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XX20XX 年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教案年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教案初中生物教学;实验教学法;应用;分析生物系初中教育的基础学科,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综合素质的培养,为祖国输送更多的生物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独论当下,初中生物课堂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顺利的开展生物实验教学,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此文系分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法的重要作用, 提出实验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知识,锻炼其实践能够,提高综合素质,通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充分的激发学习兴趣,展现生活乐趣, 便能够有效培养初中生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实践能力以及知识掌握能力。1.初中生物教学实验教学法的主要作用生物是初中教育的基础学科,初中生在此阶段要进行 60 多个实验,其中 40 多个需要学生亲自操作,实验教学法在此期间可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实验教学法不仅能够帮助初中生理解很多的生物知识,更可以将整个生物实验的过程清晰的向学生展示,使其对生生物论拥有全新的认知。 如: 在“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一节,单是照本宣科的讲学,很多学生无法理解单细胞生物,当其通过显微镜对变形虫、眼虫、酵母菌以及衣藻等生物进行观察时,就马上理解了。此外,实验教学法的主要作用还有激发学习兴趣、 积极性, 培养自主探究精神、 动手实践能力等。 简而言之,实验教学法可提升初中生的生物知识运用能力与综合能力。2.初中生物教学实验教学法的有效应用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学习成绩具有一定的影响, 只有运用实验教学法为学生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充分展现生活乐趣,激发学习兴趣,才能发挥实验教学法的具体作用。2.1 提高知识运用能力教科书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具有紧密联系, 生物教师务须将生物实验结合于生活,才能使得初中生的生物知识得到拓展,从而提升其知识运用能力。 如: 植物向光性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多,即使是在迷路的过程中,通过生物知识也能够运用“植物向光性”辨别方向;生物教师可以让学生做实验验证植物向光性,通过将牵牛花的种子置入花盆里,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发育,待幼苗生成后将其放在大盒子里,将花盆紧靠大盒子 ;在大盒子内部做一道隔墙, 并留下一丝空隙, 于另一侧制作 1 个小窗口;将盒子拿盒盖盖好置于阳台,1w 后即可发现牵牛花秧从小窗口探了出来。可见,植物细胞具有敏感光线的生长素,盒内光线可促使生长素发生作用,生物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生物知识,熟悉生物知识的运用方法。2.2 充分展现生活乐趣实验与艺术一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实验系生物教学验证理论知识的重要形式,生物实验教学需要结合实际生活,充分展现生活乐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进行学习,从而提升其知识理解能力。探究式教学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展现生活乐趣,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节时,可将水果保鲜作为主题, 通过分组令学生各自设计出一套水果保鲜方案;当学生的水果保鲜方案制定出来以后,则告知学生可根据保鲜效果对自己的实验成果进行点评,最终使学生了解气温、湿度以及空气流通等因素对水果保鲜的影响, 并得知水果保鲜的有利条件。此外,生物教师可以布置小人物,让学生在生活中单独去完成一些小实验,从而有利于学习。可见,给予初中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其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到生活乐趣,从而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增强了知识理解能力。2.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一位伟大的导师, 生物教师要善于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在应用实验仪器的过程中,通过学生对实验仪器的好奇,进而激发其学习兴趣。 如: 在学习怎样正确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生物教师可让学生独自对显微镜进行操作, 告知其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使其掌握取镜、安放、对光以及观察的要领,能够规范的使用显微镜,对显微镜使用方法了如指掌,也对日后涉及到显微镜的生物实验具有一定的帮助。可见,通过新鲜实物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实验教学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3.结束语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教学流程。 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教学,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生物教师要将教科书中的内容巧妙的转化成生活实际相关的生物实验, 使其从被动学习中转变为主动探究;生物教师要将生物实验中的生活乐趣充分表现出来, 使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拓展生物知识,强化生物知识运用能力,感受到生活乐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生物教师要满足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好奇心,使其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拥有知识能力的提升。简而言之,生物教学要有效结合于生活,站在提升学习成绩与实践能力的角度进行实验教学,将实验教学法的作用充分发挥。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