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1.如果被调量随着给定量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控制系统叫()A.恒值调节系统 B.随动系统 C.连续控制系统 D.数字控制系统2.主要用于产生输入信号的元件称为()A.比较元件B.给定元件 C.反馈元件 D.放大元件3.与开环控制系统相比较,闭环控制系统通常对()进行直接或间接地测量,通过反馈环节去影响控制信号。A.输出量 B.输入量 C.扰动量 D.设定量4. 直接对控制对象进行操作的元件称为()A.给定元件 B.放大元件 C.比较元件 D.执行元件5. 对于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输入信号进行()的元件又称比较器。A.微分 B.相乘 C.加减 D.相除6. 开环控制系统的的特征是没有()A.执行环节 B.给定环节 C.反馈环节 D.放大环节7. 主要用来产生偏差的元件称为()A.比较元件 B.给定元件 C.反馈元件 D.放大元件18. 某系统的传递函数是Gses,则该可看成由()环节串联而成。2s 1A.比例.延时 B.惯性.导前 C.惯性.延时 D.惯性.比例10. 在信号流图中,在支路上标明的是()A.输入 B.引出点 C.比较点 D.传递函数11.采用负反馈形式连接后,则 ( )A.一定能使闭环系统稳定; B.系统动态性能一定会提高;C.一定能使干扰引起的误差逐渐减小,最后完全消除;D.需要调整系统的结构参数,才能改善系统性能。第二章第二章 自动控制的数学模型自动控制的数学模型3传递函数反映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它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A.输入信号B.初始条件C.系统的结构参数 D.输入信号和初始条件4对复杂的信号流图直接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采用( )A.终值定理 B.初值定理 C.梅森公式 D.方框图变换5采用系统的输入.输出微分方程对系统进行数学描述是()A.系统各变量的动态描述 B.系统的外部描述C.系统的内部描述 D.系统的内部和外部描述6拉氏变换将时间函数变换成()A正弦函数 B单位阶跃函数C单位脉冲函数 D复变函数7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A系统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比B系统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比C系统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D系统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G s9. 某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是 15s 1,则该环节是() A.比例环节 B.积分环节 C.惯性环节 D.微分环节10. 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为3 x 0t 6x 0t 2x0t 2xit,则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A.23s2 6s 2 B.13s2 6s 2 C.212s2 6s 3 D.2s2 6s 311. 引出点前移越过一个方块图单元时,应在引出线支路上() A.并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 B.并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的倒数C.串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 D.串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的倒数12. 某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是Gs1Ts,则该环节是()A.比例环节 B.惯性环节 C.积分环节 D.微分环节215. 传递函数只取决于系统或元件的() ,而与系统输入量的形式和大小无关,也不反映系统内部的任何信息。A.结构参数 B.控制方式 C.控制作用 D.反馈形式16. 适合应用传递函数描述的系统是 ( )。A.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B.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时变系统;C.单输入,单输出的定常系统;D.非线性系统。21. 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为6x0t 2x0t 2xit,则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A.1122 B. C. D.3s 13s 16s 23s 222. 某环节的传递函数是Gs 5s 32,则该环节可看成由()环节串联而组成。s A.比例.积分.滞后 B.比例.惯性.微分 C.比例.微分.滞后 D.比例.积分.微分第三章第三章时域分析法时域分析法2时域分析中最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A.脉冲函数B.斜坡函数 C.阶跃函数 D.正弦函数3一阶系统 G(s)=K/(TS+1)的放大系数 K 愈小,则系统的输出响应的稳态值()A.不变 B.不定 C.愈小 D.愈大4一阶系统 G(s)= K/(TS+1)的时间常数 T 越大,则系统的输出响应达到稳态值的时间( ) A越长 B越短 C不变 D不定5二阶系统当 0 1 时,如果增加 ,则输出响应的最大超调量将Mp()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不定6当二阶系统特征方程的根为具有负实部的复数根时,系统的阻尼比为()A 0 B 0 C0 1 D 178. 设一阶系统的传递G(s) ,其阶跃响应曲线在t=0 处的切线斜率为()s 2A. 7 B. 2 C.7 D.1229. 设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是Gs2,且容许误差为 5%,则其调整时间为()s 13,且容许误差为 2%,则其调整时间为()s 23A. 1 B. 2 C. 3 D. 410. 设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是GsA.1 B.1.5 C.2 D.311过阻尼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是调整时间ts 和( )A峰值时间 tp B最大超调量 Mp C上升时间 trD衰减比 MpMp12. 已知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呈现出等幅振荡,则其阻尼比可能为()A.0.6 B.0.707 C.0 D.117. 关于线性系统稳态误差,正确的说法是:( )A.一型系统在跟踪斜坡输入信号时无误差 ;s2R(s)ess lims01G(s)H(s)B.稳态误差计算的通用公式是;C.增大系统开环增益 K 可以减小稳态误差;D.增加积分环节可以消除稳态误差,而且不会影响系统稳定性。19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在阶跃函数作用下,稳态误差ess为常数,则此系统为()A0 型系统 BI 型系统 C型系统D型系统20一般讲,如果开环系统增加积分环节,则其闭环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将( )A.变好 B.变坏 C.不变 D.不定21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ess反映了系统的()A稳态控制精度 B相对稳定性 C快速性29.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 D平稳性10(2s1)10,当输入信号是22s) (s 6s100)s(s1)(s2r(t) 22t t2时,系统的稳态误差是( )A. 0; B.; C. 10; D. 2032当二阶系统的根分布在右半根平面时,系统的阻尼比 为() A 0 B =0 C0133当二阶系统的根分布在根平面的虚轴上时,系统的阻尼比为() A 0 B =0C 0 z1p10,则实轴上的根轨G(s)H(s) (s p1)(s p2)迹为()4A. (-, -p2,-z1,-p1 B.(- ,-p2 C.-p1,+ ) D.-z1,-p15实轴上根轨迹右端的开环实数零点.极点的个数之和为()A零B大于零 C奇数 D偶数k(0.5s 1)(0.5s 2)G(s) 6开环传递函数为 ,其根轨迹的起点为()s(0.5s 3)A0,-3 B-1,-2 C0,-6D-2,-49.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K,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s(s 1)(s 2)A.(-2,-1)和(0,) B.(-,-2)和(-1,0)C.(0,1)和(2,) D.(-,0)和(1,2)kG(s)H(s) 11. 开环传递函数为, 其根轨迹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为(s1)(s26s10)()A-5/3B-3/5 C3/5D5/3第五章第五章频率分析法频率分析法5在用实验法求取系统的幅频特性时,一般是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 )来求得输出信号的幅值。A.相位 B.频率 C.稳定裕量 D.时间常数6若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 K/(Ts+1) ,则其频率特性的实部 R()是()KKKKA2 B- CD-1T212T21T1T8. 一般为使系统有较好的稳定性,希望相位裕量 为(C)A. 015 B. 1530 C. 3060 D. 609092 型系统对数幅频特性的低频段渐近线斜率为()A60dBdec B40dBdec C20dBdec D0dBdec101 型系统开环对数幅频渐近特性的低频段斜率为()A.-40(dB/dec) B. -20(dB/dec)C. 0(dB/dec) D. +20(dB/dec)11. 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主要取决于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 A.低频段 B.开环增益 C.高频段 D.中频段512.开环频域性能指标中的相角裕度对应时域性能指标( ) 。A.超调 % B.稳态误差ess C.调整时间ts D.峰值时间tp23.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低频段决定了系统的( )。A.稳态精度 B.稳定裕度 C.抗干扰性能 D.快速性1. 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Gs 1c(s) 0.1s 1,则它是一种( A )A.相位超前校正 B.相位滞后校正 C.相位滞后超前校正 D.反馈校正2. 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Gs 12s 1j(s) 10s 1 0.2s 1,则它是一种( C )A.相位滞后校正 B.相位超前校正 C.相位滞后超前校正 D.反馈校正3.进行串联超前校正前的穿越频率c与校正后的穿越频率c的关系,通常是(B)A.c=c B.cc C.cc D.c与c无关4. 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Gc(s) 2s,则它是一种( D )A.相位滞后校正 B.相位超前校正 C.微分调节器 D.积分调节器5.相位超前校正装置的奈氏曲线为(B)A.圆 B.上半圆 C.下半圆 D.45弧线6.在系统中串联 PD 调节器,以下那一种说法是错误的()A.是一种相位超前校正装置 B.能影响系统开环幅频特性的高频段C.使系统的稳定性能得到改善 D.使系统的稳态精度得到改善7. 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Gc(s) 2s,则它是一种( )A.相位滞后校正 B.相位超前校正 C.微分调节器 D.积分调节器8.在系统校正时,为降低其稳态误差优先选用()校正。A.滞后 B.超前 C.滞后-超前 D.减小增益9.关于 PI 控制器作用,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A. 可使系统开环传函的型别提高,消除或减小稳态误差;B. 积分部分主要是用来改善系统动态性能的;C. 比例系数无论正负.大小如何变化,都不会影响系统稳定性;D. 只要应用 P I 控制规律,系统的稳态误差就为零。10.下列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中,能在c1处提供最大相位超前角的是 ( )。6A.10s 110s12ss 1 B.10.1s10.1s1 C.0.5s1 D.10s111.关于系统频域校正,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A.一个设计良好的系统,相角裕度应为45 度左右;B.开环频率特性,在中频段对数幅频特性斜率应为20dB /dec;C.低频段,系统的开环增益主要由系统动态性能要求决定;D.利用超前网络进行串联校正,是利用超前网络的相角超前特性。12.下列哪种措施对改善系统的精度没有效果 ( )。A.增加积分环节 B.提高系统的开环增益 KC.增加微分环节 D.引入扰动补偿13.若系统增加合适的开环零点,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可改善系统的快速性及平稳性; B.会增加系统的信噪比;C.会使系统的根轨迹向 s 平面的左方弯曲或移动; D.可增加系统的稳定裕度。14.下列哪种措施对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没有效果 ( )。A.增加开环极点; B.在积分环节外加单位负反馈;C.增加开环零点; D.引入串联超前校正装置。15.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10s 1100s 1,则该校正装置属于( )。A.超前校正 B.滞后校正 C.滞后-超前校正 D.不能判断16.下列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中,能在c1处提供最大相位超前角的是:A.10s 110s12s s 1 B.0.1s1 C.10.5s 1 D.0.1s110s171. 对于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和,其中最基本的要求是。2. 对控制系统的首要要求是系统具有。5. 能表达控制系统各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或表示方法,叫系统的 .6. 反馈控制原理是原理。7. 闭环控制系统中,真正对输出信号起控制作用的是。8. 对单位反馈系统来讲,偏差信号和误差信号。10.一阶系统传函标准形式是,二阶系统传函标准形式是11.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取决于系统本身的。12.若某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前向传递函数为G(s),则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3.写出控制系统的三种典型输入信号:、。17响应曲线达到过调量的_ _所需的时间,称为峰值时间tp。18. 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G(s)=4/(s +2s+4) ,其固有频率n。20二阶系统两个重要参数是、,系统的输出响应特性完全由这两个参数来描34. 输入相同时,系统型次越高,稳态误差越小。35如果增加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积分环节的个数, 则闭环系统的稳态精度将提高, 相对稳定性将_。36. 根轨迹在实轴上的分布规律是由根轨迹的、推导出来的。37. 根轨迹起始于,终止于。38若根轨迹位于实轴上两个相邻的开环极点之间,则这两个极点之间必定存在点。55. 最小相位系统的重要特征在于:其相频特性与对数幅频特性之间存在着的关系56. 一般开环频率特性的低频段表征了闭环系统的性能。57. 最小相位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的 (低)(中)(高)频段反映了系统的静态性能,(低) (中) (高)频段反映了系统的动态性能。 (低) (中) (高)频段反映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8258. 最小相位系统 Bode 曲线的低频段特性反映系统的 (动态) (静态) (抗干扰) 性能;中频段特性反映系统的 (动态) (静态) (抗干扰) 性能;高频段特性反映系统的(动态) (静态) (抗干扰) 性能59. 增加左半平面的开环零点,一般可以改善系统的 (动态) (静态) 性能。60. 若控制系统频域指标剪切频率增大, 则意味着该控制系统的调节速度 (减慢)(加快) ;若频域指标相角裕量增大,则意味着该控制系统的超调量(减小) (增大) 。910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