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基本原理贺州市地震局2014年6月4日一、地震的基本概念1 1、地下某处发生小的破裂;地下某处发生小的破裂;2 2、地下某处发生大的破裂;地下某处发生大的破裂;一、地震的基本概念一。地震的基本概念地震波是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外辐射的弹性波。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一、地震的基本概念一、地震的基本概念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或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是在没有仪器记录的情况下,凭地震时人们的感觉或地震发生后器物反应的程度,工程建筑物的损坏或破坏程度、地表的变化状况而定的一种宏观尺度。地震烈度6度有轻微损坏,7度以上为破坏性地震,9度以上房屋严重破坏以至倒塌,并有地表自然环境的破坏,11度以上为毁灭性地震。地震烈度同地震震级有严格的区别,不可互相混淆。震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强弱,它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来决定,对于同一次地震只有一个数值。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异的,它受着当地各种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对震级相同的地震来说,如果震源越浅,震中距越短,则烈度一般就越高。同样,当地的地质构造是否稳定,土壤结构是否坚实,房屋和其他构筑物是否坚固耐震,对于当地的烈度高或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影响地震烈度的五要素: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建筑物)。二、地震烈度速报利用地震台站观测记录,无需现场调查而快速计算各观测点的地震影响程度(以仪器烈度和地震动参数表示),进而给出完整的地震影响场,在震后数分钟内向政府和社会发布,为人员伤亡估计、经济损失评估、应急救援决策和工程抢险修复决策提供依据。二、地震烈度速报地震烈度速报台网总体技术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地震烈度速报台站、数据传输网络和数据处理中心。台站主要由数据采集单元、综合避雷单元、数据传输设备等组成。它的作用就是测出地震烈度,然后将数据汇入数据采集单元,再传回数据处理中心。三、地震预警系统地震预警:具体就是在地震发生时,可以首先探测到速度快但破坏力不大的地震波而提前发出预警,以使人们在地震速度慢但破坏力较强的地震波来临之时可以争取到逃生的时间和机会。地震预报在全球范围内还是一大难题,但无法预报不代表不能预警。二者的区别在于:地震预报是对尚未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地震事件事先发出通告;而“地震预警”是指突发性大震已发生、抢在严重灾害尚未形成之前发出警告并采取措施的行动,也称作“震时预警”,从而缩短反应时间、判断时间、决策时间,采取紧急措施来减少人员伤亡,以及避免由地震引起的高铁、地铁、输油气、燃气管线、化工厂和核设施等重点工程的次生灾害等财产损失。 三、地震预警系统三、地震预警系统三、地震预警系统四、应用案例日本9.0级地震:日本从2007年10月开始全面使用地震预警系统,在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东海地震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地震发生后一分钟之内向37个城市发出了预警,为许多人赢得了宝贵的逃生时间。当时日本的公共广播电视台NHK正在直播议会的会议,突然电视里就跳出紧急地震预警的画面,然后画面就切换到了演播室,主播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在震动停止时收拾火源,注意上方倒下或落下的东西,不要关闭电视广播等。日本东北大学在地震到来前,校园内想起了非常大的广播声“即将发生大地震”于是,大楼里的人紧急疏散到避难所,工作人员也已做好准备,镇定地指挥大家避难。相对于获得了一分钟提前预警时间的东京,距离震中宫城县距离较近的岩手县仅获得了12秒的提前预警时间。但哪怕仅仅是12秒,也能挽救更多的生命。当时,有27辆新干线在载客运行,得到预警的新干线减速,刹车后的9秒至12秒,第一轮摇晃才开始,1分10秒之后,才出现最强烈的摇晃,所以当时并没有发生脱轨事故。在危机关头,12秒或许不能让许多人及时逃到避难所,但可以关掉煤气、电源,防止地震后火灾引发的二次灾难;也可以打开门窗,保证通道畅通;还可以顺手拿水与面包再钻到床底下。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