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欢迎来到化学课堂欢迎来到化学课堂 课 题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课课 题题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课 题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同学们有这样的经历吗同学们有这样的经历吗?蜜蜜蜂蜂蛰蛰伤伤蚊蚊子子叮叮咬咬蚊虫叮咬时,在蚊子的口器中分泌出一种有机酸蚊虫叮咬时,在蚊子的口器中分泌出一种有机酸-蚁酸蚁酸,在家庭中可用在家庭中可用浓肥皂浓肥皂涂抹可迅速涂抹可迅速止痒止痒。 显碱性显碱性 课 题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实验实验10-9在烧杯中加入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提出问题提出问题: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验证实验验证: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直接直接混合混合观察现象观察现象: 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得出结论得出结论: 没有结论没有结论你能设计出可行的方案证明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反应吗?你能设计出可行的方案证明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反应吗?发生化学变化时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有常伴有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定、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定、能量的变化(放热、吸热、发光)等能量的变化(放热、吸热、发光)等实验现象:实验现象: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得出结论:得出结论: 酸和碱能反应酸和碱能反应这个结论是我们需要的吗?这个结论是我们需要的吗? 课 题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NaOH = Na+ + OH- HCl = H+ + Cl-NaOH + HCl = NaCl +H2O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本质: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本质:酸溶液中的酸溶液中的氢离子氢离子和碱溶液中和碱溶液中的的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的过反应生成水的过程。这个反应为程。这个反应为中和反应中和反应。一、中和反应一、中和反应1、定义:、定义: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2、判断:、判断: 反应物必须为反应物必须为酸和碱酸和碱如:如:Ca(OH)2 + 2HCl = CaCl2 + 2H2O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课 题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1、下列反应中属于、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中和反应反应的是的是( )A、Zn + 2HCl = ZnCl2 +H2B、CuO + 2HCl = CuCl2+ H2OC、Ba(OH)2+ H2SO4 = BaSO4 + 2H2OD、AgNO3+HCl = AgCl +HNO3C2、下列各组物质通常、下列各组物质通常借助指示剂借助指示剂才能证明是否反应的是才能证明是否反应的是( )A、氢氧化铜和稀盐酸、氢氧化铜和稀盐酸B、石灰石和稀盐酸、石灰石和稀盐酸C、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D、烧碱和稀硫酸、烧碱和稀硫酸请同学们试一下请同学们试一下D 课 题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改变土壤的酸碱性植物需要在一定酸碱性的土壤中生长,植物需要在一定酸碱性的土壤中生长,但近年来由于不合但近年来由于不合理使用化肥,或酸雨的形成,破坏土壤的酸碱性,不利于理使用化肥,或酸雨的形成,破坏土壤的酸碱性,不利于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生长,应怎样去改变酸性土壤?应怎样去改变酸性土壤?用熟石灰中和。用熟石灰中和。能用生石灰代替熟石灰吗?为什么?能用生石灰代替熟石灰吗?为什么?可以:可以:CaO + H2O = Ca(OH)2 课 题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2、处理工厂的废水、处理工厂的废水某硫酸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某硫酸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硫酸硫酸等杂质,严重危害当地的等杂质,严重危害当地的生态环境,你会怎样处理这些废水呢?生态环境,你会怎样处理这些废水呢?用碱性物质(例如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用碱性物质(例如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你能写出化学方程式吗?请试一下你能写出化学方程式吗?请试一下Ca(OH)2 + H2 SO4 = CaSO4 + 2H2O3、用于医药、用于医药(1)胃酸的主要成分是)胃酸的主要成分是 。胃药的主要成分。胃药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铝氢氧化铝。盐酸盐酸氢氧化铝能中和胃酸,你能写出化学方程式吗?氢氧化铝能中和胃酸,你能写出化学方程式吗?Al(OH)3 + 3HCl = AlCl3 + 3H2O(2)被蚊虫叮咬后,涂一些含有碱性的物质的药水。)被蚊虫叮咬后,涂一些含有碱性的物质的药水。讨论:举出生活中利用中和反应的实例。讨论:举出生活中利用中和反应的实例。 课 题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1、中和反应(酸、中和反应(酸 + 碱碱 = 盐盐 + 水)水)对于对于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的的中和中和反应反应,通常要通常要借助指示剂借助指示剂来帮助判断反应的发生。来帮助判断反应的发生。2、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A、农业、农业 B、工业、工业 C、医药、医药 D、其他、其他 课 题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小松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小松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为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松同学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应,小松同学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恰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好完全中和”的结论。的结论。(1)你认为他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你认为他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理由是理由是 。(2)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填写下表: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填写下表:稀盐酸稀盐酸氢氢氧氧化化钠钠不正确不正确 如果盐酸滴加过量,滴入酚酞试液也不变色如果盐酸滴加过量,滴入酚酞试液也不变色 课 题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实 验 方 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 论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试液变红试液变红 盐酸过量盐酸过量 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试液不变红试液不变红 恰好中和恰好中和 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 有气泡产生有气泡产生 盐酸过量盐酸过量 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 无气泡产生无气泡产生 恰好中和恰好中和 取样,加入锌粒等活泼金属取样,加入锌粒等活泼金属 有气泡产生有气泡产生 盐酸过量盐酸过量 取样,加入锌粒等活泼金属取样,加入锌粒等活泼金属 无气泡产生无气泡产生 恰好中和恰好中和 课 题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化学与健康化学与健康人体人体酸碱性酸碱性决定决定健康健康 血液是人体最重要、量最多的体液,血液是人体最重要、量最多的体液,健康血液健康血液的的pH值呈值呈弱碱性弱碱性,如果血液的如果血液的pH值低于值低于7.30,人体就处在亚健康状态,极有可能得各,人体就处在亚健康状态,极有可能得各种严重疾病种严重疾病心脑血管病、骨质疏松、肾结石、关节炎、痛风、心脑血管病、骨质疏松、肾结石、关节炎、痛风、高血压、癌症、高脂血症等等高血压、癌症、高脂血症等等人体的酸化是百病之源人体的酸化是百病之源。科学表明,食用碱性食物可以使体液趋碱,而酸性食物则可以科学表明,食用碱性食物可以使体液趋碱,而酸性食物则可以使体液变酸。饮食的酸碱使体液变酸。饮食的酸碱不能以口味的酸和涩来区分不能以口味的酸和涩来区分,而是主要看,而是主要看食物中所含的碱性元素、酸性元素和有机酸在人体内代谢后的结果。食物中所含的碱性元素、酸性元素和有机酸在人体内代谢后的结果。比如酸醋,经过人体的吸收代谢之后,对人体体液的贡献呈碱性,比如酸醋,经过人体的吸收代谢之后,对人体体液的贡献呈碱性,因此它其实是碱性食品。酸味的水果也同样是碱性食品。通常来讲,因此它其实是碱性食品。酸味的水果也同样是碱性食品。通常来讲,绝大部分的绝大部分的水果、蔬菜都是碱性食品水果、蔬菜都是碱性食品,绝大多数,绝大多数肉类、精细加工的肉类、精细加工的食品都酸性食品食品都酸性食品。合理的酸碱饮食的摄入比应该为合理的酸碱饮食的摄入比应该为1 : 3。但现代人。但现代人摄入的酸性食品过多,导致了亚健康人群的大量增加。摄入的酸性食品过多,导致了亚健康人群的大量增加。 课 题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科学小知识科学小知识酸性酸性食品食品蛋黄、甜点、白糖、金枪蛋黄、甜点、白糖、金枪鱼、比目鱼、火腿、鸡肉、鱼、比目鱼、火腿、鸡肉、猪肉、牛肉、面包、小麦猪肉、牛肉、面包、小麦白米、花生、啤酒、海苔、白米、花生、啤酒、海苔、巧克力、葱巧克力、葱碱性碱性食品食品葡萄、海带、柑橘、柿葡萄、海带、柑橘、柿子、黄瓜、胡萝卜、大子、黄瓜、胡萝卜、大豆、番茄、香蕉、草莓、豆、番茄、香蕉、草莓、蛋白、柠檬、菠菜、红蛋白、柠檬、菠菜、红豆、苹果、豆腐、卷心豆、苹果、豆腐、卷心菜、油菜、梨、土豆菜、油菜、梨、土豆 作业:作业:祝学习愉快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