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3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5页 / 共33页
第6页 / 共33页
第7页 / 共33页
第8页 / 共33页
第9页 / 共33页
第1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庆油田主要储集层评价 2012年4月1主要内容v1 引言引言v2 区域地质概况区域地质概况v3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沉积环境与沉积相v4 主要储层(段)物性主要储层(段)物性v5 影响储层发育的因素和储层评价影响储层发育的因素和储层评价v6 结论和认识结论和认识2区域地质概况v大庆油田由松辽盆地中央最大的背斜和松辽盆地最大的河流三角洲碟合而成。距今9100万年到8400万年间,大庆油田形成于古松辽湖北部流域。时进时退、左右摇摆的河流在湖滨形成了纵横交错、上下叠置的三角洲砂体,构成了油田的骨架;富含有机质的泥岩充填于骨架之间,成为丰润的肌体。距今8850万年至8750万年间,古松辽湖呈现最剧烈萎缩,三角洲的枝枝叶叶大规模伸进原来的深湖区,三角洲的砂岩充当了由深凹陷到主要储集区油气运移的输导通道。到7300万年前,由于砂岩和泥岩受压收缩率的差异,7个储油构造胚型形成。自此以后,油气生成量日益增长并和背斜构造的发育相得益彰,形成了具有同一流体压力的、系统的块状背斜油藏。 大庆油田是20世纪60年代现在中国最大的油区,位于松辽平原中央部分 ,滨洲铁路横贯油田中部。其中大庆油田为大型背斜构造油藏,自北而南有喇嘛甸、萨尔图、杏树岗等高点。 345松辽盆地北部构造剖面图6 松辽盆地既是地质上的沉积盆地,也是四周高、中间凹的地形低地。它的周围被山脉和丘陵所环绕:东部为张广才岭,西邻火必安岭,南接康平一法库丘陵地带,北与小兴安岭为界;盆地内部是嫩江松仡江和辽河两大水系的大片平原和沼泽。盆地周围主要出露古生代和前古生代的变质岩和火山岩。盆地内部的新生代地层下面广泛分布着白垩纪白垩纪地层,盆区地层从老到新有上侏罗统火石岭组,下白孥统沙河子组、营城组、登娄库组、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上白垩统四方台组、明水组,古近系依安组,新近系大安组、泰康组和第四系。7v松 辽 盆 地是 一 个 板块 内部 发 育 起 来 的 中新 生 代断 陷 一 坳 陷 型 含 油 气盆 地。盆 地 的 基 底 为 古 生 界 变质 岩 和 海 西 期 花 岗岩。1)断 陷 阶段,在 中侏罗 世 晚期 或 晚侏罗 世 早 期。2)坳 陷 阶段。盆 地 转 入 坳 陷 期 ,泉头 组 和 青 山 口 组 为 快 速 沉 降。姚 家组 和 嫩 江 组 为 持 续沉 降 时 期。3)盆 地萎 缩 褶 皱 时期。约在 中 自至 世 末期,日本 海 开 始 扩 张,给大 陆以 向西 的 挤压 力 。影 响到 松辽 盆 地 ,产生 褶 皱背 斜 带与 凹 陷 相 间 排 列 的 构 造 格 局 。89沉积环境与沉积相v 结合区域沉积背景, 通过精细岩心描述, 认为研究区目的层主要亚相类型可分为三角洲分流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 三角洲分流平原亚相包括分流河道、 废弃河道、天然堤、溢岸薄层砂、河道间泥、决口水道、 决口扇 7 种微相; 三角洲前缘亚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水下漫流薄层砂、泥粉席状砂、水下分流间湾4 种微相.10v泉头组一至三段沉积时期,由于坳陷区的大面积沉降,导致了多向水系呈放射状向坳陷中心汇集。盆地四周共有克山、齐齐哈尔、青冈、英台、保康和九台等六个沉积体系从周缘伸入湖盆。广 泛 发 育 河 流 相 的厚 砂 岩 层 局 部 地 区 存在 沼 泽 相 沉 积 。 v 青山口 组 和 姚 家组 沉 积 时期湖 盆 较 前 扩大,有北 部 的 克 山 杏 树 岗沉 积 体 系,西部 的 英 台沉 积 体系,西 南 部 的保 乾 沉 积 体 系 和 东南部 的 杨大 城 子 沉 积 体 系 注 入盆地。 顺着 坳 陷长 轴 方 向 展 布 的 克 山 杏 树 岗沉 积 体 系是 盆 地 内 重要 的 沉 积 体 系 。由于 坡 度 缓,集 水 面积 大,砂质 分布面积广,伸展 远 形 成 以 河 口 坝和 前缘 席状砂为代表 的叶状三 角洲复 合体。西 部 垂 直 坳 陷 长 轴 分 布 的 英 台沉 积 体 系坡度 较陡,相带较窄,形成 以河 口,水下 砂 洲 和 浊 积 砂为 代 表 的 扇三 角 洲 复 合体。v嫩江组三, 四 段 沉 积 时期,砂 体 普遍 发育。可 能 为 平 浅 洼 地 中的 河 漫 流 沉积。v 11v根据 松 辽 盆 地 沉 积 特 征 ,认 为 生 储 岩 系组 合 有 四 种 形 式。v第 一 种 储 集 岩 体 呈 指 状 伸入 生 油 区 ,而 且 被 生 油 岩体 包围 。 二者 呈犬牙 交 错 ,穿插分布 ,每 个大 砂 岩 体 进 入 生 油 凹 陷 区 后 ,呈 板 这 种 展 布 型 式。如 北 部 砂 岩 体 在 杏 树 岗南 部 地就属 此 种 类 型。v第 二 种 储 集 岩 体 呈 板 状 或 席 状 位 于 生 油 岩 体 上 部 形 成 下生 上 储 的空 间关系,并 呈不 规 则 的 贴面 接 触。如 姚 家组 砂 岩 储 集 层 与 青 山 口 组 生 油 岩 的关 系。v第三 种 储 集岩 体 垫 于 生 油 岩体 底 部 ,形 成 生 储 岩 系组 合 上 生 下 储 的 空 间 关 系,也呈 不 规 则。如 青 山 口 组 一 段 生 油 岩 与 扶 余 油 层 储 油 层 的关 系 。v第 四 种 储 集 岩 体 为 各种类 型 的砂岩 体(朵状 或 透 镜 状,叶状, 片状)四 面 被生油 岩体所分 布在 生 油 凹 陷 之 中。如 古 龙 凹 陷 及 三 肇 凹 陷 中 的砂 体 与生 油 岩 的接 触 就 属 此 种类 型。v这 四种生储岩包围组 合 都 受 着 沉 积 相 带 的控 制 。 第一 种 主 要 分 布 在 三 角 洲 前 缘 及 三 角 洲 间 的 沉 积 相 区; 第二, 三 种 分 布在 滨 浅 湖 相 区;第 四 种 分布 在 半 深 湖 深 湖 相 区。12储集层物性13流纹岩和角砾岩14凝灰岩和砂质砾岩151617vX- CT实验原理vX- CT图像亮度可以反映岩石密度,图像越亮表示岩石越致密,图像越暗表示岩石越疏松,因此,利用X- CT图像能够检测岩心内部的孔缝发育状况及非均质性特征等v。18v统计了109块全直径岩心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平均孔隙度差异较大,流纹岩的平均孔隙度最大,其值为7.74%,砂砾岩的最小,其值为3. 39; 5种岩性岩心渗透率较低,平均都小于1.0mD。19v2.孔喉发育特征v实验原理v恒速压汞技术是目前国际上用于岩石微观孔v隙结构特征分析的最先进的新技术之一。它是以v很低的恒定速度(通常为0. 00005mlPmin)将汞注入v岩石孔隙,通过检测汞注入过程中的压力涨落将岩v石内部的孔隙和喉道分开,恒速压汞的测试结果v能够分别提供孔隙和喉道的毛管压力曲线,提供孔v隙半径分布、喉道半径分布、孔隙- 喉道半径比分v布等岩石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参数。20v2.3.2实验结果与分析v图4是三级放大的原始数据曲线,曲线上压力v持续上升阶段表示汞在喉道中运移,压力突变的点v是表示汞突破喉道进入孔隙。图5是孔喉半径比v分布图,分析得出:孔喉半径比大,分布宽,表明孔v隙被喉道控制,这对孔隙中气体的开采不利。2122v2.4束缚水饱和度特征v通过核磁实验及气水相渗实验对火山岩岩样v束缚水饱和度进行了研究。图6是火山岩核磁实v验结果,表2是火山岩不同孔隙类型束缚水饱和度结果。23v分析得出:该批火山岩样品束缚水饱和度普遍v较高,不同孔隙类型之间束缚水饱和度差异较大,v裂缝发育的岩样束缚水饱和度最大,平均为85.v20%,孔隙度发育的岩样束缚水饱和度最小,平均为39.69%,表明裂缝是主要的渗流通道,孔隙是主要的储集空间。v2.5岩石结构与储集空间v通过铸体薄片实验,对岩石结构与储集空间进v行了研究,结果见图7。分析得出:样品球粒结构发v育,球粒间虽然孔缝比较发育,但被充填严重。242.5应力敏感性25v对35块岩样进行了应力敏感性(覆压孔渗)实v验,实验结果见表3。分析得出: 各类岩性岩样孔隙度应力敏感性都很弱,所有岩样的剩余孔隙度都在0.7以上; 火山岩岩样存在一定渗透率应力敏感性,但大部分火山岩岩样的应力敏感性都比砂砾岩岩样的弱。26v3认识与结论v(1)大庆深层火山岩储层埋藏深、岩类多、孔隙v结构复杂;v(2)岩样孔喉比大,分布宽,孔隙易被喉道控制v并且孔缝被充填严重,孔隙度和渗透率都较低;v(3)火山岩束缚水饱和度普遍较高,但受孔隙v类型影响。裂缝发育的岩样束缚水饱和度最大,平均为85.20%,孔隙度发育的岩样束缚水饱和度最v小,平均为39. 69%,表明裂缝是主要的渗流通道,v孔隙是主要的储集空间;v(4)火山岩存在一定的应力敏感性,为降低应v力敏感性对储层的伤害,建议加强气井生产压差的v优化研究。272829303132v认识与结论v(1)大庆深层火山岩储层埋藏深、岩类多、孔隙v结构复杂;v(2)岩样孔喉比大,分布宽,孔隙易被喉道控制v并且孔缝被充填严重,孔隙度和渗透率都较低;v(3)火山岩束缚水饱和度普遍较高,但受孔隙v类型影响。裂缝发育的岩样束缚水饱和度最大,平均为85.20%,孔隙度发育的岩样束缚水饱和度最v小,平均为39. 69%,表明裂缝是主要的渗流通道,v孔隙是主要的储集空间;v(4)火山岩存在一定的应力敏感性,为降低应v力敏感性对储层的伤害,建议加强气井生产压差的v优化研究33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