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9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3页 / 共49页
第4页 / 共49页
第5页 / 共49页
第6页 / 共49页
第7页 / 共49页
第8页 / 共49页
第9页 / 共49页
第1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趣味心理学实验教师教育学院心理系1002班制作人:张研1.习得性无助实验习得性无助实验 习得性无助效应最早有奥弗米尔和西里格曼发现,习得性无助效应最早有奥弗米尔和西里格曼发现,后来在动物和人类研究中被广泛探讨。简单地说,很多实后来在动物和人类研究中被广泛探讨。简单地说,很多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狗可以越过屏障或从事其他的行为来验表明,经过训练,狗可以越过屏障或从事其他的行为来逃避实验者加于它的电击。但是,如果狗以前受到不可预逃避实验者加于它的电击。但是,如果狗以前受到不可预期(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且不可控制的电击(如电击的期(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且不可控制的电击(如电击的中断与否不依赖于狗的行为),当狗后来有机会中断与否不依赖于狗的行为),当狗后来有机会 逃离电逃离电击时,他们也变得无力逃离。而且,狗还表现出其他方面击时,他们也变得无力逃离。而且,狗还表现出其他方面的缺陷,如感到沮丧和压抑,主动性降低等等。的缺陷,如感到沮丧和压抑,主动性降低等等。狗之所以表现出这种状况,是由于在实验的早期学到了一狗之所以表现出这种状况,是由于在实验的早期学到了一种无助感。也就是说,它们认识到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不能种无助感。也就是说,它们认识到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不能控制电击的终止。在每次实验中,电击终止都是在实验者控制电击的终止。在每次实验中,电击终止都是在实验者掌控之下的,而狗会认识到自己没有能力改变这种外界的掌控之下的,而狗会认识到自己没有能力改变这种外界的控制,从而学到了一种无助感。控制,从而学到了一种无助感。人如果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就成为了一种深深的绝望和悲人如果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就成为了一种深深的绝望和悲哀。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把自己的眼光在开阔一哀。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把自己的眼光在开阔一点,看到事件背后的真正的决定因素,不要使我们自己陷点,看到事件背后的真正的决定因素,不要使我们自己陷入绝望。入绝望。2.美国人真的没有种族歧视了吗?美国人真的没有种族歧视了吗?研究人员让被试对着画有各种图像的靶子射击。结果,当被试射击除狗之外的动物的画像时,毫无犹豫,当被试射击黑人的画像时,稍有犹豫,当被试射击白人的画像时,犹豫的时间最长。3.罗森塔尔效应实验罗森塔尔效应实验 1968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吉布森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吉布森( (Rosenthal&L.JacobosonRosenthal&L.Jacoboson) )等人做了一个著名试验。他们等人做了一个著名试验。他们在一所小学的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学生进行所谓在一所小学的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学生进行所谓“ “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测未来发展的测验” ”,然后通知教师说:,然后通知教师说:“ “这些儿童将来这些儿童将来大有发展前途大有发展前途” ”。实际上这些学生是随机抽取的。结果八。实际上这些学生是随机抽取的。结果八个月后,对这些学生进行智能测验,发现名单上的学生成个月后,对这些学生进行智能测验,发现名单上的学生成绩确实进步了,教师也给了他们好的品行评语,实验取得绩确实进步了,教师也给了他们好的品行评语,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应。罗森塔尔认为这个结果是因为教师接受了奇迹般的效应。罗森塔尔认为这个结果是因为教师接受了了“ “权威谎言的暗示权威谎言的暗示” ”,对名单上的学生态度发生了变化,对名单上的学生态度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偏爱心理和情感。从而对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产生了产生了偏爱心理和情感。从而对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产生了直接影响,并促进了预期期望效果的达成。他借用希腊神直接影响,并促进了预期期望效果的达成。他借用希腊神话中主人公皮格马利翁话中主人公皮格马利翁( (PygemoliouPygemoliou) )的名字,把这个效应的名字,把这个效应命名为命名为“ “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后来,人们也称之为。后来,人们也称之为“ “罗森罗森塔尔效应塔尔效应” ”或或“ “教师期望效应教师期望效应” ”。4.皮亚杰品德发展阶段论实验皮亚杰品德发展阶段论实验皮亚杰依据精神分析学派的投射原理,采用对偶故事研究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他设计了一些包含道德价值内容的对偶故事,要求儿童判断是非对错,从儿童对行为责任的道德判断中来探明他们所依据的道德规则,以及由此产生的公平观念发展的水平。下面就是皮亚杰在研究中所用的一个对偶故事。A.有一个小男孩叫朱利安。他的父亲出去了,朱利安觉得玩他爸爸的墨水瓶很有意思。开始时他拿着钢笔玩。后来,他在桌布上弄上了一小块墨水渍。B.一次,一个叫奥古斯塔斯的小男孩发现他父亲的墨水瓶空了。在他父亲外出的那一天,他想把墨水瓶灌满以帮助他父亲。这样,在他父亲回家的时候,他将发现墨水瓶灌满了。但在打开墨水瓶时,他在桌布上弄上了一大块墨水渍。皮亚杰对每一个对偶故事都提出了两个问题:(1)这两个孩子的过失是否相同?(2)这两个孩子中,哪一个更坏一些?为什么?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皮亚杰发现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与其认识能力的发展存在着互相对应、平衡发展的关系,这种认识能力是在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之中得到发展的。皮亚杰概括出一条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在10岁之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在10岁之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则多半能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5.人际关系的相似性因素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纽科姆美国心理学家纽科姆(Newcomb,1961)(Newcomb,1961)曾在密执安曾在密执安大学作过一实验,实验对象是十七名大学生。实大学作过一实验,实验对象是十七名大学生。实验者为他们免费提供住宿四个月,交换条件是要验者为他们免费提供住宿四个月,交换条件是要求他们定期接受谈话和测验。在被试进入宿舍前求他们定期接受谈话和测验。在被试进入宿舍前先测定她们关于政治、经济、审美、社会福利等先测定她们关于政治、经济、审美、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他们的人格特征。然后方面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他们的人格特征。然后将那些态度、价值观和人格特征相似和不相似的将那些态度、价值观和人格特征相似和不相似的学生混合安排在几个房间里一起生活四个月,四学生混合安排在几个房间里一起生活四个月,四个月后定期测定他们对上述问题的看法和态度,个月后定期测定他们对上述问题的看法和态度,让他们相互评定室内人让他们相互评定室内人 ,喜欢谁不喜欢谁。,喜欢谁不喜欢谁。 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处的初期,空间距离的邻近性决定人际之间的吸引,到了后期相互吸引发生了变化,彼此间的态度和价值观越相似的人,相互间的吸引力越强。心理学家的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只要对方和自己的态度相似,哪怕在其它方面有缺陷,同样也会对自己产生很大吸引力。6.社会助长现象实验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M.Triplett,1897)(M.Triplett,1897)研究发现,研究发现,别人在场或群体性的活动会明显促进人们的行为别人在场或群体性的活动会明显促进人们的行为效率。他让被试在三种情境下,骑自行车完成效率。他让被试在三种情境下,骑自行车完成2525公里路程。第一种是单独骑行计时,结果表明,公里路程。第一种是单独骑行计时,结果表明,单独计时情境下,平均时速为单独计时情境下,平均时速为2424英里英里(1(1英时英时=1.61=1.61公里公里) );有人跑步陪同,平均时速为;有人跑步陪同,平均时速为3131英里;英里;而与其他骑车人同时骑行,平均时速为而与其他骑车人同时骑行,平均时速为32.532.5英里。英里。特里普利特在实验室条件下,让被试完成计数和特里普利特在实验室条件下,让被试完成计数和跳跃等工作,也发现了同样的社会助长现象。跳跃等工作,也发现了同样的社会助长现象。7.印刻实验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兹( (K.Z.LorenzK.Z.Lorenz) )曾发现曾发现, ,小鸭小鸭子在出生后不久所遇到的某一种剌激或对象子在出生后不久所遇到的某一种剌激或对象( (母鸡、母鸡、人或电动玩具人或电动玩具), ),会印入到它的感觉之中会印入到它的感觉之中, ,使它对这使它对这种最先印入的剌激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当它们种最先印入的剌激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当它们以后再遇到这个剌激或和这个剌激类似的对象或以后再遇到这个剌激或和这个剌激类似的对象或剌激时剌激时, ,就会引起它的偏好或追随。但是就会引起它的偏好或追随。但是, ,如果小如果小鸭子在孵出蛋壳后时间较久才接触到外界的活动鸭子在孵出蛋壳后时间较久才接触到外界的活动对象对象, ,它们就不会出现上述的偏好或追随行为。这它们就不会出现上述的偏好或追随行为。这一现象被劳伦兹等称为一现象被劳伦兹等称为 印刻印刻 。劳伦兹在进行这。劳伦兹在进行这项实验时项实验时, ,让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鸭子不先看到母让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鸭子不先看到母 鸭子,而首先看到劳伦兹自己,于是,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劳伦兹在小鸭子前面走着,身后跟随着几只小鸭子。小鸭子将劳伦兹当成了自己的母亲。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小鸡、小鸟等辨认自己母亲和同类,都是通过这一过程实现的,而且,这一现象在其他哺乳动物身上也有所发现。一般说来,小鸡、小鸭的母亲印刻的关键期发现在出生后的1016个小时,而小狗的母亲印刻关键期发现在出生后的37周。研究还发现,动物在关键期内,不仅可以对自己的妈妈发生母亲印刻,而且如果自己的妈妈在小动物出生后不久就离开的话,它们也可以对其他动物发生母亲印刻。这就是为什么小鸭子追随劳伦兹的原因。8.如何表扬孩子?如何表扬孩子?让两组水平相当的孩子同时做一道比较简单的数让两组水平相当的孩子同时做一道比较简单的数学题,让他们都获得正确的答案。然后对一组孩学题,让他们都获得正确的答案。然后对一组孩子说:你真聪明。对另一组孩子说:你真努力。子说:你真聪明。对另一组孩子说:你真努力。接着让两组的孩子同时做比较复杂的难度较高的接着让两组的孩子同时做比较复杂的难度较高的数学题。数学题。结果,第一组曾经被夸奖结果,第一组曾经被夸奖“ “你真聪明你真聪明” ”的孩子普的孩子普遍成绩低下。遍成绩低下。第二组曾经被夸奖第二组曾经被夸奖“ “你真努力你真努力” ”的孩子普遍成绩的孩子普遍成绩较高。较高。9.评价自己与评价他人哪个更观?评价自己与评价他人哪个更观?在捐款之前,做一个问卷调查,提出两个问题:在捐款之前,做一个问卷调查,提出两个问题:问题之一:你会捐款吗?问题之一:你会捐款吗?60%60%的人回答,的人回答,“ “我会我会捐款捐款” ”。问题之二:你估计他人会捐款吗?问题之二:你估计他人会捐款吗?50%50%的人回答,的人回答,“ “别人会捐款别人会捐款” ”。捐款之后,统计结果是:有捐款之后,统计结果是:有50%50%的人捐款。的人捐款。10.用绿墨水写红字用绿墨水写红字让被试用绿墨水写红字,被试反应较慢。让被试用绿墨水写红字,被试反应较慢。让被试用绿墨水写绿字,被试反映较快。让被试用绿墨水写绿字,被试反映较快。相关的实验:相关的实验:让被试写三个让被试写三个2 2字,然后告诉研究者有几个字,然后告诉研究者有几个2 2字。字。结果,被试反应较慢。结果,被试反应较慢。让被试写三个让被试写三个3 3字,然后告诉研究者有几个字,然后告诉研究者有几个3 3字。字。结果,被试反应较快。结果,被试反应较快。11.“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让被试观看一个录象片段:一红衣人在街上无缘无故地被让被试观看一个录象片段:一红衣人在街上无缘无故地被他人踢了一脚。接下来分别问两组被试两个不同的问题:他人踢了一脚。接下来分别问两组被试两个不同的问题:问题之一,如果你是那个红衣人,你会如何反应?问题之一,如果你是那个红衣人,你会如何反应?可选择的选项是:(可选择的选项是:(1 1)非常愤怒,以牙还牙。()非常愤怒,以牙还牙。(2 2)非常)非常愤怒,无奈地走开;(愤怒,无奈地走开;(3 3)不愤怒,走开。)不愤怒,走开。结果是:绝大部分被试选择了结果是:绝大部分被试选择了“ “非常愤怒,无奈地走开非常愤怒,无奈地走开” ”。问题之二,你估计那个红衣人会如何反应?问题之二,你估计那个红衣人会如何反应?可选择的选项是:(可选择的选项是:(1 1)非常愤怒,以牙还牙。()非常愤怒,以牙还牙。(2 2)非常)非常愤怒,无奈地走开;(愤怒,无奈地走开;(3 3)不愤怒,走开。)不愤怒,走开。结果是:绝大部分被试选择了结果是:绝大部分被试选择了“ “非常愤怒,以牙还牙非常愤怒,以牙还牙” ”。 12.想自己曾经发生的错误还是想自己曾经获得的辉煌?哪个办法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有一种假设:高考前,老师如果告诉学生,回有一种假设:高考前,老师如果告诉学生,回想自己曾经发生的错误,这样可以避免自己犯想自己曾经发生的错误,这样可以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可以因此而提高考试成绩。同样的错误,可以因此而提高考试成绩。也有另一种假设:高考前,老师如果告诉学生,也有另一种假设:高考前,老师如果告诉学生,回想自己曾经获得的最辉煌的事件,这样可以回想自己曾经获得的最辉煌的事件,这样可以让自己更有信心,可以因此而提高考试成绩。让自己更有信心,可以因此而提高考试成绩。究竟哪个假设是对的?有心理学研究者做过相关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高考前,老师如果告诉学生,回想自己曾经获得的最辉煌的事件,这样可以让自己更有信心,可以因此而提高考试成绩13.从众实验从众实验 阿希实验阿希实验 是研究从众现象的经典心理学实验,是研究从众现象的经典心理学实验,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 阿希在阿希在4040多年前设多年前设计实施的。所谓从众,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计实施的。所谓从众,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阿希实验就是研究人们会在多大他人保持一致。阿希实验就是研究人们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他人的影响,而违心地进行明显错误程度上受到他人的影响,而违心地进行明显错误的判断。的判断。典型的实验材料是典型的实验材料是1818套卡片,每套两张,一张画套卡片,每套两张,一张画有标准线段,另一张画有比较线段。被试有标准线段,另一张画有比较线段。被试7 7人一组,人一组,其中其中6 6人是实验助手人是实验助手( (即假被试即假被试) ),第,第6 6人是真正的人是真正的被试。被试的任务是在每呈现一套卡片时,判断被试。被试的任务是在每呈现一套卡片时,判断a a、b b、c c三条线段的哪一条与标准线段三条线段的哪一条与标准线段x x等长。等长。 实验开始前几次判断,大家都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从第7次开始,假被试(助手)故意作出错误的选择,实验者开始观察其被试的选择是独立还是从众。面对这一实验情境,真被试在作出反应前需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是自己的眼睛有问题,还是别人的眼睛有问题?是相信多数人的判断,还是相信自己的判断?在确信多数人的判断是错误时,能否坚持自己的独立性?阿希从1951年开始,1956、1958年又多次重复这项实验,结果发现:大约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被试始终保持独立性,无从众行为;约有15%的被试平均作了总数四分之三次的从众行为;所有被试平均作了总数三分之一的从众行为。14.服从实验服从实验心理学家米尔格尔姆(S.Milgram,1963)所做的服从实验,是其一系列有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最有影响的一个研究。实验的被试是通过广告招聘来的40名职业不同的男性,每次实验付酬4.5美元。实验主试告诉被试,实验是为了研究惩罚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实验时,两人一组,一人当学生,一人当老师,师生角色由抽签决定。教师的任务是朗读配对的关联词让学生记忆,然后教师呈现某个词时,学生在四个备选中选择其中之一。如果选错,教师就按电钮给学生施以电击作为惩罚。电击强度从15伏到450伏,分30个按钮,电钮下方对应标明“弱电击”、“中等电击”、“特强电击”、“剧烈电击”、“极剧烈电击”、“危险电击”,最后两个用“”标记。由于事先的安排,实际上每组只有一个是真的被试,另一个是实验者的助手,即假被试。抽签结果,真被试总是当教师,假被试总是当学生。另外,这些电击也是假的,但为了使作为“教师”的真被试深信不疑,实验前,首先让其接受一次强度为45伏的真电击,作为惩罚学生的体验。结果“教师”感觉虽然45伏电击微弱,但已感到难受。实验开始,“教师”和“学生”分在两个房间,被墙隔开,相互看不见,可以用电讯传声的方式联系。然后在“学生”的胳膊上绑上电极,这是为了在学生发生错误选择时,可由教师施以电击惩罚。而且实验者把“学生”用带子捆在椅上,向“教师”解释说是为防止他逃走。在实验开始时,“学生”故意出错,教师给予电击,当学生多次出错,教师电击的电压升到75伏时,有人开始呻吟。随着“学生”错误不断,“教师”电击的电压值不断升高,而“学生”则叫喊怒骂,哀求讨饶,踢打墙壁,最后停止叫喊,似乎已昏厥,这些声音只是放录音而已,而教师并不清楚。作为被试的“教师”不忍心继续做下去,问主试怎么办?实验主试严厉督促“教师”坚持做下去,并表示一切后果由实验主试承担,与“教师”无关。这时,充当“教师”的被试既要执行实验主试的惩罚命令,又要承受被惩罚者“学生”反抗的压力,内心冲突很厉害,出现了出汗、颤抖等现象,但即使如此,仍有65%的被试服从了命令,直到给予答错的“学生”电击高达450伏。另有35%的被试,作了种种反抗,拒绝执行命令,他们认为这样做太伤天害理。实验结束后,实验主试公开了真实情况和实验目的,以消除被试“教师”的紧张、焦虑和内疚。15.“迟延满足迟延满足”实验实验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经典的实验,称为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经典的实验,称为“ “迟迟延满足延满足” ”实验。实验者发给实验。实验者发给4 4岁被试儿童每人一颗岁被试儿童每人一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能吃一颗;如果等20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研究人员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那些以坚韧的毅研究人员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那些以坚韧的毅力获得两颗软糖的孩子,长到上中学时表现出较力获得两颗软糖的孩子,长到上中学时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自信心和独立自主精神;而那些经强的适应性、自信心和独立自主精神;而那些经不住软糖诱惑的孩子则往往屈服于压力而逃避挑不住软糖诱惑的孩子则往往屈服于压力而逃避挑战。在后来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也证明那些有战。在后来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也证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两块糖果的孩子,事业上更容易获得耐心等待吃两块糖果的孩子,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实验证明:自我控制能力是个成功。实验证明:自我控制能力是个 体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16.“感觉剥夺”实验1954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先进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先进行了行了“ “感觉剥夺感觉剥夺” ”实验: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实验: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被试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被试单独呆在实验室里,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单独呆在实验室里,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而产生幻觉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被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被试者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试者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实验后需数日方能恢复正常。这个实验表明:大实验后需数日方能恢复正常。这个实验表明: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广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广泛接触基础之上的。只有通过社会化的接触,更泛接触基础之上的。只有通过社会化的接触,更多地感受到和外界的联系,人才可能更多地拥有多地感受到和外界的联系,人才可能更多地拥有力量,更好地发展。力量,更好地发展。17.情绪实验古代阿拉伯学者阿维森纳,曾把一胎所生的两只古代阿拉伯学者阿维森纳,曾把一胎所生的两只羊羔置于不同的外界环境中羊羔置于不同的外界环境中生活生活:一只小羊羔随:一只小羊羔随羊群在水草地快乐地生活;而在另一只羊羔旁拴羊群在水草地快乐地生活;而在另一只羊羔旁拴了一只狼,它总是看到自己面前那只野兽的威胁,了一只狼,它总是看到自己面前那只野兽的威胁,在极度惊恐的状态下,根本吃不下东西,不久就在极度惊恐的状态下,根本吃不下东西,不久就因恐慌而死去。医学心理学家还用狗作嫉妒情绪因恐慌而死去。医学心理学家还用狗作嫉妒情绪实验:把一只饥饿的狗关在一个铁笼子里,让笼实验:把一只饥饿的狗关在一个铁笼子里,让笼子外面另一只狗当着它的面吃肉骨头,笼内的狗子外面另一只狗当着它的面吃肉骨头,笼内的狗在急躁、气愤和嫉妒的负性情绪状态下,产生了在急躁、气愤和嫉妒的负性情绪状态下,产生了神经症性的病态反应。实验告诉我们:恐惧、焦神经症性的病态反应。实验告诉我们:恐惧、焦虑、抑郁、嫉妒、敌意、冲动等负性情绪,是一虑、抑郁、嫉妒、敌意、冲动等负性情绪,是一种破坏性的情感,长期被这些心理问题种破坏性的情感,长期被这些心理问题 困扰就会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一个人在生活中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和本人的实际情况越符合,他的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越能把压力变成动力。18.人为什么会感到快乐?为什么会感到痛苦?这是因为我们碰上了令人高兴的事或痛苦的事。这是因为我们碰上了令人高兴的事或痛苦的事。我们千方百计做成了一件事,这满足了我们获得我们千方百计做成了一件事,这满足了我们获得成功的希望,于是我们就感到欢欣鼓舞;反之,成功的希望,于是我们就感到欢欣鼓舞;反之,如果我们的努力受到挫折,我们就会不高兴,甚如果我们的努力受到挫折,我们就会不高兴,甚至感到痛苦。至感到痛苦。除了以上这个原因之外,心理学家还发现了一些除了以上这个原因之外,心理学家还发现了一些别的原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就是,刺激脑别的原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就是,刺激脑的某些部位也能产生欢乐或痛苦的情绪。原来,的某些部位也能产生欢乐或痛苦的情绪。原来,在我们的大脑里有专门分管快乐和分管痛苦的情在我们的大脑里有专门分管快乐和分管痛苦的情绪中枢。绪中枢。30多年前,有位叫奥尔兹的心理学家,用微电极技术研究老鼠的脑功能。微电极是一种极小极小的电极,可以插入脑的各个部位,而不影响动物的健康和各种功能。我们可以利用微电极向所插入的部位施加电流刺激,以观察动物有何反应。奥尔兹在研究过程中偶然发现,如果在某个地点对老鼠的一个叫下丘脑的部位附近进行电流刺激,那么这只老鼠以后就老爱往这个地方跑。这引起了奥尔兹和他的同事们的兴趣。于是,他们精心设计设计了一个实验。他们做了一个控制电流刺激的开关装置-横杆,可以由老鼠自已掌握。只要老鼠一按这根横杆,埋藏在下丘脑附近的那个微电极就产生电流刺激,持续时间为0.5秒。实验开始了,奥尔兹等人看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情景:老鼠一旦学会按压横杆来获得刺激后,就会以近乎疯狂的热情来刺激自己。每只老鼠都以极高的频率按压横杆,平均频率为2000次小时,有的竟高达5000次小时,而且要连续按压15-20小时,直至精疲力尽,呼呼睡去。但一醒来,就又去按压横杆。奥尔兹等人为了进一步搞清老鼠对这种刺激的迷恋程度,特意在老鼠和横杆之间摆上一个通有很强电流的架子。但老鼠竟不顾触电的痛苦。拼命穿过架子,扑向那根能给它们以刺激的横杆。奥尔兹通过进一步实验还发现,把微电极插入脑部的另一个重要系统:边缘系统,也能看到老鼠拚命按压横杆的情景。所以,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在下丘脑和边缘系统内存在着快乐中枢。老鼠之所以一个劲儿地按横杆,就是因为刺激这个快乐中枢后,可以体验到欢快的情绪。后来,这个实验在医院脑外科病人那里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医生征得病人的同意之后,在动手术时顺便刺激了一下相应脑部位。他们发现,病人挺喜欢这种刺激,如果把开关-横杆交给病人,他也很乐于去按压几下。这说明人脑中也有快乐中枢。既然有快乐中枢,那么有没有痛苦中枢呢?心理学家把微电极插入其他一些脑部位,同时把开关装置改装一下,使老鼠按压横杆时能截断电流刺激。实验时,先对老鼠的这些脑部位进行电流刺激,老鼠会很不舒服,并学会按压横杆,截断电流。这些部位可能就是老鼠的痛苦中枢。人们推测在老鼠的下丘脑存在“快乐中枢“,用同样的方法也找到了“痛苦中枢“。这一实验结果立即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人们不仅要问:“人的下丘脑中有快乐中枢和痛苦中枢吗“?60年代,美国医生扎克布森和汤尔可逊大胆地进行了尝试,用电极刺激病人下丘脑的有关部位。人们惊讶地看到被刺激病人面带微笑,表示感觉良好。当然此结果尚不能充分证明在人脑中存在“快乐中枢“,但这些发现促使人们对情绪的脑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19.为什么女孩子爱笑?为什么女孩子爱笑?在社会的任何角落里,我们都可以见到女孩子的笑。有时是莞尔一笑,有时是掩口而笑,有时竟接连不断地笑,甚至笑出了眼泪。令人奇怪的是往往不知她们为了什么,竟会发出莫名其妙或毫无意义的笑。女孩子爱笑有其复杂的生理原因。笑是感情的外部表现。人的情绪和感情的发生与下丘脑和大脑边缘系统等处的网状结构有直接关系。下丘脑是植物神经的皮层下中枢。1954年欧德和米尔纳首创埋藏电极法,进行“自我刺激”试验,发现在下丘脑存在“快乐中枢”和“痛苦中枢”。从激发情绪的刺激而来的感觉信息传到下丘脑时,一方面再向上传到肌肉和腺体等“器官”而产生情绪反应。由于女性荷尔蒙(激素)的存在,而使快乐中枢和痛苦中枢的平衡与男性不同,从而造成女性的情绪体验和情绪反应与男性不同。女孩子爱笑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复杂的生理原因。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男女社会心理的差异,出现了性格差异。女性的性格以感情为主、被动为主、封闭为主、融合为主、服从为主、依附为主、自卑为主、隐没自我为主,因而女性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就没有男性那么理智、主动、开放、对立、支配、独立、优越感和自我突出。于是,笑就成了女性应答复杂社会因素的重要方法之一(另一个方法是哭)。因为笑的含意是含混的,可以做多种理解。当然,我们说的是性格差异的一般规律,生活中也不乏“女人似的男人”和“男人般的女子”。20.神奇的莫扎特效应1993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戈登肖教授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让大学生在听完莫扎特的双钢琴奏鸣曲后马上进行空间推理的测验,结果发现大学生们的空间推理能力发生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将这种现象称作莫扎特效应。莫扎特效应启发人们从多个角度思考促进脑功能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并使人们日益认识到欣赏音乐等传统上被视为休闲的活动在脑的潜力开发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音乐:神奇的力量科学家们发现,当人听到欧洲18世纪的巴洛克音乐时,心跳、脑电波、脉搏等会逐渐与音乐的节奏同步,从而变得缓慢和协调;血压也会相应地下降-这时,整个人会有一种轻松舒畅的感受。同时,实验证据也表明,如果经常聆听巴洛克音乐,还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对一些心因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言不由衷、失眠、糖尿病等,有非常好的预防和缓解的作用。在戈登教授发现了莫扎特效应以后,他们又对小学生进行了类似的实验。让一组小学生在进行钢琴训练后玩一个有关比例和分数的数学电子游戏;另一组小学生则在英语训练后再玩游戏,结果发现,进行钢琴训练的小学生的游戏成绩比进行英语训练的高出了15%。如今,研究者们发现,音乐不仅对小学生分数、百分比运算能力、空间-时间推理能力有一定促进作用,而且对阅读理解、言语记忆等心理能力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些科学家认为,音乐欣赏包含了空间知觉和空间推理能力,这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能够强化人脑中潜在的神经结构,从而提高相应的数学能力-就像肌肉训练能够强化人的运动能力一样。另一些科学家则认为,音乐可能更多地和我们的右脑活动相关,如果有意识地加强音乐训练,就相应地能够促进右脑的活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音乐的魔力还不止于此。医生们常常发现,患有帕金森氏综合症的患者行动和反应都很迟缓,但是在听音乐,甚至在头脑中想音乐时,也可能会奇迹般地恢复一些功能恩赐当音乐一停止又会变得寸步难行。这说明,尽管莫扎特效应等发现还有待进一步科学研究的确认,但音乐在脑功能促进方面的神奇力量已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对失去了意愿和行动之间联系的病人而言,音乐有可能使中断的链条重新连接起来。21.证人的记忆证人的记忆证人,在我们的认识里,通常都是提供一些客证人,在我们的认识里,通常都是提供一些客观的证据的人,就是把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观的证据的人,就是把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东西如实地讲出来的人。然而,心理学研究证的东西如实地讲出来的人。然而,心理学研究证明,很多证人提供的证词都不太准确,或者说是明,很多证人提供的证词都不太准确,或者说是具有个人倾向性,带着个人的观点和意识。具有个人倾向性,带着个人的观点和意识。证人对他们的证词的信心并不能决定他们证证人对他们的证词的信心并不能决定他们证词的准确性,这一研究结果令人感到惊讶。心理词的准确性,这一研究结果令人感到惊讶。心理学家珀费可特和豪林斯决定对这一结论进行更深学家珀费可特和豪林斯决定对这一结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为了考察证人的证词是否有特别的东入的研究。为了考察证人的证词是否有特别的东西,他们将证人的记忆与对一般知识的记忆进行西,他们将证人的记忆与对一般知识的记忆进行了比较。了比较。他们让被试看一个简短的录象,是关于一个女孩被绑架的案件。第二天,让被试回答一些有关录象里内容的问题,并要求他们说出对自己回答的信心程度,然后做再认记忆测验。接下来,使用同样的方法,内容是从百科全书和通俗读物中选出的一般知识问题。和以前发生的一样,珀费可特和豪林斯也发现,在证人回忆的精确性上,那些对自己的回答信心十足的人实际上并不比那些没信心的人更高明,但对于一般知识来说,情况就不是这样,信心高的人回忆成绩比信心不足的人好得多。人们对于自己在一般知识上的优势与弱势有自知之明。因此,倾向于修改他们对于信心量表的测验结果。一般知识是一个数据库,在个体之间是共享的,它有公认的正确答案,被试可以自己去衡量。例如,人们会知道自己在体育问题上是否比别人更好或更差一点。但是,目击的事件不受这种自知之明的影响。例如,从总体上讲,他们不大可能知道自己比别人在记忆事件中的参与者头发颜色方面更好或更差。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