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考点一线索思路及结构作用文本展示典例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28 分) 耳边杜鹃啼罗琅午夜梦回,睡不着觉时,我通常起身看书或写稿,醒的时间无定时。近来醒来常听见悲切鸟啼,像贺铸词忆秦娥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杜鹃鸟通常在二月份起就开始夜啼,唐诗中有 “杜鹃枝上月三更 ”。年年二月起,它的凄厉悲切的啼声,时近时远。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片树林,那一片树林,晨昏可听到各种鸟鸣, 自然每年也少不了杜鹃的 “不如归去 ”的鸣叫,夜半鹃啼大概也发自那里。据说杜鹃啼到吐血而死。三月份姹紫嫣红的“山踯躅 ” ,有人叫 “映山红 ” ,更多人则叫它为杜鹃花。传说是因杜鹃啼叫吐血亡后,这花便是它的血化成的。杜鹃鸟开始啼叫, 正是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像现在已四月立夏, 我在浅水湾头,耳边还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自山边。看来花虽已谢而鸟未亡,可见啼血化花只是美丽的附会。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 是不值得恭维的。 据说它不自己营巢, 产卵在地上,等到其他鸟类出去觅食, 剩下空巢, 它就把卵偷偷放进别人巢中,等别的鸟代它孵育。这自然不是一位好母亲所为。想来小鸟孵出来后, 可能还要别人代它喂养到毛翼丰满,能自行觅食为止。这鸟比起乌鸦燕子的母性,显得不负责任,好在它能整天悲悲切切却引人同情,所以有说它是杜宇望帝的化身,使“蜀人悲子鹃鸟鸣”哩!据说逆旅中的游子,听到这种啼声,常动起思家归心,唐代无名氏杂诗云: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5 页有家归不得时,整天却听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 ,心中的烦躁牵挂之情可以想象。 杜鹃啼声凄厉悲切, 古今公认, 但它的声音大概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附会。有人听出它是 “姑姑,姑姑 ” ,也有人听出是 “姑乎,姑乎 ” ,而潮州人则听出是“姑虎,姑虎 ” ,且凭这啼声,编织成一个动人的故事叫做姑嫂鸟,潮州家喻户晓,还在舞台演出。潮州旧历四月盛产杨梅, 到了端午便过时。 杨梅开花在初春, 也正是杜鹃启啼之时。传说有姑嫂两人善于绣花,工艺精湛,能亲见之花均被绣尽,唯独未见杨梅花的样貌,而杨梅开花在夜间,开完便谢,同时杨梅多种于山林。封建时代的妇女三步不出闺门, 她们两人深以未能亲见杨梅开花为憾,于是相议于月明之夜,结伴离家到杨梅林中观赏杨梅花开的形状,准备把它绣出来。 当她们到杨梅林时,遇见一只老虎, 嫂子惊得昏了过去, 及醒来,不见小姑。于是一路呼唤 “姑姑,姑姑” ,后来叫得精疲力竭,发现小姑的鞋子,知为虎所噬,于是啼“姑姑”变成“姑虎” , “姑虎” ,因怕回去婆家责骂,叫至吐血而死,死后化成鸟,在每年杨梅开花时即开始呼叫,一直要叫到端午杨梅过后为止。潮州人叫这种鸟为 “姑嫂鸟 ” ,而不说它是与杜宇有关。一种鸟有这样那样的传说,自然是各地有不同人创造的故事。文学作品是人创造出来的, 故事同环境、时间相结合,可以编成动人的作品。即使像杜鹃这样不值得恭维的鸟,一样可以附会成凄婉哀伤的故事。当我们听到这些故事,甚至读到前人写的诗词时,我们同情其故事, 就自然忘记了这种鸟的恶行为, 可见文学手段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人们也喜欢把一些耳闻眼见的事物,与美好的传说结合在一起。 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而且还会继续下去。思路呈现1.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4 分) 【思路】(1)本文标题时“耳边杜鹃啼”,一般标题中的事物在行文中有什么作用?答:(2)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归纳各部分内容。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5 页(3)紧紧围绕谋篇布局来分析:文章怎样由“杜鹃啼”引出话题?联想到了哪些内容?“杜鹃啼”与本文引用的诗词、传说有什么关系?答:【点拨】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杜鹃啼”和“在布局谋篇中的作用”。【答题】答:答案文章以“杜鹃啼”为线索将杜鹃啼叫的时间,杜鹃啼叫的悲切状况, 以及杜鹃鸟啼叫声的附会情况结合起来。文章以“杜鹃啼”统帅文章引用的诗词和传说故事,将其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2.文章开头部分引用贺铸的词句,有什么作用?(4 分) 【思路】(1)贺铸的词句写了什么内容?与文章主题有何关联?答:(2)文章开头在结构上与文章其他部分有什么关联?答:【点拨】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文章开头”和“词句”“作用”。【答题】答:答案烘托了杜鹃鸟的凄美形象, 引发了人们对杜鹃鸟的同情, 也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意味和文学性。品一品分析散文结构题时, 首先要从文章结构和主题的角度整体把握文本。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5 页构是思路的外在体现,阅读时只有把握住散文的结构,才有可能真正把握文本,为进一步赏析文本做好铺垫。 分析散文的结构就是根据一篇散文的线索和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它的段落层次、开头和结尾、过渡和照应等问题,即段与段之间的关联。分析文章的线索作用, 常需要为文章划分段落, 各段内容即是线索贯穿的内容;或从总体上将文章内容分类为几个方面概括。有时还需分析线索所表现的情感或艺术效果。分析重要语句或段落在文中的作用,首先要关注段落的位置, 筛选文中的关键句(中心句 ),理解并能够概括出该段落的内容要点。然后再结合该段在文中的位置,分析句子 (段落)与前后文之间的关系, 以及对于表现主题所起的具体作用,甚至有时还要分析艺术手法及其效果。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可只出现一个术语, 而不顾其他。 从高考阅卷来看,既要用术语答出要点,又要有具体分析,否则常难以得满分。多点训练1.文章中间引用唐代无名氏的杂诗诗句,有什么用意?(6 分) 答:答案渲染了杜鹃鸟啼叫声的凄厉悲切, 进一步加深了游子“有家归未得”的思乡愁绪。2.文章用了较大的篇幅叙述“姑嫂鸟”的故事,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6 分) 答:答案相对诗词、传说的片段引用,“姑嫂鸟”这一民间故事则为完整叙述,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杜鹃鸟传说的美好意义。“姑嫂鸟”的故事,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3.选取一个角度, 结合文章对“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的原因加以探究。 (8 分) 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5 页答案(示例一 )文学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 是不值得恭维的凡鸟, 但在文中却发生了变化。 文章引用贺铸词忆秦娥句“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和唐人诗句“杜鹃枝上月三更”, 烘托了杜鹃啼的凄美。 啼血化花的传说, 用杜鹃花的美丽衬托了杜鹃鸟美好。杜宇望帝和“姑嫂鸟”的传说,则赋予杜鹃鸟道德和情感意义。上述诗词和传说, 赋予杜鹃鸟美好外形和高尚品格,美化了杜鹃鸟。 把不无恶名的凡鸟提升为具有美好色彩的文学形象,显示了文学的力量。(示例二 )杜鹃鸟已成为中国文学中表达思归之情的符号。杜鹃鸟的文学形象总是或隐或显地与“不如归去”的啼鸣声系在一起。 古往今来,大量的文学作品经常用杜鹃鸟啼来表达思归之情。比如本文引用的唐人诗句 “早是有家归未得, 杜鹃休向耳边啼”,就鲜明地表现了这一特点。 即使在作者看来,杜鹃鸟的叫声也表达了思归之情。可见,杜鹃鸟作为文学形象, 已经成为中国人表达思归之情的文学符号。(示例三 )契合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杜鹃鸟这一文学形象蕴含丰富: 杜宇望帝的传说表达了爱国思想;“姑嫂鸟”故事表现了求真求美的理想; 唐人诗句“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表达了思乡之情。 这些丰富意蕴, 寄托着中国人对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追求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契合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对点训练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5 页好题展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20 分) 四堡雕版冯骥才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 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其他几个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等,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唯有这“天高皇帝远 ”的建阳从中古一直走到近代。 我喜欢建安【注】图书的民间感。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 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观念融入坊间。明代以来,杭州、苏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向文人之雅致, 建安图书却始终执拗地固守着它的平民性。大众日常消遣的故事、 笑话、野史,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卜以及专供孩童启蒙的读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 今天看来,这种由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纯朴的气质便是建安版特有的审美品格了。然而,建安图书真正的福气, 是它至今还保存着一个雕版印刷之乡四堡。中国古代雕版基地大都空无一物,只剩下建安的这个“活化石 ” 。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吗?四堡身在闽西, 肩倚武夷山脉, 地远天偏,这种地方正是历史的藏身之处。但现代化法力无边, 近几年古镇也热闹起来了。 不过令我吃惊的是, 这里居然还完整地保留着二百年来声震闽西的印书世家邹氏的坊间与宅第。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间房子,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九厅十八井 ” 。在四堡,这种房子都是一半用于生活,一半用于印书。可是,无论陪同我的主人怎样指指点点地讲述,我也无法想象出往日那种奇异又儒雅的景象来。倘若留意, 那又细又弯高高翘起的檐角, 鸟儿一样轻灵的木雕斗拱, 敷彩的砖雕,带着画痕的粉墙, 还残存一些历史的优雅。 但挤在这老宅子里生活的人们,对此早已视而不见。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高大的墙体全都糟朽,表面剥落,砖块粉化;地面的砖板至少在半个世纪前就全被踩碎了;门窗支离破碎,或者早已不伦不类地更换一新; 杂物堆满所有角落, 荒草野蔓纠缠其间。唯一可以见证这里曾是印坊的, 是一些院子中央摆着的一种沉重的石缸。它是由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5 页整块青石雕出,岁月把它磨光。 当年的印房用它来贮墨, 如今里边堆着煤块或菜,上边盖着木板;有的弃而不用,积着半缸发黑和泛臭的雨水。生活在这拥挤的黏湿的腐朽的空间里,是一种煎熬。 特别是电视屏幕上闪现着各种华屋和豪宅的时候, 人们会巴望着逃脱出去, 切盼现代化早日来到, 把它们作为垃圾处理掉。 这就是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最后一个“活化石 ”必然的命运么?应该说当地还是有些有心人的。 他们将邹氏家族的祠堂改造为一座小型博物馆,展示着从四堡收集来的古版古书,以及裁纸、印书、切书、装订等种种工具。还将此地雕版的源起、沿革、历代作坊与相关人物,都做了调查和梳理,并在这小展馆中略述大概。 可是当我问及现存书版的状况时,回答竟使我十分震惊只有一套完整的书版!难道这块生育出千千万万图书的沃土已然资源耗尽,贫瘠得连几套书版也找不出来?其实并非如此。 直到今天,无孔不入的古董贩子还在闽北和闽西各地进村入乡、走街串巷去搜罗古书古版。四堡人穷,自然就拿它们换钱。文化受到自己主人的轻视才是真正的悲哀。四堡的雕版印刷肇始何时, 仍是一个谜。 但它作为建安版的一个产地,自然属于中华雕版印刷史源头的范畴。特别是宋代汴京沦落, 文化中心南移, 印刷业便在福建西北这一片南国纸张的产地如鱼得水地遍地开花。明清两代,建安图书覆盖江南大地,这也正是四堡的极盛时代。可是到了19 世纪,西方的石印与铅印技术相继传入, 四堡的雕版便走向衰落。 从大文明的系统上说, 中华文明传承未断;但在许许多多具体的文化脉络上,我们却常常感受到一种失落!在龙岩、泉州和厦门, 我都刻意去古董店考查建安书版的流散状况。在四堡见不到的书版,在这些商店里很容易见到。不过一位贩子对我说:“你出大价钱也买不到明代的版子了。 ”我相信他的话。受制于经费的拮据,在这些文化沃土上,到处是古董贩子,反倒很少看到专家的身影。? 四堡现有的书坊不会坚持太久,残剩在民间的古版又会很快灭绝。照此说来,最终的结果是, 我们这个曾经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就不再有“活态的见证 ”可言了?? 那么,谁救四堡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5 页(节选自癸未手记,有删改 ) 【注】 历史上建安、建阳二县多次分合。印刷业兴盛时,建阳等地的印坊多沿用建安之名。精炼成钢1.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文章是怎样围绕这一线索谋篇布局谋篇的?(4 分) 【思路】(1)本文_是什么?(2)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归纳各部分内容。(3)紧紧围绕 _来分析:文章是怎样开篇的?是怎样围绕“_” 来写作的?【点拨】理解各段文意,统观全文来分析,注意关键词“_”。【答题】答:2.简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4 分) 【思路】(1)_写了什么内容?(2)本段在 _与前后文有什么关联?【点拨】注意四堡雕版的文化背景。 建安雕版文化是历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本文介绍建安雕版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建安雕版文化的_。【答题】答:精炼成钢答案1.【思路】(1)标题(3)谋篇布局四堡雕版【点拨】布局谋篇答案文章以“四堡雕版”为线索。 作者先写了对四堡雕版儒雅景象的期待和进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5 页行实地考察的愿望;接着写四堡雕版现实情况及面对四堡雕版现实窘境的痛心、无奈与不甘; 最后写作者对四堡雕版前途的担忧,发出对这种文化遗产进行拯救的强烈呼吁。文章围绕“四堡雕版”,层层递进,串起全文。2.【思路】(1)第二段(2)结构上【点拨】喜爱和敬意答案承接上文“如花似锦的猜想”,引起下文对四堡雕版的介绍。 写建安雕版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富有民间气质的审美品格,表达作者对它的喜爱和敬意,为介绍四堡雕版提供历史和文化背景。多点训练1.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4 分) (1)心中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答:(2)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答:答案(1)对比、比喻。将对四堡雕版文化繁盛状况的美好想象比喻为“花” “锦” ,又将美好想象的破灭比喻为“灰飞烟灭” ,二者对比,突出对四堡雕版现状的失望。(2)拟人。化抽象为具象,生动地表现时间过去久远,四堡雕版印刷业盛况不再,寄寓了作者的惋惜和对当地雕版文化的追怀。2.请根据本文概括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4 分) 答:答案西方石印与铅印技术的冲击; 现代商业文明的冲击; 民间对先人文化遗产的漠视;政府和专家重视不够。3.文中的五个问句,意蕴丰富,设置巧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4 分) 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5 页答案第一个问句,表明作者对四堡雕版儒雅景象的期待和进行实地考察的愿望;中间三个问句,表现作者在面对四堡雕版现实窘境时的痛心、无奈与不甘;最后一个问句, 表现作者对四堡雕版前途的担忧,强烈呼吁对这种文化遗产进行拯救。五个问句,相互关联,层层递进,表现了作者对四堡雕版文化历史兴衰和未来命运的反复思考与追问,形成文章内在有机的文脉,串起全文。刷题强化篇一、(2018 江苏如皋高三联考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20 分) 担个日头回家帕蒂古丽我和弟弟抬着一塑料桶柴油, 追着日头往西边赶。 日头矮矮的, 从弟弟的棉帽上,滚到他窄溜溜的肩上。赶累了,弟弟蹲下来, 把担子的一头撂在雪地上。 日头从弟弟斜下去的担子那头,滚到了雪丘背后,像一个茸茸的毛线球,被几棵野柳拦住,在野柳枝挂了一下,就一骨碌扎进了雪窝子里,拦也拦不住。家里的油灯,已经有几个月不亮了,就等着柴油点灯。桶底最后一点柴油,被爹爹滴进了马灯里, 只在夜里去羊圈看分娩的母羊时,才点一小会儿,然后又很快地被爹爹吹灭。他说,夜里没有了煤油灯,就等于没有了眼睛。我们在太阳收回洒在雪窝子里的最后一点碎光前,抢着走完了一半的路程。弟弟回头朝我看了一眼,撂下担子的那头说:“姐,我的腿累累的,没有力气。 ”他乞求地把眼光投向不远处一丛灰白色的树窝子,那里是魏家庄。爹爹带着我和弟弟住过魏家庄魏皮匠家。我给弟弟打气:“我们晚上就住到魏皮匠家,再加把劲! ”弟弟使劲点点头,然后蹲下身去,抬起了柴油桶。迎接我们的是魏皮匠家的狗, 它叫了几声, 过来嗅嗅我和弟弟, 围着柴油桶转了一圈,甩甩尾巴走开了。魏皮匠最小的儿子一掀棉门帘走出来,从屋内带出一股热热的雾气, 我闻得出那是揪面的葱蒜味道。魏皮匠家装了电灯,照得屋里明晃晃的,像是白天。吃饱了肚子,弟弟央求魏老九: “夜里我们到院子里捉迷藏。 ”魏老九笑笑,摸摸弟弟的头: “捉迷藏鞋子会湿掉, 明天一早就赶不成路了。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5 页魏老九打开了一个电匣子, 里面黑白的小人都是活动的,会唱会跳。 我们对着那些个活动的小人傻坐了半个晚上。夜里弟弟爬进了被窝还在嘟哝: “黑匣子那么好看,难怪九哥不跟我们捉迷藏。 ”我拍拍弟弟的脑袋:“睡一觉,日头就出来了。 ”早上睁开眼睛,日头明晃晃地趴在窗户上,探着头在催我们上路。魏老九已经从锅里捡出热腾腾的玉米面馒头端到桌上。我和弟弟抹了把脸,一人捧了一个热馒头, 就去找昨晚放在门背后抬柴油的木担子。魏老九冲我们笑笑,自个儿提起柴油桶子,一掀门帘,大步跨到了院子里。我提了担子, 拉着弟弟, 一路追着魏老九在雪地里踩出的大脚窝跑。等我和弟弟把馒头丢进了肚子, 魏老九的身影在很远的地方晃动着,只有一个小麻雀那么大。我们在一片坟地里追上了魏老九。他立在坟地中间的雪路上等我们,见我们呼着热腾腾的白哈气跑上来,就弓下身子冲我们笑。“过了那片坟地就是运河,从结冰的运河上走过去,大梁坡村就不远了。”顺着魏老九手指的地方看过去,能看见村口的那棵老榆树。魏老九停在原地不走了, 他看着我们抬着油桶走出坟地老远,还立在坟地中间朝这边招手。 直到我们下了运河堤坝, 从冰面上一边走一边滑到了对岸,魏老九的影子才往回去的方向慢慢移动。弟弟说: “九哥有小匣子,就不捉迷藏了,鞋子也不会湿掉了。姐姐,我喜欢鞋子湿掉,夜里爹爹帮着我们烤。 ”其实我心里头也这么想,弟弟走在前面,看不见我点头。“姐姐,昨个天黑我们经过了那个坟地了吗?”“黑地有黑地的好处,黑地里,坟头也只是些矮矮的雪丘,没啥了不起。”我哄弟弟。弟弟说: “我们朝着村庄走,日头也跟着我们回大梁坡,姐姐,日头肯定欢喜呆在大梁坡,不欢喜呆在魏家庄。 ”“嗯。昨天我们快走到魏家庄,日头就藏进雪地里了。魏家庄有电灯,我们村没有,我们村有日头就行。 ”我应着声,换了个肩膀,日头从担子的左边移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5 页了右边。“对,日头出来,我们就去放羊,等日头睡了,我们就捉迷藏。”弟弟在前面看着那棵老榆树一路小跑。 我在后面护着柴油桶, 它是我们担在担子上的日头,我生怕弟弟把它摇落了。我跟弟弟说:“走稳了,咱们把日头担回家去。 ”弟弟把小肩耸得高高的, 冻得通红的手一甩一甩的。 我在后面嘻嘻地笑, 日头在担子上也乐得一颠一颠的。(有删改 ) 1.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二段的作用。(4 分) 答:答案内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日头迅速落山的过程,表达了“我”因太阳落山而着急的心情。结构: 为下文写“我”与“弟弟”在魏家庄住宿作铺垫,引发“弟弟”对于日头的憧憬。2.文中的“弟弟”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4 分) 答:答案(1)柔弱而坚强。“弟弟”的肩窄溜溜的,而抬柴油桶回家很累,他在“我”的鼓励下坚持了下来。(2)天真快乐。“弟弟”喜欢捉迷藏,喜欢鞋子湿掉,抬柴油桶时把小肩耸得高高的。3.文中为什么多次写到“捉迷藏”?请简要分析。(6 分) 答:答案(1)捉迷藏满载着童年的乐趣;(2)捉迷藏能体现浓浓的父爱;(3)引发关于文明的发展 (电视)对传统 (捉迷藏 )的冲击的思考。4.请结合全文探究“日头”的丰富意蕴。(6 分) 答:答案(1)指天上的太阳,指担子上的那桶柴油;(2)象征着光明、温暖、希望;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5 页(3)也指童年的简单、充满乐趣的生活。二、(2018 苏州市高三模拟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文后各题。(20 分) 山城施蛰存如果你相信昆明是一个山城, 那么拿我现在所小住着的地方比较起来,她就有点不配这个称了。 昆明的确是一个建筑在山国中的城市,但是我们如果要想像一个山城,那么像目下的昆明那样地不缺少一切近代物质设备的城市是不会浮现在我们眼前的。 我愿意把山城这个名词用之于宜良,用之于路南, 甚至用之于大理,但决不是昆明。我现在所住着的是一个离昆明一百余公里的小城。说她是一个小城, 这是一个外省人的口吻。 她实在并不比我所曾到过的宜良、路南这些县城更小。 她有邮政局和电报局,她能够供给你法国的脂粉, 甚至德国制的注射剂。 然而不管一切,她还是我所旅行过的许多县城中最配称之为山城的地方。这是因为她还保留了一个山城所该有的特殊气息。我在这里已经算是住下来了。 早晨,我定首先看见妇女们在门口操作,或是扛了农具出城去。当那些幸福的男子起床来,端一个矮凳坐在门口,吃茶、晒太阳的时候,一定是快要到正午了。正午,城里的街上是寂静的,年轻人都聚集在城外汽车站旁边的几家茶馆或小食铺里,等候来往的车看热闹。 无所事事的日子虽然好像很悠长, 但终于到了黄昏, 于是你可以听见牧人在吹起哨子赶着牛羊进城了;驻屯营里吹起生疏的喇叭, 召集士兵归队了; 打柴的老妇人伛偻的背上负着一捆柏枝或松毛从小巷里穿出来了一排荒凉的雉堞渐渐没入黑暗的夜色中, 于是这小城中唯一西街上是透露着光亮的地方,因为一切的店铺都在西街上,别的铺子虽然都早已关了门, 而茶馆宵夜铺却正当热闹的时刻,何况茶馆及宵夜铺又占了所有的商铺的半数以上。但是,它们虽则卖夜市,才过十点钟,所有的光亮便已全部熄灭掉。现在是狗的城市了。它们逐着,叫嗥着,在绝对的黑暗中,使一个不习惯早睡的旅客,在枕上会仿佛感到土匪来攻城的征兆。赶街子是使人们的生活形成一种特殊样式的主因。这里的人从来不作每天的计划。 “一日之在于晨 ” ,这句古谚于他们是没有用处的。对于他们,每一个月并没有三十天,而是只有六天,因为他们每五天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15 页赶一次街子。一切的事情都得在街子天做。 买鱼肉鸡蛋蔬菜米粮, 均须到街子天,错过了这个街子天, 就得等下一个街子, 于是五天就很容易地过去了。 医生什么人,也是赶街子的。人倘若生了什么病,五天之内没有变化是幸福的。医生给你诊了脉,给你留下五天服食的药, 你就等到下一个街子天再请教他。警察也是赶街子的,当警察不够维持秩序时, 不得不让过去被裁的警察来临时服务一下。这就是赶街子的警察,谁知道他们在非街子天做些什么事呢。人们永远很迟缓, 永远很闲懒, 永远没有时间的观念。 很少人家有一个钟或表。既然今天或明天都没有什么关系,上午与下午更有什么分别呢?你说,这不是赶惯了街子对他们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吗?我不喜欢,并且也不习惯于这种山城里的生活, 但我既在这里住了几天之后,也似乎稍微发现了她一点好处。我常常会想起“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这一副对联,仿佛很可以用来贴在这里的城门上。然而这种和平与淳朴的好处,到底只堪从想象中去追求的, 比如你身处于一个烦嚣的都会里,偶尔憧憬一下这样的山城生活,那是对你很有裨益的。如果你真的来到这里住下去,像我一样,我想你倘若不能逃走, 一定会苦闷至极的。 然而你或许要问, 为什么我终于没有逃离,而还在这里住下去呢?是的, 请你凑过耳朵来, 我将指点给你看一个地方, 并且告诉你,那是怎样一个地方,会使我对于这寂寞的山城抱着希望。(有删改 ) 5.文章开头从昆明写起,有什么作用?(4 分) 答:答案通过否定昆明是真正的“山城” ,突出宜良等地更具山城特色;照应文题“山城” ;引出下文对真正山城的叙写;激发读者思考,引起阅读兴趣。6.山城保留了哪些“特殊气息”?请简要概括。(4 分) 答:答案社会环境和平安宁;生活节奏缓慢,有规律;民风淳朴;人们清闲慵懒。7.作者为何详写赶街子的场景?请简要分析。(6 分) 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15 页答案赶街子场景具体写出了山城人迟缓闲懒、没有时间观念的生活特性; 赶街子是山城人的生活形成一种特殊样式的主因;以点带面,具体刻画出山城的生活状态,给人深刻印象。8.本文重点叙写山城生活,请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6 分) 答:答案对和平淳朴生活的向往;对山城中人们迟缓闲懒生活的不满;小住山城,对自己单调乏味生活的苦闷、无奈;滞留山城,找不到更好去处,感到迷惘;身处山城,依然能在寂寞里抱有希望地自我安慰(自嘲)。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15 页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