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海鸥老人”的名字叫吴庆恒,是一位普通的昆明市民。之所以叫他“海鸥老人”,是因为每年的冬天,昆明的翠湖都会迎来大批的迁徙的海鸥。这个时候,总有一位老人,每天徒步二十多公里从城郊到翠湖带一些自己买来的面包,去呵护这些美丽的海鸥。 老人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有一双很善良的眼睛,肩上挎一个自制的泛白的布袋子,里面装满了喂海鸥的食物。他总是微笑着凝望眼前飞上飞下的海鸥们,给它们食物吃。据老人讲,这些海鸥是通人性的,当一只海鸥受到伤害的时候,它会用凄厉的叫声呼唤其它的海鸥离开。曾经有一只海鸥,因为游客的抓捕,导致骨折,老人很小心地呵护着这只受伤的海鸥,从1992年起,老人每年都能看到这只受伤的海鸥来昆明,仿佛海鸥很惦念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飞临昆明,也是一种探望纪念吧! 来公园游玩的人很多,但没有一个人知道老人的家境,只是听他自己说每一个月只有308元的退休金,而他要用其中的二分之一给海鸥们买吃的东西。有的时候,由于老人病了,每月自己的开销多了些,给海鸥们买东西的钱就少了,于是,老人就去饭馆里捡拾别人丢掉的东西,用他的话说就是穷人要有穷办法。 云南电视台的记者们知道了老人的情况,请老人讲述自己和海鸥们的故事,老人很激动,也许是寂寞太久了,看着老人激动忘我的讲解,心里升起了莫名其妙的伤感。临到最后,记者和老人约好,要带记者们去看海鸥晚上栖息的地方,那是海鸥的一个临时的家。临别之时,老人一直很客气的道别,连说了几个再见和谢谢,最后竟然摘掉了帽子,和镜头和记者朋友们道别,那种客气的背后,实际上是一个人的涵养和尊贵。 隔天约见的时间到了,老人并没有赴约。 又隔了几天,作者忽然见到了老人,老人低着头,已经没有了往日精神的样子,他坐在滇池水边的石凳上,很沉静,用手无力的把面包伸向海鸥。记者问老人情况,老人的声音很低,很安详的告诉记者,这几天病倒了,几天的时间,只吃了一碗面条。过了一会,老人说他很累,想回家休息。夕阳中,留给人们的是老人蹒跚的背影。 又过了一些天,年轻的记者朋友们很挂念老人,经过了多方打听,终于知道了老人的家,等走过弯弯曲曲的巷子,看到的却是老人已经去世的消息。经询问才知道。老人的名字叫吴庆恒,是早年西南联大的学生,建国后受到了政治的迫害,没有了家庭,老人一生孤独,海鸥成了他孤寂晚年的唯一朋友。 后来昆明的人渐渐知道了“海鸥老人”的情况,由护林局组织自发的捐款,塑了一尊老人与海鸥的雕像,依靠在滇池,微笑中若有所思。这算是对老人的告慰。纪念“海鸥老人”吴庆恒先生。如果有来生,希望他永远拥有微笑,不让他像以前那样孤独。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的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时的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步行二十余里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送餐,跟海鸥相伴。 老人把饼干丁很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小 心地放心地放在湖边的在湖边的围栏上围栏上,退开退开一步一步,撮起撮起嘴向鸥群嘴向鸥群呼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应声而来,几下就几下就扫扫得干干净净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走边边放放,海海鸥依他的节奏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起起落落,排排成一片翻飞成一片翻飞的白色的白色,飞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乐谱。返回返回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过了一会儿,海鸥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纷纷落地地,竟竟在老人遗像前后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站成了两行两行。它们。它们肃立不动肃立不动,像是为,像是为老人老人守灵守灵的的白翼天使白翼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时候,海鸥们像遗像时候,海鸥们像炸了炸了营营似的朝遗像似的朝遗像扑扑过来。它过来。它们们大声鸣叫大声鸣叫着着,翅膀翅膀扑扑得得那样近那样近,我们我们好不容易好不容易才才从这片飞动的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白色漩涡中中脱脱出身来。出身来。送餐相伴相依相随肃立不动深厚感情爱无私 情无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