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13页
第2页 / 共213页
第3页 / 共213页
第4页 / 共213页
第5页 / 共213页
第6页 / 共213页
第7页 / 共213页
第8页 / 共213页
第9页 / 共213页
第10页 / 共213页
亲,该文档总共2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企业责任人安全培训资料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讲座国内安全生产形势非常严峻国内安全生产形势非常严峻工伤事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重特大事故不断发生重特大事故隐患治理任务艰巨加入世贸、面临的国际安全生产责任加入世贸、面临的国际安全生产责任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公平竞争社会责任2002-2007全国与广东事故死亡人数对比尘肺病巳成为我国头号职业病2007年职业病67万多例,尘肺病61万多例,死亡14万多人;现有尘肺病患者47万多人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企业的决策者企业决策者应是企业安全生产的A.第一责任者;B.第一管理者;C.第一设计者;D.第一身体力行者;E.第一宣传者在企业安全生产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一章、安全生产方针与政策一、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含义:1、安全生产:P1 1 1)、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本涵义)、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本涵义) 2 2)、安全地进行生产)、安全地进行生产 3 3)、使生产条件符合安全要求)、使生产条件符合安全要求 4 4)、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安全生产以人为本 2、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涵义。(1)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第一。(2)危险识别第一。(3)生产条件安全第一。(4)对劳动者的安全教育第一和安全操作第一。(5)生产的安全保障第一。(6)安全是评价第一标准。预防为主(是落实安全第一的基础和前提)指安全生产工作重点要放在事前做好各项预防工作上,对事故防患未然,即各项预防工作做好了,事故才可能防止,预防是实现安全生产基础。(1)实现安全生产首先要有一个物质基础,要使生产具备安全条件,是为劳动者提供一个符合国家要求的劳动条件。(2)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提高劳动者安全素质。(3)加强和完善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防为上:预防为上策救次之:抢救为中策戒为下:警戒为下策预防事故、意外-进行预想(预想越充分预防就越有效;企业员工全员参与,面越广,参与程度越深预想充分性越好)二、企业保障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1、实现安全生产是国家对企业的基本要求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安全与生产统一的原则:管生产必须管安全;搞技术必须搞安全2、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理性思考生产事故会造成A:直接经济损失B:间接经济损失(工效、劳动者心理、企业商誉、资源无益耗费等)1元的直接损失-4元的间接损失;1元的安全合理投入-6元的经济产出3、实现职业安全健康,树立以人为本4、满足员工安全权的要求是企业的义务*安全权:企业员工免于职业危害(职业病和职业伤亡)的权利a职业安全培训教育b安全防护c接受职业健康检查d职业病诊疗康复服务e知情f危害、危害后果、防护条件g要求改善工作条件拒绝强令违章操作、冒险作业h批评、检举、控告i参与民主管理j要求并获得健康损害赔偿企业对员工保障安全生产应尽的义务a配备防护没施以治理职业危害b作业场所风险评价与管理c劳动者健康监护d危险及危害告知e建立危害监测和劳动者健康档案f事故及职业病报告g对工伤和职业病者的救治和安置h依法参加工伤保险i落实职业危害治理和安全措施经费j未成年工、女工保护5、安全生产与“责任与关怀”人本理念三、国家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政策1、国家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我国目前安全管理体制是实行“企业负责,国家监察,行业管理,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总体运行机制是如下“五方结构”,即:政府监管与指导(通过立法、执法、监管等手段):企业实施与保障(落实预防、应急救援和事后处理等措施);员工权益与自律(8项权益和3项义务);社会监督与参与(公民、工会、舆论和社区监督);中介支持与服务(通过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等方式)。(1)企企业业负负责责。即从企业领导到班组长,都实行安全第一领导负责制。(2)行行业业管管理理。行业管理是行业管理部门,“管管生生产产必必须须管管安安全全”的原则,对企业生产进行安全管理与检查。(3)国家监察国家监察。国家监察是保证安全生产所建立的劳动安全监察制度。(4)群众监督群众监督(工会监督)。群众监督是由工会系统来组织实施的安全生产监督。(5)劳动者遵章守纪劳动者遵章守纪,就是企业职工必须按照国家、行业,以及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进行作业。2、国家安全生产监管制度(1)国家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职权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经营许可证发放、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设立和审查,综合安全监督;质监部门:发放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容器的生产许可证;交通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公路、水路运输单位及工作的安全管理公安部门:公共安全管理和剧毒品的安全管理(2)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方式:行为监管:管理、制度培训责任制技术监管:“三同时”防护措施个人防护危险性较大的设备、作业场所特种作业三同时: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职业安全卫生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国家安全监管的种类一般监管、专门监管、事故监管A:一般监管对企业日常生产活动常规的全面监管B:专门监管(1)对生产建设项目监管(2)对特种设备的监管(3)对劳动防护用品的监管(4)对特种作业人员的监管(5)对有害作业场所的监管C:事故监管三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落实防范措施不放过。3、职业健康监护制度职业病:职业病共分10类,总病种已列出115种职业健康监护包括(1)健康检查(2)建立职工健康档案(3)劳动能力鉴定4、工会劳动保护监督(1)企业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基本任务:P19(2)十条渠道:P19P20女工:国家对女职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劳动法)未成年工:未成年工是指年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劳动者。国家对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劳动法)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的安全意识及责任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涵义一般而言,主要负责人是指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或者总经理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厂长、经理、矿长(含实际控制人)、投资人等人员。对生产经营单位负全面责任,有生产经营决策权。安全生产对企业具有的经济意义:1. 安全生产的正面经济意义安全生产对社会经济贡献率: 高危险性行业 (矿山、建筑、石油化工、电力等行业 )为 GDP 的 7% ;一般危险性行业 (冶金、建材、勘探、化工等 )为 GDP 的 2.5% ;低危险性行业(机械、电子、纺织、服务业等 )为GDP 的 1.5% 安全的投入产出比约为1: 3.5, 即合理的安全投入1元钱 ,可以有3倍多的回报。事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从我国的情况看 , 每年由于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 1000 多亿。这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 三峡工程 , 数个广州新白云机场 , 让全国居民停止消费 15 天 , 相当 于北京 (298.9 亿元 ) 和上海 (327.9 亿元 ) 两年的国有企业职工收 入化为乌有 , 相当于我国 500 多万个职工一年的辛勤劳动化为乌有 ( 全员劳动生产率约 2 万元 ) , 相当于近亿农民一年颗粒元收 ( 农业总产值 14106.22 亿元 ) 。 一、安全意识:1、科学观2、系统观3、预防观二、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1、行政责任2、经济责任3、民事责任4、刑事责任三、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1、安全生产安全生产责任制内涵责任制内涵:(1)“安全生产 人人有责”(实质)(2)“安全第一”(3)“企业负责”:a行政责任 b技术责任 c管理责任 P36-P37五同时的原则(要求企业领导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要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责任制确定的原则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五同时的原则职能部门在各自的业务范围内对实现安全生产的要求负责的原则从业人员遵章守纪的原则2.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建立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安全生产法规建立的,是明确生产经营单位各级领导、各个职能部门、各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各岗位操作人员安全生产职责的制度,是岗位责任中一个组成部分,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的核心。安全生产责任制生产经营单位法定代表人及主要经营管理者,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分管安全生产的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负直接领导责任;其他分管业务工作的负责人,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负领导责任(车间、班组的负责人对本车间、本班组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各职能部门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对实现安全生产负责。各岗位生产工人要自觉遵守安全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本岗位上做好安全工作。3、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企业管企业管理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安全生产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的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有如下六项: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制度的分类综合安全管理制度 安安 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全全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生生 产产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规规 章章 制制 各种生产设备的技术操作规程 度度安全操作规程各工种各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1、安全操作规程的作用是生产操作人员进行操作的行为准则2、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的基本要求要做到“三全”:全体从业人员、全部生产操作、操作的全过程要先对操作的全过程进行危险辨识,再制定防止事故的措施,然后把防止事故的措施中有关规范、约束操作者行为的措施整理成为安全操作规程。要吸取事故教训,把防止重复性事故、类似事故的措施中有关规范、约束操作者行为的措施写进规程。安全操作规程的内容不能只明确“不准干什么、不准怎样干”,不能让从业人员“想当然、自由发挥”的余地,应明确必须的操作、禁止的操作、必须的操作步骤、操作方法、操作注意事项和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要求以及出现异常时的应急预案。涉及设备操作的安全操作规程应包括设备的技术操作规程各级负责人、各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的安全各级负责人、各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的安全职责(略)(职责(略)(P38-45)第三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一、一、法律和安全生产法规概念法律和安全生产法规概念1 1、法律和安全生产法规的基本概念、法律和安全生产法规的基本概念法律法律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2 2、安全生产法规、安全生产法规指调整在生产过程中指调整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同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以及生产所产生的同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以及生产资料和社会财产安全保障有关的各种社会资料和社会财产安全保障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统称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统称 二、法律的基本特征及作用二、法律的基本特征及作用法律的基本特征 1.是调节人民行为的规范,具有规范性和一般性。 2.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具有权威性、普遍性和统一性。 3.是以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为基本内容的社会规范,具有现实性。 4.具有国家强制性。安全生产法规的安全生产法规的特征特征: : 安全生产法规是国家法规体系的构成部分,因此 具有 法的 一般特征。此外,还有以下特征: 1.保护的对象是生产经营单位的劳动者、生产资料和国家财产。 2.既有社会性、政策性,又有科学技术性。 安全生产法规的职能安全生产法规的职能1.通过规定政府、政府部门、生产经营单位、社会组织及其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等的安全生产职责,确立他们之间的安全生产关系。2.通过规定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与义务,规范安全生产相关法人、社会组织、公民的安全生产行为,建立安全生产法律秩序。3.通过明确安全生产法律责任,制裁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惩戒违法行为,维护安全生产法律秩序,并教育广大群众,约束安全生产违法倾向。4.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运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1、范畴: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标准和规范规章、安全生产法相关的法律、安全生产法相关的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颁布的规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例:范性文件。(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安全生产行政法规、安全生产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根据宪法与法律制定和发布的有关由国务院根据宪法与法律制定和发布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条例、规定、决定、办法等规范性文安全生产的条例、规定、决定、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件。(例:(例:关于加强企业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关于加强企业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安全生产的地方性法规、安全生产的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级人民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例:(例: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深圳深圳特区安全管理规定特区安全管理规定)、安全生产规章、安全生产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和省、自治区、直由国务院各部、委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发布的辖市人民政府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如决定、命令、规定、办法规范性文件,如决定、命令、规定、办法等。等。(例: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颁布的(例: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颁布的特种特种作业人员考核管理规定作业人员考核管理规定、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和规范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和规范由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国家质量技由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或行业管理部门审定和术监督管理部门)或行业管理部门审定和发布的技术性法规。发布的技术性法规。例:例: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 5083-85)、规范性安全生产文件、规范性安全生产文件2、法律效力1)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2)法律效力高于行政、地方法规规章3)行政法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4)地方性法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5)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3主要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和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八小时、每周44(后改40)小时工作制企业订立劳动合同应具备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的条款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并实行“三同时”制度做好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保护对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及强令冒险作业,以致发生重大事故,须承担法律责任,直至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的法律地位1. 适用于所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的安全生产2.有关方面有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七项基本法律制度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制度3.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责任制度4.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义务制度5.安全中介服务制度6.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7.事故应急求援和处理制度安全生产法主要内容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第十七条: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2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与义务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第4548条(八大权利)知情权:对单位安全措施、防范措施、事故应急措施。建议权:对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批评权:对安全生产存在问题。检举权:对安全生产存在问题。控告权:对安全生产存在问题。拒绝权:对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紧急避险权:直接危及人身安全场所。经济补偿权: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行使上述2、3、4、6项权利而降低其工资、福利待遇或解除劳动合同。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应载明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并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不得签订生死合同。否则按第89条处理从业人员安全生产义务第4951条(三大义务)(1)有遵章守纪、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义务。(2)有接受安全生产教育、提高自身安全素质、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的义务(3)有报告事故、隐患或不安全因素的义务作业过程中,从业人员严格遵守单位各项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否则按第90条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是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对犯罪人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主要包括的内容:、哪些行为属犯罪并负有刑事责任、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属安全生产方面的有关规定(131139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确定消防工作基本方针和政策:“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并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易燃易爆单位防火防爆规定(工厂、仓库相对独立);公共场所消防规定单位应履行的消防安全职责消防安全责任人职责坚决杜绝“三合一”问题违规者的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设置公告栏和警示说明2.设置报警装置和应急设施.器材,发生事故及时报告和组织抢救3.合同中对职业危害的说明4.健康体检5.职业病人的待遇和安置6.法律责任矿山安全法矿山安全法其他安全生产法律(海上、道路、其他安全生产法律(海上、道路、水上交通、航空等)水上交通、航空等)行政法规行政法规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从生产、运输、销售、使用与日常监管等方面作出专项安全管理规定。主要内容包括:、危险化学品的范围(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体、易燃体和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危险化学品单位负责人和从业人员的安全职责(培训教育和资格认可)、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安全生产监部门:经营许可证发放、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设立和审查,综合安全监督;质监部门:发放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容器的生产许可证;交通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公路、水路运输单位及工作的安全管理公安部门:公共安全管理和剧毒品的安全管理、生产安全条件(工艺设施;安全距离、管理和技术人员、制度等)、 .新设立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开办生产开办条件申报、生产.使用.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性评价和审批(生产、经营)、危险化学品的经营(审查认可)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生产、储存企业以使用剧毒化学品登记、包装说明)法律责任等。典型事故案例典型事故案例第四章第四章企业安全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组织组织和和管理管理第一节第一节企业安全企业安全管理管理安全管理的发展安全管理的发展 安安全全管管理理科科学学和和其其他他科科学学一一样样,随随生生产产发发展展,特特别别是是工工业业生生产产的的发发展展而而发发展展的。的。 一、管理的定义一、管理的定义 管管理理就就是是管管理理者者为为了了达达到到一一定定的的目目的的,采采取取有有效效的的手手段段和和方方法法,对对管管理理对对象象(人人、财财、物物、时时间间、信信息息等等)进进行行计计划划、组组织织、领导和控制的一系列综合性活动领导和控制的一系列综合性活动。二、安全管理的概述二、安全管理的概述1、定义:安全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的一系列活动,以保证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保护财产免遭损失,促进生产经营单位改善管理,提高效益,保障生产经营单位的成长与发展。2、目的:(1)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2)保护国家财产和资源;)保护国家财产和资源;(3)保障生产顺利进行;)保障生产顺利进行;(4)提高效率,促进生产发展;)提高效率,促进生产发展;(5)稳稳定定职职工工队队伍伍,增增强强职职工工的的凝凝聚聚力力,维维护护职职工工的的合合法权益。法权益。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1)、建立和健全生产管理的组织机构,配备必要的熟悉安全生产管理、具备相应资格的人员并明确职权、责任,为安全生产管理提供组织保障。(2)、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使安全生产有关的事项都有章可循。(3)、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按照安全生产法规要求,完善安全生产条件。(4)、经常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5)、进行日常的、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整改跟踪检查。(6)、加强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7)、做好有关事故方面的各项工作。(8)、按照安全生产法规,做好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劳动防护用品、“四全”安全管理、职业病、交通安全、消防等专项安全管理工作。* “四全”安全管理: 全全员员、全面全面、全过程全过程、全天候全天候“四全四全”的基本精神的基本精神: :就是就是人人、处处、事事人人、处处、事事、时时时时都要把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放在首位。 3、企业安全管理包含: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工业卫生管理4、安全生产管理的根本涵义: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安全地进行生产;使生产条件符合安全要求;安全生产以人为本.5、手段和方法: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各级领导、各职能管理部门、各级管理人员、各工作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做到“纵到顶、纵到底、横到边、人人有责”。安全生产责任制要遵循“分线负责,系统管理;分级管理,下管一级;责权一致”的原则。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立体布局和多级管理的系统安全网络,不能以采用约束人的行为的操作规程取代按国家安全生产法规规定应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企业的法人代表是企业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企业的安全组织管理体系按安全业务分为若干个安全管理系统,各业务系统的主管领导对自己系统的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并推动本系统的各级领导和员工切实负起责任,形成人人重视安全,搞好安全生产。注意:安全与生产是不可分的,安全寓于生产经营中,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否则导致安全管理的混乱和低效率。三、安全生产管理三、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人员的配备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安全生产专业人才队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安全生产专业人才队伍建建立立注注册册安安全全工工程程师师(广广东东省省是是注注册册安安全全主主任任)执业制度执业制度四四安全生产管理的安全生产管理的资金资金安全生产法要求:1.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2.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的资金投入3.进行安全培训的经费4.工伤保险的费用第第二二节节企业企业综合综合安全安全管理管理一、.三同时管理(1)三同时: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项目)的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职业安全卫生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2)设计,建设单位,工程建设管理部门,政府监管部门的职责P80二二.安全检查制度教育先行、有章必循 检查监督、严格执行 违章必究、奖惩结合 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检查的目的1、及时发现生产设备、作业场所环境中(物、环境)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并予以消除;及时发现操作者的违章操作,并及时制止、纠正;防止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2、通过了解整体安全状况,找出安全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的缺陷,改善安全管理,从根本上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确保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安全检查的内容作业场所、生产设备、安全设施的安全状况及危险有害因素。人员的操作状况。查找各生产操作岗位的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安全生产管理的状况。检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并能否严格执行;针对检查发现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追查管理上的缺陷。安全生产检查的形式(1)、岗位日常安全检查 (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日常巡查 (3)、定期综合性安全大检查 (4)、专项安全检查 (5)、季节性安全检查 (6)、隐患整改跟踪检查安全生产检查的形式(1)、岗位日常安全检查 (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日常巡查 (3)、定期综合性安全大检查 (4)、专项安全检查 (5)、季节性安全检查 (6)、隐患整改跟踪检查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和要求1生产岗位检查(每天操作前对自己的岗位进行自查)的内容主要有:(1)设备的安全状态是否完好,安全防护装置是否有效。(2)规定的安全措施是否具备。(3)所用的工具是否符合安全规定。(4)作业场所以及物品的堆放是否符合安全规范。(5)个人防护用品、用具是否准备齐全,是否可靠。(6)操作要领,操作规程是否明确2、安全人员日常安全巡查。其主要内容是:(1)各岗位是否做好日常检查(2)是否有职工反映安全生产存在问题。(3)职工是否遵守劳动纪律,是否遵守安 全生产操作规程。(4)生产场所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5)协助生产岗位工人解决安全生产方面 的问题。3、定期安全生产检查。定期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重点(特别是危险源和安全生产要害部位):了解掌握事故隐患能否得到有效控制,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是否有效贯彻执行,管理措施是否足够。一般可包括三大部分内容:安全管理、劳动条件、事故管理。(1)安全管理安全工作计划。安全生产组织。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检查应急行动(2)劳动条件生产场所机械安全化学物品使用安全用电安全是否划定具有火灾和爆炸危险的场所;防尘防毒(3)事故管理是否建立事故和未遂事故的报告统计制度;对事故和未遂事故是否有调查;调查报告是否上报企业主管领导;对有关责任人的处理是否公布;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是否有人验收。4、专业安全检查。专业检查的项目:一般有消防安全检查,特种设备安全检查,电气设备安全检查,机械设备安全检查,易燃易爆设备(设施)、场所安全检查等。5、季节性安全生产检查。季节性检查一般有:防暑降温检查,防汛防雷检查,节假日安全检查等.6、隐患整改跟踪检查是对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隐患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复查、检查、督促及时落实隐患整改五、检查的组织领导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检查制度、明确检查职责 2、制定检查计划、编制检查表 3、检查的执行 4、检查总结六、安全检查表 1、含义:为检查某一系统的安全状况而事先拟好的安全检查内容、方法和评判标准的项目清单。 2、作用:安全检查工作的有效工具与手段。它有利于提高检查效率,保证检查质量,防止漏检、误检。 特征及要素要素:序号检查对象检查项目检查标准检查结果检查时间检查者备注3、种类;按检查范围分:厂级用安全检查表 车间用安全检查表 专业性安全检查表 生产工段或岗位安全检查表按检查周期分:日常检查的安全检查表定期检查的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表包括下列要素:检查的时间、地点、人员(签名)、项目、部位、内容、方法、评判标准、结果、整改意见及整改复查结果。特征:全面性、直观性、广泛性、灵活性隐患整改四定:定负责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期限、定资金五不推:岗位不推班组、班组不推工段、工段不推车间、车间不推厂里、厂里不推主管部门。三三.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制度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制度1、宣传教育的目的 1)、提高安全思想素质增强安全生产的法制观念、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逐步形成安全第一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2)、提高安全技术素质掌握安全生产的科学知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提高认识危险、处理故障和事故应变的能力。2、安全教育的内容1)、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安全意识教育(思想教育),树立我要安全的观念。2)、安全生产知识技能教育(技术教育)做到我能安全生产。3)、典型事故案例教育(最具体、最形象、最生动、最有说服力,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企业安全教育形式对干部的对工人的 领导干部 技术干部 行政干部 专职安技干部新工人五新作业工人复工人员(新产品、技术、 工艺、材料、设备)调岗人员企业安全教育形式特殊工种形式(1)新工人入厂三级安全教育厂级安全教育车间级安全教育班组级安全教育安全领导负责车间负责人实施班组长负责实施安全部门实施侧重法制教育危险因素的认识及岗位安全职责(2)变换工种或离岗后复工的安全教育(3)变动生产条件时的安全教育(4)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5)企业负责人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6)企业其他职能部门及各级负责人的安全教育(7)接触危险化学品的人员的安全教育(8)经常性安全教育第一级:入厂教育。厂级教育的内容(1)安全生产的意义和重要性。(2)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3)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安全生产制度。(4)事故应急处理措施和方法,(5)安全生产法制及劳动纪律。(6)消防、用电、机械安全、预防职业危害等安全生产知识。 第二级:车间教育。车间教育的内容(1)车间生产的工艺流程及其特点。(2)劳动条件状况(生产中的危害因素及安全防护措施和重点部位)。(3)隐患报告办法。(4)车间的安全生产要求。(5)事故应急处理办法。第三级:岗位教育a、班组安全教育的内容:(1)生产特点、作业环境、设备状况、消防设施。(2)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报警、防止事故扩大、灾害扑救、伤员现场救护处理以及逃生自救等),(3)安全生产操作规程。(4)安全生产的要求。 (5)个人防护用品的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工人经考试合格,领到安全操作证后,方可独立进行操作。b、特种作业教育特种作业教育是指对接触危险性较大的特种作业人员,如电气、电重、焊接、司机、锅炉、压力容器等工种的工人所进行的专门安全技术知识培训。c、五新教育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投产前也要近新的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和培训参加操作的岗位工人和有关人员。另外,还要进行必要的“离岗安全教育”“复工安全教育”等等,以确保安全生产。企业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1)宣传画、标语、警示牌、电影和幻灯。(2)报告、讲课和座谈。(3)安全竞赛及安全活动。(4)现场示范、展览及安全出版物。(5)网上教育、经验分享。*对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厂长、经理安全教育主要应进行: 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规章制度、安全管理知识、基本安全技术知识的教育。*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主要进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规章制度、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管理知识教育。四.职业健康监护制度目的1、改善我国职业安全健康状况,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2、有利于消除贸易壁垒,促使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3、提高全民安全素质,保障生存质量;4、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5、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6、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改善企业与其它组织的关系,为吸引投资者和合作伙伴创造条件;7、有利于企业满足相关法规的要求;五.全面安全管理“四全”安全管理:全全员员、全面全面、全过程全过程、全天候全天候“四全四全”的基本精神的基本精神: :就是就是人人、处处、事事人人、处处、事事、时时时时都要把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放在首位。 第三节节、现场安全管理、现场安全管理一一、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特种作业人员管理1、定义: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2、范围:17种种3、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要求、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要求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要求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要求(1)、建立特种作业人员档案)、建立特种作业人员档案个人资料安全培训教育记录证件资违章记录事故记录奖惩记录(2)、持证上岗)、持证上岗(3)、加强安全教育)、加强安全教育(4)、定期复审)、定期复审二、劳动防护用品管理作用:消除或减轻事故的作用,但只是辅助作用。发放:免费发给职工使用,实物发放,不准折发现金使用:必须按使用规则佩带、使用报废:不符合国标、行业标准超过有效期三三. .化学危险品管理化学危险品管理我国化学品危险性的分类 依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 和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86)两个国家标准,我国将危险化学品按其危险性划分为8类、21项。 第1类 爆炸品 第2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3类 易燃液体 第4类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5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 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第7类 放射性物品 第8类 腐蚀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目的、意义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是企业自身发展、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必然需要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保证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要求(1)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3)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分别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4)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审查,按照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施工,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验收。(5)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专业生产单位生产,并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方可投入使用。(6)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必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接受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7)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8)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9)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的,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10)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四、消防安全四、消防安全管理管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生产经营单位应履行的消防职责: 1、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2、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确定消防安全责任人。 3、针对本单位的特点对职工进行消防宣传教育。 4、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5、配备消防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确保完好。 6、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无阻。 五五. .交通交通安全安全管理管理车辆安全十大禁令(1 ) 严禁超速行驶、酒后驾车 (2) 严禁元证开车或学习、实习司机单独驾驶。(3) 严禁空挡放坡或采用直流供泊。(4) 严禁人货混载、超限装载或驾驶室超员(5 ) 严禁违反规定装运危险物品。(6) 严禁迫使、纵容驾驶员违章开车。(7 ) 严禁车辆带病行驶或私自开车。(8) 严禁非机动车辆或行人在机动车临近时 , 突然横穿马路。(9) 严禁吊车、叉车、电瓶车等工程车辆违章载人行驶或作业。(10) 严禁撑伞、撒把、带人及超速骑自行车。六.现场安全管理现场安全管理的内容一、作业环境管理1、合理安排作业场地的使用,设备布局合理,人流和物流畅通无阻,出口部位标志明显。2、设置安全标志。3、合适的光照、温湿度和通风,有效控制有害因素,符合职业卫生标准。二、生产设施、安全设施管理1、正确使用、保养和检查维护生产设备、设施,使其处于完好技术状态。2、检查、维护安全设施,使其处于安全、有效、适用状态。三、行为管理1、制定操作规程。2、按作业特点合理选配作业人员。3、加强作业过程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违章行为。4、合理安排工间休息,适当的工作节奏,调节单调性作业。加强对人的管理,控制违章违纪行为加强对设备及作业环境的管理,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1. 安全操作程式管理根据工艺要求、技术的特点 , 在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修、检修 ( 查 ) 、改造等过程中 ,严格执行和遵守技术的规则、安全操作规程和程序-是安全生产的基础保障.2.实行危险工作申请、审批制度进行危险作业工作前,必须制订可靠的安全措施 , 包括应急后备措施 ,向安技部门或专业机构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方可作业 , 必要时设专人监护。企业应有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 将危险作业严格控制起来。3.职业安全卫生设施与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及生产性辅助设施)包括以改善劳动条件 , 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发生为目的的一切技术措施。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必要劳动防护用品(是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的一项预防性辅助措施 ), 同时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安全巡检“挂牌制”巡检挂牌制 是指在生产装置现场和重点部位 , 要实行巡检时的挂牌制。操作工定期到现场按一定巡检路线进行安全检查时,一定要在现场进行挂牌警示,这对于防止他人可能造成的误操作引发事故,具有重要作用。5.现场“定置管理”对现场的人流、物流要进行严格的位置规范化管理。对车间或岗位现场,从平面空间到立体空间,其使用的工具、设备、材 料、工件等的位置要规范,文明管理,要进行科学物流设计.对现场的人员的行动进行限制性管理.6.现场“ 三点控制 ”对生产现场的 “ 危险点、危害点、事故多发点 ” 要进行强化的控制管理 , 进行挂牌制 , 标明其危险或危害的性质、类型、定量、7.防电气误操作“五步操作法”防电气误操作“五步操作法”是指:周密检查、认真填票、实行双监、模拟操作、口令操作。层层把关,堵塞漏洞, 消除了思想上的误差, 而且是开动机器,优势互补,消除行为上的误动。8. 检修 ABC 管理法(ABC 分析法 )A 类企业:事故多发,易燃易爆,有毒有害, 或一旦发生事故后会引起严重后果(社会影响因素)等危险性较大的企业。B 类企业:具有一般危险性,即使发生事故, 不会造成严重后果的企业。C 类企业:基本上元危险性的企业。狠抓A类企业,带动B类企业,促进C类企业 。 9.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管理(1)化学因素。有毒物质如苯系物、氯、氨、一氧化碳等。一般生产中产生的有毒物质有100多种,其中以接触苯系物、铅及化合物、氯气、锺及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人数最多。生产性粉尘如石英尘、石油棉尘、煤尘、有机性粉尘等。一般企业以接触石英粉尘(5.5%)、水泥尘(6.7%)、煤尘(9.2%)、电焊烟尘(14.67%)、铸造尘(11%)、有机尘(22.7%)的人数最多。(2) 物理因素。异常的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高低气压等。噪声、振动、超声波。各种辐射如 X 射线、射线、紫外 线、高频电磁场、微波、激光等。(3)生物因素。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瘟杆菌、布氏杆菌 ; 庶渣上的霉菌 ; 森林作业中所接触到的森林脑炎病毒等. 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要进行定期的检测、检验 , 按国家有关控制标准进行有效防治和管理 , 使其达到标准允许范围。10.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管理(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如劳动时间过长。(2)精神紧张,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 , 如视力紧张。(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等。(4)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应克服劳动过程的不良因素,改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员工安全生产素质。 11.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管理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如夏季太阳辐射冬季寒冷)。厂房建筑或布置不合理(如有害和无害工段安排在一起,无防尘、毒设施等)。由不合理生产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在实际生产劳动中危害因素常常不是单一存在的 , 往往同时存在多种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劳动法第六章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第五十四条的规定 1、作业环境管理包括作业空间的合理设计作业场所的清理、整顿合理的照明、通风、温度、湿度安全信号装置、安全标志的完善2、设备及安全设施管理3、行为管理4、作业过程管理(一)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时间:工作时间制度、工间休息(二)调节单调性作业:充实操作内容、建立中间目标、定期轮换工作,创造新鲜感、实行色彩和音乐的调节(三)适当的工作节奏(四)实行标准化作业(五)实行确认制:12. 厂区环境卫生管理 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 , 养成良好的文明施工作风 , 保证职工身体健康 ,使文明施工、环境卫生工作保持经常化、制 度化。13. “5S”活动“5S ”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态度”。(这 5 项的日语发音均以“S”起头,所以称为 “5S” )*努力改变工作环境,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职工素质,确保安全生产的目标。14. 生产班组安全活动生产班组的安全活动“ 三落实”-要做到时间、人员、内容的三落实危险作业危险作业危险作业容易造成严重伤害事故和财产损失的作业,容易造成严重伤害事故和财产损失的作业,主要指临时作业、非生产性作业以及劳动主要指临时作业、非生产性作业以及劳动条件恶劣的作业。条件恶劣的作业。特点:临时性、不固定性和危险性特点:临时性、不固定性和危险性危险作业的控制管理危险作业的控制管理1、提出申请(向上级)2、危险辨识和危险评价(作业全过程)3、制定控制危险的措施4、审批(落实上述措施后)5、下达作业任务6、作业前的准备(培训,考试合格)7、监督检查二.事故调查报告1.事故报告的程序2.事故报告的原则时限性原则及时、立即;全面性原则准确、完整、要补报禁止性原则不得迟报、漏报、谎报、瞒报;逐级上报原则情况紧急或必要时也可越级上报。第四节节事故管理事故管理一一. .事故分为四级:P101 特别重大特别重大伤亡伤亡事故;事故; 重大重大伤亡伤亡事故;事故; 重伤重伤事故;事故; 轻伤轻伤(一般一般) )事故。事故。事故报告的内容事故单位概况;事故时间、地点、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的死亡人数或涉险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其他情况。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损坏财产的价值。包括人员伤亡支出的费用;善后处理费用;财产损失价值。安全事故的报告:生产经营单位内部的报告,生产经营单位的事故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事故报告.事故管理事故管理(1)建立事故和未遂事故的报告统计制度(2)对事故和未遂事故进行调查(3)调查报告上报上级主管部门(4)对有关责任人的处理(5)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事故管理制度要遵循“四不放过”的原则(P105)“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的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体现了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教训,要认真吸取,警钟长鸣,进而推动安全生产工作。事故原因的分析已经知道的不安全行为:有意违反安全规程 ; 无意违反安全规程 ; 破坏或错误地调整安全设备 ; 放纵的喧闹、玩笑、分散了他人的 注意力 ; 安全操作能力低 , 工作缺乏技巧 ; 与人争吵 , 心境下 降 ; 匆忙的行动 , 行动草率过速或行动缓慢 ; 无人道感 , 不顾 他人 ; 超负荷工作 , 力不胜任。 可能成为直接的人为的事故原因 :没有经验,不能查知事故危险;缓慢的心理反应和心理上的缺陷;各器官缺乏 协调;疲倦,身体不适;找工作“窍门”, 发现不安全的方法便当;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职业,工种选择不当;夸耀心,贪大求全。心理上的主要原因 : 激情,冲动,喜冒险;训练,教育不够,无上进心;智能低,无耐心,缺乏自卫心,无安全感;涉及家庭原因,心境不好;恐惧,顽固,报复或身心缺陷;工作单调,或单调的业余生活;轻率,嫉妒;未受重用,身受挫折,心绪不佳;自卑感,或冒险逞能,渴望超群;受到批评,心有余悸。事故统计分析从事故统计报告和数据分析中 .可以掌握事故的发生原 因和规律 , 针对安全生产工作各环节 .有的放矢地采取避免事 故的对策通过事故的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 , 可以反映一个企业、一 个系统或一个地区的安全生产好坏,找出与同类企业、系统或地区 的差距。统计数字是检验其安全工作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 通过事故的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为制订有关安全卫生法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事故的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可以使广大员工受到深刻的安全教育,吸取教训, 提高遵纪守法的安全自觉性,使企业管理人员提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明确自己的责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通过事故的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领导机构可以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本系统安全生产状况 ,发现问题,并作出正确决策。这项工作也有利于监管、监督和管理部门开展工作。通过对事故的分析研究 , 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事故统计分析就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 , 对大量的事故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 , 从中揭示出事故发生的某些必然规律 , 为防止事故指明方向 。对大量的、偶然发生的事故找出必然的规律和总的趋势,提高测预和预防的目的为各级领导决策和制订安全生产计划提供依据 第五第五节节、工伤保险知识、工伤保险知识一一、事故的概念及特性事故的概念及特性1、因工伤亡事故的概念与范畴因工伤亡事故的概念与范畴 因工伤亡事故的含义:指企业职工在劳动过程因工伤亡事故的含义:指企业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要素:要素: 工作时间工作时间 工作范围(整个企业范围)工作范围(整个企业范围) 为了工作而发生的事故为了工作而发生的事故2、工伤事故确定的原则工伤事故确定的原则 正常生产劳动正常生产劳动 领导临时指定的工作或紧急情况下未经负责人领导临时指定的工作或紧急情况下未经负责人 指定、从事直接关系到本单位利益的工作的指定、从事直接关系到本单位利益的工作的 领导指派从事科学试验、发明创造和技术改造领导指派从事科学试验、发明创造和技术改造工作的工作的 生产环境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造成职业伤害生产环境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造成职业伤害的的 由于企业管理不善,存在不安全因素造成意外由于企业管理不善,存在不安全因素造成意外伤害的伤害的法定职业病概念: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他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3、工伤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工伤保险亦称职业伤害保险工伤保险亦称职业伤害保险, ,是国家通过立是国家通过立法手段保证实施的、对在工作过程中遭受法手段保证实施的、对在工作过程中遭受人身伤害人身伤害( (包括事故伤残和职业病以及因这包括事故伤残和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两种情况造成死亡) )的职工或遗属提供补偿的职工或遗属提供补偿的一种社会福利制度。的一种社会福利制度。补偿内容包括补偿内容包括: :对伤残职工的医疗救治、经对伤残职工的医疗救治、经济补偿、职业康复训练和对工伤死亡者遗济补偿、职业康复训练和对工伤死亡者遗属的经济补贴等。属的经济补贴等。 4、赔偿的原则、赔偿的原则1、无过错、不负责任赔偿的原则、无过错、不负责任赔偿的原则 指劳动者在生产工作中发生工伤事故时,无论事指劳动者在生产工作中发生工伤事故时,无论事故责任是否属于劳动者本人(除本人犯罪或严重故责任是否属于劳动者本人(除本人犯罪或严重失职外),受职业伤害者都应无条件得到必要的失职外),受职业伤害者都应无条件得到必要的经济补偿;就是说,即使劳动者负有事故责任,经济补偿;就是说,即使劳动者负有事故责任,也要给于他工伤保险待遇。也要给于他工伤保险待遇。2、工伤社会保险实行个人不缴费、工伤社会保险实行个人不缴费、全部由全部由企业负担、企业负担、社会统筹,对工伤职工提供经济社会统筹,对工伤职工提供经济补偿和社会化管理的原则。补偿和社会化管理的原则。 3、工伤社会保险与事故预防、工伤社会保险与事故预防、职业病职业病防治相给合的原则。防治相给合的原则。 4、工伤社会保险待遇法定的原则。、工伤社会保险待遇法定的原则。 5、补偿工资损失原则、补偿工资损失原则. .6、区别因工和非因工的原则、区别因工和非因工的原则.。 5、伤害程度、伤害程度轻伤重伤死亡急性中毒第五章、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第五章、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的 基本知识基本知识(1)、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1)职业安全健康职业安全健康(OHS)(OHS): 影响工作场所内从业人员、外来人员和其他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条件和因素; 2)管理体系管理体系(MS)(MS): 针对用人单位的管理而建立的体系; 3)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HSMS)(OHSMS): 是为建立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的要素。(2)、特点特点:系统性、先进性、动态性、预防性、全过程控制性、综合管理与一体化、功能性等;(3)、体系的核心:(两个承诺)体系的核心:(两个承诺)1)遵守现行适用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法律、法规2)持续改进持续改进和事故预防、保护员工安全健康;4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基本内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基本内容容1)运行模式:系统化的戴明模型,即PDCA模型:P(Planning)策划阶段;D(Do)实施阶段;C(Check)检查阶段;A(Acting)评审改进阶段。2)5大内容17个要素159实施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检查阶段评审改进评审改进 阶段阶段策划阶段策划阶段PDCA循环的内容P150*资料来源:第六章第六章 安全技术安全技术一、机械安全技术1、机械伤害的特征:人与机械接触并且人与机械之间有相对运动机械对人的作用力超过了人的承受力2、机械伤害的原因、机械伤害的原因直接原因:直接原因:如设计、制造、安装、维护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包含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以及个人防护用品);操作者对设备不熟悉,操作不当导致安全装置失效,安全操作意识不强作业环境:如照明不良,场地狭窄等原因,使人处于不安全的潜在危险之中。间接原因a技术方面b教育方面c管理方面d生理心理方面3、机械事故的预防对策、机械事故的预防对策从从安安全全工工作作的的原原则则出出发发,为为避避免免机机械械事事故故的的发发生生,应应采采取取预预防防措措施施及及保保护措施护措施预预防防性性措措施施指指防防止止事事故故发发生生所所采采取取的的措施措施保保护护性性措措施施是是指指在在机机械械设设备备发发生生故故障障或或事事故故发发生生时时能能减减少少或或控控制制损损失失、降降低事故的严重性低事故的严重性二、电气安全技术二、电气安全技术(一)、电气事故:人身触电事故设备烧毁事故电气引起的火灾和爆炸事故产品质量事故等( (二二) )人身触电事故1、 原因:是电流对人体的作用电流流经人体对人的神经系统、心脏、肺部造成破坏乃至生命危险。2、 种类: 1)电击 电流通过人体造成人体内部器官的伤害。通常所说的“触电”就是指电击。(单相触电、两相触电、跨步电压触电) 2)电伤 是由于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造成对人的机体表面的伤害。(电烧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机械损伤、电光眼)3、防止触电的方法绝缘:气体、液体、固体绝缘材料屏护:遮拦、护罩、护盖、箱匣等间距保护接地保护接零安全电压漏电保护集短路、过载、漏电保护等多种保护功能分类:电磁式、电子式三、三、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一) 、燃烧1、燃烧发生的条件(1)燃烧的三个要素: 可燃物、氧化剂(助燃物)发生燃烧的物质条件; 点火源发生燃烧的能量条件。(2)发生燃烧的条件: 具备燃烧的三个要素,同时三个要素有足够的数量并相互作用。2、火灾分类:、火灾分类:A类:固体B类:液体C类:气体D类:金属带电火灾3 3、常见点火源:、常见点火源: (1 1)机械火源:如摩擦发热、撞击火)机械火源:如摩擦发热、撞击火花、绝热压缩;花、绝热压缩; (2 2)热火源:如高温表面、阳光聚焦、)热火源:如高温表面、阳光聚焦、焊渣;焊渣; (3 3)化学火源:如明火、烟头反应生)化学火源:如明火、烟头反应生成热;成热; (4 4)电火源:如电热器具、电光源、)电火源:如电热器具、电光源、短路或过流发热、或接触不良、电弧及电火短路或过流发热、或接触不良、电弧及电火花、静电火花、雷电。花、静电火花、雷电。4、常用灭火剂、常用灭火剂 (1)水(冷却)水(冷却) ( 2)二氧化碳泡沫(隔离)二氧化碳泡沫(隔离) (3)二氧化碳(窒息)二氧化碳(窒息) ( 4)干粉(化学抑制)干粉(化学抑制)灭火的基本技术措施灭火的基本技术措施(1)隔离(2)窒息(3)冷却(4)化学抑制5、火灾扑救、火灾扑救(1)、火灾初起阶段的特点、火灾初起阶段的特点(2)、火灾报警、火灾报警(3)、组织扑救、控制火势、组织扑救、控制火势、疏散人员。疏散人员。(二二)爆炸爆炸:物质瞬间急剧释放大量能量转化为机械功,爆炸点周围的压力急剧升高并产生响声。压力的骤增是爆炸破坏的主要原因。爆炸现象及分类A.化学爆炸1、可燃性混合物爆炸的现象与过程2、可燃性混合物爆炸的发生条件 (1)可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的蒸汽,或可燃粉尘、纤维与空气(或氧气)均匀混合,并且达到一定的浓度范围,则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爆炸性混合物与点火源相互作用。3、可燃性混合物爆炸的本质以及与燃烧的差别 本质:反应速度极快,在瞬间完成的燃烧; 差别:可燃物与氧化剂预先混合再点火则发生爆炸(先混后烧); 可燃物与氧化剂边混合边燃烧则是平稳的燃烧(边混边烧)。4、爆炸浓度极限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遇点火源能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该可燃物的爆炸浓度极限。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能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5、爆炸浓度极限的应用(1)衡量可燃性混合物是否具有爆炸性的依据:当空气中可燃物含量在爆炸浓度极限范围内则具爆炸性;当空气中可燃物含量小于爆炸下限或大于爆炸上限时均不具爆炸性。但含量大于爆炸上限时并不安全。(2)衡量可燃物爆炸危险性的指标爆炸下限越小、爆炸下限与爆炸上限的距离越大(即爆炸浓度极限的范围越宽)则爆炸危险性越大。可燃气体分类:爆炸下限10%为一级可燃气体;爆炸下限10%为二级可燃气体。B.物理爆炸1、受压容器爆炸的发生条件容器内气体的压力超过了容器的耐压强度。包括:(1)容器的耐压强度达到要求,容器压力异常升高(因容器内气体受压缩或受热、或液体蒸发、或化学反应失控、或容器受撞击)。(2)容器内压力在正常工作压力下,容器的耐压强度不足(因设计或制造错误、或维修不当、或容器受腐蚀或材料疲劳)。2、受压容器爆炸的危害(1)容器内为无毒、不燃的惰性气体时发生一次爆炸(物理爆炸)(2)容器内为可燃物时则还会发生二次爆炸(可燃性混合物爆炸)(3)容器内为有毒物时则还会引起中毒3、水蒸汽爆炸高温的熔融金属或盐与水接触,使水急剧沸腾产生大量的蒸汽急剧膨胀而引起爆炸,预防水蒸汽爆炸的根本措施是防止水与高热物体接触。防火防爆的基本技术措施1、控制可燃物与氧化剂,消除燃爆的物质条件 (1)采用危险性低的工艺物料 (2)控制用量(3)隔离储存 (4)设备密闭(5)厂房通风 (6)惰性保护(7)控制工艺参数 (8)监测报警2、控制点火源,消除燃爆的能量条件 常见点火源: (1)机械火源:如摩擦发热、撞击火花、绝热压缩; (2)热火源:如高温表面、阳光聚焦、焊渣; (3)化学火源:如明火、烟头反应生成热; (4)电火源:如电热器具、电光源、短路或过流发热、或接触不良、电弧及电火花、静电火花、雷电。四、四、锅炉压力容器压力容器安全技术安全技术职业卫生工程技术概论职业卫生工程的任务是对生产作业场所的有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和控制、防止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损害一、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识别(一)识别的涵义(一)识别的涵义 判别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种类及其形态,有害因素的发生源以及扩散途径,有害因素侵害人体的途径、造成的损害以及影响危害程度的因素,从而为制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二)有害因素的形态(二)有害因素的形态 1、物质形态:固态、液态、气态、烟尘(固气二相),雾(液气二相)。 2、能量形态:机械能、电磁能、热能等。(三)有害因素的分类(三)有害因素的分类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生产性粉尘生产性毒物不良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和振动电磁辐射过强的劳动强度过长的劳动时间不合理的作业方式设计不合理的工具、设备(三)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三)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化学因素(1)生产性粉尘(P205-206)a.粉尘的产生 : 机械过程产生和物理化学过程产生b.粉尘对人体的危害: 会对呼吸系统、皮肤和五官造成损害C C .粉尘的化学成分与分散度: 化学成分:粉尘的化学毒性和游离二氧化硅 分散度是指粉尘中各种粒径的尘粒所占重量或数量百分数。粉尘中粒径小的尘粒占的百分数大,称为分散度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防尘工程技术1)工艺措施(改造、革新工艺设备设施和操作方法即用新工艺、新技术消除或减少粉尘对人体的危害)2)湿式作业(能减少粉尘悬浮,防止二次扬尘,其简便、经济、有效)3)合理设计建筑(如选位、朝向、布局、人与尘源距离,能减少防尘经费投入,发挥自然降尘的效果)4)密闭尘源措施(管道化、机械化、自动化防尘外逸)5)通风除尘6)个体防护(重要辅助措施,如口罩、面具、防护衣裤等)(2)生产性毒物a.毒物的来源: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和产生的有毒物料。b.毒性:是指毒物引起生物体损害的能力,毒物的水溶性越好,分散度越高、毒性大。c.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危害程度取决于生产和使用中的接触方式、接触时间、接触量和防护条件等。 其发病过程可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亚急性中毒。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呼吸道吸入、皮肤吸收、消化道食入。预防职业中毒的措施a组织管理措施b消除毒物(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c降低毒物浓度(防止毒物逸散、减少接触毒物机会)d个人防护e增强体质f严格环境监测2 2、物理因素、物理因素(1)不良气象条件及异常气压 a产生 b高温作业对人体的影响(2)噪声与振动a.来源:源于物体的振动b.噪声的强度和频率:一般来说,强度大、频率高的噪声危害较大。C .对人体的危害:(3)电磁辐射a.电磁辐射是指电磁场以波或粒子的形式在空间传播。其波长越短频率越高,生物学作用越大。b.电磁辐射分类:电离辐射:波长小于100纳米,如射线等放射性辐射。非电离辐射:高频(中波、短波)、超高频(超短波)、微波、红外线、激光、紫外线。c.电磁辐射的来源电离辐射:产生辐射的设备和物料。如,核物料、科研及医疗设备。非电离辐射:产生电磁辐射的设备和大自然。d.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3 3、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生产过程中接触互的会使人致病的寄生虫、细菌、微生物和病毒等生物体。4.4.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过强的劳动强度。过长的作业时间。不合理的作业方式。设计不合理、不符合人机适应要求的工具、设备。5.5.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自然环境产生的异常气温、气压、湿度、强热辐射及有害气流等。工艺要求的生产环境导致的异常气温、气压、湿度、强热辐射及有害气流等。人工环境产生的不合理光照、通风气流等。不合理的厂房建筑设计和生产布局产生的有害因素。6.6.识别有害因素的基本方法识别有害因素的基本方法1)、了解物料的物理、化学性质,识别有害物料。2)、分析工艺过程、识别存在或产生有害作用的工序、中间产物。3)、了解设备、工具结构性能及分析其工作状况,识别设备工具产生的有害因素。4)、了解生产环境状况、分析厂房设计、生产布局、设备布置是否合理、识别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5)、分析操作方式、作业方式是否合理。6)、分析劳动组织是否合理,识别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7.7.有害因素对健康的损害有害因素对健康的损害1)、有害因素侵害人体的途径。(1)有害物进入人体的途径:a经呼吸道吸入。b皮肤接触吸收。c 经消化道食入(2)产生有害的作用的能量对人体的侵害主要是照射作用,振动危害是通过人与振动源接触或振动波传播将振动的机械能作用于人体的。2)、有害因素对健康的损害及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生殖系统症状肾脏损害皮肤损害眼部损害听力损害肌肉劳损3)3)有害因素侵害的结果有害因素侵害的结果职业特征,但无病理损害体质变弱、抵抗力下降官能性或器质性病、引起职业病死亡潜在性损害,致癌或致遗传基因突变胎儿损害,流产、畸胎或发育迟缓、功能不全。(四)有害因素控制(四)有害因素控制1.控制的涵义和作用 运用职业卫生工程技术措施、个人防护措施、卫生保健措施和组织管理措施消除、减弱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存量和限制有害因素在作业场所的分布,使作业人员的健康不受有害因素的损害。2.2.控制的对象控制的对象接触浓度与接接触浓度与接触时间触时间1)控制作业环境有害因素的浓度 2)控制直接作用人体的有害因素的浓度3) 控制接触时间3.控制的基本措施1)优先运用工程技术措施。2)配套卫生保健措施和管理措施。3)辅以个人防护措施。4.控制的基本对策1)消除 2)减弱 3)限制限制形式:限制在一个全密闭(屏蔽)的系统。 限制在一个半密闭(屏蔽)的系统内, 在系统的开口处将有害因素排走或消除。限制有害因素进入隔离操作室,使室内的有害因素浓度不超标。限制有害因素与人接触(个人防护)。限制有害因素与人接触的时间(减少接触时间)。5.粉尘、毒物、噪声危害控制与防暑降温1)、工程技术措施(1)粉尘:改革工艺、湿法作业、密闭尘源、通风除尘(2)毒物:改革工艺、隔离作业、生产过程密闭、通风净化(3)噪声:声源降噪、传播途径降噪(吸声、隔声、隔振、阻尼减振、消声器)(4)防暑降温:合理设计、隔热、通风散热2)、个人防护措施 3)、卫生保健措施4)、组织管理措施典型案例典型案例“某印刷厂设在一栋三层楼的厂房里,一楼是印刷车间,印油气味较浓;二楼是纸张、印油、有机溶剂等原料和成品(印刷品)仓库;三楼是员工宿舍。”试运用安全知识分析该厂主要危险危害因素,事故隐患,并提出应采取的防范措施。(1)典型的三合一厂房,不符和安全规定(2)甲苯有毒,气味浓,超标。导致职业病。(3)容易产生静电,产生电火花。有机溶剂易燃易爆易引起火灾,三合一厂房很难逃生。(4)防范措施:通风排毒,改革工艺,采用水剂印油。 防火;防明火,降低仓库存储量,仓库隔离,改变三合一现状。选用防爆设备,防静电要保护接地。( 5 )制定相应的制度和管理措施。某家用电器厂为改善车间工作条件,将原厂房改造为封闭式的空调车间,安装柜式空调机,关闭门窗生产。多名年轻的工人在此使用型黄胶水粘合海绵和按摩垫的皮革套。老板并给每位工人发放了人具防护用品。()试运用安全知识分析该厂主要危险害因素(注:型黄胶水中含有大量的苯)。()受到职业伤害后,工人找老板索赔,老板说,我已给你们发放个人劳动防护用品,不关我事,该老板对吗?为什么?苯有毒,吸入严重时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并致白血病。封闭式厂房会导致车间内苯的浓度超标,引发职业病老板的做法不对。劳动防护用品只能起辅助作用。控制有害因素的关键应优先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改进工艺,采用低毒的材料消除、减弱限制有害因素从根本上改善作业环境。职工受到职业伤害,老板应按照工伤事故处理原则和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保障工人合法的权利 。美国通用公司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不能只是知道,而是要做到。微软在未来10年内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成功是5%的战略+95%的执行*层层落实责任制、安全风险共担负*安全评价不可少、了解风险心有数*管好重大危险源、控制风险最有效*应急预案早写好、形式也能达内容*不厌其烦勤汇报、上下一心保安全祝各位学有所获,工作顺利!祝各位学有所获,工作顺利!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