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3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5页 / 共33页
第6页 / 共33页
第7页 / 共33页
第8页 / 共33页
第9页 / 共33页
第1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教版高三化学教案案例沪教版高三化学教案案例沪教版高三化学教案沪教版高三化学教案 20212021 案例案例 1 1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高中化学新课程准指出,高中化学新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的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知识结构: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乙酸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本节共 1 课时完成,按教材的编排体系,包含乙酸概述、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乙酸的性质研究、乙酸的用途和乙酸的制法。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整体上看,乙酸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知识内涵和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乙酸既是醇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油脂)类化合物的基础。故本节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3.教学重点:根据教学大纲和以上的教材分析,乙酸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特别是酯化反应的特点和过程分析即对酯化反应演示实验的观察和有关问题及数据分析、推理又是性质教学中的重点。4.教材的处理:为了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逻辑性,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充分说明物质的性质决定于物质的结构,对教材的内容在教学程序上进行了调整:(1)将乙酸的结构特点放在乙酸的性质之后去认识。当学生对乙酸的性质有了感性认识后,再提出为什么乙酸会有这些性质呢?必然使学生联想到它的结构有何特点呢?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观点的认识,又能反映出化学思维的主要特点:由具体到抽象,由宏观到微观。(2)为了突出酯化反应的过程分析和加深对酯化反应的条件理解,将课本 P.75 的演示实验做了适当的改进(详见教学过程设计),增强了学生对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的分析推断能力,达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效果。5.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初步掌握酯化反应。(2)能力培养通过实验设计、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和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3)方法训练介绍同位素原子示踪法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通过酯化反应过程的分析、推理、研究、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的自然科学思维方法。三、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个过程,其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为了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手,。其基本过程如下:反馈矫正评价以上过程可概括为:情景激学,实验促学,构建导学,迁移博学。四、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1.学情分析:从知识结构上看,学生已经学完烃的基础知识和乙醇等内容,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特别是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了一定的认识,能掌握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渴望自己独立完成实验。有较强的求知欲,师生间彼此了解,有很好的沟通交流基础。2.学法指导: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在教学中:(1)通过指导学生设计多种能证明乙酸酸性和酸性强弱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掌握如何通过化学实验设计和实施化学实验达到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通过对酯化反应演示实验的改进,突出了酯化反应过程、条件和实验装置特点的分析推理和研究,使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创设的演示实验氛围,潜移默化地受到自然科学方法论思想的熏陶。自然科学的研究过程是以自然现象、科学实验为基础,用提出问题探索分析解决问题迁移发展(再提出问题)的方法展开探索的过程。教会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五、教学手段教学中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设计实验、实物感知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共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沪教版高三化学教案沪教版高三化学教案 20212021 案例案例 2 2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钠的化合物属元素化合物知识,是本章的重点。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和巩固上一节的知识,并为下一节碱金属的学习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钠的化合物中,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故学好本节内容还有着重要的实际指导应用意义。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具体学情,本节课共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过氧化钠的性质;第二课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鉴别方法。以下我所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过氧化钠的性质并能够熟练的运用。通过对过氧化钠用途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Na2O2 与 H2O、CO2 的反应作为引领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手段。通过教学设计,授以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对比法、实验探究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在较自由的互动式、探究式的学习氛围中,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过程培养学生形成勇于探究、善于质疑的精神以及科学求真的价值观。3.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过氧化钠的性质(2)教学难点: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二、说学情1.知识储备: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学过燃烧的三要素,通过上节对金属钠的学习,学生也普遍具有了研究的热情。2.学生特点:高一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均有限,虽对探究性实验感兴趣,但却不一定能够积极地主动地去观察、思考和探索本质。故:本节课中,我将多设疑、多激疑引导,让学生都能动起手来,把实验作为探究未知领域的手段。三、说教法我的理念:建构主义理论铺开课堂,由旧知引入新知,认知冲突或疑惑激发兴趣。1.本节采用:“互动式”、“启发探讨式”的实验引导分析的方法。2.实验方面: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演示、学生两人分组实验。3.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案导学。宗旨:将课堂还给学生。四、说学法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现象提出猜想分析本质验证假设得出结论。2.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探究、对比讨论的方法。3.引导学生学会由 Na2O2 的性质,分析用途。五、说教学过程一共分为四个阶段,引入探究阶段、总结归纳阶段、练习强化阶段及课后巩固阶段。【引入阶段】创设情境引入:首先展示古今取火之文明,引生入境。依据情景设疑:“为什么能够着火?”唤醒学生旧知识中关于燃烧三要素的认识,并以此展开后续教学。情景化设疑:如果我们有了燃烧三要素之一:可燃物棉花,又该怎样去生火呢?学生发展思维。从而引出吹气是否能够生火?对比实验验证猜想:未经处理的棉花,怎么吹,都不着火,加点固体物质,再吹,通过现象“生火”,从而引出吹气能让棉花着火的神奇物质:过氧化钠及其物理性质。【探究阶段】新疑问:有了过氧化钠,吹气是否就能够生火呢?引导分析:如何符合燃烧的三要素。设计意图:通过对着火点的分析,引出必定为人呼出的气体与 Na2O2 作用生火。新疑问:人呼出的气体有 CO2、H2O、O2、N2,到底是谁的作用呢?学生讨论引出:空气中也有大量的 N2、O2,如果把包裹有 Na2O2 的棉花露置在空气中,不能生火,从而引出生火的原因应是 CO2、H2O 与 Na2O2 作用生火。过渡:但是,CO2、H2O 不是常见的灭火材料吗?又如何去生火呢?实验验证解决悬疑 1:探究 CO2 与 Na2O2 作用是否能够生火。学生演示实验一:向集满 CO2 的集气瓶中投入包裹有 Na2O2 的棉花。结论:CO2 与 Na2O2 作用能够生火,符合燃烧的三要素。引导分析:如何符合燃烧的三要素。设计意图:通过三要素 O2 的分析,推出 Na2O2 与 CO2 反应的产物有 O2,继而分析得出产物 Na2CO3;通过对着火点的分析,推出这个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过渡:CO2 能够生火,水不是能灭火吗?它在中间又起到怎样的作用呢?从而引入到对水的探讨。实验验证解决悬疑 2:探究 H2O 与 Na2O2 作用是否能够生火。学生演示实验二:滴水生火结论:H2O 与 Na2O2 作用能够生火,符合燃烧的三要素。引导分析:如何符合燃烧的三要素。设计意图:通过对燃烧三要素 O2 的分析,推出 Na2O2 与 H2O 反应的可能产物有 O2,继而分析得可能产物 NaOH;通过对着火点的分析,推出这个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过渡:是否真是这样呢?学生分组实验:探究 Na2O2 与 H2O 的反应学生根据现有仪器设计实验方案,师生互动讨论出方案后,进行实验探究验证猜想。同时,以实验报告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由观察到的现象去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能够将实验与理论相结合。本节课中,我是一步一个台阶的由旧知:燃烧的三要素、CO2、H2O 能灭火引出新知 Na2O2 与 H2O、CO2 的反应,从而达到攻克难点。【总结归纳】学生自主总结完成对 Na2O2 知识的整理。以一首小诗来完成对 Na2O2 知识的高度概括,并激发学生研究化学的兴趣。小诗过氧化钠色淡黄,与水反应可生氧;强氧化性能漂白,酚酞先红后退场;二氧化碳也反应,密封保存记心上;防毒面具里供氧,航天潜水受赞扬!【练习强化】设置了不同难度的习题,以基础的实验现象,提升至双线桥法表示电子的转移。1.向滴有酚酞的水中加入少量的过氧化钠粉末,振荡,可观察到的现象为()A.溶液仍为无色B.溶液最终为红色C.有气泡产生,溶液最终为红色D.有气泡产生,溶液先变红色最终为无色2.用双线桥法表示 Na2O2 与 CO2 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求出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原子个数之比。【课后巩固】1.查阅资料完成科普小论文:我的 Na2O2 更精彩2.设置课后习题巩固知识。课本:P31 页一、填空题:1 二、选择题:1.2设计意图:学生已经见证过神奇的吹气能让棉花着火,必然对 Na2O2 有着浓厚的兴趣,顺势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完成科普小论文,比拼“谁的 Na2O2 更精彩”。在这里,将学习由课堂延伸到了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生产与生活。六、说板书设计沪教版高三化学教案沪教版高三化学教案 20212021 案例案例 3 31、宏观层面不同知识模块间的相互关系及表现(学科内综合)要求:期末考试前以上各方面基础知识必须落实。(2)同一知识模块内各知识点的相互关系如各物理量之间的相互转换,有机化学“醇醛酸酯一条线,有机辐射一大片”等。建议:首先,阅读课本各章小结,了解本章及相关章节知识点间联系。其次,在白纸上自行回忆及书写知识脉络图,尤其是各无机元素化合物间、重要有机物间转化关系必须熟练书写。PS:这个工作,没有任何其他人及书籍可以代替自己亲自动手完成!2、微观层面(1)落实基础知识,收获新的一年基本概念物质的组成、分类:(混合物、纯净物、化合物、单质、酸、碱、盐、氧化物、同素异形体)应用概念辨析和判断、应用类比的方法和观察法完成概念的应用如:分散系:悬浊液、乳浊液、胶体(性质、鉴别、分离、应用、制备)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判断、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应用-利用信息书写未知离子反应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电子转移数目、氧化剂、还原剂、能力的判断)应用-利用信息书写未知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物质的量:(NA、n、C、v、P、N、M、m、VB、D)概念应用、单位、计算或换算、判断。应用:灵活应用公式和方法计算推断化学能与热能:(燃烧热、反应热、焓、焓变、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盖斯定律、焓变的判断和计算、放热、吸热与能量的关系、化学键与热量的关系)实际应用基础理论平衡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定义、平衡的标志、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和书写、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反应速率的计算与推断、速率与方程式之间的关系、速率平衡图像、速率快慢的影响因素 T、P、C、催化剂、接触面积等因素的影响)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判断电离平衡:(强弱电解质判断、电离式书写、实验证明强弱的方法、导电性与溶液浓度的关系、促进和抑制电离的方法和措施、以水、醋酸、氨水为例、平衡移动的因素、溶液的酸碱性判断、PH 的测定、水的离子积与影响因素、强弱电解质与浓稀溶液导电性的关系)实际判断和应用水解平衡:(盐水解的规律、水解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水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判断、三个守恒的关系推断和应用、溶液酸碱性、溶液浓度、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判断、水解的应用)实际应用。难溶物的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大小的影响因素、溶解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沉淀转化的方法、沉淀溶解的方法、KSP 与溶解度的关系)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族、周期的书写、判断、结构性质递变规律(半径、化合价、单质、化合物、反应激烈程度、熔沸点、颜色、得失电子)、代表物质通式、特殊性质)实际判断、应用确定元素或位置,应用规律解决实际的问题。原子结构(元素、核素、同位素、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中子、核外电子、原子、分子、离子、电子、质量数、以上书写方式、原子结构图、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化学键(化学键概念的应用、共价键、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的判断、电子式的书写键的断裂与生成和能量的变化关系)化学能与电能(学会区分判断两极;电解池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电极名称判断和电极反应式;根据电极的变化判断金属的活泼性;根据电解时电极的变化判断电极材料或电解质种类;新型电池的电极反应及应用;电解产物的判断和计算)应用、判断、书写化学用语原子结构图、元素符号、结构式、电子式、分子式、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电解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离式(强、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尤其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和氢氧化铝两式电离)电池(两极反应式、燃料电池式)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PS:必须做到正确书写(客观事实、符号正确、微粒守恒、条件完整等)元素化合物(金属、非金属)碱金属(物理、化学性质;从原子结构分析相似和递变;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转化、关系,从氧化还原角度了解过氧化钠)几种重要的金属(铁、铜、铝、镁;活泼性;冶炼方法、合金应用、合金的应用和性质与原来金属的比较)金属化合物的性质、检验(铝、氧化铝、氢氧化铝的特殊性质;铁、二价铁、三价铁的相互转化、氧化性和还原性)应用、制备、检验非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碳、硅的性质。它们的化合物的性质、碳族在周期表的位置;一氧化碳的污染;硅酸盐工业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殊性;一般反应需要高温的条件)海水氯、溴、碘卤族元素(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对环境的污染;卤族的相似和递变性、工业提取溴、碘的方法;海水淡化的方法、海水综合利用-氯碱工业、制金属镁)硫的氧化物、硫酸及其氧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过氧化氢的性质催化剂对它的反应速率的影响;二氧化硫的污染、三氧化硫的状态;它们之间的转化、硫酸的性质应用、硫酸盐的性质)氮、氮的氧化物、硝酸、铵盐、氮族(氮的稳定性和性质、氨气、铵盐的性质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原理和方法、检验;硝酸的性质和应用;氮的氧化物和含磷洗涤剂对环境的污染;氮族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有机化学(烃、烃的衍生物等)有机化合物的碳成键的特征典型有机物(甲烷、乙烯、乙炔、苯)主要的化学性质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在化工生产的作用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官能团等基本概念辨别重要有机物(乙醇、乙酸、乙醛、乙酸乙酯、卤代烃、酚)的组成、性质和应用羟基、羧基、醛基、酯基的性质检验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方法红外光谱、质谱图法、核磁共振氢谱、根据结构特点推断有机化合物、根据性质确定有机物、根据官能团决定有机物性质有机化合物的共平面、共线问题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基本营养物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糖类-淀粉、油脂;蛋白质-氨基酸)以及其它:纤维素、酶、酸性与碱性食物高分子合成有机反应:取代、缩聚、加成、加聚、消去氧化、还原(裂解、裂化)PS:主要结构简式的书写形式(体现结构、易于识别),缩聚产物的书写形式(以现行教材为主,写出链端。部分参考书给的范例及答案沿用老课改写法,没有写出链端!)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计算(根据相对密度或者标下密度、根据水、二氧化碳、根据商余法)根据仪器的测定(红外光谱、质谱法、核磁共振氢谱)根据性质确定、根据框图信息确定实验基础(常见的仪器使用、物质的制备)乙酸乙酯、甲烷的取代、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乙醇的检验、乙醛的检验、乙酸的检验、淀粉的性质、淀粉溶液与食盐的分离、肥皂的制取-建议:无机实验根据教材必修 1 相关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梳理,兼顾必修 2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相关实验。(2)深入思考问题,积聚综合实力能深刻理解基本概念及原理的定义,能有条理地复述重点知识的形成过程,能结合所学准确阐述其本质,能清楚地分辨和比较相似或相关知识点,能发散联想类比相似甚至不同模块的知识点,等等。如: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的“拆”与“不拆”的含义及本质是什么?如:由金属活动性顺序推知简单金属阳离子氧化性顺序,即得失电子为对立统一的过程,而物质得失质子(H+)也是对立统一的过程,这又对应于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如: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使氯水褪色?原理分别是什么?(可以结合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反应原理思考)建议:充分利用好复习的笔记和测试题,对记不清、不会、不理解的地方再次思考和询问,筛查出知识遗漏点及盲点的同时,更要深入地认识概念原理的本质。理解不透彻、认识有偏差,不但一轮复习的效果达不到,而且还将影响到二轮综合问题的解决,以及考前心理。3、学科思想方法层面连续两年的高考说明中对化学学科思想方法的要求:“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物质结构决定性质化学与社会和谐发展;分类与比较;假说、模型与实验;以及定性与定量、宏观和微观、量变与质变、一般与特殊、分与合等相结合”的哲学方法始终贯穿与中学化学知识建立和应用的过程中,因此对对化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必须与化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如:中学化学所介绍的浓盐酸、浓硝酸“易挥发”,而浓硫酸是“高沸点酸”“难挥发”即难成为气态分子逸出液面。试问:物质变化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浓硫酸常温下难挥发,是否说明其永远不可能产生酸雾?“发烟硫酸”又是怎么回事?2011 年北京高考化学实验题中的白色酸雾可能是什么?(浓硫酸沸点约330,挥发一般指液体成分在没有达到沸点的情况下成为气体分子逸出液面。)如:原电池工作原理中“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是否必须“活泼性不同”?电解质的作用是什么,是否必须为“电解质溶液”?高中化学学过的原电池模型有哪些,其原理与装置如何结合以实现能量转化?如:复习物质性质时,以 SO2 为例,先从物质分类入手,分析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其次是氧化还原的角度,S 处于中间价态,SO2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最后,其个性为漂白性。如:有机化学的核心问题是结构问题,结构决定性质,我们在分析物质性质时,着手点为碳骨架(链状、环状)官能团(种类、数量、位置)基团间影响,而在处理有机推断或有机合成问题时,也同样关注的是碳骨架与官能团相关的知识,如骨架的构建、官能团的形成、转化、消除等。如:学习及复习难溶物的溶解平衡时,我们可以“习惯性”甚至“本能”地接受沉淀的生成(包括易溶微溶难溶更难溶)和沉淀的溶解过程,但我们依然无法从逻辑上接受 BaSO4 用饱和 Na2CO3 溶液浸泡可转化为 BaCO3 的事实,即使用 Qc与 Ksp 比较以“半定性”地解释,我们心里“依然很别扭”。量变引起质变的问题,看得见、易感知的,我们用心去接受;而更多看不见、较抽象甚至与“常识”相悖的结论,我们更要用脑、用逻辑思维去对待,这也是人越往高端发展时,产生个体差异的重要方面。(已知:同温度下,Ksp(BaSO4)BaCO3 的溶解度)。4、学科学习能力方面连续两年的高考说明中对化学学科学习能力的要求(节选):“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如:通过所给的数据分析化学过程,其中亦包括猜想和尝试的方法,09 年北京高考化学 28 题(5)就是典型一例既有对铵盐成分的定型判断,又需要结合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甚至结合猜想与比较,以确定最终结果。很多老师和学生在读了多遍题目后依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近年来有机推断都是作为压轴题出现的,也往往伴随着“温馨小提示”陌生信息陌生的化学反应,要求我们学生就是通过平日所学的反应类型的反应机理,猜测、寻找、推理断键位置、官能团的转化,再应用到解题当中。09 年北京高考化学压轴题两次应用了“酯交换”这一信息,让许多学生感到陌生,而且还是“连续两次”应用!这与平日的练习题风格差异较大。再如 2011 年北京高考化学有机推断题,有学生一看到高聚物的聚合度居然为 n/2,心头马上一紧。如: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是分子内与 Br 原子相关的两种变化,在碱性环境下两种反应的趋势乃至行为都是存在的,我们欲使反应更倾向于消去反应,就需要用碱性更强的物质(高中叫做氢氧化钠的醇溶液)来作用之。此例再次说明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且告诉我们: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影响反应的倾向性。建议:在实验及探究能力方面,我们应遵循处理问题由易及难、由浅入深的原则,由单一因素变量控制深入到多因素变量控制,由定性(可观察量)到定量(可计量量),充分但合理地利用好复习资料,不盲目、不冒进。高三复习是个综合性非常强的大工程,以上仅就同学们一轮复习知识相关的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同时也兼顾着与二轮综合复习的衔接,较深入的提出了一些问题,希望有心的同学能够在期末或寒假抽出时间思考,以期有更大的收获。沪教版高三化学教案沪教版高三化学教案 20212021 案例案例 4 4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2、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知道 SO2 的漂白原理。教学重难点二氧化硫与水反应。可逆反应。教学工具多媒体翻页笔白板笔白板刷教学过程投当天的空气质量日报讲请看当天空气质量日报的污染指数及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首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讲今天我们来共同讨论关于硫、氮及其化合物的问题板书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一、二氧化硫(sulphur dioxide)和三氧化硫投影视频硫磺的存在形式和硫单质的物理性质讲解并投影小结存在形式:游离态:火山口附近或地壳的岩石化合态:硫化物和硫酸盐,如硫铁矿 FeS2、黄铜 CuFeS2、石膏(CaSO42H2O)、芒硝(Na2SO410H2O)板书(一)、硫(sulphur)俗称硫磺。1、硫的物理性质:淡_固体,难溶于水,可溶于酒精,易溶于 CS2 ,熔沸点都很低。思考用何种方法除去沾在试管上的硫单质?(用 CS2 洗涤,加热升华法)问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常见化合价为-2,0,+4,+6,你能说出其代表物吗?写出你所知道的硫化物投影问硫单质的处于硫元素的中间价态,那么硫会有哪些化学性质呢?讲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板书2、 硫的化学性质 氧化性:与绝大多数金属反应投影Fe+SFeS Cu+SCu2S (与变价金属生成低价金属)2Na+S=Na2S (研磨并轻微爆炸)Hg+S=HgS (除去有毒的 Hg 的方法)板书与非金属反应:H2+SH2S讲制得的 H2S 是一种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有强还原性。板书 还原性:与氧气发生反应投影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视频实验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化学方程式:S+O2SO2板书 自身氧化还原反应3S+6NaOH=2Na2S+Na2SO3 +3H2O设问在空气质量报告的各项指标中,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指数。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什么?空气中有多种物质,为什么要选择这两种污染物的指数来报告?它们有什么危害?这就是我们这节书所介绍的内容,今天我们首先来共同讨论关于二氧化硫的问题。板书(二) 二氧化硫展示一瓶盛满的二氧化硫集气瓶问 二氧化硫什么颜色?什么状态?有什么气味?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问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性怎样呢?二氧化硫易溶于水。板书1、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比空气重、容易液化、易溶于水的气体。过渡刚了解 SO2 的物理性质,下面重点研究 SO2 的化学性质,看看他到底有什么秘密?板书2、化学性质引导请大家从理论上及已有的知识推测。如前面第一章学习过物质的分类,SO2 属于什么氧化物?分析 SO2 的化合价,结合第二章的氧化还原知识进行思考。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酸;可以跟碱或碱性氧化物直接反应;具有氧化性、还原性,因 S 的化合价为+4 价。引导非常好,那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投影二氧化硫可溶性的视频实验现象: 试管中的水面上升,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红。实验结论: SO2 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显酸性。板书(1) 酸性氧化物-亚硫酐 二氧化硫与水反应 :SO2 + H2O H2SO3 (亚硫酸)讲H2SO3 是一种不稳定的二元弱酸,有强还原性,弱氧化性。引导通过现象,可以得出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呈酸性。但 H2SO3 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硫,对于这样的反应,在同一条件下,能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我们称它为可逆反应。板书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问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与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这二个反应是可逆反应吗?不是,条件不同引导二氧化硫与碱的反应怎么样呢?(为操作方便,是加进亚硫酸。)板书 二氧化硫与碱的反应SO2 + 2 NaOH = Na2SO3 + H2O ;SO2 + NaOH = NaHSO3SO2 + 2 NaOH = Na2SO3 + H2O;Na2SO3 + H2O + SO2 = 2NaHSO3 思考与交流能否与石灰水反应?有什么现象?方程式如何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 SO2,起初会看到沉淀,继续通入,沉淀消失SO2 + Ca(OH)2 = CaSO3+ H2O;SO2 + Ca(OH)2 + H2O =Ca(HSO3 )2SO2 + Ca(OH)2 = CaSO3+ H2O;CaSO3 + H2O + SO2 = Ca(HSO3 )2问能不能用澄清的石灰水来鉴别 SO2 与 CO2 ?不能板书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O2+CaO=CaSO3讲利用这点性质,我们可以解决含硫矿物燃料燃烧排放 SO2 的问题,可以把生成的 SO2 最终转化为石膏,称之为钙基固硫过二氧化硫中的硫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板书 (2) 二氧化硫的氧化性:SO2+2H2S = 3S + 2H2O讲将 SO2 与 H2S 气体混合后可看到混浊讲SO2 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板书 (3) 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与卤素单质反应:SO2 + Br2 + 2 H2O = H2SO4 + 2HBrSO2 + Cl2 + 2 H2O = H2SO4 + 2HCl讲SO2 不仅能与卤素单质发生反应,而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板书 与某些强氧化剂的反应:2KMnO4 + 2H2O+ 5SO2 = K2SO4 +2MnSO4 + 2H2SO4讲紫色的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或变浅。但这并不是 SO2 的漂白性所起的作用,是它们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漂白是对于有机色质来说,卤水与酸性 KMnO4不是有机色质。过SO2 除了可以被溴水、酸性 KMnO4 溶液氧化外,还可被 HNO3、氯气、氧气等强氧化剂氧化。如工业上生产 H2SO4 就可以用到以下反应。板书 SO2 的催化氧化2SO2+O2 2SO3讲SO3 是无色固体,熔沸点都很低。与水反应生成硫酸,是硫酸的酸酐,典型的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和强氧化性。投影实验视频:SO2 的漂白性。实验现象:品红溶液褪色,再加热,颜色又复原。(品红溶液是一种有机红色染料)讲SO2 有漂白作用,但漂白后的新物质不稳定,易恢复。板书(4) 漂白性投影SO2 能跟某些有色物质化合而生成不稳定的物质,该物质易分解恢复为原有色物质讲在这里大家需要注意的是 SO2 的漂白性与氯气和活性炭不同,SO2 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投影小结常见漂白剂及其原理比较过我们研究物质的性质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应用它,SO2 的这些性质决定有哪些用途呢?请大家总结并回答。讲SO2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用处,工业上常用二氧化硫来漂白纸浆、毛、丝、草帽辫等,此外,二氧化硫还用于杀菌消毒。但它的危害性也非同小可,二氧化硫和某些含硫化合物的漂白作用也被一些不法厂商非法用来加工食品,以使食品增白等。食用这类食品,对人的肝、肾脏等有严重损害,并有致癌作用。板书(5) 用途:制 H2SO4 ;作漂白剂;杀菌,消毒问关于酸性氧化物,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 CO2,那么 SO2 与 CO2 有哪些异同呢?投影小结相同点:都是无色气体且密度大于空气;均为非电解质;都是酸性氧化物不同点:SO2 有刺激性气味,有毒;SO2 能使品红退色思考与交流如何鉴别 SO2 和 CO2 呢?鉴别 SO2 用品红溶液,看是否褪色,鉴别 CO2 用澄清石灰水,看是否有沉淀生成但需要注意的是,当 SO2 中混有 CO2,不影响对 SO2 的鉴别但当 CO2 中混有 SO2 时,则需要除去 SO2思考与交流如何除去 CO2 中的 SO2 呢?可通过足量溴水(氯水)或酸性 KMnO4 溶液或饱和 NaHCO3 溶液(目的是吸收SO2 ),再通过品红(目的是验证 SO2 是否被除尽)过根据 SO2 的性质以及以前学习过的气体制备知识,设计一下 SO2 在实验室取的装置。板书 (6) SO2 的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Na2SO3 + H2SO4= Na2SO4 +SO2+H2O 制备装置: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备气体的装置3 净化干燥装置:盛放浓硫酸的洗气瓶4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 NaHSO3 溶液5 检验: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6 尾气处理:用 NaOH 溶液和倒扣漏斗装置防倒吸过虽然 SO2 在实际中有一定的应用,但因 SO2 是有毒气体,是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当空气中含大量 SO2,对环境危害极大,请大家观看有关视频。板书(7) SO2 的污染讲SO2 的主要危害是直接危害人体健康而且是酸雨的主要成分板书酸雨:空气中 SOX 和 NOX 随雨水下降成为酸雨,pHBr2 I2S离子还原性:Cl小结事实证明,H2S 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可被 O2、卤素单质、SO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强氧化剂氧化。讲H2S 除了有强还原性外,还有不稳定性,即在较高温度时易分解为 H2 和S,其稳定性弱于 S 的同族元素 O 所形成的氢化物 H2O板书(3) 不稳定性:H2S H2+S过H2S 气体溶于水时,可得氢硫酸,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讨论它的性质。板书 (4) H2S 气体的水溶液-氢硫酸讲氢硫酸是一种易挥发的二元弱酸,其酸性比碳酸还要弱,具有酸的通性。思考与交流现有氢硫酸(H2S)、亚硫酸(H2SO3)、亚硫酸钠(Na2SO3)三瓶溶液,它们在空气中易变质。(1) 分析变质的原因均有强还原性,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2H2S+O2=2S+2H2O 2H2SO3+ O2=2H2SO42Na2SO3 +O2=2Na2SO4(2) 设计实验证明是否发生变质H2S :观察是否有浑浊H2SO3:加 BaCl2 溶液,是否有白色沉淀Na2SO3:先加盐酸酸化,再加入 BaCl2 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3) 设计实验证明溶液已完全发生变质H2S :加入硫酸铜溶液,看是否有黑色沉淀H2SO3:加入品红溶液,看是否褪色Na2SO3 :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看溶液是否褪色总结本节从硫单质的性质讲起,从 S 的-2、0、+4、+6 价的价态对它的氢化物、氧化物及其对应的水化物和盐的氧化还原性进行了分析,重点学习了 SO2 的性质,使我们对酸雨的形成与防治有了一定的认识。自我评价1.在 BaCl2 溶液中通入 SO2 气体,溶液仍澄清。若将 BaCl2 溶液分别盛在两支试管,一支加 HNO3 ,另一支加 NaOH 溶液,再通入 SO2 气体,结果两支试管均有白色沉淀。由此,下列结论合理的是()A.BaCl2 有_ B.两试管沉淀均是 BaSO3C.SO2 有还原性,酸性 D.升高 PH,使 SO2 水溶液中 SO32 浓度增大2.下列实验能证明某无色气体为 SO2 的是()A.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C.能使品红试液褪色,加热后又显红色D.能使溴水褪色,再滴加酸化的 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3.用 1L1.0mol/L 的 NaOH 溶液吸收 0.8molSO2, 所得溶液中 SO32 ,HSO3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约为()A.2:1B.1:3 C.3:2D.2:34.检验 SO2 气体中是否混有 CO2 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A.通过品红溶液 B.通过澄清石灰水C.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D.先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5.能证明 SO2 具有漂白性的是()A.SO2 气体通入紫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发现溶液紫色褪去B.SO2 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C.显红色的酚酞通入 SO2 后,红色褪去 D.SO2 气体通入溴水中,橙色褪去课后小结见教学过程。课后习题1.有关亚硫酸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亚硫酸是 SO2 的水溶液,显酸性B.亚硫酸不稳定,容易分解为水和 SO2C.亚硫酸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D.亚硫酸对人体有害,所以用 SO2 漂白过的食品不能食用2.某冶炼厂利用炼铜产生的 SO2 生产硫酸,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其原理是( )A.利用了 SO2 的水溶性,将 SO2 直接通入水中B.利用了 SO2 的氧化性,将 SO2 直接通入水中C.利用了 SO2 的氧化性,使其与 O2 反应而转化为 SO3,再与水反应D.利用了 SO2 的还原性,使其与 O2 反应而转化为 SO3,再与水反应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一定是 CO2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无色气体一定是 SO2C.某酸性溶液经分析其中含有大量的 S2-,SO3(2-)D.用 NaHSO3,Na2SO3 与浓硫酸反应都可产生 SO24. .某氮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若测得氮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则该氮的氧化物是( )A、 N2O B、NO C、NO2 D、N2O55. A、B 是两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试根据下列实验事实填空。(1)写出 AF 各物质的化学式:A_,B_,C_,D_,E_,F_。(2)写出 A、B 跟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6. 有 A、B、C、D 四种化合物,分别由 K+、Ba2+、SO42-、CO32-、SO32-、OH-中的两种组成。它们具有下列性质: A 不溶于水和盐酸 B 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并放出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的水溶液呈碱性,与 H2SO4 反应生成 AD 可溶于水,与 H2SO4 作用时放出的气体 E 可使溴水褪色。试回答以下问题(1)推断 AE 的化学式:A. ;B. ;C. ;D. ;E. 。(2)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 与盐酸反应 ;C 与硫酸反应 ;D 与硫酸反应 ;E 与溴水反应 。7. 下图是实验室制 SO2 并验证某些性质的装置图,试回答:(1)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 。(2)中实验现象为_,证明 SO2 是_ 气体。(3)中现象是_,证明 SO2 有_。(4)中现象是_,证明 SO2 有_性。(5)中现象是_,证明 SO2 有_性。(6)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板书见教学过程。沪教版高三化学教案沪教版高三化学教案 20212021 案例案例 5 5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实验探究的快乐。2、了解 SO2 的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会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的技能。3、培养实验设计、观察、分析能力,训练知识应用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SO2 的化学性质、可逆反应难点:SO2 的化学性质、可逆反应教学工具实验仪器、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多媒体播放当天的空气质量日报)师:请看当天空气质量日报的污染指数及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生:首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师:今天我们共同讨论关于二氧化硫的问题。板书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实物展示粉末状硫及块状硫。师:我们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的硫有何物理、化学性质呢?生:(学生讨论,用多媒体小结)物理性质:_固体,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 CS2,易升华等。与铁生成硫化亚铁、与铜生成硫化亚铜,也可以和活泼的金属反应;硫在空气中或氧气中可以燃烧生成 SO2,可以与非金属反应。1、SO2 的物理性质2、演示 1 课前收集好的一试管二氧化硫,观察颜色,闻气味,与空气密度比较。3、 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师:我们可以通过怎样的实验证明 SO2 的溶解性呢?(学生思考探索,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可行性,然后由一名同学上台演示实验)演示2 将一集满 SO2 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晃动、观察。师: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呢?(学生讨论实验,交流讨论结果)多媒体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状态:气体 颜色:无色 气味:有刺激性沸点:-10 毒性:有毒 密度:比空气大溶解度: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 体积水大约能溶解 40 体积的 SO2。演示 3把刚才实验的试管用橡皮塞塞上后,取出水面,再用 pH 试纸测酸碱性(或者直接加入紫色的石蕊试液)。生:观察溶液的颜色改变,思考讨论可能的原因。师:经测量 pHH2CO3 酸性,所以 SO2 与 NaHCO3 溶液反应能放出 CO2,而 CO2 却无法与NaHSO3 反应;再如由于 SO2 的还原性,在通过 KMnO4 酸性溶液时会发生反应: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而 CO2 却不具备这种还原性。师:总结得很好。若对本题选项稍加分析,A 项验的是 SO2 而不是 CO2;B 项中不管是否混有 CO2,均有白色沉淀生成;C 项中不管是否混有 CO2,均无白色沉淀生成;唯有 D 项在通过 KMnO4 酸性溶液时混合气体中仅 SO2 被吸收,再通过澄清石灰水若有白色沉淀,说明混有 CO2,若无白色沉淀,说明不混有 CO2。综上述分析,正确选项是 D。点评:气体的检验是中学化学气体制备实验中的重要内容。检验时一定要排除相关气体的干扰,排除时不能引进被检气体,否则结论不正确。本节课要求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三氧化硫的性质;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重点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要注意前后的知识联系和通过实验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通过国内外环境污染的惨痛教训,树立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观念,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课后小结本节课要求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三氧化硫的性质;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重点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要注意前后的知识联系和通过实验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通过国内外环境污染的惨痛教训,树立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观念,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板书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一、二氧化硫1.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2.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1)酸性氧化物(2)二氧化硫漂白性:(3)氧化性:SO2+2H2S=3S+2H2O(4)SO2 具较强的还原性3.三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