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工商管理人才培育机制的创新论工商管理人才培育机制的创新 1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目标定位改革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首要是专业学科与课程的调整。 过去十几年中, 我国高等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设置几经调整,对专业课程面过窄的问题和学科内容老化问题有了一定的改善。 虽然20 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 高校教育思想、 教育观念有了比较大的转变,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是,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其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目标的实现, 也非一朝一夕即可以完成。 教学改革的难度在于思想观念(包括教育管理部门的思想观念、 学校的思想观念、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观念)的转变、教学资源的配置(含师资配置、教材及实验实习条件配备等)、社会的认可度以及自身改革方案的创新与实践等,诸方面构成了一个直接面对培养对象的过程, 这就决定了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只能采取“小范围跨大步、大范围跨小步,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的实施战略。即使我们的教育思想、观念都相当清楚了,认识也相当统一了,物资条件也具备了,也还有适应中国国情、校情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达到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完成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任务,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创新与实践。作为地方性、应用型地方高等院校,必须对自己的办学目标、学科定位、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历史沿革,甚至办学条件、风格及区第 1 页 共 11 页域经济发展状况, 探索出独具个性特征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方案,并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 逐渐形成独特的育人环境、风格和品位。 2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的几点做法中国高校之间的个性特色, 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和要求, 决定了不同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中的个性特征, 体现了改革实践中的不同创新和闪光之点。 这些创新和闪光点,高校可以相互借鉴,但不可能照搬。以下就重庆文理学院近年来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作一归纳、总结。 2.1 创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长时间以来,教育界就一直存在“专才”与“通才”之争。 本文认为, 从终身教育角度看,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宜以“通才”为主,着力提高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但从各种专门职位都有专门分工角度讲, 又要求高等教育给受教育者以一定的工商管理专门知识。从当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实际出发, 重庆文理学院慎重地选择了培养“职业经理胜任力为目标的工商管理专门人才”的办学理念。为了落实这一理念,从 2003 年起,重新构建了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分一课堂教学计划、 二课堂教学计划和第三课堂。 一课堂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 二课堂以学生参加科技活动、教授小助手、企业经济调查、学科竞赛、创业大赛及学生社团中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等为主; 三课堂就是到企业一线去见习、 顶岗实习。一课堂由教务处、教学院(系)组织实施,二课堂由部分专业教师和导第 2 页 共 11 页师组织实施,第三课堂由学工部组织实施, 如在创业孵化园创办微型企业,参与企业经营活动, 为本地中小企业进行策划与指导。为了强化综合素质的提高并使之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提出和实施了工商管理教学,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与地方工商业经济发展实际接轨的原则, 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 立足地方工商企业现状,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既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和较大的发展潜力。 为此,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的相关政策的规定, 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众多中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确保培养质量,使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顺利成为工商管理从业人员, 具备工商管理人员从业资格, 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另外,通过对社会需求深入地调查研究,把握区域工商企业的发展趋势,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进行不断地调整的指导思想,推出了一个基本原则和两个实施办法。 一个基本原则是“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两个实施办法,其一是按文理工商进行大类培养, 其二是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 根据上述原则,学院一改过去由教研室单方面制定教学计划的方式。 首先,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对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需要, 提出了四年制本科教育课内总学时不超过 2600 学时,并规定各类学科课程所占比例(含选修课):(1)公共基础课组合占 30%左右;(2)专业技术基础课组合占 30%左右;(3)专业技能课组合占 40%左右,设置了人文社会科学第 3 页 共 11 页类和自然科学类公共任意选修课,并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爱好和职业意向在全校跨专业、 跨院系选课进行辅修,全面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这一基本框架, 大力度改革了传统的专业教育模式,保证了公共基础知识模块和技术基础知识模块的厚度, 削减专业课模块的深度,扩大专业知识的广度。此外,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还分两个模块方向:一是涉外企业管理方向;二是中小企业管理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今后的就业意向在某个方面进行深化学习, 这对学生深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传统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突破,给宽口径、高素质工商管理专门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 为复合型、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成长开渠放水随着现代社会、科学和技术问题的高度综合性增强,复合型、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受到广泛的关注。 重庆文理学院作为地方性多科性高等院校,如何让复合型、应用型和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更好地成长,让部分自身条件好、愿意更大范围拓宽知识面的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自我职业规划设计, 已成为学校高层管理者思考的热点。 重庆文理学院与全国若干兄弟院校一样, 推出主辅修和创意、创业培训制度。主辅修制,主要是为学有余力的在校本科生开凿出的一条通往获取复合型知识的渠道。 而创意、创意培训则主要是为有特殊才能和一些特殊偏才学生加以专门培养和指导, 帮助他们创业成功。2003 年,在学校统一教学规划指导下,正式推出了主辅修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1)凡学习成绩达到优良程度的学生均可申请选修学第 4 页 共 11 页校已开设的另一个专业作为自己的辅修专业, 如管理类可以选择经济类、工程类、文学类等;(2)已开设的任何本科专业,在制定本专业主修教学计划的同时, 都必须制定出以本专业为核心的辅修课程的教学计划,即已开设的任何本科专业教学计划,必须主辅修配套。在实践过程中,又推出了第二专业计划,让对辅修仍不满足的学生再走一步。于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主辅修制度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其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保证自己主修专业学习任务完成的前提下, 尽可能选择另一专业为辅修专业, 完成规定教学计划(一般 30 学分左右)者,由学校发给辅修专业证书;其二,学生在选择辅修专业学习后,因各种原因(如学习压力大等),不能全部完成辅修专业规定课程者,通过的课程学分数作为任选课学分计入本人主修专业教学计划进行学籍管理,未通过的课程不计学分,也不作学籍处理;其三,对完成辅修专业教学计划仍有余力余兴者, 可将此专业作为第二专业继续深造(一般 60 学分左右),全部完成者,由学校颁发第二专业证书,跨学科的可申请第二学士学位。 同时, 鼓励优秀学生考研。 渠道打开后,又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措施,以培养出一大批复合型本科学历人才。 据调查,在最近几年,重庆文理学院的毕业生中有相当部分是凭借辅修专业应聘到各类工商企业工作和考取跨专业、 学科研究生的,有主修专业毕业证,同时持有辅修专业证的毕业生, 在人才招聘市场受到普遍欢迎。重庆文理学院从全国高校就业 60 强上升为 50 强就是明证。若干事实已充分证明, 主辅修制是本科阶段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良好模式,有必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第 5 页 共 11 页 2.3 重塑教育基本原则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教育学的基本原则。 长期以来,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模仿大工业批量生产的模式,忽视学生的个性特征,一个教学计划年复一年,成批培养“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只能从事专门工作,改换工作被称作专业不对口。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传统模式逐步受到冲击,积极推行各种形式的学分制,重因材施教基本原则, 这是 21 世纪中国高校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 重庆文理学院自 2003年学校升本后, 已推出学分制教学改革模式, 逐步形成以下三大特色:第一,合理实施选课制。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充分尊重学生个人选择和发展需求,在现有条件下:(1)在教学计划中开辟 20%左右的学分数由学生自主确定该学什么课程;(2)在有条件的任选或必修课程中,推行学生选择任课教师制度,以满足学生对教师的适应程度;(3)允许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安排学习进程,或部分改变既定学习进程。由于任选课程包含如下三大类,即跨专业跨院系的课程、学校专门为全校学生组织开设选修课程以及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所以在全校上万名学生中,每人的学习计划实际上都不一样, 在大基础一致的情况下,学习内容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新格局。第二,改革固定学制,适当将学制延长或提前。 本文认为这种办法是贯彻因材施教的有效模式。其基本思路是:以国家规定的四年或五年学制为基础,允许学生提前或延后完成规定学习环节和学分数, 并提前或延后毕业,目前大多数学校规定的时间是三到五年。(1)延后、提前还是正常毕业,完全由学生自己把握;(2)学生学习中途遇到客观环境的变化,如家庭第 6 页 共 11 页发生变故、经济承受能力等,可中断学习参加社会实践。比如有些学生, 因生病等原因而申请暂时中断学习一年或参军, 保留学籍和学分;(3)学生在规定学制内尚未完成学业, 可申请延长毕业时间继续学习,已学完规定课程,但不符合毕业要求的,给两种选择,申请延长毕业时间,直到完成全部学分, 或者持结业证先就业,在规定时间内回校申请补考,合格后换发毕业证书。第三,实行严格而又有一定灵活性的重修、重考制。这一制度含两层意思:(1)学生某门课程不及格,可以进行重修(学校规定必须重修),也可以选择重考(跟下一届学生一起参加该课程的结业考试);(2)学生已经取得学分的课程, 成绩不太理想,可以申请重考,刷新自己的课程成绩,低于过去成绩者不刷新。以此激励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某些核心课程的基本内容, 也为某些优秀学生,因某门课程的遗憾提供了更正的机会。 2.4 实施创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创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是一种理念, 是一种教育思想,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去体现,如何去发挥,是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又一个热点问题。 几年来, 学校逐步探索,其特色可归纳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为素质优秀、成绩好的学生开小灶。学校每年招收工商管理专业学生 90 余人,其中高考入学成绩由低到高相差 100 分左右,如何让素质优秀、成绩好学生在完成一般学业要求的基础上,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这一直是学校重点关注的问题, 为素质优秀、成绩好的学生的成长和有一定特长的学生选派优秀教师给予专门指导和教育是大家的共识。 (1)第 7 页 共 11 页每年入学新生就开始实施优异生计划, 选拔一定的优异生,选派优秀教师,尤其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专业基础知识的指导, 同时提升计算机、外语及人文素质水平;(2)对刚进校的学生,就开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方式进行特殊培养,比如为其选派导师,实行导师制,每个学生可深入导师科研基地, 与导师一起参加科学实验, 当科研小助手等工作,学校在开放性实验、图书资料等方面提供特殊服务,集中提升某些基础课程、人文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要求;(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模拟环境实验、参加全国学科竞赛、创业大赛等,在学生中创建出注重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良好学风。第二,为特长学生搭建成功的阶梯。大学的教育应体现在“大”字之中,学生在大学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多方面的, 学校应有一种机制,如组建学术团体、兴趣小组,并派专门教师带领、指导、鼓励并承认学生从多渠道去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为特殊学生、特长学生创造条件,搭好取得成功的阶梯, 比如鼓励部分学生参加全国学科竞赛、创办微型企业等。 第三,为学生创造各种学习条件和创业条件。首先是要建立起创新人才成长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 给学生精神上一种良性导向,同时创造多种机会,组织学生社团,让不同兴趣和特长的学生各得其所。让学生参与创业培训和创办微型企业。 重庆文理学院与校外多家企业有紧密联系, 建立了教学实践科研基地,如有名的中国电信永川分公司、 重庆红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及重庆名豪集团等, 校企联手打造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已成为当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另外,学生创业中心和微第 8 页 共 11 页型企业的创办,更成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领域。总之,重庆文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创新, 成效比较显著,成果比较突出,在由该成果送入社会的人才中,后期效果将更为显著。但是,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世界复杂多变的新形势,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 任务和特色问题必然会受到更大的关注。 2.5 加强创业意识的培养我国目前大多数高校所培养的学生都是在顺利毕业后去找一份安定、收入可观的工作,很少有自己去创业的愿望。各行各业的大发展为更多的创业者提供了诸多创业机会, 在我国就业压力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创业将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所以, 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和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使之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 2.6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教育学生多学知识, 牢固地掌握知识,这样反而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深,不能灵活地加以运用,操作能力差。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而言, 思维观念和方法(学知识的方法)尤为重要,所以,应加强对学生的观念和方法的培养, 这才能够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的相互联系,让学生真正理解到什么是管理。管理是一个过程和整体概念。 不能将其肢解后进行教学,不然的话,学生就不可能将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也不能理解管理的真正含义,当然,更谈不上做好工作了。第 9 页 共 11 页 2.7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结合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 为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事先落实了培训基地, 如中国电信永川分公司、重庆红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及重庆名豪集团等, 并就实践培训的指导方针、原则和具体措施进行商谈,签订合同。培训基地指派部门经理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员工亲自带、 教学生, 在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并进行实践技能考核。为加强教学的实效性,落实国家“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学校还专门聘请企业总经理、 职业经理人直接担任相关学科的教学工作。由于来自第一线,这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效果好,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工作适应能力强,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2.8 加强对学生的人格、道德品质的培养目前,管理道德问题在现代中国已经发展到十分严峻的程度, 最突出的表现是: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行贿受贿。如:短斤少两,江苏某农药厂所标有效成分为 25%,实际只有2.5%;掺杂使假,某些小厂将一般矿石粉碎后与沙土混合冒充磷肥,其有效含量只有 2.75%,国家规定最低的四级磷肥含磷量不得低于20%;移花接木,用别人的商标;劣质、仿冒事件,云南劣质饲料粉碎机伤人事件、伪造名牌商品事件等。所以, 加强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已显得刻不容缓,提高管理者的道德素质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作为高校应重视道德教育、第 10 页 共 11 页社会责任感教育,以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人格。 3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展望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大有方兴未艾之势,其改革的目标、任务也将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教育大众化、学习终身化和竞争激烈化方向调整和深化。 着力点将主要放在质量更高、 效益更好、规模更恰当、知识结构更合理四个基石之上。 随着企业经营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还应具备从事国际工商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朝涉外方向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综上所述,对于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在校生来说, 既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激烈挑战。因此,作为从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者,要视培养出社会适用的人才目标为改革己任, 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目标定位、实践创新大胆探索。作者:刘传富蒋先平单位:重庆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第 11 页 共 11 页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