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9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5页 / 共39页
第6页 / 共39页
第7页 / 共39页
第8页 / 共39页
第9页 / 共39页
第1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成才之路成才之路 语文语文路漫漫其修远兮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人教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二单元第二单元赏析示例春江花月夜赏析示例春江花月夜高高 考考 导导 航航1学学 习习 目目 标标2课课 前前 预预 习习3课课 堂堂 互互 动动4随随 堂堂 练练 习习5课后强化作业课后强化作业6高高 考考 导导 航航(2014年高考全国卷大纲)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_(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_【解析】(1)本题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莓苔”“履痕”“白云”“闲门”“松色”等意象,营造出隐居环境幽静的特点。(2)从炼字的角度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用一“过”字着意表达雨霁云收之后翠绿生新的松色。“过”字把阵雨带来的清新宜人的气息、物色,轻松自然地托显出来。“随”字写山道纡绕,峰回路转,随山探源。其间林壑深秀,水声潺潺,都由这个“随”字导出,令人有“曲径探幽”的想象。【答案】(1)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2)“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景色显现了出来。“随”字形象地表现了山道峰回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探幽的遐想。【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诗歌鉴赏要做到四看:一看题目,把握主题;二看作者,知晓风格;三看内容,明了情感;四看注释,把握背景。具体答题时可遵循三个步骤:一是诗歌问什么答什么,二是要结合诗句分析这样回答的原因,三是答出情感或艺术效果。学学 习习 目目 标标1熟读背诵这首诗,品味诗的语言美;2探讨由对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引发出的对宇宙、人生哲理的思考。3分析本诗情、景、理水乳交融的艺术手法。课课 前前 预预 习习3走近作者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京都。唐玄宗开元初年又和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称“吴中四士”。张若虚的诗歌具有意境美,在意境的创造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春江花月夜别具特色,历来为人们所称颂。一篇春江花月夜,就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的大家地位。今人闻一多更称此篇为“诗中的诗,顶峰的顶峰”。张若虚在诗歌意境创造上取得了进展,如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形象,诗情与画意相结合,浓烈的情思氛围,空明纯美的诗境,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为盛唐诗歌作了艺术上的充分准备。4了解背景此时,作者也许是宦游在外,也许是羁留异乡,在一个月朗风清、春暖花开的夜晚,作者漫步江边,当他仰望一轮挂在天边的皎月,沐浴着湿润的江风,面对滚滚流去的江水,嗅着淡淡的花香,这些景色让作者沉醉了,于是他心中感慨万千,诗兴大发,临江赋诗,从月升写到月落,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来抒发孤舟游子的相思之情和明月楼中思妇的相思之苦,同时探索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课课 堂堂 互互 动动(一)自主思悟1“春江潮水连海平汀上白沙看不见”这几句诗中,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_答: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折折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2“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面对这样一个纯净的世界,诗人想到了什么?_答:一般的写景抒情诗,往往是抒发一己之情。而在春江花月夜里,诗人已超越了个人的情感世界,进而去探寻深刻的人生哲理,甚至是整个宇宙的奥秘!诗人想到的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六句遥接远古、现在与未来,展示了对人生的思考。3“江畔何人初见月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几句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内心?_答:诗人伫立江畔,仰望江月,思绪万千,不禁对月发问,表现了人们对宇宙人生的思索,显示出一种人性美。诗人虽未能得到准确的答案,但能乐观地看待短暂的人生,“人生代代无穷已”,无须消极绝望。4如何理解“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为什么要选择“月”这个意象来抒写相思之情?_答:“谁家”“何处”系泛指,包括天下所有有家不能归的游子与空栖玉楼的思妇。这里逐步接近主题,引出主题,诗人驰骋想象,将我们引入一个情思更为浓郁的诗境。既然月是团圆的象征、爱情的象征,那么在“春、江、花、月、夜”中,“月”成为思妇与游子相思的媒介和纽带就最自然和恰当了。(二)深入探究1本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主要描绘了哪种景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从初月、高月一直写到斜月、落月。在离人眼中,初月是明媚的,高月是皎洁的,楼上月是依恋的,镜中月是撩人的,石上月是凄清的,斜月是迷离的,落月是缠绵的。它“代代无穷已”“年年望相似”。这是一个永恒的无法解开的人生之谜。“月”是诗中情景兼容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有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高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人生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2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引发对宇宙人生的思索。请简要分析此诗的哲理意味。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世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对宇宙人生的思索,古往今来的人从来未曾间断过,有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露”;阮籍咏怀“人生如尘露,天道邈悠悠”;苏轼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随随 堂堂 练练 习习5下列诗句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B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C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D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答案】A(A项使用了比喻,B、C、D三项均为对偶)6下面对春江花月夜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语言的声韵之美,对春江花月夜诗情也同样起到了较好的烘托作用。B全诗三十六句,四句一转韵,韵脚平仄交错,音节和谐,每韵都构成了一幅富有鲜明的感情色彩的形象画面。C. 有些句子用了律诗的平仄,再加上不少对偶句、排比句、顶针句的运用,使诗歌错落有致。其中对春江明月,诗人能把诗歌声韵节奏的外在韵律与诗人感情的内在韵律有机融合,以声韵来透露思妇情绪变化的升级,显示出自然美景无人共赏、青春虚度的凄楚,使思妇的离愁与景自然和谐,表现出巧夺天工的艺术功力。D这首诗语调流畅明快,舒缓有致,时而昂扬时而凄婉,因此给人总的印象却是凄婉而不颓废,缠绵而不消沉。【答案】D(没有“昂扬”)7下面对诗歌春江花月夜的内容和写法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春江花月夜中诗人将“春江”“花”“月夜”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意象完美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无限优美的场景。B春江花月夜的语言清丽纯净,虽然是宫体诗题材,却没有丝毫的敷衍做作。C本诗采用格律诗要求,单句字数和韵律固定不变,但句数有突破,写景抒情极力铺陈。D全诗融入了情人离别的思念,对时间久远、空间无限、个体渺小的无奈,悠悠情思,绵绵不尽。【答案】C(“韵律固定不变”错,诗中多次变换韵脚)8春江花月夜中贯穿全诗的中心景物是()A江B月C花D夜【答案】B9“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写的景象是()A月初升时B月高悬时C月西斜时D月落时【答案】A10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当的一项是()A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被闻一多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B张若虚在唐开元初与贺知章、张九龄、包融号称“吴中四士”。C春江花月夜一诗中“青枫浦上不胜愁”一句化用了“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和“送美人兮南浦”两句诗。D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吴声歌的旧题。【答案】B(“张九龄”应为“张旭”)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