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跨文化交流背景下音乐融入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跨文化交流背景下音乐融入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摘要】 : 随着全球化的开展,语言交际环境日益多样化,它打破了单一的语言交际模式,对我国的语言教育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在这种环境之下,人们必须学会适应各种不同交际背景下的环境,制定相应的策略和应对措施。全球化趋势对我们的语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既要有保护母语的意识,又要积极应对外语的强势渗透,合理制定语言教育策略。因此,理性地审视语言教育就具有了必要性和迫切性。当前,受到传统教育观念、旧的教学方法、滞后的教学容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的外语教学还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不能很好地承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较强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 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以及语言的运用。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合理地利用教科书,还应该积极地利用其他课程资源来积极地改良外语教育,使我们的语言教育能朝着国际化的、能培养跨文化交流人才的目标开展。音乐是 “人类的第二语言,它既能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又能在人与人、人与自然、宇宙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自从人类文明产生之日起,音乐就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交流方式。同时,音乐又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比起一般的语言来更具有感染力。它既是一种情感的符号,一种激情的宣泄,也是一种诉诸形象、能够引起人们心灵悸动、 能够冲破民族和区域界限的人类可以共享的特殊语言。音乐跟语言的表达方式及物质手段是一样的 ,二者都以声音这个物质外壳为手段,或者根据人的发音生理器官,利用音高、 音长、.word.zl.音强等物理因素,按照特定语言的语音系统和语法规那么构成语言,或者依据音高、音长、节奏的变化,按照乐曲旋律构造规那么构成音乐。同样,语音的声调与音乐的乐调都有一种可以量化的音值关系。 “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尚书。尧典?),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歌曲,都是自己民族文化的直接反映,而每种语言的歌曲又都是其语言高度提炼后的精华,作为语言和音乐结合的英语歌曲尤其集中的表达了英语语言的特点。歌唱中,音乐浸润着语言,语言又溶解着音乐。音乐的魅力在于来自与人们对音乐的理解,来自于其对容理解的深度、广度、程度等因人、因经历、因文化背景不同而不同 ,正是这种理解上的差异才使人们对音乐产生永久的迷恋和追求 ,同时也为我们把音乐运用于外语教学提供了条件,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想象空间和理解上的差异,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歌曲的力量来自其语言的节奏,在于它的音值长短和音高变化,以及与歌词有关的重音、弱音、停顿、 切分节奏等音乐元素的变化能直接的满足人们欣赏和情感满足的不同需要,当然歌词本身就能最直接地唤起人本能的兴趣和力量。正因有了这些共通性及其独特的功能和涵,在跨文化交流的背景下,作为各国文化一个组成局部的歌曲和音乐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外语教育手段和理想的教学工具,用来到达某种特殊的教育目的。由此,将外语歌曲引入外语教学不仅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可能性 ,而且还隐含有巨大的语言学价值和独特的开展优势。古人云教无见趣,新不乐学 。首先,把英语歌曲用于英语教学可以活泼课堂的气氛,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力和想象.word.zl.力,从而有助于学生记忆单词、句子、句型,能大量增加并扩大学生的词汇量,直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同时,有目的地把英语歌曲用于英语教学,还有利于学生熟习课本、教材,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教材和课本之外英语语法知识、句型、俚语、语法构造 ,能大踏步的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其次 ,英语歌曲的魅力不仅来自其优美的歌曲旋律,而且来自其诗一般优美的歌词,鲜明而起伏跌宕的歌唱性节奏。它们在表达了词、曲作者的动机和思想的同时 ,也通过演唱者饱含深情演唱的二度创作,赋予了曲调和歌词以全新的生命。英语语音的水平高固然受到方言和个人模仿能力强弱问题的影响 ,但假设把英语歌曲带进课堂,用于英语教学,把人与生俱来的模仿音乐和歌曲的能力充分调动起来,那些平时不太习惯的发音,如连读、弱读、失爆等语言要素通过课堂外某些歌曲的欣赏、 跟唱、表演演出等系列教育活动,可以直接帮助学生逐渐熟悉英语语言的韵律节奏,充分感受英语语音在歌唱及其在语流中的变化 ,学习者就比拟容易习得较为自然、真实的英语语音和英语语感,从而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打下一个良好的语音根底,进而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在冶学生的情操,活泼学生身心的同时,大大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英语学习的兴趣,为将来英语语言更准确、地道、优美的表达打下一个坚实的根底;再次,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语言,而歌曲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看成跨越国界、疆域的文化使者,它们常常能反映一个民族的心声,也能表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人们的喜怒哀乐、文化习俗。同时 ,不同风格的歌曲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 ,其歌唱的容也无不深深的打.word.zl.上了时代和文化的烙印,所以,外语歌曲还能够促进学生对外语国家的了解,促进跨文化学习。借助英语教学中英语歌曲的教育和教学,学习者易于接触、理解、融入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和习俗文化 ,可以从英文歌曲的学习中挖掘出大量的他民族文化的瑰宝 ,缩短汉语与英语之间的文化“时差距离,扩大学习者的文化视野,逐步消融不同文化之间的障碍,启迪学生的智慧,最终到达培养和开展学生在全球化、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所需的跨文化交流、交际能力的能力;另外 ,当代脑科学、神经生理学以及大量的临床医学研究也进一步说明 ,人的大脑右半球主管形象思维,是音乐和感情的脑,听、唱英文歌曲能刺激大脑,引起右脑神经的高度兴奋,与此同时,又可激活主管抽象思维和语言的左脑,这样左右脑交替兴奋 ,不仅使思维与语言引起共振 ,而且可以大大开发大脑的潜力,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快感。同时,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也证实,听、唱英文歌曲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无意识的心理倾向,激发起学生的兴奋点,使其迸发出潜在的能量,能为学生轻松松承受知识奠定心理根底。同样,在以英语为第二语言及外语的二语习得理论在教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也进一步证实了音乐对英语技能开展的有效性。 实践证明,歌曲是学生在课堂以外最容易、最乐意获得的语言资源,同时也是许多学生借以抒发情感的最真实语言 ,因而它最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而,尽管歌曲具有如此显著的语言学价值,但是如何在外语教学实践中合理、科学的运用外语歌曲,这其中还有很多现实问题有待于我们去解决。 本研究分析了美国纽约州宾汉顿大学在汉语教育中运用中国民歌这个音乐元素来推动汉语言学习的.word.zl.教学案例,总结了它的成功经历 ,并以这些经历为指导 ,分析我国在外语教学中应该如何充分运用外语歌曲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 ,推进我国的外语教育向务实、高效、 科学的方向反展。论文不仅从理论上进展了论证,也从实践上提出了详细的对策,以图切实提高我国外语教学的质量,使外语歌曲成为实现外语教学跨文化交往目的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共分为十章,主要容如下:第一章,绪论,总体说明本研究的意义、思路与方法,概述本研究的时代背景和教育背景 ,综述国外研究现状 ,总结已有研究的成果与缺乏;第二章,本研究的理论根底,界定本研究的围和主要概念,包括文化、交流、跨文化交流、跨文化教育以及民歌等;本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第二语习得理论、跨文化教育理论、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认知心理学理论以及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理论为根底。第三章,我国外语教学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在跨文化交流背景下,我国外语教学面临的挑战主要是人才培养观念需要转变以及语言教学指导理论需要更新。总体而言,我国外语教学有效性低,大局部教师不能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 ,教学容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不理想,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薄弱。第四章,我国外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本章从外语教学的角度分析了外语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教学理念的偏差、教学容选择上的失误、教学方法旧、教学策略不合理、语言环境缺乏 ,交流缺乏以及文化教学严重缺乏等原因; 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分析了外语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对对不同文化因素的差异缺乏了解、直接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移植到英语表达中以及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异等。 通过这.word.zl.种分析,引出对音乐与语言教育关系的探讨;第五章,将歌曲引入语言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全面梳理“歌曲与语言教育相关研究的主要观点,包括语言教育及其特点,歌曲和音乐与语言在很多方面具有共同点以及歌曲能够辅助语言教学等观点。 进而分析将歌曲引入语言教育的必要性,从民歌的艺术特征、歌曲的语言教育功能、歌曲运用于语言教育的可能性以及歌曲运用于语言教育的重要意义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将语言教育中运用民歌的可能性以及重要价值。第六章 ,语言教育中运用音乐的案例及分析。 概述语言教育中成功运用音乐的案例,并重点分析美国汉语教育中运用中国民歌的案例,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容与过程、课程评价等多方面分析美国案例 ,总结其成功的经历并指出其缺乏,以期能够为我国外语教学提供参考;第七章,将音乐引入我国外语教学的对策(上)。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容以及课程评价等宏观角度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第八章 ,将音乐引入我国外语教学的对策(下)。 从具体的教学策略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并运用具体的案例详加说明;第九章,总结与展望。反思本研究的缺乏,展望将音乐引入外语教学的未来。第十章,结论段落。 【关键词】 :跨文化交流跨文化教育外语歌曲外语教学【学位授予单位】 :华东师大学【学位级别】 :博士【学位授予年份】 :2011【分类号】 :H319【目录】 :中文摘要6-11Abstract11-17 第一章绪论 17-33 第一节研.word.zl.究背景 17-21 一、全球化给语言教育带来的挑战 17 二、音乐作为外语教育手段和容的优势17-21第二节研究目的与意义21-22第三节研究方法 22-23 一、文献分析法22 二、历史分析法22 三、问卷调查和访谈法 22-23 四、案例法 23 第四节研究思路与主要容 23-26 一、研究思路 23-25 二、研究的主要容 25-26 第五节本研究的创新点 26 第六节相关研究评述 26-33 一、语言和音乐的关系研究 26-28 二、我国语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8-30 三、跨文化研究成果 30-31 四、国外汉语教育应用中国民歌的实践 31-33 第二章本研究的主要概念与理论根底33-49第一节主要概念界定33-41一、 跨文化交流33-38二、语言教育 38-40 三、音乐教育 40-41 第二节本研究的主要理论根底41-48 一、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理论 41-43 二、第二语言习得(SECONDLANGUAGEACQUISITlON/SLA)理论 43-44 三、跨 文化教 育(INTERCULTURALEDUCATION)理论 44-45 四、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45-46 五、认知心理学理论 46 六、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46-48 本章小结48-49第三章外语教学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49-70第一节跨文化交流背景下国际外语教育的现状与改革方向49-53 一、 外语教育的根本现状 49-51 二、跨文化交流背景下国际外语教育的改革方向51-53 第二节跨文化交流背景下我国外语教学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53-69 一、跨文化交流给我国外语教学带来的挑战53-56 二、我国外语教学的现状 56 三、 我国外语教学的问题概述 56-69 本章小结 69-70第四章我国外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70-88 第一节从外语教学的角度分析 70-79 一、教学理念的偏差 70-73 二、教学容选择上的失.word.zl.误 73-75 三、教学方法旧 75-76 四、教学策略不合理 76 五、语言环境和交流的缺失 76-77 六、 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严重缺乏 77-79 第二节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分析 79-84 一、 对不同文化因素的差异缺乏了解和理解 79-81 二、思维方式影响英语表达 81-84 三、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异84-87本章小结87-88第五章将歌曲引入语言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88-104 第一节关于“歌曲与语言教育主要观点的回忆88-92 一、语言教育及其特点88-89 二、歌曲和音乐与语言在很多方面具有共同点 89-91 三、 歌曲能够辅助语言教学 91-92 第二节将歌曲引入语言教育的必要性92-103 一、 民歌的艺术特征92-94 二、 歌曲(民歌)的语言教育功能 94-97 三、歌曲运用于语言教育的可能性 97-98四、歌曲运用于语言教育的重要意义 98-103 本章小结 103-104 第六章语言教育中运用音乐的案例及分析 104-125 第一节国外英语歌曲教学情况及有关出版读物的回眸 104-106 第二节外语语言教育运用音乐(歌曲)的案例 106-107 第三节美国汉语教育中运用中国民歌的案例分析 107-121 一、课程理念107-108 二、课程目标108-110 三、课程容 110-113 四、 课程评价 113-121 第四节“莫扎特现象诱发的反思 121-123 第五节语言教育中运用音乐(歌曲)的经历总结 123-124 本章小结 124-125 第七章将歌曲引入我国外语教学的对策(上)125-144第一节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125-129 第二节明确合理的课程目标129-132 一、外语教学的文化教学目标129-131 二、外语教学的语言技能目标 131-132 第三节适宜课程容的选择 132-140 一、 对外语歌曲的选择 132-136 二、对外语语言容的选择 136-139 三、对其他容的选.word.zl.择139-140第四节课程评价140-143一、 课程评价的目标140-141二、课程评价的容与标准 141-142 三、 课程评价的方法 142-143 本章小结143-144 第八章将歌曲引入我国外语教学的对策(下)144-153 第一节确定合理的教学策略 144-148 一、教师的应有作为 144-145 二、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145-148 第二节教学案例 148-152 本章小结152-153 第九章反思与展望 153-160 第一节对本研究的反思 153-154第二节展望跨文化背景下,外语教学运用音乐的未来 154-160 第十章结论 160-166参考文献166-178附录 178-205 后记205-206本论文购本论文购置请联系页眉。置请联系页眉。.word.zl.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