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6页
第2页 / 共66页
第3页 / 共66页
第4页 / 共66页
第5页 / 共66页
第6页 / 共66页
第7页 / 共66页
第8页 / 共66页
第9页 / 共66页
第1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 fever )第六章第六章 发热发热病理生理教研室病理生理教研室 郝卯林郝卯林1讲讲 授授 提提 纲:纲:u 概述概述u 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和发病机制u 代谢和功能的改变代谢和功能的改变u 防治基础防治基础2概概 述述3正常体温正常体温: :腋窝腋窝 36.036.4 C舌下舌下 36.737.7 C直肠直肠 36.937.9 C4体体温温调调节节体体系系温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调节中枢调节中枢( (整合器整合器) )温度效应器温度效应器皮肤、腹腔脏器皮肤、腹腔脏器下丘脑等下丘脑等产热产热散热散热视前区下丘脑的视前区下丘脑的前部(前部(POAHPOAH)调定点调定点(set point)5致致热热原原体体温温调调节节中中枢枢调调定定点点上上移移产产热热散散热热温温度度发热简单示意图:发热简单示意图:6 发热的概念:发热的概念: 在致热原致热原的作用下 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 调节性体温升高调节性体温升高 超出正常0.57体温升高体温升高= =发热发热?89体温升高分类heperthermia调节性调节性体温升高体温升高-SP-SP上移上移非调节性非调节性体温升高体温升高-SP-SP未移未移病理性病理性生理性生理性体温体温升高升高发热发热: :过热过热: :10中暑中暑鱼鳞病鱼鳞病11甲亢患者甲亢患者产热增加产热增加12 第二节第二节发热的原因和机制发热的原因和机制13发热激活物产内生致热原细胞 发热过程发热过程 发热内生致热原(EP) 体温调节中枢SP上移 14u 发热激活物u 内生致热原u 体温调节机制u 发 热 时 相发热的原因和机制发热的原因和机制15定义:定义:能激活能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内生致热原细胞 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物质。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物质。一、一、发热激活物发热激活物体内体内体外体外16分枝杆菌(一)外致热原(一)外致热原1.1.细菌细菌G+G-全菌体外毒素全菌体肽聚糖内毒素内毒素内毒素内毒素( ( ( (脂多糖脂多糖脂多糖脂多糖) )幻灯片 18流脑流脑脑膜炎球菌脑膜炎球菌17 内毒素(内毒素(endotoxin, ET):): 是血液制品和输液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是血液制品和输液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 体内注射体内注射ET ET 或或 ETET与产与产EPEP细胞细胞 培养培养EPEP182 2、病毒、病毒流感、SARS、麻疹病毒等全病毒体全病毒体 血细胞凝集素血细胞凝集素全菌体全菌体 夹膜多糖夹膜多糖 蛋白质蛋白质3 3、真菌、真菌 白色念珠菌、隐性球菌等H5N1型禽流感病毒攻击红细胞SARS195 5、疟原虫、疟原虫 (疟色素)(疟色素)发热发热4 4、螺旋体:、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钩端螺旋体 回归热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 梅毒螺旋体梅毒螺旋体20( (二二) )、体内产物、体内产物v 抗原抗体复合物抗原抗体复合物v 类固醇:本胆烷醇酮,石胆酸类固醇:本胆烷醇酮,石胆酸v 尿酸盐结晶、硅酸盐结晶尿酸盐结晶、硅酸盐结晶 21发发 热热由病原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微生物引起感染性感染性发热发热非感染性非感染性发热发热由病原微生物由病原微生物以外因素引起以外因素引起22u 发热激活物发热激活物u 内生致热原内生致热原u 体温调节机制体温调节机制u 发发 热热 时时 相相发热的原因和机制发热的原因和机制23定义:产定义:产EPEP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生和释放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二、内生致热原二、内生致热原 (endogenous (endogenous pyrogenpyrogen,EP )EP )种类:种类: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干扰素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624v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1-1(interleukin-1,IL-1) 19481948 BeesonBeeson19491949白细胞致热原白细胞致热原 (LP)(LP)v肿瘤坏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25v 分子量小分子量小v 不耐热不耐热v 可引起可引起PGEPGE升高升高v 小剂量产生单相热,大剂量双相热小剂量产生单相热,大剂量双相热IL-1IL-1、TNFTNF特点:特点:26单相热与双相热单相热与双相热27l 分子量小分子量小l 不耐热不耐热l 反复注射可产生耐受性反复注射可产生耐受性v 干扰素(干扰素(interferon, IFNinterferon, IFN) 由白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的蛋白质白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的蛋白质 28v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6-6(IL-6IL-6)p 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分泌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分泌p 作用较作用较IL-1IL-1、TNFTNF弱弱29v 其他其他巨噬细胞炎症蛋白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1(MIP-1MIP-1) 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8-8(IL-8IL-8)内皮素内皮素301 .1 .产产EPEP细胞:细胞: 白细胞类: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白细胞类: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等巨噬细胞等 肿瘤细胞类肿瘤细胞类 其它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其它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 EP的产生和释放的产生和释放31LPSLPSLPSLPS结合结合蛋白蛋白产产EPEP细胞细胞TollToll样受体样受体激活激活NF-BNF-B 启动基因转录启动基因转录, ,EPEP表达表达32体温体温 SPSP ?产产EPEP细胞细胞发热发热激活物激活物EPEP33u 发热激活物发热激活物u 内生致热原内生致热原u 体温调节机制体温调节机制u 发发 热热 时时 相相发热的原因和机制发热的原因和机制34(一)热信号传入途径(一)热信号传入途径EP通过血脑屏障入脑EP通过 终板血管器终板血管器 作用于体温中枢EP通过迷走神经传递热信号35EPPOAHPOAH神神经元经元POAHPOAH神神经元经元第三脑室第三脑室视上隐窝视上隐窝毛细毛细血管血管OVLTOVLT区区 M M M M 36体温体温 下丘脑体温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中枢SPSP ?产产EPEP细胞细胞发热发热激活物激活物EPEP37( (二)体温调节中枢二)体温调节中枢调调节节中中枢枢正调节中枢正调节中枢负调节中枢负调节中枢POAHPOAHVSAVSA、MANMAN38EPPOAHVSA、MAN正调节介质正调节介质调定点上移调定点上移负调节介质负调节介质 39 正调节介质:正调节介质: 发热中枢介质发热中枢介质 负调节介质:负调节介质:PGE 、Na+/Ca2+比值比值 、cAMP、CRH、NO精氨酸加压素精氨酸加压素黑素细胞刺激素黑素细胞刺激素膜联蛋白膜联蛋白A1A1(三)发热中枢调节介质(三)发热中枢调节介质40 PGEPGE注入动物脑室注入动物脑室 发热发热 EPEP注入脑室注入脑室 体温升高,脑脊液中体温升高,脑脊液中PGEPGE EP+ EP+下丘脑下丘脑 组织组织 合成、释放合成、释放PGEPGE PGE PGE合成抑制剂有解热作用,脑脊液中合成抑制剂有解热作用,脑脊液中PGEPGE1、 PGE支支持持依依据据水杨酸类水杨酸类正调节介质正调节介质41 依据:依据: 动物脑室灌注动物脑室灌注 0.9%NaCl 0.9%NaCl 体温体温 蔗糖溶液蔗糖溶液 体温不变体温不变 CaCa2+2+ 体温体温 降钙剂降钙剂EGTA EGTA 体温体温 cAMP cAMPEP EP 下丘脑下丘脑Na+/CaNa+/Ca2+2+ cAMPcAMP增加增加SPSP上移上移2 2、 Na+/Ca2+比值比值正调节介质正调节介质42AMP AMP cAMPcAMP 5 5 AMPAMP腺苷酸环化酶腺苷酸环化酶磷酸二酯酶磷酸二酯酶磷酸二酯酶(磷酸二酯酶(PDEPDE)抑制剂抑制剂-茶碱能增高脑内茶碱能增高脑内 cAMPcAMP含量的同时,增强含量的同时,增强EPEP的发热效应;的发热效应; PDEPDE激活剂激活剂菸酸则有相反的效应。菸酸则有相反的效应。家兔注射家兔注射EPEP发热时,脑脊液发热时,脑脊液cAMPcAMP升高,而血浆升高,而血浆cAMPcAMP不变;不变; cAMPcAMP是是EPEP性发热的中枢介质!性发热的中枢介质!3、 cAMP正调节介质正调节介质431、精氨酸加压素(AVP)2、黑素细胞刺激素(-MSH)3、膜联蛋白A1负调节介质负调节介质44OVLT?下丘脑体温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中枢体温体温SPSP 皮肤血管皮肤血管收缩,散热收缩,散热寒战,产热寒战,产热 体温体温 产产EPEP细胞细胞发热发热激活物激活物EPEPVSAVSA负负调调节节正正调调节节POAHPOAH体温调节方式4537 C42 C体温正常体温正常体温上升期体温上升期高热持高热持续期续期体温下降期体温下降期调调定定点点上上移移调调定定点点恢恢复复四、四、 发热的时相及热代谢发热的时相及热代谢特点特点46自感发冷或恶寒,出现“鸡皮”和寒战、皮肤苍白 血管收缩 血流减少 竖毛肌 收缩 骨骼肌不随意 周期性收缩 热代谢特点热代谢特点: 散热散热产热产热,产热散热,产热散热 TT1 1、体温上升期、体温上升期47皮肤颜色发红,自觉酷热,皮肤口唇干燥 寒战及“鸡皮”现象消失 血管舒张 血流增多 水分蒸发中心体温与上升的中心体温与上升的SPSP相适应相适应产热与散热在较高水平上保持相对平衡产热与散热在较高水平上保持相对平衡热代谢特点:热代谢特点:2 2、高峰期高峰期48血管舒张,大量出汗,皮肤比较潮湿 脱水循环衰竭 热代谢特点:热代谢特点:散热 产热,体温与已回降的SP相适应散热增多产热减少3 3、退热期退热期49发热机制小结产产EPEP细胞细胞:巨噬细胞等:巨噬细胞等正调节中枢:正调节中枢:POAHPOAHPGE2PGE2、cAMPcAMPCRHCRH、NaNa+ +/Ca/Ca2+2+、NONO发热激活物发热激活物EPEP:IL-1IL-1、TNFTNF、INFINF等等负负调调节节中中枢枢:VSAVSA、MANMAN负负调调节节介介质质:AVPAVP、-MSH-MSH、脂脂皮皮质质蛋蛋白白A A11调定点上移调定点上移体温调控中枢整体温调控中枢整合冷刺激信息合冷刺激信息运运动动神经神经交交感感神经神经骨骼肌寒战骨骼肌寒战产热产热皮皮肤肤血血管管收收缩缩 ( (散散 热热)发热发热50第三节第三节发热时代谢与功能的改变发热时代谢与功能的改变51(一)蛋白质代谢(一)蛋白质代谢:负氮平衡蛋白分解加强一、代谢改变一、代谢改变52(二)糖代谢(二)糖代谢 糖代谢加强:糖代谢加强: 肝糖原肝糖原肌糖原肌糖原 葡萄糖:无氧酵解增强,乳酸增加乳酸增加分解增多,血糖增多分解增多,血糖增多53(三)脂肪代谢(三)脂肪代谢 脂肪分解代谢加强脂肪分解代谢加强 酮症酮症54(四)水盐代谢(四)水盐代谢 高峰期:NaNa+ +和和ClCl- -排出减少排出减少出汗、尿量恢复出汗、尿量恢复退热期:体温上升期:脱脱 水水皮肤、呼吸道水分蒸发皮肤、呼吸道水分蒸发55(一)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改变(一)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改变 小儿热惊厥 头痛头痛谵语和幻觉谵语和幻觉淡漠和嗜睡淡漠和嗜睡二、功能改变二、功能改变56(二)循环系统功能改变(二)循环系统功能改变 (1)(1)心率增加血温升高剌激窦房结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Bp Bp: 体温上升期:体温上升期:Bp Bp 高热期、退热期:高热期、退热期:BpBp可轻度可轻度 57(三)呼吸机能改变 呼吸加快呼吸加快加强散热加强散热血血 温温 升升 高高酸性产物刺激酸性产物刺激(四)消化机能改变 58三三 、防御功能改变、防御功能改变(一)提高抵抗力(二)对肿瘤细胞的影响(三)急性期反应 59 第四节发热的处理原则60一、一般发热不急于解热一般发热不急于解热二、下列情况应及时解热1.体温过高2.恶性肿瘤患者3.心脏疾病患者 4.妊娠妇女四、加强对高热或持久发热病人的护理三、选用适宜的解热措施发热的处理原则发热的处理原则61u 掌握掌握发热、发热激活物、EP的概念及英语词汇。u 掌握掌握发热激活物、EP、中枢调节介质的种类;掌握发热时体温上升的基本机制。u 熟悉熟悉发热时相及热代谢特点,发热时机能和代谢变化。u 了解了解发热的处理原则。本章要求62波浪热:常见于布鲁氏杆菌病、淋巴瘤等。63驰张热:常见于各种败血症、疟疾、结核病、驰张热:常见于各种败血症、疟疾、结核病、淋巴瘤等淋巴瘤等64稽留热:见于伤寒、斑疹伤寒、大叶肺炎等稽留热:见于伤寒、斑疹伤寒、大叶肺炎等65间歇热间歇热常见于疟疾、回归热等常见于疟疾、回归热等66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