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8页
第2页 / 共58页
第3页 / 共58页
第4页 / 共58页
第5页 / 共58页
第6页 / 共58页
第7页 / 共58页
第8页 / 共58页
第9页 / 共58页
第1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不仅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也是病毒性肝炎中国不仅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也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目前已知的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的高发区。目前已知的甲、乙、丙、丁、戊型肝炎,在我国均有发生,其中尤以甲、乙、丙、戊在我国均有发生,其中尤以甲、乙、丙、戊4 4个型别个型别的流行情况严重。的流行情况严重。 仅乙肝病毒携带者以达仅乙肝病毒携带者以达1.21.2亿之多。亿之多。可以说,病毒性肝炎是对我国危害最为严重的传染病可以说,病毒性肝炎是对我国危害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之一。 第二十六章第二十六章 肝炎病毒肝炎病毒1 1、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HAVHAV)与戊型肝炎病毒()与戊型肝炎病毒(HEVHEV)由)由消化消化 道传播道传播,引起急性肝炎,不转为慢性肝炎或慢性携带者,引起急性肝炎,不转为慢性肝炎或慢性携带者2 2、乙型(、乙型(HBVHBV)与丙型肝炎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HCVHCV)主要由)主要由输血、血输血、血 制品或注射器污染制品或注射器污染而传播,除引起急性肝炎外,可致慢而传播,除引起急性肝炎外,可致慢性性 肝炎,并与肝硬化及肝癌相关肝炎,并与肝硬化及肝癌相关3 3、丁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HDVHDV)为一种缺陷病毒)为一种缺陷病毒 概概 述述第一节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epatitis A virus,HAVHAV) Anti-HAV PrevalenceAnti-HAV PrevalenceHighIntermediateLowVery Low1 1、形态结构与基因结构、形态结构与基因结构n属小属小RNARNA病毒科,直径病毒科,直径27nm27nm,无包膜无包膜n呈呈2020面立体对称面立体对称n外面为一独立外壳,外面为一独立外壳, 内含一个内含一个+ssRNA+ssRNA分子分子第一节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epatitis A virus,HAVHAV)HAVHAV的电镜照片的电镜照片FeinstoneFeinstone(19731973)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第一节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epatitis A virus,HAVHAV)实心实心(有感染性)(有感染性)空心空心(无感染性)(无感染性) n只有一个只有一个ORFORFP1P1VP1VP1、VP2VP2、VP3 VP3 :衣壳蛋白衣壳蛋白,有抗原性可诱生中和抗体有抗原性可诱生中和抗体 VP4VP4(功能不清)(功能不清)P2P2、P3P3RNARNA聚合酶、蛋白酶等聚合酶、蛋白酶等HAV结结构构模模式式图图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第一节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epatitis A virus,HAVHAV)2 2、抵抗力、抵抗力n淡水、海水、泥沙、水生贝类存活数天至数月耐热淡水、海水、泥沙、水生贝类存活数天至数月耐热;n601h601h不被灭活,不被灭活,100 5100 5分钟可灭活分钟可灭活;n对乙醚、酸碱处理(对乙醚、酸碱处理(pH=2pH=21010)均有抵抗力)均有抵抗力;n氯消毒、紫外线照射、福尔马林处理均可破坏其传染性氯消毒、紫外线照射、福尔马林处理均可破坏其传染性 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第一节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epatitis A virus,HAVHAV)n传染源:传染源:多为多为甲肝患者甲肝患者,也可为隐性感染者(潜伏期,也可为隐性感染者(潜伏期3030天,潜伏期末传染性强)天,潜伏期末传染性强)n传播途径:传播途径:粪口途径粪口途径n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海产品、食具等传播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海产品、食具等传播n常造成散发性流行或大面积流行常造成散发性流行或大面积流行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甲型肝炎甲型肝炎第一节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epatitis A virus,HAVHAV)1 1、传播方式、传播方式典型的甲肝是自限过程,一般不转变为慢性肝炎和慢性携带者粪口途径传播粪口途径传播口咽部或唾液口咽部或唾液腺中早期增殖腺中早期增殖肠黏膜与局部淋肠黏膜与局部淋巴结中大量增殖巴结中大量增殖入血并形成病毒血入血并形成病毒血症(持续症(持续1212周)周)肝脏为最终靶器官肝脏为最终靶器官(直接损伤较少,(直接损伤较少,免疫病理损伤为主免疫病理损伤为主)通过胆汁随粪通过胆汁随粪便排出体外便排出体外 第一节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epatitis A virus,HAVHAV)2 2、致病机制、致病机制n流感样症状流感样症状n厌食厌食n恶心恶心n黄疸(眼部及皮肤呈黄色)黄疸(眼部及皮肤呈黄色)n尿黄尿黄n腹痛腹痛n乏力乏力第一节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epatitis A virus,HAVHAV)3 3、常见症状、常见症状aAdaptedwithpermissionfromHollingerFB,TicehurstJR:HepatitisAvirus.In:Fields Virology,3rded.FieldsBNetal(editors).Lippincott-Raven,1996.OutcomesofInfectionwithHepatitisAVirusa OutcomeChildrenAdultsInapparent (subclinical) infection8095%1025%Icteric disease520%7590%Complete recovery98%98%Chronic diseaseNoneNoneMortality0.1%0.32.1%第一节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epatitis A virus,HAVHAV)第一节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epatitis A virus,HAVHAV)4 4、免疫性、免疫性(3 3)体液免疫体液免疫:n2 2周后均能诱生出高效价抗周后均能诱生出高效价抗-HAV-HAV(中和表位)(中和表位) n抗抗-HAV IgM-HAV IgM阳性是甲肝的确诊依据阳性是甲肝的确诊依据 nIgMIgM型抗体在感染后仅持续存于型抗体在感染后仅持续存于3-63-6个月个月(早期)早期)nIgGIgG型抗体则出现于急性期后期或恢复期早期,持续存在型抗体则出现于急性期后期或恢复期早期,持续存在n病毒感染通常是一次感染终身免疫。病毒感染通常是一次感染终身免疫。 (1 1)固有免疫固有免疫:NKNK细胞细胞(2 2)细胞免疫细胞免疫:CTLCTL 甲型肝炎血清学变化过程甲型肝炎血清学变化过程第一节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epatitis A virus,HAVHAV)n感染早期感染早期:检测血清中的抗:检测血清中的抗HAV IgMHAV IgMn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检测抗检测抗HAV IgGHAV IgGn已接种甲肝疫苗已接种甲肝疫苗人群:人群:检测中和型抗检测中和型抗HAV IgGHAV IgGn直接检测抗原或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病毒直接检测抗原或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病毒RNARNA 三、微生物学检查三、微生物学检查第一节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epatitis A virus,HAVHAV)n控制传染源:控制传染源:隔离治疗急性期病人,患者所有废弃物(排泄物、隔离治疗急性期病人,患者所有废弃物(排泄物、食具、床单、衣物)及日常用水需严格消毒食具、床单、衣物)及日常用水需严格消毒n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水产品不宜生吃,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水产品不宜生吃,水果蔬菜要洗干净水果蔬菜要洗干净n易感人群易感人群免疫预防:免疫预防: 四、防治原则四、防治原则第一节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epatitis A virus,HAVHAV)1. 1. 被动免疫可用丙种球蛋白被动免疫可用丙种球蛋白2. 2. 免疫预防对象是未感染者,主要为儿童和与肝炎病人密切接触免疫预防对象是未感染者,主要为儿童和与肝炎病人密切接触者者 3. 3. 减毒活疫苗(减毒活疫苗(H2H2株,株,L1L1株)或灭活疫苗,注意灭活疫苗需多次株)或灭活疫苗,注意灭活疫苗需多次注射,只能诱发体液免疫注射,只能诱发体液免疫 第二节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hepatitis B virus, HBV)全球携带者全球携带者3.73.7亿,我国亿,我国1.21.2亿亿一、一、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电镜下的电镜下的HBVHBV1 1、形态结构:、形态结构:大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管形颗粒大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管形颗粒第二节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hepatitis B virus, HBV)HBsAgHBcAgHBV DNADNAP(表面抗原)(表面抗原)(核心抗原)(核心抗原)(1 1)大球形颗粒()大球形颗粒(Dane Dane 颗粒颗粒 Dane particleDane particle) (具有感染性的完整成熟的(具有感染性的完整成熟的HBVHBV)(1 1)大球形颗粒()大球形颗粒(DaneDane):):直径直径42 nm42 nmDaneDane颗粒颗粒双层外壳双层外壳核心核心外层外层 脂质双层(相当于一般病毒包膜)脂质双层(相当于一般病毒包膜) 包膜蛋白包膜蛋白 HBsAgHBsAg Pre S1 Pre S1 Pre S2 Pre S2内层:相当于一般病毒核衣壳内层:相当于一般病毒核衣壳 20 20面体立体对称,面体立体对称,HBcAgHBcAg双股未闭合双股未闭合DNADNADNADNA多聚酶多聚酶第二节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hepatitis B virus, HBV)(2 2)小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 只有只有HBsAgHBsAg,无感染性无感染性(3 3)管形颗粒(小球形颗粒串联)管形颗粒(小球形颗粒串联) 只有只有HBsAgHBsAg,无感染性,无感染性第二节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hepatitis B virus, HBV)smallsphericalparticletubularparticle2 2、HBVHBV的基因组结构的基因组结构由由3.2KB3.2KB的长链的长链 L L(- -)和短链)和短链 S S(+ +)组成的)组成的不完全双链环状不完全双链环状DNADNA,长链载有病毒蛋白质的全部密码,有,长链载有病毒蛋白质的全部密码,有4 4个个ORFORF,分别称为分别称为S S、C C、P P和和X X区区n S S区:区:HBHBsAgsAg等等n C C区:区:Pre-CPre-CHBeAgHBeAg C CHBcAgHBcAgn P P区:区:DNADNA多聚酶多聚酶n X X区:区:HBxAgHBxAg 反式激活原癌基因反式激活原癌基因第二节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hepatitis B virus, HBV)3、HBVHBV的复制的复制n表面抗原: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HBsAgn核心抗原:核心抗原:hepatitis B core antigenhepatitis B core antigen,HBcAg HBcAg ne e抗原: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HBeAg4 4、HBVHBV的抗原组成的抗原组成第二节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hepatitis B virus, HBV)(1)表面抗原:表面抗原: HBsAgHBsAg,存在于三型颗粒中存在于三型颗粒中 A A、为为HBVHBV感染主要标志感染主要标志; B B、是制备疫苗的最主要成分是制备疫苗的最主要成分; C C、Pre S1Pre S1、Pre S2Pre S2的抗原性比的抗原性比HBsAgHBsAg更强,可与肝更强,可与肝 细胞受体结合,故抗细胞受体结合,故抗-Pre S1-Pre S1和抗和抗-Pre S2-Pre S2抗体有抗体有中中 和病毒作用;和病毒作用; D D、a a抗原表位抗原表位 ,易于变异,抗原性最强,能刺激机体,易于变异,抗原性最强,能刺激机体 产生产生保护性抗体抗保护性抗体抗-HBs-HBs; ;4 4、HBVHBV的抗原组成的抗原组成第二节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hepatitis B virus, HBV)(2 2)核心抗原:核心抗原: HBcAgHBcAg,存在于存在于DaneDane颗粒核衣壳颗粒核衣壳 的表面,为衣壳蛋白成分的表面,为衣壳蛋白成分; A A、其外被、其外被HBsAgHBsAg所覆盖,故所覆盖,故不易在血液中检出不易在血液中检出; B B、可在感染的肝细胞表面存在;、可在感染的肝细胞表面存在; C C、刺激机体产生抗、刺激机体产生抗-HBc-HBc(IgGIgG、IgMIgM),均为),均为非保护非保护 性抗体性抗体; D D、抗抗-HBc IgM-HBc IgM的存在,表明的存在,表明病毒在复制病毒在复制; E E、有、有T T细胞表位,诱导的细胞表位,诱导的T T细胞应答有清除病毒作用细胞应答有清除病毒作用4 4、HBVHBV的抗原组成的抗原组成第二节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hepatitis B virus, HBV)(3 3)e e抗原:抗原: HBeAgHBeAg, , 仅存在于仅存在于DaneDane颗粒中颗粒中A A、Pre C Pre C 经加工而成,游离存在于血液中;经加工而成,游离存在于血液中;B B、与病毒颗粒及、与病毒颗粒及DNADNA酶的消长一致,酶的消长一致,为病毒复制及强传为病毒复制及强传 染性的指标染性的指标;C C、产生、产生抗抗HBeHBe,补体结合抗体,有保护作用。,补体结合抗体,有保护作用。是预后是预后 良好的征象良好的征象;4 4、HBVHBV的抗原组成的抗原组成第二节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hepatitis B virus, HBV)第二节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hepatitis B virus, HBV)4 4、HBVHBV的抗原组成的抗原组成 总结总结表面抗原 HBsAg:表面抗体 抗-HBs:出现时间(最晚):急性感染后期或HBsAg消失后抗-HBs为保护性抗体(中和抗体),其出现标志着HBV感染 进入恢复期出现时间:HBV感染后26个月(潜伏期)持续时间: 急性自限性肝炎6个月内可消失慢性肝炎或慢性HBsAg携带者:可持续阳性第二节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hepatitis B virus, HBV)4 4、HBVHBV的抗原组成的抗原组成 总结总结核心抗原 HBcAg:核心抗体 抗-HBc:持续时间:618个月抗HBc-IgG:凡“有过” HBV感染者均可阳性不易在血液中检出抗HBc-IgM:HBV近期感染或慢性感染者病毒活动的标志第二节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hepatitis B virus, HBV)4 4、HBVHBV的抗原组成的抗原组成 总结总结e抗原 HBeAg:为病毒复制及强传染性的指标e抗体 抗-HBe:出现时间:随着HBeAg的消失而出现抗-HBe的出现标志着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5 5 、动物模型与细胞培养动物模型与细胞培养(1 1)动物模型:黑猩猩动物模型、鸭动物模型;)动物模型:黑猩猩动物模型、鸭动物模型;(2 2)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细胞培养成功()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细胞培养成功(DNADNA转染系统)转染系统)6 6 、抵抗力、抵抗力(1 1)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2 2)对低温、干燥、紫外线,)对低温、干燥、紫外线,7070乙醇耐受,乙醇耐受,100 100 10 10分钟可灭活。分钟可灭活。(3 3)化学消毒剂:苯扎溴铵、过氧乙酸等)化学消毒剂:苯扎溴铵、过氧乙酸等第二节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hepatitis B virus, HBV)n传染源:传染源:乙肝患者乙肝患者或或无症状无症状HBVHBV携带者携带者。n传播途径:传播途径:(1 1)血液、血制品传播;)血液、血制品传播;(2 2)母婴传播;)母婴传播;(3 3)性传播及密切接触传播。)性传播及密切接触传播。 二二、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第二节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hepatitis B virus, HBV)1 1、传播方式、传播方式n无症状携带者n急性肝炎n慢性肝炎n重症肝炎免疫反应的强弱与临床过程的轻重和转归有密切关系二二、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第二节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hepatitis B virus, HBV)2 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 1)细胞免疫应答介导的免疫损伤:为主)细胞免疫应答介导的免疫损伤:为主nCTL(双重性) 直接杀伤、诱导凋亡nTh1 细胞因子(活化NK、Mo-M)* 细胞免疫强弱与临床过程轻重与转归密切相关:细胞免疫强弱与临床过程轻重与转归密切相关:过弱免疫反应:慢性肝炎(持续性感染)、肝硬化过强:重症肝炎二二、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第二节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hepatitis B virus, HBV)3 3、致病机制、致病机制n抗-HBsAb与HBsAg III型超敏反应 沉积于肝内:毛细血管栓塞,急性肝坏死重症肝炎 肝外损伤:肾小球肾炎、关节炎 (2 2)体液免疫应答介导的免疫损伤:)体液免疫应答介导的免疫损伤:二二、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第二节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hepatitis B virus, HBV)3 3、致病机制、致病机制n肝细胞上有病毒的特异性抗原n肝特异性脂蛋白抗原(liver special protein,LSP)ADCC、CTL、Th二二、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第二节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hepatitis B virus, HBV)3 3、致病机制、致病机制(3 3)自身免疫应答介导的免疫损伤:)自身免疫应答介导的免疫损伤:免疫耐受与慢性肝炎免疫耐受与慢性肝炎n胎儿期和幼儿期所致免疫耐受n成人 CTL耗竭 IFN产生不足二、二、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第二节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hepatitis B virus, HBV)3 3、致病机制、致病机制病毒变异:逃逸免疫病毒变异:逃逸免疫a抗原变异:逃逸HBsAb的中和作用 诊断逃逸Pre C变异、C 变异 CTL逃逸突变株导致慢性化导致慢性化二、二、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第二节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hepatitis B virus, HBV)3 3、致病机制、致病机制HBVHBV与原发性肝癌与原发性肝癌n流行病学方面;(流行病学方面;(217-fold217-fold)n动物模型动物模型nX X基因整合基因整合二、二、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第二节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hepatitis B virus, HBV)3 3、致病机制、致病机制三、微生物学检查三、微生物学检查1 1、乙肝两对半的临床意义乙肝两对半的临床意义 nHBsAg、抗、抗HBsnHBeAg、抗、抗HBen抗抗HBc (HBcAg)第二节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hepatitis B virus, HBV)第二节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hepatitis B virus, HBV)n 血清血清HBV DNAHBV DNA检测检测:核酸斑点杂交和:核酸斑点杂交和PCRPCR;n 血清血清DNADNA多聚酶检测:判定病毒是否在复制。多聚酶检测:判定病毒是否在复制。2 2、HBV DNAHBV DNA的临床意义的临床意义 三、微生物学检查三、微生物学检查第二节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hepatitis B virus, HBV)是病毒复制和有传染性的最直接的证据n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n人工主动免疫:疫苗人工主动免疫:疫苗 HBsAgHBsAg(血源性、基因工程)(血源性、基因工程)n人工被动免疫:高效价人血清球蛋白(人工被动免疫:高效价人血清球蛋白(HBIgHBIg)四、防治原则四、防治原则第二节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hepatitis B virus, HBV)第三节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epatitis C virus,HCVHCV)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第三节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epatitis C virus,HCVHCV)1 1、形态结构:、形态结构:404060nm60nm球形,球形,单正链单正链RNARNA, 有包膜有包膜对有机溶剂敏感对有机溶剂敏感2 2、基因结构基因结构n 核心衣壳蛋白(C) CTL识别位点n 包膜蛋白(E1、E2) 易于变异n 非结构蛋白(NS2NS5B)第三节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epatitis C virus,HCVHCV)n传染源:传染源:丙肝患者丙肝患者和和HCVHCV阳性血制品阳性血制品n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似似HBVHBV,主要通过输血或血制品传播,主要通过输血或血制品传播,同同性恋者、静脉注射吸毒者及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为高性恋者、静脉注射吸毒者及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为高危人群;危人群;n是引起是引起输血后慢性肝炎输血后慢性肝炎和和肝硬化肝硬化的主要原因的主要原因第三节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epatitis C virus,HCVHCV)二二、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丙型肝炎丙型肝炎1 1、传播方式、传播方式n病毒的直接致病作用、免疫病理反应、细胞凋亡病毒的直接致病作用、免疫病理反应、细胞凋亡n病毒低水平复制,不能诱导高水平免疫应答病毒低水平复制,不能诱导高水平免疫应答n病毒变异逃逸免疫反应病毒变异逃逸免疫反应第三节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epatitis C virus,HCVHCV)二二、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丙型肝炎丙型肝炎2 2、致病机制、致病机制3 3、免疫性:免疫力不牢固(、免疫性:免疫力不牢固(HCVHCV基因组易变异)基因组易变异)n我国丙肝病毒携带者的比例在我国丙肝病毒携带者的比例在2%-5%2%-5%n40-50%40-50%转为慢性肝炎,约转为慢性肝炎,约20%20%的慢性肝炎转为肝硬化的慢性肝炎转为肝硬化n与肝癌相关,我国与肝癌相关,我国10%10%n乙肝患者容易重叠乙肝患者容易重叠HCVHCV感染感染第三节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epatitis C virus,HCVHCV)二二、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丙型肝炎丙型肝炎n检查病毒检查病毒RNARNA:套式:套式RT-PCRRT-PCR、常规、常规RT-PCRRT-PCRn病毒病毒RNARNA定量:定量: PCR-ELISAPCR-ELISA、PCR-PCR-荧光法;荧光法;n检测抗检测抗HCVHCV: ELISAELISA法和法和Western blotWestern blot法法 可用于丙型肝炎的诊断、筛选献血员和流行病学调查。可用于丙型肝炎的诊断、筛选献血员和流行病学调查。三、微生物学检查三、微生物学检查第三节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epatitis C virus,HCVHCV)n 因因HCVHCV免疫原性不强及变异,目前尚无可用疫苗免疫原性不强及变异,目前尚无可用疫苗n 最主要的预防措施:控制输血传播最主要的预防措施:控制输血传播四、防治原则四、防治原则第四节第四节 丁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D virushepatitis D virus,HDVHDV)n由由HBsAgHBsAg构成其外壳构成其外壳,防止,防止HDV RNAHDV RNA水解,由水解,由HBVHBV提供提供n单负链环状单负链环状RNARNA,含,含9 9个个ORFORFnHDVHDV定位于肝细胞核内,在血液中由定位于肝细胞核内,在血液中由HBsAgHBsAg包被,形成包被,形成36-43 nm36-43 nm球形颗粒;球形颗粒;HDVHDV是一种是一种缺陷病毒缺陷病毒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1 1、形态结构:、形态结构:nRizzettoRizzetto于于19771977年首先年首先发现,又称发现,又称 抗原抗原第四节第四节 丁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D virushepatitis D virus,HDVHDV)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1 1、致病性:传播途径与致病性:传播途径与HBVHBV相同,相同,主要经血传播主要经血传播(1 1)联合感染联合感染(co-infectionco-infection),即同时发生),即同时发生HBVHBV和和HDVHDV感染;感染;(2 2)重叠感染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superinfection),慢性乙型肝炎或),慢性乙型肝炎或HBsAgHBsAg携带者发生携带者发生HDVHDV感染;感染;2 2、免疫性:免疫性:HDAgHDAg刺激机体产生抗刺激机体产生抗-HDV IgM-HDV IgM和和IgGIgG,非中非中和抗体,不能清除病毒。和抗体,不能清除病毒。第四节第四节 丁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D virushepatitis D virus,HDVHDV)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n诊断为检测抗诊断为检测抗-HDV-HDVnHDV-RNAHDV-RNAn丁型肝炎传播途经与乙型肝炎相似。丁型肝炎传播途经与乙型肝炎相似。传播途径和防治原则似传播途径和防治原则似HBVHBV。第四节第四节 丁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D virushepatitis D virus,HDVHDV)三三- -四、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四、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五节第五节 戊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patitis E virus,HEVHEV)n球形,球形,无包膜无包膜n直径直径323234 nm34 nm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n 单正链单正链RNARNA,3 3个个ORFORFn 八个基因型八个基因型n主要为粪主要为粪- -口途径传播口途径传播n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及免疫病理作用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及免疫病理作用n由胆汁经粪便排出体外由胆汁经粪便排出体外n多表现为多表现为急性戊型肝炎急性戊型肝炎、重症肝炎以及、重症肝炎以及 胆汁淤滞性肝炎;胆汁淤滞性肝炎;n孕妇感染常致流产或死胎孕妇感染常致流产或死胎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第五节第五节 戊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patitis E virus,HEVHEV)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戊型肝炎的特点戊型肝炎的特点第五节第五节 戊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patitis E virus,HEVHEV)n与甲型肝炎相比,患者黄疸前期症状重,病程持续时与甲型肝炎相比,患者黄疸前期症状重,病程持续时间较长,病死率较高,特别是孕妇感染间较长,病死率较高,特别是孕妇感染HEVHEV后。青壮年后。青壮年是是HEVHEV最喜欢攻击的人群。最喜欢攻击的人群。n戊型肝炎分两种:戊型肝炎分两种:“流行性流行性” 多发生在雨季和洪水后,多发生在雨季和洪水后,“散发性散发性”在秋冬季呈现高峰。在秋冬季呈现高峰。n抗抗-HEV IgG-HEV IgG于半年后消失,故于半年后消失,故HEVHEV仍可再感染。仍可再感染。n检测抗检测抗-HEV IgM-HEV IgMnHEV RNAHEV RNAn预防与甲肝类似:切断传播途径为主预防与甲肝类似:切断传播途径为主n大肠埃希菌基因工程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大肠埃希菌基因工程重组戊型肝炎疫苗三三- -四、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四、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五节第五节 戊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patitis E virus,HEVHEV)CharacteristicsofHepatitisVirusesVirusHepatitisAHepatitisBHepatitisCHepatitisDHepatitisEFamilyPicornaviridaeHepadnaviridaeFlaviviridaeUnclassifiedHepeviridaeGenusHepatovirusOrthohepadnavirusHepacivirusDeltavirusHepevirusVirion27nm,icosahedral42nm,spherical60nm,spherical35nm,spherical3032nm,icosahedralEnvelopeNoYes(HBsAg)YesYes(HBsAg)NoGenome+ssRNAdsDNA+ssRNA-ssRNA,circular+ssRNAGenomesize7.5kb3.2kb9.4kb1.7kb7.2kbStabilityHeat-andacid-stableAcid-sensitiveEther-sensitive,acid-sensitiveAcid-sensitiveHeat-stableTransmissionFecaloralParenteralParenteralParenteralFecaloralPrevalenceHighHighModerateLow,regionalRegionalFulminantdiseaseRareRareRareFrequentInpregnancyChronicdiseaseNeverOftenOftenOftenNeverOncogenicNoYesYes?No 本章要点本章要点n肝炎病毒的类型肝炎病毒的类型n甲型肝炎病毒的传播方式、致病特点和预防原则甲型肝炎病毒的传播方式、致病特点和预防原则n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抗原抗体组成及检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抗原抗体组成及检出的意义、传播方式、致病特点及预防原则出的意义、传播方式、致病特点及预防原则n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点和致病特点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点和致病特点n丁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HDVHDV)的概念)的概念n戊型肝炎病毒传播方式和致病特点戊型肝炎病毒传播方式和致病特点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