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5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5页 / 共35页
第6页 / 共35页
第7页 / 共35页
第8页 / 共35页
第9页 / 共35页
第1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窦娥冤课件正窦娥冤课件正. .解读解读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 戏剧一般是通过矛盾冲突来塑造人物形戏剧一般是通过矛盾冲突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的,而戏剧冲突一般有三类:象表达主题的,而戏剧冲突一般有三类:人人物之间的冲突,人与环境的冲突,人物内心物之间的冲突,人与环境的冲突,人物内心的冲突。的冲突。那么本剧的主要矛盾冲突属于什么那么本剧的主要矛盾冲突属于什么类型的?类型的?1、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讨讨 论论: 张驴儿自己误把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张驴儿自己误把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 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愿担当死罪。 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枉,却反而被判以死罪;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枉,却反而被判以死罪;反映当时社会上强欺弱、恶欺善的现实;反映当时社会上强欺弱、恶欺善的现实;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庸,贪赃枉法;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庸,贪赃枉法;表现了窦娥的孝顺和善良。表现了窦娥的孝顺和善良。 这些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表现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小结:小结: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本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本剧的主要矛盾是人与社会环境的冲突。剧的主要矛盾是人与社会环境的冲突。 鲁迅先生说所谓鲁迅先生说所谓悲剧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撕碎给人看。撕碎给人看。窦娥冤窦娥冤活生生地展示了黑活生生地展示了黑暗社会吞噬人的过程,使观众的情感得到涤暗社会吞噬人的过程,使观众的情感得到涤荡,激起人们对黑暗社会的痛恨。荡,激起人们对黑暗社会的痛恨。教学要点:欣赏第三折戏教学要点:欣赏第三折戏 在第三折中,窦娥的形象在剧烈的戏剧冲突中被在第三折中,窦娥的形象在剧烈的戏剧冲突中被塑造的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请思考:本折可以分几塑造的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请思考:本折可以分几个场景?个场景?表现了窦娥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窦娥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可分为三个场景:可分为三个场景:情节结构情节结构押赴刑场押赴刑场 (怨(怨) (哭诉场面)(哭诉场面)诀别诀别 婆婆婆婆 (悲)悲) (诀别场面)(诀别场面)刑场三桩刑场三桩 (恨)(恨) (发誓场面)(发誓场面)即如下表:即如下表:析赴法场析赴法场 请朗读这一场景的两段曲子回答这两段曲子主要写请朗读这一场景的两段曲子回答这两段曲子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窦娥当时的情感是什么?哪两句话了些什么内容?窦娥当时的情感是什么?哪两句话最能体现这一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内容:控诉天地的不公内容:控诉天地的不公“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遭受巨大冤屈时的痛苦不平和满腔怒火。遭受巨大冤屈时的痛苦不平和满腔怒火。 在古代人的意识里,被看做是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在古代人的意识里,被看做是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是最神圣的东西是不容侵犯的,现包括人的命运的是最神圣的东西是不容侵犯的,现在怎么却成了斥骂的对象了呢?这表现了窦娥什么在怎么却成了斥骂的对象了呢?这表现了窦娥什么性格?性格? 明确:窦娥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也相信明确:窦娥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也相信“青天大老爷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而天地面对人间的邪恶残暴竟无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而天地面对人间的邪恶残暴竟无动于衷。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把矛头就指向了天地。动于衷。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把矛头就指向了天地。表达了自己的表达了自己的痛苦和悲伤痛苦和悲伤天天即封建统治者,对社会的控诉即封建统治者,对社会的控诉表达了对不公正的封建法制和封建秩序的表达了对不公正的封建法制和封建秩序的抗议和否定,抗议和否定,集中地集中地体现了窦娥的体现了窦娥的反抗反抗精神精神.析赴法场析赴法场第三折中,第三折中, 滚绣球滚绣球这支曲子运用手法了什么修这支曲子运用手法了什么修辞?有何表达效果?辞?有何表达效果?运用了运用了对偶、对比、呼告对偶、对比、呼告、反复、反问、反复、反问等等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强烈地强烈地 表达了主人公对表达了主人公对 天地鬼神的指斥、控诉,抒发天地鬼神的指斥、控诉,抒发了自己的痛苦和悲伤,又表现了对公平的封建制度和封了自己的痛苦和悲伤,又表现了对公平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秩序的抗议和否定,充分地体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建秩序的抗议和否定,充分地体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析诀别婆婆析诀别婆婆思考:思考:你认为这一场景写窦娥与婆婆诀别的你认为这一场景写窦娥与婆婆诀别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悲切痛楚,哀婉凄恻。悲切痛楚,哀婉凄恻。此场景中窦娥的情感是(一个字)悲面对邪恶势力,窦娥敢于反抗,可为什么又屈招呢?又怎么甘心忍受冤屈?这样是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呀!屈招是怕婆婆受刑,不走前街是怕婆婆伤心。析诀别婆婆析诀别婆婆 思考:思考:这一场景汇总表现了窦娥的什么性格这一场景汇总表现了窦娥的什么性格特点?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帮助?特点?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帮助?性格:善良、孝顺性格:善良、孝顺 作者在这里是通过善良被毁灭来揭露社会作者在这里是通过善良被毁灭来揭露社会的黑暗,窦娥越是善良、孝顺,也就越发显出的黑暗,窦娥越是善良、孝顺,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揭露的意义就越深刻。揭露的意义就越深刻。反观命运:三岁丧母,七岁离父做童养媳,二十岁守寡三年,苦渡青春的弱女子,在她生命的最后竟作出了惊天之举。可叹可悲!第第四四课时课时教学要点:教学要点: 1. 研读研读“三桩誓言三桩誓言”部分,揣摩剧本的艺术特色,部分,揣摩剧本的艺术特色, 2. 归纳主题归纳主题 1、窦娥临刑前发出了哪三桩誓言,运用了哪些典故?、窦娥临刑前发出了哪三桩誓言,运用了哪些典故?每桩誓愿窦娥的希望是什么?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每桩誓愿窦娥的希望是什么?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血溅白练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亢旱三年苌弘化碧、苌弘化碧、望帝啼鹃望帝啼鹃六月飞霜六月飞霜东海孝妇东海孝妇刑场上的人们立刻刑场上的人们立刻了解她的冤情了解她的冤情自己的冤屈能在自己的冤屈能在天上得到反应天上得到反应上天能惩治邪恶上天能惩治邪恶不屈服不屈服坚强不屈、坚强不屈、宁折不弯宁折不弯勇于反抗勇于反抗 2. 2. 向天地发誓愿与第一场景中骂天地的情向天地发誓愿与第一场景中骂天地的情形是否自相矛盾?形是否自相矛盾?或为什么在临死前还将平冤昭雪或为什么在临死前还将平冤昭雪的希望寄托于上天?的希望寄托于上天? 明确:是自相矛盾。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明确:是自相矛盾。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一方面,她通过窦娥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一方面,她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批判封建统治阶级,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表达自己自己变革现实的变革现实的愿望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的冤案。 窦娥通过自己的悲惨遭遇,认识到善良的人贫穷命短,罪恶的人富贵寿延的社会现实,所以除了将希望寄托于上天之外,别无他法。作者采用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一是表明社会的腐败黑暗,二是刻画窦娥强烈的怨愤之情与反抗精神,三是表达人民要惩治邪恶的愿望。 3. 3. 窦娥所发的三桩誓愿在现实情况下是不可能应验窦娥所发的三桩誓愿在现实情况下是不可能应验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这是作者运用了这是作者运用了积极浪漫主义积极浪漫主义手法,显示了正义抗争的强手法,显示了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并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大力量,并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惩治邪恶的愿望。这也正是本折剧最成功的地方,是全剧刻的愿望。这也正是本折剧最成功的地方,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使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着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的生活气息,又充满着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在本折剧中,作者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地结术力量。在本折剧中,作者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合在一起了。 4、窦娥在刑场发了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不行,第一桩是希望在场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情;第二桩让白雪覆盖她的清白;第三桩是要楚地亢旱三年,为的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表明窦娥不仅想证明自己的冤屈,且希望上天惩治邪恶。这三桩誓愿,一愿比一愿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层层深入,不可颠倒。形象特征:形象特征:一一. . 淳朴善良、坚强孝顺淳朴善良、坚强孝顺。她富有自我牺牲精神,对亲人关怀体她富有自我牺牲精神,对亲人关怀体贴入微贴入微 。二二. . 不甘屈辱、不畏强暴。如第三不甘屈辱、不畏强暴。如第三折窦娥指斥天地,实际上是对整个折窦娥指斥天地,实际上是对整个不合理社会的咒骂,表明无情的现不合理社会的咒骂,表明无情的现实使她清醒,她要向不公平的社会实使她清醒,她要向不公平的社会现实抗争。三桩誓愿,更表现了反现实抗争。三桩誓愿,更表现了反抗的性格特征。抗的性格特征。细读课文,具体分析窦娥的细读课文,具体分析窦娥的形象特征及其意义形象特征及其意义形象意义:通过塑造窦娥这样一个善良、质朴、刚强、勇于反抗封建势力的女子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在封建制度下被压迫者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的封建社会的强烈控诉与抗议。分析讨论:分析讨论: 窦娥是一个淳朴、善良、坚强、孝顺的女子,但最终窦娥是一个淳朴、善良、坚强、孝顺的女子,但最终却落了个身首异处的悲惨结局,是谁之过错?却落了个身首异处的悲惨结局,是谁之过错?初步探究社会意义初步探究社会意义(1 1)张驴儿父子,他们是窦娥悲剧的直接原因。)张驴儿父子,他们是窦娥悲剧的直接原因。(4 4)蔡婆、蔡婆、其父窦天章他是窦娥悲剧的间接责任其父窦天章他是窦娥悲剧的间接责任者。者。(3 3)庸医赛卢医,他既是造恶者,又是助恶者。)庸医赛卢医,他既是造恶者,又是助恶者。(2 2)楚州太守桃杌,他是窦娥悲剧的主要原因。)楚州太守桃杌,他是窦娥悲剧的主要原因。问题:从上面的分析看,当时的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问题:从上面的分析看,当时的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1 1)反映当时社会上强欺弱、恶欺善的现实;)反映当时社会上强欺弱、恶欺善的现实;(2 2)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庸,贪赃枉法;)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庸,贪赃枉法;(3 3)反映了当时科举制度对人身心的摧残。)反映了当时科举制度对人身心的摧残。总之,这是一个清浊不辨、是非颠倒、善恶错位、真假难总之,这是一个清浊不辨、是非颠倒、善恶错位、真假难分的世界。生活在这样一个暗无天日的社会里,窦娥这样分的世界。生活在这样一个暗无天日的社会里,窦娥这样的弱女子只能是受人摆布,任人欺凌。的弱女子只能是受人摆布,任人欺凌。 所以造成窦娥之死的所以造成窦娥之死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就是那个就是那个清浊不辨、是非颠倒、清浊不辨、是非颠倒、善恶错位、真假难分善恶错位、真假难分的黑暗社会。的黑暗社会。本剧的主题本剧的主题 从表面上看从表面上看,冲突的双方是窦娥和桃杌太守、张驴,冲突的双方是窦娥和桃杌太守、张驴儿等人。儿等人。其实,其实,从窦娥的曲词和宾白来看,受冤的不仅仅从窦娥的曲词和宾白来看,受冤的不仅仅是窦娥一个人,而是整个生活在黑暗社会中的劳动人民是窦娥一个人,而是整个生活在黑暗社会中的劳动人民;屈打成招、滥施刑罚、草菅人命、贪赃枉法的也不仅仅是屈打成招、滥施刑罚、草菅人命、贪赃枉法的也不仅仅是桃杌等人,而是整个社会的腐败吏治。桃杌等人,而是整个社会的腐败吏治。 由此,本剧的由此,本剧的主题主题可这样概括:可这样概括:通过写窦娥被押赴刑通过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杀害的悲惨情景,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场杀害的悲惨情景,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歌颂了窦娥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歌颂了窦娥 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探究语言艺术探究语言艺术 通过人物对白,试分析关汉卿的语言艺术通过人物对白,试分析关汉卿的语言艺术和戏剧效果。和戏剧效果。 历来评论家都以历来评论家都以“本色本色”二字概括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二字概括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色,色,即即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符合,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 如窦娥向刽子手请求走后街不走前街的对白,以及窦如窦娥向刽子手请求走后街不走前街的对白,以及窦娥与婆婆诀别时的对白,都是相当动人的,娥与婆婆诀别时的对白,都是相当动人的,凝练而又明白凝练而又明白如话如话,声气口吻酷似其人。,声气口吻酷似其人。 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白,出自这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白,出自这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是那样的贴切,表现得是那么口里是那样的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自然、生动。 探究式阅读探究式阅读 1.1.解读祥林嫂、窦娥两位女性形象。解读祥林嫂、窦娥两位女性形象。 两位女性都不同程度地受着宗教思想的影响,两位女性都不同程度地受着宗教思想的影响,但从她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各异。在窦娥的但从她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各异。在窦娥的身上,表现出身上,表现出百折不回、生死不渝的抗争百折不回、生死不渝的抗争精神,向精神,向命运,向不公平的世道宣战。这是祥林嫂无法企及命运,向不公平的世道宣战。这是祥林嫂无法企及的。的。 给窦娥写一副挽联贞 洁 敬 孝,哀 怨( ),雪 飞 六 月。( )抗 争 ,( )动地,( ) 感天 刚烈 悲愤 旱亢三年 不屈 血溅白练 感天感天刚烈刚烈悲愤悲愤旱亢三年旱亢三年 读读窦娥冤窦娥冤见见证证了腐败与昏庸,丑恶与无耻,了腐败与昏庸,丑恶与无耻,但悲剧是那个时代的。读但悲剧是那个时代的。读窦娥冤窦娥冤,感受到有价,感受到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时的悲愤,感受悲剧给我们心灵带值的东西被毁灭时的悲愤,感受悲剧给我们心灵带来震撼来震撼课堂小结课堂小结书后练习题参考题一、剧作中窦娥可以说是苦命的化身,她三岁丧母,七岁时父亲用她抵债,给蔡婆做童养媳,十七岁和丈夫完婚,还不到两年丈夫就去世了,最后更被流氓恶棍纠缠、陷害,惹上人命官司,终于含冤被斩。剧作者把一连串的不幸遭遇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产生浓厚的悲剧效果,极大地引起人们的同情。窦娥又是一位在道德上近于完美的青年女性,善良、安分原本是她的性格中的主要方面,在和越来越强大的敌对面的斗争中,她的性格中的清醒、有主见、刚强才突出了出来,可是这些不但不能够让她摆脱厄运,由于社会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反而把她推向死亡。如她任官府怎样严刑拷打,都不肯含冤认罪,可为了避免官府对婆婆用刑,她主动屈招。她的善良、刚强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她的死期也定了。又如,她很清醒,有主见,坚决不肯嫁给张驴儿,即使在张驴儿用人命官司要挟她时,她也不为所动,情愿和张驴儿“见官”。应该说,她的这种做法是正确、果敢的。可是官府并不清正廉明,却是流氓恶棍的帮凶,不分青红皂白将她送上法场。这种个人的道德完美和社会黑暗现实之间存在的尖锐矛盾冲突,是这出悲剧具有浓厚悲剧效果的又一个因素。此外,剧作结构精巧,使情节紧凑集中,主要矛盾冲突突出,以及对主人公窦娥抗争精神的强调,都是这出悲剧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的部分因素。二、比如“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词。这两支曲词是窦娥被押赴刑场时唱的。在和张驴儿、桃杌的斗争中,窦娥的有主见、刚强,逐渐表现了出来。在被押赴法场的路上,她的委屈和不满情绪达到了顶点。在曲词里,她质疑、责骂天地,既是向天地辩白自己的冤屈,又是对天地没有主持公道的抗争,表现了她遭受巨大冤屈时的痛苦不平和满腔怒火。窦娥不屈的、强烈的斗争精神得到进一步表现。又如窦娥临刑前和婆婆诀别时的一段说白:“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这一段说白完全是年轻媳妇对婆婆的口吻,明白如话,自然真实,历来为人们称道。四、两剧情节上的主要不同之处:六月雪里窦娥是秀才蔡昌宗的妻子,窦娥冤里窦娥先做童养媳,成婚后不到两年丈夫就去世;六月雪里张驴儿在官府上诬告的是蔡母,窦娥冤里张驴儿诬告的是窦娥;六月雪里,窦娥在临刑前没有发三桩誓愿,天降大雪并不是应了她的誓愿。结尾部分两剧差别更大:以“大团圆”结尾的六月雪,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及时赶到,将她解救了,窦娥夫妻、父女团圆;以窦娥被斩结尾的六月雪,乡民为窦娥喊冤,窦天章抓获张驴儿,却没能来得及搭救窦娥,窦娥屈死。六月雪的两种结尾,窦娥的冤屈都很快被查明,没有了窦娥鬼魂伸冤报仇的情节。结束结束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