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课第三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1 廿二史札记廿二史札记谓:谓:“魏文帝初定九品中正之法;魏文帝初定九品中正之法;郡邑设小中正,州设大中正,由小中正品第人才,郡邑设小中正,州设大中正,由小中正品第人才,以上大中正;大中正核实以上司徒;司徒再核,以上大中正;大中正核实以上司徒;司徒再核,然后付尚书选用然后付尚书选用”。 2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晋书刘毅传刘毅传公门有公,卿门有卿。晋书晋书王沈传王沈传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西晋西晋左思左思咏史诗咏史诗只注重门第3 背景背景 : A原有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原有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 隋炀帝隋炀帝科举制度正式创立科举制度正式创立隋文帝隋文帝“分科举人分科举人”一、科举制度的创立一、科举制度的创立开设进士科开设进士科B隋朝统一需要大量有真才实学的人才隋朝统一需要大量有真才实学的人才4 二、科举制的发展:二、科举制的发展: 唐朝的科举制唐朝的科举制分类分类常科常科制举制举基本特征基本特征分科考试分科考试择优录取择优录取进士科进士科明经科明经科“非常之人非常之人”5二、唐朝科举制的完善1、唐太宗时期:扩充国学规模2、武则天时期开创殿试开创武举3、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6 常科考试常科考试尚书省组织考试(省试)尚书省组织考试(省试)州府考试(初试)州府考试(初试)吏部考查量才任用吏部考查量才任用7明清两代明清两代名人唐伯名人唐伯虎、郑板虎、郑板桥、吴敬桥、吴敬梓、施耐梓、施耐庵、翁同庵、翁同龢、李鸿龢、李鸿章,中国章,中国最後一个最後一个状元张骞状元张骞等人皆出等人皆出於此。於此。82003年年6月月25日四川日四川发现清代科举考试发现清代科举考试准考证和补考证准考证和补考证这是在四川成都发这是在四川成都发现的清代科举考试现的清代科举考试准考证准考证院试卷结院试卷结票票(左)和补考(左)和补考证(右)。清代科证(右)。清代科举考试准考证名为举考试准考证名为院试卷结票院试卷结票, 是清代光绪年间成是清代光绪年间成都府华阳县的李升都府华阳县的李升荣参加秀才考试时荣参加秀才考试时所用所用9101112一位唐朝官员的话: 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意思:1、唐代选官效法隋代的科举制2、唐代通过进士科的考试为国家选拔了很多人才唐代为什么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三十岁考上明经就算年老了而五十岁能考上进士还算年轻13三、三、 科举制度的影响:科举制度的影响:2、开放仕途,为平民提供了参政机会、开放仕途,为平民提供了参政机会3、沿用、沿用1300年,对我国历史有深远影响年,对我国历史有深远影响1通过较为公开公平的考试,一批又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14课堂讨论:古今考试制度比较相同点:相同点:公平竞争,使有能力的人有施展才能的舞台;公平竞争,使有能力的人有施展才能的舞台;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择优录用;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择优录用;考试纪律严格。考试纪律严格。不同点:不同点: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选拔人才。选拔人才。为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为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缓和矛盾,巩固其统治。缓和矛盾,巩固其统治。考试的考试的根本目的根本目的结合学生实际,有利于结合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偏重经书、诗赋,比较偏重经书、诗赋,比较脱离现实。脱离现实。考试内容考试内容有文科、理科,设置较合理。有文科、理科,设置较合理。偏重文科偏重文科科目设置科目设置当今学校考试当今学校考试隋唐科举考试隋唐科举考试项目项目学习活动15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