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9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5页 / 共39页
第6页 / 共39页
第7页 / 共39页
第8页 / 共39页
第9页 / 共39页
第1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恨歌 白居易赏析示例 课前自学预案muzhlqiojinqudinywipqnby ldmijion chnhun 御临宇内,即统治天下的意思御临宇内,即统治天下的意思专宠专宠封爵赐邑封爵赐邑美貌的女子,此指杨贵妃美貌的女子,此指杨贵妃曲折环绕曲折环绕空见死处,空见死处,“见见”字省略字省略无心鞭马,任马前行无心鞭马,任马前行天色微明的样子天色微明的样子美好轻盈的样子美好轻盈的样子曲折绵延曲折绵延纵横纵横注视注视只要只要姿色姿色 可爱,可羡可爱,可羡 睡醒睡醒 情意深厚诚挚情意深厚诚挚差不多差不多 四、名句填空(1)回眸一笑百媚生,_。(2)_,芙蓉帐暖度春宵。(3)渔阳鼙鼓动地来,_。(4)玉容寂寞泪阑干,_。(5)在天愿作比翼鸟,_。(6)天长地久有时尽,_。(7)夕殿萤飞思悄然,_。六宫粉黛无颜色六宫粉黛无颜色 云鬓花颜金步摇云鬓花颜金步摇 惊破惊破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曲梨花一枝春带雨梨花一枝春带雨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地愿为连理枝此恨绵绵无绝期此恨绵绵无绝期孤灯挑尽未成眠孤灯挑尽未成眠一、作家剪影(1)白居易(772846),字_,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少经离乱。贞元进士,为秘书省校书郎。宪宗朝为翰林学士,授左拾遗。上疏求追捕刺杀宰相武元衡凶手,被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定居香山寺,号_。乐天乐天香山居士香山居士(2)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_,_”,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致力于_。现存诗近三千首,有_。主要作品有_琵琶行钱塘湖春行观刈麦等。文章合为时而著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讽喻诗讽喻诗白氏长庆集白氏长庆集长恨歌长恨歌 二、资料存盘该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07)一月。据白居易的朋友陈鸿说,他与白居易、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到马崽驿附近的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悲剧爱情故事,大家都很感叹。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了一首长诗,请陈鸿写了一篇传奇,二者相辅相成,以传后世。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称那篇传奇叫长恨歌传。三、意旨探微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的事情作了讽刺,告诫最高统治者引以为戒,免蹈覆辙,表明“欲惩尤物”的意图;另一方面也对两人的爱情悲剧以及彼此间的真挚相思赋予了深切的同情。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贯穿着李、杨身兼爱情悲剧的制造者与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冲突的体现者主要是两个人物本身,而冲突的必然结果是人物的“长恨”。课堂探究学案1这首叙事诗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参考思路】层次层次起止起止段意段意第一第一部分部分开头至开头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尽日君王看不足”。写杨贵妃进宫并得到唐玄宗的专写杨贵妃进宫并得到唐玄宗的专宠。宠。(贵妃专宠贵妃专宠)第二第二部分部分“渔阳鼙鼓动地来渔阳鼙鼓动地来”至至“回回看血泪相和流看血泪相和流”。写安史之乱给李、杨的爱情造成写安史之乱给李、杨的爱情造成悲剧的结局。悲剧的结局。(马嵬惊变马嵬惊变)前两部分,主要写“安史之乱”前,“汉皇重色思倾国”。后两部分,主要写“安史之乱”后,“此恨绵绵无绝期”。层次层次起止起止段意段意第三第三部分部分“黄埃散漫风萧索黄埃散漫风萧索”至至“魂魄魂魄不曾来入梦不曾来入梦”。写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刻骨铭心的思念。写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刻骨铭心的思念。(玄宗思妃玄宗思妃)第四第四部分部分“临邛道士鸿都客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束。至结束。写杨贵妃化仙后托道士将信物、密誓写杨贵妃化仙后托道士将信物、密誓归报皇上,表达她绵绵无尽的相思。归报皇上,表达她绵绵无尽的相思。(仙山传情仙山传情)2长恨歌,就是歌长恨,恨什么?为什么恨?【参考思路】(1)“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至“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皇帝之重色、求色,杨女之美貌、娇媚,李、杨之间缠绵悱恻的宫闱之欢,杨之得宠,不仅自己“夜专夜”,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恨之内因(2)“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至“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女之死。恨之直因(悲剧的制造者成了悲剧的主人公)(3)“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至“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人抓住了人物皇帝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凄恻动人的语调,婉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皇帝之长恨(4)“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至“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让杨女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杨女之长恨(5)“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点明题旨,回应开头3这首诗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参考思路】“重色”是“长恨”之因,“长恨”是“重色”之果。诗人叙写“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重色”的表现,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4诗歌是从哪些方面来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之情的?【参考思路】从“黄埃散漫”到“蜀江水碧蜀山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5“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在全诗中有何艺术效果?【参考思路】诗人采用浪漫主义写法,让仙境中的杨贵妃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本两句因写得婉转动人,常被后人引用来表示对爱情的忠贞而成为千古名句。)1艺术构思巧妙曲折诗人开篇便极写唐玄宗和杨贵妃二人如胶似漆的甜蜜爱情与杨氏全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荣耀,从而为爱情的悲剧作了有力的反衬。接着反复描绘唐玄宗因失去爱妃而泪流销魂、五脏俱摧的痛苦心情。最后写杨贵妃置身仙境的寂寞憔悴与对唐玄宗的一往情深。情节起落有致,一波三折。这样,不仅人物形象主次分明又相互映衬,情感表达层层推进又回环往复,而且在千回百转的境界变换中,把一部由喜而悲的爱情故事,描绘得撼人心魄,凄楚动人。2表达方式融叙事、抒情、描写于一体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分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塑造人物形象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惯用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述之情。诗人通过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加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感染力。3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高度结合本诗在前两个部分描写李、杨爱情悲剧运用的是现实主义手法,然而在写到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寻找时,却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仙山”“魂魄”之说来表现李、杨爱情的刻骨铭心,可谓是古典诗歌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手法结合的典范。课后巩固练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1这首诗的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在文中起什么作用?_答案:诗歌开头看似寻常,实则这七个字含量很大,是全篇的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统领全诗。2如何赏析“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两句诗?_答案:这两句选取“回眸一笑”这一神情细节和运用夸张、对比手法,写出了杨贵妃的无比美貌。3诗中借六军不发主要表达什么内容?_答案:“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酒色,祸国殃民。诗句以替罪羊之死,委婉而含蓄地抨击了唐玄宗,余韵无穷。4“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答案:“掩面”“回看”两个动作描写了皇上掩着脸,想救却救不了,回头看,泪中带血一起流干,摹写了玄宗的伤痛欲绝之状。(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思远人 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联系全词,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进行分析。从题目(思远人)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考生可分析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联系作者的思念之情去作答。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通过分析下片内容可知,作者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思念到深处,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此褪去了颜色。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诗歌鉴赏:这首词被后人评为“痴人痴事”。相思情苦,以泪洗面,还算常事;用泪研墨,却是痴态;以泪和墨、润笔作书,更属痴绝。结语不说红笺因泪褪色,反说情深使红笺无色,语似无理,却是慧心妙语,令人称绝。上片由写景引出“千里念行客”这一中心,下片承“千里念行客”,写因寄书不得,思念之情无由寄托,故而流泪。全词用夸张的手法表情达意,写出了感情发展的历程,用笔甚曲,下字甚丽,婉转入微,味深意厚。谢谢观看!谢谢观看!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