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4页
第2页 / 共64页
第3页 / 共64页
第4页 / 共64页
第5页 / 共64页
第6页 / 共64页
第7页 / 共64页
第8页 / 共64页
第9页 / 共64页
第1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 抓线索、联热点抓线索、联热点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内容索引抓线索重视历史发展的延续性联热点寻找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抓线索重视历史发展的延续性线索线索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君主专制的逐步强化(专制主义逐步强化)(1)秦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彼此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便于皇帝专制集权。(2)汉设立中朝,中朝主决策,外朝主执行,改变了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3)唐三省六部制度,三省长官皆是宰相,通过增加宰相人数来削弱相权。政治模块线索(4)宋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使相权进一步被削弱。(5)明废丞相,使六部直属皇帝。明成祖设立内阁,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6)清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2.中央集权加强的历程时期具体史实秦朝 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郡设郡守、郡尉、 监御史,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西汉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 问题唐朝 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唐玄宗时设置军镇,长官为节度使,后 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宋朝派文臣做地方官,设通判监督;派转运使管理财政元朝设立行省,实行行省制度,另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明朝 废除行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 分管地方的行政、军事和监察3.行政区划演变:郡县(秦)州郡县(两汉)道州县(唐)路州县(宋)省路府州县(元)省府县(明)省道府县(清)。线索线索2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变化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变化时期内容 夏、商、西周夏、商、西周 开始:夏商时期 衰落:春秋战国时期 世官制 (1)内容:选官范围限定为贵族,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 祖上的权位。 (2)影响:推动了奴隶社会的发展 战国、秦朝和汉初战国、秦朝和汉初 公元前359年,商鞅 变法,按军功授爵位 军功爵制 (1)内容: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爵位,商鞅变法,实 行二十等爵制。 (2)影响:有利于国家选拔军事人才,满足当时的社会 需求 两汉两汉 开始:西汉 衰落:东汉末年 察举制 (1)内容:官吏查访适合的人才向中央举荐,官吏任 免权最终由中央掌握。 (2)影响:在实行之初,按人口比例举“孝廉”,并 加以考试选用,给中小地主阶级及其他社会阶层提供 了参政机会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 开始:东汉末年, 魏王曹丕采纳陈群 建议,实行九品中 正制 九品中正制 (1)内容:中央选择德才兼备的官员兼任原籍中正 官,查访本州士人,然后依据品行、门第等将士 人评列九品,作为中央选官的依据。 (2)影响:推行初期,评判人才综合考虑门第和才 能,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后期,看重门第, 沦为士族垄断仕途的工具 隋唐宋明清隋唐宋明清 产生于隋,确定 于唐 发展于北宋,衰 落于明清 科举制 (1)内容:废除九品中正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 (2)影响: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 质;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收归中央,有 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演变趋势 从选拔形式上看一般都是经历从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的组织 程序,从地方到中央 从选拔标准来看经历了从重品德到重门第再到重才学的过程。 标准逐步统一 从本质上看选官制度成为加强统治、强化皇权的重要手段线索线索3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变迁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变迁(1)先秦时期的萌芽阶段:夏商周三代已有监察的因素和活动,但严格意义上的监察制度未确立。(2)秦汉时期的形成阶段:秦朝的御史大夫、汉代的刺史,表明从中央到地方出现完整的监察制度。(3)隋唐时期的成熟阶段:隋唐时期,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出现谏议制度,形成较严密的监察网。(4)宋元时期的强化阶段:宋代设独立机构谏院,元代制定一整套监察法规。(5)明清时期的顶峰阶段:中央设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地方设按察使司。至此,我国古代监察制度达到高度的统一和严密。线索线索1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五大线索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五大线索(1)生产工具的改进。如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唐朝的筒车和曲辕犁等。(2)耕作技术的进步成熟。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垄作法、西汉的代田法、从西汉的二牛抬扛到唐代的曲辕犁、隋唐时期南方两年三熟耕作制等。(3)农作物的推广。如商周时期已种植五谷、明朝棉花推广和引进新品种甘薯和玉米等。经济模块线索(4)水利工程的兴修。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和郑国渠、西北地区的坎儿井、隋朝修大运河等。(5)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如唐代的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唐中期开始征收茶税、明清时期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等。线索线索2古代中国商业与外贸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与外贸的发展时期概况先秦“商人”出现;官府控制;私商的发展;市场的形成秦汉推行重农抑商;开通丝绸之路隋唐市坊分开的城市布局;“柜坊”“飞钱”的出现;市舶使专管外贸宋元 使用“交子”;市坊界限打破了城市布局;夜市与早市兴盛;海外 贸易发达明清江南工商业市镇的涌现;商帮的活跃与兴盛;对外贸易渐趋萎缩线索线索3“市市”的发展演变的发展演变(1)秦朝:制定了管理“市”的法律。(2)汉代:城中设专供贸易的“市”,官府直接管理。(3)唐朝: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整齐划一。(4)宋代:坊市格局被打破,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5)明清:出现了大批工商业市镇,地域性商人群体出现。线索线索4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魏晋南北朝 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 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手工 业和商业发展,出现了建康这样拥有上百 万人口的大城市江南得到初步开发中唐以后南方经济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赶上北方南北经济总量基本持平南宋时期 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 式成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线索线索1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1)孔子仁、礼结合,为政以德、中庸、有教无类。(2)孟子仁政、德治、民贵君轻、人性本善。(3)荀子仁义王道,礼法结合,“制天命而用之”,人性本恶。(4)董仲舒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5)朱熹理是忠孝节义仁,理生万物,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6)明末清初儒学家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工商皆本,经世致用,反对存天理灭人欲。文化模块线索线索线索2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体裁成就诗经 收录西周到春秋中期的作品;风、雅、颂三部分;现实主义 风格楚辞抒发忧国忧民情感;浪漫主义风格汉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唐诗 边塞诗人王昌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白居易:批判黑暗,寄托抱负宋词适应市民生活需要;婉约派与豪放派元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关汉卿与马致远明清小说四大名著;文学世俗化;具有反封建色彩线索线索3古代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古代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进程表现起源新石器时代,彩陶画战国萌芽走向成熟;帛画秦汉门类丰富,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魏晋宫廷画;士大夫画家活跃,绘画理论形成隋唐展子虔的山水画,吴道子的人物画两宋宫廷画活跃,画学兴起;风俗画突出成为亮点(张择端)元明清文人画(王冕、郑板桥)针对训练1.(监察制度的演变)唐律疏议斗讼规定,对于“挟私弹事不实者”,“挟私饰诈,妄作纠弹者”,处以与“诬告之罪”相等的“反坐”。清代制定了非常完整的互监法,规定“凡定差不公,考核不当,巡按贤者不荐,不肖者不纠,诸御史亦得论劾”。上述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是()A.立法加强对监察官吏的监督与惩处B.监察机关与监察权逐步独立C.监察组织体制不断完善和系统化D.监察权限和范围不断扩大解析12345672.(市的演变)唐代长安城格局井然、尊卑地位呈现鲜明。宋代开封、临安却没有分隔整齐的坊、市,而是一种街市状态,官府、民户、商家相互混杂。这表明宋代()A.商业发展水平高于唐代 B.小农经济遭遇冲击C.重农抑商观念不断强化 D.市民生活丰富多彩解析12345673.(商业政策的变迁)宋代在选拔官吏时有这样一条规定:“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清朝后期形成捐纳(买官)制度,买官成为商人进入仕途和升迁的途径。这种现象反映出宋代以后中国社会()A.开始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C.商业已成为社会主导产业D.科举考试逐渐失去吸引力解析解解析析选拔官吏的规定和买官现象体现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商人急于提高社会地位。故B项符合题意。12345674.(城市化的进程)数字中国2016:“江浙地区的工商业市镇,在宋代出现71个,明代达到318个,清代(1840年前)增加到487个。”就明清时期而言,与这些市镇相关的说法不恰当的是()A.体现了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B.市镇的经济职能专门化分工明显C.位于经济繁荣、交通发达要冲之地D.推动了对外贸易的高度发达繁荣解析12345675.(经济重心南移历程)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多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B.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C.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D.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解析12345676.(儒学思想的演变)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解析12345677.(近代前夜中国社会转型状况)历史一般是指构成人类往事的事件和行动,研究历史可以采取不同的历史角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明朝自宣宗(13981435)以后,很少皇帝能专注于国事,朝廷作为主要操在官僚手中,而皇帝则被赋予浓厚的神秘性格,仲裁百官间的争执,强迫性地执行开明专制。当时的士绅官僚,习于一切维持原状,而在这种永恒不变的环境中,形成注重内思的宇宙观,使今人看来,晚明时期显得停滞而无生气。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晚明:一个停滞但注重内省的时代(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注重内省”的相关史实。解析答案1234567(2)你是否同意黄仁宇“停滞”的判断,请说明理由。解析答案返回1234567联热点寻找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热考点热考点1国家治理能力国家治理能力习近平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考点链接考点链接(1)中央君权与相权之间集权与分权的制度创新。(2)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治理之间制度创新与完善。(3)历代重视立法与法律作用的举措。(4)历代完善监察、廉政建设的努力与评价。(5)趋向公平、公开、大众化的选官制度建设。(6)不断变革调整的经济、文化政策。针针对对训训练练 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还是西方古代、近代国家,都有“分权”的思想: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A.都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B.都以分权进而限权为目的C.都体现了权力制约和平衡D.都不同程度为后世所借鉴解析热考点热考点2郡县治、天下安郡县治、天下安新时期下,郡县治、天下安的核心内涵是地方各级官员在各自岗位上做出出色业绩,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做发展的开路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官,率先垂范,以上率下,形成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考点链接考点链接(1)历代地方治理的制度创新、时代特点、发展趋势。(2)历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沿革。(3)古代基层管理对现实的借鉴意义。针针对对训训练练 “(宋)国初未尝务虚外郡以实京师。虽创方镇专赋之弊,以天下留州钱物尽名系省,然非尽取之也。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用间足以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此可谓富之以财矣。”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中央对地方的财政监控趋向松弛B.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C.分权基础上的集权消除边疆隐患D.集权制度下的地方自主维护统一解析热考点热考点3权力运行的监督与制约权力运行的监督与制约坚持用制度管事管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高效运行的权力机制是把权力关进笼子的根本之策。考点链接考点链接(1)中央:三公九卿内外朝三省六部二府三司六部、内阁(2)地方: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藩镇割据文官通判机制行省(3)历代监察机制,选官机制变迁。针针对对训训练练 文献通考描述宋代官制:“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材料反映的宋代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是()A.加强对军队的控制 B.重视分权和制约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开始出现重文轻武解析热考点热考点4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考点链接考点链接(1)西汉首次开拓丝绸之路,开创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陆上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2)西汉末一度断绝,东汉班超出使西域,再度打通丝绸之路,同期印度僧人沿此路将佛教传入中国,从另一个角度拓展了丝绸之路。(3)唐代玄奘西游促进了中华文明与印度文明的交流。(4)唐代、宋元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之路。针针对对训训练练 “5 000年中国文明绘就了一条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线路。”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穿越时不可能见到的文明现象是()A.当地人用铁犁牛耕劳动B.丝绸、白瓷、唐三彩是常见的商品C.粉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D.部分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田解析解解析析粉彩瓷出现于清朝,活字印刷出现于宋元时期,与唐玄奘生活的唐初时间不符。热考点热考点5弘扬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在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考点链接考点链接古代中国手工业在丝织、陶瓷、冶炼、建筑等方面的成就及各种生产、生活工具的发明。针针对对训训练练 2016年开封举办“梦回大宋东京城”文化宣传活动,向游人展示原汁原味的宋代京城风貌,下列不适合出现在展示区的历史经济文化现象是()A.街道两旁复古店铺林立B.城区内建立几处专门娱乐的场所“瓦子”C.建立几处专供餐饮住宿的复古客店D.建立几处严格分开的“坊”“市”展区解析解解析析“坊”与“市”分布严格分开是宋代以前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特征,在宋代“坊”与“市”分布限制已经打破,故D项说法有误。热考点热考点6树立传统文化的自信树立传统文化的自信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文明的创造力所在,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提高民族文化自信,以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考点链接考点链接民族文化是一个综合历史概念,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饮食、衣着、建筑、生产工具,各种物质产品,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皆在其范畴之内。针针对对训训练练 在清代,“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责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誊录、对渎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这主要表明科举制()A.有利于培养社会读书风气B.具有一定的公平性C.把选官权力集中在中央手中D.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析解解析析“乡会试例应回避”“雍乾间,或或”“乾隆九年停其例,并一体回避”表明清代科举考试中人才选拔形式日益严密,体现了相对公平的原则。A、C、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可排除。热考点热考点7道德中国道德中国国无德不兴,德不可空谈,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崇高的品德。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凝聚起有力的道德支撑。考点链接考点链接(1)德治、仁政、民本、入世、责任意识、个人修养儒家思想内涵的发展演变。(2)趋向公平、公开、公正选官、监察制度的演变。针对训练针对训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正始四年(243年),倭国向曹魏进献倭锦等异域丝绸。滑国于天监十五年(516年)向南梁进献波斯锦。宋元以降,西方丝绸多从海路而来。特别是欧洲蚕丝业兴起和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方丝绸大量涌入中国。1920世纪,更有各种廉价的混纺丝绸、人造丝绸充斥进来,及其纺织技术也引入中国。从丝绸文化传播看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回流,刘永连, 西域研究,2008年02期根据材料,指出西方丝绸涌入中国的路径,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影响。答案返回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