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外国诗歌二首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这两首诗歌,了解惠特曼、叶赛宁两位世界级诗歌大师,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2.了解并尝试运用几种鉴赏诗歌的方法。3.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朗读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关键词句,结合诗人的经历、背景、创作风格等,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描写对象“橡树”“母狗”寄托的情感与表达的内涵。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855年,美国一个极其平凡的年轻人,自费印发了一本薄薄的诗集,却激起了轩然大波。当时一些保守人士极尽非难与诋毁。甚至当时文坛领袖惠蒂埃将它扔进了火炉。幸好文坛泰斗爱默生、梭罗大为赞赏,视为奇绝,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最终成为享誉世界、声震寰宇的大诗人。他就是19世纪美国民主主义诗人瓦尔特惠特曼。他那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诗集就是草叶集。二、走近惠特曼(多媒体照片及文字介绍)。沃尔特惠特曼(18191892),是19世纪美国杰出的民主主义诗人。他是个木匠的儿子,自幼参加各种劳动,读过几年小学。后来他又当过乡村教师、记者、木工、建筑师和政府的职员。他与下层人民群众有着长期、广泛的接触,富有民主思想。在南北战争中,他站在北方先进的资产阶级一边,反对南方的奴隶制。1845年回到布鲁克林定居,他常常穿着长外套,戴着高帽子,挎着手杖出没于上流社会。他天性散漫,感情丰富,坦率真实,却为传统礼节所不容。他生性叛逆,自称是极端分子中的极端分子。惠特曼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写作自由体的诗歌。1855年他自费印行了草叶集第一版。这个薄薄的诗集可以说是美国诗歌的大胆革新,非但未能引起文学界充分的注意,甚至遭到劈头盖脸的批评。只有当时的大诗人爱默生肯定了这本不同凡响的诗集,赞扬了它新颖的思想、朴实的语言、大胆的创造。此后,草叶集每出一版,就增加新的篇章,到1882年,已经是收有372首诗的巨著了。惠特曼以主人翁的姿态,以高亢的声调,表现着开拓者的豪放气魄,歌颂了他先进的国家、普通的人民群众、富于民主和自由传统的民族精神。可以说,“草叶”是象征人民的,惠特曼以此赢得了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爱戴。今天我们通过一株橡树,进一步了解惠特曼以及他的不朽诗作在路易斯安那我看见一株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板书诗题。)三、朗读并鉴赏。1.教师范读。学生不看教材,听读诗歌。提问:这是一株什么样的橡树,如此吸引桀骜不驯的惠特曼?最好能用你听到的诗歌中的词语。孤独(诗中反复出现)快乐粗壮挺拔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不作评价。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要求:至少朗读三遍,并在书中画出描写概括橡树特点的词语。)3.学生齐读,并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注意诗人反复强调的词句:孤独“没有一个同伴”“独自生长”“没有一个朋友,也没有一个情人”;快乐这么多“快乐”的叶子;粗壮、刚直、雄健等。4.惠特曼热爱自然,那么面对自然界万物生灵,诗人为什么要写这株“孤独”的橡树呢?(再读课文。)抓住关键诗句:“令我想到我自己”“是一种奇异的标志”“使我想到了男性的爱”等。更重要的是两处“我却不能”,重复强调,体现诗人钦羡之意。四、结语。在欣赏这首诗歌时,我们运用了哪些方法、技巧?(知人论世法、意象法、关键词句法)诗人惠特曼被称为现代美国诗歌之父,开创了一代诗风。仅仅一首诗,一节课,是不足以感知他的诗歌魅力的。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够阅读他的草叶集,去感受他的博大胸襟,感受他的豪放洒脱。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诵这首诗。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2.完成课后“积累”中第二题的1、2、3、4,以及“思考与讨论”中的第一、二题。第二课时一、了解诗人叶赛宁(多媒体-图片文字)。(看大屏幕)一百年才出现的诗人。诗坛的奇迹。俄罗斯的骄傲。伟大的民族诗人。像个地震仪,他捕捉到时代的震波。我不知道在俄罗斯还有比他更富于民族性的诗人了。这些赞美都是送给一位伟大诗人的,他就是叶赛宁。二、鉴赏诗歌。1.学生自读。要求:在熟读的基础上,运用上节课分析在路易斯安那我看见一株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的方法,自我赏析狗的歌。(15分钟,写自读笔记。)2.学生自由交流。3.个别提问,说说自己对此诗的理解。(教师简单点评,要求学生注意情感的把握,尤其是诗中“母狗”的形象。走进诗歌的每一个诗句、意象,去和诗人的心灵碰撞。)4.教师引导分析。(1)狗的歌你觉得是一首什么样的歌?(凄惨、悲凉、催人泪下)(2)你通过哪些情节或诗句体会到的?带问题朗读诗歌(至少两遍)。引导学生注意以下诗句:母狗从早到晚抚爱着它的小狗,用舌头舔梳它们身上的茸毛。表示舔得认真周到,突出了母狗的爱子之情。母狗沿着雪堆奔跑,跟着主人的脚迹追踪。表示和主人寸步不离,传神地表达出难以割舍的焦急之情。三、结语。高尔基曾说:“依我看来,在俄罗斯文学中,他(指诗人叶赛宁)是第一个如此巧妙而且怀着如此真挚的爱来描写动物的。”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爱,他才成为一个最独特的诗人,才被誉为“天才诗人”。当我们这个看上去日益繁荣的地球,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在消失,一个个珍稀动植物在灭绝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多读一读叶赛宁?学会用他的爱,去爱自然,爱世界,这才是真正的“大爱”“博爱”。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这首狗之歌。感谢观赏!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