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0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5页 / 共40页
第6页 / 共40页
第7页 / 共40页
第8页 / 共40页
第9页 / 共4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标要求课标要求目标分解目标分解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征掌握掌握秦国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和秦国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和条件条件理解理解(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2)生产力的发展是春秋战国改革变生产力的发展是春秋战国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法的根本原因学 探究学案1特征: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2表现(1)经济上农业:铁农具和_出现并逐步推广,加上兴修水利、农田施肥等措施,大量荒地得到开垦。手工业:技术日益进步,冶铸、纺织、漆器工艺等都有新的成就。社会变化的新气象社会变化的新气象牛耕牛耕商业:邯郸、临淄、宛、陶等城市成为繁华的_中心。(2)阶级关系上:出现新兴地主阶级和自耕农。(3)政治上:社会的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4)军事上:战争更加频繁,春秋时期主要是_,战国时期的战争则以兼并为主。商业商业争霸战争争霸战争(5)文化上私人讲学风气兴起,民间办学兴盛,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格局。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_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法家学说法家学说阅读下列图片:(1)从该图片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它使社会出现了哪些新气象?(2)该图片与哪一历史时期有关系?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提示:(1)铁农具和牛耕使用。社会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确立;阶级关系变化,出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和自耕农。(2)春秋战国时期。大动荡,大变革。1春秋时期(1)齐国管仲改革发展_,整顿和发展军备。改革赋税制度,采取“_”的政策。(2)鲁国的改革内容:实行“_”,“履亩而税”。实质: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农工商业农工商业相地而衰征相地而衰征初税亩初税亩2战国时期(1)背景经济上:封建土地私有制获得发展。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改革,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2)目的:实现_,巩固统治,争取兼并战争的胜利。富国强兵富国强兵(3)魏国李悝变法实行“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推行“平籴法”,稳定小农经济。制定法经,加强法制,强化国家专政机器的职能。(4)楚国吴起变法限制贵族权力,改变世袭的_。变相没收旧贵族的土地。裁免无能多余的官吏,削减官吏俸禄,奖励_。要求官吏秉公执法,严禁私门请托。(5)齐国、赵国和韩国也陆续实行了变法改革。分封制分封制军功军功“相地而衰征”的含义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提示:(1)含义: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2)实质: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教材P19)请你想一想,当时兵家、法家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变法改革与战胜攻取又有什么关系?提示:(1)战争是战国时代的显著特点,“战胜强立”是战国历史的主线。 各诸侯国为了战胜对方,都十分重视发展农业和奖励军功。法家思想直接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变法活动。兵家思想来源于战争实践,是在战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2)各诸侯国只有通过改革变法,发展封建经济,才能够富国强兵;只有实现富国强兵,才能够达到对内巩固统治、对外战胜对方的目的。1不利条件(1)偏居关中,比中原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都要落后。(2)公元前4世纪初,秦国开始实行了一些改革,但秦国总体面貌仍无根本改观。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2有利条件(1)力量对比:秦国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国内旧的奴隶主贵族势力相对较弱。(2)思想基础: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_学说,容易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3)社会风气:秦国民风质朴,_精神充斥。法家法家尚武尚武3历史机遇(1)三家分晋:公元前4世纪,长期以来扼制秦国发展的晋国已分裂成_、韩、赵三国,力量大大削弱。(2)招揽贤能:中原地区众多士人游说各国,追求建功立业,为秦招揽贤能、进行变法改革创造了可能性。(3)主观因素:_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商鞅到了秦国,辅佐秦孝公。魏魏秦孝公秦孝公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郡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1)材材料料中中的的“三三晋晋”是是指指谁谁?“吾吾”是是谁?谁?(2)“吾吾”是是如如何何抓抓住住机机遇遇,促促进进秦秦国国发发展的?展的?提示:提示:(1)魏、韩、赵三国。秦孝公。魏、韩、赵三国。秦孝公。(2)招招揽揽贤贤能能,发发愤愤图图强强,重重用用商商鞅鞅进进行行变法。变法。归纳综合归纳综合整体图示纲举目张整体图示纲举目张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政治势力也越来越大,成为一种强大的阶级力量,并掀起了变法改革的浪潮,尽管各国的变革内容不尽相同,但目的无一不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对内巩固统治,对外争取兼并战争的胜利,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也走上了改革之路。讲 课堂讲义1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1)经济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土地私有制确立,井田制逐步瓦解。(2)政治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出现了地主和自耕农等新的阶层。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和强化地主阶级专政。(3)军事战争频繁,出现了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富国强兵成为各国变法的内在动力。(4)文化私学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百家争鸣”出现,法家学说成为各国变法的思想武器。2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相同点。(1)背景相同:都是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奴隶主土地国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越来越深。都是在愈演愈烈的争霸战争推动下产生的。(2)目的相同: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对外争取兼并战争的胜利。(3)方向类似:都是以法律形式废除了奴隶主贵族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权,并且提出了发展封建经济、提高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地主阶级统治的措施。(4)性质、代表利益、指导思想相同:都是一场在法家思想指导下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封建化运动。(5)结果和影响类似:各国的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旧的奴隶主贵族,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范蠡平粜法认为)夫粜(卖出),二十(指每石粮的价格)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李悝平籴法认为)籴(买入),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是故善平籴者,必谨观岁有上、中、下孰(熟)。上孰其收自四,余四百石;中孰自三,余三百石;下孰自倍,余百石。小饥则收百石,中饥七十石,大饥三十石;故大孰则上籴三而舍一,中孰则籴二,下孰则籴一,使民适足,贾平则止。小饥则发小孰之所敛、中饥则发中孰之所敛、大饥则发大孰之所敛而粜之。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平粜法与平籴法的相同之处。(2)根据材料,概括平粜法与平籴法的不同之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归纳概括的能力。第(1)(2)问都需要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然后结合教材知识,规范作答。答案:(1)相同点:都认识到农业在古代经济中的基础地位;都认识到粮食价格的波动对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影响;都认识到粮食价格的波动对农业生产与流通的影响;都认为粮价不能放任自流,应采取必要的国家干预政策。(2)不同点:平粜法注重协调农商关系,而平籴法则注重协调农民与消费者的关系;平粜法主张利商,而平籴法则具有抑商色彩;平粜法主张按一定的价格幅度调控,而平籴法则要求达到“贾平则止”;平籴法比平粜法内容更为具体、可操作性更强。 练 高分跨栏1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齐国大夫田成子杀死齐简公,自立为相。其后人田和取代姜氏正式成为国君。这反映出()A春秋时期分封制已受到破坏B齐国已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C春秋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D齐国率先废除了旧有的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理解的能力。公元前481年是春秋末期,旧的分封制遭到破坏,不但诸侯不再听命于周王,而且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诸侯国内部也出现了士大夫夺权现象。答案:A2魏文侯变法与管仲改革的相同点是()A废除了世卿世禄制B废除了井田制C破坏了井田制 D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对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A项管仲改革没有涉及;B项关于井田制的表述不准确;D项表述不正确。答案:C3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国进行变法,实现其政治抱负,关键在于谁的支持()A秦穆公B秦献公C秦孝公 D秦惠文王解析:注意商鞅在秦国变法关键在于秦孝公在位时期对其进行的支持。答案:C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周的赋税是以井田为单位征收的。在井田制下,每户土地都是百亩,所以每井所出的赋税和劳役都是一样的。孟子说“周人百亩而彻”。材料二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帮助齐桓公实行“相地而衰征”的赋税政策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照土地的好坏和产量而分等征赋。材料三公元前548年,楚国令尹(最高行政长官)子木在整顿楚国军赋时,推行“量入修赋”的原则。具体做法是:登记全国土泽田地的具体情况,度量山林水泽的出产,分清丘陵高地,注明盐碱地,计算水淹地,划分小块耕地,并规划肥沃土地上的井田等,实际上是根据不同的土地情况及其产品种类和数量来确定赋税。请回答:(1)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管仲的赋税制度与西周时期相比,有何变化?你如何看待这一变化?(2)比较材料三与材料二,其赋税政策有何一致性?二者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解析:本题以赋税制度的演变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的“变化”主要是指征收标准不同;第(2)问中的“一致性”即相似点。答案:(1)变化:西周按井田以户征收,管仲以土地好坏和产量征收,即征收标准不一样。看法:改变旧税制,按土地等级征税,既可以增加收入,又有利于公平、公正,具有进步性。(2)都是适应新情况采用的新税制;征收标准和方法相似。特征:反映了春秋时期的社会转型。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