下秋景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答:突出了与中原景物的“异”。作者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抒发了思乡之情。2上片描写的塞外秋景“异”在哪里?“异”字的作用是什么?答:北雁南飞:塞下天气极寒冷,气候不同于中原地区;边声四起:风声、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混杂在一起,构成边塞特有的声音,也不同于中原。孤城落日:夕阳西下时坐落在群山之中的孤城因戒备森严、战争吃紧而便早早的关闭了城门,这也不同于中原城市华灯初上的热闹情景。 “异”字,突出了边塞孤寂荒凉的气氛。3请用生动的语言展现上片画面。答:归雁成群结队地飞回南方,似乎没有一点留恋的意思。悲壮的军乐和杂乱的边声混合在一起。在落日余晖下,暮霭缭绕的群山中间,有一座早闭的孤城。4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借用“东汉窦宪大败匈奴,勒石燕然记功而返”的典故,写将士们既思念家乡,又不想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表现边塞将士爱国、卫国的精神。5下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6 页,共 38 页答:通过写酌酒、不寐及落泪等细节深化感情,使得整首词在质朴的风格中表现出了悲凉、壮阔的意境。6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请你谈谈对这一句的理解。答:戍边将士有家难回、功业难成而伤心落泪,夜不能寐。深秋时节寒霜满地、羌管幽怨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氛围,更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忧愤之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思念故乡的感情。( “羌管悠悠霜满地”的表达作用:深秋时节,寒霜满地、羌管幽怨。此句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氛围,衬托了诗人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思念故乡的感情。)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主题】见练习3 【练习】1“千骑卷平冈”一句中,“卷”字有什么表达效果?答:用一个“卷”字极言行猎之快,将热闹的狩猎场面表现无余,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用字精炼传神。(请用生动的语言再现出猎的壮观场面答:太守今日意兴勃发,要出城打猎。他头戴锦帽,身披貂裘,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架着苍鹰。率领众多的随从,纵马狂奔,如风般地飞快越过小山冈。)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两句,作者借典故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愿望?答:作者以魏尚自喻,表现了希望重新获得朝廷的重用的愿望。3结尾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之情。4首句中“狂”字的作用答:定下全词的感情基调,是诗眼所在。下文的内容围绕“狂”字展开:出猎场面的壮观;作者的不服老自比孙权的豪迈;希望重获重用决意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等等都是“狂” 的体现。5“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什么意思?答:亲射虎:作者要像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里诗人以孙权自喻,暗示自己也有孙权那样的雄才大略,表现作者的少年狂气。遣冯唐: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遣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射天狼: 天狼即天狼星, 词中喻指从西北来犯的西夏军队,作者在这句中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6通读全词,试结合内容分析全词为我们所展现的太守形象。答:作品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卫国家、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主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经历了人生的巨大变故之后内心深重的哀愁。【练习】1一个“倦”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绪?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7 页,共 38 页答:“倦”字是说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表达了内心的深重哀愁。2. 词中作者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答: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行为具体的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浓重哀愁。这哀愁浓重到使她无心梳妆打扮的程度,甚至不能提起,不可触摸。3“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答:“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办法。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哀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是词人却把它比作可以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懂。4“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被称赞为“创意出奇”、“出人意表”试分析这两句话好在哪里。答:运用比喻手法实写“愁”,把无形可见的愁 写成可以量化的实物,说自己的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化虚为实, 语意新奇, 想象惊人, 生动形象的表现出作者内心忧愁之深重,更显得构思巧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主题】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爱国激情、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练习】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天下事”指的是什么?答:指收复北方的国家大事。(收复中原,统一国家。)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旧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3试着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答: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气氛。4用你的语言再现作者热爱的火热军旅生活答:夜深了,将军(诗人)在醉意朦胧间挑亮灯芯观看心爱的宝剑;早晨醒来军营里已是号角连连。走出中军大帐,将军吩咐将上等的牛肉分给将士们。大家一边吃着,一边听乐器翻奏出悲壮粗犷的战歌。在秋天的战场上将军检阅三军,威风凛凛。5结合诗歌内容解释标题中“赋壮词”的“壮”的含义答:从题材上看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分炙、点兵、骑马、挽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丽的,所以叫“赋壮词”九年级上册附录诗歌鉴赏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今日不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8 页,共 38 页忘。【主题】内容:炎炎赤日下,丁壮妇孺在辛勤劳作;因租税繁重而家田“输尽”的贫妇,在捡拾别人丢下的麦穗。面对这一画面使人想到自己四体不勤却饱食禄米,内心十分惭愧。主旨:诗词表现了人民劳动的艰苦、生活的贫困,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对自己不事农桑而俸禄优厚的内疚。【练习】1诗中描绘了哪几个画面?有何作用?答:一个是农民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场景,一个是特写贫妇拾穗的情景。前者表现了农民劳作的艰辛,后者揭露了赋税的繁重给人民造成的苦难。寄寓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内容谈谈。答: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 尽日不能忘。”诗人在那个时代能够主动去和农民对比,而且反思自己的不是,体恤农民的艰辛,为他们鸣抱不平,这种安民济世情怀的确难能可贵。3请用生动的语言展现“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姑妇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之一劳动场景。并体会这一劳动场景的作用。答:夜里刮起南风,麦子被风吹黄了覆盖在田埂上。妇女们挑着盛满食物的竹筐,小孩子提着装着汤水的壶,去给在南山岗田地里劳动的青壮年送饭。农民们在麦田里埋头割麦子,脚下暑气熏蒸, 背上烈日烘烤, 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也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作用:这一场景的特点是热火朝天,全家忙碌。表现农民劳作的艰辛。4. 谈谈你对“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一句的理解。答:这句话是说农民在烈日下割麦子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也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 明明忍受着烈日烘烤和暑气的熏蒸却希望这种时日更长些,只是为了多收粮食。这句话细致入微的刻画了农民的矛盾心理,表现了农民劳作的艰辛与痛苦。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主题】诗歌写春天来临时的一片生机,表达诗人对春天、生命的赞美和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练习】1本诗前两句颇具诗意,试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展现其所描绘的画面,并分析其作用。答:夜半更深,朦胧的斜月映照着家家户户,庭院寂静,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宠罩在夜的暗影中。夜空辽阔,星斗已横斜。作用:明与暗的对比,衬托出月夜的静谧、庭院的寂静。星斗横斜暗示着时间的流逝。2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感受到春天来临时的一片蓬勃生机。也体会到诗人对春天、生命的赞颂之情和内心的喜悦之情。3试着“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这句话的艺术特色。答:这两句话写的是月夜的一角,但它实际上所蕴含的却是月夜中透露的春意。这样构思非常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人撇开花开鸟鸣、冰消雪融等一切常见的春天标志,独独选取静谧而散发着寒意的月夜为背景,从静谧中写出生命的萌动与欢乐,从寒夜中写出春天的暖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9 页,共 38 页从几声虫叫引起人们对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富有生机和情趣。表现了诗人敏锐细腻的感受力与艺术上的独创性。4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一句中哪些词语用得生动、贴切?试简要赏析。答: “偏知”,才知“新透”,第一次透过。新”与“偏知”呼应,蕴含了久盼寒去春来的人听到第一个报春信息时那种新鲜欢愉之感。“绿” 字则进一步衬托出“春气暖”,让人从这与生命连接在一起的绿色上也感受到春的气息。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主题】见练习1 【练习】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诗中表达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2词中哪些词语体现了“早”字?答:晨起、鸡声、月、人迹、霜、照等词语均体现了“早行”之“早”。3请用你的语言描绘一下诗中划线句子所展现的美丽画面。答:鸡鸣之声从朦胧残月下的茅店中传出,行人的足迹印在那板桥凄清的白霜上。槲叶洒满山路,栀子花明灭于驿站外。4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 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历来脍炙人口,请选一个角度鉴赏。答: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6 种景物,鸡声、茅店、明月、行人足迹、板桥、秋霜,勾勒出清晨的山林寂静凄清的画面。同时由景生情,抒发了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5诗歌尾联说“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你认为诗人为什么会想起梦中的情景?答:杜陵梦即诗人的思乡之梦。梦中家乡的池塘里有无数的水禽在嬉戏,而诗人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 在山路上奔波。 梦中熟悉而温馨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中寂静凄清的景色形成鲜明对比,更加衬托出诗人心中浓浓的思乡之情。也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为补充。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主题】诗人以梅花自喻,托物言志抒写自己高洁坚贞的情怀。【练习】1诗人笔下的梅花的有着怎样的遭遇?请你描述一下。诗中写梅花的遭遇有什么作用?答:一树梅花寂寞的开在驿站外残破的断桥边,没有人眷顾,也没有人欣赏。它孤独的开放又默默的凋谢。已是黄昏时分它仍在独自愁苦,更经受着狂风骤雨的无情摧残。诗中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2下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出自己的高尚品格:即使境遇不佳,屡遭打击,但气节不改。表现了作者高洁坚贞的情怀。破阵子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0 页,共 38 页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主题】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青春的无限美好;表达了作者对春天、青春的热爱赞美之情。【练习】1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现上片的美丽而富有生机的景色。答:春社时节燕子翩翩归来,梨花落后清明即至。池塘边疏疏落落地点缀着几点碧绿的青苔.在茂密的枝叶深处,时时传来黄鹂清脆婉转的啼声。2从诗中你能感受到什么?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春天的蓬勃生机和青春的无限美好。表达了作者对春天、青春的赞美热爱之情。浣溪沙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主题】这首词通过对谢雨途中细节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宁静祥和的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也表达出作者作为关心人们生活的太守看到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练习】1上片三句话三个画面,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并试着分析作者的感情。答:簌簌飘落的枣花,轻轻地打落在衣巾上,家家户户嗡嗡的缲车声缭绕在村子上空,古柳下穿着牛衣的农人在叫卖黄瓜,真是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图画。感情:表现了作者对宁静祥和的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也表达出作者作为关心人们生活的太守看到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2下阕“敲门试问野人家”一句中“敲”字能不能改成“推”字?为什么?答“敲”字恰当的写出了作者动作的谦恭自然,表现了他唯恐打扰到别人的心理,体现出作者身为太守却平易近人的特点。而“推” 字表示直接推门进入,显得粗鲁无礼, 达不到“敲”字的上述表达效果。3上片三句话三个画面,似乎东鳞西爪,毫无联系。你是怎样看待的?请做简要分析。答:这三幅画面都是作者在答谢雨神的路上所见,无论是簌簌的落花声,嗡嗡的缲车声,还是瓜农的叫卖声, 都写出了乡村生活的宁静祥和而又欣欣向荣之景,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乡土气息,因此是紧密联系的。4请简要概括下片内容。并分析作者的心情及所体现的形象。答:下片主要写谢雨神途中行路的艰辛。走了一村又一村, 已是日高天热, 人走得口干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来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试问”既写出了作者满怀希望想讨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刻画出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将一位太守与普通农民的融洽关系写得亲切自然。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忱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主题】这首词写佳节怀人之思,抒写了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之情和浓浓的离愁别绪。【练习】1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中,“又”字和“凉”字的表达作用。答: “又”:又是重阳佳节了,暗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在身边,突出了词人的伤感情绪。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1 页,共 38 页“凉” :既指时令转凉,更指词人因亲人远离,孤寂一人而凄凉涌上心头的那番滋味。2上片内容在抒情方面有什么特色。答:上片重在气氛的渲染,用薄雾弥漫,愁云惨淡,重阳佳节的无聊以及冰冷的玉枕纱厨,凄苦的秋夜来渲染自己内心的情思和孤寂。3 最后三句“莫道不消魂,帝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历来为人所称颂,请分析为什么以“黄花”来写哀愁呢?答:这句诗以人比花,即景设喻,比喻新奇传神,极其自然。重阳节黄昏菊花清瘦的形象,能生动写出作者憔悴的形象和淡淡哀愁,加上菊花以幽雅高洁为品质,与作者的精神有相同之处。本句写离愁相思之情,不露不俗,含蓄蕴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主题】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中赞扬了孙权的年少有为,表达了作者的爱国豪情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也借古讽今批判了南宋王朝的懦弱无能,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练习】1 下片“年少万兜鍪,生子当如孙仲谋。”中的典故表达什么意思?答: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这是用了三国志中的一个典故,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 刘备 ) 与操耳”, “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又用了一个典故, 三国志中曹操率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威武雄壮,赞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诗人此处赞叹孙权的雄才大略, 实际上暗指当时南宋缺少象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借古讽今, 借歌颂孙权的英雄业绩,含蓄地讽刺南宋王朝的懦弱无能。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主题】诗人借凭吊骊山古迹,抒发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揭示了历史的发展规律:封建王朝的更迭,无论成败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练习】1 请找出本散曲的中心句并分析所抒发的感情。答:中心句: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诗人借凭吊骊山古迹,抒发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揭示了历史的发展规律:封建王朝的更迭,无论成败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2“草萧疏,水萦纡”写出了怎样的景象,在表达感情上有什么作用?答:写出了现在的衰败景象不见昔日宫殿,只见荒草萋萋,流水回旋弯曲,一片萧条景象。加重了作者的怀古伤今之情。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喇叭, 唢呐,曲儿小, 腔儿大。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主题】诗中采用拟人的手法,讽刺了那些仗势欺人、强取豪夺、搜刮民脂民膏的腐败官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2 页,共 38 页表达了作者对官吏的鄙视和愤慨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练习】1找出这首散曲的中心句,并分析所表达的感情。中心句“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作者采取拟人的手法,讽刺了那些仗势欺人、强取豪夺、搜刮民脂民膏的腐败官吏,也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九年级下册附录诗歌鉴赏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主题】这首诗描写一位书生从军边塞,抵御外患的全过程。表达了诗人渴望奋勇杀敌、立功边陲的豪情壮志。【练习】1展开想象描述“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所展现的画面。答:大雪弥漫, 天色昏暗, 军旗上的图案颜色暗淡。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2。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作者对这种不平凡生活的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也不愿做一个百无一用的书生。这句诗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投笔从戎的决心,渴望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表明作者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做置身书斋的书生。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3、颈联写战斗,别具机杼,请说说你的理解。大雪弥漫, 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进行景物描写,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4、 “铁骑绕龙城”的“绕”字好在哪里?“铁骑绕龙城” ,表明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一个“饶”字,形象的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形势。5、联系首联内容,分析“照”和“自”的作用。“照”是“照耀”的意思,边塞的报警烽火传到长安,映照了长安城,我心中的情绪难以平静。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的气氛。“自” ,是“不由得”意思, “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油然而生,书生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由衷的爱国激情。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主题】这首诗写明月、身影与自己“成三人”的情况,反映了诗人政治上失意的郁闷之情。(诗人表面上看诗人自得其乐,可背后是无限的凄凉、孤寂)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3 页,共 38 页【练习】1、 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在此诗中,“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诗人借助丰富想象,赋予月亮以人的感情,把它描绘的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2、 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愉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欢愉,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3、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依据体现了世人怎样的性格特点?诗人不耐孤独,邀月携影,高歌起舞,开怀畅饮,体现了他放旷通达的性格。4、 赏析“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这两句诗写诗人出场: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人物只是自己一人,动作时独酌,场面冷清而单调,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寂寞。羌村三首之三杜甫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主题】这首诗写诗人回到羌村,父老乡亲携酒慰问的情形。揭露出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了诗人对父老盛情的深挚谢意和对动荡时局的悲叹。【练习】1、 诗人为何“歌罢仰天叹”,请集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在艰难的岁月里,父老还这样看重情礼,这让诗人感激。但是“黍地无人耕” “儿童尽东征”的时局又让诗人忧虑不已,所以诗人“歌罢”终不免仰天长叹。这句诗表现诗人对父老盛情的深挚谢意,又有对动荡时局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2、诗中“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两句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生产的破坏,时世的艰难,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现实。3、 石壕吏中与“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意思相近的诗句是: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主题】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灾难的沉重忧思和自己报国无门的无限感伤。【练习】1描写颔联所展示的画面并赏析这一联的妙处。答:锦江两岸的春色铺天盖地而来,古往今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变幻不定。(诗人借远眺美景,表现了一种欲澄清天下的气概)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饱含着对祖国山河的赞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4 页,共 38 页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而且,登高临远,视通八方,独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也透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2从尾联中“聊”字中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感情。答: “聊”是姑且的意思。诗人慨叹:可叹那昏君刘后主竟也配和诸葛武侯一样,专据祠庙,所不同的是, 当今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诗人在当时的时局下苦无报国之路,只能吟诗聊以自慰。表现了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伤感之情。3、请任选一个角度鉴赏“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一句。首联提挈全篇, “万方多难” ,是全诗的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当此万方多难之际,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 登上此楼, 虽是繁花触目, 却叫人更加黯然心伤。花伤客心, 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一样,同是反衬手法,在行文上,先写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4、作者在结尾说,日暮之时,他姑且学诸葛亮的样子,吟唱梁甫吟,言外之意是什么?作者对“万方多难”无能为力,只有作一首如梁甫吟一类的诗,聊以自慰。既含有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有寄托个人抱负,并借此喻当朝昏君,不过蜀汉后主刘禅罢了。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主题】这首诗表现了边关将士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高昂的爱国精神。【练习】1、 结合本诗,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描绘“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所展现画面。彪悍强劲的匈奴军队利用草黄马正肥的时机发动了猛烈进攻,烟尘弥漫。 唐军早有戒备, 烽烟四起。报警的烽烟同匈奴铁骑卷起的尘土一起飞扬。顶风冒寒前进着的唐军将士飒爽英姿,沉着迎战。尽显“汉家大将”的从容、果敢、镇静的风姿。又显示出充满必胜的信心。2、赏析“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的艺术特色。战马在寒风中奔驰, 那蒸腾的汗水, 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冰。诗人抓住了马毛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画,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反衬出将士不避艰险、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和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3、诗的开头围绕“风”字落笔,描写出征的自然环境,作用是什么?狂风怒卷,黄沙飞扬,遮天蔽日,一派混沌的景象。开头三句捕捉住了风“色”,把风的猛烈写得历历在目, 这是白日之景。 狂风像发疯的野兽,在怒吼, 在咆哮。 “吼”字描写风“声”,形象地显示了风猛风大。斗大的石头居然被风吹得满地滚动,再著一“乱”字,就更表现出风的狂暴。 这是写黑夜之景。诗人极力渲染了环境的恶劣,反衬了出征将士们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和高昂的爱国精神。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主题】诗中表达了诗人为国除弊的决心和横遭贬谪的悲愤。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5 页,共 38 页【练习】1描绘“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一句所展现的情景,并且自选一个角度赏析这个句子。答:巍巍秦岭云海茫茫,身家何处是归宿?皑皑白雪拥堵蓝关,马儿都裹步不前。这句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为国除弊却横遭贬谪的一腔悲愤之情。2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诗人为国除弊的决心。3、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 “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世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朝奏”而“夕贬” ,处罚何其迅急!一贬就贬到“八千”里以外,处罚又何其严厉!那么“九重天”虽高而不明,也就意在言外了。被贬的原因是“欲为圣明除弊事”,其刚正不屈的风骨宛然如见。也难掩其委屈悲愤之情。望月有感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主题】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诗中描写战乱中诗人与家人离散,孤苦悲凉。抒发了作者的骨肉相思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练习】1颈联两句,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试从诗歌所运用的手法角度作简要赏析。答:诗人以“雁” “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喻,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2尾联借月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答:尾诗人在这里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抒发了深切的骨肉相思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辗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主题】描写艰苦的边塞战斗,展示了将士高昂的士气和誓死抗敌、尽忠报国的爱国精神。【练习】1品读“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一句选择一个角度赏析。答:上句用“黑云”比喻敌人兵临城下,渲染紧张的气氛。“摧”字以夸张的手法写出我军形势的危急。 (或下句以铁甲反射阳光一片金黄的样子表现我军将士严阵以待、气势豪壮;也表达了要与敌人殊死一战的决心。)(或: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6 页,共 38 页色彩鲜明,爱憎分明。 )2描绘“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的画面,并说明这句在诗中的作用?答:号角声直冲云天;夕晖掩映下,被鲜血染红的塞土有如燕脂凝成,透过夜雾呈现出一片紫色。这两句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争的残酷。3尾联在这首诗中起了怎样的作用?答:借典故表现将士誓死报国的决心,爱国精神。并借以抒发诗人的报国之志,揭示主题。4、 “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的“黑云”暗喻什么?这句有何表达效果?暗喻敌军的嚣张气焰。这一句以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5、这首诗几乎每句都有鲜明的色彩,试举例并分析这样写的妙处。号角声直冲云天,夕阳掩映下, 塞土有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这首诗在 “黑云”“夜紫”的背景下,点染以“金鳞”“胭脂”“红旗”“黄金台”“玉龙”等,色彩斑斓,对比鲜明,形象地表现了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显得奇诡而妥帖。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主题】这首诗写送别友人,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练习】1这首词上阕写景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眉眼盈盈处” ,上阕以比喻写景,构思精巧。 人们常用 “眉如春山”、 “眼如秋水”来形容女子之美。而这里词人却反其意而用之,以美人横流的眼波比喻水; 以蹙皱的眉峰比喻山,以传情的美目比喻喻秀山丽水。化无情为有情,写友人要去的浙东是个山清水秀、妩媚动人之处;且蕴含离别之意。不落俗套,表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2、试赏析结尾两句“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的妙处。结尾两句,是词人强压心中沉痛之情而对园区的游人的美好祝愿与叮咛:希望友人到江南后,千万要和美好的春光同住。这两句, 一番送别诗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3、这首词借景抒情,试分析这种艺术手法的作用。用巧妙地比喻,把水、山比作眼波、眉峰,既描绘了山水之妙,又暗示了离别之情,表现了诗人的美好情怀。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主题】本诗抒写了亡国之痛和壮志难酬的悲愤,表现了诗人坚贞不屈、斗争到底的决心。【练习】1诗中抒写诗人亡国之痛的句子是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2品读“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赏析诗句所表达的精神。答:这联表达出诗人抗征到底战斗不止的决心。尽管故乡牵魂难别,但诗人最终没有被儿女之情所困, 而是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亲自看到后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7 页,共 38 页继者率部起义, 恢复大明江山。 诗作以落地有声的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尽忠报国的赤子情怀。3、颔联诗人是因为面对死神而流泪吗?本诗表现的思想感情?不是,是因为祖国沦亡,山河破碎,民族多难;表现了诗人的亡国之痛和壮志难酬的悲愤。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8 页,共 38 页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