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919世纪初英法的经济学说9.1马尔萨斯的经济学说9.1.1生平与著作人口原理1798、1803年政治经济学原理1820年政治经济学定义1827年9.1.2人口理论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从两个公理或规律出发:1、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2、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根据这两个公理,他得出一个论断,即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生活资料以算术级数增长,人口增长总是快于生活资料的增长。他认为:“人口增加必须受生活资料的限制,生活资料的增加,人口必须增加;占优势的人口增加力,为贫穷及罪恶所抑压,致使现实人口得与生活资料相平衡。”在第二版中,他提出了道德抑制,即降低人口出生率以保持人口和生产资料之间的均衡。他从他的人口增长“规律”基础上引申出三点结论或命题:1、人口必然地为生产资料所限制;2、只要生产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坚定不移地增长,除非受到某种非常有力而又显著的抑制的阻止;3、这些抑制,和那些遏制人口的优势力量并使其结果与生活资料保持同一水平的抑制,全部可以归纳为道德的节制,罪恶和贫困。9.1.2人口理论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把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贫困和罪恶归结为人口规律作用的结果,并以此反对把资本主义罪恶归结为社会政治制度的观点和理论。他把工人工资看作是受人口规律支配的。工人工资水平和生活状况随工人人口的增减而进退,并不断往复这种过程。这种理论被后来的经济学家发展为工资基金学说。依据人口理论,马尔萨斯反对英国济贫法,代之以“贫民习艺所。”马尔萨斯用适用于一切社会的“一般规律”否定社会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曲解工人工资变动的规律,并把资本主义罪恶归结于人口过多,特别是贫苦人民生育过多,因此他的人口理论一经发表就受到人们的批判。马尔萨斯专门研究了人口问题,成为经济学领域中人口理论的创始人。9.1.3价值、利润和地租马尔萨斯最早发现了李嘉图理论体系的矛盾,批判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同时提出了自己的价值观点。马尔萨斯认为,商品价值不是取决于生产它所耗费的劳动,而是由商品在该时该地在所能交换成可支配的标准劳动量来衡量的,也即,它不仅包含工人工资,还包含利润和地租。他把价值归为三种不同含义:使用价值即商品的内在效用;名义交换价值或价格,即以贵金属来估量的商品价值:内在交换价值,即由商品内在原因产生的购买力。这个内在交换价值在马尔萨斯看来就是与商品所能交换或支配的劳动量相等。商品价值最终由生产费用所决定,也即由工资、利润、地租所构成。利润是国民收入中归于资本家的部分,是商品价值扣除各种垫支后的余额。9.1.3价值、利润和地租地租是产品总价值中扣除工资和利润之后的剩余部分。地租是地主占有土地的肥力的报酬,是自然对人类的赠予或是上帝对人类的赐予。地租产生的原因有三:一是土地的性质;二是生活必需品的性质;三是肥沃土地的稀缺性。马尔萨斯认为地租增加是社会繁荣进步的标志。9.1.4有效需求不足危机论马尔萨斯认为:生产与消费或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是生产发展的条件。在这种关系中,如果发生有效需求(即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不足,就会出现生产普遍过剩的经济危机。他认为:商品不都是和商品交换,很多商品还和生产性劳动或私人服务交换。在这些交换中不一定总能保持平衡。他认为,生产与消费或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主要是产品顺利实现的问题,或者是利润实现的问题。利润是在交换中生产的,是商品售价和生产成本之差额。资本家都是追求利润的,也即在卖出新产品时获得利润。资本家之间的交换,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交换都不能实现利润。资本家的利润只能由只买不卖的人支付,这部分人就是地主、官吏、军队等组成的消费队伍。这类人使得资本家的利润得以实现。9.1.4有效需求不足危机论资本主义生产要顺利进行,必须维持足够的“有效需求”,即必须使消费者有足够的购买力。因此他主张扩大和刺激地主等不生产阶级的消费。马尔萨斯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支持谷物法,以经济危机理论为依据,为地主阶级利益辩护,与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李嘉图相对立。他的经济危机理论也是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重大问题的最初探讨,涉及社会经济中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与不平衡的基本关系分析,并在有效需求不足分析中受到后来的凯恩斯的重视。9.2萨伊的经济学说9.2.1生平、著作与时代背景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社会阶级斗争趋于尖锐、激烈。法国大革命以后,产业革命的发展,社会阶级分化迅速,政治斗争变化频繁。法国出现了以西斯蒙第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代表广大劳动群众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以萨伊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概论1803年政治经济学教程1828-1830年9.2.2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三分法”科学分为两类:叙述科学和实验科学政治经济学说明有关财富的事件是怎样发生的,所以是实验科学的一部分。他把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定义为阐明财富是怎样生产、分配、消费的政治经济学。相应地,把政治经济学划分为生产、分配、消费三个部分,即三分法,并被经济学家所接受。萨伊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三分法”1、他把研究对象归结为财富,是与他把政治经济学看作实验科学的一部分相联系的。他在条理化、严格科学规律的名义下,把人与人之间生产关系的研究变成为人与物之间关系的研究,以抽象地、一般地谈论财富生产、分配、消费替代了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的和历史的分析。9.2.2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三分法”2、萨伊的“三分法”把生产、分配、消费看成一般形态,抽去了它们的特殊性和历史性,这样,就为用物质生产的一般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的研究代替资本主义生产分析开辟了道路。3、萨伊的“三分法”也割裂了经济过程的内在联系,把分配、消费等看作是与生产有同等和并列的地位,抹煞了生产的决定作用,抹煞了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其他经济过程的社会特点。9.2.3效用价值理论萨伊认为:生产不是创造物质,而是创造效用。而效用又不过是服务,因此,生产不外是提供服务。在生产中,劳动、资本、土地是三个要素,它们都提供了服务,共同创造了产品,创造了效用。从生产论出发,萨伊提出了效用价值论。生产创造效用,那么物品的效用就是物品价值的基础,也就归于劳动、资本、土地共同的协力。效用的测定:价格是测量物品价值的尺度。而物品的价值又是测量物品效用的尺度。萨伊把价值决定和价值表现混淆了,他用价格说明价值的大小,又用价值说明效用的大小,价值论陷入循环论证。用价格代替价值分析后,又把价格决定归结为供求关系决定。实际上供求只能说明价格与价值的背离程度,而并不能说明价格与价值本身。9.2.3效用价值理论萨伊的效用是物品客观的使用价值,他用效用说明价值,就是用使用价值说明价值,并且用创造使用价值的要素代替创造价值的要素。萨伊的价值论是三种收入构成生产费用论,供求论再加上效用论的混合体。萨伊在论述价值生产中的各种不同劳动时,把劳动分为三类:1、研究规律和自然趋势的科学家的劳动;2、应用科学家的知识而创造新产品的农场主、工厂主和商人的劳动;3、在前面两种人的指挥和监督下生产产品的工人的劳动。他认为,产品是这三种劳动的成果,这三种劳动都属于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9.2.4分配理论三位一体公式:土地地租、资本利息、劳动工资。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说成物与物的关系:劳动产生工资,资本产生利息,土地产生地租。社会各阶级彼此独立,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他把生产的三要素及相应的收入看成是永恒存在的,从而抹煞了资本主义社会分配的历史性。这个分配公式对后来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具有重大影响。萨伊断言工资就是工人劳动的全部报酬,工人并未受到剥削。他批评西斯蒙第要求企业主向工人提供救济的建议,也反对李嘉图工资与利润对立的见解。9.2.4分配理论萨伊把利润分为:资本的利润和使用资本的劳动的利润。前者是对于资本的效用或使用资本所付的租金,也即是利息;后者是对企业家管理劳动所付的报酬,即企业家的收入或工资。萨伊较早的区分了资本家和企业家,相应地他把利息看作是资本发挥职能(即资本的服务)的结果,因此,资本在他的理论上直接产生的不是利润,而是利息。萨伊把地租看作是对土地的生产性服务的报酬,同时,他也反对李嘉图关于利润与地租对立的观点,认为地租是地主实行节约和发挥智慧的结果。9.2.5销售理论萨伊在分析产品的销售时,自认为获得了一个重要的“发现”,他说:在以产品换钱、钱换产品的两道交换过程中,货币只一瞬间起作用。当交易结束后,我们将发觉交易总是以一物交换另一物。根据萨伊的观点,既然生产物总是由生产物购买,那么,每一个商品的卖者同时也是其他商品的购买者,也因此,一种产物一经产出,从那时起就给价值与它相等的其他产品开辟了销路。由于商品的出售是供给,商品的购买是需求,所以,供给会给自己创造需求。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某一种产品可能滞销。就全社会来说,总供给一定等于总需求,普遍性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是不可能发生的。根据这种原理,萨伊推出四个结论:1、在一切社会,生产者越多,产品越多样化,产品便销得越快、越多和越广泛;而生产者得到的利润也越大,因为价格总是跟着需求增长。2、每一个人9.2.5销售理论都和全体的繁荣有利害关系,一个企业办得成功,可帮助别的企业也达到成功。3、购买与输入外国货物决不至于损害国内或本国的产业和生产。4、仅仅鼓励消费并无益于商业,因为困难不在于刺激消费的欲望,而在于供给消费的手段。激励生产是贤明的政策,鼓励消费是拙劣的政策。萨伊的销售论受到许多经济学家的注意推崇,被称为萨伊定律。也受到许多批评。马克思指出,萨伊定律的错误在于混同了资本流通与简单商品流通,又把简单商品流通归结为物物交换。萨伊的“发现”只是把复杂的资本主义流通归结为物物交换。9.3李嘉图学派的解体9.3.119世纪20年代英国经济学界的大论战以马尔萨斯为首的一派反对李嘉图的学说,反对派利用李嘉图学说中的矛盾,企图证明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是错误的。李嘉图的拥护者力图对李嘉图的学说进行宣传和解释。但他们不仅没有解决李嘉图理论体系中的矛盾,反而丢失了李嘉图理论中科学合理的因素,庸俗化了李嘉图的学说,并表明李嘉图学派的解体。这一时期也是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传播时期,从李嘉图学说出发,分化出社会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形成起了重要作用。9.3.2詹姆斯穆勒解决李嘉图体系矛盾的尝试1821政治经济学原理李嘉图经济理论的系统与通俗的阐述在萨伊经济学在分法的基础上,提出四分法(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对价值规律与等量资本获等量利润矛盾,即新葡萄酒与陈葡萄酒耗费的劳动相同,陈酒价格却比新酒高很多的解释。穆勒的解释是:陈酒比新酒贵的原因在于陈酒有一个较长的窖藏时间,在这期间,资本或过去所积累的劳动还在“自行工作”,因此葡萄酒在窖藏期间价值还在增加。第二矛盾:价值规律同资本与劳动相交换的矛盾。穆勒把劳动与资本的交换归结为商品与商品的交换。商品是劳动与资本共同生产的。劳动者和资本家都是商品的所有者。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家以工资的形式将劳动者应得的一部分支付给了工人,因此,劳动与资本间的交换是等价的普通商品之间的交换。而二者之间应得部分的比例,则由市场决定的。穆勒的解释是错误的。1、他不了解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区别。2、他不了解劳动与劳动力的区别。9.3.3麦克库洛赫解决李嘉图体系的尝试价值规律与劳动和资本相交换的矛盾:他提出实际价值和交换价值,实际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而交换价值是以商品所能交换到的劳动表示的。劳动和资本是与其他商品一样的普通商品,它们之间的交换是等价的。不过,实际价值和交换价值只有在供求相等时一致,在现实中,二者是不一致,二者的差额就是利润。价值规律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矛盾。他提出自然力也在劳动和创造价值的观点。他认为,葡萄酒在窖藏期间增加的价值,是通过自然力这个媒介,把一笔等量资本转移到葡萄酒内,即自然本身的作用力在酒桶里生产的。所以,劳动不仅限于人力,一切操作都是劳动,自然力也会劳动,也会创造价值。麦克库洛赫不仅没有坚持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反而转到让渡利润和自然力创造价值观点上。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