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4页
第2页 / 共64页
第3页 / 共64页
第4页 / 共64页
第5页 / 共64页
第6页 / 共64页
第7页 / 共64页
第8页 / 共64页
第9页 / 共64页
第1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作家作品作家作品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期间一千多年的史事。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劝学,鼓励学习。题目交代了文章记叙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旨中心意旨本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之后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长进的故事,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勉励人们要努力学习,并告诉人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他人。结构思路结构思路表达技巧表达技巧1.详略得当的叙述安排文章重点写了孙权劝学的过程及劝学的结果,对于吕蒙的具体学习过程则一笔带过。先写孙权劝说吕蒙要努力学习,然后通过鲁肃赞学从侧面表现吕蒙学习成果的显著。这样写既节省了笔墨,又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2.运用侧面烘托和对比手法表现人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鲁肃正是一个庐山之外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正是通过鲁肃的话侧面展示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鲁肃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现在与过去进行了纵向的对比,突出了吕蒙的“变”,从而写出孙权劝学和吕蒙就学的效果。3.言简义丰的语言描写白描式的语言描写,既表现出人物的态度、性格、心理,又交代故事的起因、结果,精彩至极。看似简单的闲笔,却是匠心独运之所在。重点难点重点难点1.本文是怎样以对话来表现人物的?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义丰,生动传神,富有情味。寥寥数语,就能使人感受到三个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重要性,使吕蒙无可推托,“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受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在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前后判若两人,表现出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能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回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指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从吕蒙的答话中也可见其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十分生动。这是全文最精彩之处。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作结。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折服,从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趣相投。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古今对译古今对译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当初,孙权对吕蒙说道:“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不学习!”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要你研究儒家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经典(去)当学官吗!只是应当略读群书,了解历史罢了。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你说事务繁多,怎么比得上我?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很有好处。”蒙乃始就学。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吕蒙(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东南)人,东汉末孙权手下的将领。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当涂:当道,当权。辞:推托。务:事务。孤:古时王侯的自称。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邪(y):语气词,后写作“耶”。但:只,只是。涉猎:粗略地阅读。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点评】第一层,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等到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讨论军务的时候,鲁肃非常惊讶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了!”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吕蒙说:“读书人离别几天,就(应该)另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他,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大兄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鲁肃于是拜望了吕蒙的母亲,结友而别。(和吕蒙)结为好友,而后分别。【及:到,等到。过:经过。寻阳:古县名,治所在今湖北黄梅西南。才略: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吴下:泛指吴地。阿蒙:吕蒙的小名。更:另,另外。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大兄:对朋友辈的敬称。见事:知晓事情。】【点评】第二层,写鲁肃“与蒙论议”后称赞吕蒙,结友而别。走近杰出人物素养呈现素养呈现深入了解杰出人物的光辉事迹,感受他们的非凡气质,学习他们的品格,表达对他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解读素养解读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感受杰出人物的风采,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本单元主要讲述名人的故事,学生应该通过深入学习,了解这些杰出人物的经历,认识他们所做的贡献,感受并传承他们的崇高品格,学习他们良好的习惯和治学方法,进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自己优良的思想素养,并唤起自己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典例剖析典例剖析例(2018陕西中考)请你参加三秦中学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请将这次活动的标语,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里。崇敬英雄弘扬正气(2)学校拟邀请曾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英雄王金瑞同志,于本月30日下午三点在学校礼堂,为全体师生作“讲英雄事,树英雄志”的专题报告。请你以三秦中学德育处的名义,写一份邀请函。邀请函尊敬的王金瑞同志:三秦中学德育处2018年6月27日(3)为了更好地开展“我心目中的英雄”主题活动,学校对学生进行了“我最崇拜的人物”问卷调查。下图是开展活动前后的问卷调查统计图表,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图表所表示的内容。答:(4)报告会后,学校团委在校园网开设了“我心目中的英雄”专栏。请你在留言区说几句话,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答:三秦中学“我最崇拜的人物”问卷调查统计图表解析解析(1)汉字的书写要做到正确、规范、工整。(2)“邀请函”属于应用文一类,应用文一般都有固定的格式写法。一般都由标题、称谓、正文、落款几个部分组成。本题除了注意格式以外,在正文里还要写明邀请的原因,出席的时间、地点以及与被邀请人相关的事项。(3)这是一幅条形图,横坐标上的项目是“我最崇拜的人物”,纵坐标上是统计的数据比率。每一组最崇拜的人物有活动前后两个条形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到:活动前对英雄人物的崇拜不足20%,而活动后有近80%,变化很大;相反,对艺体明星的崇拜活动前有近80%,而活动后只有10%左右,变化也很大;而对其他人物的崇拜数据差别不大。将这些变化写清楚即可。(4)解答本题要联系图表和生活实际,可以选择充满正能量的英雄人物,运用恰当的抒情方式,表达自己对心目中的英雄的崇敬之情,内容正确,语句流畅、简洁即可。答案答案(1)(2)邀请函尊敬的王金瑞同志:为了走近英雄人物,弘扬英雄精神,我校开展“我心目中的英雄”主题活动。特邀请您于本月30日下午三点在学校礼堂,为全体师生作“讲英雄事,树英雄志”的专题报告。期待您的到来!三秦中学德育处2018年6月27日(3)(示例1)活动前,对艺体明星的崇拜比率高于革命英雄;活动后,对革命英雄的崇拜比率高于艺体明星。对其他人物的崇拜比率变化不大。(示例2)活动前后,对革命英雄和艺体明星的崇拜比率变化大致相反(或:比率相互逆转),对其他人物的崇拜比率变化不大。(4)(示例1)英雄们不怕困难、英勇顽强、一切为了人民利益的革命精神,是我今后成长的坐标。(示例2)夏明翰烈士,你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气、奋斗不息的顽强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q)邪(y)B.卿今当涂掌事(qng)孰若孤(sh)C.即更刮目相待(gng)蒙辞以军中多务(c)D.肃遂拜蒙母(su)但当涉猎(sh)答案答案C更gng。2.下列各句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蒙词以军中多务。B.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义。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卿今者才掠,非复吴下阿蒙!答案答案CA.词辞。B.义益。D.掠略。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到事物)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粗略地阅读)D.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答案答案B“见事”在句中是“知晓事情”的意思。4.填空。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到期间一千多年的史事。司马光是(朝代)著名的家、家。答案答案资治通鉴编年体战国五代北宋政治史学解析解析要注意平时多积累文学常识,书写时不要出现错别字,如“鉴”不要误写为“签”等。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权谓吕蒙曰()A.叫作B.说C.告诉蒙辞以军中多务()A.告辞B.言辞C.推托见往事耳()A.看见B.了解C.见识孰若孤()A.第二人称代词,你B.比得上,如,好像C.假如,如果蒙乃始就学()A.于是,就B.才C.却,竟然及鲁肃过寻阳()A.经过B.到,等到C.离开答案答案CCBBAB解析解析要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句中词语的含义。2.请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并解释。(1)(2)答案答案(1)吴下阿蒙:用来比喻原先学识浅陋之人。(2)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解析解析要在学习课文时积累出自文中的成语。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卿今当涂掌事但当涉猎B.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C.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与蒙论议,大惊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答案答案CA.动词,掌管;动词,应当。B.介词,用;与“为”连用,构成动词,认为。C.动词,了解、知晓。D.副词,表程度,十分;形容词,年长的。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文:(2)蒙辞以军中多务。译文:(3)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译文:答案答案(1)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不学习!(2)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3)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很有好处。解析解析注意对重点字词的准确翻译。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行性,从而使吕蒙无法推托。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效果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答案答案B不是正面烘托,而是侧面烘托。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C.自以为/大有所益D.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答案答案A正确的停顿是:蒙/辞以军中多务。2.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材料一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伤仲永)材料二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答:答案答案一个人的成才主要与其后天的学习、受教育有关。解析解析材料一强调仲永有天资,可“卒之为众人”,是不学习的结果;材料二强调吕蒙通过后天的学习取得成就。由此可得出探究结果。3.下文出自三国志吕蒙传,请将其与课文中的“及鲁肃过寻阳结友而别”进行比较阅读,说说两文的异同点。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相同点:不同点:答案答案相同点:都写出了吕蒙的变化及鲁肃的赞叹。不同点:课文主要记言,本文则既有语言描写,又有动作描写;课文突出的是吕蒙的变化,而本文还表现出了鲁肃对吕蒙的态度由轻视到叹服的变化;课文略去了两人谈话的内容,而本文予以清楚的交代。解析解析首先要把两篇文章的内容进行比较,其次要把两篇文章的语言进行比较。(2018河北唐山滦南期中,9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于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笔。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注寻:不久。让:责备。崔道固:人名。城局参军:官职名称。露布:公开的文告。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卿今当涂掌事(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唯傅修期耳(4)涉猎经史,兼有才笔 2.()翻译下列句子。(2分)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译文:3.()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蒙辞以军中多务公亦以此自矜(卖油翁)B.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C.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人不知而不愠(论语)D.卿言多务,孰若孤若屈伸呼吸(杞人忧天)4.()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1)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2分)答:(2)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答:1.答案答案(1)当道,当权(2)知晓事情(3)只有,只(4)粗略地阅读解析解析注意课内外的关联和延伸,学会知识的迁移。2.答案答案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解析解析句中的“与之书”“而”“答”等词语要准确翻译,还要注意语句的通顺。3.答案答案CA.介词,用;介词,凭、靠。B.代词,他;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C.转折连词,却。D.动词,比得上;代词,你。4.答案答案(1)他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2)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并且都有惊人的长进。解析解析(1)读懂乙文内容,了解人物的经历及思想变化,从而作答。(2)从甲文的吕蒙“军中多务”和乙文开头对傅永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二人身份相同;从甲文“蒙乃始就学”及鲁肃的赞扬中可以看出吕蒙刻苦学习后惊人的长进,从乙文傅永“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笔”及“帝每叹曰”中可以看出傅永刻苦学习和惊人的长进。参考译文参考译文乙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小的时候跟随叔父傅洪仲进入魏国,不久又投奔南方。他很有才干,勇力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飞快地奔跑。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了一封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他,不帮他回信。傅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并很有文才。任崔道固城局参军,和崔道固一起投降,为齐国平民百姓。皇上常赞叹说:“上马能击退贼兵,下马能写文书的,只有傅修期了。”(2018广东深圳龙岗期中,79)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13题。(9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选自说苑)注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炳烛:点燃蜡烛。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及鲁肃过寻阳(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3)恐已暮矣(4)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译文:(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译文:3.()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得到的启示。(3分)答:1.答案答案(1)到,等到(2)只,只是(3)迟、晚(4)哪有解析解析结合具体语境解词。2.答案答案(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如同初升的太阳;壮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如同正午的阳光。解析解析(1)“但”“涉猎”“往事”“耳”要准确翻译。(2)“好”“如”“日出之阳”“日中之光”要准确翻译。3.答案答案(示例1)吕蒙善于接受他人的正确建议,知错就改。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像他一样,这样才能够不断进步。(示例2)晋平公认为“吾年七十”学习已晚,其实学习是不受年龄限制的,只要学习,无论何时都为时不晚,更何况我们还年轻呢?解析解析读懂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启示。注意语言的简洁。参考译文参考译文乙晋平公向师旷问道:“我今年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吧!”师旷说:“天黑了,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双目失明的臣子怎么敢戏弄他的君王呢?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如同初升的太阳;壮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如同正午的阳光;年老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如同点燃蜡烛的光亮。点燃蜡烛的光亮,和在黑暗中走路哪个更好呢?”晋平公说:“讲得好啊!”(2018山东济宁中考,6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10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孔子谓伯鱼曰:“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惟学焉。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譬之污池,水潦注焉,雚苇生焉。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注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鲤,字伯鱼。污(w)池:水池。水潦:雨水。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研究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见:了解D.及鲁肃过寻阳过:拜访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焉”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水潦注焉A.复到舅家问焉B.且焉置土石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纪传体史书,是由司马光主持编写的。B.古人都可以自称“孤”,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可以亲密地称“卿”。C.孙权严厉批评吕蒙不爱学习,并现身说法,使吕蒙认识到读书的必要性。D.孔子认为:打扮外表让人容貌光彩,学习让人更有智慧,二者道理很相似。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译文: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1.答案答案D“过”在句中的意思是“经过”。2.答案答案C例句中的“焉”是兼词,相当于“于之”。A.“复到舅家问焉”的“焉”是代词,指代方仲永的情况。B.疑问代词,哪里。C.与例句相同,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D.助词,不译。3.答案答案DA.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B.古代君王自称为“孤”。C.“严厉批评吕蒙不爱学习”说法有误,孙权是现身说法委婉地劝说吕蒙的。D.从“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中理解。4.答案答案读书人离别几天,就应该另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他,大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啊!解析解析文言文翻译要准确达意,必须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重点词语必须译准。省略现象应该予以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5.答案答案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之效也?解析解析“显闻四方”与“流声后裔”是四字并列短语,且说的是两个方面的内容,应断开;“者”一般是断句的标志;“岂非也”是反问句式。按照以上分析断句即可。参考译文参考译文乙孔子对孔伯鱼说:“孔鲤啊,我听说能够和人整天谈论不休的,大概只有学问了吧。一个人的容貌形体不值得观赏,他的勇武气力不值得忌惮,他的祖先不值得称道,他的家族姓氏不值得称道。最终有很大的名气,能够显著地让天下人听到,名声能在子孙后代中流传的人,难道不是学习的功用吗?所以君子是不可以不学习的,(就像)容貌是不能不打扮的。远远地看起来光彩夺目的外表,是打扮的结果;靠近了,让人感到更有智慧的,是学习的结果啊。拿一个池塘来打比方,雨水从那里注入,芦苇就在那里生长。即使有人来观赏这美景,可谁能知道它的源头呢?”1.(2018湖南岳阳中考,4,)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如范进中举中“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句中的“文曲星”,按旧时迷信说法,指主管文运的星宿。B.我国的戏曲历史悠久,很多地方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安徽的黄梅戏、浙江的越剧、岳阳的巴陵戏。C.律诗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D.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如“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是古代臣对君的爱称。答案答案D“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2.(2017湖北襄阳中考,1216)文言文比较阅读。(10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资治通鉴乙余近日以军务倥偬,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补;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注倥偬(knzn):事多,繁忙。门阀:名门贵室。事冗:事务繁忙复杂。(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余近日以军务倥偬以:(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自/以为/大有所益B.肃/遂拜/蒙母C.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D.日/必了此/功课为佳(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译文:(4)()甲乙两文都讲到了读书的作用。甲文通过写鲁肃“与蒙论议”后,与吕蒙“”这一举动,从侧面表现了吕蒙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则指出读书可以传承“诗礼”家风,培养“”的品质。(2分)(5)()甲乙两文中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一种并结合原文说明。(2分)答:答案答案(1)研究因为(2)D(3)像这样坚持几年,不曾间断,也不感到什么苦(也没感到什么苦的)。(4)结友有恒(勤朴)(5)(示例1)泛读法,如“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示例2)定量读书法,如“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示例3)圈点批注法,如“用朱笔圈批”。(示例4)定时读书法,如“决不肯今日耽搁”“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解析解析(1)结合具体的语句理解文言词语。(2)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日/必了此功课/为佳。(3)正确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按现代汉语语法规则恰当翻译即可。“如是”是“像这样”的意思,“尝”是“曾经”的意思,“无所苦”是“不感到什么苦(没感到什么苦的)”的意思。(4)根据选文内容作答即可。(5)根据文中的有关内容进行概括,并加以说明。学习了孙权劝学一文后,请你参加下面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古人读书做学问特别强调勤奋多学。“悬梁刺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无一不强调勤奋、多读、多学。(1)班里要举办一次辩论会,请你为正、反两方拟出题目。正方:反方:(2)你的观点是什么?请阅读下面相关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看法。(不超过80字)链接材料链接材料材料一材料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至理名言。但也有只读书,不用心思考,在生活实践中不会运用的人,结果一事无成。例如,南朝宋的“硕学”陆澄年轻时博览群书,编史书时就一字也写不出,人称“书橱”。材料二材料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在过去对我们的学习确实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今天,随着快乐学习和成功赏识教育的普及,这话就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问是一切做学问的人必经的途径,“学问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华罗庚);思是读书做学问的基础础,“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思则罔”。材料三材料三古人很重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辩证关系。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主张“出户”,又主张“读书”。他认为,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顾炎武把家乡的书读完后,用四匹马驮着书,十谒明陵,遍游华北、西北,访民问俗,最后写成了有名的日知录肇域志。答:(3)请给你的观点补充一个论据。答:答案答案(示例)(1)正方:知识源于书本,学问在于勤奋。反方:知识源于实践,学问在于探索。(2)真正的学习,要把读书、思考、实践结合起来。只读书,不思考,物我便不能合而为一;只读书,不实践,便是书的奴隶,易被错误思想左右。(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书上读到的、学来的知识放到实践中去检验,经过辨别和筛选,才会得到有利于工作、学习乃至社会发展的可靠经验。解析解析(1)双方的辩论题目要紧扣活动的主题,能引发人们的辩论兴趣,且具有相对性和可辩性。(2)读懂材料内容,提取主要信息,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辩证地阐明观点。(3)补充的论据,可以是事实论据,也可以是理论论据,都要与论点相吻合,起到充分证明论点的作用。为了引导同学们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学校准备开展以“学会主动学习”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1)在活动过程中,需要你从多方面对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原因进行分析。请用简明的语言分条表述,三条即可。答:(2)在以“学会主动学习”为主题的班会上,请你谈谈主动学习的意义。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100130字)答:答案答案(1)(示例)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缺少动力;不会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只会机械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缺少良好的学习方法,只会死记硬背,不能灵活地掌握知识。(2)(示例)“主动学习”可以让“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己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自己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自己“主动学习”的时候,就会不断思考,会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会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让自己在同样的时间里获取更多的知识,从而学得更好、更扎实。解析解析(1)此题切合中学生实际,可联系实际作答,但要注意列举的三条不能重复,而且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2)此题是第(1)题的延伸,因此,可以根据第(1)题的答案来解答,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