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8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5页 / 共38页
第6页 / 共38页
第7页 / 共38页
第8页 / 共38页
第9页 / 共38页
第1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五章第五章 总供给理论总供给理论 本章对向上倾斜的AS曲线做进一步的解释。为了说明AS曲线向上倾斜的原因,各学派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模型。以下介绍的四种主要模型,尽管他们推理的出发点不同,但得到的AS曲线的基本表达式却是一致的。同时,AS曲线(短期的)还可以用菲利普斯曲线来描述。 第一节第一节 总供给模型总供给模型 一、工资粘性模型一、工资粘性模型在古典经济学的经典式的劳动市场均衡模型中,在生产函数给定的条件下,产量和供给取决于劳动的需求函数和劳动的供给函数。劳动的需求函数Nd=f(W/P)是实际工资的反函数,劳动的供给函数NS= f(W/P)是实际工资的正函数。(了解公式公式9、3的经济含义,的经济含义,217页页)。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维持充分就业产量、实现劳动供求相等的内在机制是工资和价格具有完全的弹性,这种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将使劳动 的 边 际 产 品 等 于 实 际 工 资 ( 即W/P=Y/N),也就是使企业对劳动的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或者说最大利润状态,达到充分就业所要求的均衡Y。但市场机制调节实际上会遇到障碍。短期中,工资与价格的变动将是缓慢的。工资与价格在工资与价格在短期内变动的缓慢性称为工资、价格粘性短期内变动的缓慢性称为工资、价格粘性。部分经济学家就是利用名义工资粘性来解释AS曲线向上倾斜的原因。这一解释也就是从生产函数和劳动市场的均衡模型来推导出AS曲线。 如图(图(218页)页)9、1就表明了AS曲线的图形推导。当价格水平上升(P1P2),货币工资W将上升,但它上升的幅度比价格水平上升的幅度更慢,因而,实际工资水平(W/P)将下降,使a图中对劳动的需求增加,即就业量随之增加。就业量的增加导致产量增加的比例,取决于图b中给定的生产函数。在c图中,价格的上升与导致的产量上升之间的各种组合就构成了AS曲线。 工资上升的幅度要比价格上升的幅度慢的主要原因就是名义工资粘性的存在。而名义工资粘性产生的原因之一是长期劳动合同的存在。企业与工人在签定劳动合同时,只能依据未来价格的预测值Pe,当Pe与实际价格P存在差异时,或者说当价格的变动没有被预测到时,将使W/P与目标实际工资存在差异,从而将带来产量Y的变化;而当Pe与实际价格P一致时,产量水平Y将等于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水平Y,因此,AS曲线可以写成:Y= Y +(PPe),(0)。式中,越大,实际产出受到未预期到的价格变动的影响就越大;反之,受到的影响就越小。(174页,倒数4-2行)。的倒数就是AS曲线的斜率。 二、价格粘性模型二、价格粘性模型 根据上述工资粘性模型,未预期到的价格上升会降低实际工资(W/P),从而导致对劳动的需求增加,即劳动投入量增加。在生产函数给定的情况下,Y=F(K,L),产量也会因此而提高。所以,W/P是逆(经济)周期变化的。但这一结论没有经验的证据。W/P与产出Y的变动相关性很弱,并且,W/P往往还表现出温和的顺周期性,即当产出Y增加时,实际工资会上升。 为了解释上述现象,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价格粘性模型。该模型首先考察单个企业的定价决策过程,然后通过对所有企业加总得出总供给曲线。该模型分析的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在这一市场上,存在着两类企业:(1)垄断企业依据产品成本制定价格,产品成本主要取决于一般物价水平P和收入水平Y两个因素。这类企业将根据市场条件的变化不断地调整自己产品的价格,属于灵活定价企业。 (2)另一类企业产品价格具有粘性,即p=Pe,(公公式式9、8)。Pe是企业对未来物价水平和生产成本的预测值,企业据此制订产品价格,而且调整缓慢。设产品价格粘性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重为,灵活定价企业所占的比重则为(1),那么,(总体)物价水平为: p=Pe+(1)P+(YY)变换得:p=Pe+(1)/(YY) (公式公式9.9) 对公式9.9移项,并设(1)/=,则有: Y= Y +(PPe)由此得到与工资粘性模型相同的结论,即均衡的国民收入偏离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与未预期到的价格水平相关。 (222页页倒倒数数第第7段段):根据该模型:短期内产品价格是可以固定的,若经济处于衰退期,AD减少,企业将不得不削减产量、劳动力需求量和投入量,对劳动力需求的降低将使W/P水平下降。与工资粘性模型不同,与工资粘性模型不同,在该模型中,产出波动使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从而就业量、总产出和W/P沿相同的方向变动,因此,W/P(实际工资)是顺周期的。 三、工人错觉模型三、工人错觉模型 该模型的出发点是信息的不完全性。其关键假设是企业与工人之间所拥有的信息不同。假设在任何给定的时间内,企业拥有价格水平的所有信息,即Ld=Ld(W/P),于是,有图图9.3(224页页)的向下倾斜的劳动力需求曲线,但工人对实际价格总水平不拥有充分的信息,即Ls=Ls(W/Pe)。因为W/Pe=(W/P)(P/Pe),所以,劳动力供给曲线可以该写为: Ls=Ls(W/P)(P/Pe)(公式9.14)即劳动的供给量由实际工资和工人的错觉共同决定。 若P/Pe等于1(如图9、3),L为充分就业时的水平,对应的产量为Y,E点就是长期均衡点。若P/Pe小于1,劳动市场的均衡点将从E点沿劳动需求曲线朝左上移动,就业水平将低于充分就业的水平。若P/Pe大于1,均衡点将朝右下方移动,就业水平将高于充分就业的水平。 如图图9.4(224页页)所示,当P/Pe大于1时,劳动力供给曲线由L1S右移到L2S,此时,实际工资水平下降(W/P2W/P1),就业量和产量均增加;相反,就业量和产量将下降。可见,由此也解释了AS曲线向上倾斜的原因。由于工人错觉,造成了劳动市场均衡点以及价格和产量的变动。把价格变动与产量变动的关系用数学表达式表述则为: Y= Y +(PPe)即由于工人错觉,没有预料到的价格变动会引起产量的变动。 四、不完全信息模型和附加预期的四、不完全信息模型和附加预期的AS曲线曲线 该模型的出发点也是信息的不完全性。但它不对企业和工人做明确的区分这一假定把价格水平的运动与企业供给决策联系起来。从单个企业的供给决策来看,只有当企业的产品价格对其他产品价格(包括企业投入品)的相对价格上升时,企业才会增加生产。用i代表代表性的企业,则其供给曲线为:Yi=(PiP)Yi(226页页)。 上式可以改写为:Yi=(PiPe)Yi如果企业能够预计价格水平的变动,即能够确认自己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了,而没有预计到Pe的提高,他将扩大产量。整个经济的AS曲线是通过对所有企业的AS曲线加总而得到的,即: Y=n(PPe)Y (Y=n Yi, Y=n Yi)从式中可见,只有P与Pe当等于时,实际产出才会等于潜在产出。但由于信息不完全,价格与预期价格之间总是存在差距。当价格大于预期价格时,则产出大于潜在产出,经济过热。当价格小于预期价格时,则将出现经济衰退。 卢卡斯曲线卢卡斯曲线这种以信息不完全为基础的总供给模型的研究,是卢卡斯开创的,由此得出的价格与产量之间正相关的关系式被称为卢卢卡卡斯斯曲曲线线。上式中,令n=,则为: Y= Y +(PPe)卢卡斯AS曲线增加了预期的因素,上式也常常被称为附加预期的附加预期的AS曲线曲线。如图图9.5(228页)页),则描述了附加预期的AS曲线。 从上图的推导中可以看出(228229页页),实际产量偏离潜在的产量关键在于P偏离了Pe。短期内,人们的预期价格会出现偏离,使实际产出偏离潜在产出。但在长期中,人们会不断地修改自己的预期,并使它与现实一致,从而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达到一致。 第二节第二节 总产量的波动和调整总产量的波动和调整 一、总需求冲击一、总需求冲击1、总需求扩张的效应、总需求扩张的效应如图9、6(184页)页),假设经济的初始状态均衡点为E,该点上,P=Pe=P0,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长期均衡状态。现假定政府实现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货币供应量增加了,并导致AD0增加为AD1 2 2、分析的结论、分析的结论 在短期内,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若没有被预测到,货币供给量增加能够导致实际产出Y的增加。但在长期内,货币是中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除了受在ISLM模型中提到的四个参数的影响之外,还受到人们的预期的影响。从预期理论出发,古典模型可以被称为完全预期模型,而凯恩斯模型可以被称为是不完全预期模型。 二、总供给冲击二、总供给冲击 总供给冲击将使AS曲线发生移动。仍然以石油冲击为例,如图图9、7(186页页)。假定经济均衡的初始状态为EAS0和AD0的交点A,在该点上,均衡价格为P0,P=Pe。石油冲击发生后,AS曲线向左上移动到EAS2,均衡点由A移动B点(PPe),石油冲击的直接后果是价格水平提高而Y降低。针对石油冲击的经济调整也有两种方式:针对石油冲击的经济调整也有两种方式:第三节第三节 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 一、菲利普斯曲线:提出、修正及其推导一、菲利普斯曲线:提出、修正及其推导1、菲利普斯曲线的提出、菲利普斯曲线的提出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1958年,由AW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11957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率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首先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这条简单的菲利普斯曲线可以写成: (gw=) ww1/w1=(uun) 即:w=w11(uun)式中:gw为货币工资变动率(工资膨胀率),u为实际失业率,w为本期工资,w1为上期工资,为工资对失业率的反映程度,un为自然失业率。上述方程表明,当uun时,工资下降;当uun时,工资上升。 2、菲利普斯曲线的修正、菲利普斯曲线的修正 (1)由于价格变化是工资变化的函数,货币工资增长率可以表示为通货膨胀率。因此,上述曲线也可以表示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 =(uun) 式中:为通货膨胀率。该修正由萨缪尔孙和索洛在60年代完成。 菲利普斯曲线阐述(明)了以下几个重要观点: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交替关系,从而否定了凯恩斯关于失业与通货膨胀不会并存的观点。当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时,通货膨胀率为零。因此,自然失业率也可以定义为通货膨胀率为零时的失业率。通货膨胀是由工资成本推进引起的,正是依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把货币工资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联系了起来。 为政策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正因为如此,它成为了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既可以运用扩张性政策,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替代较高的失业率(换取低的失业率),也可以运用紧缩性政策,以较高的失业率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这就是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 (2)菲利普斯曲线所反映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基本上符合20世纪5060年代西方国家的实际情况。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滞胀”现象的出现,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于是,为了解读这一新经济现象,出现了对菲利普斯曲线的第二次修正。 弗里德曼等人提出,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忽视了预期通货膨胀对工资率决定的影响,他们建议用预期的通货膨胀来扩展基本的菲利普斯模型。同时,如果存在供给冲击,通货膨胀也会在失业率保持不变甚至提高的情况下发生。于是,修正后的菲利普斯曲线被表达为: =e(uun) 二、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胀的原因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胀的原因 从上述菲利普斯曲线的方程式中可以直观地看到,决定通货膨胀的因素有: 预期。若预期是适应性的,通货膨胀将具有惯性。通货膨胀的惯性表现为AS和AD曲线不断地向上移动。(190页页)。 周期性失业的大小。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社会总需求不足造成的。当AD膨胀时,周期性失业降低,通货膨胀率上升,这正是所谓的“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相反,周期性失业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 供给冲击。逆向的供给冲击将促使通货膨胀率上升,这就是所谓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若供给冲击是有利的,如生产资料价格下跌或实际工资水平下降,为负值,通货膨胀率就会下降。 三、短期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货币三、短期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 1、适应性预期和菲利普斯曲线、适应性预期和菲利普斯曲线货币主义者引进预期因素来解释菲利普斯曲线。他们的预期概念是适应性预期适应性预期,即人们根据过去的经验来形成并调整对未来的预期。根据适应性预期,他们把菲利普斯曲线分为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两种。 宏观经济政策的短期有效性短期有效性 :在短期中,人们来不及调整对通胀的预期,从而预期的通货膨胀率e可能低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因此,W/P小于W/Pe,从而利润增加将刺激投资的增加,并导致就业增加和失业率下降。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正是描述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的曲线。它也说明,在短期中,扩张性的政策可以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如图图9、10所示,所示,191页页)。这正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短期有效性。短期有效性。 SPC显示(191页第页第2段段):当不存在有利的供给冲击以及无法改变人们的预期时,为了降低通货膨胀率,经济将经历衰退和失业率的上升。又因为SPC受人们的e的影响,当e上升时,SPC曲线也会向上移动。如图图9、11所示所示(192页)页)。当SPC1上升到SPC2时,对应于每一失业率水平,都将有一个更高的通货膨胀率。 牺牲率牺牲率:是否实行降低通货膨胀的政策,必须权衡降低通货膨胀的成本与收益。通常以牺牲率来衡量通常以牺牲率来衡量。(牺牲率牺牲率是反通货膨胀时的产量总损失与被降低的通货膨胀的百分数二者之间的比率,即每降低1%的通货膨胀率必须降低的产量的百分数)。经验研究表明,降低1%的通货膨胀率牺牲的GDP大约为5%。而利用奥肯定律(失业率上升1%对应GDP下降2%)可知,降低1%的通货膨胀率,就必须提高2、5%的周期性失业。 宏观经济政策的长期无效性长期无效性 :长期中,人们的e迟早会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一致。这时,工会将要求增加名义工资,使W/P保持不变,从而通胀不会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这时的菲利普斯曲线就成为一条垂线。LPC描述了当实际通货膨胀率与e相等时,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图图9、12,193页页)。LPC表明,长期中,扩张性政策不能减少失业,这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长期无效性长期无效性。 2、理性预期和菲利普斯曲线、理性预期和菲利普斯曲线 理性预期学派采用的是理性预期理性预期假说。认为(191页最后页最后1段段)人们会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人们总是积极地搜集各种信息并加以分析来预测未来,而且人们在其预期形成过程中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 宏观经济政策无效宏观经济政策无效: :理性预期是合乎理性的预期,其特征是预测值与以后发生的实际值将会一致。因此,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中,e总是与实际通货膨胀率一致,从而无法以通货膨胀为代价来降低失业率,二者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即菲利普斯曲线始终是一条从自然失业率出发的垂线。由此得出的推论推论是:无论短期或长期,宏无论短期或长期,宏观经济政策都是无效的观经济政策都是无效的。 因此,他们认为,自由市场能够实现持续的供求均衡,国家只需要制订一些公开的、长期不变的规则,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可信度,如固定每年的货币供给增长率;规定财政预算平衡原则;稳定税率原则等等,从而消除人们对政府的防范心理,使实际与预期一致,就自然可以消除通货膨胀。(240页第一段,“可信度可信度是反通货膨胀成本高低的关键是反通货膨胀成本高低的关键”)。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