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3页
第2页 / 共53页
第3页 / 共53页
第4页 / 共53页
第5页 / 共53页
第6页 / 共53页
第7页 / 共53页
第8页 / 共53页
第9页 / 共53页
第1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养猪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策略1一、我国养猪生产及猪肉消费基本状况1、生猪生产 2001年全国生猪存栏4.57亿头出栏商品猪5.49亿头猪肉产量4184.5万吨猪肉在全国肉类总产量中的比重占到66.1%我国生猪存栏数约占世界总存栏量的51.8%猪肉产量占世界猪肉总量的46.8%。2区域分布: 长江中下游区(川、渝、鄂、湘、赣、苏、浙、皖)的猪肉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3.8; 华北区(冀、鲁、豫)占全国总产量的21.6; 东北区(辽、吉、黑)占全国总产量的6.3;3 东南沿海区(闽、粤、桂、琼)占全国总产量的13.2; 长江中下游区和华北区是全国猪肉的主产区和调出区, 东北区的猪肉已由短缺转为自给有余,已成为养猪新区。45年度 存栏量 (千头)出栏量 (千头)猪肉产量 (千吨)平均胴体重(千克/头)出栏率(%)每头存栏猪年产肉量(千克)89-91年361,621309,70522,85473.88663.22000年437,551556,31443,00377127,1495.42001年4574305493674184576.212399.0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业统计、 中国畜牧业统计我国养猪生产水平的变化 6主要国家养猪生产水平 (2000年)资料来源:FAOSTAT资料、中国畜牧兽医2002年五期7猪年出栏头数 年度 50-90100-499 500-2999 3000-9999 10000-50000 50000以上 合计 猪场数 (个,%) 1999637,434154,65016,8142,36862912811,90778.519.02.10.30.10.0100.02000685,802165,46221,4372,86766913876,25078.318.92.40.30.10.0100.02001703,777193,45022,9562,79874716923,74476.220.92.50.30.10.0100.0规模化生产 美国美国1999年全国年全国50个州猪场数量为个州猪场数量为85760个个8猪年出栏头数地区50-90100-499 500-2999 3000-9999 10000-50000 50000以上 规模化猪场的区域布局(%)京津沪2.56.47.217.225.99.1牧区3.01.82.01.50.70.0农区94.591.890.881.273.590.9其 中:华北16.515.014.49.8.027.3东北20.116.69.57.35.70.0长江中下游43.143.642.835.730.18.2华南9.213.420.926.928.036.4西南5.53.23.21.81.19.1合计100100100100100100规模化生产区域布局 92002年第三季度末我国生猪累计出栏44069.74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3.82%。出栏猪超过1900万头的有:华北三省: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长江中下游五省: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苏省华南二省:广西区、广东省;十个省生猪出栏量占全国出栏总量的十个省生猪出栏量占全国出栏总量的 66.73%10出栏猪按数量排序:湖南省出栏猪4764.09万头;10.81 %四川省出栏猪4651.19万头;10.55 %河南省出栏猪3696.28万头;8.39 %山东省出栏猪3022.93万头;6.86 %河北省出栏猪2865.94万头;6.50 %五个省生猪出栏量占全国出栏总量的。43.11%11 2002年第三季度我国猪肉产量3313.1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33%。本季度猪肉产量超过100万吨的有15个省,分别为东北二省:吉林省、辽宁省;华北三省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长江中下游六省:四川省、湖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江西省、江苏省;华南二省:广西省、广东省;西部二省:云南省、贵州省。12猪肉产量按数量排序及占全国产量比例:四川省342.55万吨;10.34%;湖南省309.67万吨;9.35%;河南省278.22万吨;8.40%;山东省232.66万吨;7.02%;河北省214.60万吨,6.48%;五个省猪肉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1.58%。132、城乡居民肉类消费结构与生产结构的比较 14 中国虽然是产肉大国,但目前产业的整体水平仍然不高,表现为: 肉类加工企业数量太多,技术装备落后,创新的能力和经济实力不强;排名前十位的肉类加工企业市场集中度比较低; 在物流配送、保鲜包装、营销手段等方面,传统落后的方式仍占主导地位,没有形成现代化的经营体系,80%以上的产品通过集贸市场销售15因此,冷链流通、连锁经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营销手段对中国肉类工业进行整合和重组,将是中国加入WTO后肉类行业最感兴趣的问题,肉类工业的发展将极大地促进养殖业的发展,养殖企业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与加工企业组成企业集团,以求共同发展。16当前食物与营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我国优质农产品比重偏低。二是城乡居民营养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城市居民因营养过剩导致的疾病迅速增多,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营养不良现象存在三是食品工业发展难以满足市场要求,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总体水平偏低,食品质量(卫生、加工、花色、风味等)需要提高和改善,食品工业产值不足农业产值的40%,加工食品消费量仅占食品消费量的30%,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较大17 四是食品质量,安全和卫生的隐患影响了食品的消费量,加剧了农产品过剩的局面。 生产过程中不正确地使用化肥,农药兽药所造成的食品原料中农残药残超标个别不法生产场家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违禁药品以及动物病害的增多对食品原料质量的影响不可低估,影响食品质量,导致部分食物有害物质残留超标,严重影响人民健康。18二、养猪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19新世纪养猪生产面临的基本形势 新世纪养猪业的发展必然从单纯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化。改革开放20余年,由于政策及投入等多方面原因,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进展很快,现在已经基本摆脱短缺经济时代的物资匮乏的窘境。 目前我们已经基本上解决了农业数量增长方面的技术问题,今后1015年,我们要力争初步解决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科技问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请在全国农业科技大会上的讲话 目前我国的农业进入了新阶段,农业的数量问题依然存在,产品质量差、农业效益低、农民收入低的问题,资源过度消耗与环境破坏问题,农业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尤为突出,已经成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科技部部长朱丽兰在全国农业科技大会上的讲话20新世纪养猪生产面临的基本问题1、养猪生产者的利益随市场一波三折,无论种猪场或商品猪场,年度的经济利益极难预测,而同时,市场的猪肉及猪肉制品价格却一直比较稳定,实际的问题是生产者与经营者的利益分配不平衡,21这样的局面尽管表面上受到影响的是养猪企业,但却使这个行业的发展及技术进步受到制约(资金积累能力差),产业化发展缓慢,产品质量提高的成本加大,难以创造名牌产品参与市场竞争,使得整个产业的发展滞后 (1998(1998年猪肉出口的国家:丹麦年猪肉出口的国家:丹麦84.1484.14万吨,占全球出口量的万吨,占全球出口量的30.6%30.6%,占本国产量的占本国产量的49.5%;49.5%;荷兰荷兰41.0941.09万吨,占全球出口量的的万吨,占全球出口量的的14.86%,14.86%,占本占本国产量的国产量的24. %;24. %;美国美国35.735.7万吨,占全球出口量的的万吨,占全球出口量的的12.9%,12.9%,而同期我国而同期我国, ,出口仅仅出口仅仅2.992.99万吨万吨, ,不足产量的不足产量的0.1%)0.1%)在全球的出口市场中,分额极其有限,无法刺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22 解决这方面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1)鉴于目前我国及国际猪肉市场的实际需要:我国猪肉产量我国猪肉产量40004000万吨,国内市场需要万吨,国内市场需要37003700万吨,国际市场年度交易不足万吨,国际市场年度交易不足300300万吨,万吨,因此发展外延性养猪企业基本没有生命力,作为养猪生产企业,需要从技术和管理等方面提高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走效益型发展道路;(2)借鉴国内已经有的一些企业实行的繁养加销一体化模式,建立养殖、加工利益共同体的经济模式,谋求共同发展23这种发展模式优点确保产品的原料质量和可追溯,为生产放心食品、品牌食品奠定基础,在满足加工企业要求的同时,养猪业(无论种猪或育肥猪)得到发展,这是紧密连接市场的模式;一体化运作模式有利于加工企业专心致志地研制新产品满足市场要求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市场消费-猪肉制品的非餐桌消费这种运作模式消除了养猪生产的市场和价格的风险,只有这样的一体化公司才可能实现利益的共同分享24这样运作模式实质是明确养猪生产的产品(无论种猪或育肥猪)并非是终端消费产品,在供过于求的市场态势和我国农业劳动力队伍庞大的国情下的明智选择-双赢模式。这样的运作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的生产风险:数量、质量及价格波动25这样运作方式的实施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整合整合现有的养猪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优化现有的生产资源,完全企业化运作;在政府产业政策指导下(包括资金支持),新建(组合)包括养猪企业的食品企业集团;26为了能够使这样的企业集团顺利发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龙头加工企业必须强,强到完全可以主宰公司的顺利运行及对市场的占有及引导 集团公司机制的完全市场化和管理的现代化,实现有效的管理27食物与营养发展的基本原则 坚持食物生产与消费协调发展的原则,适应居民营养改善的需要,建立以农业为基础,以食品工业为龙头的现代食物产业体系; 坚持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开发利用各种食物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28 坚持食物质量与安全卫生管理质量和安全卫生水平; 坚持优化结构与预防疾病相结合的原则,调整优化食物与营养结构,预防营养性疾病,提高全民营养和健康水平;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发扬中华饮食文化的优良传统,全面提高食物发展的科技水平,走有中国特色的食物与营养发展道路。29食物与营养面临新的形势 一是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物多样化,优质化需求明显增加;对食物安全卫生要求不断提高。 二是居民食物消费正处于由小康向更加富裕转型的时期,急需加强对居民食物与营养的指导工作,促进居民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否则,既会造成资源浪费,也可能会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身体素质的提高。30三是世界经济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国际食物与营养产业呈加速发展趋势,必须加快我国食物与营养工作,以跟上世界发展步伐。312、疫病是养猪生产和人类食品 安全的重要威胁 当前这个问题异常严重地摆在我们面前,制约养猪生产(种猪及商品育肥猪)的发展。 发生这种情况的基本原因在于: 集约化养猪生产条件在实际上不适于猪的生存高度的密集化、封闭、强度饲养环境的恶化32 猪只交流更加广泛,猪病只有猪与猪接触,才能传播或在一个地区流行;猪场的种猪交流频繁及频繁多渠道引种,引种猪只的检疫及引种后的隔离观察等环节的疏忽 猪病的多样化是生物界自然选择的结果,今天可能解决一种疾病,明天就可能出现新的疾病,生物的互相制约平衡33尤为严重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养猪生产者面对疾病危害无所措手足,以至于产生对猪病的麻痹,最典型的说法是:那家猪场没有病!由于养猪生产的发展很快,养猪生产的利润水平已经很低,利润空间不大,疾病损失的就是猪场可能得到的利润。猪病的危害典型就是威胁母猪繁殖能力和仔猪的成活,养猪生产失败在起点!34这些疫病主要危害母猪的繁殖性能,造成母猪的流产、产死胎、木乃伊和弱仔猪,哺乳母猪及与断奶后仔猪的死亡,猪场对猪病十分重视,生产没有办法正常进行,经济效益差甚至亏损35问题的难度还在于,有的猪病尽管非常严重地影响生产的发展,但还没有特异性有效的控制方法,一些传统的免疫方法被盲目使用,如猪瘟,此外还有许多猪病,基本无法实现有效控制,在这方面,我们与国外的差距很大很大,尽管这些猪病均来自国外,但国外通过国家兽医制度及企业认真实行兽医生物安全技术,使生产得以正常开展,生产力水平也比较高。如:36解决办法: 首先还是应该从改善饲养环境条件着手,认真执行兽医生物技术,尽量减少引种,而特别是多渠道引种; 必须的引种之后实行有效的隔离;认真执行行之有效的兽医防疫技术; 要记住:猪病是由猪传染的 ! 控制猪病就是控制猪,靠谁也不行37猪病同时危害人类健康,一些猪病是人畜共患:丹毒、口蹄疫、布氏杆菌病、寄生虫等;病猪肉品质量明显下降可能是非眼观的,如患病时间较长的猪比较瘦瀛,肉品质量明显差,用这样的猪肉作为原料加工的食品,质量也很查质量也不稳定)国家实施安全食品计划: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等:核心是:农残及药残,药残来源:猪病、饲料加药,什么药物促生长?促生长的原理是对付病害!当前热点话题:兴奋剂383、现行的规模化养猪生产模式对环境的污染严重,治理环境、发展养猪生产应根据国情借鉴国外经验 报载:现在北京市年畜禽粪尿产生量超过市民粪尿排放量,畜亲粪便包围城市局面已经形成 因为惧怕粪便污染,新加坡已经禁止发展畜牧业,畜产品依赖于进口 出于环境原因,台湾省、香港分别在1987年和1988年颁布法规,限制畜牧业的发展 39 80年代中期我国台湾省也觉察到这一点,开始颁布了包括治理养殖业排污在内的水污染防治事业放流水标准,并限期养殖业解决排污问题,到90年代初期,在台湾省,凡5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全部配备了排污处理设备。 香港也于1988年发布了畜牧业粪便控制规划,并通过政府补贴方式引导限制在市郊区发展养殖业。 新加坡早已禁止在星岛上发展畜牧业,所需肉、蛋、奶基本上依靠进口。 马来西亚一度曾为新加坡提供畜产品,但当当局意识到出口创汇养殖业对本国环境的污染得不偿失时,也放弃了出口猪肉换汇的贸易方式。 40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畜牧业有了很大发展。在世纪之交,全国在人均占有粮食量仅为美国的1/3的精饲料资源背景下,全国人均占有肉、蛋、奶量分别比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增长了4倍、7倍和6倍,不仅使得长期困扰我国城镇居民的“口粮”问题基本上得到了缓解,同时,使得全国人民膳食营养水平也有了明显改善。41 但就在规模化养殖业产出的肉、蛋、奶的比重仅占全国总产量的 17% 、54%和31% 的启动阶段;在许多大中城市的近郊或城乡结合部已经出现了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在人为控制的逆境下以高生产性能和高饲料回报率生产出的畜禽产品风味下降以及饲料添加剂的滥用带来的药物残留成了广大消费者疑虑的焦点 42 养猪业为龙头的畜牧业得到快速发展,由此就出现了畜牧生产对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大型的养猪场, COD 与BOD 值数千倍地积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污染,还有一些被蓄积在猪只体内,此外还有激素、药物等残留,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 “杀手”43我国是一个农业国家,政府不可能下令不许养猪,但完全可以通过环保法规,约束畜牧企业控制污染,发展经济不能以环境为代价。这就是许多人关注的国家对畜牧企业收取环保费用,从道理上说,这一点也不错,但实际上将加大养猪企业生产成本,给已经不很景气的养猪生产“雪上加霜”44怎么办? ? 1、必须毫不犹豫地将养猪生产从环保敏感地区迁出或消灭;否则就要考虑粪尿的产业化利用 2、必须树立以耕地为载体消纳粪尿的生产模式的思维,欧洲就是这样做的,考虑养猪生产的地理位置和饲养数量,决不要盲目攀大45 当前我国在进一步提高养猪业生产水平问题上有两种观点,其一认为:千家万户的养猪模式生产效率低,先进的科学技术难以普及应用,形不成规模,难以管理,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持这种观点的人主张我国养猪业最终还应走全盘规模化的道路。46另一种观点 认为: “千家万户的养猪业不能丢 ”,因为这种养猪模式虽然生产效率低,但是,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广泛的劳力以及构不成商品的农家饲料资源,既增肉、又增收。是构成我国农区养殖业的主体,畜禽粪肥可以通过农田自然消化,既可节约化肥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又可维护土壤肥力,保证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74、养猪科技发展后劲不足, 面对现实生产和企业发展的问题,企业明显地感到科技发展后劲不足。突出表现:技术人员缺乏,特别是生产现场,更缺乏接受过学校系统教育及实际训练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人员; 科技创新能力极其缺乏,尤其是缺乏原创或带动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养猪业的技术现状就是传统技术 +跟在国外学 “表面文章”48“农业技术研究开发的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1015年,而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国外的差距在1520年以上。”科技部等:农业领域技术预测“200020102030年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方向与战略重点”畜、禽、草种子资源创新相当先进国家70年代水平配合饲料种类、质量和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落后国外1015年畜禽病毒学和免疫学诊断方法的研究和诊断试剂商品化落后国外1015年兽医基因工程疫苗落后国外1520年49关于人的问题有两个方面: 一是缺乏使具有创新思想和能力的人脱颖而出的条件,包括教育制度和企业运行机制,人在接受教育的时候就是一种死板的缺乏开创性的,接受的教育就是比较专而又专,学习的内容偏重于现行 生产工艺流程,教学内容比较陈旧,这种教育的本身就容易束缚人的头脑,约束创新能力的发挥,教育又缺乏国际交流,缺乏创新思想50 二是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企业需要将所需人才招收进来,人才也需要有发挥才智的条件,现在的劳动用工制度是双向选择,从道理来说,没有问题,但怎样才可能使企业所需人才能稳定地留在企业工作,并发挥所长为企业发展服务?,老板可以“炒”员工,员工同样可“炒”老板,炒来炒去,对企业发展极为不利,特别是生产型企业,危害更加严重。 改制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怎样解决改制后,老板与劳动者互相不信任与防备戒备心里和技术的戒备的状态,劳动者怎样真正成为企业主人,急需解决51另外一点就是,企业发展的科技投入,在现行体制下,政府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投资的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是很不公平的! !这样,个别企业的发展打着科技课题的名义得到政府的大笔资金,一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都在千方百计地争取得到政府的资金(纳税人的钱)这些资金使用的结果往往是基本没有价值的,或重复性的科技论文,这样的投资结果并没有造成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但事实政府就这样干。52解决的办法就是,政府资金的使用方向,将资金用到关系到全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的解决,面对的是公众利益,而非具体某个别企业利益,在投资上采取招标的办法; 另一方面要促成科技体制改革,将畜牧类科研单位尽快进行改革,从财政上“断奶”,促使其企业化发展或加入企业集团,成为企业发展的科技力量。53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