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方剂学 B 辅导资料(上)一、选择题1. 我国最早论述方剂组成原则的著作是:D.黄帝内经2.被柯琴赞为 “ 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 的方剂是;B.桂枝汤3. 当归四逆汤的君药是: E. 当归桂枝4.逍遥散的组成药物除柴胡外,其余是:C.芍药 白术当归煨生姜薄荷 茯苓5.再造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B.熟附子煨生姜6. 平胃散的功用是 : A.燥湿运脾,行气和胃7.黄连解毒汤的功用是:C.泻火解毒8.竹叶石膏汤的功用是: D.清热生津,益气和胃9.大柴胡汤的功用是: B.和解少阳,内泻热结10. 血府逐瘀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桔梗枳壳11.败毒散中配伍少量人参的意义在于:A.扶正祛邪12.三仁汤的功用是: C. 宣畅气机,清利湿热13. 左金丸主治证候的病机要点是: E.肝火犯胃14. 麻子仁丸的组成药物中不含:A. 当归15.健脾丸的组成药物中不含:D.半夏生姜竹茹16. 生地、熟地同用的方剂是: B.百合固金汤17.凡寒邪在里 ,浊阴上逆者 ,无论阳明寒呕 ,厥 阴头痛 ,吐涎沫 ,或少阴吐利 ,治疗均可选用 : C.吴茱萸汤18.脾胃气虚 ,症见身热有汗 ,少气懒言 ,面色晃白 ,或气虚下陷而见内脏下垂,舌质淡 ,脉虚大无力者 ,治宜选用 : B.补中益气汤19. 具有化瘀生新、温经止痛作用的方剂是:C.生化汤20.证见偏正头痛 ,恶寒发热 ,目眩鼻塞 ,舌苔薄白 ,脉浮者 ,治宜选用 :D.川芎茶调散21.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丸剂的特点:A.不易变质22. 桂枝汤与小建中汤共有的药物是: E. 桂枝生姜炙甘草23.左金丸中的黄连是:A.君药24. 泻白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D. 桑白皮25.由桑叶 ,杏仁、人参、石膏、甘草、胡麻仁、阿胶、麦冬,枇杷叶组成的方剂是:E. 清燥救肺汤26.定喘汤的功用是: B.宣肺降气,清热化痰27. 紫雪丹的功效是: D.清热开窍,熄风止痉28.温胆汤的功用是: E.清胆和胃,理气化痰29.归脾汤的功用是: D.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30.苇茎汤的功用是; B.清热化痰,逐瘀排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5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31.当归补血汤中当归与黄芪的配伍比例为;A. 6g:30g 32.配入汤剂时 ,须后下的药物是 : D. 砂仁33.温邪初入营分 ,临床最常见的神志症状是: B.时有谵语34. 炙甘草汤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 B. 生地35.逍遥散的组成药物中不含: C. 干姜 大枣36.下列各方中除B 外,组成药物中均含有当归: B 参苓白术散37.方中黄芩 ,黄连同用的方剂是: B.半夏泻心汤38.恶寒发热无汗 ,咳嗽痰多清稀,肢体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者,治宜选用:A.小青龙汤39.症见饮食不化 ,肠鸣泄泻 ,四肢乏力 ,形体消瘦 ,舌苔白腻 ,脉象虚缓者 ,治宜选用 ; B.参苓白术散40.温病后期 ,夜热早凉 ,热退无汗 ,舌红少苔 ,脉细数者 ,治宜选用 : B. 青蒿鳖甲汤41.配入汤剂时 ,需后下的药物是 : A. 豆蔻42.银翘散与桑菊饮功用的主要区别是: A.一偏于解表 , 一偏于宣肺43. 五苓散的组成药物除猪苓外,其余是 : B.泽泻茯苓白术桂枝44. 保和丸组成药物中含有: D. 神曲45.败毒散的组成中不包含的药物是:B.荆芥豆豉46.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功用是:D.辛凉宣肺,清热平喘47. 安宫牛黄丸功用是: A.清热开窍,豁痰解毒48.蒿芩清胆汤的功用是: DD.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49.天王补心丹的功用是: C. 滋阴养血,补心安神50. 金匮肾气丸方中不包含的药味是: C. 山萸肉51.下列除哪项外 ,均属枳实消痞丸的组成药物: C.黄芩52. 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E. 橘红53. 牡蛎散中重用黄芪意在: B.补气固表54.白虎汤的组成药物中不含:C.竹叶55.清暑益气汤组成药物中不含:D.银花 扁豆花56.吴茱萸汤和理中丸的组成药物中均含有: B.人参57.脾胃气虚 ,症见身热有汗 ,少气懒言 ,面色晃白 ,或气虚下陷而见内脏下垂,舌淡 ,脉虚大无力者 ,治宜选用 : C.补中益气汤58.身热下利 ,口渴 ,喘而汗出 ,胸脘烦热者 ,治宜选用 : D.葛根芩连汤59. 夜热早凉 ,热退无汗 ,舌红少苔 , 脉细数者 ,治宜选用 : A.青蒿鳖甲汤60.赤白痢疾 ,或食积内停 ,脘腹胀满 ,大便秘结 ,舌苔黄腻 ,脉沉实者 ,治宜选用 :E.木香槟榔丸61.方剂学发展史上第一部详析方剂的理论专著C.医方考62. 下列哪项不属于乌梅丸的组成药物: D. 生姜肉桂63.酸枣仁汤的组成药物除酸枣仁和甘草外,其余是 : D.川芎知母 茯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5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64. 血府逐瘀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桔梗枳壳65.十枣汤的组成药物是:B.大戟芫花甘遂66.防风通圣散的功用是: B. 疏风解毒 , 清热通便67.三仁汤的功用是: C. 宣畅气机 , 清利湿热68.百合固金汤的功用是: C.滋肾保肺 , 止咳化痰69. 凉膈散是在基础上加味而成的: C. 调胃承气汤70. 温邪初入营分,临床最常见的神志症状是: B. 时有谵语71.服桂枝汤后 ,须“ 啜热稀粥一升余 ” 其意在于 : B. 助汗以祛外邪72. 功用养血健脾,疏肝解郁的方剂是:B B 逍遥散73. 小建中汤由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组成,方中芍药增加了:E. 三两74. 肾气丸不适宜下列何证: D. 小便涩痛75.独活寄生汤的组成药物中不含: E. 黄芪 白术76.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均含有的药物是: B.人参 黄芩半夏 大枣77.下列方剂除A_外,组成药物中皆有当归、川芎: A.四物汤78.身半以下肿甚 ,胸腹胀满 ,手足不温 ,口中不大便溏薄 ,舌苔白腻 ,脉沉弦而迟者 ,治宜选用 : B.实脾散79.劳倦内伤 ,气弱血虚 ,症见肌热面赤 ,烦渴欲饮 ,脉洪大而虚者 ,治宜选用 : C. 当归补血汤80.患者某 ,汗出恶风 ,身重 ,小便不利 ,舌淡苔白 ,脉浮者 ,治宜选用 : D.防己黄芪汤8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主持编写的中成药典是: 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82.最早对 八法 进行系统论述的是:DD.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83温胆汤的组成药物是: E.以上都不是84. 泻痛要方组成药物中不含: C. 枳壳85.参苓白术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C.薏苡仁砂仁86.小青龙汤的功用是: B.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87. 大柴胡汤的功用是A: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88.银翘散的功用是: C.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89.至宝丹的功用是: B.清热开窍化浊解毒90.平胃散的功用是: A.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91.九味羌活汤的功用是: C.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92. 下列哪项不是炙甘草汤的作用:D. 安神镇惊93.以补为固 的代表方剂是 : E.固冲汤94.组成中不含白芍的方剂是:D. 天麻钩藤饮95. 青蒿鳖甲汤中,还含有下列何药: B. 生地知母 丹皮96.组成中含干地黄的方剂是: D. 肾气丸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5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97. 下列方剂中属于活血化瘀剂的是: B.温经汤98.凡寒邪在里 ,浊阴上逆 ,无论阳明寒呕 ,厥阴头痛 , 或少阴吐利 ,治疗均可选用 : D. 吴茱萸汤99.骨蒸潮热 ,盗汗遗精 ,咳嗽咯血 ,心烦易怒 ,舌红少苔 , 尺脉数而有力者 ,治宜选用 : E. 大补阴丸100. 肝肾阴虚 ,肝郁不舒而致胸脘胁痛者, 治宜选用 :A 一贯煎101. 下列最宜用开窍剂的证候是: E.热陷心包,窍闭神昏102. 麦门冬汤中 ,麦冬与半夏的用量比例是: A.7:1 103. 苇茎汤中苇茎的用意是: C. 清泄肺热104. 小定喘汤的病因病机是:E 风寒外束,痰热内蕴105. 治疗寒凝气滞 ,疝气疼痛的用方是: E.天台乌药散106. 瓜蒌根在复元活血汤中的主要作用是: D.消瘀散结107. 组成药物中含有生地黄的方剂是: A. 肾气丸108. 四物汤是由下列哪方衍化而来的:C.胶艾汤109. 吴鞠通所称 “ 辛凉重剂 ” 是指 : C.白虎汤110. 组成中不含竹叶的方剂是: A.凉膈散111. 血虚受寒 ,血寒凝滞 ,手足厥冷 ,舌淡苔白 ,脉细欲绝者 ,治宜选用 : A.当归四逆汤112. 组成药物中含桃仁,红花的方剂是 : C. 血府逐瘀汤113. 苇茎汤的组成药物是: C. 苇茎薏苡仁冬瓜子桃仁114. 补中益气汤中配伍黄芪的目的是: C. 补气固脱115. 下列方剂除C 外,组成药物中均含有大黄,甘草 : C. 大柴胡汤116. 四物汤的主证病机是; D. 营血虚滞117. 下述哪项不是大补阴丸证的临床特征: E.脉细数无力118. 组成药物中含熟地的方剂是: A. 阳和汤119. 六味地黄丸由何方衍化而来:A.金匮肾气丸120. 八正散组成中利水通淋的药物是; D.木通瞿麦 滑石 扁蓄车前子121. 由理中丸化裁为附子理中丸属于: A.药味加减的变化122. 下列方剂除C 外,组成药物中均含有生地、麦冬、玄参: C.清燥救肺汤123. 四逆散的组成药物是: B.柴胡芍药枳实甘草124. 炙甘草汤中配伍桂枝,生姜的用意是 : D.温阳通脉125. 半夏泻心汤所治病证是由: B.小柴胡汤证误下所致126. 治疗湿热蕴结膀胱所致之血淋,宜用何方?D.小蓟饮子127. 被俞嘉言称之为 “ 逆流挽舟 ” 法的方剂是 : E.败毒散128. 将中药 “ 十种 ” 衍变成 “ 十剂 ” 的方书是 : D. 圣济经129. 川芎茶调散适宜治疗: E.伤风头痛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5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130. 龙胆泻肝汤与血府逐瘀汤的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B. 当归 生地131. 酸枣仁汤中药物配伍作用,哪项不对:E. 川芎活血行气132. 生牡蛎、生龟板、生鳖甲同用的方剂是:D. 大定风珠133. 一贯煎组成药物除枸杞子、川楝子、麦冬外,还有 : B. 沙参当归生地134. 组成药物中含有竹叶的方剂是:C.清营汤135. 补阳还五汤中重用黄芪意在: D.补气活血136. 可以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的是: E.以上均非137. 小承气汤中大黄的煎法是: B. 同煎138. 下述除哪项外 ,均是清暑益气汤证的临床表现:E 脉细苔腻139. 具有温经散寒 ,养血通脉功用的方剂是: A. 当归四逆汤140. 下列哪首方剂组成中含有人参、玄参、丹参: C. 天王补心丹141. 痰多色白易咳 ,胸膈痞闷 ,恶心呕吐 ,肢体倦怠 ,舌苔白润 ,脉滑者 ,治宜选用 : E.二陈汤142. 当归补血汤原方配伍用量是: D.黄芪一两当归二钱143. 桑菊饮组成药物除桑叶、菊花、连翘、薄荷外, 还有:A.杏仁桔梗芦根甘草144. 三仁汤组成药物中的三仁 是: B.杏仁 白蔻仁薏苡仁145. 心肾两虚 ,阴亏血少 ,虚火内扰而致失眠健忘者,治宜选用 : A. 天王补心丹146. 生化汤中当归的作用是: B.补血活血化瘀生新147. 吴茱萸汤中当重用的药物是: D. 生姜148. 解表剂不适用于下列何证: C. 麻疹已透病证149. 以下诸法中除C 外,均属 八法 的内容 : C. 宣法通法150. 凉膈散、普济消毒饮、黄连解毒汤三方共有的药物是:C.黄芩B 型题:151. 需要包煎的 : C. 赤石脂152. 需要熔化的:E.阿胶153. 小建中汤的药物组成是:E.以上都不是154. 大建中汤的药物组成是: A.川椒干姜人参 饴糖155. 痰热内结 ,症见咳嗽痰黄 ,咳之不爽 ,胸膈痞闷 ,小便短少 , 舌质红 ,苔黄腻 ,脉滑数者 ,治宜选用:B.清气化痰丸156. 痰停中脘 ,症见两臂疼痛 ,四肢浮肿 ,舌苔白腻 ,脉弦滑者 , 治宜选用:C.茯苓丸157. 气阴不足 ,体倦乏力 ,汗多神疲 ,咽干口渴 ,脉虚数者 ,宜选用:E.生脉散158. 气血两亏 ,肌热面赤 ,烦渴欲饮 ,脉洪大而虚者 ,宜选用: C.当归补血汤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5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159. 具有调补心肾 ,涩精止遗功用的方剂是:B.桑螵蛸散160. 具有滋阴泻火 ,固表止汗功用的方剂是:E.当归六黄汤161. 玉女煎的功效是:B.清胃滋阴162. 清胃散的功效是:A.清胃凉血163. 旋复代赭汤中生姜的作用是:D.温胃散寒,降逆止呕164. 桂枝汤中生姜的作用是:B.辛散表邪,和胃止呕165. 大柴胡汤与四逆散均含有的药物是:D. 柴胡芍药166. 大柴胡汤与半夏泻心汤均含有的药物是: E. 黄芩 半夏167. 温经汤的功用是 ; D. 温经散寒,去瘀养血168. 归脾汤的功用是 ; C.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169. 属于清营汤的药物是:A.元参丹参170. 属于犀角地黄汤的药物是:C.丹皮芍药171. 属于芍药汤的药物是: B. 黄芩黄连172. 属于白头翁汤的药物是: D.黄连黄柏173. 地黄饮子和回阳救急汤两方中均含有: A.附子肉桂174. 左归丸和右归丸两方中均含有: E.鹿角胶菟丝子175. 心肾不足之失眠证,治宜选用 :B.天王补心丹176. 阴虚血少之失眠证,治宜选用 :A.酸枣仁汤177. 具有凉肝熄风 ,增液舒筋的方剂是:A.羚角钩藤汤178. 具有滋阴养液 ,平熄虚风的方剂是: D. 大定风珠179. 参苓白术散中山药的用意是:B.健脾益气止泻180. 六味地黄丸中山药的用意是: C.补益脾阴固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5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181. 竹叶石膏汤与麦门冬汤共有的药物是:D.麦冬半夏人参182. 白虎汤与泻白散共有的药物是: E.粳米甘草183. 胸脘胁痛 ,吞酸吐苦 ,咽干口燥 ,舌红少津 , 脉细弱或虚弦者 ,治宜选用 : A.一贯煎184. 心悸怔忡 ,健忘失眠 ,盗汗虚热 ,体倦食少 . 舌淡苔薄白 ,脉细弱 ,治宜选用 : B.归脾汤185. 治疗气虚发热的最佳选方是: E.四君子汤186. 治疗血虚发热的最佳选方是: A.当归补血汤187. 痰停中脘 ,症见两臂疼痛 ,四肢浮肿 ,舌苔白腻 ,脉弦滑者 ,治宜选用 :C.茯苓丸188. 胸脘痞闷 ,按之则痛 ,或咳痰黄稠 ,舌苔黄腻 ,脉滑数者 ,治宜选用 : E.小陷胸汤189. 凉膈散中含有 : C. 调胃承气汤190. 麻子仁丸中含有 : B.小承气汤191. 小建中汤的功用是:C.温中补虚,和里缓急192. 参苓白术散的功用是: E.益气健脾,渗湿止泻193. 大柴胡汤与四逆散的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B.柴胡芍药194. 大柴胡汤与半夏泻心汤的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E.黄芩半夏195. 竹叶石膏汤中麦冬与半夏的配伍比例是: B.2:1 196. 麦门冬汤中麦冬与半夏的配伍比例是: D.7:1 197. 大补阴丸证的病机是:E. 肝肾阴虚,相火亢盛198. 百合固金汤证的病机是: B. 肺肾阴虚,虚火上炎199. 复元活血汤的组成药物之一是: D.穿山甲200. 补阳还五汤的组成药物之一是: B.地龙201. 具有滋阴泻火固表止汗功用的方剂是: E.当归六黄汤202. 具有益气生津 ,敛阴止汗的方剂是:C.生脉散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5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203. 脾胃气虚兼清气下陷者,治宜选用 :C.补中益气汤204. 脾胃气虚兼湿盛泄泻者,治宜选用 : A.参苓白术散205. 需要包煎的是 :A.羚羊角206. 需要先煎的是 : B.石决明207. 痰涎壅盛 ,上实下虚 ,以上实为主的咳喘,治宜选用D.苏子降气汤208. 外感风寒 ,痰热内蕴的哮喘治宜选用: E.止嗽散209. 症见胁肋疼痛 ,头痛目眩 ,口燥咽干 ,食少体倦 ,往来寒热 ,月经不调 ,脉弦而虚者 ,治宜选用 :A.逍遥散210. 症见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 ,心烦 ,喜呕 ,口苦 ,咽干 ,目眩苔薄白 ,脉弦者 ,治宜选用 : D. 小柴胡汤211. 肝脾不和 ,木郁乘土 ,症见腹中痛 ,泄利 ,脉弦者治宜选用: E. 四逆散212. 外感表热未解 ,邪热入里 ,症见身热 ,下利,胸脘烦热 ,口干作渴 ,舌红 ,脉细数者治宜选用: D. 葛根芩连汤213. 白虎汤主治 : B. 热在气分证214. 犀角地黄汤主治 : C . 热在血分证215. 完带汤所治带下证的性质是: D. 脾虚肝郁 ,湿浊下注216. 参苓白术散所治带下证的性质是: A. 脾虚夹湿217. 凉膈散与黄连解毒汤共有的药物是: C.黄连连翘218. 龙胆泻肝汤与清胃散共有的药物是: E.生地当归219. 一贯煎的君药是 : A. 生地黄220. 越鞠丸的君药是 : C. 香附221. 吴鞠通所称的辛凉平剂是指:C.桑菊饮222. 吴鞠通所称的辛凉重剂是指: E.白虎汤223. 腹痛 ,里急后重 ,肛门灼热 ,下痢脓血 ,赤多白少 ,渴欲饮水 ,舌红苔黄 ,脉弦数者 ,治宜选 :C. 白头翁汤224. 身热 ,腹痛 .下利脓血 ,里急后重 ,肛门灼热 ,舌苔黄腻 ,脉滑数者 ,治宜选用 : A. 败毒散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5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225. 具有益气实卫 ,固表止汗功用的方剂是: D. 玉屏风散226. 具有滋阴泻火 ,固表止汗功用的方剂是: E. 当归六黄汤227 清燥救肺汤中所用的养阴药是: A.胡麻仁阿胶麦冬228. 养阴清肺汤中所用的养阴药是: E.生地玄参麦冬白芍229. 痰热内结 ,症见咳嗽痰黄 ,咯之不爽 , 舌质红 ,苔黄腻 ,脉滑数者 ,治宜选用: E. 小陷胸汤230. 痰停中脘 ,症见两臂疼痛 ,四肢浮肿 , 舌苔白腻者 ,治宜选用 : C. 茯苓丸231. 大定风珠组成中所含三甲 的药物是 :B. 鳖甲牡蛎龟板232. 镇肝熄风汤组成中所含的药物是:A.龙骨牡蛎龟板233. 牛膝在独活寄生汤中的主要作用是: B.补肝肾 , 强筋骨234. 牛膝在镇肝熄风汤中的主要作用是: D.引血下行235. 主治气血阴阳不足之肺瘘证,治宜选用 : A.麦门冬汤236. 主治肺胃阴虚之肺瘘证,治宜选用 : E. 清燥救肺汤237. 气阴不足 ,体倦气短 ,口渴多汗 ,舌燥咽干 ,脉虚弱者 , 治宜选用 : E. 生脉散238. 壮热面赤 ,烦渴引饮 ,汗出恶热 ,脉洪大有力者 ,治宜选用 :A. 白虎汤239. 炙甘草汤中用 : E.生地黄240. 金匮肾气丸中用 : C.干地黄241. 吴茱萸汤的功用是: B.温中补虚降逆止呕242. 厚朴温中汤的功用是: C.行气温中燥湿除满243. 养阴清肺汤的病机是: B.肺肾阴虚虚火上炎244. 百合固金汤的病机是: D.肝肾阴亏虚火上炎245. 玉女煎主治 : A. 胃热阴虚证246. 清胃散主治 : B. 胃火炽盛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5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247. 仙方活命饮主治 : E. 阳证痈疡初起248. 苇茎汤主治 : D. 肺痈249. 功用为助阳益气 ,解表散寒的方剂是: D. 再造散250. 功用为发汗祛湿 ,兼清里热的方剂是: A. 九味羌活汤方剂学 B 复习资料(下)二、填空题1. 以紫菀、百部为君药,主治风邪犯肺所致咳嗽的方剂是止嗽散。2. 黄芪在玉屏风散中的作用是内可大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在补中益气汤中的作用是补中益气,升阳固表。3. 六味地黄丸中补泻配对的药物分别是熟地,泽泻;山茱萸,丹皮;山药,茯苓。4. 小青龙汤的君药是麻黄,桂枝。功用是解表散寒,温肺化饮。5. 麻子仁丸主治肠胃燥热,脾津不足,大便秘结,小便频数。6. 桂枝在当归四逆汤的作用是温经通脉,温经散寒,在小建中汤中的作用是温阳祛虚寒。7. 按病证分类方剂的方书,首推五十二病方。8. 苏子降气汤主治上实下虚之喘咳,上实指寒痰壅肺,下虚指肾阳不足。9. 十剂通常指宣 通 补 泄 轻 重 滑 涩 燥 湿。10.体现和解少阳的配伍药对是黄芩,柴胡。11.四逆散的药物组成是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其功用是透邪解郁,疏肝理气。12.越鞠丸主治气,血,痰,火,食,湿诸郁,其中以气郁为主。13.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三大类。14. 最早提出君臣佐使组方原理的专著是伤寒明理论 药方论。15.麻子仁丸主治肠胃燥热,脾津不足,大便秘结,小便频数,概称脾约证。16. 银翘散中荆芥、豆豉的作用是辛温之性助君药开皮毛而逐邪,芳香辟秽。17. 八阵是指补 和 攻 散 寒热固因。18.主治 “ 木火刑金 ” 所致咳痰带血的方剂是咳血方,其功用是清肝宁肺,凉血止血。19. 平胃散是治疗化湿和胃的基础方,其组成是苍术,厚朴,陈皮,甘草。20.当归补血汤中当归与黄芪的用量比例是 5:1 ,体现了阳生阴长,气旺血生的治法。21.方剂变化的主要形式有药味增减变化,药量增减变化,剂型味增减变化。22.使用大承气汤时,宜先煎厚朴,枳实,后下大黄,溶服芒硝。23. 由沙参、当归、麦冬、枸杞子、川楝子、生地组成的方剂是一贯煎。24.最早提出 “ 八法 ” 的医家及其著作是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5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25.临床应用桂枝汤解肌发表,汗出以“ 遍身微微似有汗出” 为佳。26.主治 “ 木火刑金 ” 所致咳痰带血证的方剂是咳血方,其功用是清肝宁肺,凉血止血。27.温下剂的用药方法是温里散寒药与泻下通便药配伍组成,一般以泻下药为主。28.健脾丸的病机是脾虚停食,食积化热,其功用是健脾和胃,消食止泻。29.越鞠丸治六郁证,其中治气郁的药是香附,治食、血、火郁的药分别神曲、川芎、山栀。30.川芎茶调散主治风邪头痛。其组方用药的理论依据是外风宜散, 巅顶之上,唯风药可到。31素问 .至真要大论云:“ 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 ” 。32 当归四逆汤、四逆汤、四逆散三方主症均有手足厥逆,其病机分别为血虚经脉受寒血脉不利;阳气衰亡,阴寒内盛和肝郁脾滞阳气内郁不伸。33清营汤中银花,连翘在方中的作用是清热解毒轻宣透邪,使营分之邪透出气分而解。34芍药汤与真人养脏汤共有的药物是当归,白芍,木香,体现了刘河间“ 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的治泻、痢的理论。35具有和解少阳的药对是黄芩和柴胡。36苏子降气汤的病机是寒痰壅肺之上实,肾阳不足之下虚,当归在方中的作用是治咳逆上气。三、简答题1.治法与治则有何异同? 治则与治法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治则是治疗疾病时指导治法的总的原则,具有原则性和普遍性意义;而治法则是从属于一定的治疗原则的具体治疗大法、治疗方法及治疗措施,其针对性及可操作性较强,较为具体而灵活。2. 普济消毒饮中升麻、柴胡的配伍作用是什么? 佐药,疏散风热,并引诸药上达头面,宜寓“ 火郁发之 ” 之意。3. 佐药的具体含义是什么?1)佐助药: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直接治疗次要症状。2)佐制药: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制约君、臣药的烈性; 3)反佐药:性能(味)与君、臣为相反而功能相成之药;防止拒药现象。4.十枣汤主治何证?大枣在方中的配伍意义是什么?1)悬饮。咳喘胸胁引痛,心下痞,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引挚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2)水肿。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肿,腹胀喘满,二便不利。大枣:佐药。缓 “ 三药 ” 峻烈之性;解 “ 三药 ” 之毒;补脾胃,制水邪。5.四逆汤中配伍炙甘草的意义是什么?佐使药。 1)固护阴液,缓姜、附的燥烈之性。2)制附子毒性。3)伍干姜温健脾阳。6.旋复代赭汤方中质轻的旋复花用量反比质重的代赭石大,为什么?本方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胃失和降之证。代赭石甘寒质重,降逆下气,助旋覆花降逆化痰而止呕噫,但其毕竟为矿石类药物,过量则恐其攻伐胃气,故重药轻用。7.中药的煎法主要有哪几种?各举出两味代表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5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1)先煎:生石膏、生石决明。2)后下:薄荷、砂仁。3)包煎:车前子、葶苈子。4)单煎:人参、西洋参。5)磨汁:羚羊角、犀角。 6)熔化:阿胶、龟板胶。7)泡服:胖大海、菊花。8)冲服:芒硝、自然汁。8.芍药汤主治何证?组方配伍有何特点?主治:湿热痢疾。腹痛便脓血,赤白相间,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配伍特点是以清热燥湿为本,兼以气血并治, “ 通因通用 ” ,肝脾同调。如方中大黄肉桂当归等。9.试述温下剂的用药配伍特点。温下剂用于治疗里寒积滞证,单纯祛寒,积滞难去,仅仅攻下,沉寒不除,只能采取温里散寒药与泻下通便药并用,方能祛除里寒积滞。常以泻下药大黄配伍温里药附子、干姜等为主组成方剂。代表方如大黄附子汤、温脾汤、三物备急丸。10.半夏泻心汤主治何证?用药配伍有何特点?主治胃寒肠热互结之痞证。症见心下痞满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用药配伍特点有二:一是寒热并用苦降辛开。黄芩、黄连苦寒降泄除其热,干姜、半夏辛温开结散其寒。二是补气和中,健脾益胃。人参、甘草、大枣甘温益气补虚,扶正以复气机升降之序。四、论述题1.龙胆泻肝汤主治何证?方中配伍生地、当归的意义是什么? (请结合主治、病机、组成加以说明)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柴胡、生甘草、车前子组成。功效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胆湿热。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肝胆湿热下注证,症见阴肿,阴庠、阴汗、筋痿,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入肝胆经,既可清肝胆实火,又可泻肝胆湿热,泻火除湿,两擅其功,为君药。黄芩清泻火热于上;栀子苦寒泻火,燥湿清热,通泻三焦,使湿热从下而行。方中运用当归补血,生地滋阴,二药补养阴血,标本兼顾,有邪去而阴不伤之作用,以防止实热火邪必伤阴血,苦寒渗利之品易伤阴之弊;柴胡理气而疏畅肝胆,辛散而升发阳气,并可引诸药归肝胆之经。故当归、生地、柴胡三药合用,共同恢复肝之体阴用阳之功能。2.芍药汤与白头翁汤在主治、功用、组成上有何异同? 芍药汤由芍药、当归、黄连、槟榔、木香、甘草、大黄、黄芩、官桂组成。功效清热燥湿,调气和血。主治湿热痢疾。症见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本方配伍特点是:气血并调,通因通用,寒热共投。虽清利湿热,但重在于和,立意不在止痢,而在治痢之本,与一般纯用苦寒治湿热下痢之方自有区别。白头翁汤由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功效。主治热毒壅于大肠,深陷血分所致痢疾。症见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本方为治疗热毒血痢证的常用方。以下痢脓血,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证治要点。芍药汤与白头翁汤同为治疗痢疾之方,但其病因病机,表现特点,配伍用药皆不同:芍药汤调和气血,兼清利湿热,取“ 通因通用 ” 方法,以助调气行血,攻积破结。治湿热痢,乃因脏腑气血瘀滞化为脓血而成,以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为特点。用芍药配黄芩、黄连、大黄、木香、槟榔、当归,“ 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 。白头翁汤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以白头翁与黄芩、黄连相伍,苦寒直折。治疫毒血痢,是因热邪深陷血分,熏灼肠胃气血之故,以腹痛,泻下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脉弦数为特点。芍药汤为湿热痢而设,泻下脓血,赤白相兼;白头翁汤为热毒痢而设,乃热毒深入血分,泻下脓血,赤多白少。两方主要区别在于:芍药汤是通调中兼有清化,白头翁汤是清解中兼有涩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5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3.麦门冬汤主治何证?功用、组成是什么?半夏在方中的配伍意义是什么?使用半夏时要注意什么?麦门冬汤由麦门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组成。功效滋润肺胃,降逆下气。主治肺痿,症见咳唾涎沫,短气喘促,咽喉干燥,舌干红少苔,脉虚数。麦门冬汤可用于治疗肺阴不足之咳逆上气一证,是因本方重用麦门冬滋养肺胃之阴,且清上炎之虚火;以半夏降逆下气化痰;并用人参、 甘草、 粳米、 大枣补脾益胃, 使中气健运, 则津液自能上输于肺,于是胃得其养, 肺得其润, 而咳逆上气之证自除。此即 “ 培土生金 ” 之意,起到培土生金,健脾补肺,补气生津,气阴双补目的。麦门冬汤中用大量麦门冬配伍少量半夏,用量比例为7:1,是甘寒与温燥药物同时运用的一种用药方法。麦门冬甘寒滋润,得半夏之燥,濡养滋润而不腻;半夏温燥苦降,得麦冬之润,则燥性减而降逆之性存,能降肺胃虚逆之气,但又无伤阴之弊。全方润燥得宜,滋而不腻,燥不伤正。4.小青龙汤与苏子降气汤在主治、病机、药物组成上有何异同?临床如何区别使用?小青龙汤由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组成。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功效。主治外寒内饮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胸痞,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本方证是素有痰饮,复感风寒,外寒引动内饮所致。解表化饮,表里同治。诸药配伍,开中有合,宣中有降,共奏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苏子降气汤由苏子、半夏、当归、炙甘草二两、前胡、姜厚朴、肉桂组成。功效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主治上实下虚之喘咳证。症见痰涎壅盛,喘咳短气,痰质稀色白量多,胸膈满闷,或腰痛脚软,肢体倦怠,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滑。本方所治之上实下虚之喘咳以,“ 上实 ” 为主, “ 上实 ” 即痰涎壅盛于肺,肺失宣降,故胸膈满闷,喘咳短气,痰质稀色白,舌苔白滑或白腻;“ 下虚” 即肾阳不足, 不能纳气化饮, 故见短气, 腰痛脚软, 肢体浮肿等。本方具有治上顾下以治上为主,标本兼顾以治标为急的配伍特点。小青龙汤与苏子降气汤在临床应用上都能平喘降逆,但是小青龙汤是治疗外寒内饮证的主要方剂。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证治要点。临床上但凡有咳喘,痰多清稀而有泡沫,舌淡苔白滑者,有无表证,皆可使用。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者,非本方所宜。苏子降气汤是治疗痰涎壅盛,上实下虚而以上实为主之喘咳证的常用方。以喘咳短气,痰多稀白,胸膈满闷,舌苔白滑或白腻为证治要点。对于肺热痰喘,或肺肾阴虚的喘咳,不宜使用本方。5.结合四君子汤的主治、功用、药物组成,谈一谈补气法的用药配伍特点?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组成,是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常用方,也是补气剂的基础方。具有益气健脾功能,以面色萎白,食少,气短,四肢无力,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证治要点。人参为君药,甘温益气,健脾养胃;白术为臣,苦温,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相伍人参健脾祛湿之功更显;以茯苓为佐药,甘淡健脾渗湿;使药甘草甘温,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四药配伍,共奏益气健脾之效。若呕吐者,加半夏以降逆止呕;胸膈痞满者,可加枳壳、陈皮以行气宽胸;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以宁心安神;兼肾阳虚者,加附子以温肾助阳。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胃气虚者。补气法的用药以补气药如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等为主,根据兼夹证的不同,分别配伍理气、渗湿、升阳举陷、补血、养阴之品组成方剂。6.黄土汤与归脾汤均可治疗脾不统血的出血证,但立法、方药不同,为什么?黄土汤由甘草、干地黄、白术、炮附子、阿胶、黄芩、灶心黄土组成。功效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主治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症见大便下血,吐血、衄血、妇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诸药合用,共奏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之功。本方有寒热并用,标本兼顾,刚柔相济,温阳而又健脾,补血而又止血的配伍特点。归脾汤由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远志、龙眼肉、炒酸枣仁、木香、炙甘草、人参、组成。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功效。主治脾不统血之血证。症见便血,皮下紫癜,或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本方的配伍特点:一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15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是心脾同治。重在补益脾气,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脾健则血得统摄,使血有所归,故方名“ 归脾 ” 。二是气血并补。方中虽有补血之品,但重在补气,益气生血,黄芪配当归,寓当归补血汤之意,使气旺则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黄土汤与归脾汤两方均可用治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黄土汤中以灶心黄土合炮附子、白术为主,适用于脾阳不足,统摄无权之便血以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为辨证要点;归脾汤重用黄芪、龙眼肉、人参以补气健脾,养心安神,适用于脾气不足,气不摄血之便血证,除见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色淡苔薄白,脉细缓外,尚见心血不足之失眠多梦等症。7.藿香正气散主治、功用是什么?用药配伍有何特点?为何以藿香为君?藿香正气散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脘闷食少,霍乱吐泻,腹胀腹痛,舌苔白腻,脉浮或濡缓,或山岚瘴疟等。藿香正气散配伍特点有三:表里双解,重在治里;升清降浊,以降为主;邪正兼顾,以祛邪为主。方中藿香用量最重,用为君药,既取其辛渐而解在表之风寒,又以其芳香而化在里之湿浊,且可辟秽和中止呕,为治霍乱吐泻之要药。8.温经汤与逍遥散均为妇科调经的常用方,临床如何区别使用?温经汤组成为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二两、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具有温经散寒,养血祛瘀功效。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症见漏下不止,血色暗而有块,淋漓不畅,或月经超前、或延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或痛经,小腹冷,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舌质暗红,脉细而涩。逍遥散由柴胡、白芍药、当归、茯苓、白术、甘草组成。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养血功效。用于肝郁血虚,脾失健运所致症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神疲食少,口燥咽干,或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温经汤与逍遥散均为妇科调经的常用方,临床使用区别于:温经汤是妇科调经的常用方,主要用于冲任虚寒而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不孕等。以月经不调,经有瘀块,时有烦热,舌质暗红,脉细涩为证治要点。逍遥散具有气血兼顾,肝脾同调,疏养并施,寒热同行的配伍特点,既是调和肝脾的要方,又是妇科调经的常用方。以两胁作痛,神疲食少,或兼月经不调,脉弦而虚为证治要点。9.黄土汤主治何证?方中阿胶、生地及黄芩的配伍意义是什么?黄土汤由甘草、干地黄、白术、炮附子、阿胶、黄芩、灶心黄土组成。功效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主治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症见大便下血,吐血、衄血、妇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诸药合用,共奏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之功。本方有寒热并用,标本兼顾,刚柔相济,温阳而又健脾,补血而又止血的配伍特点。方中灶心黄土辛温而涩,温中、收敛、止血,为君药;白术、附子温阳健脾,助君药以复脾统血之权,共为臣药。生地、阿胶滋阴养血止血,既可补益已伤之阴血,又可制约白术、附子温燥伤血之弊,为佐药;方中用苦寒的黄芩,不仅止血,而且又佐制术、附温热之性,以免动血,也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之功。10.试比较五苓散与猪苓汤在主治、病机、功用及药物组成方面的异同点?五苓散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组成。功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1) 蓄水证。症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入水即吐,舌苔白,脉浮。2)水湿内停。症见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3)痰饮内停。症见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是伤寒论治疗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之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而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方中重用泽泻,取其甘淡性寒,直达肾与膀胱,利水渗湿,为君药。茯苓、猪苓淡渗之品,利水渗湿以助君药利水之功为臣药;白术健脾燥湿,脾健则水湿得以运化,水津得以四布;桂枝辛温解表,温阳化气,既外解太阳之表邪,又助膀胱之气化,共为佐药。诸药相合,共奏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本方是治疗水湿、痰饮内停的代表方剂。有“ 逐内外水饮之首剂” 之称。以小便不利,水肿或泄泻,舌苔白为证治要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15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猪苓汤组成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功效利水渗湿,清热养阴。主治热互结证。症见小便不利,发热,渴欲饮水,心烦不寐,或咳逆呕恶下利,舌红苔白,脉细数。或热淋、血淋。本方证系伤寒之邪传入阳明或少阴,化而为热,与水相搏,而致水热互结。方中以猪苓为君,取其入膀胱、肾经,淡渗利水。臣以泽泻、茯苓之甘淡,以助猪苓利水渗湿之力。佐以滑石之甘寒,利水清热,通淋;阿胶滋养阴血而润燥,防止渗利之品再伤阴血。五药合用,共奏利水渗湿,清热养阴之功。本方配伍的特点是利水渗湿与清热养阴并进,利水而不伤阴,滋阴而不敛邪。五苓散与猪苓汤二方同为利水渗湿之剂,共有的药物是茯苓、猪苓、泽泻,皆治小便不利,口渴,身热等症,但两方病因病机,迥然有别 : 五苓散证系表邪未尽,内传太阳之腑,膀胱气化不利,故用泽泻、猪苓、茯苓之利水,配伍桂枝外散表邪,温阳化气,而成为温阳化气利水之剂。猪苓汤证则为邪入里化热,水热互结,热伤阴津,故用猪苓、泽泻、茯苓之利水渗湿,并佐以滑石清热,阿胶养阴,而成利水清热养阴之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15 页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