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5页 / 共32页
第6页 / 共32页
第7页 / 共32页
第8页 / 共32页
第9页 / 共32页
第1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醉翁亭记欧欧 阳阳 修修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第六单元单元课堂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不仅有许多秀美、壮丽的自然景观,也有无数蕴含着深厚文化的人文景观。安徽滁州的琅琊山上就有这样一座亭子,因宋代大文豪欧阳修而声名远播。让我们循着先生的记述,作一次醉翁亭之游,去感受山中的美景,去聆听先生的心音。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文忠,江西吉水人。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倡古文,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著有欧阳文忠公集。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写作背景 宋仁宗(1045)年间,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辨,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字词音积累词语环滁林壑蔚然琅琊潺潺酿泉饮少辄醉岩穴暝晦明变化伛偻佝偻提携酒洌凛冽山肴野蔌觥筹阴翳chch h h w w i il l n ng y y chch n nnini n ngzhzh m m n nghuhu ylylgulul u uxixi lili lili y y o os s gnngy y 一词多义归: 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乐: 山水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谓: 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临: 临溪而渔: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聚拢回家乐趣欢乐以为乐秀丽茂盛称号是到靠近字词音词类活用山行六七里: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之者谁:故自号曰“醉翁”也: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名作状,在山上。名作状,像鸟儿的翅膀形意动用,以为乐名作状,命名。名作动,取名。字词音整体感知听读短文分析文章结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整体感知写醉翁亭之所在,并引出人和事。写山中景色及出游之乐。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写日暮醉归。新课讲解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 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 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 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茂盛的样子靠近在山上,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名词作状语环绕全、都 树林 山谷 走 回环,曲折环绕 幽深秀丽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 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命名就情趣建造 称号 称为 于,在 领会 寄托 新课讲解译文: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许多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望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客人来这里喝酒,喝了少许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新课讲解 若夫日出而林霏 开,云归而岩穴 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 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香花茂盛四季昏暗像那 就,表顺承 雾气散开 山谷 阴暗 早晨 傍晚 开放 美好的 浓郁的浓郁的高爽 穷尽 新课讲解 译文:译文: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烟云聚拢来,山里就显得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秋高气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新课讲解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 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在前面,名词作状语背着东西的人野味菜蔬错杂的样子休息 应答 搀扶,带领,这里指代小孩子 腰背弯曲,这里指代老年人 清新课讲解 译文:译文: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的人们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而酒水清,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新课讲解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 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醺醺的样子下棋不在于音乐 酒杯 酒筹脸色苍老 畅快地喝酒 译文:译文:酒宴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新课讲解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荫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回家遮盖跟随 意思是鸟到处叫 乐趣 不久 译文:译文: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纵横散乱,是太守回去,宾客跟随啊。树林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禽鸟在欢乐。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新课讲解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以为乐乐趣记述 是 译文:译文: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喝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欧阳修啊。新课讲解问题探究1.第二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2.第二段描写的是什么景,抒发的是什么情? 景 写朝暮之景: 写四时之景: 情写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山间朝暮,晦明变化;春花,夏木,秋霜,冬景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描写抒情3.思考:(1)概括第二段段意。(2)第二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写山间的景色,第二层写山间 的景色,第三层写 。这三层之间的关系,是由 而 。(3)写山间早和晚的景色的句子是:早晚四季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分总早:晚: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写山中景色与出游之乐。问题探究(4)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是写景的好方法,本段抓住四时的景物特征,分别是:春: , 夏: ,秋:,冬:。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 问题探究4.第三段中包含几层意思?段意是什么?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人的活动:滁州人的欢乐图 5.“太守醉”仅仅指喝醉酒吗? 主要指被美丽的山间景色和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所陶醉。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问题探究6.第四段段都写了谁的“乐”?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禽鸟乐、 滁人乐、 众宾乐、 太守乐负者歌于途从太守游而乐、宴酣之乐山水乐、宴酣乐、乐民之乐山林烘托烘托烘托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问题探究7.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归纳:(l)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8.文章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句话?醉能同其乐问题探究 全文以“乐”字为线索,通过描写琅琊山的美景以及人们游山的欢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问题探究拓展延伸1.同为逆境中的借景抒情寄意之作,你认为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在思想感情的表现上有什么相似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2.谈一谈:你所欣赏的身处逆境时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 醉翁亭记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 ,侧重表现欧阳修豁达乐观的精神。 岳阳楼记表达主题的方式是直抒胸臆。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名言,展示了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 不同点:相同点: 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积极进取,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 拓展延伸品析语言请找出第一段中的骈句,并说说它的好处。“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使音韵和谐优美,读起来音调抑扬顿挫,给读者一种美的感受。1.1.描写形象、精练,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描写形象、精练,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2.2.句式灵活,骈散结合。句式灵活,骈散结合。3.3.韵律独特,回环往复。韵律独特,回环往复。 全文共用了21个“也”字和24个“而”,产生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使行文显得潇洒自如,增强了语调的节奏感和委婉的抒情气氛,也使作者怡然自乐的情致得以尽情的抒发。 写作特色课堂小结醉 翁 亭 记(一)写景:山 泉 亭 (由远到近由远到近)(整体到局部整体到局部)叙事:作亭者 名之者自号抒情: (破题句,名句。) (二)分山间朝暮之景山间四时之景总总(三)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全段核心全段核心)(四)禽鸟山林之乐人从太守游而乐太守乐其乐醉能同其乐烘托烘托烘托烘托山水之乐乐乐亦无穷宴酣之乐与民同乐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