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 18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重要概念:1.货币: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2.格雷欣法则:指在复本位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使实际价值高的良币被贮藏、熔化或输出国外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劣币驱逐良币规律)3.铸币:铸币是得到国家的印记由国家准许铸造并合乎规定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4.银行券:银行券是发行的一种债务凭证,即银行保证持有人可以随时向签发银行兑换相应金属货币的一种凭证。5.本位币(主币):主币又称本位币,是由国家造币厂按照一定规格铸造的铸币,是一个国家(地区)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价格标准或计价、结算货币。6.信用货币:信用货币就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中的高级形态。实际上是一种债权债务凭证。7.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所确定的有关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和组织形式,是国家权力介入货币流通的结果。问答:1.货币如何产生: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所以,货币是随着商品的产生和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它是商品内在矛盾的产物,是价值表现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2.货币形态及其演变:从货币的发展阶段看,货币币材和形制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的发展过程。3.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1)规定货币材料:用何材料作为本位货币是一国货币制度的基础,也是建立货币制度的首要问题。(2)规定货币单位:包括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单位货币的价值两个方面。(3)规定货币种类:流通中货币种类包括主币和辅币。(4)规定货币的支付能力:货币的支付能力是指货币的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5)规定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货币的铸造包括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6)发行准备:货币的发行准备制度也称货币发行保证制度,是指一国规定货币发行必须以贵金属作为基础,从而将货币的发行与贵金属联系起来,起到稳定货币币值的作用。4.货币制度的类型:(1)银本位制(2)金银复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3)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4)信用本位制5.金币本位制的特点:(1)自由铸造:黄金持有人有权请求将生金铸造成金币,同时金币持有人如有非货币需要,也可以将金币熔化成金块。(2)自由兑换:即辅币和银行券作为价值符号与金币同时流通,价值符号能按其面值兑换金币。(3)自由输出入:即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6.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1)货币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并由国家法律赋予无限法偿能力。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8 页2 / 18 (2)货币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货币,无论是现金还是存款,都是国家对货币持有者的一种债务关系。(3)货币不规定含金量,不能兑换黄金,不建立金准备制度,只是流通中商品价值的符号,因而不受贵金属数量的限制。(4)货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货币流通通过信用活动进行调节。(5)弹性较大,但客观上要受经济发展规模的制约。7.人民币制度的有关内容: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实行人民币、港币、澳元和新台币“一国四币”的特殊货币制度。我国的人民币制度是从1948 年 12 月 1 日人民币发行开始的。人民币的发行权属于国家,中国人民银行是全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关,由国家授权掌管人民币的印制和发行工作。人民币发行坚持集中统一发行、经济发行和计划发行三个原则。具有独立自主、集中统一与计划管理的特点,这是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的基础和条件。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制度重要概念:1 信用:从属于商品货币范畴,是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一种借贷行为。狭义的信用是指建立在信任基础上得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单方面价值转移,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 GG )。广义的信用是指经济主体之间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心里承诺与约期实践相结合的意志和能力,即隔期如约偿付的意志和不用立即付款就可获取资金、物资、服务的能力。(把握两个要点:信用活动双方所形成都是债权债务关系,信用与债权债务同时发生。信用关系的建立以债权人(授信人 )对债务人 (受信人 )的信任为基础)2 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贷款、贴现等方式向社会和个人提供的信用。3 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满足其生活消费方面的货币需要的信用形式。4 信用制度:信用制度是约束信用主体行为和维护信用关系的一系列规范、准则等合约性安排。狭义信用制度是指国家管理信用活动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则。广义信用制度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信用形式、信用工具及其流通方式、信用机构和信用管理体质有机结合的统一体。5 金融衍生工具:金融衍生工具是指其价值派生于基础金融工具价格及其指数的金融合约及其组合形式。问答:1.信用如何产生发展:信用是商品货币经济和货币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在私有制和商品交换的基础上产生的。从逻辑上推论,借贷行为是信用产生的基本前提;从历史的角度看,剩余产品、贫富差别和私有制的出现是信用产生的基础;从生产的过程来看,信用产生于商品货币关系之中,与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紧密相关。信用产生以后,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从低级到高级、从单一到多样化、从简单到复杂发展。信用方式上经历了从实物借贷到货币借贷的演变,信用形式上经历了由商业信用向资本信用的发展,信用类型上经历了高利贷信用到现代(借贷)信用的演化,信用工具上经历了从尚未工具化的信用到尚未流动化的信用再到流动化的信用的发展,活动领域方面从最初的消费领域逐渐扩大到生产流通领域,最终延伸到宏观经济领域。2.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相比有何优点: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具有广泛的接受性、较强的灵活性和较高的安全性。银行信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8 页3 / 18 在借贷规模、范围、期限和使用方向上都大大优越于商业信用,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银行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信用形式。加之银行信用具有集中性、计划性、安全性、稳定性的特点,使得它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3. 信用工具的特点:信用工具又叫金融工具,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的证明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合法凭证。它是资金或资本的载体,借助它可以实现资金或资本由供给者向需求者的转移。具有以下特征:(1)期限性(2)流动性,流动性与期限成反比,期限越短,流动性越大。(3)风险性(4)收益性,信用工具的收益性主要有两种,一是固定收益,二是即期收益。收益率指标有多种口径:名义收益率,即信用工具的票面规定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即期收益率,是票面规定的收益率市场价格的比率。实际收益率,指实际收益与市场价格的比率。4. 短期信用工具:票据是证明持有人对商品或货币所有权的债务凭证。它具有流通转让性、无因性、要式性和不可争议性等特点。主要有支票、本票、汇票和信用证。支票,是活期存款账户存款人开出的通知银行从其账户上支付一定金额给票面指定人或持票人的支付命令书。本票,是债务人对债权人发出,承诺到期无条件支付款项的债务证书。汇票,是债权人签发一定金额,要求债务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款项给持票人或指定收款人的票据。由于汇票是由债权人发出的,这就必须在债务人承认兑付后才能生效。在信用交易中,由购货人(债务人)承兑的汇票,成为商业承兑汇票;由银行受购货人委托承兑的汇票,称为银行承兑汇票。票据经过背书可以转让流通,背书就是转让人在票据的背面作转让签字。背书人对票据负有连带责任。若出票人或承兑人不能按期支付款项,票据持有人有权向背书人要求付款。贴现是银行办理放款业务的一种方式。银行按贴现利息率扣除自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日的利息后,将票面余额支付给持票人。票据到期后,由银行向债务人或背书人兑取现款。本票与汇票特点比较本票汇票出票债务人 / 出票人 - 债权人 / 收款人债权人 / 出票人 - 债务人 / 付款人 - 持票人 / 收款人承兑不需要需要 - 企业 / 银行背书需要需要保证有追索权有追索权贴现可以可以5. 为什么说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实现公平和有序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其外在的规制是法律体系,其内在的约束机制则是信用体系。信用成为维系各个经济主体利益关系的纽带和维护市场秩序的基石。(1)从信用的产生和形成看,信用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市场经济由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过程就是信用经济的形成过程。(2)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完善的信用制度上的经济,与信用经济唇齿相依。(3)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信用经济的有机统一体。6. 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和灵魂,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1)信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2)信用是延续和扩展市场的基本动力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8 页4 / 18 (3)信用是市场经济成熟的重要标志(4)信用是宝贵的社会资源和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5)信用是降低经济交易成本和加速资本周转的重要工具(6)信用是加速了资本集中与积累和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的重要杠杆(7)信用是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7. 征信系统和信用体系包括什么内容:征信系统是指依法采集、保存、整理、提供有关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系统,具体包括信用信息系统、信用调查系统、信用评估系统、信用查询系统以及失信公示系统等五个子系统。广义的信用体系是由信用形式、信用机构、信用管理体制、社会征信系统等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各个方面共同构成的社会化信用系统。一个富有效率的信用体系应包括:便利信用交易的各种信用工具和手段;信用管理的立法和执法,信用的规范和失信奖惩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信用数据库的建立、开放共享与管理;信用管理行业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政府对信用交易和信用管理行业的监管;信用管理常规教育的发展和信用文化培育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重要概念:1.利息:使用资金的“价格”,是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使用其资金的代价。2.基准利率:在整个金融市场上和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3.市场利率:由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这种利率于供求关系成反比。4.名义利率:借贷契约和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率,也是债权人据以向债务人收取利息的利率或债务人据以向债权人支付利息的利率。实际利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名义利率。6 浮动利率:在借贷期限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调整的利率。固定利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率不随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变动而调整的利率。7 利率市场化:通过市场机制,由资金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和市场供求双方竞争的结果,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问答:1.利率风险结构及其决定因素:利率的风险结构是指各种金融资产的风险大小不同,其利率高低不同。反映期限相同的各种信用工具利率之间的关系。利率的风险结构主要由信用工具的违约风险、流动性和税收等因素决定。2. 期限结构理论:利率的期限结构指利率与期限之间的变化关系,是指金融工具到期前的年限(时间)不同,其利率高低不同。它反映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之间形成的关系结构。各种期限的利率往往是同向波动的,长期利率往往高于短期利率。(1)预期理论:长期利率是短期利率的函数(2)市场分割理论:收益率曲线的不同形状是由不同期限证券的市场供求决定的,而各种期限证券的供求又受到投资者期限偏好的影响。(3)优先聚集地理论。3. 利率的决定因素,利率的作用。决定因素:(1)平均利润率(基本因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8 页5 / 18 (2)借贷资金供求关系(直接决定利率水平)(3)预期通货膨胀率(4)中央银行货币政策(5)经济周期(6)国际收支状况(7)货币汇率,借贷期限,借贷风险,国际利率的变动,经济的开放程度利率的作用:对宏观经济:(1)积聚资金(2)调节信用规模(3)调节国民经济结构(4)调节货币流通和稳定物价(5)平衡国际收支对微观经济:(1)可以激励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影响家庭和个人的金融资产投资选择(3)是计算租金的重要参考4. 利率决定理论:新古典学派的可贷资金理论:利率不仅取决于储蓄和投资,还取决于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利率取决于可贷资金的供求平衡。I+ MD=S+MS。可贷资金的利率理论解释了短期利率的易变性和长期利率的稳定性。IS-LM 模型的利率理论:希克斯1937 提出,汉森1949 补充发展而成。利率决定于投资函数、储蓄函数、流动性偏好函数和货币供给量,均衡利率决定于储蓄与投资相等、货币供求相等的一般均衡状态。希克斯建立了IS-LL模型,按照该模型,利率决定于储蓄与投资相等、货币需求与供给相等的一般均衡状态。后来汉森重新推导出IS-LL模型,并将其更名为IS-LM 曲线模型。汉森认为,利率受制于投资函数、储蓄函数、流动性偏好函数(货币需求函数)和货币供给量等四大要素。5.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思路: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的步骤及时调整贷款利率,扩大浮动范围,促进银行间利率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最后逐步放开存款利率。6.利率作用于经济的途径:(1)成本效应:投资成本效应,产品成本效应,持有货币的成本效应(2)利率的资产组合调整效应(3)利率的财富效应(4)利率的预期效应:即中央银行利率变动对人们预期发生的影响(5)利率的汇率效应:即利率的变动对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的影响,从而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第四章金融市场重要概念:1.金融市场:资金融通的场所,或者是交易金融资产并确定金融资产价格的一种机制。2.资本市场: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资产交易市场,包括中长期存贷款市场和证券市场,其中,证券市场主要是指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3.货币市场:期限在1 年及1 年以内的金融资产交易市场,其主要功能是保持金融资产的流通性,以便随时转换成现实的货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8 页6 / 18 4.发行市场:资金需求者将金融工具首次出售给公众时所形成的交易市场。5.流通市场:已发行的金融工具流通转让的市场,分为场内市场即证券交易所和场外交易市场。6.回购协议:证券持有人在出售证券的同时,与证券买方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从而获取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问答:1.金融市场构成要素:(1)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企业、居民、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中央银行。按身份归结为投资者(投机者)、筹资者、套期保值者、套利者、调控和监管者。企业是金融市场上主要的资金需求者。居民个人一般是金融市场上重要的资金供应者。金融机构是专门从事货币信用活动的经济组织。政府部门通常都是金融市场的资金需求者。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既是金融市场的行为主体,又往往是金融市场的监管者。(2)交易对象:货币资金或货币商品(3)交易价格:各种利率、汇率、有价证券价格等(4)交易方式2. 二板市场的特点:(1)上市门槛低(2)涨跌幅度限制放宽:涨跌幅度为20% ,证券在上市首日集合竞价的有效竞价范围为发行价的上下150 元(3)严格实行“淘汰制”(4)服务于高成长企业(5)公司股份全部流通(6)风险控制措施独特3. 金融市场的功能:(1)聚敛功能:金融市场引导众多分散的小额资金汇聚成为可以投入社会在生产的资金集合功能。发挥着资金“蓄水池”的作用。(2)配置功能:资源的配置、财富的再分配、风险的再分配金融市场将资源从低效率利用部门转移到高效率利用部门;社会财富通过金融市场价格的波动实现了财富的再分配;风险厌恶程度较高的人把风险转嫁给风险程度较低的人。(3)调节功能:金融市场具有直接调节作用;金融市场的存在即发展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活动创造了条件。(4)反映功能: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和“气象台”,是公认的国民经济信号系统。4. 证券交易所的交易程序:委托成交清算交割过户首先要在经纪人处开设账户,取得委托买卖证券的资格。然后,根据买卖意向,向经纪人发出交易指令,经纪人则按指令要求进行交易。交易所内证券交易是通过竞价成交的。能够确保买卖双方在“价格优先”和“时间优先”的原则上讲合适价格的出价者撮合成交。竞价成交后,还需办理交割和过户手续。所谓交割是指买方付款取得债券与卖方交付证券收款的手续。而过户手续仅对记名证券购买人而言,即买卖记名证券的投资者,须要通过证券登记机构办理投资者变更登记。记名证券的投资者在办理过户手续后,方可取得投资权益。5. 决定股价变动的因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8 页7 / 18 (1)公司自身状况(正比)(2)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正比)(3)经济周期的变动(经济复苏和高涨阶段,股价;经济危机和萧条阶段,股价)(4)政治因素及自然因素(5)心理因素(6)( 9)笔记(6)股息政策(股价与股息、红利同向变动)(7)市场利率(反向变化)(8)物价水平(同向变化)(9)储蓄和投资(储蓄少、投资多,股价上升;反之股价下跌)6. 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的区别:传统主流金融学行为金融学理论基础“理性人”假设投资者实际决策模式(应变性、偏好多样化、追求满意方案等)分析方法推理和数学模型综合运用经济学、数学、实验经济学、心理学等多种方法涉及学科及领域经济学、金融学、数学经济学、金融学、数学、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系统动力学等研究视角将复杂的经济现象抽象为简单的数学模型探究决策过程中投资者的实际行为和心里依据,并以此对经济现象加以解释7. 法玛对有效市场的定义:市场是一个鞅或公平博弈,信息不能被用来在市场上获利。不同的信息对价格的影响的程度不同,从而反映了证券市场效率的程度会因信息种类不同而有差异。砝码将证券的有关信息分为:历史信息,公开信息,内部信息。提出金融市场存在三种不同程度的效率:强势效率(金融市场效率的最高程度),半强势效率,弱势效率。第五章金融体系重要概念:1.分业经营:法律规定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或证券业务及其他带投资性的金融业务相分离的经营体制。2.混业经营:一个金融机构获准可以经营多个金融子行业,或者获准同时经营多个隶属于不同金融子行业的金融产品。狭义的混业经营仅仅只银行业与证券业的交叉经营。广义的混业经营则是指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之间的交叉经营。3.投资银行:资本市场最主要的中介人和组织者。其业务范围主要在资本市场领域,具体包括证券承销、公司并购、工程融资、风险资本投资等。4.投资基金:一种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通过发行基金股份或基金受益凭证,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募集起来,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管理人以组合方式将资金运用于各种金融资产,投资者按投资比例取得收益的投资性金融机构。问答:1. 金融体系类型:依据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及中央银行与其他银行的关系,分为三种类型:(1)银行职能高度集中的金融体系(2)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金融体系(3)中央银行职能松散的金融体系根据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把现代金融体系分为市场主导性(美、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8 页8 / 18 英)和银行主导型(法、德、日)两种发展模式。2.金融体系基本组成部分:按照金融机构的功能,分为中央银行(货币当局)和金融监管机构、银行类金融机构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银行类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和专业银行(开发银行、投资银行、储蓄银行、不动产抵押银行、进出口银行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有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租赁公司等。按照业务形式,分为存款性金融机构、投资性金融机构、契约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机构。3. 我国金融体系发展沿革:(1)“大一统”金融体系的形成:一个高度集中统一的、以行政管理办法为主的金融体系。19531958 年是我国金融机构分工合作、一步一步地走向“大一统”的阶段。(2)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完善:第一阶段( 1979 年 1993 年):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家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社会主义金融机构体系。第二阶段( 1994 年 2000 年):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机构体系。第三阶段( 2001 年至今):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建立现代开放性金融制度。3.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相比的优势:分业经营增加了社会成本,影响了竞争,从而最终影响了金融体系的效率。混业经营的优势,从银行角度看,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带来的成本优势。银行可以获得经济集中的利益和竞争优势。信息成本和监督成本最小化。有利于银行充分挖掘现有销售网络的资源潜力。有利于银行业务的多样化,进而有利于分散经营风险。混业经营条件下的金融机构拥有稳定客户群;从客户角度看,客户将因银行混业经营而得到更多的收益;从社会福利角度看,混业经营可以提高公共政策的效率,提高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4.现代银行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势:金融分业经营体制和混业经营体制的形成是与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紧密相连的。西方各国的金融经营体制大多经历了由早期的自然混业到严格的分业,再到混业经营的发展过程,混业经营之所以成为当今国际银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是因为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相比,更具优势和现代金融环境发展的优势。第六章金融体系中的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重要概念:1.商业银行: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和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能够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全方位经营各类金融业务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服务企业。2.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管理金融业务的国家机构,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国家机关。它具有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等职能。中央银行是国家实行宏观金融和经济调控的主体,不以盈利为目的,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一般不经营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普通金融业务,中央银行吸收存款的目的是为了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地调控信贷规模,调节货币供应量。3.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从法律赋予中央银行的职责看,多数国家法律明确规定中央银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上享有相对独立性。从中央银行的理事和总裁的任命看,政府一般都拥有任命中央银行的理事和总裁的权力。从中央银行与财政部的关系来看,很多国家严格限制中央银行直接向政府提供长期贷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8 页9 / 18 以防止用货币发行来弥补财政赤字。从中央银行的利润分配和资金来源来看,中央银行盈利较高,不许财政拨款,但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标,它的收入扣除必须的支付与积累外,全部上交政府,这又是它作为政府部门性质的体现。从中央银行的资本所有权来看,它的发展趋势是趋于归政府所有。问答:1.商业银行主要业务:(1)负债业务 : 资本金业务:核心资本,附属资本存款业务: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借款业务:同业借款,向中央银行借款,金融市场借款(2)资产业务:现金资产:库存现金,准备金存款,同业存放,托收未达款贷款业务证券投资业务(3)中间业务结算类业务代理类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银行卡业务(4)表外业务备用信用证业务承诺业务:信贷便利,票据发行便利贷款销售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策略:(1)内部控制策略(2)预防策略(3)规避策略(4)分散策略(5)转嫁策略(6)抑制策略(7)风险补偿策略3. 商业银行的功能:(1)信用中介:把借贷双方联系起来,成为借贷双方的中介人,这是银行最基本的、最能说明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2)支付中介:执行支付中介职能,根据企业委托,办理货币的首付与转账结算等。(3)信用创造:通过创造存款货币,继续起到创造信用的作用。(4)金融服务4. 商业银行分支行制、持股公司制:分支行制:也成总分行制,是指商业银行除总行以外,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其他地方设立分支机构的制度。持股公司制:持股公司制银行也称集团制银行,是指由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收购或控制一家或若干家独立的银行的股票。5. 中央银行职能:(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国家赋予中央银行拥有货币发行特权。(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集中存款准备金,充当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组织、参与及管理全国的清算。(3)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代理国库,代理政府金融事务,为政府融通资金,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向社会公众发布经济金融信息,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项国际金融活动,进行国际金融事务的谈判、协调和磋商,办理政府间的金融事务往来及清算等。6. 中央银行业务活动原则: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8 页10 / 18 (1)非营利性和非竞争性原则(2)流动性和安全性原则(3)主动性原则(4)公开性原则7. 保持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必要性:(1)避免出现政治性经济波动的需要(2)避免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需要(3)为了稳定经济和金融的需要(4)为了适应中央银行特殊地位与业务的需要第七章货币需求重要概念:1. 货币需求: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2. 流动性陷阱:凯恩斯分析的货币需求发生不规则变动的一种状态。3. 恒久性收入:消费者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所获得的平均收入,是影响货币需求的最重要的标量因素,对货币需求起着主导作用。恒久性收入水平越高,对货币的需求量越大。问答:1.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1)收入状况:收入水平的高低(正比),人们取得收入的时间间隔的长短(间隔越长,货币需求越多)(2)物价水平(同向变动)(3)利率(利率越高,持币成本越大,货币需求减少)(4)货币流通速度(反向变动):货币总流量是货币平均存量与速度的乘积(5)信用的发达程度(6)金融资产的选择(7)其他:体制变化,对利润与价格的预期变化,信用发展状况等。2. 凯恩斯货币需求内容:凯恩斯认为,所谓货币需求,就是指一定时期经济主体能够持有且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货币,是因为对货币普遍存在一种流动性偏好的心理倾向,而这一流动性偏好就构成人们对货币的需求。3.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内容:货币需求对利率并不敏感,因为利率的变动往往是和货币的预期报酬率同向变动的。货币需求函数本身是相当稳定的,它不会发生大幅度的位移。货币最重要,Ms 的变动是物价和经济活动变动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原因。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主张。4. 剑桥方程式(现金余额学说)与费雪方程式(现金交易数量说)比较:(1)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强调货币的交易手段职能,剑桥把货币视为价值储藏的手段。(2)V 被现金交易说看作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但实际上,它是一个受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的变化较大且不易掌握的量。而现金余额方程中的K 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经济主体的预期,它的确定要相对容易。(3)研究货币需求的角度不同。费雪从宏观上研究价格变化时进行货币需求研究的,剑桥从微观角度入手,把货币看作财富、资产中的一种来进行研究的,考察影响和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要比费雪全面的多,特别是已经开始把利率这一重要因素考虑在内。(4)现金交易说没有明确区分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而现金学说的货币需求是实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8 页11 / 18 际的货币需求。5. 我国 1:8 的含义:每 8 元零售商品供应需要1 元人民币实现其流通。符合这个标准,说明货币发行量适中,不符合这个标准,则说明货币供给过多或不足。6. 确定货币需求量的基本方法:(1)凯恩斯主义的权变法:可以灵活地调节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要量相一致,经常地保持货币供需均衡。(2)货币主义的规则法:简单,便于中央银行控制。第八章货币供给重要概念:1. 货币供给:从动态上看,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体系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即银行系统向经济体系注入货币的过程。从静态上看,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概念,即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国银行系统供给货币所形成的,被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所持有的可用于各种交易的货币总量,包括存款货币和现金发行量。2. 货币供给量:银行体系信用创造的结果,其源头是中央银行初始供给的基础货币,经过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活动进行倍数扩张而形成的。3. 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实有准备金超过发行存款准备金的部分。4. 基础货币:又称货币基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是指具有使货币供给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能力的货币,包括流通中现金和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5.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内生性:货币供给取决于社会的货币需求,由经济体系内的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所决定的,中央银行难以对货币供给进行绝对控制,从而使货币供给量具有内生变量的性质。外生性:货币供给独立于货币需求,由中央银行意志、货币政策决定或由经济过程之外的因素决定,从而货币供给量具有外生变量的性质。6. 倒逼机制:在中国现行体制下,货币供给往往是被动地适应货币需求,中央银行很难实施各种既定的货币调节方案。问答:1 商业银行存款创造机制2 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的区别:(1)原始存款是中央银行创造的,它来源于中央银行通过购买证券、外汇和黄金以及贴现贷款等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派生存款则是由商业银行的贷款、贴现等业务形成的。(2)现金转化为原始存款,只是货币形式的转化,货币供给量不会增加,派生存款创造则会使货币供给量增加。3. 商业银行存款创造受那些因素制约: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必须具备部分准备金制度和非现金结算制度两个前提条件。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首先取决于它所能获得的原始存款数量。直接受制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等因素。4. 货币供给的决定机制:由货币供给模型可知,决定货币供给量变动的基本因素可以概括为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两大类。而这两类基本因素又可进一步细分为中央银行可以操纵的因素、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决定的因素以及非银行部门所能影响的因素等,其中后者还可以分解为企业、居民和政府等三类主体行为的影响。因此,对货币供给决定因素的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8 页12 / 18 析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企业、居民和政府等五个因素及其影响的分析。5. 货币供给模型(乔顿模型):乔顿认为基础货币为公众所持有的中央银行的净货币负债,由公众所持有的通货(C )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组成。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D)、定期存款(T)分别规定了不同的法定准备金比率rd和rt,设超额准备金(E)与活期存款(D)的比率为e,定期存款(T)与活期存款(D)的比率为t ,通货( C)与活期存款(D)比率为c,即:e=E/D, t=T/D, c=C/DE=D e, T=Dt , C=D c 则有 B=R+C=rdD+rtt D+eD+cD 因 M1=m B M1=(C+D)/B 即 M1=(1+c/rd+rtt+e+c) B 又该模型可知,影响货币供给量的经济主体由三大类: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社会公众(非银行部门)。中央银行通过资产业务(再贴现、再贷款、公开市场业务、收购黄金外汇等等)向商业银行提供基础货币,形成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负债;商业银行再通过资产业务(贷款、贴现、投资等等),把基础货币成倍放大为货币供应量,从而形成非银行部门对商业银行的负债。6. 商业银行,企业和居民,政府如何影响货币供给:(1)商业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表现在:调节超额准备金利率:超额准备金越多,货币乘数越小,货币供给量也越小。反之则货币供给量越多;调节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规模:市场利率越高,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的积极性越大,而再贴现率越高,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的动力就越小。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商业银行增加中央银行借款会扩大货币供给量,减少中央银行借款会减少货币供给量。(2)企业和居民所能影响的因素:流通中现金占活期存款的比率:财富效应,预期报酬率变动的效应,银行恐慌效应,非法经济活动,季节性因素。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例(3)政府的决定因素:增加税收,发行债券和向中央银行借款7. 货币供给内生性和外生性争论的意义:货币供给内生性和外生性争论的实质是货币供给的可控性以及由此引申出的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问题,因而探讨这一问题具有较强的政策意义。如果认为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那就意味着货币供给总是要被动地决定于客观经济过程,中央银行并不能有效地控制其变动,从而货币政策的调节作用,特别是以货币供给变动为操作指标的调节作用,就有很大的局限性,即货币政策可能是无效的;如果认为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则意味着中央银行能够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有效地调控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经济进程,显然货币政策是有效的。第九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重要概念:1.通货膨胀:一定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普遍的持续上涨的现象。2.通货紧缩: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和货币量紧缩的经济现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8 页13 / 18 3.通货膨胀类型:按表现形式:公开型,隐蔽型按严重程度:温和式2% 3% ,爬行式 3% 10% ,严重 10% 50% ,恶性 50% 按形成成因: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型,输入型问答:1. 通货膨胀形成原因:(1)需求拉上(2)成本推动(3)供求混合推动(4)经济结构变化:需求转移: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一部分需求转移到其他部门,而劳动力和生产要素却不能及时转移。部门差异:经济部门之间由于劳动生产率、价格弹性、收入弹性等方面存在差异,但货币工资增长率却趋于一致,加上价格和工资的向上刚性,从而引起总体物价上涨。部门开放:当世界市场价格上涨时,通过一系列机制的传递,开放经济部门的产品价格会随之上涨,而非开放经济部门的产品价格也将随之提高。(5)过度的货币供给:财政原因信贷原因投资规模过大、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国际收支长期顺差等。2.通货膨胀治理措施:(1)抑制总需求的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收入政策(2)供给管理政策:减税减少社会福利开支减轻企业负担(3)收入指数化政策(4)币制改革3. 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成因:( 1)经济周期:投资过度,消费不足(2)有效需求不足(3)紧缩性货币政策(4)技术进步(5)体制和制度因素:体制转轨型通货紧缩(6)经济全球化治理:( 1)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推行积极的利率政策努力增加货币供应量实行灵活的信贷政策增强汇率制定的灵活性(2)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通过削减税收、扩大财政支出、增加赤字规模,增加社会总需求。第十章货币政策重要概念:1.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2.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有效的措施和手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18 页14 / 18 3.货币政策时滞: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任何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即称为时滞。时滞由有两部分组成: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4.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是指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影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传导性金融变量指标,也称中介目标。、5.货币传导机制:货币管理当局确定货币政策后,从选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操作开始,到其实现最终目标之间,所经过的各种中间环节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的总和。问答:1.货币政策最终目标:(1)稳定物价:将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控制在一个比较小的区间内,在短期内部发生显著的或急剧的波动(2)充分就业(扣除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的充分就业):将失业率降到一个社会能够接受的水平。(3)经济增长:经济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始终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中。(4)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经济活动的收支平衡,略有顺差或逆差,表现为每年黄金外汇储备不发生增减变化。2. 一般性政策工具:(1)法定存款准备率:作用机制:货币乘数发生变化,商业银行的行为发生改变,公众预期行为发生变化优点:中央银行对其具有绝对控制力,对货币供应量会产生极强的影响力,并且效果明显、收效迅速。缺点:操作时缺乏伸缩性或灵活性。(2)再贴现率:作用机制:成本效应,告示效应缺点:中央银行缺乏主动性,灵活性和伸缩弹性有限(3)公开市场业务:运作原则:当经济中出现需求过大、物价上涨趋势,有必要收缩货币时,中央银行就卖出有价证券;而当经济出现需求不足、生产下降趋势,有必要扩张货币时,中央银行就买进有价证券。优点:中央银行在操作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中央银行的调节有较大的弹性,操作时对经济的震动很小3. 货币政策传导途径:(1)利率渠道:M i I , C Y(2)其他资产价格渠道:汇率渠道:股本价格渠道:托宾的 q 理论: M i PS (股票价格)q1I Y财富效应: M PS C Y(3)信用渠道:银行贷款渠道:M 银行储备可贷资金银行贷款I Y资产负债表渠道:M 借款者(企业或个人)的资产负债状况恶化或净价值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外部融资升水I Y第十一章金融发展与金融创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18 页15 / 18 重要概念:1. 金融结构: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内部以及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之间的有机组合和相互关系。2. 金融相关率:某一定时期一国金融活动总量与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金融相关率( FIR)=金融活动总量/ 经济活动总量 =金融资产总量/ 实物资产总量=金融资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3. 金融抑制:发展中国家所存在的金融资产单调、金融机构形式单一、过多的金融管制(包括利率限制、信贷配额,以及汇率和资本流动管制等)和金融效率低下的现象。4. 金融深化:政府放弃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严格管制,使利率和汇率真实地反映资金和外汇的供求状况,增加储蓄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形成金融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5. 金融创新: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产生或引起的新事物,从而使得金融体系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其功能。狭义的金融创新就是指金融工具的创新,广义的金融创新包括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的创新。问答: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1)经济发展决定金融发展:金融随经济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经济发展的阶段决定金融发展的阶段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决定金融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经济发展的结构、方向和重点决定金融发展的结构、方向和重点。(2)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金融发展促进储蓄转化为投资金融发展提高资本配置效率金融发展提高储蓄率(3)现代经济发展中金融发展可能出现不良影响2. 金融抑制的主要表现:(1)金融体系存在着现代金融机构和非传统金融机构并存的“二元金融结构”,即以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为中心、以大银行机构为主的现代部门,以及以落后的农村为中心,以钱庄、当铺、合会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2)金融工具形式单一,规模有限。(3)金融结构单一,商业银行在金融活动中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非银行金融机构则极不发达,金融机构的专业化程度极低,金融效率低下。(4)金融市场处于落后状态,其发展极不平衡。直接融资市场极其落后,并且主要是作为政府融资的工具而存在,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靠自我积累和银行贷款。(5)发展中国家对金融实行较严格的管制,人为维持低利率政策,实行信贷配给和额度控制,为控制外汇资源而高估本国货币币值,致使金融资产价格严重扭曲,因此无法反映资源的稀缺性。3. 金融深化内容:表现:通货膨胀受到控制,实际利率为正数利率弹性大,金融资产吸引力强货币化程度稳定上升对外债和外援的依赖性下降汇率自由浮动,不存在黑市和倒卖多种层次多种类型的金融机构并存和竞争金融深化政策主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18 页16 / 18 彻底改革金融体制,减少政府对金融业的干预,消除金融抑制,推进金融深化,以促进经济增长取消对存贷款利率的人为干预放弃以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的做法放宽外汇管制努力发掘本国资本,减少对外国资金的依赖性4. 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1)爱德华肖认为以取消利率和汇率管制为主的金融自由化政策具有一系列正面效应:储蓄效应,投资效应,就业效应,收入分配效应,稳定效应,减少因政府干预带来的效率损失和贪污腐化。(2)麦金农从金融自由化的导管效应和替代效应来解释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货币与实物资本的互补性假说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需求函数:(M/P) 的 D次方 =L(Y,I/Y,d-P)。其中, (M/P) 的 D次方为实际货币需求, M是名义货币存量,P 是价格水平; Y 为收入; I 为投资, I/Y为投资占收入之比; d 为各类存款利率的加权平均数,P为预期通货膨胀率,d-P为货币的实际收益率。金融自由化的导管效应:I/Y=f(r,d-P) ,r 是实物资本的平均回报率。“导管效应”货币存款的实际利率对投资的这种正向影响。5. 金融创新的原因:(1)国际金融业的飞速发展和日趋激烈的竞争(创新的外在压力)(2)规避和控制风险(3)规避管制,竞争资金来源(4)技术进步的推动,尤其是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金融创新铺平了道路。6. 金融创新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积极作用:(1)促进了金融业的竞争,提高了金融系统效率(2)使商业银行等存款性金融机构摆脱了困境,获得迅速发展(3)丰富了金融交易品种,促进了金融市场的一体化(4)增强了经济主体应对和转移金融风险的能力(5)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投融资条件(6)促进了金融改革,推动了经济发展负面影响:(1)金融创新使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下降(2)金融创新增大了金融系统所面临的风险(3)金融创新增加了金融监管的难度,加大了社会管理成本(4)金融创新削弱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第十二章金融稳定与金融监管重要概念:1. 金融稳定:金融体系功能运作良好的一种标志,最终目的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2. 金融风险:在金融活动中,由于金融市场中各种变量的不确定性,导致经济主体遭受损失的可能性。3. 金融脆弱性:金融制度、结构出现非均衡导致风险积聚,金融体系丧失部分或全部功能的金融状态。狭义的金融脆弱性是指金融内部的脆弱性。广义的金融脆弱性是指金融体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18 页17 / 18 中的一切风险积累。4. 金融危机:金融脆弱性到达一定程度,即金融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爆发出来所导致的整个金融体系或局部金融体系组成部分的混乱和动荡。问答:1. 金融稳定的特征:(1)全局性:宏观金融系统的稳定(2)动态性:金融稳定是一个动态、不断发展的概念,其标准和内涵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改变(3)效益性:金融稳定是福利增进型的状态。(4)综合性:金融稳定是事关经济金融全局的一项系统工程2. 金融稳定的标志:(1)物价稳定是金融稳定的重要条件(2)银行业稳定是金融稳定的核心(3)金融市场稳定是金融稳定的重要表现3. 解释金融脆弱性理论:(1)信贷市场视角的解释:明斯基“金融不稳定性假说”认为,信用创造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和其他贷款者的内在特性使得他们不得不经历周期性危机和破产浪潮,而它们的困境又会被扩散到经济体的其他部分。明斯基把借款企业分为三类:风险规避型企业,投机型企业,高风险企业。明斯基认为银行家未吸取教训致使金融危机频发的原因有两个:代际遗忘,迫于竞争压力。克瑞格从贷款人及银行的角度对金融脆弱性进行了解释,他提出“安全边界”概念,提供一种保护以防不测,避免重蹈覆辙。(2)资产价格视角的解释:金融资产价格的过度波动是金融体系脆弱性的重要根源。(3)信息经济学视角的解释: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金融机构并不能总是高效率、低成本地实现对借款人的筛选和监督。4. 金融风险种类:(1)政策性风险:由于一个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动可能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2)市场风险:在市场交易中,由于基础金融变量,如汇率、利率、股票和债券价格、金融衍生产品价格、通货膨胀率等方面的变动引起的金融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值发生变化而给金融活动主体带来损失的可能性。(3)信用风险:由于交易一方当事人不愿意或不能够正常履行契约而导致另一方遭受损失的风险。(4)流动性风险:由于金融资产或金融产品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金融机构本身的资金流动出了问题。(5)操作性风险: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或外部事件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6)道德风险:在交易中的一方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在双方签订合约后为了谋求自身利益而违反市场规则或道德规范,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5. 金融危机特点:(1)超周期性和突发性(2)马太性:银行出现流动性问题时,越是严重,存款人越是参与挤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的马太效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页,共 18 页18 / 18 (3)潜伏性(4)连锁性和传染性(5)破坏性(6)国际游资成为当代金融危机爆发的导火索6. 银行业危机理论:(1)货币政策失误论:弗里德曼认为,导致货币政策失误是导致金融动荡的根本原因。(2)货币存量增速论:布拉尔纳和梅尔泽尔认为,货币存量增加的速度可能会导致金融危机。(3)银行体系关键论:托宾认为,银行体系在金融危机中起着关键作用。(4)银行挤兑论:戴蒙德和戴维格认为,银行作为一种金融中介机构,其最基本的功能是将不具流动性的资产转化为流动性的资产,但正是这种功能本身使得银行容易遭受挤兑。(5)道德风险论:克鲁格曼认为,金融中介机构具有很强的从事风险投资的欲望而很少考虑投资工程的贷款风险。但如果资本工程放开,国内的金融中介机构可以在世界资本市场上自由融资,那么由政府保险引发的道德风险就可能导致经济的过度投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8 页,共 18 页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