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5页
第2页 / 共85页
第3页 / 共85页
第4页 / 共85页
第5页 / 共85页
第6页 / 共85页
第7页 / 共85页
第8页 / 共85页
第9页 / 共85页
第10页 / 共85页
亲,该文档总共8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六节运动关节类手法定义:对关节做被动性活动,使其在生理活动范围内进行屈伸或旋转、内收、外展等运动,称为运动关节类手法。运动关节类手法为推拿临床常用手法,尤其受到正骨推拿流派的青睐。主要包括摇法、扳法和拔伸法、背法 。一、摇法 使关节做被动的环转运动,称摇法。包括颈项部、腰部和全身四肢关节摇法。 定义:【操作】 1颈项部摇法: 受术者坐位,颈项部放松。术者立于其背后或侧后方。以一手扶按其头顶后部,另一手托扶于下颌部,两手臂协调运动,反方向施力,使头颈部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进行环形摇转,可反复摇转数次。2肩关节摇法: 肩关节摇法种类较多,可分为托肘摇肩法、握手摇肩法、大幅度摇肩法等。另外有拉手摇肩法和握臂摇肩法(1)托肘摇肩法: 受术者坐位,肩部放松,被施术侧肘关节屈曲。术者站于其侧,两腿呈弓步式,身体上半部略为前俯。以一手扶按住肩关节上部,另一手托于其肘部,使其前臂放在术者前臂上。然后手臂部协同用力,做肩关节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中等幅度的环转摇动。 (2)握手摇肩法: 受术者坐位,两肩部放松。术者立于其侧,以一手扶按被施术侧肩部,另一手握住其手部,稍用力将其手臂牵伸,待拉直后手臂部协同施力,做肩关节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小幅度的环转摇动。 (3)大幅度摇肩法: 受术者坐位,两上肢自然下垂并放松。术者立于其前外侧,两足呈丁字步。两掌相合,挟持住被施术侧上肢的腕部,牵伸并抬高其上肢至其前外方约45时,将其上肢慢慢向其前外上方托起。在此过程中,位于下方的一手应逐渐翻掌,当上举至160 时,即可虎口向下握住其腕部。另一手随其上举之势由腕部沿前臂、上臂图滑移至肩关节上部。 略停之后,两手协调用力,即按于肩部的一手将肩关节略向下按并固定之,握腕一手则略上提,使肩关节伸展。随即握腕一手握腕摇向后下方,经下方复于原位,此时扶按肩部一手已随势沿其上臂、前臂滑落于腕部,呈动作初始时两掌挟持腕部状态。此为肩关节大幅度摇转一周,可反复摇转数次。 在大幅度摇转肩关节时,要配合脚步的移动,以调节身体重心。即当肩关节向上、向后外方摇转时,前足进一小步,身体重心在前;当向下、向前外下方复原时,前足退步,身体重心后移。拉手摇肩法和握臂摇肩法临床亦较常用。拉手摇肩法: 是让受术者拉住术者的手,术者在位于其外侧方的情况下主动圆周形摇转手臂以带动受术者的手臂运动,使其肩关节做中等幅度的摇转。握臂摇肩法: 是在受术者坐位情况下,术者立于其后,两手分别握住其两上肢的肘关节上部,同时做由前向外、向后下方的中等幅度的环转摇动。 3肘关节摇法: 受术者坐位,屈肘约45左右。术者以一手托握住其肘后部(可让助手协助固定上臂),另一手握住其腕部,使肘关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转摇动。 肘关节摇法 4腕关节摇法: 受术者坐位,掌心朝下。术者双手合握其手掌部,以两拇指扶按于腕背侧,余指端扣于大小鱼际部,两手臂协调用力,在稍牵引情况下做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的摇转运动。其次,受术者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掌心朝下。术者以一手握其腕上部,另一手握其并拢的四指部,在稍用力牵引的情况下做腕关节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的摇转运动。另外,受术者五指捏拢,腕关节屈曲。术者以一手握其腕上部,另一手握其捏拢到一起的五指部,做腕关节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转运动。 5掌指关节摇法: 以一手握住受术者一侧掌部,另一手以拇指和其余四指握捏住五指中的一指,在稍用力牵伸的情况下做该掌指关节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转运动。 6腰部摇法: 包括仰卧位摇腰法、俯卧位摇腰法、站立位摇腰法和滚床摇腰法。 (1)仰卧位摇腰法: 受术者仰卧位,两下肢并拢,屈髋屈膝。术者双手分按其两膝部或一手按膝,另一手按于足踝部,协调用力,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转运动。 (2)俯卧位摇腰法: 受术者俯卧位,两下肢伸直。术者一手按压其腰部,另一手臂托抱住双下肢,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转。摇转其双下肢时,按压腰部的一手可根据具体情况施加压力,以决定腰部被带动摇转的幅度。 (3)站立位摇腰法: 受术者站立位,双手扶墙。术者半蹲于侧,以一手扶按于其腰部,另一手扶按于脐部,两手臂协调施力,使其腰部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转运动。7髋关节摇法: 受术者仰卧位,一侧屈髋屈膝。术者一手扶按其膝部,另一手握其足踝部或足跟部,将其髋、膝屈曲的角度均调整到90左右,然后两手协调用力,使髋关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转运动。 8膝关节摇法: 受术者仰卧位,一侧下肢伸直放松,另一侧下肢屈髋屈膝。以一手托扶其屈曲侧下肢的胭窝部,另一手握其足踝部或足跟部,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转摇动。 9踝关节摇法: 受术者仰卧位,下肢自然伸直。术者坐于其足端,用一手托握起足跟以固定,昂一手握住罡趾部,在稍用力拔伸的情况下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转摇动。其次,受术者俯卧位,一侧下肢屈膝。术者以一手扶按于足跟部,另一手握住其足趾部,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转摇动。本法较仰卧位时的踝关节摇法容易操作,且摇转幅度较大。 【动作要领】 1摇转的幅度要在人体生理活动范围内进行。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人体各关节的活动幅度不同,因此各关节的摇转幅度亦不同。2摇转的速度宜慢,尤其是刚开始操作时的速度要缓慢,可随摇转次数的增加及受术者的逐渐适应稍微增快速度。3摇动时施力要协调、稳定,除被摇的关节、肢体运动外,其它部位不应随之晃动。【注意事项】 1不可逾越人体关节生理活动范围进行摇转。2不可突然快速摇转。3对于习惯性关节脱位者禁用摇法。4对椎动脉型、交感型颈椎病以及颈部外伤、颈椎骨折等病症禁用摇法。 【适用部位】 全身各关节部。【作用作用】 主要适用于各种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及运动功能障碍等病症。 摇法作为保健手法使用,如操作得当,具有十分舒适的特点,各关节摇转时宜缓慢操作。如以滑利关节的作用而言,摇法可作为关节部的主法应用;如以解除粘连的作用而言,摇法则为辅助手法。摇法常与扳法、拔伸法及拿法、擦法、点法、按法等配合应用于各关节部。 落枕、颈椎病、颈项部软组织损伤,可用颈项部摇法摇颈项部。肩关节周围炎、肩部软组织损伤,用肩关节摇法摇肩:对肩关节周围炎早期,不宜施用肩关节大摇法,应小幅度摇动,以患者舒适为准。急性腰扭伤或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恢复期,可用腰部摇法。髋部伤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病症,可用髋关节摇法。膝、踝关节扭挫伤,骨折后遗症等,可用膝关节摇法和踝关节摇法。各关节摇法均具有舒筋通络,滑利关节的作用,有时还有一定的解除粘连的作用。二、扳法定义:使关节做被动的扳动,称为扳法。扳法应用于关节,多以“巧力寸劲”使关节产生伸展、屈曲或旋转等运动形式,且多数情况下为短暂的、快速的运动。扳法为推拿常用手法之一,也是正骨推拿流派的主要手法,如应用得当,效果立验。包括全身各关节部扳法。 1颈部扳法 包括颈部斜扳法、颈椎旋转定位扳法、环枢关节旋转扳法。 (1)颈部斜扳法: 受术者坐位:颈项部放松,头略前倾或中立位。术者站于其侧后方,以一手扶按头顶后部,另一手扶托其下颏部。两手协同动作,使其头部侧方旋转,当旋转至有阻力时,略停顿片刻,随即用“巧力寸劲”,做一突发性的有控制的快速扳动,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之后可按同法向另一侧方向扳动。颈部斜板法亦可在仰卧位情况下施用。患者仰卧位,全身放松。 受术者卧位:术者坐于其头端。以一手扶托于下颏部,另一手置于枕后部。两手协调施力,先缓慢地将颈椎向上牵引,在牵引的基础上将颈向一侧旋转,当遇到阻力时略停片刻,然后以“巧力寸劲”做一突然的、稍增大蝠度的快速板动,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 (2)颈椎旋转定位扳法: 患者坐位,顽项部放松。术者站于其侧后方。以一手拇指顶按住病变颈椎棘突旁,另一手托住对侧下颏部,令患者低头,屈颈至拇指下感到棘突活动、关节间隙张开时,即保持这一前屈幅度,再使其向患侧屈至最大限度:然后将其头部梗慢施转,当旋转到有阻力时略为停顿一下,随即用“巧力寸劲做一个有控制的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此时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同时拇指下亦有棘突弹跳感。(3)环枢关节旋转扳法: 患者坐于低凳上,颈微屈。术者站于其侧后方。以一手拇指顶按住第二颈椎棘突,另一手以肘弯部托住其下颏部。肘臂部协调用力,缓慢地将颈椎向上拔伸。在拔伸的基础上同时使颈椎向患侧旋转,当旋转到有阻力的位置时,随即用“巧力寸劲”,做一突然的、稍大幅度的快速扳动,而顶住棘突的拇指亦同时施力进行拨动。此时常可听到关节弹响声,拇指下亦有棘突跳动感,表明手法复位成功。2胸背部扳法: 包括扩胸牵引扳法、胸椎对抗复位扳法、扳肩式胸椎扳法和仰卧压肘胸椎整复法。其中扩胸牵引扳法和胸椎对抗复位法较常用。 (1)扩胸牵引扳法: 患者坐位,两手十指交叉扣住并抱于枕后部。术者站于其后方,以一侧膝关节抵住其背部病变处,两手分别握扶住两肘部。先嘱患者做前俯后仰运动,并配合深呼吸。即前俯时呼气,后仰时吸气。如此活动数遍后,待患者身体后仰至最大限度时,术者随即用“巧力寸劲”将其两肘部向后方突然拉动,与此同时膝部向前顶抵,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 (2)胸椎对抗复位法: 患者坐位,两手交叉扣住并抱于枕后部。术者站其后方,两手臂自其两腋下伸入,并握住其两前臂下段,一侧膝部顶压住病变胸椎处。然后握住前臂的两手用力下压,而两前臂则用力上抬,将其脊柱向上向后牵引,而顶压住患椎的膝部也同时向前向下用力,与前臂的上抬形成对抗牵引。持续牵引片刻后,两手、两臂与膝部协同用力,以“巧力寸劲”做一突发性的、有控制的快速扳动,常可听到“喀喀”的弹响声。 (3)扳肩式胸椎扳法: 患者俯卧位,全身放松。术者站于其健侧,以一手拉住对侧肩前上部,另一手以掌根部着力,按压在病变胸椎的棘突旁。拉肩一手将其肩部拉向后上方,同时按压胸椎一手将其病变处胸椎缓缓推向健侧,当遇到阻力时,略停片刻,随即以“巧力寸劲”,做一快速的、有控制的扳动,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 (4)仰卧压肘胸椎整复法: 患者仰卧位,“两戛父竽确晰,两手分别抱住对侧肩部,全身自然放松。术者一手握拳,拳心朝上,将拳垫在其背脊柱的患椎处。另一手按压于其两肘部。嘱患者深呼吸,当呼气时,按肘一手随势下压,待呼气将尽未尽时,以“巧力寸劲做一快速的、有控制的向下按压,常可闻及“喀喀”的弹响声。 3腰部扳法: 包括腰部斜扳法、腰椎旋转复位法和腰部后伸扳法,均为临床常用手法。 (1)腰部斜扳法: 患者侧卧位。患侧下肢在上,屈髋屈膝;健侧下肢在下,自然伸直。术者以一肘或手抵数次腰部小幅度的扭转住其肩前部,另一肘或手抵于臀部。两肘或两手协调施力,先做活动。即按于肩部的肘或手同按于臀部的另一肘或手同时施用较小的力使肩部向前下方、臀部向后下方按压,压后即松,使腰部形成连续的小幅度扭转而放松。待腰部完全放松后,再使腰部扭转至有明显阻力时,略停片刻,然后施以“巧力寸劲”,做一个突然的、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常可听到“喀喀”的弹响声。 (2)腰椎旋转复位法: 患者坐位,腰部放松,两臂自然下垂。以右侧病变向右侧旋转扳动为例。助手位于患者左前方,用两下肢夹住其左小腿部:双手按压于左下肢股上部,以确使其坐位情况下身体下半部姿势的固定。术者位于患者后侧右方,以左手拇指端或罗纹面顶按于腰椎偏歪的刺突侧方,右手臂从其右腋下穿过并以右掌按于颈后项部。 右掌缓慢下压,并嘱患者做腰部前屈配合,至术者左拇指下感到棘突活动,棘突间、隙张开时则其腰椎前屈活动停止,保持这一前屈幅度。然后右侧手臂缓慢施力,左拇指顶按住腰椎偏歪的棘突以为支点,使其腰部向右屈至一定幅度后,再使其腰部向右旋转至最大限度。略停片刻后,右掌下压其项部,右肘部上抬,左手拇指则同时用力向对侧顶推偏歪的棘突,两手协调用力,以“巧力寸劲”做一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3)直腰旋转扳法: 患者坐位,两下肢并拢。术者立于患者对面,以双下肢夹住其两小腿及股部。以一手抵于其肩前,另一手抵于肩后。两手协调用力,一推一拉,使其腰椎小幅度旋转数次,待腰部充分放松后,使其腰椎旋转至有阻力位时,略停片刻,然后以“巧力寸劲”,做一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 (4)腰部后伸扳法1 患者俯卧位,两下肢并拢。术者一手按压于腰部,另一手臂托抱住其两下肢膝关节上方并缓缓上抬,使其腰部后伸。当后伸至最大限度时。两手协调施力,以“巧力寸劲”,做一增大幅度的下按腰部与上抬下肢的相反方向的用力扳动。 (5)腰部后伸扳法 一是患者俯卧位,术者骑坐于患者的腰部,两手托抱住其两下肢或单侧下肢。先做数次小幅度的下肢上抬动作以使其腰部放松。待其充分放松后,臀部着力下坐,两手臂用力使其下肢上抬至最大幅度,然后以“巧力寸劲”,做一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 4肩关节扳法: 包括肩关节前屈扳法、外展扳法、内收扳法、旋内扳法和上举扳法。 (1)肩关节前屈扳法1 患者坐位,患侧肩关节前屈30 50,术者半蹲于患肩前外侧。以两手自前后方向将其患肩锁紧、扣住,患侧上臂置于术者内侧的前臂上。手臂部协调施力,将其患臂缓缓上抬,至肩关节前屈至有阻力时,以“巧力寸劲”,做一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在做扳动之前,亦可使其肩关节小幅度的前屈数次或进行小范围的环转摇动数次,以使其肩关节尽量放松。 肩关节前屈扳法2 即患者坐位,两臂下垂,肩关节放松。术者立于其身后。以一手扶按其对侧肩部以固定,另一手握住患侧上臂的肘关节上部,并缓缓上抬患臂至肩关节前屈到帆力时。以“巧力寸劲”做一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 (2)肩关节外展扳法 患者坐位,患侧手臂外展45左右。术者半蹲于其患肩的外侧。将其患侧上臂的肘关节上部置于一侧肩上,以两手从前后方向将患肩扣住、锁紧。然后术者缓缓立起,使其肩关节外展,至有阻力时,略停片刻,然后双手与身体及肩部协同施力。以“巧力寸劲”,做一肩关节外展位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如粘连得到分解,可听到“嘶嘶”声或“格格声。 肩关节外展扳法亦可采取肩关节前屈扳法的术式进行操作。 (3)肩关节内收扳法 患者坐位,患侧上肢屈肘置于胸前,手搭扶于对侧肩部。术者立于其身体后侧。以一手扶按于患侧肩部以固定,另一手托握于其肘部并缓慢向对侧胸前上托,至有阻力时,以“巧力寸劲”做一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 (4)肩关节旋内扳法 患者坐位,患侧上肢的手与前臂置于腰部后侧。术者立于其患侧的侧后方。以一手扶按其患侧肩部以固定,另一手握住其腕部将患肢小臂沿其腰背部缓缓上抬,以使其肩关节逐渐内旋,至有阻力时,以“巧力寸劲”,做一较快速的、有控制的上抬其小臂动作,以使其肩关节旋转至极限。如有粘连分解时,可听到“嘶嘶”声。 肩关节旋内扳法在近年临床上产生了新的术式。即患者坐式同前。术者立于患者的对面,身体略下蹲,稳定好重心。一手扶按其对侧肩部以固定,将下颏部抵在其患侧肩井部以增强固定。另一手臂托握住其患侧手臂,并将其手臂缓缓上抬,如上法要领进行扳动。 (5)肩关节上举扳法 患者坐位,两臂自然下垂。术者立于其身体后方。以一手托握住患肩侧上臂下段,并自前屈位或外展位缓缓向上抬起,至120140 左右时,以另一手握住其前臂近腕关节处。两手协调施力,向上逐渐拔伸牵引,至有阻力时,以“巧力寸劲”,做一较快速的、有控制的向上拉扳。 肩关节上举扳法还可于卧位情况下操作。即患者侧卧位,患侧肩部在上。术者置方凳坐于其头端。令其患侧上肢自前屈位上举,待达到120 140时,以一手握其前臂,另一手握其上臂,两手臂同时施力,向其头端方向缓缓拔伸牵引,至有阻力时,可如上法要领进行扳动。 5肘关节扳法: 患者仰卧位,患侧上臂平放于床面。术者置方凳坐于其侧。以一手托握其肘关节上部,另一手握住前臂远端,先使肘关节做缓慢的屈伸运动。然后视其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扳法的旋用。如为肘关节屈曲功能受限,则在其屈伸活动后,将肘关节置于屈曲位,缓慢施加压力,使其进一步向功能位靠近。当遇到明显阻力时,以握前臂一手施加一个持续的使肘关节屈曲的压力,达到一定时间后,两手协调用力,以“巧力寸劲”,做一小幅度的、快速的加压扳动。如为肘关节伸直受限,则以反方向施法,道理亦然。 其它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等关节的扳法,均可参照肘关节扳法操作。 6直腿抬高扳法: 患者仰卧位,双下肢伸直、放松。助手以双手按于其健侧膝关节上下部以固定。术者立于其患侧。将其患侧下肢缓缓抬起,小腿部置于术者近患肢侧的肩上,两手扶按其膝关节上下部,以避免扛扳过程中膝关节屈曲。肩部与两手协调用力,将患肢慢慢扛起,使其膝关节在伸直位的状态下屈髋,当遇到阻力时,略停片刻,然后以“巧力寸劲”,做一稍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 为加强腰部神经根的牵拉幅度,可在其下肢上抬到最大阻力位时,以一手握住足掌前部,突然向下扳拉,使其踝关节尽量背伸,可重复扳拉35次。对于患侧下肢直腿抬高受限较轻者,可以一手下拉足前掌,使其踝关节持续背伸,另一手扶按膝部以保证患侧下肢伸直,然后进行增大幅度的上抬、扛扳,可重复操作35次。 【动作要领】 1要顺应、符合关节的生理功能。要顺应、符合关节的生理功能。各关节的构成要素虽然基本相同,但在结构上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其生理功能有很大差异。所以要把握好各关节的结构特征、活动范围、活动方向及其特点,宜顺应、符合各关节的各自运动规律来实施扳法操作。 2操作时要分阶段进行。操作时要分阶段进行。扳法操作 第一步是使关节放松,可使关节做小范围的活动或结合摇法而使关节逐渐放松、松弛; 第二步是将关节极度地伸展或屈曲、旋转,在保持这一位置的基础上,再实施第三步的扳法。 3扳法所施之力须为扳法所施之力须为“巧力寸劲巧力寸劲”。 扳法在扳动时所施之力,一为“巧力”,二为“寸劲”,故名为“巧力寸劲”。所谓“巧力”即指手法的技巧力,是与蛮力、浊力相对而言,须经长期的习练和临床实践才能获得;所谓“寸劲”指短促之力。即所施之力比较快速,能够充分的控制扳动幅度,作用的快,消失的也快,做到中病即止。 4扳动发力的时机要准,用力要适当。扳动发力的时机要准,用力要适当。 如发力时机过早,关节还有松弛的运动余地,则未尽其法;如发力时机过迟,关节在极度伸展或屈曲、旋转的状态下停留时间过长,易使松弛的关节变得紧张,而不易操作。若用力过小,则达不到治疗效果,用力过大,则易导致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1不可逾越关节运动的生理范围。不可逾越关节运动的生理范围。 超越关节生理活动范围的扳动,容易使关节自身及附着于关节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受到损伤。对于脊柱而言,属半关节性连接,其中椎管内有脊髓、马尾及神经根组织。脊髓为低级神经中枢,于颈、胸部做扳法时,尤其应加以注意,决不可逾越其生理活动范围。 2不可粗暴用力和使用蛮力。不可粗暴用力和使用蛮力。 所谓粗暴用力,是指操作时手法粗糙,无准备动作,不分操作过程的阶段性,入手即扳,且扳动时所施力量不知大小,不能有效控制。所谓蛮力,是指所施扳法力量有余而灵巧不足,能发而不能收,呆板笨拙。简而言之,施用暴力和蛮力,是不得手法要领、未掌握手法的技巧力,不懂“巧力寸劲”之故。其后果轻则患者不适,重则造成损伤,而发生推拿医疗事故。 3不可强求关节弹响。不可强求关节弹响。 在颈、胸及腰部施用扳法,操作过程中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是关节弹跳或因扭转摩擦所发出的声音,一般认为是关节复位、手法成功的标志之一。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若未能出现这种响声,也不宜过于追求。若反复扳动,易使关节紧张度增大,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4诊断不明确的脊柱外伤及带有脊髓症状体诊断不明确的脊柱外伤及带有脊髓症状体征者禁用扳法。征者禁用扳法。5老年人伴有较严重的骨质增生、骨质疏松老年人伴有较严重的骨质增生、骨质疏松者慎用扳法,对于骨关节结核、骨肿瘤者者慎用扳法,对于骨关节结核、骨肿瘤者禁用扳法。禁用扳法。 【适用部位】 全身各关节部。 【作用】 扳法主要用于颈椎病、落枕、环枢关节半脱位、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椎小关节紊乱、四肢关节外伤后功能障碍等病症。 颈椎病、落枕,可用颈部斜扳法。颈椎后关节错位,可用颈椎旋转定位扳法。对椎动脉型、脊髓型颈椎病则不可施用扳法,颈椎间盘突出早期虽无脊髓症状体征者,亦当慎用或不用颈部扳法。环枢关节半脱位,可用环枢关节旋转扳法,宜谨慎操作。肩周炎,宜用肩关节扳法。肩周炎粘连时间较长,功能障碍较重者,在施用扳法分解粘连时,一般情况下宜从小量分解开始,每次少分解一点,循序渐进,功到则自然成。切忌一次性分解粘连,以避免造成关节囊等软组织大面积撕裂。 胸椎或腰椎关节紊乱,可使用扩胸牵引扳法、胸椎对抗复位法、扳肩式胸椎扳法、仰卧位压肘胸椎整复法和腰部斜扳法。腰椎间盘突出症,宜用腰部斜扳法、后伸扳法及直腿抬高扳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物较大,椎管内硬膜囊受压较重者则忌用后伸扳法;突出物堵塞侧隐窝,造成侧隐窝极度狭窄者,做直腿抬高扳法时宜缓慢操作,扳动的力量不可过大,以避免造成神经根撕裂。四肢外伤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者,宜用四肢关节扳法,亦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治疗原则。 全身各关节扳法均具有滑利关节、整复错位、松解粘连的功效,兼具舒筋通络、解痉止痛的作用。扳法常与摇法、拔伸法、滚法、拿法、按法、点法、按揉法等方法配合应用于各关节部。 三、拔伸法定义:固定关节或肢体的一端,牵拉另一端,应用对抗的力量使关节或半关节得到伸展,称为拔伸法。拔伸法又名“牵引法”、“牵拉法”、“拉法”和“拔法”,为正骨推拿流派常用手法之一,包括全身各部关节、半关节的拔伸牵引方法。 【操作】 1颈椎拔伸法: 包括掌托拔伸法、肘托拔伸法和仰卧位拔伸法三种。(1)掌托拔伸法: 患者坐位,术者站于其后。以双手拇指端和罗纹面分别顶按住其两侧枕骨下方风池穴处,两掌分置于两侧下颌部以托挟助力。然后掌指及臂部同时协调用力,拇指上顶,双掌上托。缓慢地向上拔伸12分钟,以使颈椎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持续牵引。 (2)肘托拔伸法: 患者坐位,术者站于其后方。以一手扶于其枕后部以固定助力,另一侧上肢的肘弯部托住其下颏部,手掌则扶住对侧颜面以加强固定。托住其下颏部的肘臂与扶枕后部一手协调用力,向上缓慢地拔伸12分钟,以使颈椎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持续的牵引。(3)仰卧位拔伸法: 患者仰卧位,术者置方凳坐于其头端。以一手托扶其枕后部,另一手扶托下颏部。双手臂协调施力,向其头端缓慢拔伸,拔伸时间可根据病情需要而定,使颈椎得到持续的水平位牵引。 2肩关节拔伸法: 包括上举拔伸法、对抗拔伸法和手牵足蹬拔伸法。 (1)肩关节上举拔伸法: 患者坐于低凳上,两臂自然下垂。术者立于其身体后方。以一手托握患肩侧上臂下段,并自前屈位或外展位将其手臂缓缓抬起,至120140 左右时,以另一手握住其前臂近腕关节处,同时握上臂一手上移其下。两手协调施力,向上缓慢地拨伸,至阻力位时,以钝力持续进行牵引。(2)肩关节对抗拔伸法: 患者坐位。术立于其患侧。以两手分别握住其腕部和肘部,于肩关节外展位逐渐用力牵拉。同时肩关节对抗拔仲法患者身体向另一侧倾斜,或有助手协助固定其身体上半部,与牵拉之力相对抗。 (3)肩关节手牵足蹬拔伸法: 患者仰卧位。患肩侧位于床边。术者置方凳坐于其身侧。以临近患者一侧下肢的足跟置于其腋下,双手握住其腕部或前臂部,徐徐向外下方拔伸。手足协调用力,使其患侧肩关节在外展位20左右得到持续牵引,并同时用足跟顶住腋窝与之对抗,持续一定时间后,再逐渐使患肩内收、内旋。 3腕关节拔伸法: 患者坐位,术者立于其体侧。一手握住其前臂下端,另一手握住其手掌部。双手同时相反方向用力,缓慢地进行。腕关节拔伸法还可以双手握住患者的掌指部,嘱其身体向另一侧倾斜或以助手固定其身体上部,进行持续拔伸牵引。 4指间关节拔伸法: 以一手握住患者腕部,另一手捏住患指末节,两手同时施力,做相反方向拔伸。 5腰部拔伸法: 患者俯卧,双手用力抓住床头。术者立于其足端,以两手分别握住其两踝部。向下逐渐用力牵引。在牵引过程中,身体上半部应顺势后仰,以加强牵拉拔伸的力量。6骶髂关节拔伸法: 患者仰卧位,患侧膝关节略屈,会阴部垫一软枕。术者立于其足端。以一手扶按其膝部,另一手臂穿过其胭后,握住扶膝一手的前臂下段,并用腋部夹住其小腿下段,再以一足跟部抵住其会阴部软枕处。然后手足协同用力,将其下肢向下方逐渐拔伸,身体亦同时随之后仰,以增强拔伸力之力。 7踝关节拔伸法: 患者仰卧位。术者以一手握住其患肢侧的小腿下段,另一手握住其足掌前部。两手协同施力,向相反方向牵拉拔伸。在牵拉反伸过程中,可配合进行踝关节的屈伸活动。【动作要领】1拔伸动作要稳而缓,用力要均匀而持续。2在拔伸的开始阶段,用力要由小到大,逐渐增加拔伸到一定程度后,则需要一个稳定的持续牵引力。3要掌握好拔伸操作术式,根据病情轻重缓急的不同和施术部位的不同,控制好拔伸的力量和方向。 【注意事项】1不可用突发性的暴力进行拔伸,以免造成牵拉损伤。2要注意拔伸的角度和方向。3在关节复位时不可在疼痛、痉挛较重的情况下拔伸,以免手法失败和增加病人痛苦。【适用部位】 全身各关节部。 【作用】 拔伸法于骨科临床主要用于骨折和关节脱位,而推拿临床则常用于软伤性疾患和关节脱位。颈椎病,宜用颈椎拔伸法。操作时注意不可使患者的头部后仰及按压颈部两侧动脉窦。肩关节周围炎,可用肩关节上举拔伸法、肩关节对抗拔伸法。肩关节脱位,可用肩关节手牵足蹬拔伸法。腕关节扭伤、腕骨错位等可用腕关节拔伸法。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后关节紊乱、急性腰扭伤等症,可用腰部拔伸法。骶髂关节半脱位,宜用骶髂关节拔伸法。踝关节扭伤,宜用踝关节拔伸法。拔伸法具有分解粘连,整复错位,舒筋通络和滑利关节的作用,常与扳法、拿法、滚法、按揉法等于各关节部配合应用。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