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57页
第2页 / 共257页
第3页 / 共257页
第4页 / 共257页
第5页 / 共257页
第6页 / 共257页
第7页 / 共257页
第8页 / 共257页
第9页 / 共257页
第10页 / 共257页
亲,该文档总共2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管理知识LTG1基基 本本 要要 求求 考查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和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五要素”及其关系;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组织管理、安全生产投入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方式和内容,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方式和内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方式和内容;安全评价的内容、程序和方法,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写,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及辨识;重大危险源知识、辨识标准和方法,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措施;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的分类,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作业场所职业卫生评价,职业危害申报;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演练与评审;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方法、步骤;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调查、分析、处理;安全生产统计分析方法。LTG2第一章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安全生产管理理论LTG3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 (一)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安全生产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强调发展生产的同时,必须保证企业员工的安全、健康和企业财产不受损失。 (二)安全生产管理是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的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和条件管理等。LTG4 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二、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二、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一)事故 在生产过程中,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我国在工伤事故统计中,按照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将工伤事故分为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等。(二)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一般可将事故隐患归纳为21类(参见教材P2)。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LTG5 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二、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二、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一)事故(二)事故隐患(三)危险 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 第一章式中,R危险度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R = f(F,C)第一节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LTG6 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二、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二、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一)事故(二)事故隐患(三)危险 (四)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LTG7 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二、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二、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一)事故(二)事故隐患(三)危险 (四)危险源qi单元中物质 i 的实际存量; Qi物质 i 的临界量N单元中物质的种类数。(五)重大危险源 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的解释: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P185189) 当单元中有多种物质时,如果各类物质量满足下式就是重大危险源: 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LTG8 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二、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二、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三、安全、本质安全三、安全、本质安全 (一)安全是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人员伤亡、职业病或设备、设施损害或环境危害的条件,是指安全条件。不因人、机、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系统失效、人员伤害或其他损失,是指安全状况。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LTG9 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 二、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二、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三、安全、本质安全三、安全、本质安全 (二)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具体包括 2 方面的内容: 失误安全功能 故障安全功能 上述两种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 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第一章(END)第一节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LTG10第一章第二节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一、安全生产发展的历史(见教材一、安全生产发展的历史(见教材P4)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的原理是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管理中安全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出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律。 安全生产原则是指在生产管理原理的基础上,指导安全生产活动的通用原则。LTG11第一章一、安全生产发展的历史(见教材一、安全生产发展的历史(见教材P4)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一)系统原理 1.系统原理的含义 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学的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它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第二节第二节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LTG12第一章一、安全生产发展的历史(见教材一、安全生产发展的历史(见教材P4)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一)系统原理 1.系统原理的含义2.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1)动态相关原则 (系统中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 (2)整分合原则(高效的安全管理必须有明确的分工和综合) (3)反馈原则(企业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信息) (4)封闭原则(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第二节第二节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LTG13第一章一、安全生产发展的历史(见教材一、安全生产发展的历史(见教材P4)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一)系统原理(二)人本原理 1.人本原理的含义 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面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其二是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都是需要人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第二节第二节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LTG14第一章一、安全生产发展的历史(见教材一、安全生产发展的历史(见教材P4)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一)系统原理(二)人本原理 1.人本原理的含义2.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 (1)动力原则(管理必须有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 (2)能级原则(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能量,并按大小排序,应根据能量大小安排工作) (3)激励原则(以科学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内在动力、外部压力、工作吸引力)。第二节第二节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LTG15第一章一、安全生产发展的历史(见教材一、安全生产发展的历史(见教材P4)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一)系统原理(二)人本原理(三)预防原理 1. 预防原理的含义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作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就是预防原理。第二节第二节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LTG16第一章一、安全生产发展的历史(见教材一、安全生产发展的历史(见教材P4)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一)系统原理(二)人本原理(三)预防原理 1. 预防原理的含义2. 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事故大小和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 (2)因果关系原则(只要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 (3)3E原则 ( Engineering Education Enforcement ) (4)本质安全化原则(从开始和本质上实现安全化)。第二节第二节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LTG17第一章一、安全生产发展的历史(见教材一、安全生产发展的历史(见教材P4)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一)系统原理(二)人本原理(三)预防原理(四)强制原理 1.强制原理的含义2.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 (2)监督原则。第二节第二节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LTG18第一章一、安全生产发展的历史(见教材一、安全生产发展的历史(见教材P4)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三、事故致因理论三、事故致因理论 (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 (二)海因里西因果连锁理论 (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第二节第二节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LTG19第一章一、安全生产发展的历史(见教材一、安全生产发展的历史(见教材P4)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三、事故致因理论三、事故致因理论 (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二)海因里西因果连锁理论(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伤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发生。第二节第二节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LTG20第一章一、安全生产发展的历史(见教材一、安全生产发展的历史(见教材P4)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三、事故致因理论三、事故致因理论 (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二)海因里西因果连锁理论(三)能量意外理论(四)系统安全理论(包括了许多创新概念) 1.开始考虑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 2.没有绝对的安全,通常所说的危险和安全是一种主观的判断; 3.不可能根除危险源,可以减少来自危险源的危险性; 4.安全工作的目标是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概率降到最低。 第二节第二节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LTG21第一章一、安全生产发展的历史(见教材一、安全生产发展的历史(见教材P4)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三、事故致因理论三、事故致因理论四、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四、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 事故预防与控制包括两部分内容,即事故预防和事故控制,前者是指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不发生,后者是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或使后果尽可能减小。对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管理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措施。(End)第二节第二节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LTG22第三节第三节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现状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安全生产法规定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是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上,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 “预防为主”,就是对安全生产的管理,主要不是在发生事故后去组织抢救,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和分析,而是按照系统优化、科学化的管理思想,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千方百计预防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一、我国安全生产方针一、我国安全生产方针第一章LTG23第三节第三节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现状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现状一、我国安全生产方针一、我国安全生产方针二、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建设二、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制定并颁布了近20部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如海上交通安全法、铁路法、矿山安全法、民航法、煤炭法这些法律法规对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安全生产法制建设。 2002年,全国人大颁布实施了安全生产法。以安全生产法为核心,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安全生产法规和规章的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并完善。第一章LTG24第三节第三节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现状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现状一、我国安全生产方针一、我国安全生产方针二、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建设二、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建设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安全工作体制。在国家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实行的是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实行的是国家监管与地方监管;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实行的是政府监管与企业管理。第一章LTG25第四节第四节 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五要素五要素”及其关及其关系系一、安全生产一、安全生产“五要素五要素” 安全生产“五要素”是指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和安全投入。 安全文化,即安全意识,是存在人们头脑中,支配人们行为是否安全的思想。 安全法制,是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执法。主要内容包括:广为宣传安全生产法,要健全安全生产法的配套法规和安全指标。 安全责任,主要是指搞好安全生产责任心,企业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主体,企业法人代表、企业的一把手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安全科技,是指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安全投入,是指保证安全生产必须的经费。建立企业、地方、国家多渠道的安全投资机制。第一章LTG26第四节第四节 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五要素五要素”及其关及其关系系一、安全生产一、安全生产“五要素五要素”二、安全生产二、安全生产“五要素五要素”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安全生产“五要素”既相对独立,又是一个有机统一体。 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根本。安全文化最基本的内涵就是人的安全意识。 安全法制是保障安全生产最有力的武器。 安全责任心是安全生产的灵魂。 安全科技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手段。 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安全也是生产力。(End)第一章LTG27第二章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LTG28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节 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一、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的目的和意义一、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的目的和意义 安全生产法第四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生产经营单位各项安全生产规模制度的核心,是生产经营单位行政岗位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基本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目的,一方面是增强生产经营单位各级负责人员,各职能部门及其他工作人员和各岗位的工作人员对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调动他们的责任心和主观能动性,确保安全生产。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意义在于落实安全生产方针和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和政策的要求;通过明确责任使各级、各类人员真正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对预防事故减少损失、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建立和谐社会均具有重要作用。LTG29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节 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一、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目的和意义一、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目的和意义二、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二、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 1.必须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的要求; 2.要与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体制协调一致; 3.具有可操作性,防止形式主义; 4.要有专门的人员与机构制定和落实,并应适时修订; 5.应有配套的监督、检查等制度,以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真正落实。LTG30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节 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一、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必要性一、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必要性二、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二、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三、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三、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一是纵向方面,即从上到下所有类型的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在建立责任制时,可首先将本单位从负责人一直到岗位工人分成相应的层级;然后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工作,对不同层极的人员在安全生产中应承担的职责作出规定。 二是横的方面,即各职能部门(包括党、政、工、团)的安全生产职责。在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时,可按照本单位职能部门设置,分别对其在安全生产中应承担的职责作出规定。LTG31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节 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一、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必要性一、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必要性二、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二、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 在安全生产责任制纵的方面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种人员: 1.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2. 生产经营单位的其他负责人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协助主要负责人搞好安全生产工作; 3. 职能管理机构负责人对本机构职责范围内安全生产负责;其他工作人员在本人职责范围内做好有关安全生产工作; 4. 班组长全面负责本班的安全生产,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制度的直接执行者; 5. 岗位工人对本岗位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End)三、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三、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LTG32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节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组织保障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组织保障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要求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要求1.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可以设置也可以不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具体是否设置应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危险性大小、从业人员的多少、生产经营规模的大小等因素确定。2.除上述三类高风险以外且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不设置安全生产机构。具体由生产经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LTG33(End)第二节第二节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组织保障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组织保障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要求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要求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要求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要求1.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从业人员超过 300人 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配备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除上述三类高风险单位以外且从业人员在 300人以下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配备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也可以只配备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还可以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3.当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和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委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时,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第二章LTG34第二章第三节第三节 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一、对安全生产投入的基本要求一、对安全生产投入的基本要求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安排适当资金,用于改善安全设施,更新安全技术装备、器材、仪器、仪表以及其他安全投入,以保证生产经营单位达到法律、法规、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须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安全投入资金具体由谁来保证,依据该单位的性质而定。一般说来,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等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董事会予以保证;一般国有企业由厂长或者经理予以保证;个体工商户等个体经济组织由投资人予以保证。上述保证人承担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须的资金投入不足,而导致事故后果的法律责任。 LTG35第二章一、对安全生产投入的基本要求一、对安全生产投入的基本要求安全生产投入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1.建设安全技术措施工程,如防火工程、通风工程等; 2.增设新安全设备、器材、装备、仪器、仪表等及日常维护; 3.重大安全课题的研究; 4.按国家标准为职工配备劳保用品; 5.职工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6.其他有关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费用。第三节第三节 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技术措施计划LTG36一、对安全生产投入的基本要求一、对安全生产投入的基本要求第三节第三节 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二、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原则二、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原则(一)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与安全技术措施1.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是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财务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改善生产经营单位生产条件,有效防止事故和职业病的重要保证制度。第二章LTG37一、对安全生产投入的基本要求一、对安全生产投入的基本要求第三节第三节 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二、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原则二、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原则(一)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与安全技术措施1.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第二章2. 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是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核心。 安全技术措施是指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物的不安全因素,实现生产工艺和机械设备等生产条件本质安全的措施。(1)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2)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LTG38一、对安全生产投入的基本要求一、对安全生产投入的基本要求第三节第三节 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二、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原则二、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原则(一)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与安全技术措施第二章(二)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原则 1. 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则 2. 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的原则 3. 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的原则 4. 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LTG39一、对安全生产投入的基本要求一、对安全生产投入的基本要求第三节第三节 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二、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原则二、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原则第二章三、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内容三、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内容(一)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项目范围1.安全技术措施2.卫生技术措施3.辅助措施4.安全宣传措施。LTG40一、对安全生产投入的基本要求一、对安全生产投入的基本要求第三节第三节 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二、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原则二、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原则第二章三、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内容三、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内容(一)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项目范围(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内容1.措施应用的单位或工作场所;2.措施的名称;3.措施目的和内容;4.经费预算及来源;5.负责施工的单位负责人;6.开工日期和竣工日期;7.措施预期效果及检查验收。LTG41一、对安全生产投入的基本要求一、对安全生产投入的基本要求第三节第三节 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二、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原则二、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原则第二章三、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内容三、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内容四、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方法四、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方法(一)确定措施计划的编制时间(二)布置措施计划编制工作(三)确定措施计划项目和内容(四)编制措施计划(五)审批措施计划(六)下达措施计划。(End)LTG42第四节第四节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第二章一、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要求一、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要求 安全生产教育制度作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进行事故预防的重要而且有效的手段,其重要性首先在于提高经营单位管理者及员工做好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帮助其正确认识和学习职业健康安全法律、基本知识。其次是能够普及和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知识,增强安全技能,从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与安全。 在安全生产法第20、21、22、23、36、50条中,以及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关于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工作意见(安监管人字2002123号)和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意见(安监管人字2002124号),2004年国家局令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对各类人员的安全培训考核作出了具体规定。LTG43第四节第四节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第二章一、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要求一、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要求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对象和内容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对象和内容 (一)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 (三)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 (四)生产经营单位其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三、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形式和方法三、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形式和方法 安全培训的形式有班前班后会、安全生产会议、各类安全生产业务培训班、事故现场会、宣传标语及标志、安全文化知识竞赛等。 安全教育可采用讲授法、实际操作演练法、案例研究法、读书指导法、宣传娱乐法等。(End)LTG44第五节第五节 建设项目建设项目“三同时三同时”第二章一、实施建设项目一、实施建设项目“三同时三同时”的主要法律依据的主要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六章第五十三条明确要求:“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和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等都对“三同时”作了明确的规定。LTG45第五节第五节 建设项目建设项目“三同时三同时”第二章二、建设项目二、建设项目“三同时三同时”的含义的含义 建设项目“三同时”是指生产性基本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确保建设项目竣工投产后,符合国家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建设项目“三同时”的要求是针对我国境内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引进的建设项目,包括在我国境内建设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的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中引进的国外技术和设备应符合我国规定或认可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全部设计应符合我国有关规范和规定的要求。一、建设项目一、建设项目“三同时三同时”的主要法律依据的主要法律依据LTG46第五节第五节 建设项目建设项目“三同时三同时”二、建设项目二、建设项目“三同时三同时”的含义的含义一、建设项目一、建设项目“三同时三同时”的主要法律依据的主要法律依据三、建设项目三、建设项目“三同时三同时”的内容的内容 (一) 可行性研究 建设单位或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应进行劳动安全卫生论证,并将其作为专门章节编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将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所需投资纳入投资计划。 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实施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由建设单位自主选择并委托本建设项目设计单位以外的、有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资格的单位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 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应在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会审前完成并通过安全生产监督机构的审批。第二章LTG47第二章第五节第五节 建设项目建设项目“三同时三同时”一、建设项目一、建设项目“三同时三同时”的主要法律依据的主要法律依据(二)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是说明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指标、总图运输、工艺、建筑、采暖通风、给排水、供电、仪表、设备、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投资概算等设计意图的技术文件(含图纸),我国对初步设计的深度有详细的规定。 设计单位在编制初步设计时,应严格遵守我国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法规、标准,同时编制劳动安全卫生专篇。二、建设项目二、建设项目“三同时三同时”的含义的含义三、建设项目三、建设项目“三同时三同时”的内容的内容 (一) 可行性研究LTG48第二章(三)施工 建设单位对承担施工任务的单位提出落实“三同时”规定的具体要求,并负责提供必须的资料和条件。 施工单位应对建设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的工程质量负责。第五节第五节 建设项目建设项目“三同时三同时”一、建设项目一、建设项目“三同时三同时”的主要法律依据的主要法律依据二、建设项目二、建设项目“三同时三同时”的含义的含义三、建设项目三、建设项目“三同时三同时”的内容的内容 (一)可行性研究(二)初步设计LTG49第二章(四)试生产 建设单位在试生产设备调试阶段,应同时对劳动安全卫生设施进行调试和考核,对其结果作出评价。 试生产运行正常后,建设项目预验收前,建设单位应自主选择、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劳动条件检测、危害程度分级和有关设备的安全卫生检测、检验,并将验收报告报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批。第五节第五节 建设项目建设项目“三同时三同时”一、建设项目一、建设项目“三同时三同时”的主要法律依据的主要法律依据二、建设项目二、建设项目“三同时三同时”的含义的含义三、建设项目三、建设项目“三同时三同时”的内容的内容 (一)可行性研究(二)初步设计(三)施工LTG50第二章(五)竣工验收 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和技术措施经安全生产监督机构验收通过后,应及时办理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验收审批表。(End)第五节第五节 建设项目建设项目“三同时三同时”一、建设项目一、建设项目“三同时三同时”的主要法律依据的主要法律依据二、建设项目二、建设项目“三同时三同时”的含义的含义三、建设项目三、建设项目“三同时三同时”的内容的内容 (一)可行性研究(二)初步设计(三)施工(四)试生产LTG51第六节第六节 安全生产检查安全生产检查第二章一、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一、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 1. 定期安全生产检查 2. 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 3. 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安全生产检查 4. 专业(项)安全生产检查 5. 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 6. 职工代表不定期的安全生产巡查。LTG52第六节第六节 安全生产检查安全生产检查第二章一、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一、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 安全检查对象的确定应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对于危险性大、易发生事故、事故危害大的生产系统、部位、装置、设备等应加强检查。一般应重点检查:易造成重大损失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剧毒品、锅炉、压力容器、起重、运输、冶炼设备、电气设备、冲压设备、高处作业和本企业易发生工伤、火灾、爆炸等事故的设备、工种、场所及其作业人员;造成职业中毒或职业病的尘毒点及其作业人员;直接管理重要危险点和有害点的部门及其负责人。 安全检查的内容包括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主要是查思想、查管理、查隐患、查整改、查事故处理。二、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二、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LTG53第六节第六节 安全生产检查安全生产检查第二章一、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一、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三、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及工作程序三、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及工作程序 (一)检查方法 1. 常规检查 2. 安全检查表(SCL)法 3. 仪器检查法。二、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二、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LTG54 (二)安全检查的工作程序 1. 安全检查准备 2. 实施安全检查 3. 通过分析作出判断 4. 及时作出决定进行处理 5. 整改落实。第二章(End)第六节第六节 安全生产检查安全生产检查一、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一、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二、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二、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三、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及工作程序三、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及工作程序 (一)检查方法LTG55第七节第七节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第二章 劳动保护用品是指在劳动过程中能够对劳动者的人身起保护作用,使劳动者免遭或减轻各种人身伤害或职业危害的各种用品。LTG56第七节第七节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第二章一、劳动保护用品分类一、劳动保护用品分类(一)按劳动防护用品防护性能分类 1.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在国家安监总局1号令第四条中规定:“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确定并公布。”在国家按监总局2005年10月发布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实施细则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中,将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分为6大类: (1)头部用具类 (2)呼吸用具类 (3)眼(面)用具类 (4)防护服类 (5)防护鞋类 (6)防坠落护具类。LTG57第七节第七节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第二章一、劳动保护用品分类一、劳动保护用品分类(一)按劳动防护用品防护性能分类 1.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2. 一般劳动防护用品 未列入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的劳动防护用品为一般劳动防护用品。如一般的工作服、手套等。LTG58第七节第七节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第二章一、劳动保护用品分类一、劳动保护用品分类1. 头部防护用品2. 呼吸器官防护用品3. 眼面部防护用品4. 听觉器官防护用品5. 手部防护用品6. 足部防护用品7. 躯干防护用品8. 护肤用品。(一)按劳动防护用品防护性能分类(二)按劳动防护用品防护部位分类LTG59第七节第七节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第二章一、劳动防护用品分类一、劳动防护用品分类二、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二、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一)选用原则 1989年我国颁布了劳动防护用品选用的规则(GB 116511989)国家标准,为正确选用劳动防护用品提供了依据。选用的基本原则是: (1)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选用; (2)根据生产作业环境、劳动强度以及生产岗位接触有害因素的存在形式、性质、浓度(或强度)和防护用品的防护性能进行选用; (3)穿戴要舒适方便,不影响工作。LTG60第七节第七节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第二章一、劳动防护用品分类一、劳动防护用品分类二、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二、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一)选用原则(二)劳动保护用品发放的要求 2000年,国家经贸委颁布了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规定了国家工种分类目录中的116个典型工种、不同劳动条件发给职工个人劳动保护用品。LTG61第七节第七节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第二章三、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三、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1.用前应做检查 2.在其性能范围内使用 3.严格按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一、劳动防护用品分类一、劳动防护用品分类二、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二、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LTG62第七节第七节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第二章三、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三、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一、劳动防护用品分类一、劳动防护用品分类二、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二、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四、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四、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一)对生产经营单位的要求 1. 企业生产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取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 2.经营劳动防护用品的单位应有工商行政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场所和了解相关防护用品知识的人员。 3.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和使用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LTG63第七节第七节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第二章三、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三、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一、劳动防护用品分类一、劳动防护用品分类二、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二、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四、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四、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一)对生产经营单位的要求(二)监督检查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法对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情况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使用标志进行监督检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从业人员配齐符合国家标准或则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LTG64第七节第七节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第二章三、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三、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一、劳动防护用品分类一、劳动防护用品分类二、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二、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四、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四、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五、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及其安全标志五、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及其安全标志见教材P3436。(End)LTG65第三章第三章 安全生产监督监察安全生产监督监察LTG66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节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一、安全生产监督体制 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体制是:综合监管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与行业监管相结合、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政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府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LTG67一、安全生产监督体制一、安全生产监督体制第一节第一节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第三章(一)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是国务院主管安全生产综合管理的直属机构,依法对全国安全生产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公安、交通、铁道、民航等其他国务院有关部门分别对各自的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监督管理,即行业管理。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不取代这些部门的具体监管工作。 综合监管还体现在组织起草安全生产方面的综合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研究拟订安全生产方面的政策。 国务院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其职责之一是研究提出安全生产重大方针政策措施建议,监督检查、指导协调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安全生产工作。LTG68一、安全生产监督体制一、安全生产监督体制第一节第一节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第三章(一)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二)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 针对某些危险性较高的领域,专门设置了国家监察机制。如煤矿,国家建立了垂直管理的安全监察机构,设立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总局,各省设立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目前,全国共有2800多名煤矿安全监察员。 煤矿安全监管比较特殊,实行的是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的方式。特种设备的监察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体制。LTG69一、安全生产监督体制一、安全生产监督体制第一节第一节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第三章(一)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二)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三)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 政府方面的监督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监察部门。 其他方面的监督主要有:安全中介结构的监督;社会公众的监督;工会的监督;新闻媒体的监督;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组织的监督。LTG70一、安全生产监督体制一、安全生产监督体制第一节第一节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第三章(一)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二)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三)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四)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 1. 权威性 2. 强制性 3. 普遍约束性。LTG71一、安全生产监督体制一、安全生产监督体制第一节第一节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第三章(一)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二)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三)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四)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五)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 1. 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 2. 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3.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4. 坚持行为监察与技术监察相结合的原则。 5. 坚持监察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6. 坚持教育惩罚相结合的原则。LTG72一、安全生产监督体制一、安全生产监督体制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职责(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职责(P3943) 1.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 2.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情况; 3.严格履行有关行政许可的审查工作; 4.依法处理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5.正确处理事故隐患; 6.依法处理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有关设施、设备、器材; 7.接受行政监察机关的监督; 8.及时报告事故; 9.参加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与事故调查处理; 10.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 11.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第一节第一节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第三章LTG73一、安全生产监督体制一、安全生产监督体制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职责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职责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方式与内容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方式与内容(一)安全生产监察程序 1.监督检查前的准备 2.监督检查用人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情况; 3.作业现场检查; 4.提出意见或建议; 5.发出安全生产监察指令书或安全生产处罚决定书。第一节第一节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第三章LTG74一、安全生产监督体制一、安全生产监督体制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职责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职责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方式与内容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方式与内容(一)安全生产监察程序(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方式 1.事前的监督管理(生产许可事项审批) 2.事中的监督管理(行为监察、技术监察) 3.事后的监督管理(应急救援、调查处理、防范措施)。第一节第一节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第三章LTG75一、安全生产监督体制一、安全生产监督体制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职责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职责三、安全生产监督的方式与内容三、安全生产监督的方式与内容(一)安全生产监察程序(二)安全生产监察方式(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内容 1.安全管理和技术 2.机构和安全教育培训 3.隐患治理 4.伤亡事故 5.职业危害 6.对女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7.行政许可。(End)第一节第一节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第三章LTG76第二节第二节 煤矿安全生产监察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一、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 20052005年年2 2月月2626日,国务院发出通知:国家煤矿安日,国务院发出通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单设,为副部级机构,作为国家安全生产监全监察局单设,为副部级机构,作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管理的国家局。督管理总局管理的国家局。煤矿安全监察实行煤矿安全监察实行垂直管垂直管理理、分级监察分级监察的管理体制。煤矿安全监察机关是负责的管理体制。煤矿安全监察机关是负责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行政执法机构行政执法机构,依法对煤矿履行,依法对煤矿履行国家监察职责。国家监察职责。第三章LTG77第二节第二节 煤矿安全生产监察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一、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一、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一)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特点 1.实行垂直管理 从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省级煤矿监察局到各煤矿煤矿监察分局实行垂直管理,人、财、物全部归中央负责,包括检查装备、人员的工资全部由中央政府负担。第三章LTG78第二节第二节 煤矿安全生产监察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一、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一、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一)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特点 1.实行垂直管理 第三章 2.监察和管理分开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不承担煤矿安全管理的职责,只实行对煤矿安全的监察职责,煤矿安全管理的政府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承担。LTG79第二节第二节 煤矿安全生产监察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一、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一、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一)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特点 1.实行垂直管理 第三章 2.监察和管理分开3.分区监察 煤矿安全监察分局的设置不是以现有的行政区域为基础,而是根据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在大中型矿区和煤矿比较集中的地区,往往一个煤矿安全监察分局的监察范围包括多个行政市、县。LTG80第二节第二节 煤矿安全生产监察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一、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一、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一)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特点 1.实行垂直管理 第三章 2.监察和管理分开3.分区监察4.国家监察 正是基于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是上下垂直的管理体制,与地方政府没有人、财、物的关系,因此,它代表国家行使对煤矿安全监察的职能。LTG81第二节第二节 煤矿安全生产监察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一、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一、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一)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特点(二)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机构设置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下设国家煤矿安全监督局,是负责煤矿安全监察的行政机构,承担煤矿安全监察的职能。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下设25个省级(自治区、直辖市)煤矿安全监察局并在北京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设立直属煤矿安全监察分局;设在地方的煤矿安全监察局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领导,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负责业务管理。 省级(自治区、直辖市)煤矿安全监察局可在大中型矿区设立安全监察分局,作为其派出机构,履行煤矿安全监察职能。第三章LTG82第二节第二节 煤矿安全生产监察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一、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一、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一)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特点(二)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机构设置(三)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主要职责(9条,P47) 1. 研究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参与起草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拟定煤矿安全生产规章、规程和安全标准,提出煤矿安全生产规划和目标。 2. 按照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原则,依法行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职权。依法监察煤矿企业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情况及其安全生产条件、设备设施安全和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情况,负责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对煤矿安全实施重点监察、专项监察和定期监察,对煤矿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作出现场处理或实施行政处罚。 3. 组织或参与煤矿重大、特大和特别重大事故调查处理,负责全国煤矿事故与职业危害的统计分析,发布全国煤矿安全生产信息。 第三章LTG83第二节第二节 煤矿安全生产监察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一、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一、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一)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特点(二)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机构设置(三)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主要职责(9条,P47) 4. 指导煤矿安全生产科研工作,组织对煤矿使用的设备、材料、仪器仪表的安全监察工作。 5. 负责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和矿长安全资格、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含煤矿矿井使用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发证工作。 6. 组织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的煤矿企业进行查处。 第三章LTG84第二节第二节 煤矿安全生产监察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一、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一、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一)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特点(二)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机构设置(三)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主要职责(9条,P47) 7. 检查指导地方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对地方贯彻落实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矿井,煤矿安全监督检查执法,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事故隐患整改及复查,煤矿事故责任人的责任追究落实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向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 8. 组织、指导和协调煤矿应急救援工作。 9. 承办国务院、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三章LTG85第二节第二节 煤矿安全生产监察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一、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一、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二、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人员的职责二、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人员的职责(16(16条,条,P47)P47) 1.监督检查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与煤矿企业贯彻实施煤矿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的情况; 2.参加有关安全会议,查阅有关资料,随时进入煤矿企业作业场所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察; 3.参与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工程竣工验收; 4.监督检查煤矿建设工程安全施工的情况; 5.检查煤矿企业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矿山救护队员培训和资格人证情况; 6.监督检查煤矿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情况;第三章LTG86 7.监督监察煤矿设备的安全认证和运行情况; 8.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存在安全隐患的煤矿企业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 9.发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可决定采取临时处置措施,或根据具体情况下达停产通知书,责令停止作业,撤除人员,事后报告煤矿安全监察机关; 10.对事关煤矿安全的违法行为,依照有关规定作出行政处罚或提出处罚意见,对有关责任人员提出处理建议; 11.监督检查煤矿企业职工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费用提取和使用的情况;第二节第二节 煤矿安全生产监察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一、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一、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二、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人员的职责二、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人员的职责(16(16条,条,P47) P47) 第三章LTG87第二节第二节 煤矿安全生产监察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一、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一、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二、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人员的职责二、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人员的职责(16(16条,条,P47)P47) 12.监督检查煤矿企业职工劳动保护、职业病防治情况; 13.依照有关规定参加煤矿企业伤亡事故的抢救和调查处理,提出事故处理建议; 14.受理对煤矿安全违法行为的举报; 15.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16.煤矿安全监察机关交办的其他事项。第三章LTG88第二节第二节 煤矿安全生产监察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一、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一、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二、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人员的职责二、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人员的职责(P47)(P47)三、煤矿安全监察方式与内容三、煤矿安全监察方式与内容(一)煤矿安全监察方式 1.日常监察(具有随机性,亦叫常规监察) 2.重点监察(如安全生产许可证、机构和人员的资格) 3.专项监察(如瓦斯、停产整顿) 4.定期监察(如年初、经过春节后、年底、突击生产)。第三章LTG89(二)煤矿安全监察的内容第二节第二节 煤矿安全生产监察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一、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一、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二、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人员的职责二、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人员的职责三、煤矿安全监察方式与内容三、煤矿安全监察方式与内容(一)煤矿安全监察方式(End)第三章 1.是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2.主要负责人是否向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报告安全工作,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 3.是否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业安全管理人员 (一共18条,见教材P48)LTG90第三节第三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2003年2月19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颁布,它是一部全面规范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检测及其安全监察的专门法规,是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制度的法律保障,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法制化、科学化奠定了基础。第三章LTG91第三节第三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 (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和安全监察机构 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实行的是综合监督管理与专项安全监察相结合的工作体制,国家对特种设备实行专项安全监察体制。国务院、省、市(地)以及经济发达县的质检部门设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及各级地方质量技术监督局。 国家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内设立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内设有安全监察处,各地市设安全监察科,工业发达的县或县级市设安全股。各地建立压力容器检验所和特种设备检验所。第三章LTG92第三节第三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 (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 (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方面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基本上形成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文件相关标准及技术规定”五个层次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体系结构。其中法律层次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法、劳动法、产品质量法和商品检验法;行政法规层次主要包括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行政规章主要以国家质检总局局长令形式发布的办法、规定、规则构成;技术法规主要以各类安全监察规程、管理规定、考核细则构成;相关标准是指技术法规中引用的各类标准。第三章LTG93第三节第三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 (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 (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体系(三) 安全监察制度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建立了两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制度: 特种设备市场准入制度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实行从设计、制造、安全、使用、检查、修理、改造 7 个环节全过程一体化的监督检查。第三章LTG94第三节第三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二、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监察人员的职责二、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监察人员的职责( (6条,条,P50) )积极宣传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特种设备安全法规,督促有关单位贯彻执行;对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充装、检验、修理、改造、使用、维修保养、化学清洗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有违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行为时,有权通知违章单位予以纠正;对特种设备的制造、安装、充装、检验、修理、改造、使用、维修保养、化学清洗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有权制止无资质或违章作业行为,发现安全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可以报告监察机构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要求相关单位限期解决,有权通知停止设备的制造和使用监督有关单位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试,核发合格证。制定或参与审定有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程、标准。参加特种设备的事故调查,提出处理意见。第三章LTG95第三节第三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方式与内容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方式与内容(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方式 1.行政许可制度 2.监督检查制度 3.事故应对措施。二、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监察员的职责二、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监察员的职责(P50)第三章LTG96第三节第三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方式与内容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方式与内容(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方式 (End)二、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监察人员的职责二、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监察人员的职责(P50)第三章(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内容1.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检验、修理、使用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有关规定的设计。2.特种设备、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及其他相应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3.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制。4.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充装、检验、修理、改造、使用、维修保养、化学清洗是否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5.参加或进行特种设备的事故调查。LTG97第四章第四章 安全评价安全评价LTG98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节 安全评价的分类安全评价的分类 根据关于加强安全评价机构管理意见(安监管技装字200245号),安全评价包括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LTG99第一节第一节 安全评价的分类安全评价的分类一、安全预评价一、安全预评价 安全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技术设计和安全管理的建议。 安全预评价是在项目建设前应用安全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对工程、项目中存在的危险性、危害性进行预测性评价。二、安全验收评价二、安全验收评价 安全验收评价是在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后,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的检测、考察,查找该建设项目投产后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第四章LTG100第一节第一节 安全评价的分类安全评价的分类一、安全预评价一、安全预评价二、安全验收评价二、安全验收评价 三、安全现状综合评价三、安全现状综合评价 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是针对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安全现状进行评价。四、专项安全评价四、专项安全评价 专项安全评价是针对某一项活动或场所,以及一个特定的行业、产品、生产方式、生产工艺或生产装置等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专项安全评价。(End)第四章LTG101第二节第二节 安全评价的程序安全评价的程序安全评价定性、定量评价准 备危险识别安全对策措施编制评价报告现场勘察、资料收集危险、有害性分析、辨识危险源识别事故单元划分评价方法选择、确定定性、定量分析危险分级安全对策措施应急预案作出评价结论结论及建议发生的可能性影响因素、事故机制(End)第四章LTG102第三节第三节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一)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 6 大类。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4.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三违) 和有害因素 6.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第四章LTG103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一)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二)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 20 类。 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起重伤害 触电 淹溺 灼烫 火灾 高处坠落 坍塌 冒顶片帮 透水 爆破 火药爆炸 瓦斯爆炸 锅炉爆炸 容器爆炸 其他爆炸 中毒和窒息 其他伤害。第三节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第四章LTG104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一)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1.对照、经验法 2.类比方法。 (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系统安全分析是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法有事件树、事故树等。第三节第三节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第四章LTG105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一)厂址(二)总平面布置 (三)道路及运输 (四)建构筑物(五)工艺过程1.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2.对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可针对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及行业和专业制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分析、识别。3.根据典型的单元过程(单元操作)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第三节第三节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第四章LTG106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一)厂址(二)总平面布置 (三)道路及运输 (四)建构筑物(五)工艺过程(六)生产设备、装置(七)作业环境(八)安全管理措施。第四章第三节第三节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End)LTG107第四章第四节第四节 安全评价方法安全评价方法一、安全评价方法分类一、安全评价方法分类 (一)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法 1.定性安全评价法 如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因素图分析法、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 2.定量安全评价法 概率风险评价法 如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故树分析、逻辑树分析、概率理论分析、马尔可夫模型分析等。 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 如液体泄漏模型、气体泄漏模型、气体绝热扩散模型等。 危险指数评价法 如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等。LTG108第四节第四节 安全评价方法安全评价方法一、安全评价方法分类一、安全评价方法分类 (一)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法(二)其他安全评价分类法按照安全评价的逻辑推理过程分 如归纳推理评价法、演绎推理评价法按照安全评价的目的分 如事故致因因素安全评价法、危险性分级安全评价法、事故后果安全评价法按照评价对象不同分 如设备(设施或工艺)故障率评价法、人员失误率评价法、物质系数评价法、系统危险性评价法。第四章LTG109第四节第四节 安全评价方法安全评价方法一、安全评价方法分类一、安全评价方法分类 二、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二、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一)安全检查表法( Safety Checklist Analysis, SCA) (二)危险指数法(Risk Rank, RR) (三)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 PHA) (四)故障假设分析法(WhatIf, WI) (五)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ard and Operability Study, HAZOP) (六)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Effects Analysis, FMEA) (七)故障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 FTA) (八)事件树分析(Event Tree Analysis, ETA) (九)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Job Risk Analysis, JRA) (十)定量风险评价法(Quantity Risk Analysis, QRA)。(End)第四章LTG110第五节第五节 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一、安全预评价报告一、安全预评价报告 (一)安全预评价报告要求 安全预评价报告的内容能反映安全预评价的任务:建设项目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评价;建设项目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应重视的重要安全对策措施;建设项目从安全生产角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第四章LTG111第五节第五节 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一、安全预评价报告一、安全预评价报告 (一)安全预评价报告要求(二)安全预评价报告内容 1.概述:安全预评价依据 建设单位简介 建设项目概况 2.生产工艺简介 3.安全预评价方法和评价单元 4.定性、定量评价 5.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6.安全预评价结论。第四章LTG112第五节第五节 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一、安全预评价报告一、安全预评价报告 (一)安全预评价报告要求(二)安全预评价报告内容(三)安全预评价报告书格式封面 安全预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 著录项 目录 编制说明 前言 正文 附件 附录。第四章LTG113第五节第五节 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一、安全预评价报告一、安全预评价报告二、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二、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一)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要求 安全验收评价报告是安全验收工作形成的结果。 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内容应反映安全验收评价两方面的义务:一是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查出安全隐患,落实整改措施以达到安全要求;二是为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服务,提供建设项目安全验收的依据。第四章LTG114第五节第五节 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一、安全预评价报告一、安全预评价报告二、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二、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一)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要求(二)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主要内容1.概述 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3.总体布局及常规防护措施评价 4.易燃易爆场所评价 5.有害因素安全控制措施评价 6.特种设备监督检验记录评价 7.评价结果 8.电气安全评价 9.机械伤害防护设施评价 10.工艺设施安全连锁有效性评价 11.安全生产管理评价 12.安全验收评价结论 13.安全验收评价报告附件 14.安全验收评价报告附录。第四章LTG115第五节 安全评价报告一、安全预评价报告一、安全预评价报告二、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二、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一)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要求(二)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主要内容(三)安全验收评价报告格式封面 安全预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 著录项 目录 编制说明 前言 正文 附件 附录。第四章LTG116第五节第五节 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一、安全预评价报告一、安全预评价报告二、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二、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三、安全现状评价报告三、安全现状评价报告(一)安全现状评价报告要求 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的内容要求比安全预评价报告要更加详尽、更加具体,特别是对危险分析要求比较高,因此,整个评价报告的编制,要由懂工艺和操作的专家参与完成。第四章LTG117第五节第五节 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一、安全预评价报告一、安全预评价报告二、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二、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三、安全现状评价报告三、安全现状评价报告(一)安全现状评价报告要求(二)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的内容 1.前言 2.评价项目概况 3.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 4.危险性预先分析 5.危险度与危险指数分析 6.事故分析与重大事故模拟 7.对策措施与建议 8.评价结论。第四章LTG118第五节第五节 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一、安全预评价报告一、安全预评价报告二、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二、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三、安全现状评价报告三、安全现状评价报告(一)安全现状评价报告要求(二)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的内容(三)安全现状评价报告格式 1.封面 2.安全评价机构资质证书影印件 3.著录项 4.目录 5.编制说明 6.前言 6.正文 8.附件及附录。(End)第四章LTG119第五章第五章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第五章LTG120第五章第一节第一节 重大危险源及辨识标准重大危险源及辨识标准一、重大危险源的基础知识一、重大危险源的基础知识 1993年6月第80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将“重大危害设施”定义为:不论长期地或临时地加工、生产、处理、搬运、使用或贮存数量超过临界量的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或多类危险物质的设施(不包括核设施、军事设施以及设施现场之外的非管道的运输)。 我国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将重大危险源定义为:长期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安全生产法第96条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贮存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LTG121一、重大危险源的基础知识一、重大危险源的基础知识(一)国内外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研究与发展概况(参阅教材P72)(二)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组成 1.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2.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辨识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原因与机制 依次评价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评价危险事件的后果 进行风险评价,即评价危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后果的联合作用 风险控制,即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风险值是否达到可接受水平,否则需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危险。第五章第一节第一节 重大危险源及辨识标准重大危险源及辨识标准LTG122一、重大危险源的基础知识一、重大危险源的基础知识(一)国内外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研究与发展概况(参阅P74)(二)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组成 1.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2.重大危险源的评价3.重大危险源的管理4.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报告5.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工厂选址和土地使用规划7.重大危险源的监察。第五章第一节第一节 重大危险源及辨识标准重大危险源及辨识标准LTG123一、重大危险源的基础知识一、重大危险源的基础知识(一)国内外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研究与发展概况(参阅P74)(二)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组成(三)我国关于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要求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10条、22条、48条,安全生产法33条以及 2004年1月9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要求“搞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加强国家、省(区、市)、市(地)、县(市)四级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和生产安全预案机制”。第五章第一节第一节 重大危险源及辨识标准重大危险源及辨识标准LTG124一、重大危险源的基础知识一、重大危险源的基础知识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及方法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及方法 (见教材附录(见教材附录1 , P184)(End)第五章第一节第一节 重大危险源及辨识标准重大危险源及辨识标准三、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范围三、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范围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辩识的规定,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的类型如下:储罐区(储罐);库区(房);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煤矿(井工开采);金属非金属地下地下矿山;尾矿库。 如果场所存在多种危险物质,这时可利用下式判断是否为重大危险源:式中 q1,q2qn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量; Q1,Q2 Qn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LTG125第五章第二节第二节 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一、重大危险源评价一、重大危险源评价(一)评价单元的划分(把装置的一个独立部分称为单元)(二)评价模型的层次结构及评价模型 (如下图)LTG126现实危险性评价A危险性抵消因子B2固有危险性评价B1事故易发性评价B11事故严重度评价B12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评价B111工艺过程事故易发性评价B112事故强度评价B121事故现场环境因素评价B122工艺、设备、容器、建筑结构抵消因子B21人员素质抵消因子B22安全管理抵消因子B23重大危险源评价指标体系框图R = f (F,C)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第五章LTG127第二节第二节 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一、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一、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一)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系统 1.宏观监控的主要思路 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普查、分级,制定有关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法规的基础上,明确存在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对于危险源的管理责任、管理要求(包括组织制度、报告制度、监控管理制度及措施、隐患方案、应急措施方案等),促进企业建立重大危险源控制机制,确保安全。第五章LTG128第二节第二节 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一、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一、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措施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措施(一)重大危险源的宏观监控系统 1.宏观监控的主要思路2.宏观监控系统的设计思想 各城市应建立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 各城市应建立各区县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与市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信息网络系统; 设立国家重大危险源监控中心,建立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并收集各城市重大危险源的分布管理情况,对已经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城市可将城市重大危险源的分布状况直接在总系统的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来,为国家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决策服务所用。第五章LTG129第二节第二节 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一、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一、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措施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措施(一)重大危险源的宏观监控系统 1.宏观监控的主要思路2.宏观监控系统的设计思想3.宏观监控系统网络设计方案 各子系统要求采集城市的重大危险源信息,在各城市的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地图)上进行危险源信息的统计,报表以及多媒体信息显示、并将危险源信息和监察企业执行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有关规定的情况及时发送给监控系统。第五章LTG130第二节第二节 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一、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一、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措施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措施(一)重大危险源的宏观监控系统 1.宏观监控的主要思路2.宏观监控系统的设计思想3.宏观监控系统网络设计方案4.城市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 城市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为城市重大危险源管理工作,在综合采用现代技术和科技成果,提高此项工作的现代化水平方面探索一条新路子。第五章LTG131第二节第二节 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一、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一、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措施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措施 (一)重大危险源的宏观监控系统(二)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预警技术(P8688) 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2.危险源数据采集系统3.计算机监控预警系统 正常运行阶段 事故临界状态 事故初始阶段。(End)第五章LTG132第六章第六章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管理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管理LTG133第六章第一节第一节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职业危害与职业病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 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概括为三类: 1.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原材料、工业毒物、粉尘、噪声、振动、高温、辐射、传染性因素。 2.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劳动制度与劳动组织不合理的可造成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 3.与作业环境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指不良气象条件、厂房狭小、车间位置不合理、照明不良等。 按其性质,可按以下因素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因素(物理、化学、生物) 2.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因素(作息制度、生活习惯、劳动负荷) 3.其他因素(文化环境、生态环境、卫生投入)。LTG134第六章第一节第一节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职业危害与职业病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二、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二、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一)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 1. 职业病的概念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从业人员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由职业性危害因素引起的疾病称为职业病。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界定法定职业病的基本条件:1.在职业活动中产生2.接触职业危害因素3.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4.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LTG135第六章第一节第一节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职业危害与职业病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二、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二、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一)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 1. 职业病的概念 2. 职业病的分类 我国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2年4月18日颁布职业病名单,新颁布的职业病名单分10类115种,包括尘肺13种;职业性放射形疾病11种;化学因素所致职业中毒56种;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8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口腔疾病3种;职业性肿瘤8种;其他职业病5种,其中包括化学性灼伤等工伤事故。LTG136第六章第一节第一节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职业危害与职业病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二、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二、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一)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二)生产性粉尘及尘肺病 1. 矽肺SiO2粉尘引起的严重的肺部疾病 2. 煤矽肺SiO2粉尘和煤尘这种混合粉尘引起的肺部疾病 3. 石棉尘肺石棉粉尘是公认的致癌物,引起的肺部疾病 4. 粉尘引起的职业危害粉尘引起全身中毒、局部刺激性、病变反应性、致癌性、尘肺。其中以尘肺的危害性最为严重。 2002年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中法定尘肺病有13 种(见P91)。LTG137第六章第一节第一节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职业危害与职业病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二、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二、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一)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二)常见的生产性粉尘及尘肺病(三)生产性毒物及职业中毒 1. 生产性毒物的概念 生产过程中生产或使用的有毒物质叫生产性毒物,其形态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 2. 常见的职业中毒类型 金属及类金属中毒;有机溶剂中毒;刺激性气体中毒;窒息性气体中毒;苯的胺基或硝基化合物中毒;高分子化合物中毒。农药中毒。LTG138第六章第一节第一节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职业危害与职业病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二、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二、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一)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二)常见的生产性粉尘及尘肺病(三)生产性毒物及职业中毒(四)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1. 噪声及噪声聋 2. 振动及振动病 3. 电磁辐射及所致职业病 4. 异常气象条件及有关职业病(中暑、减压病、高原病)。LTG139第六章第一节第一节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职业危害与职业病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二、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二、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一)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二)常见的生产性粉尘及尘肺病(三)生产性毒物及职业中毒(四)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五)职业性致癌因素和职业癌 1. 职业性致癌物分类 1)确认致癌物,如煤焦油、芳香胺、石棉、铬、芥子气等 2)可疑致癌物,如镉、铜、铁、亚硝铵 3)潜在致癌物,如钴、锌、铅。LTG140第一节第一节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职业危害与职业病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二、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二、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一)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二)常见的生产性粉尘及尘肺病(三)生产性毒物及职业中毒(四)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五)职业性致癌因素和职业癌 1. 职业性致癌物分类2. 职业癌 我国已将石棉、联苯胺、氯甲甲醚、砷、氯乙烯、焦炉逸散物、铬酸盐等 8 种职业性致癌物所致的癌症列入职业病名单。第六章LTG141第一节第一节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职业危害与职业病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二)常见的生产性粉尘及尘肺病(三)生产性毒物及职业中毒(四)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五)职业性致癌因素和职业癌二、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二、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一)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六)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我国将炭疽、森林脑炎、布氏杆菌病列入职业病。第六章LTG142第一节第一节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职业危害与职业病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二)常见的生产性粉尘及尘肺病(三)生产性毒物及职业中毒(四)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五)职业性致癌因素和职业癌二、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二、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一)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六)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七)其他列入职业病目录的职业疾病 职业性皮肤病、化学性眼部灼伤、铬鼻病、牙酸蚀病、金属烟尘热、职业性哮喘、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棉尘肺、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等。第六章LTG143第一节第一节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职业危害与职业病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二)常见的生产性粉尘及尘肺病(三)生产性毒物及职业中毒(四)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五)职业性致癌因素和职业癌二、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二、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一)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六)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七)其他列入职业病目录的职业疾病(八)与职业有关的疾病 因职业关系患的颈椎疾病,眼睛疾病(视屏显示终端的职业危害)。第六章LTG144第六章第一节第一节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职业危害与职业病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二)常见的生产性粉尘及尘肺病(三)生产性毒物及职业中毒(四)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五)职业性致癌因素和职业癌二、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二、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一)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六)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七)其他列入职业病目录的职业疾病(八)与职业有关的疾病(九)女工的职业卫生问题。LTG145第一节第一节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职业危害与职业病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二、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二、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三、职业病发生的因素三、职业病发生的因素 1. 有害因素的性质 有害因素的理化性质和作用部位与发生职业病密切相关。 2. 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量 D = C t (D作用剂量 C浓度,强度 t时间) 3. 人体的健康状况 健康的人体对有害因素的抵御能力是多方面的。 职业病的病因大多可以检测,因此早期诊断、早期给予处理或治疗,对于预防职业病意义重大。(End)第六章LTG146第二节第二节 职业危害评价与管理职业危害评价与管理一、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一、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几个术语: 1.接触限值: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反复接触对肌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 2.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 3.最高容许浓度: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 4.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15 min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 5.工作场所: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 6.工作地点: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过程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第六章LTG147第二节第二节 职业危害评价与管理职业危害评价与管理一、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一、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六章二、有害作业的分级评价二、有害作业的分级评价(一)职业性接触毒物危险程度分级 以有毒物质的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等 6 项指标为基础的定级标准,将职业性接触毒物分为四级。见书P99表6-1。LTG148第二节第二节 职业危害评价与管理职业危害评价与管理第六章一、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一、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二、有害作业的分级评价二、有害作业的分级评价(一)职业性接触毒物危险程度分级(二)有毒作业分级 有毒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评价依据的是生产性毒物危害程度级别、从业人员接触生产性毒物的劳动时间和地点、生产性毒物浓度的超标倍数,通过计算有毒作业分级指数,确定有毒作业分级级别。其分级方法有: 1. 指数计算分级法(书P99) 2. 查表分级法(书P100)。LTG149第二节第二节 职业危害评价与管理职业危害评价与管理第六章一、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一、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二、有害作业的分级评价二、有害作业的分级评价(一)职业性接触毒物危险程度分级(二)有毒作业分级(三)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 主要依据粉尘中游离SiO2 含量、工人接触粉尘作业时间内肺总通气量、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计算作业分级指数,以指数范围评定生产性粉尘危害级别。LTG150第二节第二节 职业危害评价与管理职业危害评价与管理第六章一、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一、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二、有害作业的分级评价二、有害作业的分级评价(一)职业性接触毒物危险程度分级(二)有毒作业分级(三)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四)高温作业分级 主要由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产生和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或工件等生产性热源造成,热带地区或夏季露天作业,也是造成高温作业的原因之一。 高温作业危害分级评价的依据是湿球黑球温度(WBGT)结合评价指数和劳动者接触高温作业的时间两项指标。级别越高,危害越大。LTG151第二节第二节 职业危害评价与管理职业危害评价与管理第六章一、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一、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二、有害作业的分级评价二、有害作业的分级评价(一)职业性接触毒物危险程度分级(二)有毒作业分级(三)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四)高温作业分级(五)噪声作业分级 1.指数分级法(书P101) 2.查表分级法(书P102)。LTG152第二节第二节 职业危害评价与管理职业危害评价与管理一、职业危害评价一、职业危害评价第六章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一)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分类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对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评价分为: 1.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2.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二、有害作业的分级评价二、有害作业的分级评价LTG153第二节第二节 职业危害评价与管理职业危害评价与管理第六章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一)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分类二、有害作业的分级评价二、有害作业的分级评价(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依据 现行的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的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法律依据。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还必须以职工卫生调查结果及有关建设项目的各类基础资料为科学、事实依据。一、职业危害评价一、职业危害评价LTG154第二节第二节 职业危害评价与管理职业危害评价与管理一、职业危害评价一、职业危害评价第六章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一)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分类二、有害作业的分级评价二、有害作业的分级评价(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依据(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程度,将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分为:一般性职业病危害项目和严重性危害项目。(End)LTG155第三节第三节 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健康监护第六章一、职业病危害申报一、职业病危害申报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规定了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具体办法。(一)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要求。 用人单位的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应当在竣工验收之日起 30 日内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用人单位申报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所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在 30 日内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内容;用人单位终止生产经营时,应向原申报机关办理申报注销手续。(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内容。 用人单位基本情况;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或强度; 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LTG156第六章一、职业病危害申报一、职业病危害申报(一)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要求 (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内容 (三)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应提交的材料 基本情况表; 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表; 主要产品的名称和产量; 主要原、辅料及中间品名称和消耗量(产量); 生产工艺流程图; 其他需提交的材料; 由法定资质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出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职业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第三节第三节 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健康监护 LTG157第六章一、职业病危害申报内容与程序一、职业病危害申报内容与程序(一)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要求 (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内容 (三)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应提交的材料(四)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程序 用人单位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卫生行政部门受理申报,并根据需要进行现场核实; 卫生行政部门在收到申报材料后5个工作日之内出具申报回执。(五)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受理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第三节第三节 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健康监护LTG158第三节第三节 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健康监护第六章二、职业健康监护二、职业健康监护(一)职业健康检查 1.上岗前的健康检查; 2.在岗期间的健康检查; 3.离岗的健康检查; 4.应急检查。一、职业病危害申报内容与程序一、职业病危害申报内容与程序LTG159第三节第三节 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健康监护第六章二、职业健康监护二、职业健康监护(一)职业健康检查一、职业病危害申报内容与程序一、职业病危害申报内容与程序(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1.从业人员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 2.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3.职业病健康检查结果; 4.职业病诊疗等有关健康的资料。LTG160第三节第三节 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健康监护第六章二、职业健康监护二、职业健康监护一、职业病危害申报内容与程序一、职业病危害申报内容与程序三、职业病报告三、职业病报告(一)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职业病报告职责及法律责任1. 职业病报告的职责(1)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人或疑似病人应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2)卫生行政部门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依法处理(3)县级以上的地方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的的职业病统计报告的管理工作,并按照规定上报。LTG161第三节第三节 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健康监护第六章二、职业健康监护二、职业健康监护一、职业病危害申报内容与程序一、职业病危害申报内容与程序三、职业病报告三、职业病报告(一)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职业病报告职责及法律责任1. 职业病报告的职责2. 违法处罚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未按规定报告职业病、疑似职业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万元 以下罚款;弄虚作假的,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卫生行政部门不按规定报告职业病和职业病危害事故的,由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警告;虚报、瞒报的,对单位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或开除的行政处分。LTG162第三节第三节 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健康监护第六章二、职业健康监护二、职业健康监护一、职业病危害申报内容与程序一、职业病危害申报内容与程序三、职业病报告三、职业病报告(一)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职业病报告职责及法律责任(二)职业病报告程序与时限(见教材P106)(三)职业病报告内容 1.应报告的职业病 共计10大类115种。 2.职业病报告内容 尘肺病报告卡 农药中毒报告卡 职业病报告卡。(End)LTG163第七章第七章 事故应急救援事故应急救援LTG164第七章第一节第一节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及特点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及特点 (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控、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LTG165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及特点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及特点 (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二)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 重大事故往往具有发生突然、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广的特点因而决定了应急救援行动必须做到迅速、准确和有效。 1. 不确定性和突发性 2. 应急活动的复杂性 3. 后果易猝变、激化和放大。第七章第一节 事故应急救援基础LTG166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及特点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及特点二、事故应急救援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二、事故应急救援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近年来我国政府相继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对危险化学品、特大安全事故、重大危险源等应急救援工作提出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例如,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49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制订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第七章第一节第一节 事故应急救援基础事故应急救援基础LTG167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及特点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及特点二、事故应急救援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二、事故应急救援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三、事故的应急管理的过程三、事故的应急管理的过程 (一)预防(尽可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后降低影响) (二)准备(机构、预案、队伍、设备) (三)响应(采取行动) (四)恢复。第七章第一节第一节 事故应急救援基础事故应急救援基础LTG168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及特点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及特点二、事故应急救援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二、事故应急救援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三、事故的应急管理过程三、事故的应急管理过程四、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四、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 (一)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本构成 一个完整的应急体系应由组织体制、运作机制、法制基础和应急保障系统4个部分构成。如图7-1所示。第七章第一节第一节 事故应急救援基础事故应急救援基础LTG169应急体系组织体制运作机制法制基础保障系统管理机构功能部门应急指挥救援队伍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属地为主公众动员紧急状态法应急管理条例政府令标准物资装备信息通讯经费财务人力资源图7-1 应急救援体系基本框架结构第七章LTG170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及特点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及特点二、事故应急救援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二、事故应急救援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三、事故的应急管理过程三、事故的应急管理过程四、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四、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 (一)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本构成(二)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机制 1.一级紧急情况:通常政府需要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2.二级紧急情况:需要两个或更多部门响应的紧急情况 3.三级紧急情况:能被一个部门处理的紧急情况。第七章第一节第一节 事故应急救援基础事故应急救援基础LTG171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及特点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及特点二、事故应急救援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二、事故应急救援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三、事故的应急管理过程三、事故的应急管理过程四、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四、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 (一)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本构成 (二)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机制(三)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程序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应急响应过程按接警、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几个过程。如图7-2所示。第七章第一节第一节 事故应急救援基础事故应急救援基础LTG172图7-2 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程序事故发生接警警情判别响应级别应急启动救援行动事态控制应急恢复应急结束中心人员到位信息网络开通应急资源调配现场指挥到位报 警信息反馈N关闭人员救助工程抢险警戒与交通管制医疗救护人群疏散环境保护现场监测专家支持总结评审扩大应急申请增援Y现场清理解除警戒善后处理事故调查NYY第七章LTG173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及特点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及特点二、事故应急救援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二、事故应急救援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三、事故的应急管理过程三、事故的应急管理过程四、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四、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 (一)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本构成 (二)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机制(三)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程序(四)现场指挥系统的组织结构 现场指挥系统模块化的结构由指挥、行动、策划、后勤以及资金/行政 5 个核心应急响应职能组成,如图7-3所示。第七章第一节第一节 事故应急救援基础事故应急救援基础LTG174图7-3 现场指挥系统模块化结构事故指挥官安全信息联络指挥部资金/行政部后勤部策划部行动部(End)第七章LTG175第二节第二节 事故应急预案的策划与编制事故应急预案的策划与编制一、事故应急预案的作用一、事故应急预案的作用 1. 事故应急预案在应急救援中的重要作用 (1)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 (2)有利于作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后果; (3)成为各类突发重大事故的应急基础; (4)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上级协调; (5)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风险防范意识。 2. 策划应急预案时应考虑的因素 (1)重大危险普查的结果(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等) (2)地质、气象、水文等不利自然条件及其影响 (3)本地区以及国家和上级机构已指定的应急预案的情况 (4)本地区以往灾难事故的的发生情况 (5)功能区布置及相互影响情况 (6)周边重大危险可能带来的影响 (7)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第七章LTG176一、编制事故应急预案的作用一、编制事故应急预案的作用二、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层次二、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层次综合预案危化专项预案防洪专项预案地震专项预案现场预案1现场预案2现场预案 n 图7-4 事故应急预案层次第七章第二节第二节 事故应急预案的策划与编制事故应急预案的策划与编制LTG177一、编制事故应急预案的作用一、编制事故应急预案的作用二、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层次二、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层次三、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三、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 不同的应急预案尽管内容和侧重点不同,但都可以采取相似的基本结构。综合预案基本预案应急功能设置特殊风险管理标准操作程序支持附件图7-5 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 第七章第二节第二节 事故应急预案的策划与编制事故应急预案的策划与编制LTG178一、编制事故应急预案的作用一、编制事故应急预案的作用二、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层次二、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层次三、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三、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四、应急预案编制过程四、应急预案编制过程 1.成立预案编制小组,指定负责人; 2.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 3.编制应急预案; 4.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 5.应急预案的实施。第七章第二节第二节 事故应急预案的策划与编制事故应急预案的策划与编制LTG179一、编制事故应急预案的作用一、编制事故应急预案的作用二、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层次二、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层次三、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三、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四、应急预案编制过程四、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五、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核心要素及编制要求五、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核心要素及编制要求 1.对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及其后果预测、辨识、评估; 2.规定应急救援各方组织的详情职责; 3.应急救援行动的指挥与协调; 4.应急救援中可用的资源(人、物、经费); 5.在紧急情况或灾害发生时保护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的措施; 6.现场恢复; 7.其他,如应急培训和演练,法律法规的要求等。第七章第二节第二节 事故应急预案的策划与编制事故应急预案的策划与编制LTG180一、编制事故应急预案的作用一、编制事故应急预案的作用二、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层次二、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层次三、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三、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四、应急预案编制过程四、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五、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核心要素及编制要求五、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核心要素及编制要求 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按相应的过程可分为 6 个一级关键要素: (一)方针与政策 (二)应急策划 (三)应急准备 (四)应急响应 (五)现场恢复 (六)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End)第七章 第二节第二节 事故应急预案的策划与编制事故应急预案的策划与编制LTG181第三节第三节 应急预案的演练应急预案的演练一、演练的类型一、演练的类型 (一)桌面演练(在会议室进行) (二)功能演练(在应急指挥中心进行) (三)全面演练(真实、实战性演练)。P 125第七章LTG182一、演练的类型一、演练的类型二、演练的参与人员二、演练的参与人员 (一)参演人员 (二)控制人员 (三)模拟人员 (四)评价人员 (五)观摩人员。第七章第三节第三节 应急预案的演练应急预案的演练LTG183一、演练的类型一、演练的类型二、演练的参与人员二、演练的参与人员三、演练实施的基本过程三、演练实施的基本过程 1.演练准备阶段 2.演练实施阶段 3.演练总结阶段。第七章第三节第三节 应急预案的演练应急预案的演练LTG184一、演练的类型一、演练的类型二、演练的参与人员二、演练的参与人员三、演练实施的基本过程三、演练实施的基本过程四、演练结果的评价四、演练结果的评价 (一)不足项(应在规定时间内予以纠正) (二)整改项(应在下次演练前予以纠正) (三)改进项(不必一定要求予以纠正)。(End)第七章第三节第三节 应急预案的演练应急预案的演练LTG185第八章第八章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LTG186第八章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与模式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与模式 ( OHSAS18001 )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的一种方式,包括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绩效重点活动与职责及绩效测量的方法。评审(Action)检查(Check)实施(Do)策划(Plan)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持续改进第一节第一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运行模式与要素运行模式与要素LTG187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与模式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与模式 ( OHSAS18001 )(一)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为了确保所建立与实施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能够达到控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和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目的,生产经营单位所制定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1.承诺遵守自身所使用且现行有效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包括生产经营单位所属管理机构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定和生产经营单位与其他用人单位签署的集体协议或其他要求; 2.承诺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和事故预防、保护员工健康安全。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第八章第一节第一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运行模式与要素运行模式与要素LTG188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与模式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与模式 ( OHSAS18001 )(一)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二)组织 1. 组织的目的 要求生产经营单位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其他要素正确、有效地实施与运行而确立和完善组织保障基础。包括机构与职责、培训及意识和能力、协商与交流、文件化、文件与资料控制以及记录和记录管理。第八章第一节第一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运行模式与要素运行模式与要素LTG189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与模式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与模式 ( OHSAS18001 )(一)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二)组织 1. 组织的目的2. 组织的内容与要求 1)机构与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的最高管理者应对保护企业员工的健康与安全负全面责任,并应在企业内设立各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领导岗位,针对那些对其活动、设施(设备)和管理过程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有一定影响的从事管理、执行和监督的各级管理人员,规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建立、实施与运行,并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第八章第一节第一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运行模式与要素运行模式与要素LTG190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与模式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与模式 ( OHSAS18001 )(一)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二)组织 1. 组织的目的2. 组织的内容与要求 1)机构与职责2)培训、意识与能力 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并保持培训的程序,以便规范、持续地开展培训工作,确保员工具备必须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第八章第一节第一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运行模式与要素运行模式与要素LTG191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与模式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与模式 ( OHSAS18001 )(一)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二)组织 1. 组织的目的2. 组织的内容与要求 1)机构与职责2)培训、意识与能力3)协商与交流 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作出文件化的安排,促进有关职业健康安全信息与员工和其他相关方(如分承包方人员、供货方、访问者)进行协商与交流。第八章第一节第一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运行模式与要素运行模式与要素LTG192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与模式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与模式 ( OHSAS18001 )(一)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二)组织 1. 组织的目的2. 组织的内容与要求 1)机构与职责2)培训、意识与能力3)协商与交流4)文件化 生产经营单位应保持最新与充分的并适合于企业实际特点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以确保建立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任何情况下均能得到充分理解和有效运行。第八章第一节第一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运行模式与要素运行模式与要素LTG193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与模式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与模式 ( OHSAS18001 )(一)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二)组织 1. 组织的目的2. 组织的内容与要求 1)机构与职责2)培训、意识与能力3)协商与交流4)文件化5)文件与资料控制 生产经营单位应指定书面程序,以便对职业健康安全文件的识别、批准、发布和撤消,以及对职业健康安全有关资料进行控制,确保其满足需要。第八章第一节第一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运行模式与要素运行模式与要素LTG194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与模式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与模式 ( OHSAS18001 )(一)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二)组织 1. 组织的目的2. 组织的内容与要求 1)机构与职责2)培训、意识与能力3)协商与交流4)文件化5)文件与资料控制6)记录与记录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和保持程序,用来表示、保存和处置有关职业健康安全记录。第八章第一节第一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运行模式与要素运行模式与要素LTG195 1. 计划与实施的目的 计划与实施的目的是要求生产经营单位依据自身的危害与风险情况,针对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的要求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划,并建立和保持必要的程序或计划,以持续、有效地实施与运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规划。包括初始评审、目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和应急预案与响应。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与模式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与模式 ( OHSAS18001 )(一)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二)组织(三)计划与实施第八章第一节第一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运行模式与要素运行模式与要素LTG196 1. 计划与实施的目的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与模式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与模式 ( OHSAS18001 )(一)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二)组织(三)计划与实施1)初始评审 (1)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 (2)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2. 计划与实施的内容与要求第八章第一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运行模式与要素LTG197 1. 计划与实施的目的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与模式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与模式 ( OHSAS18001 )(一)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二)组织(三)计划与实施1)初始评审 2)目标 2. 计划与实施的内容与要求4)运行控制3)管理方案5)应急预案与响应。 第八章第一节第一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运行模式与要素运行模式与要素LTG198(四)检查与评价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与模式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与模式 ( OHSAS18001 )(一)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二)组织(三)计划与实施1. 检查与评价的目的 (发现存在的问题或需要改进的地方)2. 检查与评价的内容与要求 1)绩效测量和监测 2)事故、事件、不符合及其对职业安全健康绩效影响的调查 3)审核 4)管理评审。第八章第一节第一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与要素运行模式与要素LTG199(四)检查与评价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与模式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与模式 ( OHSAS18001 )(一)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二)组织(三)计划与实施(五)改进措施 1. 改进措施的目的 (消除、降低或控制职业健康安全危害) 2. 改进措施的内容与要求 1)纠正与预防措施 2)持续改进。END第八章第一节第一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与要素运行模式与要素LTG200一、学习与培训一、学习与培训 管理层的培训主要是针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建立与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培训的目的是统一思想,在推进体系工作中给予有力的支持和配合。 内审员培训是建立和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关键。应该根据专业的需要,通过培训确保他们具备开展初始评审、编写体系文件和进行审核等工作的能力。 全体员工培训的目的是使他们了解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并在今后工作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各项实践。第八章第二节第二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方法与步骤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方法与步骤LTG201一、学习与培训一、学习与培训二、初始评审二、初始评审1.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其适用性及需遵守的内容进行确认,并对遵守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价。2.2. 对现有的或计划的作业活动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3.3. 确定新有措施或计划采取的措施是否能够消除危害或控制程度。4.4. 对所有现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规定、过程和程序等进行检查,并评价其对管理体系要求的有效性和适用性。5.5. 分析以往企业安全事故情况以及员工健康监护数据等相关资料,包括人员伤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的统计、防护记录和趋势分析。6.6. 对现行组织机构、资源配备和职责分工等情况进行评价。第八章第二节第二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方法与步骤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方法与步骤LTG202一、学习与培训一、学习与培训二、初始评审二、初始评审三、体系策划三、体系策划 1. 确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针。 2. 制定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目标及其管理方案。 3. 结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进行职能分配和机构职责分工。 4. 确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结构和各层文件的清单。 5. 为建立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准备必要的资源。第八章第二节第二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方法与步骤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方法与步骤LTG203一、学习与培训一、学习与培训二、初始评审二、初始评审三、体系策划三、体系策划四、文件编写四、文件编写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结构,多数情况下是采用手册、程序文件以及作业指导书的形式。第八章第二节第二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方法与步骤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方法与步骤LTG204一、学习与培训一、学习与培训二、初始评审二、初始评审三、体系策划三、体系策划四、文件编写四、文件编写五、体系试运行五、体系试运行 各个部门和所有人员按照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要求开展相应健康安全管理活动,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试运行,以检验体系策划与文件规定的充分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第八章第二节第二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方法与步骤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方法与步骤LTG205一、学习与培训一、学习与培训二、初始评审二、初始评审三、体系策划三、体系策划四、文件编写四、文件编写五、体系试运行五、体系试运行六、评审完善六、评审完善 通过试运行,检查与确认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各要素是否按照计划安排有效运行,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采用相应的改进措施,使所建立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END)第八章第二节第二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方法与步骤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方法与步骤LTG206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类型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类型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是依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及其他审核准则进行的。(一)第一方审核(用人单位自我审核)(二)第二方审核(外部与用人单位有利益关系的相关单位)(三)第三方审核(无经济利益关系的第三方认证机构)。第八章第三节第三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LTG207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类型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类型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申请及受理 用人单位以书面形式向认证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交各种材料。(二)审核的策划及审核准备 1.确定审核范围(所覆盖的活动、产品和服务范围) 2.组成审核组 3.制定审核计划 4.编制审核工作文件。第八章第三节第三节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LTG208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类型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类型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程序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程序(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申请及受理(二)审核的策划及审核准备(三)审核的实施 1.文件审核 2.第一阶段现场审核:确定第二阶段现场审核的重点;审核体系存在的问题;确认双方商定的审核范围是否合理 3.第二阶段现场审核:对受审核方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能否通过现场审核作出结论。第八章第三节第三节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LTG209第八章第三节第三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一、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一、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一)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的申请及受理(二)审核的策划及审核准备(三)审核的实施(四)纠正措施的跟踪与验证 审核方应对其纠正措施的落实和有效性进行跟踪验证。(五)证后监督与复评 1.监督审核 2.复评(获证单位认证证书有效期届满时,可以通过复评,获得再次认证)。(End)LTG210第九章第九章 事故报告、调查、分析与处理事故报告、调查、分析与处理LTG211第一节第一节 事故的报告事故的报告一、事故报告的规定一、事故报告的规定 安全生产法对事故的报告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慌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报事故情况。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对事故情况不得隐瞒不报、慌报或者拖延不报。第九章LTG212第一节第一节 事故的报告事故的报告一、事故报告的规定一、事故报告的规定二、事故的报告二、事故的报告 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印发安全生产调度统计业务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字200556号)的规定,事故报告分为: (一)事故快报 (事故发生后6、12、24小时之内上报) (二)事故统计月报 (每月10日前逐级报送至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调度统计机构) (三)有关统计规定解释(统计的范围、轻伤、重伤、死亡和失踪)。(End)第九章LTG213第二节第二节 事故调查事故调查一、事故调查分级原则一、事故调查分级原则(一)工矿商贸企业事故的调查 由生产经营单位、本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行政监察部门、工会负责人等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第九章LTG214第二节第二节 事故调查事故调查一、事故调查分级原则一、事故调查分级原则(一)工矿商贸企业事故的调查(二)煤矿事故的调查1.特别重大事故(死亡10人以上)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2. 特大事故(死亡39人)由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3. 重大、死亡事故(死亡12人)由煤矿安全监察分局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第九章LTG215第二节第二节 事故调查事故调查一、事故调查分级原则一、事故调查分级原则(一)工矿商贸企业事故的调查(二)煤矿事故的调查(三)火灾、道路交通、铁路交通、水上交通、民用航空事故的 调查 除特别重大事故外,火灾、道路交通、铁路交通、水上交通、民用航空事故按照各行业的法规进行组织调查。第九章LTG216第二节第二节 事故调查事故调查一、事故调查分级原则一、事故调查分级原则二、调查组成员的组成二、调查组成员的组成 事故调查组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公安部门、行政监察部门、其他有关部门、工会组织的人员和有关专家组成。第九章LTG217第二节第二节 事故调查事故调查一、事故调查分级原则一、事故调查分级原则二、调查组成员的组成二、调查组成员的组成三、事故调查组的职责三、事故调查组的职责1.查明事故经过、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2.查明事故原因;3.确定事故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4.提出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建议;5.写出事故调查报告。第九章LTG218第二节第二节 事故调查事故调查一、事故调查分级原则一、事故调查分级原则二、调查组成员的组成二、调查组成员的组成三、事故调查组的职责三、事故调查组的职责四、事故调查取证四、事故调查取证(一)现场处理(二)物证收集(三)事故事实材料的收集(四)证人材料收集(五)现场摄影及绘图。第九章LTG219第二节第二节 事故调查事故调查二、调查组成员的组成二、调查组成员的组成三、事故调查组的职责三、事故调查组的职责四、事故调查取证四、事故调查取证一、事故调查分级原则一、事故调查分级原则五、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五、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一)背景信息(二)事故描述(三)事故原因(四)事故教训及预防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建议(五)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建议(六)事故调查组成员的名单(七)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第九章LTG220第二节 事故调查二、调查组成员的组成二、调查组成员的组成三、事故调查组的职责三、事故调查组的职责四、事故调查取证四、事故调查取证一、事故调查分级原则一、事故调查分级原则五、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五、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六、事故调查的主要工作方法六、事故调查的主要工作方法(一)事故抢救组(二)综合组(三)技术分析组(四)管理调查组(五)善后处理组。第九章LTG221第九章第二节第二节 事故调查事故调查二、调查组成员的组成二、调查组成员的组成三、事故调查组的职责三、事故调查组的职责四、事故调查取证四、事故调查取证一、事故调查分级原则一、事故调查分级原则五、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五、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六、事故调查的主要工作方法六、事故调查的主要工作方法七、事故调查常用的技术七、事故调查常用的技术 事故调查常用的技术方法有:故障树分析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方法、变更分析方法。(见第四章第四节)(End)LTG222第三节第三节 事故分析事故分析一、事故分析的基本步骤一、事故分析的基本步骤(一)整理和阅读材料(二)按以下7项内容进行分析 受伤部位 受伤性质 起因物 致害物 伤害方式 不安全状态 不安全行为。(三)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四)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五)确定事故的责任者。第九章LTG223第三节第三节 事故分析事故分析一、事故分析的基本步骤一、事故分析的基本步骤第九章二、直接原因分析二、直接原因分析 属于下列情况者为直接原因:1.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2.人的不安全行为。LTG224第三节第三节 事故分析事故分析一、事故分析的基本步骤一、事故分析的基本步骤第九章二、直接原因分析二、直接原因分析三、间接原因分析三、间接原因分析 属于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1.技术和设计上缺陷;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3.劳动组织不合理;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5.没有操作安全规程或不健全;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7.其他。LTG225第三节第三节 事故分析事故分析一、事故分析的基本步骤一、事故分析的基本步骤第九章二、直接原因分析二、直接原因分析三、间接原因分析三、间接原因分析四、事故分类(四、事故分类(10类,类,P151154)1.依照造成事故的责任不同,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两类。2.依照事故造成的后果不同,分为伤亡事故和非伤亡事故两类。3.依照事故监管的行业不同,分为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火灾事故、道路交通事故、水上交通事故、铁路交通事故、民航飞行事故、农业机械事故、渔业船舶事故等八类。4.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执行。5.道路交通事故按关于修订道路交通事故等级划分标准通知执行。LTG226第三节第三节 事故分析事故分析一、事故分析的基本步骤一、事故分析的基本步骤第九章二、直接原因分析二、直接原因分析三、间接原因分析三、间接原因分析四、事故分类(四、事故分类(10类,类,P151154)6.火灾事故按火灾管理规定分为特大火灾、重大火灾、一般火灾三类。7.水上交通事故按水上交通事故统计办法分为一般事故、大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四类。8.民航飞行事故按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等级分为特别重大、重大、一般三级。9.农业机械事故按农业机械事故统计报告暂行规定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一般伤亡事故、重大伤亡事故、特大伤亡事故、特别重大伤亡事故六类。10.渔业船舶事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水上事故报告和统计规定分为小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五类。(End)LTG227第四节第四节 事故处理事故处理第九章一、事故调查处理原则一、事故调查处理原则(一)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原则(二)“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事故责任者、群众教育、防范措施)(三)公正、开明原则(四)分级管理原则(依照事故的严重级别)。LTG228第四节第四节 事故处理事故处理第九章一、事故调查处理原则一、事故调查处理原则二、事故调查的依据二、事故调查的依据 安全生产法第73条对事故调查处理的原则和要求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并授权国务院制定具体的事故调查处理办法。事故调查和处理主要依据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进行。LTG229第四节第四节 事故处理事故处理第九章一、事故调查处理原则一、事故调查处理原则二、事故调查的依据二、事故调查的依据三、事故调查的目的三、事故调查的目的 查清事故发生的经过,科学分析事故原因,找出发生事故的内在关系,总结事故发生的经验教训和规律,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度发生,以警示后人。LTG230第四节第四节 事故处理事故处理第九章一、事故调查处理原则一、事故调查处理原则二、事故调查的依据二、事故调查的依据三、事故调查的目的三、事故调查的目的四、事故调查与处理的关系四、事故调查与处理的关系 事故调查与处理是两个相对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工作。 事故调查处理,是事故预防工作的延伸。LTG231第四节第四节 事故处理事故处理第九章一、事故调查处理原则一、事故调查处理原则二、事故调查的依据二、事故调查的依据三、事故调查的目的三、事故调查的目的四、事故调查与处理的关系四、事故调查与处理的关系五、事故性质的认定五、事故性质的认定 对事故性质的认定可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等评定。事故性质一般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LTG232第四节第四节 事故处理事故处理第九章一、事故调查处理原则一、事故调查处理原则二、事故调查的依据二、事故调查的依据三、事故调查的目的三、事故调查的目的四、事故调查与处理的关系四、事故调查与处理的关系五、事故性质的认定五、事故性质的认定六、事故责任分析六、事故责任分析 进行责任分析的目的是使责任者吸取教训,改进工作。事故责任分为: 1.直接责任者:其行为与事故发生有直接关系。 2.主要责任者:对事故的发生起主要作用。 3.领导责任者:对事故的发生负有领导责任。LTG233第四节第四节 事故处理事故处理第九章一、事故调查处理原则一、事故调查处理原则二、事故调查的依据二、事故调查的依据三、事故调查的目的三、事故调查的目的四、事故调查与处理的关系四、事故调查与处理的关系五、事故性质的认定五、事故性质的认定六、事故责任分析六、事故责任分析七、追究责任七、追究责任(一)行政责任 (二)刑事责任(三)民事责任。 LTG234第四节第四节 事故处理事故处理第九章一、事故调查处理原则一、事故调查处理原则二、事故调查的依据二、事故调查的依据三、事故调查的目的三、事故调查的目的四、事故调查与处理的关系四、事故调查与处理的关系五、事故性质的认定五、事故性质的认定六、事故责任分析六、事故责任分析七、追究责任七、追究责任八、事故调查处理的批复结案八、事故调查处理的批复结案 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国家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负责调查处理,国家监察部门对责任人处理作出批复后,再由国务院或国家监察部门作总体批复。 一次死亡1029人的特别重大事故由个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有关部门调查,直接将材料报国务院批复; 重大事故一般由地市政府或授权的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批复; 轻伤、重伤、死亡事故一般由企业所在地区的市政府或授权的按监部门批复。LTG235第四节第四节 事故处理事故处理第九章一、事故调查处理原则一、事故调查处理原则二、事故调查的依据二、事故调查的依据三、事故调查的目的三、事故调查的目的四、事故调查与处理的关系四、事故调查与处理的关系五、事故性质的认定五、事故性质的认定六、事故责任分析六、事故责任分析七、追究责任七、追究责任八、事故调查处理的批复结案八、事故调查处理的批复结案九、对事故调查处理的监督九、对事故调查处理的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组织监督。(End)LTG236第十章第十章 安全生产统计分析安全生产统计分析LTG237第一节第一节 统计基础知识统计基础知识第十章(自己复习P161168)LTG238第二节第二节 职业卫生统计基础职业卫生统计基础第十章一、职业卫生常用的统计指标一、职业卫生常用的统计指标1.发病(中毒)率 表示在观察期内可能发生的某种疾病(或中毒)的一定人群中新发生该病(中毒)的频率。 发病率(中毒率)是反映某病(中毒)在人群中发生频率大小的指标,常用于衡量疾病的发生,研究疾病发生的因果关系和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LTG239第二节第二节 职业卫生统计基础职业卫生统计基础第十章一、职业卫生常用的统计指标一、职业卫生常用的统计指标1.发病(中毒)率2.患病率 表示在某时点检查时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中患有某病的病人总数。 这一指标最适用于病程较长的疾病的统计研究,用于衡量疾病的存在,反映某病在一定人群中的流行规模或水平。LTG240第二节第二节 职业卫生统计基础职业卫生统计基础第十章一、职业卫生常用的统计指标一、职业卫生常用的统计指标1.发病(中毒)率2.患病率3.病死率在规定的观察时间内,某病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LTG241第二节第二节 职业卫生统计基础职业卫生统计基础第十章一、职业卫生常用的统计指标一、职业卫生常用的统计指标1.发病(中毒)率2.患病率3.病死率4.粗死亡率是指某年平均每千名人口中的死亡人数,也叫普通死亡率。LTG242第二节第二节 职业卫生统计基础职业卫生统计基础第十章一、职业卫生常用的统计指标一、职业卫生常用的统计指标二、职业卫生调查设计二、职业卫生调查设计(一)调查研究的特点 在调查过程中没有人为的施加干预措施,而是客观地观察记录某些现象的现状及其相关特征;在调查中,欲研究的现象及其相关特征是客观存在的,不能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来平衡或消除非研究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这是调查研究区别与实验研究的重要特点。LTG243第二节第二节 职业卫生统计基础职业卫生统计基础第十章一、职业卫生常用的统计指标一、职业卫生常用的统计指标二、职业卫生调查设计二、职业卫生调查设计(一)调查研究的特点(二)调查研究的主要用途 用于了解某一特定时间横断面上特定作业场所中职业危害因素或人群职业病的分布情况。LTG244第二节第二节 职业卫生统计基础职业卫生统计基础第十章一、职业卫生常用的统计指标一、职业卫生常用的统计指标二、职业卫生调查设计二、职业卫生调查设计(一)调查研究的特点(二)调查研究的主要用途(三)调查设计中的基本原则与内容1.明确调查目的并具体化到指标2.确定调查对象和观察单位3.确定并选择方法4.确定样本含量5.确定资料的收集方式6.确定观察指标。LTG245第二节第二节 职业卫生统计基础职业卫生统计基础第十章一、职业卫生常用的统计指标一、职业卫生常用的统计指标二、职业卫生调查设计二、职业卫生调查设计(一)调查研究的特点(二)调查研究的主要用途(三)调查设计中的基本原则与内容(四)常用的抽样方法1.单纯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3.整体抽样4.分层抽样。LTG246第二节第二节 职业卫生统计基础职业卫生统计基础第十章一、职业卫生常用的统计指标一、职业卫生常用的统计指标二、职业卫生调查设计二、职业卫生调查设计三、职业卫生常用的分析统计方法三、职业卫生常用的分析统计方法 (一)计量资料的统计分析(二)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End)LTG247第三节第三节 事故统计与报表制度事故统计与报表制度第十章一、事故统计的基本任务一、事故统计的基本任务1.对每起事故进行统计调查,弄清楚事故发生的情况和原因。2.对一定时间内、一定范围内事故发生的情况进行测定。3.根据大量统计资料,借助数理统计手段,对一定时间内、一定范围内事故发生的情况、趋势以及事故参数的分布进行分析、归纳和推断。LTG248第三节第三节 事故统计与报表制度事故统计与报表制度第十章一、事故统计的基本任务一、事故统计的基本任务二、事故调查的目的二、事故调查的目的 通过合理收集与事故有关的资料、数据,应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大量重复显现的数字特征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和推断,找出事故发生的规律和事故发生的原因,为制定法规、加强工作决策,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事故重复发生,起到重要指导作用。LTG249第三节第三节 事故统计与报表制度事故统计与报表制度第十章一、事故统计的基本任务一、事故统计的基本任务二、事故调查的目的二、事故调查的目的三、事故统计步骤三、事故统计步骤(一)资料收集(二)资料整理(三)综合分析。LTG250第三节第三节 事故统计与报表制度事故统计与报表制度第十章一、事故统计的基本任务一、事故统计的基本任务二、事故调查的目的二、事故调查的目的三、事故统计步骤三、事故统计步骤四、事故统计指标体系四、事故统计指标体系(一)综合类伤亡事故统计指标体系(二)工矿企业类伤亡事故统计指标体系(三)行业类统计指标体系(道路交通、火灾、水上交通、铁路交通、 民航飞机、农机、渔业船舶)(四)地区安全评价类统计指标体系。LTG251第三节第三节 事故统计与报表制度事故统计与报表制度第十章一、事故统计的基本任务一、事故统计的基本任务二、事故调查的目的二、事故调查的目的三、事故统计步骤三、事故统计步骤四、事故统计指标体系四、事故统计指标体系五、生产安全事故报表制度五、生产安全事故报表制度1.适用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2.统计内容 一共4个方面:3. 事故发生单位情况4. 事故情况5. 事故概况6. 伤亡人员情况7.3.报表的报送程序 采用逐级上报程序。LTG252第三节第三节 事故统计与报表制度事故统计与报表制度第十章一、事故统计的基本任务一、事故统计的基本任务二、事故调查的目的二、事故调查的目的三、事故统计步骤三、事故统计步骤四、事故统计指标体系四、事故统计指标体系五、生产安全事故报表制度五、生产安全事故报表制度六、伤亡事故统计分析方法六、伤亡事故统计分析方法1.综合分析法2.分组分析法3.算术平均法4.相对指标比较法5.统计图表法6.排列图7.控制图。LTG253第三节第三节 事故统计与报表制度事故统计与报表制度第十章一、事故统计的基本任务一、事故统计的基本任务二、事故调查的目的二、事故调查的目的三、事故统计步骤三、事故统计步骤四、事故统计指标体系四、事故统计指标体系五、生产安全事故报表制度五、生产安全事故报表制度六、伤亡事故统计分析方法六、伤亡事故统计分析方法七、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七、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1.直接经济损失2.间接经济损失3.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4.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5.计算方法6.经济损失的评价指标。LTG254第三节第三节 事故统计与报表制度事故统计与报表制度第十章一、事故统计的基本任务一、事故统计的基本任务二、事故调查的目的二、事故调查的目的三、事故统计步骤三、事故统计步骤四、事故统计指标体系四、事故统计指标体系五、生产安全事故报表制度五、生产安全事故报表制度六、伤亡事故统计分析方法六、伤亡事故统计分析方法七、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七、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八、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八、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参见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GB/T154991995)。(End)LTG255考试说明1.考试方式 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的方式为闭卷考试,在答题卡或试卷上作答。2.考试题型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的试题题型为客观题,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要求从备选项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作为答案。“多项选择题”的每题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的选项,选错、漏选均不得分。在全部试题中,有70个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70分;15个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30分。整份试卷满分为100分。3.考试时间 2006年考试于9月9日和9月10日两天进行,每个半天考一个科目,考试时间都为150分钟。LTG256模拟试题单选题:关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描述,正确的是: A.按审核方与受审核方的关系,可将体系审核分为内 部审核、外部审核及第三方审核三种 B.审核针对受审核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充分性 和实用性进行 C.内部审核主要依据单位自身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 系文件进行 D.审核主要依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进行 本题是第八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题目。本题为单选题。关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只能依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进行(P138),显然其他选项都是错的。 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D DLTG257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