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影响的调查报告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影响的调查报告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影响的调查报告导语导语:在科技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作为时尚和潮流的象征,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大主题,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角落。 互联网构成的强大虚拟环境, 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正在逐渐增强,甚至已超过了真实社会对他们的影响。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课题组于 2013 年10 月至 2014 年 1 月, 在市职教中心选取了 2011 级 13 班、 机电 12 班, 2012级 14 班、汽修 13 班共 14 个班级进行整体与抽样研究。第一步,首先对我校的所有确定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第二步,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了抽样访谈。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了数据统计,并对结果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对访谈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整理分析。摘摘要:要: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大主题,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角落。互联网构成的强大虚拟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正在逐渐增强,甚至已超过了真实社会对他们的影响。网络的全方位、超时空、 互动性和隐蔽性为他们提供了难以抗拒的诱惑。 上网既激活了他们的思想,同时又困扰着他们,使之产生不良的心理障碍,影响着身心的健康发展。作为教育者,应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探索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关键词关键词:网络环境;未成年人;心理素质;调查报告在科技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 作为时尚和潮流的象征,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大主题,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角落。互联网构成的强大虚拟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正在逐渐增强,甚至已超过了真实社会对他们的影响。一、调查的时间、地点、方式一、调查的时间、地点、方式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课题于 2013 年 10 月至 2014 年 1 月,在市职教中心选取了 2011 级 13 班、机电 12 班,2012 级 14 班、汽修 13 班共 14 个班级进行整体与抽样研究。 第一步, 首先对我校的所有确定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第二步,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了抽样访谈。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了数据统计, 并对结果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对访谈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整理分析。二、调查结果分析二、调查结果分析1.渴望接触网络从整体的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结果来看,在调查对象中 61.25%的学生对网络了解一点,94.08%的的学生都喜欢网络,77.24%的的学生接触网络时间都很短。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对了解网络的渴望程度是很高的,他们很多都喜欢网络,但又只是了解的比较多,说明了目前网络对他们的实际影响不是太大,但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他们不了解网络但都很想接触网络, 如果他们一旦有了接触网络的条件,那么网络对他们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2.上网以娱乐为主40.61%的学生在网上主要是看电影和听音乐,有 11.26%的学生每周上网 3 次。67.42%的学生认为网络对他们的帮助有一点。 说明了很多学生在网上其实主要是娱乐为主, 真正对学习有帮助的不是很大。所以学校不提倡学生上网的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是正确的。1 / 4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影响的调查报告3.多数在网吧上网在上网的学生当中,有 47.23%的学生都是在网吧上网,在家上网的比例不高,目前全国网吧的环境不是太好,管理也不规范,特别是我校周围的网吧,管理存在问题,虽然证件齐全,但跟一般意义上的黑网吧几乎没有多少区别。4.反对网恋但自控能力差80.99%的学生反对网恋,64.72%的学生认为网络的开放与青少年的某些犯罪有关,这一组数据来年,我们的学生对网络对他们影响方面认识还是比较理性的。10.04%的学生否因上网有逃课经历,实际比例还会更大一些。三、原因分析三、原因分析1.未成年人有这天然的自发的积极探索外部世界的心理倾向他们思维开阔,而网络的全方位、超时空、互动性和隐蔽性恰恰为他们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机会。上网既激活了他们的思想,同时又困扰着他们,使之产生不良的心理障碍,影响着身心的健康发展。他们心理不成熟、不稳定,正处于特殊的青春期,对一些不健康的网站和游戏常常抱有好奇心,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沉溺其中。2.未成年人在人际交往中存在问题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阻碍和困惑,和父母之间也缺乏交流,一些家庭中父母往往工作繁忙而忽略了与子女的感情交流,这往往是他们上网的初衷,一旦沉迷于网络就如陷入深深的泥潭。3.学校的性教育滞后现代未成年人由于生活水平提高, 普遍存在着身体发育提前而心里发育滞后的情况。他们在生理生趋于成熟,性欲望与日俱增,但性心理极为不成熟,对性普遍存在神秘感,极易上网浏览黄色网站,参与不良游戏。四、采取的措施四、采取的措施1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组织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学生、家长、 教师从中可以了解长期沉迷于网络对身心健康、生活学习及人际交往造成较大的危害。从而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正确地使用网络。2.及时发现有网络成瘾倾向的学生,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心理辅导了解和分析其个性特征、生活、学习及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协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正确对待人际关系,提高适应环境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健全人格,特别要增强自律性,增强情绪的稳定性。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 力求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课程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变传统灌输式德育为参与式德育,将教育内容由枯燥变为生动。为学生推荐优秀网站,在聊天室与 BBS 电子论坛的教学中,明确指出其利弊,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对待电子邮件中的垃圾邮件与不良信息邮件病毒,在信息下载过程中学会辨别信息真伪, 使网上丰富的信息成为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和良好道德品质的有效补充。4.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教给学生心理调节的方法虽然在现在的中职教育中,大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以促进心理健康,但在不少学校,本该用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却成了可有可无的“副课”!2 / 4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影响的调查报告有的学校甚至干脆砍掉或者只是象征性地填在课表上,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荒漠化”状态。因此,首先要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教给学生心理调节的方法。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孩子不懂得心理保健知识, 更不知道自己平常遇到挫折焦虑该怎么办:因而教给学生起码的心理调节知识和方法,使学生正确对待各种心理烦恼是当务之急。另外,还应针对学生的不良心理反应,举办专题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如健康的心理是成才的基本条件 增强承受能力, 克服考试焦虑 让良好行为化为习惯学会控制情绪,培养积极心态 珍爱生命,健康成长 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 等,以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或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等。针对学生的耐挫力差,在学生中开展挫折教育,讨论如何对待挫折,要让学生明白“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大学” ,只有经过磨砺,才能适应未来社会;要让学生走出自我的“怪圈” ,除要找到真正的自我外,还要求必须付诸行动, 让实践时时考验自己能否经得起挫折,能做几回还是最终胜利者。除此之外 ,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个别问题需个别指导分层指导,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5.建立心理档案,注重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中职生心理烦恼很多,有学习焦虑、挫折感,师生、长幼的交往障碍,自卑等种种问题。他们常常不肯把这些告诉同学和父母,更不敢告诉班主任,他们心中需要一位可信度高,而且亲切和蔼、更能为他分忧解愁的知心朋友。心理诊所的成立,则帮他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些方面的工作包括,对每个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建立个人心理档案,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跟踪调查和回访等。心理咨询主要是借助语言、文字,给咨询对象以启发与教育的过程,即教育者让学生诉说自己的烦恼、痛苦、疑惧,使学生在得到情感渲泄和净化的同时,让教师因势利导, 促进学生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办法。 一些具有自私、 自悲嫉妒、孤独等心理的学生,大多是在感到不受人们欢迎时,才丧失自信心,表现出心理缺陷的。咨询活动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学生与咨询老师直接面谈,如设立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根据学生的实际,当面畅开心扉,摆问题,谈认识,以求得老师的疏导,从而引导学生自觉进行心理调试。另一种是进行间接咨询,如电话咨询、信件咨询,让学生把难以启齿的问题通过不显名的方式传达给老师,以避免尴尬情境,教师则可通过讲座、黑板报、校园网专栏等方式解决其中的典型问题。6.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这是不容置疑的,但课内与课外是个有机整体,应让学生在广泛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中主动投入,积极参与,从而感受时代的脉博,体验交往中的情感,懂得互相协作的重要,以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心理学家断言, 一生中从未发生过心理障碍的人是绝对没有的, 只不过轻重有别,程度不同而己。由此,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如兴趣小组(文学写作、美术、书法、棋类、集邮、舞蹈等)不仅能使学生学会既善于评价自己,又善于评价他人,恰如其分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还能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乐意参加群体交往,增强合作意识;也能使心胸狭窄者学会宽容,开阔心境,理解别人,并进行情绪上的自我疏导,进行注意力转移,不至于“越想越别扭,越想越伤心”而导致心理失常出现心理障碍。结语:网络作为一种现代工具, 它的产生发展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更是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其功用性是无法否定的, 而中学生因网络而引发的众多问题给人们带3 / 4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影响的调查报告来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这与中学生生理、心理的发育规律有关系,也与家庭、学校、社会的环境以及后天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 “禁网”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办法,对中学生的网络行为要立足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教育及学校社会、 家庭的大教育。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应付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4 / 4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