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6页
第2页 / 共86页
第3页 / 共86页
第4页 / 共86页
第5页 / 共86页
第6页 / 共86页
第7页 / 共86页
第8页 / 共86页
第9页 / 共86页
第10页 / 共86页
亲,该文档总共8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人体解剖学教研室2008.101神神 经经 系系 统统 传传 导导 路路 The Nervous pathwayThe Nervous pathway(P281)2本本 章章 重重 点点 要要 求求1 1、掌握:掌握:躯干、四肢本体感觉(躯干、四肢本体感觉(躯干、四肢痛、温、躯干、四肢痛、温、粗触觉;头面部痛、温觉)传导粗触觉;头面部痛、温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及纤维束在中枢内的位置以及向大经元胞体所在部位及纤维束在中枢内的位置以及向大脑皮质的投射;瞳孔对光反射路径。脑皮质的投射;瞳孔对光反射路径。2 2、熟悉:视觉传导通路的组成以及向大脑皮质的投射。、熟悉:视觉传导通路的组成以及向大脑皮质的投射。3 3、了解:非意识性本体感觉束向小脑的投射;听、平、了解:非意识性本体感觉束向小脑的投射;听、平衡和嗅觉的传导通路。衡和嗅觉的传导通路。4 4、掌握:锥体系的组成、行径、交叉、掌握:锥体系的组成、行径、交叉及对各运动核的支配情况。及对各运动核的支配情况。5 5、了解:锥体外系的组成、纤维联系、了解:锥体外系的组成、纤维联系概况和功能。概况和功能。3一、概一、概 述述定义定义: :大脑皮质与感受其效应器之间联系的传导通路大脑皮质与感受其效应器之间联系的传导通路 分类分类: :传出传导路传出传导路( (运动运动) )传入传导路传入传导路( (感觉感觉) ) 一般感觉传导路一般感觉传导路 浅感觉传导路浅感觉传导路 深感觉传导路深感觉传导路 特殊感觉传导路特殊感觉传导路: :嗅嗅, ,听听, ,视视, ,平衡平衡特点特点: : 必须有两个以上神经元才能完成每一条通路必须有两个以上神经元才能完成每一条通路 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反射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反射4一、一般感觉传导路(浅)一、一般感觉传导路(浅)皮肤皮肤周围突周围突脊神经脊神经脊神经节脊神经节中枢突中枢突脊髓脊髓、层层对侧脊髓丘脑束对侧脊髓丘脑束脊髓丘系脊髓丘系脑干各部脑干各部背侧丘脑腹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后外侧核内囊后肢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中央旁小叶后部 躯干、四肢痛温粗触压觉传导路:躯干、四肢痛温粗触压觉传导路:侧束:痛温觉侧束:痛温觉前束:粗触觉前束:粗触觉白质前连合白质前连合5Spinal lemniscus脊髓丘系脊髓丘系6 头、面部痛温触压觉传导通路(浅)头、面部痛温触压觉传导通路(浅)皮肤皮肤粘膜粘膜三叉神经三叉神经周围突周围突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节中枢突中枢突三叉神经脊束核(痛温觉)三叉神经脊束核(痛温觉) 三叉神经脑桥核(触觉)三叉神经脑桥核(触觉)三叉丘系三叉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内囊后肢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下部中央后回下部7Trigeminal lemniscus 三叉丘系三叉丘系8 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肌肉肌肉肌腱肌腱关节关节周围突周围突脊神经脊神经脊神经节脊神经节中枢突中枢突薄束核薄束核 楔束核楔束核薄束、楔束薄束、楔束对侧内侧丘系对侧内侧丘系脑干各部脑干各部背侧丘脑腹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后外侧核内囊后肢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中央旁小叶后部9Medial lemniscus 内侧丘系内侧丘系10 总总 结结1 1、都要经过、都要经过三级神经元三级神经元, ,以接力方式形成神经链以接力方式形成神经链2 2、第一级神经元胞体均在、第一级神经元胞体均在周围神经节周围神经节, ,第三级神经第三级神经 元胞体均位于对侧元胞体均位于对侧丘脑丘脑, ,只有第二级神经元的胞只有第二级神经元的胞 体位置有所不同体位置有所不同. .3 3、第二神经元发出的纤维均交叉上行、第二神经元发出的纤维均交叉上行. .4 4、第三级神经元的纤维都要经过内囊后肢、第三级神经元的纤维都要经过内囊后肢, ,投射至投射至 大脑中央后回大脑中央后回. .11视觉传导路(特殊)视觉传导路(特殊) Visual pathway 视锥细胞视锥细胞视杆细胞视杆细胞双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节细胞节细胞视神经视神经视交叉视交叉 视束视束外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视辐射视辐射内囊后肢内囊后肢距状沟两侧距状沟两侧 在视交叉中,来自两眼视网膜鼻侧半的纤在视交叉中,来自两眼视网膜鼻侧半的纤 维交叉,颞侧半的纤维不交叉维交叉,颞侧半的纤维不交叉12视觉传导路视觉传导路( (光光) ) 视锥细胞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视杆细胞双极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节细胞视束视束外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视辐射视辐射 内囊后肢内囊后肢视神经视神经 视交叉视交叉鼻侧视网膜来的纤维交叉鼻侧视网膜来的纤维交叉颞侧视网膜来的纤维不交叉颞侧视网膜来的纤维不交叉距状沟距状沟两旁皮两旁皮质质13损伤示意图141 1、一侧视神经损伤,患侧视野全盲;、一侧视神经损伤,患侧视野全盲; 2 2、视交叉中部交叉纤维损伤,双眼视野颞侧、视交叉中部交叉纤维损伤,双眼视野颞侧 半偏盲半偏盲 3 3、一侧视交叉外侧部不交叉纤维损伤,患侧、一侧视交叉外侧部不交叉纤维损伤,患侧 视野鼻侧半偏盲视野鼻侧半偏盲 4 4、一侧视束以上部位(视辐射、视区)损、一侧视束以上部位(视辐射、视区)损 伤,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伤,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损损 伤伤15(1 1)概念)概念 瞳孔对光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光照一侧瞳孔,引起两眼光照一侧瞳孔,引起两眼 瞳孔缩小的反应。瞳孔缩小的反应。 直接对光反射直接对光反射光照该侧的反应。光照该侧的反应。 间接对光反射间接对光反射未照侧的反应。未照侧的反应。 瞳孔对光反射途径瞳孔对光反射途径 Pupillary reflexes16瞳孔对光反射通路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视锥细胞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视杆细胞双极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节细胞视神经视神经视交叉视交叉鼻侧视网膜来的纤维交叉鼻侧视网膜来的纤维交叉颞侧视网膜来的纤维不交叉颞侧视网膜来的纤维不交叉视束视束外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上丘臂上丘臂顶盖前区顶盖前区左侧动眼神左侧动眼神 经副核经副核右侧动眼神右侧动眼神 经副核经副核左侧动眼左侧动眼N N右侧动眼右侧动眼N N睫状神经节睫状神经节睫状神经节睫状神经节左眼瞳孔左眼瞳孔 括约肌括约肌右眼瞳孔右眼瞳孔 括约肌括约肌视辐射视辐射视区视区17存在存在(+ +)存在存在(+ +)丧失丧失()丧失丧失()动眼神经损动眼神经损伤伤丧失丧失()存在存在(+ +)存在存在(+ +)丧失丧失()视神经视神经损伤损伤间接对光反间接对光反射射直接对光直接对光反射反射间接对光反间接对光反射射直接对光反直接对光反射射健康侧眼健康侧眼患侧眼患侧眼不同部位损伤瞳孔对光反射表现不同部位损伤瞳孔对光反射表现18听觉传导路听觉传导路 Auditory pathway 蜗神经蜗神经 外侧丘系外侧丘系 (同、侧对侧)(同、侧对侧) 内囊后肢内囊后肢蜗神经节蜗神经节蜗神经前、后核蜗神经前、后核下丘核下丘核内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听辐射听辐射颞横回颞横回思考:思考:一侧听觉传导路损伤,会导一侧听觉传导路损伤,会导致损伤侧全聋吗致损伤侧全聋吗?191 1、由两极神经元组成:由两极神经元组成: 上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指大脑皮质运动中枢的大锥指大脑皮质运动中枢的大锥体细胞,其轴突组成锥体系。体细胞,其轴突组成锥体系。 下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指脑干躯体运动核及脊髓前指脑干躯体运动核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其轴突直接支配至骨骼肌。角运动神经元,其轴突直接支配至骨骼肌。 2 2、左右交叉:左右交叉:一侧锥体系纤维交叉支配对侧骨骼一侧锥体系纤维交叉支配对侧骨骼肌运动。肌运动。 3 3、上、下颠倒:上、下颠倒: 4 4、必经内囊:必经内囊: 5 5、支配骨骼肌随意运动,支配骨骼肌随意运动,损伤后表现为瘫痪。损伤后表现为瘫痪。(一)、(一)、锥体系的特点:锥体系的特点:二、二、运动传导路运动传导路20锥体系:锥体系:上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 大脑皮质运动区锥体细胞大脑皮质运动区锥体细胞下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 脑神经运动核神经元脑神经运动核神经元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大脑皮质躯体运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锥体细胞动区锥体细胞皮质核束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脑神经运动核脑神经运动核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锥体束锥体束211 1、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中央前回中上部中央前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前部中央旁小叶前部锥体细胞锥体细胞内囊后肢内囊后肢脑干各部脑干各部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前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躯干肌、四肢肌躯干肌、四肢肌脊神经脊神经222 2、皮质核束:、皮质核束: 锥体细胞锥体细胞(中央前回下部)(中央前回下部)动眼神经核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展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上部面神经核上部疑核疑核副神经核副神经核眼外肌眼外肌咀嚼肌咀嚼肌面肌(额肌、眼轮匝肌面肌(额肌、眼轮匝肌) )咽喉肌咽喉肌胸锁乳突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斜方肌内囊膝内囊膝皮质核束皮质核束面神经核下部面神经核下部舌下神经核舌下神经核面肌(眼裂面肌(眼裂 以下)以下)舌肌舌肌双侧双侧对侧对侧23面神经核下部面神经核上部核上、下瘫对面肌的影响图解核上、下瘫对面肌的影响图解24核上、下瘫对舌肌的影响核上、下瘫对舌肌的影响一侧皮质核束损伤,一侧皮质核束损伤,对侧对侧舌下神经核失去皮质的控舌下神经核失去皮质的控制,使其支配的舌肌瘫痪,制,使其支配的舌肌瘫痪,伸舌时,舌尖偏向健侧伸舌时,舌尖偏向健侧(对侧)。(对侧)。 一侧舌下神经或神经核损一侧舌下神经或神经核损伤,伤,舌肌直接失去神经支舌肌直接失去神经支配,故配,故同侧舌肌瘫痪,伸同侧舌肌瘫痪,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舌时,舌尖偏向患侧。 25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比较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比较临床表现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肌张力增高降低深反射亢进消失浅反射消失消失肌萎缩不明显明显病理反射有无瘫痪类型痉挛性(硬瘫) 弛缓性(软瘫)26锥锥 体体 外外 系系一、定义:锥体系以外的控制躯体运动的一切传导路一、定义:锥体系以外的控制躯体运动的一切传导路二、特点:二、特点:发生古老发生古老 结构复杂结构复杂 具有多神经元,多突触联系。具有多神经元,多突触联系。 损伤后表现为共济运动失调、震颤麻痹损伤后表现为共济运动失调、震颤麻痹 肌张力改变等。肌张力改变等。 三、功能:三、功能: 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运动,调整体态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运动,调整体态 姿势,维持平衡。姿势,维持平衡。 管理习惯性和节律性动作。管理习惯性和节律性动作。 习惯性和节律性动作由锥体系发起习惯性和节律性动作由锥体系发起 然后由锥体外系管理。然后由锥体外系管理。27锥体外系:锥体外系:大脑皮质、纹状体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脑背侧丘脑、底丘脑红核、黑质、脑桥核红核、黑质、脑桥核前庭核、小脑前庭核、小脑网状结构等。网状结构等。组成:组成:28锥体外系的主要传导通路有三条:锥体外系的主要传导通路有三条: 皮质皮质纹状体纹状体背侧丘脑背侧丘脑对皮质运动区有反馈调节作用对皮质运动区有反馈调节作用完成共济运动,损伤表现共济失调完成共济运动,损伤表现共济失调 皮质皮质脑桥脑桥小脑小脑 纹状体纹状体黑质黑质多巴胺能通路,损伤可致震颤麻痹多巴胺能通路,损伤可致震颤麻痹29u女,女,5 5岁。近两天腰痛,两腿痛。突然发烧,体岁。近两天腰痛,两腿痛。突然发烧,体温温39.539.5,次日早晨不能下床,左下肢不能活动。,次日早晨不能下床,左下肢不能活动。检查发现:头、颈、两上肢和右腿无运动障碍,检查发现:头、颈、两上肢和右腿无运动障碍,左下肢完全瘫痪。左腿肌张力减退,腱反射(膝左下肢完全瘫痪。左腿肌张力减退,腱反射(膝和跟腱)消失。三周后,左大腿能够屈收,并能和跟腱)消失。三周后,左大腿能够屈收,并能伸膝,但其他运动未见恢复。一个月后,足肌、伸膝,但其他运动未见恢复。一个月后,足肌、小腿肌、大腿后面肌松弛,明显萎缩。无其他任小腿肌、大腿后面肌松弛,明显萎缩。无其他任何感觉障碍。何感觉障碍。病例一:病例一:提示提示 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小儿麻痹症)30v男,男,2424岁,背部被刺伤,立刻跌倒,两下肢失去岁,背部被刺伤,立刻跌倒,两下肢失去运动。数日后右腿稍能活动,又过一周后,右下肢运动。数日后右腿稍能活动,又过一周后,右下肢基本恢复运动,但左下肢完全瘫痪。检查发现:左基本恢复运动,但左下肢完全瘫痪。检查发现:左下肢无随意运动,腱反射亢进,下肢无随意运动,腱反射亢进,babinskibabinski征阳性。征阳性。右侧躯干剑突水平以下和右侧下肢痛、温觉丧失,右侧躯干剑突水平以下和右侧下肢痛、温觉丧失,但左侧痛、温觉完好。左侧躯干剑突以下和左下肢但左侧痛、温觉完好。左侧躯干剑突以下和左下肢触觉减弱,但右侧触觉未受影响。左下肢本体觉丧触觉减弱,但右侧触觉未受影响。左下肢本体觉丧失,但右下肢正常。失,但右下肢正常。病例二:病例二:提示提示 左脊髓半横左脊髓半横 断损伤断损伤31v男,男,6262岁,在观看足球赛中突然晕倒,意识丧岁,在观看足球赛中突然晕倒,意识丧失失2 2天。意识恢复时,右侧上、下肢瘫痪。天。意识恢复时,右侧上、下肢瘫痪。6 6周后周后检查发现:右侧上、下肢痉挛性瘫痪,腱反射亢检查发现:右侧上、下肢痉挛性瘫痪,腱反射亢进,伸舌时偏向右侧,舌肌无萎缩。右侧眼裂以进,伸舌时偏向右侧,舌肌无萎缩。右侧眼裂以下面瘫。整个右半身的各种感觉缺损程度不一,下面瘫。整个右半身的各种感觉缺损程度不一,但深感觉和精细触觉全部丧失。温度觉部分丧失,但深感觉和精细触觉全部丧失。温度觉部分丧失,痛觉未受影响。瞳孔对光反射正常,但两眼视野痛觉未受影响。瞳孔对光反射正常,但两眼视野右侧半缺损。右侧半缺损。病例三:病例三:提示提示左左 内内 囊囊 损损 伤伤32脑和脊髓被膜、血管脑和脊髓被膜、血管 脑脊液、脑室脑脊液、脑室新医大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新医大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2009.10P28833本本 章章 重重 点点 要要 求求1 1、掌握:掌握:脊髓被膜的形态特征;蛛网膜下隙和硬膜外隙与脊髓被膜的形态特征;蛛网膜下隙和硬膜外隙与 麻醉的关系;硬脑膜的组成特点、形成物(大脑麻醉的关系;硬脑膜的组成特点、形成物(大脑 镰、小脑幕)及硬脑膜窦。镰、小脑幕)及硬脑膜窦。2 2、掌握:掌握:颈内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行径及主要分支颈内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行径及主要分支 (皮质支和中央支)的分布。脑底动脉环的组成。(皮质支和中央支)的分布。脑底动脉环的组成。3 3、掌握:掌握:脑室系统以及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途径。脑室系统以及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途径。4 4、熟悉:硬脑膜窦位置和交通;脑蛛网膜、蛛网膜下隙蛛、熟悉:硬脑膜窦位置和交通;脑蛛网膜、蛛网膜下隙蛛 网膜粒、软脑膜和脉络丛。网膜粒、软脑膜和脉络丛。5 5、了解:齿状韧带。、了解:齿状韧带。6 6、了解:脑浅、深静脉的主要属支和回流情况;脊髓动脉、了解:脑浅、深静脉的主要属支和回流情况;脊髓动脉 的来源、分布特点以及脊髓静脉的回流。的来源、分布特点以及脊髓静脉的回流。34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和脊髓的被膜概念:脑、脊膜是覆盖在脑和脊髓表面的结概念:脑、脊膜是覆盖在脑和脊髓表面的结 缔组织膜。缔组织膜。脑脊膜脑脊膜( (外外内内) ) 脑的被膜脑的被膜 脊髓的被膜脊髓的被膜 硬膜硬膜 蛛网膜蛛网膜 软膜软膜 硬脑膜硬脑膜 蛛网膜蛛网膜 软脑膜软脑膜 硬脊膜硬脊膜 蛛网膜蛛网膜 软脊膜软脊膜 35 硬脊膜硬脊膜: : 脊髓的被膜脊髓蛛网膜脊髓的被膜脊髓蛛网膜: :( (内内外外) ) 软脊膜:形成终丝和齿状韧带。软脊膜:形成终丝和齿状韧带。 硬膜外隙:内有椎内静脉丛、淋巴管、神经根、硬膜外隙:内有椎内静脉丛、淋巴管、神经根、 脂肪、疏松结缔组织。脂肪、疏松结缔组织。蛛网膜下隙:内充满脑脊液。蛛网膜下隙:内充满脑脊液。硬膜下隙硬膜下隙脊髓的表面包有三层被膜,对其具有支持、保护作用。脊髓的表面包有三层被膜,对其具有支持、保护作用。一.脊髓的被膜36(一)、硬脊膜(一)、硬脊膜 (spinal dura mater)位置位置 上:上:附于枕骨大孔,与硬脑膜附于枕骨大孔,与硬脑膜相延续相延续 下:下:包裹马尾和终丝,末端附包裹马尾和终丝,末端附于尾骨于尾骨 两侧:两侧:与脊神经外膜相延续与脊神经外膜相延续37枕骨大孔枕骨大孔383940 硬膜外隙硬膜外隙:(epidural (epidural space)space)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之间的间隙,膜之间的间隙,内有脂内有脂肪、淋巴管、静脉,略肪、淋巴管、静脉,略成负压。成负压。 硬膜下隙硬膜下隙:(subdural (subdural space)space)硬脊膜与脊蛛网膜之间硬脊膜与脊蛛网膜之间的潜在间隙。的潜在间隙。4142(二)、脊蛛网膜(二)、脊蛛网膜 (spinal arachnoid)半透明薄膜,与脑蛛半透明薄膜,与脑蛛网膜相延续网膜相延续43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下隙 (subarachnoid space)脊蛛网膜与脊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软脊膜之间的间隙,两的间隙,两层间有许多层间有许多结缔组织小结缔组织小梁相连,充梁相连,充满满 脑脊液。脑脊液。44终池终池(terminal cistern)蛛网膜下隙的蛛网膜下隙的下部,自脊髓下部,自脊髓下端至第二骶下端至第二骶 椎水平扩大。椎水平扩大。45(三)、软脊膜(三)、软脊膜 (spinal pia mater) 薄而富有血管,紧薄而富有血管,紧贴脊髓表面贴脊髓表面齿状韧带:齿状韧带: 尖端附于硬脊膜上,固尖端附于硬脊膜上,固定脊髓。定脊髓。46脑的被膜 硬脑膜硬脑膜 蛛网膜蛛网膜 软脑膜软脑膜二二. . 脑脑 的的 被被 膜膜 硬脑膜硬脑膜脑的被膜脑的被膜 脑蛛网膜脑蛛网膜 ( (内内外外) )软脑膜软脑膜硬膜下隙硬膜下隙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下隙471.1.组成:组成:由两层合成,外层兼由两层合成,外层兼有颅骨内膜的作用,有颅骨内膜的作用,某些部位两层分开构某些部位两层分开构成硬脑膜窦,硬脑膜成硬脑膜窦,硬脑膜在颅底处与颅骨结合在颅底处与颅骨结合紧密。紧密。(一)、(一)、硬脑膜硬脑膜 (cerebral dura mater)482.2.特点:特点:1 1)内层较外层后,两层间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内层较外层后,两层间有丰富的血管神经。2 2)硬脑膜与颅盖骨连接疏松,易分离,故硬脑膜血管损)硬脑膜与颅盖骨连接疏松,易分离,故硬脑膜血管损 伤时可形成硬膜外血肿。伤时可形成硬膜外血肿。3 3)硬脑膜在颅底处与颅骨结合紧密,故颅底骨折时,易将)硬脑膜在颅底处与颅骨结合紧密,故颅底骨折时,易将 硬脑膜与脑蛛网膜同时撕裂,使脑脊液外漏。硬脑膜与脑蛛网膜同时撕裂,使脑脊液外漏。4 4)硬脑膜内层褶叠形成若干板状突起,深入脑各部之间更)硬脑膜内层褶叠形成若干板状突起,深入脑各部之间更 好的保护脑。好的保护脑。(一)、(一)、硬脑膜硬脑膜 (cerebral dura mater)49颅顶部损伤颅顶部损伤硬膜外出血硬膜外出血翼点翼点50颅底部损伤颅底部损伤51硬脑膜形成的特殊结构1 1、大脑镰、大脑镰 2 2、小脑幕、小脑幕 3 3、小脑镰、小脑镰 4 4、鞍膈、鞍膈525 5、硬脑膜窦、硬脑膜窦上矢状窦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下矢状窦 直窦直窦 窦汇窦汇 横窦横窦 乙状窦乙状窦 海绵窦海绵窦 岩上窦岩上窦 岩下窦岩下窦53位置:蝶鞍两侧位置:蝶鞍两侧 内容内容: (: (从上从上下经窦外侧壁下经窦外侧壁) ) 动眼神经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滑车神经 眼神经眼神经(V1) (V1) 上颌神经上颌神经(V2) (V2) 窦内有:窦内有: 颈内动脉颈内动脉 展神经展神经海绵窦海绵窦 (cavernous sinuses)54硬脑膜窦的硬脑膜窦的血液流向血液流向上矢状窦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直窦窦汇窦汇横窦横窦乙状窦乙状窦颈内静脉颈内静脉 海绵窦海绵窦 岩上窦岩上窦 岩下窦岩下窦55面静脉与海绵窦的交通 眼上静脉眼上静脉内眦静脉内眦静脉面静脉面静脉颈内静脉内静脉海海绵窦眼下静脉眼下静脉翼翼丛面深静脉面深静脉卵卵圆孔孔静脉静脉丛破裂孔破裂孔 导血管血管5657(二)、脑蛛网膜(二)、脑蛛网膜 (cerebral part of arachnoid)薄而透明,缺乏血薄而透明,缺乏血管和神经,与硬脑管和神经,与硬脑膜之间有硬膜下隙,膜之间有硬膜下隙,与软膜之间有蛛网与软膜之间有蛛网膜下隙。膜下隙。58小脑延髓小脑延髓 桥池桥池 脚间池脚间池 上池上池(二)、脑蛛网膜(二)、脑蛛网膜 (cerebral part of arachnoid)59蛛网膜粒蛛网膜粒 (arachnoid granulations)60(三)、软脑膜(三)、软脑膜 (cerebral pia mater) 薄而富有血管,紧贴薄而富有血管,紧贴 脑的表面脑的表面共同形成脉络丛产生脑共同形成脉络丛产生脑 脊液脊液在脑室和血管与室管膜在脑室和血管与室管膜61脑和脊髓的血管脑和脊髓的血管脑血液供应的特点:脑血液供应的特点:(1) (1) 颅腔基本呈密闭造成特殊条件颅腔基本呈密闭造成特殊条件(2) (2) 进入颅内的动脉均有一段弯曲的行程进入颅内的动脉均有一段弯曲的行程 (3) (3) 动脉在软膜下互相吻合动脉在软膜下互相吻合(4) (4) 脑血管本身管壁薄、缺乏弹性膜、平滑肌少脑血管本身管壁薄、缺乏弹性膜、平滑肌少(5) (5) 大脑比其它部位丰富大脑比其它部位丰富 (6) (6) 皮质比髓质丰富皮质比髓质丰富(7) (7) 突触多的部位比突触少的部位丰富突触多的部位比突触少的部位丰富(8) (8) 动、静脉不伴行,有特殊的静脉窦动、静脉不伴行,有特殊的静脉窦621 1、脑的动脉来源、脑的动脉来源颈内动脉颈内动脉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供应端脑前供应端脑前2/32/3与与间脑的前部间脑的前部椎动脉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 供应端脑后供应端脑后1/31/3、脑、脑干、小脑和间脑后干、小脑和间脑后部部 一、脑的动脉一、脑的动脉63(1) 皮质支:皮质支: 大脑前动脉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大脑中动脉 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 营养脑皮质及其深面营养脑皮质及其深面的髓质的髓质 (2) 中央支:中央支: 从大脑前、中、从大脑前、中、 后动脉的起始后动脉的起始 处发出处发出 营养深部脑髓质、基营养深部脑髓质、基底核、内囊和间脑等底核、内囊和间脑等 2 2、脑动脉分类、脑动脉分类64颈内动颈内动脉分支脉分支大脑前大脑前A 前交通前交通A 大脑中大脑中A 脉络丛前脉络丛前A 后交通后交通A65左椎动脉左椎动脉 右椎动脉右椎动脉 脊髓前、后脊髓前、后A 小脑下后小脑下后A基底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大脑后A 小脑上小脑上A 脑桥脑桥A 迷路迷路A 小脑下前小脑下前A66中央动脉由大脑前、中、后动脉起始处向上呈直角发出主要由大脑前、中、后动脉起始处向上呈直角发出主要分布于基底核、内囊和间脑。分布于基底核、内囊和间脑。67豆纹动脉(中央支)68693 3、大脑动脉环、大脑动脉环( (willis环环) )cerebral arterial circle 作用:作用:调节两侧大脑半球调节两侧大脑半球血液供应。血液供应。 两侧大脑前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组成:组成:(5(5个部分个部分) ):前交通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位置:位置:脑底面,绕视交叉脑底面,绕视交叉 灰结节,乳头体灰结节,乳头体颈内动脉颈内动脉707172二、脑的静脉二、脑的静脉(1)(1) 脑静脉不与脑动脉伴行。脑静脉不与脑动脉伴行。 ( (2) 2) 分浅、深两组,注入分浅、深两组,注入 硬脑膜静脉窦。硬脑膜静脉窦。(3)(3)静脉壁簿无瓣膜。静脉壁簿无瓣膜。特点:特点:731. 1. 脑浅部静脉脑浅部静脉-(-(收集皮质及皮质下髓质静脉血收集皮质及皮质下髓质静脉血) )大脑上静脉大脑上静脉 ( (前、中、后三组前、中、后三组) ) 上矢状窦上矢状窦 大脑中静脉大脑中静脉 ( (位于大脑外侧沟内位于大脑外侧沟内) ) 海绵窦海绵窦 大脑下静脉大脑下静脉 海绵窦、横窦海绵窦、横窦74 2.2.脑深静脉脑深静脉 ( (收集脑深部髓质的静脉血收集脑深部髓质的静脉血) ) 大脑内静脉大脑内静脉 大脑大静脉大脑大静脉 ( (位于胼胝体后下方,约位于胼胝体后下方,约1 1长长)直窦直窦 基底静脉基底静脉75三、脊髓的动脉三、脊髓的动脉来源:脊髓前、后来源:脊髓前、后A A 节段性节段性A AT4L176777879四、脊四、脊髓的静脉髓的静脉根根V8081脑室系统脑室系统侧脑室室前角前角 中央部中央部 后角后角 下角下角第四第四脑室室第三第三脑室室 中脑水管中脑水管室间孔室间孔 后正中孔后正中孔 左、右外侧孔左、右外侧孔82左、右侧脑室左、右侧脑室 室间孔室间孔 第三脑室第三脑室 中脑水管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第四脑室 左、右外侧孔左、右外侧孔 后正中孔后正中孔 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粒蛛网膜粒 上矢状窦上矢状窦 颈内静脉颈内静脉脑脊液脑脊液: Cerebral spinal fluid循环途径循环途径由各脑室脉络丛产生由各脑室脉络丛产生83脑脊液循环障碍脑脊液循环障碍 室间孔阻塞室间孔阻塞脑积水脑积水 蛛网膜粒渗透受阻蛛网膜粒渗透受阻颅内增高颅内增高841 1、脑的血供来自哪些动脉?大脑动脉环又叫什么?由哪些动脉组成?、脑的血供来自哪些动脉?大脑动脉环又叫什么?由哪些动脉组成?2 2、试述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途径?、试述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途径?3 3、针刺食指尖的皮肤感到疼痛,试述此传导通路的具体途径。、针刺食指尖的皮肤感到疼痛,试述此传导通路的具体途径。四、问答题:四、问答题:85周围突周围突正中神经正中神经 臂丛臂丛脊神经节脊神经节中枢突中枢突脊髓后角脊髓后角固有核固有核脊髓丘系脊髓丘系脑干各部脑干各部背侧丘脑腹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后外侧核内囊后肢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中央旁小叶后部食指食指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侧束86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