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9页
第2页 / 共69页
第3页 / 共69页
第4页 / 共69页
第5页 / 共69页
第6页 / 共69页
第7页 / 共69页
第8页 / 共69页
第9页 / 共69页
第1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纵膈肿瘤影像诊断imagingdiagnosisofmediastinalmassDeptofRadiology.DapingHospital王武军08-7-1纵隔病变为起源于纵隔和或累及纵隔内纵隔病变为起源于纵隔和或累及纵隔内结构的病变,可分为肿瘤性疾病和非肿瘤结构的病变,可分为肿瘤性疾病和非肿瘤性疾病性疾病在在纵隔肿瘤中,除血管瘤、纤维瘤、纵隔肿瘤中,除血管瘤、纤维瘤、淋巴瘤、黄色瘤和迷走组织在纵隔内形成淋巴瘤、黄色瘤和迷走组织在纵隔内形成的肿瘤可以在纵隔的任何部位发生外,其的肿瘤可以在纵隔的任何部位发生外,其它肿瘤的好发部位常有一定的规律性它肿瘤的好发部位常有一定的规律性纵隔病变与肺病变的鉴别 纵隔疾病实性肿物纵隔疾病囊性肿物线图纵隔疾病含脂肿物线图一、纵隔肿瘤和囊肿一胸内甲状腺肿二胸腺瘤三畸胎类肿瘤四淋巴瘤五神经源性肿瘤六纵隔其它少见肿瘤及囊肿胸内甲状腺肿intrathoracicgoiter【临床与病理】病理分为:甲状腺增生肿大、甲状腺囊肿、甲状腺病少数为恶性临床可无病症或有肿瘤压迫病症【影像学表现】X线:上纵隔增宽,密度增高;气管受压、变形移位,严重时食管受压移位胸内甲状腺肿【影像学表现】【影像学表现】【影像学表现】【影像学表现】 CTCT:稍高密度,囊变、出血、钙化多见;强化明:稍高密度,囊变、出血、钙化多见;强化明显、持续时间长显、持续时间长 MRIMRI:长:长T1T1长长T2T2信号,不均匀,可见囊变区和无钙信号,不均匀,可见囊变区和无钙化;增强明显强化化;增强明显强化 【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位置、形态、强化特点,根据位置、形态、强化特点,CTCT、MRIMRI可确诊可确诊 需与无名动脉伸展扭曲和无名动脉瘤鉴别需与无名动脉伸展扭曲和无名动脉瘤鉴别胸腺瘤thymoma前纵隔最常见的肿瘤,起源于未退化的胸腺组织前纵隔最常见的肿瘤,起源于未退化的胸腺组织 【临床与病理】【临床与病理】组织学分为:上皮细胞型、淋组织学分为:上皮细胞型、淋巴细胞型、混合型巴细胞型、混合型 【影像学表现】【影像学表现】 X X线:纵隔增宽,胸骨后肿块线:纵隔增宽,胸骨后肿块 CTCT:类圆形、分叶状肿块,可有囊变、钙化,均:类圆形、分叶状肿块,可有囊变、钙化,均匀强化;侵袭性肿瘤边缘不规那么,脂肪界面模匀强化;侵袭性肿瘤边缘不规那么,脂肪界面模糊,胸膜结节、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糊,胸膜结节、胸腔积液、心包积液 MRIMRI:肿瘤呈长:肿瘤呈长T1T1长长T2T2信号,有强化信号,有强化鉴别1胸内甲状腺:1常位于胸骨后间隙,主气管常受压移位,2钙化常见,3肿块常向颈部延伸,4可有明显强化。2畸胎瘤:1发病年龄小于胸腺瘤,2肿块内可有多种成分,脂肪,骨,钙化等,3囊变多见。3淋巴瘤:1肿大的淋巴结主要位于血管前间隙及气管周围,亦可弥漫浸润,融合成团块装包绕周围结构,2密度均匀或少数中心坏死液化,3常为双侧分布,分叶明显。肿瘤位于主动脉前,轮廓较清胸部正位片见右心缘一巨大占位性病变,密度均匀,边缘光滑,侧位片见病变位于前纵隔,延伸至心膈角;CT肿块沿升主动脉、上腔静脉生长,与右心缘分界较清,内可见一粗条状钙化影。胸胸腺腺小小细细胞胞癌癌侵袭性胸腺瘤侵袭性胸腺瘤异异位位胸胸腺腺瘤瘤畸胎类肿瘤teratoma【临床与病理】【临床与病理】囊性畸胎瘤又称皮样囊肿,含外、中胚层组织;实性畸胎瘤含三个胚层组织。瘤内含液体、脂肪、汗腺、毛发、毛囊、肌肉、钙化、牙齿及骨骼。恶性者呈浸润生长并可发生远处转移畸胎类肿瘤2【影像学表现】【影像学表现】X线:前、中纵隔,类圆形,可轻度分叶,线:前、中纵隔,类圆形,可轻度分叶,肿瘤内骨骼块影有确诊意义肿瘤内骨骼块影有确诊意义CT:囊性畸胎瘤呈厚壁囊肿。肿瘤内含脂:囊性畸胎瘤呈厚壁囊肿。肿瘤内含脂肪成分肪成分2550HU、钙化或骨骼、钙化或骨骼100HU和软组织成分,不均匀强化;边和软组织成分,不均匀强化;边界不清、周围脂肪界面密度增高、侵犯胸界不清、周围脂肪界面密度增高、侵犯胸膜、心包者提示恶性膜、心包者提示恶性MRI:肿瘤内脂肪呈短:肿瘤内脂肪呈短T1长长T2信号信号畸胎类肿瘤3【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与鉴别诊断】前、中纵隔含脂肪、钙化、骨骼、软组织密度肿块是畸胎瘤特征性表现。少数呈均一软组织密度,需与纵隔其他肿瘤鉴别前纵隔畸胎瘤纵隔皮样囊肿皮样囊肿及畸胎类肿瘤常含有外、中、内三种胚层组织的肿瘤,据统计在纵隔肿瘤中,仅次于神经源性肿瘤,居第二位。多位于前纵隔。皮样囊肿常以外胚层为主,囊内含有皮脂腺、毛发及胆固醇结晶,畸胎瘤那么来自各胚层,除皮脂腺、毛发外,骨、软骨及牙齿,易由X线照片显出,主要病症为胸骨后闷胀、胸痛及气短。此类肿瘤一般均为良性,但有10%为恶性CT扫描肿瘤绝大多数位于心脏大血管前区,个别可位于脊柱旁沟区。囊性和脂肪成分是本病的特征。当出现脂肪液体平面时更有特征性。良性者边界清楚,恶性者边界常不清楚。皮样囊肿或囊性畸胎瘤为囊壁不厚而均匀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内容多为密度偏低均匀一致的液体。典型的畸胎瘤是含有各种物质的混合物,CT值在脂肪、软组织和钙化密度范围内。囊性畸胎瘤恶性畸胎瘤Maturecysticteratomaina31-year-oldmanwhohadchestdiscomfortanddyspneaatexertionT1-weightedandT2-weightedMRimagesshowamasswithahigh-signal-intensityareaoffat(arrow),low-signal-intensitycalcification,andahigh-signal-intensitymultilocularcyst淋巴瘤1lymphoma【临床与病理】【临床与病理】病理分为霍奇金病理分为霍奇金Hodgkindisease,HD和非霍奇金淋巴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瘤(nonHodgkinlymphoma,NHL)临床上临床上以以HD多见,以侵犯淋巴结为主,结外少见;多见,以侵犯淋巴结为主,结外少见;多见于青年,其次老年。多见于青年,其次老年。NHL主要结外器主要结外器官受累;多见青少年,其次为老年官受累;多见青少年,其次为老年淋巴瘤2【影像学表现】【影像学表现】X线:纵隔增宽,上纵隔为主,边缘呈扇贝样、锯齿状,侧位片纵隔密度增高CT:纵隔淋巴结肿大,前、中纵隔最多见,融合或分散存在,放疗后出现钙化,增强轻至中度强化;胸腔积液、胸膜结节、心包积液、肺内肿块MRI:肿大淋巴结呈等T1、长T2信号淋巴瘤【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与鉴别诊断】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前纵隔、支气管肺组、气管支气管组多见,可融合成块,结合临床周身其他淋巴结肿大可诊断鉴别诊断应考虑:1、侵袭性胸腺瘤2、结节病:3淋巴结结核:4转移性淋巴结肿大中纵隔淋巴瘤男男/27Y侵袭性胸腺瘤与淋巴瘤鉴别?1、年龄,临床病史2、部位,边界。3、肿块密度,钙化?4、生长方式:5、淋巴结6、强化方式7、.淋巴瘤双肺转移恶性淋巴瘤可分为融合肿块型和非融合肿块型,融合肿块型常需和恶性胸腺瘤、畸胎瘤等前纵隔好发肿瘤鉴别。以下几点有助于区别:(l)分辨率较高的CT扫描图像上能显示未完全融合淋巴瘤可由边缘不甚连续有相对分界多个小肿块组成,半数可见低密店坏死灶;(2)完全融合肿块其边缘绝大多数光滑,而恶性胸腺瘤边缘多数可见小结节样突起或和分叶形成;3)如见胸膜或心包种植结节那么恶性胸腺瘤可能性极大。神经源性肿瘤neurogenicneoplasms为常见纵隔肿瘤占1425,90位于后纵隔椎旁间隙【临床与病理】交感神经源性肿瘤:节细胞神经瘤最常见;节神经母细胞瘤和交感神经母细胞瘤少见,恶性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恶性神经鞘瘤临床多无病症,肿瘤大时可有压迫病症神经源性肿瘤【影像学表现】【影像学表现】X线:脊柱旁肿块,椎间孔扩大,邻近骨质线:脊柱旁肿块,椎间孔扩大,邻近骨质吸收破坏吸收破坏CT:密度多较低因含脂肪,可有钙化,:密度多较低因含脂肪,可有钙化,边缘光滑锐利,典型者呈哑铃形位于椎管边缘光滑锐利,典型者呈哑铃形位于椎管内、外,椎间孔扩大并压迫性骨吸收,增内、外,椎间孔扩大并压迫性骨吸收,增强后有强化;恶性者边界不清强后有强化;恶性者边界不清MRI:长:长T1、长、长T2信号,囊变区呈更长信号,囊变区呈更长T1、长长T2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神经鞘瘤食神经鞘瘤神经鞘瘤男性,男性,男性,男性,5 5个月。反复咳嗽个月。反复咳嗽个月。反复咳嗽个月。反复咳嗽2 2周周周周 NBNB纵隔其它少见肿瘤及囊肿支气管囊肿食管囊肿心包囊肿囊状淋巴管瘤,胃肠源性囊肿,神经肠源性囊肿,雄导管囊肿罕见脂肪瘤,纤维瘤,黄色瘤等各类囊肿都有一定的好发部位,如支气管囊肿多位于隆突下支气管旁与气管旁,心包囊肿多位于心膈角区,胸腺囊肿多位于前上纵隔胸腺部位,食管囊肿!神经肠源性囊肿与胸导管囊肿等多位于后纵隔等心包囊肿支气管囊肿囊性淋巴管瘤食管囊肿心尖脂肪瘤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步骤包括:1.发现病变;2.定位诊断;肺部和纵膈病变的鉴别;3.分类诊断;纵隔分区对定性诊断有很大的价值常见部位的常见病4.定性诊断良恶性鉴别诊断。肿块的形态,密度,边缘,周围结构的情况,增强的改变及一些病人的根本资料。小结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