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中国近代教育近代教育改革改革一一.内容提要内容提要(一)、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二)、戊戌变法时期的教育改革; (三)、清末新学制的建立; (四)、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五)、1922年的新学制壬戌学制. 二二.中国中国近代教育近代教育改革改革的的特点特点三三.中国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历史有何近代教育改革的历史有何现实现实 意义意义一一.内容提要内容提要(一)、18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在朝廷的代表是“老六”奕忻,地方大佬主要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指导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主要成就有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兰州机器总局、天津机器总局等(记得不清楚),后1884年中法战争和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但翻译了很多科学知识,引进了许多当时的先进技术,还涌现出一批科学家和工程人员,为推动社会进步起了很大的作用。(二)、1895年开始的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主要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主要想学习日本,实行“虚君共和”即君主立宪的政体。主要改革措施有:废科举、兴科学,设京师大学堂等。起初慈禧太后默许,后袁世凯告密,说维新党欲发动兵变,让慈禧还政给光绪,慈禧大怒,遂镇压,以至戊戌六君子喋血菜市口。而康梁远遁,光绪被幽禁于瀛台,清朝也就此失去自我改革的最后一次机会。(三)、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 义列强的侵略和国内资本主义的崛起,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对延 续两千年的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制度进行某些改良。在所谓的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宗旨指导下,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兴办实业,加强武备,废科举,兴学校,以培养专门人才,开 始实行近代学制。(四)、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 20世纪初,随着中国改良派的失败,以孙中 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并于1912年1月1日成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就任 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在教育方面,于同年1月 9日成立中央教育部,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 家蔡元培任教育总长,立即着手对封建主义旧 教育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造。(五)、壬戌学制发轫于1915 年,从1915-1922,正是中 国社会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时期 。 1922 年北洋军阀 政府公 布了 “ 新学制 体系 ” ,史称 “壬戌学制”。“新学制”一反清末民初仿照日本学制的模式,而是采用美国的“六三三四”的单轨形式, 故又称“六三三学制”。这个学制经国民党政府修修 补补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这个学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学制。二二.中国中国近代教育改革有什么特点近代教育改革有什么特点?(1)缩短了学制年限。(2)女子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法定教育权。(3)取消对毕业生奖励科举出身,废止清末高等教育中的所谓保人制度,大学不设经科,有利于消除教育中的封建等级性、科举名位思想和复古气息。(4)规定一学年为三个学期。(5)不采纳清末的中学的文实分科的做法,取消高等学堂,只设大学预科。三三.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历史有何现实意义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历史有何现实意义(1)兴校育才(发展教育)是变法图强的根本策略。(设立学堂和译书局;准许创办报馆与学会;废八股取士等。(2) 废除科举制;设立学部; 广设新式学堂 ;建立新学制;重视留学教育等。(3) 废除了封建主义教育;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广泛传播;促进了资产阶级文化教育的发展;有利于近代化人才的培养。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