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8页
第2页 / 共48页
第3页 / 共48页
第4页 / 共48页
第5页 / 共48页
第6页 / 共48页
第7页 / 共48页
第8页 / 共48页
第9页 / 共48页
第1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化学平衡移动(三)化学平衡移动 当当改变改变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的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的条条件件时时,平衡状态被破坏平衡状态被破坏,随反应的进行重新达到随反应的进行重新达到新平衡的过程新平衡的过程. 1.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勒夏持列原理勒夏持列原理:如果:如果改变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和温度等),平衡就向着条件(如浓度、压强和温度等),平衡就向着能够能够减弱这种改变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的方向移动。2.移动原理移动原理注意注意:影响平衡的因素:影响平衡的因素:浓度浓度、压强压强、温度温度三种;三种;原理适用范围:只适用于原理适用范围:只适用于一项条件发生变化一项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的情况(即温度或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即温度或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当,当多项条件同时发生变化时,情况比较复杂;多项条件同时发生变化时,情况比较复杂;平衡移动的结果: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减弱(不可能抵消)只能减弱(不可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外界条件的变化。平衡移动:是一个平衡移动:是一个“平衡状态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新的平衡状态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一定条件下的平衡的过程。一定条件下的平衡体系,条件改变后,可能发生平衡移动。体系,条件改变后,可能发生平衡移动。 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状态正正=逆逆正正逆逆向右移动向右移动不不 移移 动动向左移动向左移动外界条件改变(1)从正、逆反应速度是否相等判断:)从正、逆反应速度是否相等判断:正正=逆逆正正逆逆正正逆逆3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对对于于一一个个可可逆逆反反应应:mA+nB pC + qD,在平衡状态时,平衡常数在平衡状态时,平衡常数 非平衡状态时有浓度商非平衡状态时有浓度商 当当Q = K时,时, 当当Q K时,时, 欲破坏化学平衡状态,必须使欲破坏化学平衡状态,必须使Q K, (2)从浓度商和平衡常数分析:从浓度商和平衡常数分析: 达平衡达平衡正向移动正向移动逆向移动逆向移动【例例】现有有反反应:CO(g)H2O(g) CO2(g)H2(g); H V V逆逆 平衡平衡向向正反应方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移动;1 1)浓度)浓度增大增大A A的浓度的浓度A(g)+3B(g) 2C(g)+2D(s)消耗消耗 A A平衡向右移动平衡向右移动原平衡原平衡C(A) = C 1原平衡被破坏原平衡被破坏新平衡新平衡C C(A A) = C = C 2 2C(A) = C 3减弱减弱消除消除C C 1 1 C C 3 3 ca + b ca + b ca + b c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aA(g)+bB(g) cC(g) 画画出出增增大大和和减减小小压压强强时时的的速速率率-时时间间关关系系图图a + b = ca + b = cV正正 = V逆逆V正正 = V逆逆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aA(g)+bB(g) cC(g) 画画出出增增大大和和减减小小压压强强时时的的速速率率-时时间间关关系系图图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相等的反应,改变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相等的反应,改变压强对平衡无影响;压强对平衡无影响;平衡混合物都是固体或液体的,改变压强不平衡混合物都是固体或液体的,改变压强不能使平衡移动;能使平衡移动;压强的变化必须引起参与反应物质的压强的变化必须引起参与反应物质的浓度改浓度改变变才能使平衡移动。才能使平衡移动。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注意事项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注意事项(3)(3)温度的影响温度的影响注:升高温度注:升高温度同时加快同时加快正逆反应速率,但吸热正逆反应速率,但吸热反应的速率增加的更反应的速率增加的更多多,故升温使可逆反应,故升温使可逆反应向向吸热反应方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移动。即温度对吸热反应的速率温度对吸热反应的速率影响更大影响更大。2NO2 (g) N2O4 (g) H放放200200 C C300300 C C100100 C Ca aA A压强压强0 0P等压线等压线正反应正反应 热热 m+n p+q吸吸0下图是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反应下图是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反应2NO+O2NO+O2 2 2NO 2NO2 2,H0 HVV逆逆的点是的点是 。ABCEDC C点点TNO转转化化率率200 C300 C100 CP等压线等压线压强压强0A%(2 2)物质百分含量)物质百分含量压强压强温度曲线温度曲线正反应正反应 热热m+n p+q放放mA(g)+nB(gmA(g)+nB(g) ) pC(g)+qD(gpC(g)+qD(g) )aAt0(3 3)转化率)转化率时间时间压强曲线压强曲线 m+n p+q0A或或BC时间时间浓度t1 t2 t3此图在此图在t t2 2时,如果是加时,如果是加热,那么正反应是放热热,那么正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还是吸热?如果是减压,那么如果是减压,那么m+nm+n与与p+qp+q的关系?的关系?(5 5)浓度)浓度时间曲线时间曲线mA(g)+nB(gmA(g)+nB(g) ) pC(g)+qD(gpC(g)+qD(g) )其它:其它:Tvv逆逆v正正T1T2正反应正反应_Tvv正正v逆逆正反应正反应_TC%C%450正反应正反应_PA%A%P1m+n_p+q对于反应对于反应mAmA(g)(g)+nB+nB(g(g) ) pCpC(g)(g)+qD+qD(g(g) )吸热吸热吸热吸热放热放热1、在恒温、在恒温时,一固定容,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内的容器内发生如下反生如下反应:2NO2(g) N2O4(g),达平衡,达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的,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的NO2(g),重新达到平衡,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相比,NO2的体的体积分数分数()A减少减少 B增大增大C不不变 D无法判断无法判断思路点拨思路点拨可利用放大缩小思想分析。可利用放大缩小思想分析。听课记录听课记录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问题。如右图所示,假设原容器内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问题。如右图所示,假设原容器内有一可以滑动的隔板,原来左侧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现在右侧加入适量有一可以滑动的隔板,原来左侧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现在右侧加入适量的的NO2也达到与原平衡相同的状态,在外力作用下,将右侧的活塞压到也达到与原平衡相同的状态,在外力作用下,将右侧的活塞压到X处,并撤去隔板,保证与原平衡时温度和体积相同,此时相对于原平处,并撤去隔板,保证与原平衡时温度和体积相同,此时相对于原平衡增大了体系压强,平衡正向移动,达到平衡后衡增大了体系压强,平衡正向移动,达到平衡后NO2的体积分数减小。的体积分数减小。【答案答案】A21和和2分分别为A在两个恒容容器中平衡体系在两个恒容容器中平衡体系A(g) 2B(g)和和2A(g) B(g)的的转化率,在温度不化率,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均增加的情况下,均增加A的物的物质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1、2均减小均减小B1、2均增大均增大C1减小,减小,2增大增大 D1增大,增大,2减小减小解析解析:对于固定容积的容器中的两反应,增大:对于固定容积的容器中的两反应,增大A的物质的量,体系压强的物质的量,体系压强增大,增压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对增大,增压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对A(g) 2B(g)向向左移动,左移动,2A(g) B(g)向右移动。向右移动。答案答案:C 如如图所示所示为装有活塞的密装有活塞的密闭容器,内盛容器,内盛22.4 mL NO。若通入。若通入11.2 mL氧气氧气(气体体气体体积均在均在标准状况下准状况下测定定),保持温度、,保持温度、压强强不不变,则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为()A等于等于1.369 g/LB等于等于2.054 g/LC在在1.369 g/L和和2.054 g/L之之间D大于大于2.054 g/L【错因分析错因分析】根据反应根据反应2NOO2=2NO2进行计算,由题设条件知,进行计算,由题设条件知,混合气体的质量为:混合气体的质量为:0.001 mol30 g/mol0.000 5 mol32 g/mol0.046 g,此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为:,此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为:0.046 g/0.022 4 L2.054 g/L,选,选B。忽略忽略隐含条件或反含条件或反应造成造成计算算错误 【正确解法正确解法】上述错解中忽略上述错解中忽略2NO2 N2O4(隐含的平衡隐含的平衡)这一反应。这一反应。由于这一平衡的存在,且题设条件中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平衡会右移,由于这一平衡的存在,且题设条件中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平衡会右移,使得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小于使得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小于22.4 mL,故其密度必大于,故其密度必大于2.054 g/L。【答案答案】D练习、温度一定时,在密闭容器中有平衡体练习、温度一定时,在密闭容器中有平衡体系:系:N N2 2O O4 4(g) 2NO(g) 2NO2 2, ,向容器中在加向容器中在加入等量的入等量的N N2 2O O4 4, ,再达平衡时再达平衡时c(NOc(NO2 2) )与与c(Nc(N2 2O O4 4) )的的比值与原平衡相比比值与原平衡相比A A、减小、减小 B B、增大、增大 C C、不变、不变 D D、不能、不能确定确定(1 1)容积不变)容积不变(2 2)压强不)压强不变变AC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